热点社会问题分析

热点社会问题分析
热点社会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置。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扁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干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其剩·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在讲打破平均主义,当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是大锅饭,所以提出打破大锅饭,拉开收入差距,引进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收入差距的扩大逐步跨越了合理的区间。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趋势还在朝巷继续扩大的方向发展,所以任务不再是拉开差距,而是控制差距.

三是从低成本劳动到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我国在资本和技术上并没有多大优势,靠着劳动力的无限低成本供给,我国的产品走向了全世界,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理论上计算,农村还有2亿剩余劳动力,但能够转移出来的多数在30岁以下,而现在农村里剩下的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了,农业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产业。现在南方乃至全国都出现了民工荒的问题,这种趋势会推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基本内容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四是经济增长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扩大国内消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特点是高投入、高出口、高增长,外贸顺差一直被发达国家当作问题来向我国发难。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这种模式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到国际风波的冲击就会出现巨大波动。

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出口曾连续11个月负增长,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在今后二三十年还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必须扩大国内消费。一个大国不能像东南亚那些小国一样,把增长的筹码押在出口上,像美国、日本这些人口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30%左右,而我国一直高达将近60%,所以扩大国内消费和解决一系列的民生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分配问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扩大国内消费等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一一公共产品,这些都和当前的民生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民生问题非常重要。

当然,社会管理提出的不只是民生问题,还有一个社会安全稳定问题,大家也知道最近中东和北非出现了新的革命,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社会问题解决不好整个社会稳定都将很难保证。

就业和劳动关系

失业率过高往往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我国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在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漏洞,比如对失业人员的管理。现在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监测市场变化的需要,因为它只统计城镇户籍人员的失业状况,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这个数据就无法反映。金融危机以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没有什么变动,2007年是4.0%,2008年是4.2%,2009年是4.3%,2010年是4.1%,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4.6%以下。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包括了所有的从业人员。在农民工没进城以前,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比较准确约,失业的第一个高峰在改革开放初期,是由知识青年返城造成的。失业,的第二次高峰是1997年到2003年,当时国有企业改制出现了大规模的职工失业下岗,在5年中全国将近有3000万职工失业下岗,今天垄断国企能够获得发展的优势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外学者不理解什么叫下岗,后来他们明白了那是中国一种特殊的无工作状态。

有些学者通过自己的调查和研究绘制出我国的调查失业率曲线,用于描绘市场就业的变化,但这些数据不是国家统计局连续调查得来的,只是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调查得出来的,所以也不太准确。一个大体的趋势是调查失业率始终是高于登记失业率的,而且越是市场就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失业问题不是那么显著的时候这两个指标就比较接近。

最近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一些变化。

一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甚至出现民工荒的时候,大学生就业形势在不断变得更加严竣。这个问题一方面和大学扩招有关,2001年到2010年,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00多万,就业率也从90%下降到68%。

大学生就业严峻主要是因为大学生都想从事白领工作,但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大学生不屑于做,农民工做不了,全国短缺几+万人。国家现在在调整大学的教育政策,把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并重,另外增加职业硕士的培养。

二是劳动关系问题。比如2010年的富士康连续跳楼自杀事件,对这一事件各种评价都有,有人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有人说是企业管理问题。实际上这个事件有一个深刻的背景,就是劳动力成本在逐步提高,这些民工有了新的要求,因为农民的生活也在提高,出来打工起码要比在家乡生活好一点,而我国这些出口企业大都是利润很薄的企业,人民币的升值又抵销了一部分企业利润。如果中国按照美国的要求把人民币升值50%的话,那我

国所有的出口产业几乎都要破产。所以老板利益和工人利益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罢工,有的媒体在报道时编了一个新词叫集体停工事件,现在很多省份都要求在这方面应该明确立法,允许工人有这方面的权力,否则这个事情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广东省总工会正在制订相关的条例,在不伤害他人、不扰乱公共秩序、不堵塞交通、不砸毁机器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给工人一定的权力,进行有序罢工,对这方面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和推进。

收入分配与扩大消费

我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内部讲,收入分配问题是没有解决好的最大的问题,现在群众的很多不满以及造成很多问题的深层原因都是源于这个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我们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均国民产出倍增的时期,比如从1978年到2000年,人均GDP 从300多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但最近几年每两三年人均GDP就增加1000美元,2003年是1000美元,2006年是2000美元,2008年是3000美元,2010年达到将近4000美元,但与此同时人均收入没有出现倍增。

收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和企业拿的多,居民拿的少,所以居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持续下降。这个问题带来了一个结果,就是农民的收入过低二按照学者的测量,全国的收入差距中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解释整体差距的40%-60%,就是说绝大多数差距是城乡差距,而城乡差距主要是农民的收入太低。

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的只有2%、3%的.人,而且收入一般都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而我国的农民还给大家的是穷人的感觉,这是因为我国农民还是过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农业产出增加值占整个GDP的10%左右,但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主要收入靠农业产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8%。现在我国城镇化水平是48%,这已经把那些进城打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工计算在城市人口里了,也就是说这48%并不是完全的城市化水平,里边有一部分人是半城市化的,.户籍、生活还没有完全在城市里。这么多的农村人口分享的GDP蛋糕只有10%左右,所以现在需要大量的反哺。我们必须发展现代农业,把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传统农业以外,使人地比进一步提高,才能够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但这需要快速的城镇化能够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

现在,从宏观指标看出现了国内消费不振的现象。从1985年到2008年,居民消费率从52%下降到了35.4%,这个数字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属偏低。美国的消费率占70%,日本占65%。为什么我国不敢和美国撕破脸皮,因为我国的出口要依赖美国的市场,中国生产那么多产品自己消费不了,如果没有美国这个大市场的话中国也不可能持续发展。美国3亿人一年消费10万多亿产品,我国13亿人一年才消费1万多亿。

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即居民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原因是由于生活预期不稳定,大家越来越倾向于存钱。在国外看来,中国国内消费水平低是一个悖论,中国不是没有钱,现在是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再者,政府也不是没钱,从1994年到2010年我国税收总量从0.5万亿增加到7.3万亿,年均增长18%以上,而同期我国GDP每年增长10%左右。不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不一样,有人这样形容:“上边喜气洋洋,下边哭爹喊娘”,基层财政比较弱,现在乡镇特别是农业区域的财政,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基本上没有进项,要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另外,老百姓手里也比较有钱,从1994年到2009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从2万多亿元增加到26万多亿元,年均增长也是18%以上,就是说整个储蓄增长也是远远快于GDP增长的。对于老百姓手里有钱的说法还得具体分析,这个钱虽然总量在增加,但是不是平均分配呢?储蓄的增长多数还是掌握在富人手里,大概20%的富人掌握了全国60%的储蓄。

收入差距扩大是引起很多社会问题的一个深层原因,它和经济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必须扩大消费,经济发展才能够维持。为什么解决收入问题与消费有关系呢?这是因为一个家庭的消费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要提高全国的消费水平,就要合理合法地把新增收入转移到中低收入家庭,这样才能把消费带动起来。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和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相关的。

一是教育。越是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所占家庭消费的比例就越高。现在家庭对教育的投入简直是不计成本,在北京入托费就要几万块钱,小学择校费又是几万块钱。教育投入在家庭收入中普遍占比太高,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在这方面做更多更好的工作,比如公共教育是否可以从9年增加到12年,让农民工、农民子弟能够免费读完高中,这会对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有很大帮助。

二是医疗。近几年我国医疗改革推进很快,但医疗费用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还是太高,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医药费支出的增加比食品支出的增加还要快。

三是住房。越是高收入家庭的住房支出占比越高,这是不正常的,应该是低收入家庭买房子花钱多、占比高。这个现象说明有很多房子集中在富人手里,不是作为消费存在的,而是作为投资存在的:现在控制房价主要有两个阀门:资金阀门和土地阀门,要想使房价快速降下来需要放松土地阀门,拧紧资金阀门,但现在两个都得拧紧,资金要拧紧,由于“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也得拧紧。土地收入和政府财政、地方GDP增长都是联系着的,我相信具体到每一个省市都不希望本地的房价降,但是这种预期造成了大家都觉得房价早晚还要涨,甚至还要涨好几倍,所以普遍认为买房最安全,大家都去买房的结果造成房价继续上涨。

现在调整收入分配还有一个主观认同的问题,就是国民对收入分配秩序的认同问题,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调查、测量阶层认同时,把社会分成上、中上、中层、中下、下五层,然后让被调查者选自己属于哪一层,他们选的结果和他们实际的情况不太一致。其他国家的调查结果也是如此,认为自己属于中层的都占将近60%,这和客观状况不是完全吻合。

日本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是比较小的,基尼系数一直比较低,日本有将近6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层。巴西的收入差距比我国还大,但也有将近6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层。当一个制度长期实行的时候,人们对这个制度就会慢慢产生一种认同。香港的收入差距和北京差不多,但香港人对他们的收入分配状况基本认同,而北京人对收入差距的不满情绪要比香港人高很多。

我们2008年的调查显示,我国认为自己属于中层的还不到40%,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下层的占了将近55%,全世界都没有像我国这样的调查结果。当时我们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阶层认同偏下。比如现在印度收入差距也很大,去过印度孟买、新德里的人都知道,如同纸糊的贫民窟和高高矗立的玻璃大楼并存,即便如此还有6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层。

而在我国,上至机关干部、下至普通群众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收入分配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里,不是中央不想解决,而是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实在是很大。有些改革可以让所有人都受益,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要想使一部分人受益就必然会触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时候改革就难了,各种利益之间需要一个妥协。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各阶层对现行的制度都不太满意,都认为现行制度对自己不公,出现这样的状况,政府再怎么使劲也不行。改革收入分配不是政府简单地加大转移支付,把一部分钱转移到穷人手里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大家认同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看病难与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是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改革这么多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破题。国有企业改革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总的来说机制基本上建立了,但事

业单位到现在机制还没有理顺。

在教育、医疗方面出现很多问题,都跟机制有关系。比如我们在2006年调查发现大家把“看病难看病贵”排在社会重大问题之首,当时我们很奇怪,看病问题怎么会比失业、收入差距、腐败问题都严重呢?人民的消费支出里医疗占了11%,这个比重比发达国家高不少。现在社会保障制度里医疗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企业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四种制度基本覆盖了全民。但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和企业医疗保险平均报销7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50%,农村平均报销30%,医药费完全自理的在大量减少,报销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完全自理和只能报销少部分的加起来占60%多,就是相当多的人看病还是要自己花上不少的钱。

虽然现在大家议论食品价格上涨快,但实际上药品价格比食品涨得还要快,由于不是人人吃药,这个问题对大家生活的影R象食品问题那么大,但它对一些有病人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改革开放以后对事业单位进行了体制改革,允许事业单位通过创收来弥补其经费的不足,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分成了四种体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有的大学、医院等机构都是差额拨款。在2003年至2009年全国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中,40%靠药品收入,40%多靠医疗收入,政府拨款不足10%.医院为了维持发展和在职人员收入水平的提高,普遍采取创收办法。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到医院看病,医生会问公费还是自费,要是公费医疗,脑电图、心电图、CT能做的都做一遍,然后开一大堆药。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一个小小的感冒,在药店花2a,3a块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医院却给开出几百块钱的药。我国是医疗预算类的国家,政府预算类的医疗支出比GDP的增长速度要快几倍,这就带来很大的浪费,而且老百姓越来越难以承担医药费的增加,医患关系变得紧张。

事业单位到底怎么改?这比企业改革还要困难,企业改革我们可以市场化,但事业单位是千差万别的,基本上分成三大类。

一是经营类事业单位,比如出版业,最近一两年所有的出版业都要改成企业,建立集团,等于是推向市场了。现在我们也在研究,是不是给这类企业取一个新名字,国外有一种企业叫社会企业,承担比一般企业还要多的社会责任,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一些照顾。如果出版业可以这样的话,那旗纸等其他媒体是不是也可以呢?但是现在我们还不放心,作为舆论工具若是都想着挣钱,会不会在舆论导向方面出现问题啊?

二是管理类事业单位。很多事业单位直到现在还承担着政府管理职能,由于当时机构改革编制不够,用很多事业单位的编制执行政府的职能。对于这样的机构,学者们主张干脆让它们参公算了,由政府保障其支出,坚决不允许有政府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利.用管理职权再去“创收”,这是搞乱社会风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是事业单位,参公执行单位过多会导致政府的包袱变大。

三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文化团体等都属干公益类事业单位,现在政府对这些单位不是全额拨款。以后要建立一些非盈利组织的法律和法规,一方面要使它们能够维持运转,另一方面还要规范它们的行为,也就是说允许它们挣钱,但是挣来的钱怎么花要受约束。这比国有企业改革更难,既要保证公益性目标,又要使它们能够自’我发展,还要保障其业内人士的收入水平跟得上应该达到的社会地位,把这几个条件都综合起来找一个改革的方向是很困难的。

社会保障与杜会改革

社会保障在改革开放前叫单位保障,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才有的保障,现在要逐步扩展成全民的保障。社会保障不仅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还和扩大消费、稳定人民的信心和预期有密切的联系。

各大银行进行的居民储蓄目的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是子女教育、看病、养老、住房。由此可见老百姓存钱是为了规避个人家庭生活风险,所以要稳定老百姓的预期,就要提供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未来是有保障的,所以现在大家手中的钱是可以花的。

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其他国家相比出现了碎片化的现象,这与杜会分层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刚才讲的医疗保障制度其实是四种制度,不同的制度适用于不同的群体。碎片化容易缺乏效率,因为制度之间没法转移、流动,另外还可能造成不平等,很多国家因为这个问题发生过一些抗议、示威。国内也有学者对此意见很大,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为了扩大保障范围不得已的一个选择,过去是少数人有保障,现在要覆盖全民,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在让所有人的保障水平都达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障水平,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远远不能承受。

福利增长的规律和经济增长的规律不一样,经济增长是周期性波动,就是快速增长期也会出现低谷,中国也不可能指望以后永远是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从各国规律来看,福利增长从来没有下降的,都是一路上扬,谁要是把福利增长速度降下来,那他政治上就要遇到很大的挑战,很多政府下台都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很多西方国家左派右派的政府也是在这个问题上互相较劲,右派主张削减福利促进经济增长,结果老百姓不满意,把他选下台;左派扩大福利但经济又不增长,老百姓还是不满意,又把他选下台,总是这样更替。中国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福利增长之间的关系,福利要小步走,要符合经济增长的规律。

社会管理与社区建设

现在社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基层社区建设,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叫单位制度,就是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到一个单位,无论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还是在农村。一个人无论到哪里去,都要有一个单位的介绍信。我们通过单位制度、档案制度、户籍制度、身份制度等把全国人民全都严格地管理起来,把人定在一个点上不能随便流动。

以单位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制度当然有优点,能够把问题解决在墓层,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是单位来解决,问题都在单位内部化解了,整个社会看着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体制发生了变化,我们主动对它进行了改革,批评“企业办社会”,要求把社会职能从企业剥离出来,这样就实行了就业聘任制、保障社会化、房子自有化、社会服务和后勤市场化等。

这一系列改革造成的结果是单位原有的社会功能弱化,但新的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空档中,当我们生活中遇到问题谁向我们提供帮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越来越偏重于家庭和个人关系。社会学研究消费时还列了一个人情支出,这个人情支出很多国家没有,而我国的人情支出比例很高,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就业、看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个熟人,认为这是最能解决问题的。

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正式的渠道,转而相信关系是万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上访等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我国从上世纪5。年代初建立了上访制度,设立了信访局,但改革开放以前有多少人知道.‘上访”这个词啊?改革开放后十几年也很少听说过,就是最近这十几年“上访”才成了家喻户晓的一个概念,而且问题越弄越严重。我在有的农村看到这样的标语:“一

次上访交流,二次上访逮捕,三次上访进监狱。”

改革开放以后,地方政府都想做出政绩,所以一届届的千部都是往前看,很少有人愿意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地方干部都倾向于把问题留给后边的人去解决,所以问题越积累越多,越积累越难解决。我认为现在应该认真地清理清理,到底有多少问题,一年拿点钱来解决一两个,逐步把它们解决,不能只顾往前走把问题留给别J人,留给下一届领导班子。

在行政管理上,我们主张从单位向社区转变,过去人们以单位为基础,通过一个过渡阶段即单位和社区共同作为基础,然后逐步转移到以社区为基础的新管理体制。现在社会上除了社区没有任何一个组织网能够覆盖全民,过去人们按照工作地点来确定单位,现在是按照居住地来确定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居委会、村委会,在法律上我们叫做居民的自治组织。

现在居委会、村委会的数量在迅速减少,村委会从过去l}}多万减少到不到60万了,居委会从10万多减少到8万多,这主要是由于在城市化过程中以及新农村建设中,撤乡并镇或者几个居委会合并成一个社区,有的社区达上万人。针对这一变化,有学者提出要社区工作专业化。过去社区工作都是依靠离退休人员,今后要聘请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的专业人员专门来做这个工作,因为现在社区的任务很多,“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

我相信,再有20年我们就能把这些社会问题逐步解决,建立起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到那个时候再说起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新闻热点评析

新闻热点评析 四高一、(2)田佳蕊中印边境对峙事件截至目前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面对印度的咄咄逼人,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都因领土受侵感到愤愤不平,叫嚷着要打回去;而中国政府和军方对待本次印军入境事件的冷静处理我认为都是非常英明的。 忍让不代表懦弱,只是因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和平发展的环境来之不易,一旦战争打响,谁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赢家。特别是对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真的兵戎相见,不管最后谁取得了胜利,都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何况中印两国还是老邻居,素来关系密切,交流活动也相当频繁,所以我方政府才选择了极大程度上的忍让。 单从中国的周边局势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中印开战,中国周边的局势必将是混乱不堪,东边有韩国的萨德问题,中日的东海问题,南海的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这些于中国有领土纠纷和利益冲突的问题,都将纷纷的冒出头,中国的领海和战略空间被压缩将不容置疑,虽然中印对战印度绝对不是中国的对手,但就算我们打赢了,政府和军方面临的其他的问题肯定会得不偿失。 再者,打仗是烧钱的游戏,不是国国都像美帝那么富裕,美国阿富汗战争耗资不下4万亿美元,战后留下的烂摊子,

最终还是扔给了阿富汗人,不了了之。而且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工业化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期,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将动用大量社会流转资金、人力、物力,来进行专门的物质武器装备的生产,这就能将中国的经济拉回不知多少年,将重新回到重工业时代,这不是进步,而是一种时代的倒退! 其次,印度是一个武器较为先进且拥有核弹的国家,而且没有发表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声明,就算他们的核弹打不到首都及核心城市,但是中国南部和中部城市都免不了其巨大的危害,都将是对中国的沉痛的打击。 第四,中印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且两国接壤,一旦开战,地面站是在所难免,两个世界上陆军最多的两个国家发生地面站,这种冲突规模难以控制。就免不了会有数不清的无辜平民百姓受苦遭殃,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地阻滞。 综合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我国军方的处理方式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美苏争霸的时候,美军舰入侵苏联领海苏联也只是撞船而已,而没有爆发军事战争。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从两国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福祉出发,应尽快撤回军队,和平值得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我们每一个人珍视!

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春节”是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极有分量的节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这是全家团圆的节日,在外打拼的人们可以卸下一年的重担,回家与亲人团聚。而且,在这个长假里,很多人都会走亲访友,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出游也备受人们推崇。然而,这一切的行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是春运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但是春运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春运“一票难求”早已成为社会问题。 2.调查目的:面对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社会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的数据分析,能更清晰的了解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现状,并且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最终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3.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6日—2011年12月4日 4.调查地点: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火车站 5.调查对象:春运期间乘坐火车回家的人 6.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打印了100份,26日乘车来到黄村火车站的售票处,向购买火车票的排队的人们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并且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有86份。收回问卷后,进行统计数据,计算出百分比,并作数据的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现状:春运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一票难 求的现象,在中国可以说是特有的现象。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达到了25.4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7%,创历史最高纪录。可见春运的客流量之大和运输部门的压力之重。春运购票最让人们不满的是购票的不公平,

普通旅客虽然长时间排队却一票难求,一些票贩子却能通过各种手段拿到火车票用于倒卖获利,要么求人找关系买票,要么你多花钱到票贩子那边买票,这种恐慌的心态是许多人都经历过的,作为一名外地的大学生,我深有体会。 2、分析原因: ①分析排队时间对购票的影响(第2题) 通过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有34%的人购票时间是在2-4小时内,27%的人购票时间在5-10小时内,说明人们的购票时间比较长。通过询问,在许多售票点和火车站的售票厅里,一般能排在队伍前面的人买到票的机会更大,而越往后的人买到票的几率就越小,因此,在队伍后面的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排队买票,甚至会有整夜排队的现象。 ②分析买票方式对购票的影响(第3题) 由图表可以看出,在火车站和代售点购买火车票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0%,购买黄牛提供的高价票的人数占18%,在网上或者电话定票的人数只有2%。看来大多数人还是在售票窗口购买火车票,因为售票窗口分布的范围比较广,去那里买票相对实惠和方便一些,而黄牛提供的高价票是普通民众承担不了的,除

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正确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实质上体现了人们对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及其新特点表明,我国改革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成为摆在当前的突出任务之一。而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也就是要弄清“怎么看”,明确“怎么办”。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清才能方向明。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并不容易,特别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必然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思想武器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不断增进共识,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呢? 理性地看。就是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会因为人们不承认而消

失。因此,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当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那种对问题视而不见、漠然置之的态度,那种闻问题而色变、视问题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是不理性、不可取的,既不利于正确认识问题,更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 严肃地看。就是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看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不放大,也不缩小;不言重,也不看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大问题而不是小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却把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看小了、看轻了、看淡了:或者认为它们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都是“问题”,没什么了不起;或者认为它们既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就是“正常的”;这些认识需要及时改变。 全面地看。就是系统分析、整体把握。同其他事物一样,问题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复杂问题更是如此。要正确认识问题,就要对它全面地看:既要瞻前顾后,也要左顾右盼;既要总体把握,也要分清主次。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很容易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有坚持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具体地看。就是区别对待、“就事论事”。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性质、成因、形态上有某种相同和类似的方面,但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范围内的问题

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目录 关键词 (1) 第一章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概况 (1) 1.1调研的背景 (1) 1.2调查的原因 (1) 1.3调查的意义 (2) 第二章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2) 2.1小组共同撰写问卷,并做出假设 (2) 2.2安排分工并选择人员 (3) 2.3发放问卷与收集问卷 (3) 2.4分析统计问卷,并得出结果 (3) 2.5调查结果 (4) 2.6撰写调研报告 (5) 第三章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页调查问卷 (8)

关键词: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 第一章大学生热点问题概况 1.1调研的背景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凡此种种,带来的是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显著增强。但这并不是说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无规律可循,而是更加强调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图通过定量调查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为上级、学校党委决策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1.2调研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调查研究是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的教育领域内的教育质量、教育成本、创业就业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而把握其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 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014年7月典型社会热点事件及评议

面试备考:2014年7月典型社会热点事件及评议 京佳教育 热点1:河北涞源县泥石流淹没了京源铁路王安镇段,这时一列火车开来。在附近躲雨的村民卢伟发现后,冒死朝火车奔跑,边跑边打手势。司机见状后紧急停车,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卢伟因此丢失了21只羊。铁路方面颁给他一面锦旗,并奖励一万元。 【评议】 面对这样的义举,社会应该表达赞赏,乘客理当心存感念,企业需要给予合理奖励。这种奖励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它应该与挽救损失的大小相适应,与社会公众的心理感受想接近。更何况,在这起事件中,农夫卢伟为了阻止事故发生,既承受了巨大的生命安全风险,又承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为拦火车,他顾不上自家羊群,以致损失了21只羊。以市价估算,这笔损失超过三万元。救人者可以不图回报,但企业和社会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 热点2:为防止环卫工人中暑,长沙环卫部门启动了高温天强制午休制度。休息时间根据气温而定:35℃以上,中午12点到1点半为午休时间;37℃至39℃,下午2点以后才能上路;39℃以上,必须从上午11点午休到下午3点。 【评议】 不可否认,长沙启动强制午休制度有着良好的初衷,但同时应该看到,如果不是为了完成每天的任务,谁又愿意放弃休息在炎炎烈日下工作?要让制度的人性真正照进劳动者的心里,最终还须从完善保障制度、改善环卫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着眼,多推行实质性举措,如适当增加机械化设备和人手,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和考核指标,提高收入等。 热点3:广西钦州32岁男子吴善柳参加过10次高考,8次考中重点大学而弃读。今年他再次高考,以680分的成绩成为钦州市理科状元,终于被清华大学录取。 【评议】 吴善柳14年参加10次高考,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侵占。而清华只是一所大学,一个学习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1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臵。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角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臵?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过剩。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在讲打破平均主义,当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浅谈当前教育几热点问题的认识

浅谈当前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就几个社会议论较多的教育热点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对于一些群众来说,他们也许更关注自己的子女能否顺利升入一所好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一种好生活。他们也许不太关心什么是素质教育,却会盘算孩子教育的投入与收益。他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却更加关注现实的利益。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矛盾非常棘手。这也正是我们常常为之苦恼、为之困惑、为之进退两难、为之遭人诟议的问题。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科举制度曾以进步的面貌出现,却以百弊丛生的面貌而废除,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刻教训值得汲取。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把对教育的投资局限于高考升学,必然是失望大于希望,风险大于收益。如果我们认同教育的基本目的,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和规划教育发展;如果我们认同教育具有长周期、迟效性等特点,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只考虑当下,不能为了今天而牺牲明天。教育发展并非单向度服从社会发展,教育同时负有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我始终认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二)关于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 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出现的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现象,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国家教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连续两年抓紧专项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愈演愈烈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各方面、各地区在认识上还不够统一,治理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学校在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具体分析。对腐败现象要坚决克服和惩处。但是,新闻媒体在报道这方面情况时也要实事求是。有的把教育界说成是暴利行业,这是以偏概全,是炒作和误导,不符合实际。就广大农村学校来说,主要还是投入不足。如果找不到病根,就不能对症下药,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研究学校收费问题,首先要计算教育成本;第二是确定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对教育成本的分摊比例;第三是制定收费标准。这样,判断学校收费乱与不乱才有科学依据。转移支付不能光看支了多少,而要看学校实际得到多少。在农村,我们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否则,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损害的是农民的长远利益。 应该看到,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实质是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三、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与择校现象有一些同源性的原因,虽然这与教育本身的制度缺陷有一定关系,但是,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就业、生存竞争在教育上的反映。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活动,学生应该承担合理的学习负担。任何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这一点我们必须告诉学生。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自在、垂手可成的事。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确实较重,一定程度使学生的身心深受其累。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就业专题 扩大就业的战略意义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减少失业、增加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三、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本。 四、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可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结合点。 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供大于求) 二、结构型失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1.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升级。2.所 有制结构变动,破产下岗。3.需求结构变化,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被淘汰。) 三、观念型失业(1.所有制观念陈旧。2.区域经济观念陈旧。3、企业的就业观 念陈旧。4.对新兴产业的就业观念陈旧。5.对新兴的工作方式不适应。) 四、信息阻滞型失业(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通) 五、体制型失业(体制性障碍,如社保体制不健全,制约劳动力流动。) 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措施 一、澄清失业认识的误区。 二、控制总量型失业。(控制人口总量)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1.发展国民教育,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2. 发展继续教育。3.注重短期培训) 四、转变劳动力择业观念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如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等) 六、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 收入分配专题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一、初次分配中,过分向非劳动要素倾斜而劳动要素报酬率过低。(1.工资收入 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2.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较低。3.职工收入增幅低于企业利润增幅。4.企业内部分配中管理者过高普通员工过低。) 二、再分配环节中,存在“五高五低”。(1.政府所得高,居民所得低。2.政府所 得中,中央高地方低。3.居民所得中,少数人高多数人低。4.城市居民高,

三分钟演讲社会热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公事131的张婧怡,我想就“养老改革保险制度改革”这一社会热点发表我的看法。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完成了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即实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模式。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则是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及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转型期的情况下,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给养老保险事业带来许多新的难题,同时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问题也出现缺口,空账户的形成也使职工的养老金问题得不到保障,因此,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老龄化社会导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当长者们的银发越来越频繁的流淌过我们的视野时,或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老龄化社会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挑战,比如:构建无障碍环境、强化社区服务、迎合老年服务需求等等。但这些都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物质环境,也可以说是老龄化社会矛盾的外延,其最重要或者说是核心部分即能拉动这些需求的基础,则是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国家——单位养老制逐渐向国家——社会养老制。在这个过程中,保障责任由单位(国家)养老逐渐转向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削弱。养老保险强调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也就是说,要想享受权利必须履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同时,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下一 代人不但担负了为自己建立账户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赡养上一代人的义务。养老保险近几年来,每年跨入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人在增加,为此我国每年的养老金支出也日益庞大,同时,养老保险转制中的中人也陆续正式退休。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下,在强力保障两个确保的政策下,这些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这种制度下,一些地方一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的缘故,另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缘故,在现行的统筹层次下,一些地区养老保险费征缴率不断上升。据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劳动保障局的负责人介绍,当地的养老保险费征缴率已经高出了30%。在这种状况下,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需要提高,以缓解局部地区人口老化和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但是,在统筹层次方面,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自下而上推进的,加之由于历史负担的轻重不一,从而造成了各地养老保险压力大小不等,全国的养老保险一直停留在地市乃至县级统筹层次上,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需求和基本原则。所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也就日趋紧迫。 二、养老保障制度转轨的关键是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问题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我国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应当从传统的以受益为基准、养老金现收现付体制改革为基金预筹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并且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得到了比较明确的体现。《决定》明确指出,在职工养老保障问题上,要“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美国执意“走钢丝”,必将寸步难行! 最近,国际社会讨论最多的就是美国对台军售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民普 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由唯物辩证法的客观实在性可知,任何一个事物 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而最客观的原因就是当今世界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有其相应的问题,而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我们先 从发展这一角度来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个时间段是世界各国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取得了许多令全世界人民骄傲的 成就,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由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可知,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以取代旧的事物。随着经 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 不穷。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 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 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 求和期待更强烈。因此,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 一定水平的必然现象。 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客观 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 新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时代性,二是挑战性,三 是普遍性,四是敏感性。 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处理离不开对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把握, 具体应着重如下几方面。 一、冷静思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 冷与热是相对的,辩证的。改革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开放之举不可能完美无缺,往往是得失并存,利弊共生。因此,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热点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态度: 一方面, 不能回避,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介入, 积极捕捉, 勇于触及, 提高政治敏锐性与观察力;另一方面,对热点问题要冷思考,要从全社会的大局出发,对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切不可头脑发热, 凭一时主观冲动, 为其推波助澜, 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 反而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响社会稳定。对于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美国国内以及部分国外相关新闻报道,奥巴马此举有助于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牵制中国对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而引发的亚太地区的不稳定现象,以愚弄不知情的国内和国外人民。然而我们都知道,对于美国政府自己的说法不可避免的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掩饰,不能反应事物的客观性。所以对于人们议论纷纷即使是莫衷一是的问题不能人云亦云, 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了解热点问题与它事物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关系, 了解社会各种议论、意见、建议及锋芒所向,正确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对于社会矛盾要两利相衡取其重, 两害相衡取其轻。明确应该拥护什么,反对什么, 褒什么,贬什么,提倡什么,鞭挞什么,用冷静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前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分析_卢媛媛

当前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分析 □卢媛媛 【内容摘要】目前社会治安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对敌斗争复杂、刑事犯罪案件高发、毒品违法犯罪问题严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只有科学地分析研究社会治安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充分地发挥治安管理工作防范、发现、打击、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社会和谐 【作者简介】卢媛媛(1983 ),女,山东平度人;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行政管理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警察的主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治安是指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下而呈现的一种安定、有序的状态。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种矛盾、因素,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只有科学地分析研究社会治安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地发挥治安管理工作防范、发现、打击、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 一、人民内部矛盾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原有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逐渐被打破,社会隐性矛盾与显性冲突相互交织,呈现出日益错综复杂的态势。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反映和体现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形成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上的“焦点”和“热点”,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社会反作用力。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极端表现形式,而且突发性、组织性、对抗性增强,暴力化倾向明显。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力度和处置难度大大超过了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和公安机关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在社会管理中,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由征地拆迁、退伍军人安置、企业倒闭(改制)、社会保障、劳务纠纷、非法集资、拖欠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始终在高位上运行,行为人为谋求自身利益,频繁串联集会、上访、甚至堵路,反复性强,处置难度大,对社会政治稳定所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大。 (二)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贫富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贫富悬殊和资源分配不公是非常危险的社会隐患。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贫富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反映贫富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富人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数量也少,低收入和贫困的社会下层占绝大多数,属于极不稳定的社会结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即高收入的富人为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人数为大多数,低收入和贫困的社会下层人数为少数。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使一部分低收入和贫困阶层人员对致富机会不均等、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现象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源自于圣经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仇富心理”、“投机心理”甚至“报复心理”日趋增强。 (三)政府、党员干部公信力下降,也成了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堰塞湖”。部分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不愿意也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躲、推、托、哄、堵”,导致事情久拖不决。有的甚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使群众产生怨恨情绪,成为引发、激化审核矛盾的重要因素。 (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伴生了大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随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特别是五化进程的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引发了大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个别人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信上不信下,信官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能访多高访多高,能访多大访多大”,反映和解决自身诉求时,不是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和法律渠道,而是采用不法手段,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给党和政府施压,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有甚者以违法犯罪的手段获得财富,增加了安全防范、社会治安管控的难度。 (五)当前舆论炒作也成了社会稳定问题的“助推器”。近年来,因为公安机关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所以逐渐成为了网络舆论的焦点。在这些舆论中,以反面舆论居多,警察成为网民发泄不平情绪的主要对象之一。公安机关在执法执勤过程中稍有不慎,甚至言语不够严谨,都有可能被网络舆论所曝光,并受到无情地抨击。“躲猫猫”、“喝水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瓮安事件“,起因仅仅是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出具的死因鉴定结论不满,引发了上万人聚集街头,并打砸抢烧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办公大楼,造成当地政权机关一度失控,时间长达7小时,从人员构成看,这起事件95%以上的参与者与死者无直接关系。 二、刑事犯罪案件高发 我国的劳力富裕使就业成为困扰社会民生的大问题。违法犯罪嫌疑人在有过刑事处罚记录后,很难找到工作,无 https://www.360docs.net/doc/016477774.html, 领导科学论坛杂志

新闻时事评论三分钟新闻演讲

敬一丹证实本月底退休或继续在中国传媒大学 任教 (消息源自京华时报本报记者刘文浩)有消息称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20日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并透露自己将于本月底正式退休。有消息称敬一丹当晚在传媒大学交流透露,她将于本月底正式退休,5月1日起,《焦点访谈》中将不再有她的身影。当晚被问及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时,敬一丹说,从今年5月起她将不再主持节目,挑战留给白岩松他们去面对。昨日,京华时报就此事向敬一丹求证,敬一丹本人简短回复道:“属实。”据了解,今年4月27日是敬一丹的60岁生日,早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便表示自己计划在今年退休,而因为是高级职称所以在60岁退休。 据悉,敬一丹退休后将从事研究、教学等工作,并可能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去年受访时,敬一丹曾表示,她在2014年9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课,还有望继续她的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工作。最近这几年,她还对新闻发言人、领导干部进行媒介素养的培训。敬一丹曾出版《声音》《一丹话题》《一丹随笔》等书,本月底她将推出新书《我遇到你》,回顾自己27年央视生涯,讲述在《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栏目的历程,以及和老百姓、和央视工作伙伴间的故事。 敬一丹迄今已在央视工作了27年之久,曾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并曾获得过主持界最高奖项“金话筒奖”。2015年4月27日敬一丹年满60周岁,将正式退休。 幼儿园将纳入义务教育被指误读 应普及不强制 (消息源自澎湃新闻本报记者闫昊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朱家雄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2020年中国将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是误读;通过国家加大投入和合理分配,幼儿园教育免费完全可行。 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世界学前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国际研讨会4月20日在上海开幕,国内外学前教育专家讨论当下学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会上表示,如何将国际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与中国传统相结合,提高中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一至两年双语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这一通知引发外界多种解读,其中反响较大的一条是: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钟秉林表示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是误读,国家的规定只是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的,要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的。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希望能达到普及,让更多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并非是要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哈佛教授:中国学生基础好,那是自我麻醉! (消息源自啄木鸟教育本报记者张宁豪)哈佛教授丘成桐对于: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这种观念毫不客气地泼冷水。 丘成桐表示:“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他说:“美国最好的学生真是好得不得了。应该这样比较,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能进哈佛大学的学生都应该是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学生。而两类最优秀的人相比,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绝对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相反是要强很多!” 丘成桐还在一些演讲里反复强调: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语言、数学、写作是三门最重要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又迈上了新的征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两会前夕,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两会期间,这些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议案提案对此都有涉及。网友的关注、两会的热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体现了人们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凸显了科学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呈现新特点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

然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期待更强烈。因此,我国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伴生现象。 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客观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数量明显增多,表现更加复杂。我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任务的叠加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的叠加,这些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积累的,也有新近形成的,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会领域的;既有不同特点,也有共同之处。这说明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问题不仅数量多、表现在方方面面,而且形态多样、十分复杂。 2、关系改革发展大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热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综合性、代表性。分析一下人民网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无论是社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汇总整理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汇总整理 1. 博士跳楼讨答辩机会 【事件回放】1月18日是周建伟博士毕业的一个节点这一天南理工机械学院要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博士答辩材料看是否有资格毕业。周建伟想赶在这一天答辩一般博士一年有四次毕业机会1月、4月、7月和10月。如错过这次毕业机会就意味着要再推迟3个月毕业。这让周建伟十分焦急不但学校的博士补贴没了刚找好的工作也可能失去加上老婆怀孕没有工作他们家经济条件已非常困难。1月15日周建伟找到学院领导要求他帮忙解决毕业的问题想在1月18日这天进行答辩。但这样的要求遭到了导师的再次拒绝。周建伟的同学说周建伟的博士论文送到校外盲审已经高分通过了还剩最后答辩一关。但是因为他的导师要求他计算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是周建伟博士论文之外的工作他做了一个多月觉得这个计算很难完成。于是周建伟的导师就不同意周建伟答辩的事给他的答复是把布置给他的事情做满意了再谈答辩条件。这让他感觉到毕业遥遥无期情绪十分低落。于是这才发生了1月16日上午周建伟跳楼的一幕所幸的是被警察所救并无生命危险。事后校方表示周建伟博士毕业的事情经过机械学院的老师和他本人的沟通后已经圆满解决。学校承诺让周建伟在春节前毕业。这位工作人员说并不存在导师不让周建伟毕业这回事只是学生因为找到了工作后比较心急要求立即答辩。学校的博士毕业也有一定的时间表安排要按部就班地来。而周建伟的导师则表示不想谈这个事。 【标签】社会 【观点概览】这一事件是围绕对博士跳楼讨答辩机会暴露出来的大学师德问题的讨论展开的对此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论华图摘取代表性的精华之见对事件作原因、利弊、影响分析最后进行对策表态以助考生全面吸收各种观点从根本上解决考生无观点或者“立场”站错的情况。评论一在研究生导师制的框架下导师一个鉴定甚至一句话就可以决定研究生的“生”与“死”。当然导师制不是矛盾的根源。问题的关键是导师的师德沦丧造成了高校的“潜规则” 【观点一】为了毕业拿到学位或希望得到好的鉴定评语研究生们有钱可送的则向导师送上金钱没钱可送的有的女生向导师奉献青春的肉体而更多的男生则成了导师的免费打工仔。评论二表面上看周建伟没能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于是导师从中作梗不让其参加答辩导致无法毕业工作生计困难。实质是周建伟的“消极怠工”和“撂挑子”直接破坏了整条学术生产线导致学术工厂停工不说明摆着是向现有大学学术产业链体系示威 【观点二】“扣照”算啥吊销执照也在情理之中。这条生产线的前后次序是教育部门—大学校长—各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教育部门是资源的最终垄断者把资源先分配给大学校长大学校长把资源分配给各院院长各院院长把资源再发放给教授副教授导师再分配给自己的博士或硕士。 【阐述原因】如今大学里学历贬值、理想透支是现实。博导忙着抢项目分基金研究生争着抢口食找饭碗大家都是金钱的打工仔只看到碗里的。黑格尔有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了老板做了包工头大学丢了魂、民族丢了根。 【最后表态】评论三可以说博士生的“跳楼秀”再揭导师老板化内幕。应该说导师的责任是育人而不是用人但现如今导师已经异化为老板。 【观点三】事实的确如此但学生为何喊导师为老板呢一是有些导师确实是老板比如自己开公司二是导师把课程交给学生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也确乎是老板。导师老板化释放了许多让人不安的信号。一是商业化侵蚀了纯洁的学术肌肤。二是庸俗化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本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调 查 报 告 组长:周欣(201219030164) 组员:杨丹(201219030149)朗焕(201219030129)杨娇(201219030150)王眉婷(201219030146) 颜朝香(201219030148)熊奕程(201219030117)院系:音乐学院 班级:2012级音乐学1班

前言: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未来的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还记得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阐述的那几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当前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就是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表现。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所以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了解和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关注角度和思考方式。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十大热点问题调查”。自2月19日起,人民网将对网络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精选网民留言,分析调查结果并进行解读。“两会调查”结果和网民留言将通过多种方式送至相关部门。敬请网民持续关注、参与并提出建议。

2019最新100个热点演讲题目

1、以前有这样一首小诗:你不能够左右天气,但你能够改变情绪;你不能够事事顺利,但你能够事事尽力;你不能够改变不公,但你能够展现笑容;你不能够与之明天,但你能够把握今日。细心品味这首诗,然后针对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2、人生就应守望执着还是随机应变?谈谈你的看法。 3、请以“时间的重量”为话题演讲。 4、阐述你如何理解:“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这句话的? 5、“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到底什么是“贫”,什么是“富”?说说你的看法。 6、“不凡是瞬间的风景,平凡是永恒的罗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若要你选取,你会选取瞬间的风景还是永恒的罗兰? 7、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羚羊会对自己说:快跑!否则你会被狮子吃掉!狮子会对自己说:快跑!否则你会饿死在那里!请以这个小故事进行三分钟的演讲。 8、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察纳雅言,虚心理解别人意见的时候。请说说你的看法。 9、请以“岔路口”为话题演讲。 10、时间真正出众的人或事物,务必都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11、描述一位你心中的英雄,并诠释你心中英雄的定义。 12、生活里人们往往力求改变,以让人生向自己的目标更加靠近。“大多数人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但罕见有人想改造自己。”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13、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请以“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为话题演讲。 14、请以“不必要完美”为话题演讲。 15、请以“生命中的空白”为话题演讲。 16、此刻我们所看的每场晚会都经历过了精心的彩排。然而人生却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很多人说:八零后的一代和九零后的一代有很大差别。作为一名九零后,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或者,身为九零后这一届一员,你怎样看待身边的九零后? 18、张爱玲女士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岁以后的人来说,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