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和人类发展视角下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GDP和人类发展视角下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GDP和人类发展视角下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GDP和人类发展视角下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GDP的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性视为割裂的双方。随着环境隐性成本的上升,GDP的发展方式以不能适应环境对国情的新要求,而衍生于人类发展视角下的模式正好符合这一形势的要求。人类发展视角关注人可行能力的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基于目标来创造模式而非基于单纯经济增长这一工具,它也内在地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在当下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分析GDP与人类发展视角下经济与环境关系的优劣,以及如何在人类发展视角下改善两者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GDP;人类发展视角;关系;环境可持续性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了GDP 的高速增长,解放了资源和劳动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废俱兴”的“旧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富在短时间之内急剧地积累了起来,人民的物质生活得以极大地丰富。但这快速繁荣的背后,是以不断增长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为代价的,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与现阶段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味地为了经济而发展经济,以环境资源为代价,会最终背离谋求发展背后所服务的最终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迫使我们开始审视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反观现阶段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影响,找出更符合当下国情的更能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发展方式。

2 经济、环境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谈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首先要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点,即经济与环境作用后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而这个目标就是改善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最大动力。笔者认为两者都是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我们不是为了经济而发展经济,为了环境而保护环境,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谋求人类的最大幸福。当然,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诸多维度,包括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可行力的持续性,而这些维度又反过来要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在追求经济与环境的最佳契合点时,要统一于它们最终的服务目标,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3 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要找出与现阶段国情相适应,更能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模式(工具),就有必要在这个目标下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是矛盾的,对于致力于环境可持续的资源必然会从投入于经济发展的资源中扣除,但长远看来,环境的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进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为了很好的实现这一战略,我们必须清楚环境的功能与其问题,从而依靠我们的努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环境功能和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的重要条件。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而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保持健康,愉快的生活的重要条件。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0801 陈海宁 S200800120006

一、试说明地球图层结构以及人类与地球各图层结 构的关系。 地球图层结构主要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又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1、地壳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2、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衡,这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保持这种平衡乃是维护生物圈所必须,破坏这种平衡就是破坏生命的基础。然而,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来,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的人类活动正在破坏这种平衡,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3、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水圈。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地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颗智慧星球,水是一个关键因素。各种生命起源的假说都少不了水这一要素。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时时处处与水紧密联系,从生活、娱乐到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无一不体现出水的重要性。4、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人体本身不能直接制造有机质,人体机能的维持必须依靠生物制造或者提供的有机质。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生物圈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从而维持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药材、木材、生物蛋白、脂肪、淀粉、植物纤维、蔬菜、水果等。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和功 能,以及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为“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部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2、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真菌为主,也包含屎壳郎、蚯蚓等动物。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因此分解者、生产者与无机环境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3、消费者指依靠摄取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命题趋向 1.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2.以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为例,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应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 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 (2)据图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和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 用有何变化 资源问题表现产生的原因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表现为: 集中在资源 总量小,人均 拥有量少 总储量不 足,利用效 率低,人口 数量大 积极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提高利 用效率;实行保护性开发,尽可能延长 其利用期限;控制人口数量 可再生资源 (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不足; 浪费现象严 重;污染严重 自然原因: 时空分布不 均;人为原 因:过度开 采地下水、 浪费、水质 性污染等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 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 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 节流: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业结构,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业生产中,提高 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 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在社区、学校、 家庭中倡导节约生活用水 主要 表现 具体内容原因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上的悲剧 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 放 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农田作物 答案: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3.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积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 答案:A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 D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二、主观题 26.(10分)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答案要点: 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4分) 201O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

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图18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其形态特点是▲。(2分)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和▲。(2分)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2分)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2分)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洋流)漂向欧洲沿海。(2分) 答案:(1)大陆坡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和▲。(3分)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2分)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2分) (4)酸雨的危害有▲。(3分) 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材分析)

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台州初级中学金京生本章是这一册教科书的最后一章,也是3年初中科学课程的最后一章。9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宇宙的演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人体自身健康防护之后,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空间。即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希望从科学领域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 主要介绍了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二方面的内容,(1)人类发展出现的问题(1)人口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资源问题(2)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二、本章内容的特点 1、本章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的、政策性的内容比较多、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这是国家的政策与思想,离我们较远的感觉。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但不容易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与意识中去。(因此在教学应补充大量的实例、并结合当前的时势、当地实际,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人类面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能源危机可讲到电荒与石油危机等) 2、本章中大量的信息是以地图或图表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读图及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对图表的分析。 3、本章教学中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对于有些概念这些学生耳闻目睹、非常熟悉的概念,不要注重概念本身的定义或准确描述,而重在体悟,学生能知道大致的思想即可。人类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即可。 4、本章内容中有许多与社会相重合,教学时应关注社会学科的教学。(如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等) 5、本章内容体现了科学性、社会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时应注意哲学观点及人文特点的渗透。(如对新能源的分析中应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题1: “低碳”“包容性增长”成为2011年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词之一,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倡导绿色生活成为世人共识。“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 ( ) A.工业革命→煤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 C.现代交通→汽车D.当代航天→太阳能 题2: 当今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涨跌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近代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的主要发明是() A.蒸汽机B.发电机C.内燃机D.火车 题3: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题4: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油气1404 冉婧 1410116404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指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为何要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美学价值。如大千世界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与名山大川相配合才构成赏心悦目的美景。还激发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他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的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

高考地理重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重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 展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①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②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③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生态破坏的影响①滥伐森林②不合理灌溉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④过度捕猎 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农村主要是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①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②经济和技术水平低③发达国家转移污染 全球性环境问题①酸雨②国际河流污染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猛增)④70年代开始放慢

世界60亿人口日2019年10月12日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不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衰竭,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①崇拜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生态(基础)、经济(条件)、社会(目的)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 清洁生产的全过程①原料开采②生产制造③消费使用④废弃物处理 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①封山育林②定期开禁③休养生息 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发布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2、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4、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6.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7.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8.沙漠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也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 9.水体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10.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当施用、污染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油气1404 冉婧 1410116404 1、什么就是生态系统得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得一定得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得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得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得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得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最为复杂得生态系统就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得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得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就是生态学领域得一个主要结构与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得最高层次。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在一定时间与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与生态系统得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简单来说,就是指所有不同种类得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得生物多样性指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与所构成得生态系统得复杂性. 2、为何要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得多样性、基因得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得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得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得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与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与家具材料、药物及其她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美学价值。如大千世界色彩纷呈得植物与神态各异得动物与名山大川相配合才构成赏心悦目得美景.还激发文学艺术创作得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就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得生态功能.无论哪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就是不可缺少得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得关系。共同维系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她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得只就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得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得潜在得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得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得健康与这个星球得健康.实际上,您得健康与这个星球得健康之间得关系就是密不可分得。 当我们生病得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得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得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得成分。顺势疗法得医药也就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得.从金钱得角度瞧,入药得植物得价值就是无法算清得。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得药物得总价值大约就是6千亿。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

专题十环境问题(含选修)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全国大联考)据报道,作为保障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130多万亩杨树防护林,由于严重老化、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等,大面积干枯死亡,威胁当地及京津生态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新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从生态的角度分析,针对张家口坝上地区杨树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发动群众,迅速补种新的杨树苗 B.全部采伐后,更换新的森林树种 C.改进灌溉措施,保障森林用水 D.实行乔灌草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 2.该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对京津地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加重酸雨危害 B.加剧风沙危害 C.加速地面沉降 D.加大洪水威胁 解析第1题,发展绿化必须因地制宜。从生态的角度考虑,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可以实行乔灌草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以提高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选D。第2题,张家口坝上地区的防护林是保障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使森林防风固沙能力迅速下降,会加剧京津地区的风沙危害。选B。 答案 1.D 2.B (2016·山东临沂模拟)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4.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解析第3题,该产业链体现了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重复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其资源的重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故选B项。 第4题,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但不是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故选D项。 答案 3.B 4.D (2016·广东汕头二模)“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表,完成5~6题。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资源 类型主要分布省区 GDP平均增速比 全国平均少(%) 平均资源丰度比 全国平均多(%)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 肃、青海 0.56 66.2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环境伦理的定义、主要内容 而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远离人类中心主义: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人定胜天”、“让地球抖三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天斗、与地斗”、“改造自然,适应人类的需要”。人类不是自然的征服者、破坏者,人类只能是自然的合作者,人类应该建立一种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的生态文明体系。 (一)生命中心主义 认为所有形式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所哟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人类不是万物的中心。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被认为是此种信念的最佳代言人,因为他在演变笔记中说:“如果我们不要对生命的臆测设限的话,那麼那些遭受痛苦、疾病、死亡等苦难的动物同胞们…它们可能是和我们人类源自同一个祖先的…”代表人物:泰勒《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 (二)地球整体主义 不仅生命体具有内在的价值,包括土地、岩石、自然景观都有固有的价值和权利。代表人物:李奥波德[美]《大地伦理学》 (三)代际均等的伦理观 我们对自然界的道德和义务,最终源于人类各成员间的所承担的义务,在享有自 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上,我们的后代和我们具有同等的权利。 代表人物: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其一,珍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其二,珍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其三,顺应自然的生活。[1]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首先,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信 念,环境道德原则、环境道德规范等一系列人类主观内省性的环境伦理学理论性内容。 其次,内容则包括了作为人类环境伦理是非标准的环境道德评价,环境道德教育, 及环境道德行为计量性控制指标体系──环境政策、法规等的环境道德基础研究。此 外,还要掌握自然环境系统运动规律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 把握和预测人、社会、自然三者间环境伦理道德关系变化所导致的结局。 生态系统包括下列4种主要组成成分。 (一)非生物环境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案)-word文档资料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地理 通用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
高一 2 课时
主干考点 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地域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实施途径
近三年考情 分析预测
2019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 37 题“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2019 年江苏卷 23 题“立体农业系统”
2019 年全国新课标卷 III 36(4)题
2019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 37 题 2019 年全国新课标 II 卷 8 题 预计在未来考试中本部分仍然是个重点内容,主要侧重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和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出题形式选择题或是综合题均可,分值在 6-12 分。预计 可持续发展在未来考试中本部分仍然是个重点内容,很有可能在开放性试题中考 查某项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的问题,考生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值 在 6-12 分。
考点精讲 1 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一知、识人讲类与解环境的关系
感谢总您体的来反说馈,!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人类作用于环境: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支持人类社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 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过度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一方面火山喷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一方面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些化学元素,或含有某些不适合人体的化学元 素。 2、人为原因: 首先,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导致资源短缺
第1页

论地理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地理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跃式发展,但近年来,地理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以及人口观,有利于当代学生理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的联系,提升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在思想领域的认同感。 标签:地理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一)我国人口发展现状 人口的发展与国家历史与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历史与政策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惊人。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高生产力的带动下,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得到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提升,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大幅度提升,全国人口激增。第二,人口素质普遍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受教育的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我国人口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调查显示,我国文盲、半文盲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1.72个百分比,2009年我国25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低于发达国家13到35个百分比。不仅如此,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低于发达国家,新生儿死亡率却远高于发达国家。第三,我国人口分布悬殊,人口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性明显,因而人口分布也较为悬殊。仅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地区生活着全国人口的94%,而其他6%分布在全国57%的地区。据调查显示,我国2010年老龄人口占全国的7.6%,这宣布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 (二)人口现状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社会生产总值用于人口消费和社会再生产,在总值一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越多,消费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多,相反,扩大再生产的比重则会相对减少,可见,人口数量的增长直接影响了社會经济发展规模以及速度。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领先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但受人口数量的影响,我国财富人均占有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的激增对经济造成阻碍的同时,也对环境、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但资源总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数量的激增,我国自然资源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加之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较低,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案例分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案例分析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众多的环境问题。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美国和日本均为经济发达的国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真正的发展吗?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美日的发展模式只能称得上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二】真正的经济 (1)何谓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即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提高;它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是国民幸福的象征。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一、高考展望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联系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从而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 3.通过对人类的清洁生产、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考点透析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环境问题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在不同的地区各有差异,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类在四个历史阶段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和后果都各有不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最终达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发展与增长的区别 增长是物质增长的简称。常用于生产、财富、人口和消费的增长。人类活动正是陷入了一系列增长的旋涡而难以控制。这些增长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但人类正是在追求这些增长时,忽略了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其最终结果是生态破坏,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发展则与增长不同,它的含义更丰富,指标更综合。发展观的含义除包括产品的种类、生产技术和方法、就业状况、贫富差异等。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的发展观。现代的发展观的含义有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讲就生态效益、注重社会平等、倡导精神和文化追求等。发展不是不增长,而是更加强调社会进步的全面性、持续性。所以发展需要人的观念更新、行为转变,也需要国际间相互援助和国际新秩序的确立。 4、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高三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九):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九):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一、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它既包括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育普及、就业因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不足、人均收入和健康状况下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亚、非、拉三大洲发展中国家);也包括由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福利水平下降的新难题(主要表现在欧美的发达国家);同时还包括由于人口分布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迁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讲,人口的过度增长是所有人口问题的根源之一。由于地球的人口负担过重,世界出现了相应的耕地、粮食、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及其人均意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就是人地关系。历年高考地理试题都重视考生对人口问题的观点和知识考查,主要的考查方式与内容有: 1、归因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人均耕地、人均资源、人均粮食、人均能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不断下降的形成机制,地区差异及解决措施等。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 2、归因于人口零及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劳力的短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化,以及政府相应的政策等。其中以西欧,北欧,北美诸国表现比较突出。 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是学历结构。 4、农村地区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垦,进而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湖淤塞等相关的生态问题。以及农村年轻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劳力短缺问题。 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民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紧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后果。 二、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主要体现在:①国际水域②生物多样性③气候变化④臭氧的消耗 (3)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了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又该如何让环境与人类的发展和谐呢? 首先,对于什么是“环境”,我们应该有清楚地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的研究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研究如何处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其实就是指相对于人类为中心并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名胜古迹、生活居住区等等。 环境问题有两方面的理解:第一是广义的理解——由自然力或人力所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第二是狭义的理解——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其次,对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我们需要知道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如此,人类才能真正和环境和谐相处。 (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人类面临缺水的严重挑战

世界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根据联合国最近几年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淡水消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严重的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3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估计到2010年还将有8个国家将加入缺水国行列。 没有水,一切植物都将停止生命活动,这是极其可能出现的绝对现实,正如世界食物需求日趋升高一样,农村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在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现在正频繁发生过分抽吸地下水,以至蓄水层枯竭的事件。 2、食物资源危机. 从全球看,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的人口多达十几亿,有60%的人口每天摄取食物热量低于需要量,而粮食缺乏又集中在占全世界人口的70%的发展中国家。 地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家园,究竟能养活多少人?经过权威机构的计算,结果仅仅是48亿人口。而今地球上已超过60亿,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地球生态系统之所以还能维持下去,完全是因为有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