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扇子

古代扇子
古代扇子

中国扇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扇子装饰已逐渐进各家各户,扇子已逐渐发展为艺术欣赏品,现扇子艺术价值大大提升,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物。

【羽毛扇】

羽毛扇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从"羽"也证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现为最早。晋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据前秦王嘉《拾遗记》记载,羽扇始于周昭王时,有盂夏取鹊翅为扇之说,则羽毛扇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绢宫扇】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

从历代散见的咏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

古代的绢宫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藤编扇】

藤编扇,藤是一种蔓生植物,有白藤、红藤、紫藤多种,质地柔韧。清代制扇艺人用很细的枯藤纶制扇面,经久耐用。

【麦秆扇】

麦秆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亦有削细竹作一圈,密编麦秆,汇综于柄,以采缕结出栀子花、古钱、卍字诸形,皆儿女通行燕扇也。"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又称麦秸扇、麦草扇。

【象牙扇】

象牙扇,象牙质地细密坚韧,便于雕刻,并可染色,是名贵的制扇用料。北京故官博物院珍藏着一把以象牙篾丝编缀的雕花团扇,是清代乾隆年间广东官员进献宫廷的礼品。此扇呈蕉叶形,纵57.3cm,横34.1cm。扇面用洁白细润、宽不足1mm的极薄的象牙丝编成,均匀细密。扇面上镶有浅刻、浮雕和拨镂结合的染色牙刻菊、兰、佛手等花卉,布局严谨,色调稳重。扇边包镶玳瑁框,画珐琅彩绘花果纹柄把,上下嵌金星玻璃,棕竹柄梁,垂如意形铜镀金护,顶上镶有錾蝙蝠纹。柄梁上、中、下部分嵌有雕花玳瑁,卷云勾莲琥珀及雕夔龙嵌玳瑁护托。全扇突出了象牙丝细腻泽润的质感,庄重典雅,古色古香。

【龚扇】

龚扇,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

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玉版扇】

玉版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玉版扇:浙之括苍山多巨竹,有围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阔五六寸、长尺许,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杀,用红木,或明角、玳瑁,雕刻为柄,装以为扇,两面可镌书画。徐花农太史曾购置之,以奉曲园师。师爱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这种扇现在四川垫江也生产,又名"竹簧扇"。

【轻便扇】

轻便扇又叫袖珍扇,它收折自如,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一种是铁柄的,扇壳用铁皮冲压而成,涂以各色油漆,彩纸扇面,花样新异,价格低廉。另一种是木柄或竹柄的,用彩纸或香木做扇面,同样收折自如。

【绸舞扇】

绸舞扇、绢面花边折扇多为戏剧舞蹈用扇,有半绸全绸之分,扇骨以竹为主,也有用檀香木或牛骨的。扇面采用各式丝绸,印上或绘上花草图案,有的还加上闪光铝片,舞动时绚丽多彩,或金光熠熠。也有在扇面沿边外加丝绸花边作装饰,做成女用绢面花边折扇。

【黑纸扇】

不仅要制扇骨,还要经过糊面、折面、上色、整殂、砂磨、整理等八十六道工序。它的扉面要用质地绵韧的纯桑皮纸做原料,两面还要涂刷几层柿漆。涂刷扇面的柿漆要用力搅拌,搅拌后提至二尺高,漆液下垂成丝而不断,颜色乌黑而透亮时,才合用。经过这一系列精湛的工艺创作,使黑纸扇具有雨淋不透、日晒不翘、经久耐用的特点,既可消暑纳凉,又可遮阳避雨。

扇子文化历史悠久,我家有一把象牙扇,扇骨是象牙的,上面雕刻流云纹,非常精美,古时候扇子是风雅之物。椶扇:

《杖扇新录》:古有椶扇,又称“葵扇”、“蒲扇”、“蕉扇”,江浙名“芭蕉扇”。椶梠一名蒲葵。《研北》杂志称《唐韵》椶字注云,蒲葵也,乃樱扇耳。以其似蕉,故亦名芭蕉扇。产闽广者多,叶圆大而厚,柄长尺外,色浅碧,乾则白而不枯。采下阴干,上压重物,使之平整,剪成圆形,削细篾丝,杂锦线,缘其边。以其柄为扇柄,名

“自来柄”,称“粗货”。有的截其柄,以名竹、文木、洋漆、象牙、瑇瑁为之,饰以翠睫银花,缘以锦边,是为“细货”。通称为蒲扇或芭蕉扇。妇女,商人多用之。

白骨扇:

一般用纯水牛肋骨作扇骨,用真丝白绢作扇面。扇骨洁白光滑,内骨薄而纤细,以手工拉出各种透空图案,花纹清晰,线条流畅。绢面绘工笔重彩国画,内容有人物、花鸟和山水。白骨扇装配齐整,松紧适宜,收展自如。主要产区有江苏、江西和广州。产品畅销国内外。

便面:

扇子的一种。《汉书·张敞传》:“白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后亦泛指扇面。

博古扇:

古纨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阮文达公,好古成癖,所收戟头、笔洗、甎泉布之类,不下数百种,常配合扇形,拓以制扁,时人称为“阮氏扇”,亦名“博古扇”。是一种以古器拓本为纹饰,所制之纨扁。

不彻头:

竹骨扇以木为柄,至宋宣和末,变为短柄,只插至扁半,名不彻头。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三。

蝉翼扇:

古纨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裁黑纱绷面,作成团扇,用铅粉画细竹万竿。形似蝉翼。入手轻凉,形式别致,满座皆风,名曰“蝉翼扇”。

雕翎扇:

羽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清代咸丰、同治以来,都下盛行雕扇,王公大臣皆用。羽长尺外,阔一二寸,扇形长方,一扇列九羽,率价十金,若七羽六羽者,尤贵。羽出北口,赭质而白章,也有黑白各半,又有上下全黑,中间寸许白者,名“玉带”,值数十金,甚有至百金外者,柄用象牙。有女用,取驼骨溅翠为之。

鹅毛扇:

羽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一般用白鹅翎,亦有灰色。相传禽羽枯则易散,惟浙江湖郡(今湖州)骆驼桥下之水,上承苕雪,栗急厚重,浣羽其下;则久黏不枯,光滑如缎。故鹅扇都产湖郡。他处羽扇,必先浣羽于湖,而后制之。其形如掌,上锐下圆。一扇用三四十羽不等。柄用短木,管三寸,劈翎管如篾丝,结成古钱及田字等形,蒙其

外。柄上用五色绫缎剪成寿桃形两方,前后贴之,金缕绣成,书画甚工。再用孔雀金翠毛,围列共边,中缀大红绒花一朵。盖鹅毛长不及八九寸,借此以掩鹅毛之根部,同时亦起到装饰,增加美观之作用。亦有制成长方形,皆为女用。方鞠:

古扇名。是一种竹织(编)方扇,用以障面。

歌扇:

旧时歌者歌舞时用的扇子。庾信《春赋》:“月入歌扇,花承节鼓”。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诗:“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侵阶溅舞衣。”也指歌女写上曲目供人点唱的折扇。

龚扇:

蜀中名扇之一。四川自贡竹编扇,晶莹光亮,宛如纨绢,驰名中外。因由清光绪年间自流井(今自贡市)著名竹编艺人龚爵伍所创始,故名“龚扇”,又称“龚扇子”。龚扇主要用优质黄竹,刨去外表青皮,剖成竹丝,编织而成。剖竹丝,要求严格,每根长四十厘米,宽一毫米,薄约二丝。须象头发一样细,鸭绒那样轻,丝样的柔和与光洁。龚扇的编织技法,是借鉴运用提花织物的组织原理,常用的有斜纹、缎纹等组织,有的相互交替使用,以区别画面与扇地、虚实和明暗等变化。编织时,先将丝铺在图样上,然后照着图样慢慢穿纬丝。一根纬丝的编成,少的穿七百多次,多的要穿一千多次。为了更完美地表达画面精神,有时还需运用并丝、破丝技法。编成的竹扇,质薄如绢;色彩呈深浅米黄色,清雅秀丽;花纹不论花鸟、人物、山水,层次清晰。扇柄一般多用白色牛角,并饰以蝴蝶结流苏。开初,龚爵五的竹编扇,大多以几何图案、福禄寿等字样为主,较简单。到他儿子龚玉璋时,运用多种技法,能编织仕女、花鸟等复杂画面。现龚扇已相传三代,龚长荣、玉文兄弟,在继承其父龚玉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技艺。

宫扇:

即“团扇”。宫中多用之,故名。古时朝廷仪仗的一种,皇帝所用的障扇。杜甫《秋兴》诗:“云彩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按照宫中式样制作的扇子,也称宫扇。参见“团扇”。

狗脊扇:

古扇名。以其扇柄如狗脊,故名。晋傅咸《狗脊扇赋》:“尚不愧狗脊之为号,亦焉顾九华之妙形”。参见《太平御览》七○二。

合欢扇:

即团扇。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鹤扇:

古扇名。用鹤羽所制之扇。相传战国已有生产。晋陆机《陆士衡文集·羽扇赋》:“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

火画玻璃扇:

广东新会著名工艺品。见“新会火画葵扇”。

九华扇:

古扁名。《西京杂记》一记汉宫扇名有九华山。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九华扇赋·序》:“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汉桓帝,赐方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

聚头扇:

又名撒扇。盖收则摺叠,用则撒开。《杖扇新录》载,明代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南方妇女皆用团扇,惟乐女用撒扇,近年妇女都用之。《春风堂随笔》今世所用摺扇,亦名聚头扇。张东海谓,元初东南夷使者,持聚头扇,当世讥笑。永乐间,倭人充贡,盛行于中国。南宋间咏聚扁者颇多。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叠扇,盖自北宋已有之。倭人亦制为泥金乌竹骨,以入贡。则此扇始于东南夷无疑。

绢扇:

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一般多圆形,故又名“团扇”。亦有腰圆、椭圆和“钟离式”等。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造型美,画面精。用铁丝作外框,用绢糊面,彩带沿边。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贴花等作扇面装饰。扇柄用材有湘妃竹、棕竹、梅录竹、楠木、红木和牙骨等,并装有流苏,贵重的配有宝石扇坠。秀丽典雅,高洁精美,尤为年轻妇女所喜爱。

孔雀羽扇:

羽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旧家藏孔雀羽扇,形长方,用孔雀金翠毛,层接编成。一扇值四五金。隋唐时,用孔雀羽作障扇,为圆形。

葵织扇:

广东新会著名工艺品。是用玻璃白(一种上等葵叶,色银白、质柔软、透明,俗称“玻璃白”)撕去叶内,留下叶脉,加工成二至四毫米细条,经手工编织而成。有杏形和海棠等造型。用一片叶织成的称一枝,两片叶织成称两枝,

还有三枝、四枝,以五枝为最精细。一般织成罗纹图案。利用叶脉由粗到细的关系,使扇中心的纹理细密,向外伸展逐渐展宽,收边处成犬牙状。风格明快清晰,素净雅致,洁白优美。七十年代,又创制绣花织扇,在漂白的织扇面上,用金,银、彩色(一般采用大红、翠绿。湖蓝等)丝线,绣制各种图案。华美多姿,制作精巧,十分动人。

凉友:

扇子的别名。宋陶谷《青异录·器具》:“商山馆中窗颊上有八句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是帚与扇明矣。”

龙皮扇:

古扇名。唐人故事,记王元宝家有一皮扇子,制作甚佳。每暑月宴客,即以此扇子置于座前,使新水洒之,则飒然风生。见五代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

轮扇:

一、室内取凉的器具,形如轮。《西京杂记》卷一:“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颇。

二、测气候的器具。《隋书·律历志》:“后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气……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扇并住,与管灰相位,若符契焉。”

罗扇:

古纨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以素罗为之,形如满月,亦有腰圆、六角诸式,以绒线绣人物、花果,精细如画。清代嘉庆、道光间,盛行于闺阁。新嫁女逢午节(端午节),母家有送夏衣之俗,例须用此扇以供尊长及诸姑姊妹之用。富家以重金聘名手绣之,两面绣纹如一。

麦秸扇:

又名“麦秆扇”,简称“麦扇”。以浙江浦江县编织的最为多样。有的将麦秸从柄向四周辐射状地展开,然后编成石榴、孔雀尾羽等形,再用绣线将麦秸中间串联在一起,称为“串扇”。有的将麦秸一端紧扎为圆心,然后用线将麦秸扎结成网孔,中间隔一层布,用以衬托网孔图案,称为“扎花扇”。玲珑轻巧,呈立体状图案,过去多为姑娘作嫁妆、礼品之用。此外,还有贴扇(用麦秸拼贴而成)、团扇(以麦秸辫围绕中心盘制而成)、平扇(麦秸平织)等。能观赏,又实用。

麦扇:

扇名。又名“麦秆扇”、“麦秸扇”。《杖扇新录》载: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小圆,上绣山水、人物,极工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江苏多用以燕居。亦有削细竹,作一圈,密编麦秆,汇综于柄,成放射状,以彩缕结成栀子花、古钱、生字诸纹样,为儿女通行燕扇。现浙江、江苏等地尚有生产,有的扇中间镶嵌有精美剪花,有的中间贴一圆形绢绸,上绘彩画或刺绣。别具一格。

明代大折扇:

一九四九年十月在故宫养心殿南库发现。可能是古代传世折扇中,形体最大的一件。共十五骨,即两边各有一大骨,中间十三小骨。扇骨长82厘米、扇面纵59.5厘米、横152厘米。两边的大骨上宽0.8厘米,下宽1.4厘米,即上头略小,方顶,下头稍大,圆底。扇子合起来好象一根竹竿劈为两半,两边各扣着一半。凡露在外面的骨子,全以湘妃竹皮包镶,连竹节的细部都一一作了仿效(包括中间十三骨的两边)。从保存的装裱现状看,应是明代早期装潢,没有后来改装的痕迹。折扇两面均为纸本设色人物画。一面画柳阴赏花,主人戴乌纱帽,透明感很强,额与发交接处清清楚楚,仆人手捧一瓶花正向主人走来;另一面画松下读书,也是一主一仆,他们的衣纹线条的用笔都很劲健、古朴。就两面画上均钤有“武英殿宝”朱文方印和“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松下读书”图中还书有“宣德二年春日武英殿御笔”款,由此可知两画的作者都是明宣德帝朱瞻基(1398生,1435卒,年38岁,1426—1435在位)。宣德二年为1427年,它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折扇之一。

明代剪纸折扇:

一九六五年,江苏江阴长泾乡出土,同时出土有收粮簿,封面有“正德十年”(1515)四字。剪纸折扇系竹骨,十八根,高27.3厘米、阔1.3厘米,扇骨色泽老熟,似已使用多年。扇面用丝绵纸裱成,表面涂柿汁,呈棕色,洒金清晰可见。扇面以剪纸图案作装饰,由阴刻和阳刻两部分组成。阳刻部分呈扇形。中间是“梅鹊报春图”,上下有卍字形和缠枝形纹,左右有龟背纹和缠枝形纹饰。扇面的制作,第一层裱丝绵纸,第二层粘贴剪纸,第三层再覆丝绵纸,把剪纸图案置于两层绵纸中间,使剪纸不易受到损坏。扇面的表面呈素色,使用时打开扇面,在阳光照耀下,剪纸图案看得十分清楚。剪纸的剪技纯熟,画面精细秀丽、玲珑剔透。以剪纸作扇子装饰,甚为罕见。为研究我国古代剪纸和折扇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物证。现藏江苏江阴县文化馆。

明代南京折扇:

明时南京折扇作坊,店肆,多集中在通济门外和三山街、绸缎廊一带,计有数十家之多。所制扇面,用杭连纸者称“本面”,用京元纸者称“苏面”。以张氏庆元馆所制折扇为特佳,扇面纸料洁厚,扇骨“揩磨光熟”,常以老棕

竹、湘妃竹、樱桃红竹等制成。扇骨形长脚方,雕刻字画。此外,尚有白纸三矾、五色缤纷、糊香涂面、捶金、洒金等扇面;有左右可开,制为三面暗藏所画肖像者,称“三面扇”;有以各色漏空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者。扇骨花式,除白竹、乌竹、乌大、象牙、玳瑁、檀香木、罗甸、雕漆、洒金、白骨等以外,还有镂空边骨内藏极小细物三十二块者;镂空通身填以异香者;以及空圆钉铰中藏极小细物者;仿佛燕尾藏钉铰于内而无痕迹者。备极奇巧。

明代吴扇:

又称“苏扇”,是苏州的名产。明代苏州折扇,在扇面、扇骨、扇坠以至于香色等各个方面,已都很考究。明人习尚使用金扇面,喜爱“泥金面乌竹骨”。明代著名的“乌骨泥金扇”,以苏州所制为最佳,其法是先以金箔作底,上施彩色,当时就亨有盛誉。1973年,吴县明代许裕南基出土的文征明书画泥金折扇,扇骨为乌木,十三股,在水中浸泡几百年,仍然不尖光泽。同墓出土的申时行手书混金折扇,扇骨为竹制,十三股。两扇都制作精美。明时苏州精制的扇骨,初以紫檀、象牙、乌木等为原料,后改为以棕竹、毛竹制作。明苏州著名扇工柳玉台所制折扇,以白竹为骨,厚薄、轻重、无亳发差爽,光滑可鉴,每柄高值白银半两,仍为人争购。当时吴制扇坠,不仅便于挂衣佩带,而且制作精美,甚至有的还加用香料泡制而成,起着在酷热时以避汗秽的作用。

莫难扇:

古扇名。障扇,也称“雉扇”。古代仪仗之一。陆翙《邺中记》:“石虎作云母五明金箔莫难扇,此一扇之名也。薄打纯金如蝉翼,二面彩漆画列仙、奇鸟、异兽。其五明方中,辟方三寸,或五寸,随扇大小。云母占其中,细缕缝其际,虽罨画而彩色明彻,看之如谓可取,故名莫难也。虎出时,以此扇夹乘舆。”

南宋雕漆镂空转柄扇:

一九七五年,江苏金坛茅麓周瑀墓出土。扇面裱纸施柿汁,黑漆边。扇柄镂空雕漆三组对称的云头如意花纹,环绕中间的杆轴可自由旋转。这种特殊的镂空雕漆工艺,在以往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为我国雕漆工艺史上,一件珍贵的实物资料。转抦头部刻有隶涔的“君玉”二字,应为周瑀的字。

南宋竹丝骨团扇:

一九七五年,江苏金坛茅麓出土。木柄杆,竹丝骨,扇面裱纸施柿汁,黑漆边。竹丝骨子细如鬃毛,规整而紧密地穿插在扇杆上。扇杆黑漆。扇柄棕黄色漆地上呈棕红色云纹。柄上装有一月牙形扇托以护扇面。扇面长26厘米,宽20厘米,扇柄长16厘米、最粗径1.6厘米。制作精致,造型优美。

蒲扇:

用蒲草加工编制而成的一种扇子。主要是山西临汾地区一带的特产品。式样有圆形、桃形、方形等十多种,扇柄上用各色彩线做成扇坠。蒲扇在当地有五用:搧风、遮阳、挡雨、垫座、婴孩睡席。临汾地区流行一首儿歌:“蒲扇本是一把草,河西姑娘编得好;若说不是无价宝,家家户户离不了”。在当地是深得人民喜爱。

掐扇:

古扇名。明陈贞慧《秋圆杂佩·摺叠扇·注》:“掐扇,则唐人已有矣,见《物理小志》。抑亦团扇之摺叠者”。撒扇:

即折叠扇。刘元卿《贤奕编》卷四:“折叠扇,一名撒扇;盖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名。始于永乐中,因朝鲜国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摺扇》、陆容《菽园杂记》五。

扇翣:

古代仪仗中,用以障尘蔽日的大掌扇。多用鸟羽编成。《宋史·仪卫志一》:古者扇翣,皆编次维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唐开元改为孔雀。”历代各异,至清代,有纹绘孔雀,名“孔雀扇”者。参见《雉尾扇》。

扇子:

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别称“摇风”、“凉友”。而古之障扇、雉扇,为障尘蔽日用具,仪仗的一种。我国古代用扇,有团扇、纨扇、羽扇,原不能折叠。扇子也称“篷”。历史文献有可靠记载的见于西汉,实际上它的使用远早于此。扇面用材,隋以前都用绫绢,隋唐时出现纸扇。折扇,一般认为不是我国所创,而是宋朝时由日本传入我国,一说由朝鲜传入。也有专家认为折扇源于中国。明清时品种日多,艺术加工精巧。现扇子一般分男式和女式两种,有平面的和折叠的。扇面用材有绢、绫、罗、纸、羽毛、竹子、树叶、麦秆和牙骨等;扇骨用料有竹、木、牙、骨等;在扇面、扇骨上的艺术加工,有绘画、书法、印花、刺绣、贴花、编织、烫画、泥金和镶嵌、雕刻、髹漆等。著名产区有苏州、杭州、广东、四川和湖北等地。

水摩骨玉折扇:

为苏州传统名产。又名“苏扇”、“苏州雅扇”、“苏式雅扇”。精致文雅,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相传在南宋时期已有制作,至明代,已相当有名。苏州民间著名艺人蒋苏台,精于制扇骨,称绝技,“蒋骨”一柄值三四金。精于制扇面艺人方氏,据传文征明非“方”不书,得士林推重。太平天国后,苏州闾门、桃花坞一带,折扇作坊林立,产品遍传南北。苏扇以水摩骨玉折扇著名。扇面采用超等绵料宣纸,上胶矾裱成,称“老矾面”。品种有金面、洒金、格景和仿古面等,优于引笔,书画具有韵味。扇骨用浙、皖两省冬季毛竹为主要原料,色黄晶莹,纹丝

纤洁,皮包滋润,富有自然之美。扇骨柄部造型,俗称“头型”,有燕尾、葫芦、竹节、大圆,小圆、平头、玉兰等一百二十多种式样。扇两旁的大骨,主要用水磨,其它还有雕刻、镶嵌等装饰。钉眼用水牛角,乌照光亮。规格主要有七寸、八寸、九寸三种。产品,畅销国内外。

四川竹扇:

蜀中名扇之一。四川是全国闻名的竹乡,资源丰富,生产的竹扇,驰誉全国。细竹扇来源于“大市”竹扇,即通称的篾巴扇,以中江、三台、蓬溪、安岳、广安、青神、眉山、金堂、崇庆、大邑等地产量较大。中江太和乡竹扇,相传在清雍正时创始,有二百多年的生产历史。提花竹扇还出口日、德、意等囤。细竹扇篾片细薄、花纹优美;扇面由编万字、菊花、四方花、八角槐、满天星、福禄寿喜,松柏长青等传统图案,文字,后发展至编织各种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临摹名画。自贡竹丝龚扇,是四川细竹扇的代,编制最为精巧细致。

松扇:

古扇的一种。多用柔嫩松皮制成。一说用水柳皮制成,其纹酷似松皮,故称“松扇”。

檀香扇:

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主要为女扇。檀香扇有天然香味,用以掮风,馨香四溢。有扇存香在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依然幽香阵阵。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一般经锯片、组装、锼拉、裱面、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制成。国内主要产地有苏州、广州、杭州等。苏州以绢画为多,广州和杭州以拉花著称。

唐代木柄绢扇:

一九七三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长13.5厘米。扇面呈圆形,绢质,上绘一对飞鸟,口衔花,鸟下画两山,上部绘花卉。扇柄为木制,柄较长,为扇面的两倍半。扇面纹饰,与当时铜镜、金银器、织物上的装饰风格相一致。

唐诗万字扇:

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厂著名书法老艺人朱念慈书写。书于棕竹黑纸扇上,长九寸,用真金书写,共计唐诗三百首,11,199字。整个扇面,书写横行相平,竖行贯气,章法优美,宛如繁星密布,金光熠熠。在放大镜下逐字细看,只见字字点划分明,结构匀称,大小合度,体势舒展。尤其是运笔,既笔笔送到,又能分出轻、重、疾、涩,柔中带刚,意态备极。该扇于1982年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的临览会上展出,曾轰动全市。

特大折扇:

湖北蒲圻县现代产品。纵长170、横宽330厘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折扇。扇面上画有“双风朝阳”,色彩鲜艳、幽雅美观。这种折扇受到国外商人的欢迎,行销西德、美、日等十多个国家。外商买去后,有的作客厅装饰,有的布置在商店橱窗内,作广告之用。

桐花凤罗扇:

古代蜀中名扇。桐花凤罗扇,是以在纨扇上绘画一种小鸟“桐花凤”而得名。“桐花凤”比燕子稍小。羽毛呈淡草绿色,上面缀满绚丽的斑烂五彩,每年暮春三月,成都锦江沿岸紫桐盛开时,群聚树上,盘旋飞翔,恣态轻盈翩迁,是川西南的名鸟,也称五色鸟、么凤。苏东坡诗“故山亦何有,桐花集么凤”中的凤,就是指此鸟。古人曾经摹拟它的动作,创作么凤舞。蜀中古代画家以此为题材,绘在纨扇上,成为名噪一时的艺术珍品。唐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之作《桐花凤扇赋》:“美斯鸟兮类鸳鸯,具体微兮容色丹。彼飞翔于宵汉,此藻绘于冰纨。虽清伙而己至,常爱玩而忘飧。”从此,桐花凤扇更身价倍增。后人认为,这是蜀工艺扇之始。

团扇:

圆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王星记黑纸扇:

是杭州传统名牌产品,驰名中外。扇骨平整光滑,纸面柔软轻滑、坚韧耐用,图案色泽鲜明光亮,收折灵活,可拂暑取凉,还可遮阳挡雨,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赞誉。据试验,无论烈日曝晒十四小时、水中浸泡二十四小时,都不翘、不裂、不变形。制作须经八十多道工序。扇面花色有名人字画、京剧人物、真金、泥金和贴花图案等;扇骨有嵌银丝、象牙,烫花,镂刻等;规格从一尺二寸到五寸,大小都有。扇面所用桃花纸,纤维长、拉力强、质地韧密、百折不损。再加刷几层柿漆,更不怕日晒雨淋。扇骨除采用冬竹外,还有象牙、乌木、玳瑁、梅鹿竹、湘妃竹等贵重材料。每根扇骨都制作得光亮可鉴,厚薄、轻重毫发不差。产品畅销国内各地,还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81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荣获银奖。

五明扇:

古扇名。传说为虞舜所作。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卢思道《美女篇》:“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

新会火画葵扇:

广东新会著名工艺品。制作精美,清秀典丽,永不褪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用一种特制的“火笔”(现用“电笔”)在葵扇工作画,故名“火画葵扇”。新会火画葵扇,创始于清代同治年间。一般都在玻璃扇作火画,所以亦称“火画玻璃扇”。以“双雕”和“满景”最精致。双影火画扇,是把两柄形状大小相同的晶莹玻璃扇,缝合为一柄,在正反两面各饰以同样的火画。满景是在扇面左右两边都绘画。扇边以彩丝线相绕,手工细缝;扇柄缠以米黄色藤皮,或套上彩色小竹管,柄顶端镶以象牙、玳瑁、彩色小绒球等。

雪香扇:

古扇名。五代后蜀徐慧妃常与后主(孟昶)登楼,以龙脑末涂白扇。扇坠地,为人所得。蜀人争效其制,名曰“雪香扇”。见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后蜀·慧妃徐氏传》。

鸭脚扇:

古扇名。《杖扇新录》载:以竹片长尺余,三分留一,以为柄。劈为二,薄而密,作数十片,以细线编之如帚,用纸或绢粘其两面,锦缘其边,作团扇形,亦可书画。扇甚轻,形如鸭脚,故名。近有一种制自粤东,其柄用管,不用片,以外国布纸粘之,有雪白、蜜黄两色,形如掌扇微凹,轻似一羽,风倍常扇,上画人物、山水,工细绝伦。又有日本扇,与鸭脚扇无异,而更轻于广扇。若泰西诸夷,虽盛夏不见其持扇。问谓摺扇行自东夷,今日本人服色制度全从西夷,故不见有持摺扇者,此扇或其家居所用。

腰扇:

佩于腰间的团扇,故名。《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

一百零八将画扇:

浙江杭州王星记厂著名老艺人施跃庆,擅长在扇面上绘画“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人物小如豆点,形神兼备,姿态生动。于放大镜下欣赏,人物脸谱、盔服穿着、兵器佩戴,一应齐全。画面宾主清晰,层次分明,构图有致,虚实得当,色泽明快协调。深得中外人士赞赏。

拥身扇:

古大扇名。《后汉书·梁统传》:“冀亦改易与服之制,作平上轿车、埤帻、狭冠、折上巾、拥身扇、狐尾单衣”。油扇:

古摺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俗称“杭扇”。杭(今浙江杭州)人专为之。骨细密,以三十六始,有多至五十骨者,展之形如半规。面用柿漆涂纸,泽以黑油,故名“油扇”。佳者剪金箔为翎毛、花卉、正单行书,贴于两面,亦有彩画人物者。此扇本为仆隶佣人所执,清代嘉庆、道光间,士商尚不入手,同治、光绪后,行于士大夫家,近则王公大臣争用之。遂有以棕竹。象牙为骨,以泥金作书画,或写蝇头细楷,凡外官赠送京员,以此扇为盛仪。

羽扇:

鸟羽所制的扇。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有《羽扇赋》,传蜀诸鹅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其初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鸟骨,东晋后羽减为八,改为长柄。见晋陆机《陆士衡集·羽扇赋》、《世说新语·言语》、《晋书·五行志》上。现在羽扇生产以浙江湖州、湖北洪湖和江苏高淳所产最有名。羽扇一般以白鹅毛制成;名贵的有鹤羽、鸥羽、天鹅羽、谷鹰羽等。为了增强装饰效果,有的在扇中央缝有一朵富有民间色彩的布花,在柄骨上刻有花纹,装上流苏。羽扇毛色光洁,精致实用,搧风特别和缓轻软,因而病后和妇女产期也可用来却暑,这是它的最大特点。

玉版扇:

古竹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出于浙江括苍山,该山多产巨竹,有直径二尺外的,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层,阔五、六寸,长尺许,并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窄,用红木或明角瑇瑁雕刻为扇柄,装以成扇,两面均可镌书画。因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

月扇:

即团厢。指满月形团扇,故名。

战国竹编扇:

战国竹扇珍品。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短柄,扇面略呈梯形,用涂红、黑漆的细薄篾片,织成斜式矩形图案,在矩形纹内,又编织出连续的小“十”字形纹。四周以较宽厚的竹片为骨架。靠近柄的一侧,有两个长方形孔。编织工整,纹饰优美,制作精巧。象这样完整的战国竹扇,甚为罕见。

掌扇:

古代障尘蔽日的用具。即“障扇”。

障扇:

亦作“掌扇”。汉代模仿雉尾扇而制成的长柄扇。见晋崔豹《古今注》卷上。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五:“今人呼乘与所用扇为掌扇,殊无义,盖障扇之讹也。”参见“雉尾扇”。

折叠扇:

一名“聚骨扇”或曰“聚头扇”。宋时传入中国。明永乐时,国外又有进贡。后以苏州和四川制者为佳。明代宫中所尚者,为金字扇,红漆骨,绿笺为面。

纸团扇:

用纸和竹片制成的一种圆形扇。以普通竹片劈开,用线牵连成掌状,两面用印有彩画和歌曲的纸糊制,四周以彩纸沿边。为扇子中价格最廉。

竹箨画扇:

广东新会著名工艺品。约创始于辛亥革命前后。是先将竹箨(竹笋表皮)浸透,去瓤留骨,刮薄如纸,染成黑色,然后用刀把黑色竹箨镂刻成各种图案,粘贴于漂白的葵织扇上。扇面黑白分明,典雅精丽,纯朴大方。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曾荣获金牌奖。竹箨画扇的技艺曾已失传,于1974年才又挖掘恢复生产,并有提高。

自开扇:

扇子名。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厂青年革新能手曾子明设计。自开扇以钢丝作扇骨,硬塑作扇柄,下缀彩色流苏;扇面用淡雅的湖绿、湖蓝、粉红色尼龙纺制成,并绘有牡丹、玉簪、西湖风光等图案。使用时,只要将流苏上彩珠轻轻一拨,扇子就自动打开,不用时将彩珠固定即可。整把扇收折后,仅比一支普通钢笔稍大。结构新颖,携带方便,深受群众欢迎。

倭扇:

倭扇即折扇。据传日本倭扇,为中国折扇工艺起了先导。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折叠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近岁尤秘惜,典客者盖希得之”。这是日本扇画艺术,辗转传入中国宋代的记载。至明代,红金扇、乌油描金扇、温州赭红戏画扇,曾受日本倭扇艺术的影响。

鄣扇:

古扇名。亦名“障扇”。《宋书·江夏王义恭传》:“有司奏曰:……鄣扇不得雉尾,剑不得鹿庐形。”

摺叠扇:

今通称摺扇,又称聚头扇。是谓出于日本,自朝鲜传入我国;或谓源出朝鲜。元胡三省以为南朝齐之腰扇,即摺叠扇。明清盛行摺叠扇,不仅用以取凉,也为文人士大夫的装饰品。参阅宋赵云卫《云麓漫钞》四、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高丽国》、《资治通鉴·注》、明文震亨《长物志·扇·扇坠》。

摺扇:

扇名。又名“折扇”、“撒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摺迭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据传这种扇出自朝鲜,宋时传人中国;一说由日本传出。也有专家认为,摺扇源于中国。陆深《春风堂随笔》:“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扇。”清代摺扇用材精良,品种繁多,《杖扇新录》载:摺扇骨,以十四、十六为式,大骨二,余者小骨。其后减用九骨、七骨,亦有增至二十四、三十四骨,则名“秋扇”,专为妇女所用。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象牙、瑇瑁,一切珍奇;其式有蚱蜢腿、琴式、竹节等;大骨有名手镌刻书画;扇面用矾纸,或瓷青、泥金,亦有用绢,两面必有书画。佳者一扇需四五金。若寻常竹骨纸面,只百文而己。今俗御扇,大抵初夏用摺扇,中夏用团扇,盛暑用羽扇,稍凉复用团扇、摺扇。

纨扇:

古扇名。细绢削成的团扇。《杖扇新录》:班婕妤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栾似明月。此纨扇之始。《西京杂记》,天子夏设羽扇,冬设缯扇。《晋书》义熙元年,禁绢扇。张泳为御史中丞,以所著进上阅,时盛暑,上颐黄门,取常执红绡金龙扇,赐泳江淹诗,绫扇如圆月。《寿阳记》有罗扇,古纱、绫、罗、绢皆可为扇,今惟以罗以绢,近则罗亦废,而多用绢制。

槟榔扇:

古扇名。《杖扇新录》载:闽(今福建)人采巨笋箨,压平,阔六七寸,长尺余,背赭面白,以其色似槟榔,故名。用红木、楠木或瑇瑁作柄。白面炙广东线香,画花鸟,名曰“香画”。或用铁丝烧红烙之,名曰“火画”。有胡云峰者,尤擅此艺,所作精妙,尝绘两狮对舞,与凡手回别。四方人士争购,一扇须二金。

雉尾扇:

亦称“难扇”。古代仪仗的一种。晋崔豹《古今注·舆服》:“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时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车有翣,即绢雉羽为扇翌,以障翳风尘也。汉朝乘与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以来无常,惟诸王皆得用之。”宋以来雉尾扇有大、中、小三等,其制下方上圆,中绣双孔雀,四周排列雉羽为饰。杜甫《秋兴》诗:“云移日绕龙鳞识圣颜。”

篾丝扇:

古竹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来自岭表,削竹青细,如缕织成,如布光滑无痕,方、圆、六角均有。积五六年,色红润,风来倍凉。

正能量与“负磁场”的较量

“正能量”与“负磁场”的较量 □二月河 贺清龙所著的反腐倡廉三部曲《中国历史十大惩腐精英》《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中国历史十大贪官》(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惩腐治腐、激浊扬清的重要性,既有通过描绘正面人物传播清廉正直所散发的“正能量”,又有通过刻画反面典型点出贪污腐化所形成的“负磁场”;既让人深刻理解历史,又催人掩卷深思,对当今社会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是一套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好书。 贺清龙是我多年好友,长年战斗在反腐第一战线。部队出身的他有军人的严谨和正直,也具文人的细腻与敏锐,这也铸成了他黑白分明、扎实全面、栩栩如生的笔锋与文风,在这几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酣畅忘怀。 写史容易,把人写活难。在尘封的历史中去认知一个真实历史人物,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包括收集所能发现的各方面素材,读懂难以捉摸甚至晦涩的古文,还要在字里行间参透史料,不为片面文字所误导,不先入为主、带有太多个人主观意愿与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还原人物本貌。读完这套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大量生动难忘的形象,因此我相信贺清龙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钻进去了、研读懂了、参悟透了,唯有如此,方能驾轻就熟、引人入胜。 这些人物里有广为大家熟知的名字,如狄仁杰、包拯、诸葛亮、魏征、李义府、和珅等,不论民间传说还是电影电视,都有很多演绎。但贺清龙没有简单翻译史实,重复讲述故事,而是在保证精准真实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纪委工作经验,有张有弛、有点有评,有总结、有思考。如作者通过多个故事反映诸葛亮的勤政廉政思想,并精辟总结为“以‘安民’为根

本;以勤劳任职、廉政爱民为要务;以法令为制衡;以‘通货积财’繁荣经济为依归,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这个总结体现了诸葛亮心怀天下、情系百姓,体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最终要义是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也解释了为何诸葛亮能被“三顾隆中”、委以重任,千百年来一直活在百姓心中。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待读者去慢慢发掘。 当然,也有一些知名度并不太高的人物。由于记录较少,要搜罗他们的材料就更为困难,要把他们和前述人物一样写活就更难。但贺清龙的刻画一样生动。比如在描写十大贪官之一东汉梁冀时,就从多个角度写出了他“专横跋扈”的嚣张气焰、“疯狂聚敛”的丑恶行径、“罔顾亲情”的冷血本质,让人既恨之入骨又不寒而栗。梁冀这种大贪官的出现,作者认为“除了其个人野心膨胀等主观因素外”,还有一些推波助澜的客观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因为“没有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是腐朽的”,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谋而合,尤其是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所提出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民不容贪、法不护腐,腐败是对党的纯洁性的侵蚀、对党的形象的玷污,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就要坚定不移地反腐,构建全面有力的反腐制度体系,将反腐斗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让手握权力的人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让官员以“腐”为辱、以“廉”为荣,形成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新官场文化。 俭以养德、廉以修身,这是流传多年的古训。贺清龙的这三本书是对这个古训的新发扬、新传承,是值得细细品鉴的书。 来源:人民日报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其中的佼佼者是如下的10大名将: 1、孙武 简述: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代表作:《孙子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无语,还有人不知道吗。柏举之战:以吴国3万大破楚国20万,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特点:超强的军事理论能力,用兵如神,知名度高。结局:终老于吴地。 点评:兵圣!名传千古,宇内共知,中国历史的军事第一名人。 2、吴起 简述:吴起(?-前381)战国初期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在魏,任西河郡守,在楚,任国相。 代表作:《吴起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与《孙子兵法》齐名。无一败绩:在魏国与其他诸侯国打了72仗,其中64仗全胜,其余平手,从无败绩!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特点:战无败绩,治国能人,文武双全。 结局:在楚国变法,被受利益损害的贵族杀害。 点评:吴起是集卓越的将军、高深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于一身的春秋战国第一强人。 3、白起 简述: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官居秦国尉,受封秦国武安君。 代表作: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攻陷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特点:百战百胜,擅长歼灭战,杀人无数,令六国闻白起之名胆寒。 结局:招秦国相范雎嫉妒,被诬陷,自杀。 点评:战神!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无敌于天下,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 4、孙膑 简述: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 代表作:《孙膑兵法》:军事的经典著作。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杀庞涓:以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围歼魏军,逼庞涓自杀,擒获魏太子申。 特点:高深的军事理论,多智,擅用计谋。 结局:善终,死后,葬于驿城。 点评: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 5、李牧 简述:李牧(?-前229),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代表作:抗击匈奴:长年对抗匈奴,一举歼灭10万匈奴铁骑,保赵国边关10年平安。两拒

中国扇子的历史沿革和制作工艺

中国扇 ——浅述扇子的历史沿革和制作工艺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zhǔ)尾斑非疋(pǐ),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首《白羽扇》将扇子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抒发出了自己如扇子般素洁高雅的情怀。扇子为引风纳凉、遮日蔽尘之物,汉代曾名之为“障翳”。其历史悠久,根源可上溯至三皇五帝时期;文化底蕴丰富,古往今来以扇为题、传情达意的诗词书画作品举不胜举;分支品种繁多,光越扇就分纸折扇、草编团扇、绢扇、挂扇四大类;制作工艺复杂,集造型、雕刻、镶嵌、装裱、上漆、铲贴、手绘、刺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扇子作为中华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多姿的一页,也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本片将简述以中国传统扇子为背景的历史故事,侧重介绍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收藏方法。 扇子简史 据传说黄帝时代已有“五明扇”,如考古确凿,扇之历史约有5000年以上了。在公元300年前后,中国就有关于扇子的记载。目前所见最早实物扇为春秋战国的扇子,系1982年3月出土于湖北沙洋县十里铺镇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之竹扇。其扇形如古代之单边门扇,有如今之菜刀形。该扇距今已逾2000年以上,制作之精良,工艺之完美,已令人叹服,可见所传黄帝时代既有扇制,并非捕风捉影。 古代皇帝用长柄大扇显示他们尊贵的地位。纨(wán)扇的扇面是用丝绸做的,它的出现晚于羽毛扇,流行于汉唐。在唐代流传下来的图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手拿纨扇的古代美女。羽扇和纨扇都不能折合,使用并不方便,故汉代名之为“障翳”。汉代之扇形多为门扇形,但亦有纸扇出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位于绍兴城东北的蕺山脚下的老媪书六角扇。王羲之为我国古代书圣,他的字在当时就为人所重,字值千金,许多人以能得到王字为莫大荣耀,所以传出了很多翰墨如宝的趣闻韵事,其中一则即为“题扇赠老姥”。《晋书.王羲之传》本传载:“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竟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扇子有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题词,不一会便销售一空。以后就把这座桥名之为“题扇桥”。这便是绍兴“题扇桥”与“躲婆弄”两处名胜之来历。可见,其时扇形已多。从汉代《怨歌行》中“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诗句来看,其时不仅有门扇形扇,且已出现团扇(纸扇)。团扇之兴,或在南北朝之际,而盛于隋唐时代。此可从大量古代壁画、绢画、出土文物及诗文记载上证之。 大约在北宋(960-1127 )时期有了折扇,但并不流行。到了明代(1368-1644 )才开始大量使用。而今世多见之折扇,则系从宋初由日本和朝鲜(高丽)传入,而盛行于明代。于是,元、明、清折扇扇艺蔚成风气,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或书或画,集欣赏与实用于一体,渐成传统文化之奇珍异宝,为世人所重。扇画之盛,首推两宋。宋代尚文息武,故画学灿烂。今日可见之宋代扇画多为团扇,水墨丹青,雅韵欲流,山水、人物、花鸟俱臻佳境。至明清,扇画几至泛滥,名流庸手争相为之,目不暇接矣。逮至民国,以迄今日,人们于扇上书画仍热爱不减,或缘于其形制之玲珑而易收藏,或因乎其工艺精美而可把玩,至若名家书画之扇,则尤受宝爱珍藏。言之有趣,后世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之折扇,原称为撒扇,其流入之初,曾被认为是下贱之物。甚至在明代永乐年前,“惟妓女用撒扇”。是永乐皇帝朱棣垂青于折扇,赏赐众臣,始获推广的。看来,雅俗嬗变,个中有许多消息让人寒碜。自明代中晚期后,折叠扇已风靡一时,大有取代团扇之势矣。折扇的扇骨多为竹制,也有用红木、檀香木或象牙

泰山国学小名士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完整版

泰山国学小名士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泰山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六) 1.“万松书院”与哪个民间爱情故事有关( 梁山伯与祝英台) 2.“头悬梁、锥刺股”中“头悬梁”的人是谁( 孙敬) 3.“金声玉振”中的“金”和“玉”各指什么乐器( 钟、磬) 4.“青莲居士”指的是哪位诗人( 李白) 5.“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是什么( 春来江水绿如蓝) 6.《水浒传》中被称为“孝义黑三郎”的是谁?宋江 7.易安居士是谁?李清照 8.“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下一句是什么?各领风骚数百年 9.叶绍翁“知有儿童挑促织”中“促织”指什么动物( 蟋蟀) 10.我国古代的“五音”指的是什么?宫商角徵羽 11.“颠张醉素”指张旭和谁( 怀素)

1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哪一种花菊花 13.京剧《说唱脸谱》中有“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请问红脸的人是谁?关公 1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前一句是什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西湖) 16.我国的四大石窟中位于河南洛阳的是哪一个?龙门石窟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哪首诗( 《别董大》) 18.“八月湖水平”写的是哪一个湖?洞庭湖 19.“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哪部着作( 《淮南子》) 20.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什么( 土地之神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哪个人的教育思想孔子 22.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作者是谁?白居易 23.“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上一句是什么( 欲把西湖比西子) 24.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是谁?范增 25.“韩柳”指的是唐代哪两位诗人( 韩愈、柳宗元)

中国古代军队特色简介系列

中国古代军队特色简介系列 一:中国古代军队的数量 很多人根据历史动辄近百万人的大会战判断中国军队数量庞大,可以随便组织起数十万人的大会战。实际上由于各时期的兵制不同,很少有朝代能组织起这种规模的战争。先秦以及秦(西)汉,采取的是一种以常备军为骨干、拥有庞大预备役的征兵制。以秦为例,全国青壮年满二十者都要在所属郡国接受地方军事长官一年的军事训练,然后进入中央军或边防军正式服役一年。退役后,属于预备役,一有战事就要接受征召。换句话说,秦军有三等,第一等是由正在服第二年兵役中央军和地方军,第二等是正在地方郡国服第一年兵役的郡国兵,第三等是临时征召的退役军人。前二等是骨干常备军,第三等是主体。长平之战,双方出动军队近百万,大体都由以上三类组成,在围歼长平赵军进入关键时刻后,秦人甚至不惜违反“非教士不得从征”的常识,将未受训练之十五岁男子悉数征召,可谓是一场豪赌。是役,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秦人赢得非常干脆。可以说当秦军开始大屠杀时,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就此奠定。 当然这时候的兵役没有军饷可言,但和同期罗马的义务兵役制不同的是,秦军有二十等军功爵作刺激,魏军武卒有田宅和免除赋税(与秦军不同,魏军二十万武卒为长期服役的常备军,有雇佣性质,为后世募兵制之原型),齐军以(斩)首功受钱财。其间优劣,荀子有专文分析,流传最广的那句莫过于说秦军锐士腰挂人头,腋下夹着俘虏,脱掉盔甲追击敌军。爆发赤壁之战的三国时代,实行募兵和征兵并存的制度,以征兵为主,募兵为骨干。爆发淝水之战的南北朝,北朝是游牧民族建立,除有义务服役的常备军以外,和先秦一样经常临时大量征发青壮,但不同的是这时的青壮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骑兵由游牧民族征发,步兵由汉族农民中征发,游牧民族可以在狩猎活动中学习战争技巧,但农耕民族无法在农耕活动中学习战争技巧,所以这时是骑兵强于步兵,步兵战斗力甚至不如秦汉时期。南朝是中原正统政权南迁演变而来,正规军以募兵为主,但也会临时大量征召青壮。 温泉做个总结,中国古代以两汉为界,先秦及西汉早期是全民接受军训、以常备军为骨干辅以临时大量征发的预备役为主的兵役制度。而自汉武时期起,因为战争和土地兼并频繁,无法征集到充足的兵员,募兵制就因此出现了,北军八校就全由募兵组成。武帝之后募兵更加广泛,补充部队和出征也经常出现募兵的身影。 征兵制是以户籍为基础,征召编入户籍之中的农民,先秦、秦朝及西汉早期因人少地多,加之对土地兼并控制得力,使得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而被固定在田地上,一旦土地兼并加剧,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便开始流亡谋生活,按户籍上的年龄、地址征兵往往找不到人,而募兵则不存在这这种问题。罗马募兵制的出现也与此相似,因为战争频繁,公民人数减少,不得不实行募兵制,将无产者、同盟者与行省的居民招募到军队中来。 罗马的募兵制略比西汉晚,出现于公元前107年,公元前九十年才得到全面实行。汉武于公元前133年与匈奴开战,于公元前119年,遣卫、霍十万铁骑出塞,取得决定性胜利,自此匈奴远遁漠北不敢近塞,军事行动的次数和强度都大为减少。 此后,募兵制一直是常备军中的骨干,包括唐代早期的府兵和明代早期的卫所都和武卒一样具有募兵的性质,有意思的是这些兵制和汉朝一样都是被土地兼并所破坏的。但在战争频繁的乱世,因常备军损耗巨大,推行募兵的同时往往又同时实行征兵制,只是这时的青壮并未接受过军事训练。换句话说,这之后的预备役战斗力大大下降。 实际上,在大多数军事行动,不算临时征发的,一个独当一面的战役军团大多在十万左右,如唐朝十大节镇、南宋包括岳家军在内的五大军事集团、明朝的九边重镇,几乎都在十

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廉洁手抄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中国古代又十大清官一直问人民所赞颂,是现在做官人的榜样,他们是谁呢?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对好官一般不称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到了独尊儒术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未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封建社会的清官,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只是,比之于贪官而言,他们毕竟对人民有益,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对社会历史起过一定的作用,也更为人民所称道;他 们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一面,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与廉政建设,仍不乏学习、借鉴意义。因此,我们从中国古代的清官中,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十人作一简要介绍。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 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 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 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寒风袭来,卷回百年,金戈铁马,百万军,名将如云,他们开疆扩土,书写着一个个传奇,每人的头顶都闪烁这将军最为荣耀的称号,名将,随着风,仿佛就在眼前。。。。。。大鹏展翅飞万里,划翱天香无人迹。羽随风狂寒如刃, 告问远知天上来。清风唯伴花清霜,夜入铁色瞳冥慏。 但寻将军今何在,天上群星自孤傲。此诗为本人亲做卷首诗,望此知识能助于大家。 最优秀的统帅--徐达大将军 朱元璋亲如兄弟的朋友,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统帅,即使王保保这样的名将都能去打过,智谋过人武艺高强,堪称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名将。 而且,需带还是驻地的老丈人,明仁宗的外祖父。徐达和常遇春战绩 徐达到底是不是吃烧鹅死的 朱元璋和徐达下棋谁赢了 徐达的武艺怎样? 徐达儿子徐辉祖与燕王妃徐氏是否同母生?哪个年长呢? 谁知道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上徐达和朱元璋下棋时下出了什

么字?怎么回事 明仁宗是徐达的外孙吗?这么说明朝仁宗以后的皇帝也都 算是徐达的后代了 徐达北上的战略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赐徐达蒸鹅肉?最牛前锋横行天下--大将军常遇春 一提起常遇春,总让人想起一个闪电般的战争,横扫天下,那个时代中最优秀的前锋,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全胜大将军。《明史常遇春列传》 明初大将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是不是被害死的? 历史上的常遇春屠过哪些城 常遇春死在哪里,他的字是什么? 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吗? 横枪立马势宽海--武靖李文忠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看似关系户,实则是的明朝开国的名将,与徐达常遇春齐名,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步兵综合性将领,北征荒漠时用骑兵比以骑兵为主战的蒙古人用的更好,是中华的传奇与骄傲。岐阳王李文忠是什么人? 李文忠是十王之首吗? 明朝的外姓王有谁? 李文忠怎么样啊 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最厉害的守城将军--朱文正

扇子的发明与演变

扇子的发明与演变 一、扇的演变 扇子,最早称为“霎”,与羽毛有关。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时发明的,据说当时有个叫孟夏的人取鹊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战国的。湖北江陵马山砖厂楚墓出土过一把竹编的扇子,扇柄在扇子的一侧,就像一扇单扇门。单扇门在古代称作“户”,扇子当仪仗使用时左右开合也像门户,“扇”字之所以从羽从户,由此可以得到明证。 至少在汉代就出现了团扇,因为是用绢制成的,故又称为罗扇、纨扇,团扇形如圆月,暗合中国人团圆如月、合欢吉祥之意,故又称为合欢扇。西汉成帝时班婕妤因赵飞燕入宫而失宠,故作诗云:“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如明月。”唐代王建《调笑令》词曰:“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于是,扇子也就有了并面、便面、障面等雅称。团扇多为“圆如满月”的样式,但也包括了各种“方不应矩,圆不中规”的方圆形、腰圆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多种样式。团扇的出现打破了羽扇的单调格局,使扇形更加丰富了。 扇面的面积虽然有限,但也给书画家们开辟了一块题诗作画的小天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录的杨修为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是关于在扇上作画最早的记载。《晋书·王羲之传》中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已是家喻户晓。除了王羲之外,当时还有范晔、顾宝之等文人都曾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这就大大提高了扇子的文化品位。最迟到唐代,绘画作书的团扇已经相当流行,新疆阿斯塔那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把木柄绢质团扇,扇面上就绘有花鸟。唐代画家周昉的名画《簪花仕女图》中也画有一位手执绘有牡丹花的团扇。在团扇上绘画作书到宋代达到顶峰,至今仍有不少宋代的绢本团扇扇面被保存下来。

中国历史上十大红颜祸水

中国历史上十大红颜祸水 神秘唯美至纯至真画中少女 夏代:妹喜 传说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桀还制造了一个“倾台”,供他们俩玩乐。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如此浪费民脂民膏,这在全国人口还没有北京市海淀区人那么多的夏朝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据说当时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他们指着太阳骂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由于桀专宠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方圆百里”的小部落商给灭掉了。 商代:妲己 传说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桀还制造了一个“倾台”,供他们俩玩乐。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如此浪费民脂民膏,这在全国人口还没有北京市海淀区人那么多的夏朝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据说当时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他们指着太阳骂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由于桀专宠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方圆百里”的小部落商给灭掉了。 周朝:褒姒 也就是“烽火戏诸侯”中的那个从来不笑的美女。《东周列国志》把她的身世说得很神奇,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就是“褒”部落的一个美少女,出于政治原因被献给了周幽王。个人认为这个褒姒应该比妹喜妲己要强,历史上没有很强调她的“纵情声色”,而所谓“烽火戏诸侯”则完全因为周幽王

笑,最后不惜动用国家机器开超级大玩笑来逗人家 乐。虽然证据不足,但我还是觉得这一定不是什么 褒姒要灭亡周朝的“阴谋”,她不笑估计是性格本 来如此和而又身处危险的境地所导致,而周朝的灭 亡和这之前不久周厉王造成国家动荡元气尚未恢 复加上幽王身边汉奸作乱所至。谁之过?臭男人之 过。所以,我们得到的教训是:不要总向MM发贱, 不然你会死得很难看。 春秋:西施 从某个角度说,西施是“英雄”,属于“地下 党”那伙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从吴国 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红颜祸水” 了。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当然夫差 在战略决策上在战争指挥上犯下了更加不可饶恕 的错误,但是夫差没有最后灭亡越国,西施的枕头 风就有巨大作用了。还有,吴国人在当时在人种上 更接近“华夏”人。越国在人种上属于马来人越族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越南国史》(越南人自己 写的)就奉勾践为自己国家的祖宗。所以呢,这个 西施也是有“干涉中国内政”的嫌疑的…… 西汉:吕雉 就是刘邦的老婆,吕后。吕后其实并没有像前 四位一样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国家灭亡,但她在世的 时候压制刘家,扶植吕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古人最重视“家族统治”而非常反感媳妇家“篡 位”,所以吕后当然要算非常有代表性的“红颜祸 水”。另外,吕后手段也太过歹毒,从她对待刘邦 的小妾——戚夫人上可以看出来。据说吕后等刘邦 一死就把戚夫人手脚全剁掉,挖出眼睛,刺聋双耳, 割掉舌头,扔到厕所里做“人彘”。真是残忍,让 人难以接受。 三国:貂蝉 性质同西施差不多。虽然董卓是借她的力除掉 的,但是她当然也是一个处心积虑破坏人家家庭和

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汉伏波将军马援这番话道出了当时马对人的作用。 古今往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纵马驰骋,成就下功名伟业。然而就如只有少数人名垂青史一样,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宝马良驹也是级少数;由历代英明圣主文字表彰或丹青造像的马,更是少之又少。在此,特搜集刊录以飧读者。 周穆王八骏《拾遗记》: 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野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马肃)(马霜)。括号内字为合字。键盘上打不出来。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出自于《西汉演义》中霸王项羽的座驾,此马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

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乌骓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这样的马有个讲头,名唤“踢云乌骓”。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东第一山”的美誉。 有诗云: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圣人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 1、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2、四大姓氏:李、王、张、刘; 3、四大经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 4、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险)、庐山(名)、泰山(文); 5、四大名刹:山东长青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 6、四大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 7、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8、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9、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10、四大自然奇观:云南石林、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11、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12、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13、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1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释迦塔、千寻塔、飞虹塔; 15、四大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6、四大凶兽: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穷奇;

17、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18、古代中国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19、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 20、四大圣人:文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兵圣孙武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圣人 一、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 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700字关于扇子的说明文:扇子的文化_说明文

700字关于扇子的说明文:扇子的文化 700字关于扇子的说明文:扇子的文化 扇子是人人爱好的玩物。扇子的应用始于很早的时候,大约在晋代之前就使用了。传至今日,它的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最普通的有纨扇、折扇、葵扇、芭蕉扇等。其制作也很有讲究,纨扇制作之精致,与粗俗的蒲扇实在是有天壤之别,纨扇好比北平的少奶奶,蒲扇则好比山村里淳朴的山民。 在古代,扇子为女子所喜爱,她们使用扇子绝不仅仅用来扇风除汗。她们或装饰,或蔽丑,或撒娇,或嬉戏,或寄情。 扇子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有提及。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俳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之诗。是写宫廷妇女不见王之苦,拿着团扇怅望徘徊。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有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水浒传》中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用扇子来表示贵族们生活之安逸。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有许多故事情节与扇子有关,如《西游记》《红楼梦》《包公案》等;还有许多就以扇子为戏名的,如《桃花扇》《买花扇》《檀香扇》等。西洋戏剧也有以扇子为戏名的,如话剧《少1 / 2

奶奶的扇子》,就用珍贵的羽扇来表示女主人的性情。 挥扇,显得有儒雅之气(譬如诸葛亮)。古代文人还喜欢在扇子上题字画画,既避免了扇面的单调,又增加了雅趣。唐寅、郑板桥就留下大量的作品。 扇子还有其他的用处。交际时做礼物,恋爱时来寄情,商店中做广告,大热天遮太阳……《南齐书》中记载:“渊人南,以腰扇障日。”唐宋之问诗曰:“且握青纨扇,时将日影遮。” 小小的扇子,却蕴藏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精蕾,正应了那句“一粒沙里看世界”的哲语。 2 / 2

十大名刀的传说

十大名刀 蝮蛇 蝮蛇刀蝮蛇刀南非的一个勇士用来杀死敌对部落的人所用,刀是用一千条毒蛇的毒液浇铸的,据说当时打造这把刀的工匠三个月内全被毒死了,这把刀出世后被使用在了战场上,被这把刀刺伤的人,没有一个能医好,三天之内一定会死,而手持这把刀出现在战场上的人,会被敌人称做死神。

鬼手这把刀是十四世纪意大利的一个疯铁匠所铸,他将自己妻子的右手砍下做成刀柄,后又将儿子肋骨做成刀刃,并把自己的小腿骨做成刀柄,献给了当时的债主,三天后债主发疯将自己一家人全部烧死了,据说后来得到这把刀的人全都发疯了,而且会像受到诅咒一样一 家人全死亡!!

火殒十七世纪欧洲的一个农民用天上掉落的陨石打造的,很奇怪的是这把刀的不管在多么低温的环境下都能保持20℃的恒温,而且用这把刀割开的伤口会流血不止,那名农民的妻子和孩子就先后被这把刀割伤后流血不止而死,后来农民将它送给了一个路过的僧侣,而那僧侣也在旅行中虚脱而死,所以传说这是一把能吸血的刀!火陨应该没人知道它的下落,因为根据记载的,最后得到火陨的那个僧侣也被刀割伤而流血不止死了

灵翼.刀 外形比较像蛇,打造时被赋予了一双天使的翅膀。这把刀的下落也不明了。只是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与多起刺杀案件有关,被杀的都是一些黑帮或恐怖组织的重要成员,当时被称为上帝的灵翼,可是后来一些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也死在了这把刀下,这把刀的诡异色彩也更浓重了, 正所谓天使是它,魔鬼也是它。

莎拉维尔 莎拉维尔:十七世纪的血腥女伯爵给它起的这个名字,谁也不知道名字的含义,但是她却用这把刀割开了上千名妙龄少女的喉咙,这是一把渲染着血腥和咒怨的利刃,同时这把刀也充满着冰冷的气息,一把会呼吸的刀。无时无刻的向它的主人传递着传递着对女人的憎恨与嗜血的思想。女伯爵被杀死以后,这把刀也不知所踪

传统手工艺精髓:中国四大名扇

传统手工艺精髓:中国四大名扇 扇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属几百年前就已经很盛行了,像在古代贵族妇女手中拿着的扇子,那就是四大名扇的一种,因此也叫做宫扇。中国的四大名扇分别是什么呢?一起来民族文化里看看吧。 檀香扇檀香扇,汉族特色手工艺品,是苏州的一大特产,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和其他形状的扇。檀香木,又名旃檀,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木质坚硬。檀香木制成檀香扇具有天然香味,用以扇风,清香四溢。 檀香扇由摺扇演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故名檀香扇。檀香木极香,故一扇在手,香溢四座,有“扇存香在”之誉,盛暑可以却暑清心,入秋藏之筐中,有香袭衣衫、防虫防蛀之功效,保存十年八载,依然“日日花香扇底生”。 火画扇火画扇是广东新会着名的汉族手工艺品。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褪色,是欣赏收藏的精品。 火画扇制作精美,清秀典丽,永不褪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用一种特制的“火笔”(现用“电笔”)在葵扇工作画,故名“火画葵扇”。 竹丝扇竹丝扇是扇子中的一种,选用优质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竹丝扇的扇面是桃形,形似纨扇,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薄如蝉翼,是中国工艺品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编织这种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而且在龚家传了四代,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多的历史,所以,人们习惯称自贡竹丝扇为“龚扇”。 绢扇绢扇是一种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主要产于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一般多圆形,故又名“团扇”。亦有腰圆、椭圆和“钟离式”等。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造型美,画面精。用铁丝作外框,

中国古代十大猛将

中国古代十大猛将 10 李文忠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随太祖一起打天下,勇冠诸将。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候皆畏之。可惜的是最后不得善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9 马超,字孟起,陇右人,由于仪表出众,因而绰号"锦马超"。世居羌胡边,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号之为"神威天将军"。潼关之战是其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打的平北方诸候如探囊取物一般的曹操割须弃袍而走,帐下诸将竟无人敢拂其锋芒。后兵败归于刘备,郁郁而终,殊为可怜。8 英布,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两人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后项羽大封诸候,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后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7 史万岁,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其拔马奋击,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凭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厥可汗定下“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厥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后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两千军偏师,千里而进,历七百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然其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大斤山之战,突厥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突厥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

中国历史第四册总复习

中国历史第四册总复习 第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基本知识: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这个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由国民党一党专政。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27年8月,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与此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4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杀害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3.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日本帝国主义阻止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4.日本侵略者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5.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它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第 2 课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一.基本知识: 1.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稳定财政的措施。如:整顿税务、控制金融、币制改革等,使中央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其中,币制改革成效较为明显。 2.1935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由四大银行发行纸币,定为法币,逐渐代替市场上流通的银元。 3.国民政府开展的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的是纺织工业。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势力阻扰和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发展很缓慢。 二.基本技能: 发行法币的四大银行: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第3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基本知识: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紧急会议,称为“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3、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以后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理论。9月,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文家市,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4.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的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这就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于井冈山。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7、土地革命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是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是红军总司令。首都在瑞金,它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 9.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基本技能: 1、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两次武装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物: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朱、贺、叶、刘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 2、列举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1)地势险要,易守难攻;2)附近农产品丰富;3)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4)群众基础好。 3、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内容: 1)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第4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一、基本知识: 1.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一共发动了五次“围剿”。 2.1933年秋,国民党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和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而失败。 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它宣告长征胜利结束。4.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在毛泽东建议下,红军改向贵州,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会后,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入草地,进入陕北。 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6、中央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率领南方八省红军坚持游击战争,后改编为新四军。 二.基本技能: 1、列举王明“左”倾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表现: 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坚固阵地;进攻受到挫折以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在长征初期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 2、遵义会议:

扇子的文化

扇子的文化 扇子是人人爱好的玩物.扇子的应用始于很早的时候,大约在晋代之前就使用了.传至今日,它的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最普通的有纨扇、折扇、葵扇、芭蕉扇等.其制作也很有讲究,纨扇制作之精致,与粗俗的蒲扇实在是有天壤之别,纨扇好比北平的少奶奶,蒲扇则好比山村里淳朴的山民. 在古代,扇子为女子所喜爱,她们使用扇子绝不仅仅用来扇风除汗.她们或装饰,或蔽丑,或撒娇,或嬉戏,或寄情. 扇子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有提及.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俳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之诗.是写宫廷妇女不见王之苦,拿着团扇怅望徘徊.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有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水浒传》中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用扇子来表示贵族们生活之安逸.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有许多故事情节与扇子有关,如《西游记》《红楼梦》《包公案》等;还有许多就以扇子为戏名的,如《桃花扇》《买花扇》《檀香扇》等.西洋戏剧也有以扇子为戏名的,如话剧《少奶奶的扇子》,就用珍贵的羽扇来表示女主人的性情. 挥扇,显得有儒雅之气(譬如诸葛亮).古代文人还喜欢在扇子上题字画画,既避免了扇面的单调,又增加了雅趣.唐寅、郑板桥就留下大量的作品. 扇子还有其他的用处.交际时做礼物,恋爱时来寄情,商店中做广告,大热天遮太阳……《南齐书》中记载:“渊人南,以腰扇障日.”唐宋之问诗曰:“且握青纨扇,时将日影遮.” 小小的扇子,却蕴藏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精蕾,正应了那句“一粒沙里看世界”的哲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