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教研究述评

国外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教研究述评
国外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教研究述评

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国外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萌芽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上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上,企业内部的能力分上决定企业的成长。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竞争力概念的雏形。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其经典著作《企业成长论》(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潘罗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大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所以采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企业不应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选择上,而应放在取得竞争对手不可能模仿(或者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上。她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1、企业所积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的机制;2、企业所积累的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 和“非程序性决策”的新知识的机制。她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到了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 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也分别得结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1989年夏爱温和料克尔斯提出核心技巧说,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能使其开发出来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而组织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巧的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Prahalad和Hame。 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Prahalad和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竞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章发表以来,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得以掀起。1993年Foss 发表的“核心、能力论”以及1994年哈默和哈尼发表的“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等等,这一时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战略管理》、《管理》和《哈佛商业评论》等美国知名度很高的期刊上关注的热点。 Prahalad和Hamel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之后,还通过对很多企业的分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重要观点如下: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判别标准: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2、树型理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有效教学的内涵从原来注重知识传授的片面时效向“生命课堂”的全面时效观转变。如何提高教学时效,优化教学效果成了摆在教师与学生面前的迫切问题。本文着重从新课程新视野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做些探索和思考。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就在追求有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其历史并不长,国外要稍早些,但国内是近阶段的事。本文就把国内现在进行的有效教学研究做个粗浅的探讨。 有效教学的研究分为国外有效教学和国内有效教学两部分。国外有效教学着重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的 特征或品质开始研究,教师的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里特征或品质,如外表、魅力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等。教师要成为有效教学的教师,必须培养有效教师的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继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发现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使他们学习进步和发展的教学行为,同时避免国外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时所存在的问题①。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作用在于教师,只要教师能进行有效教学,那么有效教学就算是进行了,我觉得有效教学应从师生两方面进行研究,因为教师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的,从这方面说,

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国内进行的有效教学,大致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大部分还在讨论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及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等等。我把国内的有效教学罗列了一下,大致讲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首先,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内容要具有发展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具有挑战性,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二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我们说的开放性,一是指教学内容既要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又要联系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二是教学内容要联系社会生活与科技发展的现实,三是教学内容要尽可能的情境化②。 其次,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是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科学的组织指教学实施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活动、策略、秩序等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科学地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合理分配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减少课堂干扰,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进行③。黛安?蒙哥马利(Diane Montgomery)还倡导“策略的上课计划”,注重活动的转换。 Roshenshine&Furst(1971) 将清晰的讲解简单的定义成“教学 清楚和易于理解。”因此教学要做到清楚明了 再次,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指监控能力。监控能力分为教师的监控能力和学生监控能力。对教师的监控能力的研究,黛安? 蒙哥马利认为,课堂上“的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

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讨论了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多种识别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接着,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核心竞争力研究发展的新热点,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后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竞争优势;综述 Review of the core competence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nings of core competence that definite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lements of core competence firstly. Then analyzes different methods about identifying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ares them. Third,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and training core competence, and summarizes the new hot points in core competence research. Finally, points out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Key Words:Core compet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views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自沉浸理论提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网络学习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介绍了沉浸感的提出与完善及其产生条件,分析了网络学习的概念和本质,指出了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沉浸感对网络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沉浸感;网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网络学习在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沉浸感从提出到完善,已经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对网络上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沉浸感概述 1.1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之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相关的沉浸行为研究并修正其定义以期更能符合沉浸状态的描述。 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至人机互动上的讨论,Webster等人视这种互动具游戏( playful )和探索( exploratory )的特质( Webster,Trevino&Ryan,1993 )。Ghani和Deshpande( 1994 ),以人机互动对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两个沉浸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完全专注( concentration )和活动中被引导出来的心理享受( enjoyment )。Novak、Hoffman和Yung 等人从1996年开始,即对网络沉浸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模式发展,有别于原始的沉浸模型,在人机互动中的沉浸主前提( primary antecedents ),除挑战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之外,还必须加上专注(focused attention)。之后Novak等人针对其模式做修正及更仔细的研究(Hoffman&Novak,1996; Hoffman,Novak&,Yung,1998,2000),并针对不同的网络行为做沉浸模式的检验,研究发现,网络使用行为中,信息寻求最容易进入沉浸,其次为阅读与书写。不同的网络活动型式,如在线游戏、在线购物、E-mail 等,也会带来沉浸经验的差异。 1.2沉浸体验条件 沉浸理论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备受重视,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也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_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

1.引言 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社会交往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也影响着其社会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1]。 Reynolds在研究中指出:心理咨询中的大学生心理问题80%以上与人际关系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扰是其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最重要的起因,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己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2]。 从我国现有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类的研究文献当中,关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研究当中大多表明当今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令人堪忧。彭纯子2000-2001年间在湖南省高校的调查表明,约有16.26%的大学生体会到比较严重的社交焦虑[3]。王晓刚、张甜等在2005年对重庆地区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后也发现他们的社交焦虑的水平略高于正常水平[4]。由此可见,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社交焦虑都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作为高校和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不容轻视。 但就作者的文献检索来说,发现国内外对社交焦虑和自我监控、自我表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几乎为零。以前的研究发现,自我监控会影响到一个的自我表露状况,同时自我监控作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而社交焦虑则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据此,笔者尝试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为将来做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高其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的指导。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曲阜师范大学的1-2年级大学生,采用分层整体取样的方法抽取710名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 陈振帮 摘要:本文意在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监控、自我表露之间的关系,以图能够对当今我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提出一个新的指导途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地区变量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其它的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同时社交焦虑和自我监控、自我表露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他们之间的回归效应也比较明显;自我表露起到部分中介的效应。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监控自我表露 作者简介:陈振帮,河北省衡水市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148

美国现状

3亿人拥有2.5亿支枪 美国社会暴力犯罪严重,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 每10万人中有198.2人因暴力犯罪被捕 美国12岁以上公民2008年共经历490万起暴力犯罪 1630万起财产犯罪 13.7万起个人盗窃犯罪 其中暴力犯罪的发生率为每千人19.3起。 2008年,美国共逮捕了1400多万名犯罪分子,其中每10万人有198.2人因暴力犯罪被捕。 2009年,费城共发生了35起家庭凶杀案,比2008年同比增长67%。纽约市有记录的谋杀案为461起,平均10万人中的犯罪案为1151起。 美国人2008年购买90亿发子弹 美国私人拥有枪丄支数量居世界第一。 美国3.09亿人口拥有近2.5亿支枪,美国人每年购买70亿发子弹,2008年上升到90亿发。每年3万人死于枪击事丄件 2008年,美国共有14180人死于枪杀案。 每198位美国人中就有1人在服刑 2009年7月8日报道,纽约市有315名警察因在执法过程中滥施暴力而受内部监管计划的监督。 2007年,受监督的警察只有210人。过去两年来,纽约警察局因招致过多民众不满而接受内部审查的警察人数上升了50%。纽约警察局2009年11月17日的报告显示,纽约市警察2007年发射588发子弹,造成10人死亡;2008年发射354发子弹,造成13人死亡。 2009年7月,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了首都华盛顿地区4名连续几年从当地毒贩开设的赌场收取保护费的警察。9月,芝加哥一名休班警察以巴士司机妨碍其自行车道为由对其进行殴打。 2009年12月8日报告,到2008年底,美国共有730万人被关押在监狱、比2007年上涨了0.5%。其中,230万人在监狱服刑,即每198位美国人中就有1人在服刑。从2000至2008年,美国监狱人数平均每年上涨1.8%。由于加州监狱人满为患的压力和越来越差的财政状况,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拟将上万名非法移民送往墨西哥的监狱。 关于经济 美国的贫困、失业、无家可归者等问题严重,劳动者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不到保障。 每1000个美国人中就有4人申请破产 美国失业率创26年新高 美丄联社2009年4月报道,过去12个月内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和个人总数近120万。 贫困人口创11年新高 2008年底,美国贫困人口达3980万人,比2007年增加26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3.2%,贫困率是1998年以来最高的一年。18至64岁贫困人口上升到2210

近十年国外知识可视化研究发展述评_刘超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教育不能再集中于曾经需要记忆的、构成稳固知识库的信息块的传播。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高效学习,这样他们就 能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工作与社会环境”, [1] 实现高效学习的手段之一即“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 认知(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2] 对所学知识建模, 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关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 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3]知识 可视化作为认知工具中的重要表征,在教育领域中有机运用,所能发挥的作用恰如一剂催化剂,“能帮助教师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与学在学生‘想学’、‘愿 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4]在学生“学懂”、 “学会”、学活”的能力层次中升华,从而促进有效教与学。 笔者以Knowledge Visualization 为主题关键词,以“2004~2011”为起止日期,从CALIS 外文期刊网数据库中共检索至相关文献共135302篇,经过筛选获得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并通过对这些核 心文献的仔细研读后发现:国外对于“知识可视化”无论是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抑或评价研究都凸显出相当的深广度,尤其是理论研究,更是涌现出一批蕴含较高参考价值、引领学术潮流的文献。此外,以上诸多研究方向皆保持不断创新、臻于完善的发展态势。具体主要研究成果大致归纳如下。 一、知识可视化的前世及今生 “知识可视化”虽是2004年才正式兴起的新兴研究领域,但“可视化”的相关研究却由来已久。早在由布洛斯·麦卡米克(Bloss McCamic )于1987年2月所发表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报告《科学计算中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可视化(Visualization )一词即作为专业术语正式出现,由此拉开国外“可视化研究”的序幕。直到2004年7月,M.J.埃普拉(M.J.Eppler )和R.A.伯卡德(R.A.Burkhard )共同编写的工作文档《知识可视化———通向一个新的学科及其应用领域》(Knowledge Visual -ization -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Fields of Application )[5] 发布,则标志着知识可视化正式成为 〔摘要〕知识可视化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 它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在日益强调有效教与学的今天,已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家及一线教学实践者的关注。本文以近十年国外部分核心文献为研究基础,对知识可视化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扼要述评,以期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国外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外知识可视化研究发展述评 笪 刘超 文

工作沉浸述评及展望

2012年第21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2No.21 收稿日期:2012-06-04,修回日期:2012-10-10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1.034 工作沉浸研究述评及展望 祝丽怜1,陈志霞 2 (1.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2.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工作沉浸是指个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短时间的高峰体验,主要由专注、工作享受、内在工作动机三个核心要素所构成。目前使用较多的相关测量工具主要是Bakker 工作沉浸量表。工作沉浸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工作特征、工作资源及相关工作态度等方面,其结果变量主要涉及工作绩效、离职倾向和积极情绪等因素。未来研究主要应在工作沉浸构成要素及其内在机制、测量工具的本土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关键词:工作沉浸;内在工作动机;工作资源;工作绩效中图分类号:F272.92;F2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1-0151-04 Review and Prospect of Work -related Flow ZHU Lilian ,CHEN Zhixia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Work -related flow is a short -term peak experience at work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absorption ,work enjoy-ment and intrinsic work motivation.Th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mainly used is the Work -related Flow Inventory (WOLF )which is generated by Bakker.The affecting factors include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 resources and related working attitude.Its consequence variables involve job performance and so on.An avenu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flow is to examin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ree elements.Second ,it will be relevant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re-lated flow and work engagement.Third ,the culture adopt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is relavant.Fourth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methods should be used.Finally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research is still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concerned with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and related mechanism research.Key words :work -related flow ;intrinsic work motivation ;job resource ;job performance 1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 通 过对科学家、作曲家、作家以及运动员的研究发现,当从事一种可控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且需要一定的技能、受内在动机驱使时,人们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狂喜状态,感受到一种“流动”的存在和幸福生活的美好体验,这种状态就是“沉浸(flow ,又译作心 流、富乐、沉醉感等)”[1] 。沉浸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外学者针对日常生活、工作、休闲、运动、学习、人际交往、艺术创作和网络虚拟空间 等诸多领域的沉浸体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5] 。Csikszentmihalyi 和LeFevre 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沉浸或畅快体验都来自工作而不是自由休闲活动,人们在有责任的活动中往往比在无责任的活动中会更多 地体验到沉浸感[4] 。Schallberger 和Pfister 也认为,沉浸主要由高积极性活动体验构成,这种体验更多 发生在工作中而不是休闲活动中[6] 。Rheinberg 等的研究也发现,工作中沉浸体验分数较高,而休闲时 间中快乐/满意的分数比较高[7] 。 2工作沉浸的内涵结构及测量 2.1 工作沉浸的内涵和结构 根据Csikszentmihalyi 的定义,沉浸也称为乐观体验(optimal experience ),是指个体专注于活动时,由内在快乐所引发的被活动深深吸引的状态,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完全投入到所参与活动或任务中的、 自我享受的特殊状态[8] 。该心理状态具有以下九个 特征[9] :①挑战和技能平衡;②行动-意识融合;③目标清晰;④反馈明确;⑤高度专注;⑥控制感;⑦自我意识消失;⑧时间转换;⑨自带目的性。一般来说,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当人们意识到情境的挑战性恰好与自身能力之间达到平衡状态时,沉浸体验都可能出现。Jackson 和Marsh 把该理论引入到运动心理学领域,并将其界定为一种最佳乐观体验,即运动员全身心投入到一项任务中并创造出 发挥最佳运动水平的意识状态[10] 。 2005年Bakker 正式把沉浸的概念引入组织行为

对自我表露的部分研究

对自我表露的部分研究 当人们把有关自己的秘密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时,他们就在进行自我表露。表露者要考虑信息的隐秘程度。另外,把谁作为表露对象也要经过慎重选择。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体体验到成长和快乐的重要环节。例如,罗杰斯提出,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是逐渐理解自我的重要一步。 然而,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向别人表露自己的信息,是因为他本身是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对朋友、爱人的自我表露。 当然,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通常会尽力避免让别人发现我们身上的许多不被人喜欢的人格特点或者坏习惯。我们害怕自己陷入难堪境地或失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的尊重。但是罗杰斯认为,所有这些欺瞒的结果是,我们更担心,更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更为重要的一点,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逐渐地真正认识自己。通过把感情转变为文字,我们会更加认识这些情感,仅仅在头脑中思索这些情感是达不到这种认识的。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自我的所有方面,我们就无法成长并成为充分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表露在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来访者能够毫不隐瞒地投入与咨询师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时,来访者会受益更多。来访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就会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当前,许多不同取向的咨询师都认同自我表露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治疗关系不是单向的。罗杰斯认为,治疗师恰当的自我表露对治疗是很有益的。这种表露可以营造信任的气氛,从而鼓励来访者更多地自我表露。许多研究者发现治疗师的自我表露与来访者的进步呈正相关。但是,有的心理学者担心治疗师谈论自己的私人信息会对治疗进程有负面影响。治疗师自我表露到什么程度才适宜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表露的相互性 根据这一社交规则,人们在初次结识时的交谈中,所表露信息的隐秘程度大致在同一水平。只有你逐渐地把隐秘信息告诉我,我才会把我的告诉你。一些研究表明,那些年仅8岁的儿童似乎已理解并遵循着表露的相互性原则,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1.课题的研究现状评述 “兴趣”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对其做过许多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他对自己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杨振宇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增强自信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2、课题研究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更加努力、乐意地去学习它。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他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所以由古至今,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3、课题的研究价值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都离不开老师对他们进行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重视学生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增强他们走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二)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的研究目标 现代教育的核心地位是学生,学生应该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索、发现、批判和创新。所以充分的培养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因此,学习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教学方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寻求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使我校教学质量走出低谷这一困境。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 采用座谈等形式分别调查各年级,各班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分析归纳兴趣不足的各类原因。 (2)、激发并维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兴趣不足的各类原因分别进行研究。每个小组成员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因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开展重点研究。

武术教学国外研究综述综述

武术教学外文文献综述 1.0武术的英语翻译 在英语中,武术一般有两种翻译:“Martial Art”及“Wushu”,非正式翻译“Kongfu”。从维基百科查询,可以得知在英语中,“Martial Art”的定义与概念大于“Wushu”。后者是前者的分类之一。定义解释如下: “Martial Art”通常是广义的武术,指经过整理传承的搏击训练体系,通常可以防身、参与竞技、身体健康、娱乐甚至帮助人类进行精神及身体素质的发展。亦可以为技击艺术。如摔跤、跆拳道柔道等。在欧洲,武术传统(技击艺术)可以追溯故罗马。当时代表性的运动为拳击、摔跤及古希腊式搏击[1]。 “Wushu”②是狭义的武术,属于技击艺术的一种,指全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全接触式的中国传统技击艺术。也可以非正式的“Kongfu”代替。在中国又被称为国术,竞技性武术分为套路和散打。因此又可以翻译为“Chinese martial Art" [2] 2.0武术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以“Martial Art”为关键字在“Primo Centre 学术资源索引”库搜索,得到35481条记录;以“Wushu”为关键字在“Primo Centre 学术资源索引”库中搜索,得到3697条记录。 查看前30篇,50%左右只有信息记录,显示标题作者等信息,无法展开全文,从文章类型看,20%左右为无关文章,60%以上皆为报道性文章,原刊登在一些文化、时政类报刊中。主要关于武术的分类、历史、传播、功能等。 关于武术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情况, Meir Shahar, 在《明代少林武术》一文得序言中提到“二十世纪见证了令人激动地文化交流,特别是随着中国的搏击技术开始在西方受欢迎起来。这种搏击技术以其独特的军事性、治疗性及宗教性目标为特色,少林的威名也通过武术得以广泛流传。”[3]

心理学论文综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宿舍关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综述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的相关研究。 1.1目前国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姚利民(2000),陈红梅(2008)[80]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持乐观态度,认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尚属良好。而唐为民(2001),冯宗 侠(2004),朱孔香、吕锋、路宝凤(2003)等人的研究则认为大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交往障碍。 刘欣(2006),陈青萍(2002),毛小玲等(2005)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宿舍的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级增高宿舍人际关系趋于稳定。马莉萍(200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比二年级高。 许传新(2005)、卢宁的(2005)、牟晓洁等(2009)研究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亚席(2006)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大 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要好于非独生子女。其中许传新(2005)的研究还表明,自评经 济状况处于中等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高,其次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上等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低的学生其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下 等。但是,肖建伟(2005)、许莉娅(2007)、秦红霞段素梅(2009)的研 究则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来源地、是否独生女、家庭年收入在宿舍 人际关系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除了存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不一致的研究之外,唐红艳的结果表明,相对于男生而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更容易表现出具有人际冲突难以调和性、反复性和突发性等特点的问题。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也显示,男生对宿 舍交往的满意度最高;而女生对宿舍交往与学习的满意度最高。杨荣(加05) 的研究表明:在男生宿舍中,不良行为或卫生习惯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在女生 宿舍中,“相互间沟通障碍和情绪态度”、“认识差异”等因素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许传新(2005)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频率在一年级时最高,逐年递减,在三年级时降到最低点,而四年级时又有所回升。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对室友、与室友关系的评价也呈现相应的变化。而毛小玲等(2005)的研究虽然 也表明三年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最差,但其结果却显示二年级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最好。 [601经素(2006)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人际冲突感总体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公有资源争夺和作息习惯差异这两个项目上存在显著

教师提问与学生学习:国外研究述评

教师提问与学生学习:国外研究述评 肖伟平 [摘要] 关于问题和提问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许多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课堂提问与学生学习之关系的结论。国外学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该主题展开研究:教师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效问题的类型、帮助学生学习的提问行为、教师提问技能改善措施。既有研究结论也为教师提问行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学习 提问(Questioning),早在2300年前,苏格拉底已经把其演绎到了极致。近现代,国内外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一致表明,提问已成为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之一。虽然提问在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把教师提问(Teacher Questioning)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却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凯思琳教授(Kathleen)研究发现,“1950年之前,研究的焦点是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描述和评价。之后的20年,研究人员开发了更为复杂的系统化的观察和评价工具对教师提问行为进行直接和客观的研究。1970年开始,研究的注意力转移到探寻特定提问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如成绩、记忆力、参与度等)之间的关系上。”1始于70年代的研究,由于研究的中心主题是提问行为及过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被美国学者贴上了“过程—产出(Process—Product)”的标签,“研究的终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2在该目标的引领下,已有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有效提问策略和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基于此,根据国外教师(课堂)提问与学生学习之关系的四个主要研究主题,系统梳理各项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1.教师提问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吗? 2.哪种问题(Question)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3.哪些提问行为(Questioning Behaviors)对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4.如何改善并提高教师的提问技能(Questioning Skills)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提问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吗? 服务于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远西实验室(Far West Laboratory)教授高尔(Gall)、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的罗迪(Rhody)以及尤金(Eugene)在系统回顾提问研究后指出:“大部分研究支持该结论,即教师提问能促进学生的学习。”3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韦仑(Wilen)看来,提问之所以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问题满足了多样化的目的。”4具体包括:“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复习学过的材料;激发学生对某一主题、疑问等的讨论;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诊断学生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检查哪些目标已经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控制学生的行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提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5 1Kathleen Ellis. Teacher Questioning Behavior and Student learning: What Research Says to Teacher[R]. New Mexico: The Western States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1993. 2Gall, Meredith D. What Effect to Teachers' Questions Have on Students? [R]. New Orleans: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1973. 3Gall, Meredith D., Rhody, T.. Review of Research on Questioning Techniques [A]. Wilen, William W. (ED.). Question, Questioning Techniques, and Effective Teaching[C].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87.23-48. 4Wilen, William W.. Questioning Skills, for Teachers: 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Teacher(3rd)[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1.8. 5Wilen, William W.. Questioning Skills, for Teachers: 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Teacher(3rd)[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1.8-9.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0-08-10 08:30论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d16164818.html,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点击:84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度重点项目(02JAZ790011) 【文章日期】2004-01-06 【作者】虞群娥/蒙宇 【作者简介】虞群娥,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浙江杭州310012;蒙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4 虞群娥(1964-),女,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蒙宇(1976-),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内容提要】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日益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ies)起源、理论发展和本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租金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摘要题】战略管理 【英文摘要】Since the American scholar draws the concepts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which are concerne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day by day. According to amount of materials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ources, theory development and nature of Core Competencies, as well as their rent forming mechanism.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演进轨迹/租金形成机制 core competencies/evolution route/rent form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92(2004)04-0075-07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演进轨迹 (一)核心竞争力溯源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起源,杜云月和蔡香梅(2002)列举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源于“分工论”(吴建南、李怀祖,1999);(2)始于“战略发展论”;(3)产生于“企业理论的新发展”。从理论上看,我们认为比较准确的表述是“分工论”。其可追溯到亚当·斯密1764年出版的《国富论》。在这本经典著作中,斯密提出了“分工论”,认为“劳动力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5页。),并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于劳动分工机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三个原因:一是熟练优势、二是减少转换成本、三是替代优势。古典经济学大师李嘉图(1817)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市场机制会把稀缺资源配置到那些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企业中去。李嘉图的理论着重分析了比较优势带给国家的动态利益。需要指出的是,斯密的“分工论”主要指的是生产分工,分析了劳动分工对劳动效率乃至经济成长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