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腺癌

遗传性腺癌
遗传性腺癌

遗传性乳腺癌

摘要: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的结果。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约15%-20%的患者有家族史,即患者母亲或者外婆患有乳腺癌。研究发现,乳腺癌的遗传与两种基因有关,其中20%-30%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是由BRCA1基因突变引起,10%-20%的患者为BRCA2基因突变。当个体携带这两个基因之一的突变时,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病风险非常高。通过遗传获得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其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为50%-80%,其风险还是相当高的。

关键词

: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饮食

一、概述遗传性乳腺癌

有遗传性乳腺癌倾向的家族中,乳腺癌患者或其一、二级血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则此家族属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家族20世纪50年代首次出现家族性卵巢癌的文献报道,Lynch等于1972年首次描述了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并于1992年定义了3种明确的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①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即LynchⅡ型)。②遗传位点特异性卵巢癌综合征。③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后者为3种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卵巢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而在H BOCS家族中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大多数均同意至少在一些卵巢癌家族中患病风险年龄提前。携带BRCA1突变基因的乳腺癌妇女自确诊时起5年内对侧乳房患癌的风险为25%,至70岁时为64%。患卵巢癌的寿命风险,在普通人群为1.4%,有1个一级亲属(母亲、姐妹、女儿)罹患者为7%后者获得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几率为3%有综合征者,卵巢癌的寿命风险至少为40%。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者患乳腺癌和(或)卵巢癌的发生率增加,有一级亲属患卵巢癌几率为50%。

明确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者,在病理分类上以浆液性囊腺癌为主。BR CA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认为BRCA1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编码抑癌蛋白,对肿瘤生长产生降调节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早发性家族性乳腺癌与卵巢癌都有BRCA1生殖细胞基因突变。BRCA1携带者在50岁时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为73%和29%。有BRCA1基因存在者,当其发生癌基因突变,BRCA1表达下降则具有较高的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度,也易发生该

类有关的癌肿。实际BRCA1表达在东西方人群不同地缘因素和人种因素,与性激素、卵巢组织和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等也直接有关所以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二、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

1、易感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分为BRCA1和BRCA2两种,大部分遗传性乳腺癌和少量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与BRCA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BRCA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21,编码含1 86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20万道尔顿,是一种DNA结合蛋白。BRCA2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3q12,编码含3 41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周期S期和G2期中,BRCA1、BRCA2与Rad51(RNA聚合酶Ⅱ的组成部分)分布于细胞核周边组成复合体,共同参与受损DNA的修复。

BRCA1蛋白质有3个重要的与DNA修复相关的结构域:N端的锌指结构域,即DNA结合区域;C端的BRCT基序;中间部位的Rad51结合区。三者任一区域发生突变,都会导致BRCA1的DNA修复功能障碍。BRCA2则主要具有Rad51结合区域。BRCA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与凋亡及转录活化与抑制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都起重要作用。BRCA1基因突变妇女45岁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50%,其一生的危险性为85%。在70岁之前患第2原发乳腺癌的危险性为65%,但与男性乳腺癌无关。BRCA1基因突变也增加卵巢癌的危险性,但限于较小的范围。

BRCA2编码的蛋白比较庞大,对细胞生长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且表现出细胞周期依赖性。BRCA2基因突变可导致其转录产物的改变。BRCA2与BRCA1同样在静止期的细胞中表达较低,当细胞进入S期时表达增加。在BRCA2突变中,碱基的缺失较常见,而点突变较少见。约有40%的遗传性乳腺癌伴有BRCA2突变。BR CA2突变携带者终生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低于BRCA1携带者,乳腺癌的累积危险性估计50岁为45%,70岁为60%。在BRCA2连锁家族,男性携带者乳腺癌累积危险性估计70岁为6.3%。BRCA2携带者较少发生卵巢癌,估计危险性到70岁小于10%。

2、乳腺癌中BRC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有些研究发现: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有一些差异。例如BRCA1突变者细胞异型性明显,腺管形成少,肿瘤分级高,有丝分

裂指数高,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多,其中髓样癌比例较高,通常ER、PR阳性率较低,p53阳性率较高;BRCA2突变者小叶癌和导管癌较多见,肿瘤分级较高,腺管形成较少,大多数病例ER、PR阳性。但此观点尚有待更多观察证实,也不能作为判断有无BRCA突变的依据。国外一些研究表明BRCA1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与更高的组织学分级和增殖活性明显相关,提示预后较非家族性乳腺癌更差。

在BRCA相关的乳腺癌中,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增加。Kauff等研究24

例预防性乳腺切除标本,以48例无已知癌变素质的尸检标本作为对照,发现在有BRCA突变妇女的预防性切除的乳房标本中有导管原位癌、不典型导管增生、小叶原位癌、不典型小叶增生等高危病变,均比对照组常见。在BRCA突变携带者的乳腺标本中检测到的高危病变的近似值差异率(oddsratio)为12.7%(95%可信限为3.1~52.4%),可见具有BRCA突变的妇女预防性乳腺切除标本中有恶变危险性的病变比较常见,提示遗传性乳腺癌具有浸润前期的阶段,通过积极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加以预防。

具有BRCA突变的妇女发生卵巢癌和腹膜癌等肿瘤的风险增加。BRCA1和BRCA2在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中是一种抑癌基因,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伴有BRCA突变时,发生卵巢癌、腹膜癌的危险性也增加。Piura等报道1例BRCA1 185 del AG突变携带者,连续发生乳腺癌、卵巢微乳头状浆液性癌和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3种肿瘤,免疫组化标记证实三者都是原发性的。BRCA2突变也可能与卵巢癌肉瘤有关。Sonada等报告1例卵巢癌肉瘤,发现在癌和肉瘤两种组织成分中都有野生型BRCA2allele的克隆性丢失,认为遗传性卵巢癌肉瘤可能来源于BRCA2突变,两种组织成分可能起源于相同的祖代细胞(progentitorcell)。BRCA1携带者发生对侧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比例也较高。因此对于携带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应加强随访,警惕卵巢等器官的癌变。

三、遗传性乳腺癌的症状表现

1、捕捉乳腺癌5迹象

迹象1:乳腺肿块在乳腺癌患者中,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者占90%以上。患者常在无意中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多为无痛性肿块,少数患者伴有隐痛或刺痛。

迹象2:乳头异常如乳头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灼痛,甚至乳头回缩。

迹象3:乳头溢液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而在非妊娠期出现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或脓液为乳腺癌迹象。

迹象4:皮肤凹陷即乳房皮肤上出现“酒窝”(故称“酒窝征”)。多因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导致局部水肿,进而使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又称橘皮征)。

迹象5: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晚期还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淋巴结。

2、乳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

此外,雌激素是乳腺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之一。乳腺癌的发病期从18至70岁不等,年龄多在30至60岁之间,尤其是生育期、更年期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阶段,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超过10年以上的妇女应密切监测,有条件的应进行基因筛查。由于乳房体积小,暴露在雌激素下作用面积也小,因此乳房偏小的人士相对不易得此病,但也不乏这样的病例,只有丰满的人才会得乳腺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如发现变化,还是应尽早去医院检查。

四、遗传性原因浅谈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有研究发现,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五、乳腺癌化疗期间饮食

(1)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一种新的食物可促进食欲,比如常吃猪肉类食物的病人可更换吃鱼、羊肉、鸡等,有条件的可吃一些龟、甲鱼。改变烹调方法使食物具有不同的色香味,也可以增加食欲。但无论哪一种食物,烹调时一定要达到食物比较熟烂的程度,方能顺利地消化吸收。同时肉类较难消化,烹调时应多加些姜陈皮等以利开胃促消化。

(2)药膳开胃健脾:①山楂肉丁:山楂100g,瘦猪(或牛)肉1000g,菜油250g,及香菇、姜、葱、胡椒、料酒、味精、白糖各适量。先将瘦肉切成片,油爆过,再用山楂调料等囟透烧干,即可食用。既可开胃又可抗癌。

②黄芪山药羹:用黄芪30g,加水煮半小时,去渣,加入淮药片60g(淮山宜用盐水泡洗后入膳),再煮30分钟,加白糖(便秘者加蜂蜜)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具有益气活血,增加食欲,提高胃肠吸收功能的作用。

(3)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不但可以增加抵抗力,而且还可增加食欲。有些病人认为应忌食生、冷食物,但对水果蔬菜类应视情况对待,吃一些清淡爽口的生拌凉菜和水果,特别是化疗、放疗期,具有明显的开胃作用,但如口淡泛清口水者则应稍加热后温服,同时不宜过量进食。

(4)化疗期间患者常喜进食香口重味的食物,这时常可予姜炒饭,乃至少量咸菜、腐乳、辣椒佐餐小菜等对于患者改善食欲大有益处,此时“饭是钢”才真真正是硬道理。

(5)病友之间交流饮食经验:病友之间交流饮食经验不但可以取长补短,还有利于增加食欲,这对癌症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乳腺癌近年已成为上升幅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从几十年前的“少见病”变成现在的“常见病”。因此,任何年龄段的成年女性每年都应进行乳腺的专科检查,尤其是更年期及老年妇女更要重视。但是乳腺癌并非想象中可怕,只要大家合理膳食、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并且定期到医院检查,相信一定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一切对身体的不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文献:1、田焕,郑继慧,张晓红,马灵芝,高频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年04期

2、赵成茂;刘学维;张宝亮,乳腺癌保乳治疗现状及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11期。

3、周坚,王红鹰,邹强,杨永明,任长才,戴训芦,华秀云,顾斐,张延龄;乳腺良性病灶的微创手术[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4、李集喜;夏国顺;高春耕;乳腺癌的诊治及预防(摘要)[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张薇,项永兵,刘振伟,方茹蓉,阮志贤,孙璐,高立峰,金凡,高玉堂;上海市区老年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1973~1999年)[J];癌症;2004年05期

6、李雪莲,何苗,许志远,戴晓淳,宫伟,李霓,周宝森,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1期

7、赵玲,国内外宫颈癌的发病状况及趋势[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年08期

8、顾维明,哪些人易患乳腺癌[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邵青伟,对因化疗引起疲劳的乳腺癌病人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医学遗传学

姓名:张帆

学号:08111117 班级:08中医妇产指导老师:余荣娇

医学遗传学

姓名:项梅

学号:08111105 班级:08中医妇产指导老师:余荣娇

什么是子宫颈癌

宫颈癌: 一、什么是子宫颈癌?为什么要开展宫颈癌普查? 子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其死亡率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 我国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农业人口高于非农业人口。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我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人,约有3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病,住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之首。著名影星梅艳芳死于宫颈癌,年仅45岁。因此,宫颈癌已对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家适时启动了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免费对35—59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生殖道感染检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及时检查已被公认是早期癌症防治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由此说明,开展普遍性的妇女宫颈癌检查是关注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宫颈癌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 关于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宫颈癌与下列因素有关:1、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2、宫颈癌与性交而传染的某些病毒如:(1)人类疱疹病毒Ⅱ型;(2)人类乳头瘤病毒;(3)人类巨细胞病毒有一定关系,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 三、宫颈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白带增多,黄色有异味,接触性出血。 四、子宫颈癌是可防又可治的吗?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 宫颈癌患者年龄分布于34—48岁,其中40岁以下者占33.3%,40—48岁者占66.6%,宫颈癌严重威胁中青年妇女的生命和健康。 宫颈癌并不可怕,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关键是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其治愈率可望达到100%。 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后随访非常重要,定期和规范的随访可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35—7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乳腺癌罕见。 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乳晕异常。 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 乳腺癌的病因是什么? 乳腺癌的病因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至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二: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 (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体腔上皮),最常见的是囊腺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 (一)浆液性肿瘤 1.良性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是浆液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浆液性肿瘤的60%,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以单侧居多,也可双侧发生(约占20%)。 病变 肉眼观,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囊肿,囊内充满稀薄、清亮的浆液,体积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儿头大或更大,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少数可为多房性。囊内壁光滑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部分伴有乳头状突起,称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镜下,囊壁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上皮呈单层低立方状、柱状、纤毛柱状或钉状,核多位于中央,染色质纤细,核仁缺如或不明显,无病理性核分裂像。有时在囊壁和乳头间质内可见圆形钙化小体(沙粒体)。 2.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serous cystade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10%,其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属低度恶性,预后比浸润癌为好。 病变 肉眼观,与良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相似,但乳头状突起往往比良性者丰富而广泛,常布满整个囊内表面,双侧发生率较高。镜下,主要表现为乳头上皮呈2~3层,乳头分支较稠密或有微乳头状突起,核异型和核分裂像易见(每高倍视野不超过1~2个),无间质浸润。3.浆液性囊腺癌(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30%,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半数为双侧性。患者以40~60岁妇女为最多。 病理变化 肉眼观,多数为多囊性,部分或大部囊内或囊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多含混浊液体,乳头状物多为实性菜花状,常侵犯包膜并有出血坏死。镜下,乳头分支多或呈实心团块,上皮细胞增生多呈3层以上,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包膜和间质均有浸润,沙粒体较多见。根据乳头状结构的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型:①高分化型,多数乳头覆以不典型上皮,呈假复层,有一定的纤细间质;②中分化型,乳头结构仍可见,上皮细胞分化不良,呈多层,核分裂像增多;③低分化型,乳头很少,瘤细胞呈实心片块或条索,偶尔形成腺样结构,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包膜和间质浸润明显。 (二)粘液性肿瘤 1.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是上皮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肿瘤。主要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向宫颈内膜上皮分化;另一来源是良性囊性畸胎瘤的单胚叶生长,其上皮和肠上皮相似,并可见杯状细胞。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多数为单侧,很少为双侧。 肉眼观,囊性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30cm,甚至50cm以上,小者直径仅1cm。圆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常为多房性,内含浓稠粘液。囊内壁光滑,很少有乳头。镜下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粘液上皮,胞浆含清亮粘液,核位于基底部,大小形状比较一致,染色质纤细,无明显核仁,亦无核分裂像。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 2.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mucinous cystadenoma)亦为低度恶性癌,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之间。五年存活率为95%~98%。 肉眼观与良性粘液性囊腺瘤无明显区别,但半数病例囊内壁可见乳头和包膜增厚,乳头或为简单分支,但多为生长活跃有复杂纤细分支的乳头。镜下,上皮高柱状,增生成2~3层,并失去极向,有轻或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像可见。间质少,但无间质浸润。 良性及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偶尔可自行穿破,使粘液性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

乳腺癌与宫颈癌

乳腺癌与宫颈癌 早期症状 1、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 2、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3、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 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 4、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 5、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 6、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⑴ 晚期症状 1.乳腺癌发生的部位: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 2.乳腺肿块症状数目: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第二个

原发癌肿的机会将增多 3.乳腺肿块形态和边界:乳腺癌的晚期症状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 不光滑,有结节感。但需注意的是,肿块越小,上述症状越不明显, 而且少数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润较轻,呈膨胀性生长,表现为光滑、活动、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别。 4.腋淋巴结肿大: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需排除上肢、肩背、胸部其他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检查可助确诊。 5.乳腺癌硬度: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但富于细胞的髓样癌可稍软,个别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头状癌。少数肿块周围,有较多脂肪组织包裹触诊时有柔韧感。 自我检查 1、从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观察皮肤是否有溃烂或凹陷,乳头是 否有分泌物等。 2、将双手举起,观察乳房是否有凹陷。并从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观察乳房的形状。 3、除了自转和公转法之外,也可以采用水平的方向,从乳房的外侧向内进行抚摸检查。 4、用拇指、小指之外的三根手指头,大范围地抚摸乳房。可以将乳房视为太阳,手指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式活动。 5、将右手放下,左手伸入腋下,看看是否摸得到淋巴结。抓住乳头,检查是否有分泌物。

乳腺癌和宫颈癌

两癌筛查培训讲稿 一、乳腺癌 根据WHO的统计,每年全球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一百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不到十个女性就有一人患乳腺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是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超过全球增长速度的一倍,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恶心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据介绍,乳腺癌作为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 乳腺癌已成为治疗技术取得最多进展的疾病之一。“筛查是狙击乳腺癌的第一道关卡。手术、内科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的‘携手作战’,不仅让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0%以上,也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照样能活得长。 二、宫颈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其中我国约为5万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通常在35岁以后,高峰年龄在41至49岁之间。宫颈癌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并明显趋向年轻化。我国现有宫颈癌患者四十万人,死亡率达11.30%,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死亡概率,成为城市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我国平均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3万左右,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在已婚女性的妇检中,50%-60%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和宫颈炎,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由宫颈炎发生为宫颈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7倍。 在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宫颈筛查工作尚不完善,因此宫颈癌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宫颈癌已严重威胁到中青年女性的健康和生命。99.6%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 据鞠教授介绍,诱发宫颈癌的因素包括:行为因素,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吸烟、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配偶性混乱等方面;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资料显示:99.6%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以及遗传易感性,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100% 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现代医学证实:宫颈癌是唯一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完全治愈的癌症,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治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如能落实防治措施,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WHO母婴妇女保健培训中心主任、原妇产医院院长陈宝英教授介绍说,宫颈癌从早期的炎症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6到8年的时间,如果好好把握住这段时间,现代医学手段完全可以把癌变检查出来,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100%。 据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副教授陈晓玲介绍,由于宫颈的生理解剖位置较深,当其发生癌变时,病人往往不能通过自我检查发现,致使许多宫颈癌患者一直到疾病的中晚期尚无症状,导致了癌组织的扩散。所以要想早期发现宫颈癌,就必须借助医务人员的帮助,进行最新的病理诊断——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以提高宫颈癌普查的早期检

子宫颈腺癌的早期表现及治疗方法

作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虽然从筛查预防治疗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宫颈癌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宫颈癌里的两大主角宫颈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发生及疾病治疗中所面临的一些细节问题,仍是我们临床需要进一步了解并需要解决的。在第二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上,非常有幸就《子宫颈腺癌与鳞癌的临床差异》采访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张国楠教授。 追根溯源,子宫颈腺癌与鳞癌的致病高危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总体说来,不管是鳞癌还是腺癌,引起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很多是相同的,当然其中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主要高危因素之一,即HPV 感染的类型不一样:腺癌更多是感染HPV18亚型,而鳞癌主要还是感染HPV16亚型。当然它们也有共同点,就是混合型感染都会导致宫颈腺癌发生的增加。 另外,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吸烟,避孕药物的应用等,事实上这些影响因素并不大,主要还是HPV感染。还有就是从发生的年龄来看,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子宫颈鳞癌的发生率比例是比较高的,大概占到90%。到了90年代,宫颈腺癌的比例不断增加,可以达到20%左右,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也就是说,女性发生宫颈腺癌的比例在逐渐增高。 临床表现相差无几,病理诊断终究才是“金标准”。 宫颈癌的早期表现并无明显差异:有相关文献显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痛等临床表现所占比例的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而妇科检查中宫颈赘生物、宫颈桶状增大、宫颈光滑、子宫增大所占比例,是宫颈腺癌略高于宫颈鳞癌的。事实上,腺癌和鳞癌的临床表现因为没有非常明显区别,不能做到望表知里,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从妇科检查来说,肉眼也是基本看不出来它们两者区别,因此诊断宫颈癌还是依靠病理诊断这样一个“金标准”来做出最精确的诊断。 宫颈管骚刮是一直需要不断提醒的问题。 子宫颈腺癌和鳞癌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差异性,但是总体来说宫颈腺癌术前正确诊断率是低于宫颈鳞癌的,相当比例的早期宫颈腺癌患者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这可能是导致术前漏诊的重要原因。宫颈癌的术前诊断比较关键,虽然肉眼不是主要方法,但是也可以帮我们初步辨别,宫颈上有新生物了,警惕宫颈癌的发生。下一步应该就是比较关键的问题——活检,从诊断的误区来讲主要还是涉及到准确的取材以及病理医生精确的病理报告。目前大家也比较关注的免疫组化也给我们临床提供了不少的帮助。那从临床诊断误区来说,鳞癌和腺癌发生的部位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鳞癌主要集中在外转化区,而腺癌往往生长在宫颈管里,所以从取材方面来说可能腺癌更容易被漏诊有,所以,我们倡导,对于宫颈癌除了通过阴道镜下取材活检,一定要注意宫颈管骚刮的问题,以免腺癌被漏诊,避免一叶障目的问题。 术式不断完善,给更多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一个机会。 因为近年来对于年轻有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不管是什么类型,首先要做到准确诊断宫颈癌类型及临床分期,进一步决定治疗策略。从最早经开腹手术,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怎么治疗 导语: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出现,最需要注重的就是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胰腺瘤,对人体产生的威胁是非常大的,治疗切除他的腺瘤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出现,最需要注重的就是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胰腺瘤,对人体产生的威胁是非常大的,治疗切除他的腺瘤部位,这样对于病人而言,才可以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效果,如果自己盲目的治疗,或者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很容易导致病情发展,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胰腺囊性肿瘤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囊腺瘤常有完整的包膜,且好发于胰腺体尾部,小的囊腺瘤可予以摘除大多数病人需行包括脾脏在内的胰体尾切除。囊腺癌其恶性程度较低,发展缓慢,早中期病人其病灶界限相对清楚即使与邻近脏器有粘连和浸润,也应积极行根治性切除。胰腺头部囊性肿瘤可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当病灶累及全胰时可行根治性全胰切除术。对于肝转移的病例,如果原发病灶能够全部切除,可同时行肝转移瘤切除,以延长生存期。经剖腹探查并病理证实而不能切除的囊腺癌可行姑息性内、外引流以缓解症状。 浆液性囊腺瘤和良性的黏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可长期生存。有恶变的黏液性囊腺瘤恶性程度低,长海医院报道12例囊腺癌(含8例黏液性囊腺瘤恶变)手术切除后随访6个月~8年无复发征象,最长者术后8年仍健在在完全切除的16例良性囊腺瘤(9例浆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患者术后无一例复发,囊腺癌也低度恶性,生长缓慢,转移较晚,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实性胰导管腺癌。Mayo医院20例囊腺癌在全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68% 姑息性切除者14%,1996年Ridder报道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子宫颈黏液腺癌88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颈黏液腺癌88例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19T17:20:31.337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5月作者:杨俊芳 [导读] 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舟曲县人民医院杨俊芳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宫颈管型70例、微小偏离型11例、肠型2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I期38例(Ibl期24例、Ib2期14例),Ⅱ期32例(IIa期10例、IIb期22例),Ⅲ期1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28%(10/36)。10例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其中7例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确诊:5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2例经诊断性锥切确诊:1例为Ib1期宫颈管型腺癌,1例为Ib1期微小偏离型腺癌;1例I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经宫腔镜下大块组织切除活检确诊。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尤其是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宫颈管搔刮术、诊断性锥切及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妇科;子宫颈;粘液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YS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至2018年收治的8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预后情况,为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宫颈黏液腺癌患者88例,占同期宫颈腺癌的49.7%。8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4至78岁,中位年龄为44岁。 1临床分期 按国际妇产科联盟2009年标准,I期患者38例(Ib1期24例、Ib2期14例),Ⅱ期32例(Ⅱa期10例、IIb期22例),Ⅲ期18例(ma期1例、Ⅲb期17例),Ⅳ期0例。 2病理类型 所有病例的病理诊断均依据WHO(2003)标准分类,经免疫组化染色[ER、PR、p53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p16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20、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波形蛋白(vimentin,Vim)、癌胚抗原(CEA)、CA]鉴别并排除转移性肿瘤,并再次经本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复阅切片,其中两例复阅后排除出本研究(1例为腺鳞癌,1例为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纳入本研究的88例宫颈黏液腺癌中:宫颈管型70例,微小偏离型11例,肠型2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 3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采用传统的宫颈细胞涂片方法进行细胞学检查(即采用妇科木制刮板刮取宫颈及宫颈管内的上皮细胞,均匀地涂抹在玻片上),细胞学结果采用Bethesda系统分类法。88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因外院病理检查提示宫颈癌,直接行切片会诊;34例患者因肉眼可见宫颈病灶直接行宫颈活检,而未行细胞学检查;余36例行宫颈细胞学检查。36例宫颈细胞学结果:正常或炎性反应26例,2例提示不典型腺细胞,8例见癌细胞。有10例患者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例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确诊:5例为宫颈管型黏液腺癌,2例为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2例经诊断性锥切确诊:1例为Ib1期宫颈管型黏液腺癌,1例为I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1例I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因反复阴道排液,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病变,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中度不典型增生,而行宫腔镜检查,镜下见宫颈管及子宫峡部异常增生物,行病变部位大块组织切除活检而确诊。 4治疗方式 88例患者中, 45例Ibl~Ⅱa期患者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其中8例为单纯手术治疗,13例因宫颈局部肿瘤较大术前辅以1个疗程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37例因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或切缘阳性等高危因素存在而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39例(主要为Ⅱb~mb期的患者)以放疗为主,放疗方案:采用60Co体外盆腔前后野对穿照射,腔内治疗采用坶2Ir后装照射。全盆照射每周5次,每次2.0Gy,盆腔中心总剂量为30—40Gy;盆腔四野照射(中央遮盖)每周4次,每次2野,前后交替,每次2.0Gy,宫旁总剂量为15—20Gy;腔内后装照射每周1次,A点总剂量为35—42Gy;其中7例为单纯放疗,32例辅以同步化疗(方案为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每月1次)。4例患者因经济困时难1个疗程化疗后放弃治疗。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6结果 宫颈黏液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88例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60.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式与预后有关。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情况。45例Ib1~lIa期手术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卵巢转移。将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治疗方式纳入预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P=0.013)。 不同病理类型宫颈黏液腺癌各临床分期的分布。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1Ib~Ⅲb期患者占其所有患者的7/11(Ib1期2例、Ib2期2例、11b期3例、Illb期4例);5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中仅1例为IIb期,其余4例均为Ib1期。 7讨论 本研究36例患者行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率仅为28%(10/36);10例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最后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或宫腔镜检查、诊断性锥切才确诊。尤其是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早期更容易误诊或漏诊。本研究11例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中,7/11为中晚期患者;4例患者(Ib1期2例、Ⅱb期1例、mb期1例)表现为异常阴道排

什么是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 导语: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这样的症状,但是真正了解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右卵巢交界性粘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这样的症状,但是真正了解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患上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但是由于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要重视这种症状。 1961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提出交界瘤的诊断条件:即囊腺瘤的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核不典型,但无肿瘤细胞组织向间质的浸润。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认了这一类型。一般认为,交界瘤为潜在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预后较好。如文献报道,浆液性者5年生存率92%~100%,10年生存率75%~90%,但易局部复发;粘液性者5年生存率98%,10年生存率96%。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病理所见大多数肿瘤为多房性,切面可见有囊壁增厚区或出现乳头,乳头可呈片状如同天鹅绒,亦可因反复分支而呈疣状突起或息肉样。肿瘤大,平均直径>15cm,多数为双侧性。肿瘤包膜破裂时,肿瘤细胞及粘液外溢,种植生长,可形成假性粘液瘤。 CT表现:盆腔部位大肿瘤,为多房性囊性肿块,薄壁,间隔粗细不均,有局限性囊壁增厚,并有结节状软组织团块向囊内突出,有增强效应,囊内液体密度高于水。腹腔可形成假性粘液瘤。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症状,那就是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了,我们知道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要做好对于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预防和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粘液性囊腺瘤复发率以及术后注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粘液性囊腺瘤复发率以及术后注意 导语:很多的朋友们都很关注粘液性囊腺瘤复发率以及术后注意的相关事项。不幸患有粘液性囊腺瘤已经非常痛苦了,如果术后复发,又会再一次给患者们 很多的朋友们都很关注粘液性囊腺瘤复发率以及术后注意的相关事项。不幸患有粘液性囊腺瘤已经非常痛苦了,如果术后复发,又会再一次给患者们身心上一次重创。复发就像是一座机关枪再一次突破了患者们的心灵防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粘液性囊腺瘤复发率以及术后注意的相关事项都有哪些吧。 1 粘液性囊腺瘤,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95%的肿瘤为单侧性,表面灰白色,体积较大或巨大,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大小不一。囊肿间隔由结缔组织组成,囊液呈胶冻样,含粘蛋白或糖蛋白,肿瘤表面光滑,很少有乳头生长,囊腔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能产生粘液。恶变率为5~10%。一般不会复发,建议定期复查,不要偏食.饮食尽可能广泛多样化.多吃高蛋白优质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喝酒咖啡.戒烟.不要接触有毒物质和辐射源.戒烟酒,防止感冒等.忌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祝你健康幸福。 2 患有粘液性囊腺瘤手术治疗后,看当时的情况手术没有完全切除干净的,那这种情况下不排除会有复发的可能的。那这时到是可以考虑通过中医的辨症来调理一段时间,这样治疗效果会比较好的. 3 任何粘液性囊腺的瘤的内容溢入腹腔,均可导致肿瘤的腹膜种植,呈团块状,并可引起脏器粘连。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所有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中仅占 12-13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切除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如先行穿刺或不慎损伤瘤壁),以致囊内溶物溢入腹腔,亦可发生腹膜粘液瘤。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