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拉海沟中心校马秀莲

习惯的养成是一种能量储存的过程,而良好的习惯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库,它可以释放出惊人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世纪,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更是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根本措施。学生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顽强的巨大的耐驱力和惊人的效应。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我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习惯的榜样。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再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每天穿着整洁,上课用摸布把讲台擦干净,脏东西不乱丢,板书注重干净整洁,

学生渐渐地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作业也能认真书写,注意整洁。所以,教师在教学、日常活动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节开始,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三、以训练为本、帮教为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激励这个主题下,唱的是训练的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毕竟还不强。因此,常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常抓不懈,反复抓的重头戏。行为习惯要求怎样做,要一条一条明确地讲给学生听。讲要精,练要多而广。为了明确要求,我制订了养成教育内容序列,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

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作文和日常接触中去发现有的孩子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孩子学会如何给大人递东西,如何接发本册,如何说话。班级的地面是砖地,易脏,不好搞卫生,就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因为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年龄小,阅历少,都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培养习惯必须具体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然而,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树叶,在集体这棵大树上,也总有那么几张叶子承受不住虫咬风侵。小学生正如那渴望长大却依然娇嫩的绿叶,需要园丁精心呵护。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我努力做到观察细微,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疏导。班级中有个心理脆弱,焦虑孤独的特别学生,需要我特别的耐心、细心,我就对她多倾注一分关爱,帮助她处理好学习困难,同学矛盾,尽量让她心情舒畅,安心学习。对那些学习马虎、生活习惯不良的学生,只有通过细致的个别帮教下,才能保证班级中的学生个个养成良好的品质。

四、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比工作必须坚持下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对学生的纪律、卫生、文明行为、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开展“争星”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学习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月认真进行四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这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飞跃。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学生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我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 中午:12:00——12:30吃午饭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学 下午:4:30——5:00放学后,孩子自由活动一下 5:00——6:00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 6:00——7:3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 7:30——8:30看书 9:00孩子上床睡觉 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星期六(休息日):上午学习和做作业,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邹艺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叶圣陶老先生还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在学习上良好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在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包括与同学相处融洽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尊重师长的习惯,不说脏话的习惯,主动帮助别人的习惯;在纪律方面良好的习惯包括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从细节入手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而且在小学,我们作为教师,就要积极主动的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对我们的学生丧失信心,他们还是孩子,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防微杜渐,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先从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在我刚调入本学校,校领导安排我接手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及班主任。接手这个班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干净整齐的交上来。但我发现学生的好多行为习惯较差,如:说话不注意,一出口就是脏话;行为不好,一出手就是到处乱扔。和同学说话不注意方式,常常同学与同学之间出现纠纷,甚至大打出手。鉴于此种情况,我积极贯彻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每天做到三声问候(早晨起床一声问候、中午回家一声问候、下午回家一声问候)、两个微笑(早晨出门一个微笑、中午出门一个微笑)。每周周末提醒学生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一、什么是习惯? 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 __。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吕望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的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如果从小就坚持反复不断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抓住这个好时机,逐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1.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 2.作业不独立、及时完成。3粗心大意.不仔细、不认真。 4.不积极发言,不敢举手问老师, 5.不讲卫生,扔垃圾。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爱心真情感化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是转变学生的关键。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我真心爱学生:用爱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心去纠正学生的缺点,用爱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全班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后进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我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爱,从而促使他们尽快改正缺点。 `

二.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得首先做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弯腰拾起;骑车、走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碰到同学,主动叫上一声:“某某同学你好”;在办公室,当学生把作业本送来,老师热情地对学生说:“谢谢!”;课堂上,当学生帮老师擦干净讲台和黑板时,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声“谢谢大家”;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说:“请坐下……”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谢谢”“再见”“你好”等礼貌用语,学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们耳濡目染,也模仿着说起来,无论老师给学生送去什么,学生都会甜甜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在校园里碰到老师、同学,问早、问好、道再见,已成了同学们生活的口头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2.学生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 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 见和观点。)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 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 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 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 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 己的各种能力。)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 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 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 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 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 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 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 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 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方案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感到学生行为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小学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做到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小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 2、任务: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⑴遵规守纪教育: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重点低年级) ⑵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等内容。(低、中年级) ⑶礼仪教育:落实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中、高年级) ⑷劳动教育: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⑸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内容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 班级:三年级 活动名称讲文明促新风——争做“内外兼修”的当代小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活动让学生自觉遵守文明公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过程纪要 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自主、自律、自觉意识为目标。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 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校园广播站,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学校宣传栏、各班板报和四个“栏”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对自己的诸多好处,对自己日常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善,逐渐养成了自省自律的好习惯。不作出违反校校纪校规,自觉学习和遵守校规。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谓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为方式。从定义看出,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重复和练习”的结果,它形成之后,成为一种自然。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与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活泼和谐的集体中分不开的。 一在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活动中培养行为习惯。 虽然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是儿童时期,但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很多必要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行为习惯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同学们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向和动力,而组织相应的具体活动则是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形式。只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初一开学之初我就给学生们制定了学习和纪律目标,并举办了一些效果显著的活动。如格言的背诵:师生共同查询自我勉励的词句把它找出来进行比较。确定出一个最具感染力的格言定为班级格言,每天早晨上课前坐直了目视前方集中注意力边联想边背诵。同学们心潮澎湃干劲倍增对这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信心,每天进行自我暗示有利于消除懒惰情绪,这个习惯的养成为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刚入学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纪律卫生学习都很差,就连他的父母也对他失去了信心。格言刚开始他没有感觉出如何,后来他在格言的背诵中有了感悟,产生了激情,对学习和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物理成绩由以前的十多分增长到了六十多分,还成了班级活动的积极分子。 二榜样的示范引导每个学生健康向上。 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大和古人是怎样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如何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拉海沟中心校马秀莲 习惯的养成是一种能量储存的过程,而良好的习惯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库,它可以释放出惊人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世纪,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更是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根本措施。学生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顽强的巨大的耐驱力和惊人的效应。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我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习惯的榜样。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再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每天穿着整洁,上课用摸布把讲台擦干净,脏东西不乱丢,板书注重干净整洁,

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心得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听对门小学《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讲座有感 易柳清 前段时间非常幸运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对门小学参观学习,该校虽然不是很大,但校园环境、场室布局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下午听了李校长关于《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讲座,对于即将开始新的一轮征程的我,无疑产生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觉得似乎在茫茫求知路上看到了指明灯,灯塔就在前方,而我要做的,便是按照指明灯给出的方向,并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现在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学习型的教师,向专家、书本、网络,以及很容易被忽略的同行,多学习,多听课,学习优点。这点是我多年以来最欠缺的部分,课堂始终不是我要的样子,得抓紧时间改进了,多学习,很重要!再提到做智慧型的教师,学到的东西要变通,成为自己的特色,好的方法有

很多,却不是搬来就能用,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寻求最合适自己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跳出学校看教育。学校当然看重成绩,可是一个老师,绝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孩子六年,要想孩子十六年,要想孩子六十年”,不要急功近利,这一点我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将它作为教育的原则。 3、好习惯要从最细微处,最切近处入手。工作以来,遇到过一些很头疼的问题,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缺乏,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却又希望自己的班级迅速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时,就要观察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这一点切入,想必会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也会更得力一些。 4、好习惯养成要反复历练,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这一点我是做的最不好的,有时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过了不久我自己都忘了应该检查这个要求提出后执行的结果如何,是否有成效,这也是孩子们一些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的很好的原因。如果我足够耐心,始终跟进,时时检查,学生的良好习惯便会养成的更好一些,也更持久一些。比如对门小学老师提出的,每周制定1到2个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反复,但严格的要求要贯彻始终。这一点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5、对后进生要转化,随时发现随时表扬。有时候我看学生,难免会戴上有色眼镜,总觉得有的孩子什么都好,有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是极其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我应当抓住每一个时机教育和影响孩子,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增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辨别水平,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实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师生认真学习相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展开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理应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行文明习惯

小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山东省阳谷县范海联校郭风兵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还是很不深刻,很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这个时期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强化校规校纪,知为先,行为重。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前两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和规范周,第一节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如:下课放学时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认真完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多训练,勤督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 “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我们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全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

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上,学生往往出现东张西望,时站时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对所学知识缺乏一定的兴趣,一堂课下来,收获甚微。如何提高他们兴趣,集中注意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让每堂课学生有不同进步是我们教师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表现情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情激情。一堂生动的课,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上,教师的感染力很重要,教师的声情并茂以及丰富的体态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改变课堂的不良行为习惯。 2.学习内容生活化。智障儿童思维直观具体,他们在学习和理解知识技能时,往往局限于自己经验范围之内,与知识技能相联系的具体事物和具体情境上。对他们来说,只有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他们才有兴趣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课堂纪律就会好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学习生的不良行为也就减少了,课堂收获也就很大。 3.学习形式生活化。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开始,只会从动手开始。”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在活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尤其是致力于落后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性和目的性,而活动学习最容易及其他们的情绪活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高,不良行为习惯就少,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就能养成。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对小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5 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好的行为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 6.重视家校合作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一、贴近学生,规范行为 班主任想要培养良好的班风,一定要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日常作息时间里不断地去强化,让他们形成习惯,最后才能习惯成自然。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标准。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规范引导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在做这些事时,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贴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更可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班级活动中进行。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则要求想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要求。 驻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与班主任的细心教育是分不开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对教书育人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完整版)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张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我认为,叶老的论述是对大量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是非常正确的。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尤其应该注意养成教育。而养成教育中尤其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农村小学生有不少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教室校园环境差。学生带零食,买东西,吃后口袋、果皮、食物壳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学校老师虽做了大量工作,但病根未除效果甚微。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差。留长发,不剪指甲,不常洗澡、换衣服的同学较多。各年级学生中皆有几个戴“黑项圈”的学生。中低年级不洗脸、不洗手者常见。这些不良行为影响了学生精神风貌,影响了校风校貌。有些学生在校参加卫生扫除拖沓、马虎。在家很少参加家务劳动,一些学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劳动的艰辛。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去纠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习惯,是一种行为习惯性的动作,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后天反复的个人实践、旁人的督促、提醒才能形成。也就说这是条件反射长期反复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小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升华为“习惯成自然”,便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他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形成讲卫生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校园文明的建设,更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就于同行谈谈。 首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应从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抓起。让他们对卫生要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其意义,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 其次,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卫生要求。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保健究竟要做些什么,把要做的内容公示给学生,让他们照章实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可以作为大的方面的要求,但内容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对此,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衣着干净整齐。不要到处乱坐乱挨,保持衣服的干净与整洁,勤换勤洗。 ——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每天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因此要经常洗澡洗头,保持指甲整洁卫生,这样才能及时清除身体上或头发上的细菌和灰尘。 ——注意睡眠习惯。要按时睡觉,并且保证睡眠时间应充足,每天在九小时以上。睡眠的姿势要正确,不要俯卧,不要蒙头睡觉。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量进餐,定时进食,少食或不食零食,不要过多地吃甜食。要让孩子们“杂食”,不挑食。吃饭时要专心,不要看书、玩耍、说笑。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贪食,不喝生水,

浅谈中学生在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高中生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 发布人:李春丽发布时间:2015/7/3 今年开始从事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发现相比初中生来说, 小学生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相关。此外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在完成某一项任务时,常要 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因此上课时不时地提醒和督促他们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开学这几周我常在想怎样去培养这些孩子们 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下是我的思考: 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主要应围绕着构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 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求知欲、动机、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创造性等。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去抓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 养成。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指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没 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驾驭知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思想水平 是行为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心理、思想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朝气蓬勃,天天向上。进行学习活动时,可增强对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教育,让学生有自身的优越感,时

时刻刻拥有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上进的思想,整天得过且过,他肯定不会主动学习。“机会偏爱头脑有准备的人。”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就更容易去求知、去探索。他获取知识的机会就更多,成功的 机会就更多,学习的主动性就越来越强。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有兴趣时总积极主动的进行。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七、八岁的儿童,他们有特定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要求学生上课听讲时,要精神饱满,坐姿端正,做到:眼到、 耳到、口到、心到。听同学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听,开动脑筋思考,养 成良好的听讲习惯。由于二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不长久,针对这一现象,教学中我们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有趣的教学 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可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 问题,换取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思维的兴趣。也可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多媒体幻灯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使学生冶炼好志趣,志趣形成后,学生就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培优辅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正确读写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