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论述题

1、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是什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为什么?

当前世界战略格局呈一超多强并立竞争的态势,将来的趋势是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将面临长期的斗争。

第一、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

(一)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

1、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由二战之后的近50%,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23%,比例大为下降。

2、美国在国际政治上推行强权主义政策,对别国事务横加干涉,在道义上树敌颇多,丧尽人心。

3、军事上美国到处插手,势必造成其力量的分散使用和过度消耗。世界上约有五分之一的国家有美军的基地,四分之一的国家有美军的军事行动。美国时刻提防着俄罗斯,念念不忘遏制中国,还得收拾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残局。著名战略家预测,美国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只能持续15—25年时间。

(二)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

欧盟欧盟的力量日益增长,不再甘当美国的伙计,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对美国说“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未来欧盟可能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极。

俄罗斯雄风尤在。俄罗斯已经走出危机,拥有良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日本经几十年经济迅速发展,也已成为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军事实力发展迅速政治欲做大国

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地区大国不断壮大。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地区大国幅员辽阔,近年来经济持续强劲发屉,外交空前活跃,努力争当联合国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它们的快速崛起不但加强了其在相关地区的龙头地位,而且将促进世界战略力量的调整和重组,成为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新因素。

区域组织不断发展。如东盟、非洲联盟、南美洲联盟,也成世界力量多极化。

(三)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

第二、多极格局的形成将面临长期斗争。

(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滞了多极化的发展。美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综合实力的强大,以保“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巩固“既定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建立美国的单极世界。但美国的单极世界图谋难以成功。首先,美国失去了“盟主”的政治地位。两极格局的的终结,西方失去了苏联及华约这一持续数十年之久的宿敌。为应付地区冲突,各国无须在政治上再一次将美国奉为自己的“领袖”。对于美国来说,它失去的则是西方的盟主地位。其次,美国难于驾驭西方,驾驭世界。今天的世界已经越来越重视政治民主和政治理念,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用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不是解决世界问题的惟一选择。最后,各国均有自己的战略意图。

(二)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逆转移”现象,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机制尚未形成。多极化的格局机制不明:要么是改革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要么进行彻底的机制创新,这需要人们去探索。

2、试论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环境?

一方面,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美、苏】(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越南、印尼、新加坡】(三)

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四)解决了与大部分领国的陆地边界问题【与俄罗斯、越南】

另一方面,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一)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一方面,美国对我国进行遏制。1、政治上话题不断,推行遏制政策。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提出“中美国”的概念,说中美共治世界,企图捧杀中国;提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2、内政上干涉中国,阻挠我国发展。在人权问题,民主问题,保护知识产权问题,网络审查等问题不断对中国发难。中国反对派的总后台都是美国——美国借支持台独分子、达赖集团、热比娅集团,干预我国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另外,民运分子、香港民主派、法轮功分子也受美国庇护。3、军事上进行包围,发展军事技术。从军事上来看,美国在我东边、西边不断增加军力,使我国处于战略不利的态势,对我国构成一个“C”形包围圈。4、经济上实行遏制,迟滞我国发展。对中国进行高技术和武器禁运,严格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另一方面,美国也需要我国的合作。1、经济上需要中国贸易、国债、投资。2、政治上需要中国知保问题,反恐问题、环保问题等。3、外交上需要中国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4、军事上需要中国核技术、导弹技术扩散。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中日友好是当前两国关系的主流。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中日关系的友好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现在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另一方面,日本与我国有战略矛盾:一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重大障碍。日本人直到现在仍不真诚道歉,拒不进行战争赔偿,并且日本政要多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极力美化、淡化、否认其侵略历史。二是日本暗中插手台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分子。三是领土争议,即钓鱼岛,东海划界,冲之鸟礁。四是日本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我们中国不会轻易通过。

日本对我国具有潜在严重威胁。日本是经济强国,也是军事强国,同时也是处于核门槛的国家,而且国防战略由防御向进攻转变。日本人的思想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对外扩张的野心根深蒂固。

(三)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

(四)印度对我国领土侵犯和军事威胁。

(七)朝鲜和韩国与我国也有领土争议。

(八)南沙问题。现在总的情况是“国际化,长期化,合法化,联合化,军事化”的趋势明显。

(九)台湾问题有了明显改善,但要实现两岸统一,依然任重道远。

3、怎样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它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它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而言,为以下三点:(1).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研究战争的成果,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提出了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宝库。(2).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高度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毛泽东以他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广泛吸收中国古代军事思

想的精华,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和指导战争,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最完整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确立,并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3).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战争艺术大师,可以这样说,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就指挥革命战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经验之丰富,毛泽东当是首屈一指的。

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人开始对它进行探索和研究,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会和学习会。许多有识之士,都称誉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总结:总而言之,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坑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建国以后,它又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它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那些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原则,具有长过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国外的注意。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它已经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字数:1293,自行精简)

4、论述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一)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二)坚持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建设和巩固国防(三)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自卫防御的和战略(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五)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字数:365。不够自行扩充)

5、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简要分析

1 、对我国安全环境复杂性的基本判断: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2,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边界线,陆地边界长达2.2万公里,海疆线长达1.8万公里,邻国众多,强邻不少,领土领海问题自然存在不好分歧。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两个重点地区”。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1东北亚方向:影响我安全环境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日本问题。2如果说朝鲜半岛在我周边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台湾海峡的话,那么日本对我国家安全的威胁就仅次于美国。3 中亚方向:对我国安全来说,中亚方向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三股恶势力”的威胁;二

是中亚五国未来的政局走向。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势力正积极插手中亚国家的事务,企图发动一连串的所谓“颜色革命”,大力扶持那里的亲西方反对派通过“合法程序”的选举夺取政权,使独联体面临解体的危险,也使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西方的重大变化。这对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特别对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的巨大冲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4 海洋方向:美韩及美日军演对我国领海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是对其军事的炫耀,是对我国及朝鲜的严重挑衅。南海问题,目前我国南海大部分岛屿被邻国分割占据,我国原为南海问题的长期稳定与互利合作而努力,但从目前来看,实现这些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尚需长期艰巨的谈判。

5 两个重点地区:台湾海峡。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连宋访问大陆以后,两岸关系虽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但总体严峻的局面没有改变。台湾问题仍处于可能爆发严重冲突的高危期。近来,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势头明显加强,这对我“遏独、止独”的战略意志、决心和战略能力都是历史性的重大考验。钓鱼岛。钓鱼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现今问题也是中日关系不断紧张。6. 对我国安全复杂性的基本判断: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复杂且风险加大:一是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二是日本对我国周边环境存在现实和潜在的安全威胁;三是周边环境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威胁;四是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五是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6、论述我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问题

(一)祖国统一问题

1、台湾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2、近些年台湾出现的较为复杂的局面

(1)有利的方面:

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活动日趋频繁.

(2)不利的方面:

a、台湾政体向“台独”方向转化;

b、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益嚣张;

c、台湾当局加紧推行“务实外交”;

d、台湾当局加强了“以武拒统”的军事准备;

e、国际敌对势力阻挠和破坏。

3、此外,新疆“东突”恐怖分子,西藏达赖集团仍在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破坏国家稳定的安全环境。

(二)海洋权益问题

1、南沙群岛问题

(1)20世纪60年代后在南海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从而诱发了临近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利己主义的扩张,导致南沙问题凸显。

(2)南沙问题的出现与“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向海洋进军、开发海洋密切相关。

(3)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对南沙问题的重视程度受实力与国内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足。

2、钓鱼岛问题

3、此外,我国与周边某些国家还存在海洋争议。

7、论述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伴随伊拉克战争的冲击波,世界新军事变革在全球卷起更加迅猛的浪潮。进入21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军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首先,新军事变革的实质,就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和“必须有战略上的指导,作战上的需求,并符合时代的发展”。前者是技术或物质基础,后者则是建筑在前者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的机制或体制因素。由此可以看出:

新军事变革= 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 和之相适应的机制或体制

第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

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是指将原来彼此孤立的一些单元用技术手段进行融合,使之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也就是一体作战。

技术融合的过程首先是标准化,使原来互相独立的单元通过统一的标准来完成系统集成;其次是网络化,网络化是一种技术性的硬件建设;再者就是信息化,在软环境-标准化和硬环境-网络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监测、搜集、传输、处理,然后形成控制指令,对各基本单元进行统一指挥,进而完成一体化作战。

第三、新军事变革的特点:

新军事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可以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快速、精确、控制、联合”。

第四、新军事变革的层次:

信息化建设需要几个层次:一个是技术方面,发展微电子技术等等,之后这些技术物化成武器装备,坦克、电子系统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融入系统,系统分电子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平台等等,最后再把它融入网络,这样,这个大厦才到了顶端,就是联合作战,才具备联合、可控、精确、快速这样的能力

第五、信息化战争的实践

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信息化战争,接下来的阿富汗战争,主要是国际反恐作战,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体现了“先发制人”的战略,这是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的最新趋势。

第六、战争形态的演化

回顾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这样四次大的转变,这主要是就战争形态而言的。第一次大的转变是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主要是从公元十世纪开始,到十七世纪结束,十七世纪基本上在西方国家完成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直至十九世纪末才完成这个变化。热兵器时代,到了十九世纪基本完成之后,开始出现从热兵器时代向机械化时代的转变。二十世纪中期以前主要是机械化战争形态,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信息化战争形态开始萌芽,目前信息化战争形态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

从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是战争形态(军事系统)中的最高形式。

总之,新军事变革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1、新军事变革= 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 和之相适应的机制或体制。

2、新军事变革的核心:系统集成、技术融合。

3:新军事变革的步骤: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一体化。

4、新军事变革的特点:快速、精确、控制、联合。

5、军事系统的演化呈现出由互相孤立的单元通过技术融合转化为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8、论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战斗力,是战略资源。信息不仅是传统战争中军事力量的倍增器,更是一种武器,同时也是信息战武器的目标。现在信息技术和军事革命的蓬勃发展必然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不可回避的严峻的事实。信息战已引起各国军界和科技界的广泛注意和极大重视。当前从世界范围看,战争形态正刚刚迈进信息化战争的初级阶段,中外一些未来学家和军事专家认为,信息化战争的形成期大约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到来。

信息战的特点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美国学者华兹说:“从作战行动的观点来看,信息战可以运用于作战的各个阶段,从竞争、冲突直至战争。”“信息战的作战空间不是根据物理空间来定义的,因而很难用常规冲突范畴(战术与战略)来定义信息战”。通过电磁攻击、网络攻击和心理攻击,瘫痪敌国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动摇敌方军心民心,不需实施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交战,大量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或占领敌方的领土,就可以把己方的战争意志强加给对方。信息战中只要在准确的情报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致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精微战、间隙战等等作战方法相继而出。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信息化战争频繁“变脸”,也使其整体战略形态不断调整和演变。战争的规模将趋小,以天、小时和分计算时间的战争可能一再发生;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给物质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的转换将有新的表现;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信息化战争心态的演变将是迅速和明显的。其次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它虽然凭借奇异的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再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得效果。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敌军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

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发展以来,由于雷达、声纳、地面传感器、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装载在武器平台上的观瞄仪、测距机、告警机、望远镜、夜视仪、火控雷达等大量先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的运用,战场感知能力已定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感知能力还会持续提升。一个从声频、电道光频到光频,从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频谱、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监视体系,将出现在战场上,各种目标的性状和变化都可能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中。对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将更加透明。现代侦察监视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使战场的反应速度明显高。据统计,目前美国预警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后约3-4分钟就能将信息传送到国家指挥中心。军队的组织是连接军事技术和作战理论的纽带,是发挥军队整体作战效能的杠杆。技术上的优势和创新的作战理论,只是通过优化组织体制,才能最终转化为军事上的战略优势。美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只能了解到10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约15%的重大事件,而到2000年已经达到40%--80%,伊拉克战争数字化战部队的指挥官可了解战场90%以上重大事件,其余作战部队可了解战场20平方千米以内的50%--70%的重大事件;1993年美军的数据传输速度为每秒1.2兆字节,2000年已达到了6—16兆字节,伊拉克战争中达到了20兆字节以上;海湾战争中,美军把空中任务指令传送给有关作战单位需要几个小时,现在只需要5秒钟;大规模投送火力的能力,也已由过去的25—30分钟减少为2—4分钟。可以预料,这些能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都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

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

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从在,并更具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