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含答案)

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含答案)
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地理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1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全卷共12页,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1-25小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26-79小题)为综合分析题。第二大题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26-63小题)和选择部分(64-79小题)。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试题;第二大题的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64-71小题)为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的试题,B 组(72-79小题)为“任选模块二”的试题;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2.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答卷前,请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在规定的区域贴上条形码。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综合分析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4.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一)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许多物质都有循环运动的特征,读下面的物质循环模式图,完成1~3题

1.如果图示的是大洋环流,则由②指向③的箭头表示的洋流属于

A.风海流 B.密度流

C.补偿流 D.暖流

2.如果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图中的①处

A.是城市市区与郊区中的市区 B.是夏季时海洋与陆地中的海洋

C.气压比④处低 D.地表温度比②处高

3.如果图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

A.②到③的环节消耗的是风能

B.④到①的环节是目前人类最容易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

C.③到④的过程中水发生了相态变化

D.①到②的水体运动动力是地球重力

(二)2009年10月以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出现了50年

一遇的大雪。由于降雪量大,低温持续时间长,给当地

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场雪灾被当地人

称之为“白灾”。读新疆积雪分布图,完成4~7题。

4.与图中积雪深度≥50CM的地区接壤的国家是

①印度②俄罗斯③吉尔吉斯斯坦

④阿富汗⑤塔吉克斯坦⑥哈萨克斯坦

⑦巴基斯坦⑧蒙古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⑥⑦⑧ D.②⑥⑧

5.“北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哈萨克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乌孜别克族

6.新疆北部雪灾发生期间,控制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系统是下面四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新疆北部的积雪深度有自北向南减小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越往南气温越高 B.越往南地势越高

C.越往南暖湿气流越弱 D.越往南越靠近冷锋峰线前方

(三)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10题。

8.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9.a河段曲流形成的原因是

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B.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C.凹岸和凸岸堆积 D.凹岸和凸岸侵蚀

10.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不太合适的是

A.甲坡修梯田种水稻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丁坡修梯田种水稻

(四)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地处亚热带,生长期长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1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

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五)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已经出现了严重老龄化

B.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我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C.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我国人口规模萎缩

D.中国老龄化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

15.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 B.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C.政局稳定,没有战争 D.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

(六)读美国农作物带地区分布图,完成16~18题。

16.决定图中①农业带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A.地形和水源 B.土壤和技术

C.交通和劳动力 D.气候和市场

17.某农场的农事活动安排如下表所示,据此可以判断,该农场所在的农作物带是图中的

A.④地 B.③地 C.②地 D.①地

18.右图甲~己中符合上题所说农场特征的农业类型是

A.甲

B.乙

C.己

D.戊

(七)读全球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导致60°S和60°N的气温年较差相差巨大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分布

20.赤道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于其它地区,主

要原因是赤道地区

A.年日照时间比其它地区长

B.冬夏昼夜长短差幅比其它地区小

C.年降雨量比其它地区多

D.对流层厚度大,保温作用强

(八)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

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21~22题。

21.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

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2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 .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 .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 .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九)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能源需求的不断高涨,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中太阳能的广泛开发利用就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请就太阳能及其开发利用问题,完成23~25题。

23.太阳能中的可见光

A .由核裂变而来

B .来自光球层

C .来自色球层

D .来自日冕层

24.我国下列地形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 .气候相对干旱的塔里木盆地

B .海拔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

C .纬度相对较低的海南岛

D .空气相对稀薄的青藏高原西南部

25.太阳能热水器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常见装置,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集

热板应该尽可能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因此,上海(31°N )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冬至日时,其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好调整为

A .23.5°左右

B .31°左右

C .54.5°左右

D .59°左右

二、综合分析题(100分)

(十)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72.5°W ,18.5°N ,震源深度为10千米。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估计死亡人数将达20万。读“地震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26.海地不属于______(单项选择)

A .大西洋中的岛国

B .北美洲国家

C .中美洲国家

D .拉丁美洲国家

27.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1月_____日_____时53分。

28.地震发生时,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面震动情况是________

(左右摇晃、上下颠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地震发生后,海地当地居民大批逃往邻国多米尼加,这种人口迁移形式属于_____。30.从世界地震带的分布看,此次海地地震位于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上。

31.对于地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______(单项选择)

A.一次地震中,离震中越远,震级越小 B.等震线是地震烈度相同各点的连线C.震中距是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D.地震震级每升高一级,能量也就增加一倍32.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所在,图中可能出现海底扩张的地区是______(单项选择)

A.A与D交界处 B.B与C交界处 C.C与F交界处 D.B与D交界处

33.以下各类地貌中,不属于D板块与周边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地貌是______(单项选择) A.海沟 B.裂谷 C.岛弧 D.山脉

34.以下是谷歌网站发布的海地太子港某处地震前后的卫星相片,其中反映地震后的相片是

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图乙图

35.获取上述卫星相片主要依赖的现代地理技术是_______,如果要根据受灾情况,对临时灾民安置点和医院进行选址,并计算安全疏散道路,可以采用的地理技术是________。

(十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请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海南岛位置图”、“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海南岛水系图”和“海南岛地形

图”

材料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六大战略定位是: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材料三:2008年海南全省人口为854.18万人,分属30多个民族,其中世居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有120多万人,还有在海外的乡亲及其后裔500多万人。

材料四: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的海南岛与美国的夏威夷纬度相近,是我国最具热带季风气候特色的地方,这里长夏无冬,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海南岛四季常绿,森林覆盖率超过50%。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有全国少有的热带雨林和红树林,已发现的4200多种植物中,有近600种为海南特有。密林中栖息生活着104种爬行类动物和76种兽类。

36.从“海南岛水系图”可以看出,海南岛的河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水系特征,从海南岛气候、地形、植被等材料可得知海南岛的河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水文特征。

37.请从区位和资源等方面分析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与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美国的夏威夷岛等相比,海南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旅游岛还相距甚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请你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至少两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将海南建设成为“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请说出海南省今后可加大力度开发的南海优势资源(至少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从“海南岛地形图”看,海南岛的椰子种植主要集中在岛屿的___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从部门结构和生产特点来看,海南岛的农业属于______________农业(地域类型),此类农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2.从生产条件来看,海南岛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应该不包括______(单项选择)A.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 B.热带水果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天然橡胶基地

(十二)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白色区域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4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此时B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45.此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此时正午旗杆的影长与旗杆高度相等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此时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此时,赤道上夜弧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快/慢)。80°S 70°S

45°W30°W

50.此后再过小时,北京时间为24时。

(十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办。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

题。(14分)

材料一:丹麦地区图。

材料二:1973年能源

危机之后,丹麦政府决定

转变能源政策,积极引导

能源消费方式,进行了一

系列的改革与尝试,1973

年能源99%从中东进口,而现在,丹麦已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

材料三: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Pj=40kw),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

51.依据材料一,描述丹麦的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丹麦是西欧第三大产油国,石油主要产自___________,该地石油储量大,但开采难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在风电制造和利用方面,丹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简要分析丹麦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丹麦气候湿润,但水能蕴藏量不丰富,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丹麦是举世公认的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已走上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阅读材料二,丹麦200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为_________,简要描述丹麦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丹麦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读“朝鲜半岛地形图”和“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56.由“朝鲜半岛地形图”可知,朝鲜半岛形状狭长,境内多山,东高西低,东岸平直,西岸曲

折。下列海岸地貌选项中,与韩国东部、西部海岸相对应的是______(单项选择)。

A .乙、丁

B .乙、丙

C .乙、甲

D .戊、甲

57.由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图”可知,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度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鲜半岛北部的温差比南部

_________(小、大),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根据“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朝鲜半岛冬季的气温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鲜半岛地形图 1月等温线分布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韩国与山东半岛隔___________海相望,两地同属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圈,深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

60.近年来,韩国对山东半岛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综合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和科技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材料二: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制定的战略规划。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北、安徽转移。

材料四:我国部分省(区)地图

61.长沙、株洲、湘潭作为中部城市群之一,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长江三角洲向苏北、安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皖江城市带应采取哪些措施承接这些产业的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的差异显著但经济发展互补性强,请简要分析他们间的相互合作给双方各自带来的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十六)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读下面的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10分)

64.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

煤地层的年龄______,判断理由

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5.A处岩层向上拱起,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三地中的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下列有关D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的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A.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 B.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C.我国大陆的轮廓基本形成 D.是全球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E.蕨类植物大发展 F.出现了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

(十七)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了人类活动的深深印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69.请根据野象在中国分布北界的变化,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请分析本区域由水土流失将导致的土壤、地貌、气候、植被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十八)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10分)

72.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

________为基础的,这一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

____________。

7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74.自然带③分布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75.我国大兴安岭以东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带,昆仑山以北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_带。

(十九)2010年5月1日开始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会促进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回答:(10分)

76.世博会期间,有不少第一次来上海和

长三角地区的游客,请你为他们介绍至少

两种能体现上海及周边地区文化特点的

主题旅游活动(要求包括活动地点和主

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相对于宁波所具有的旅游发展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三大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请分别列举三大产业中受益巨大的行业。

第一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2010年“世博会”将持续半年之久,届时总计有约7500万人次前往世博场馆参观游览,为了确保游客的参观游览质量,请你为本届世博会的举办提至少两点合理化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质量调研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B 3.D 4.D 5.A 6.B 7.D 8.B 9.A 10.A 11.A 12.B 13.D 14.D 15.A 16.D 17.A 18.A 19.D 20.B 21.A 22.B 23.B 24.D 25.C

二、综合分析题(共100分)

(十)(14分)

26. C 27. 13日 5时

28. 上下颠簸地震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的快

29. 难民迁移 30. 环太平洋

31. B 32. C

33. B 34. 甲房屋垮塌,道路边界模糊

35. RS GIS

(十一)(20分)

36.流程短、流域面积小自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水流急、含沙量小(3分)

37.距台湾、香港、东南亚国家近,与祖国大陆仅隔琼州海峡;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多;热带

气候、热带生物、热带海洋、椰林海滩、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国家在投融资、财税、土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有力的政策扶持;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4分)

38.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

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

旅游企业,逐步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2分)

39.油气、渔业、旅游、空间(2分)

40.东东部为海上潮湿气流的迎风海岸,年降水量大;东部有较宽的沿海平原,椰林有

防御台风灾害的功能

41.热带种植园以大种植园农场为主专业生产一种或几种热带作物

商品化程度高

42. C

(十二)(8分)

43. 45°W 20°N 44. 2

45. 从20°N向南向北递减,20°N的太阳高度为90°

46. 65°N和25°S 47. 70°N及其以北地区

48. 45°E~180°~135°W 49. 慢

50. 1

(十三)(14分)

51. 海陆位置:位于欧洲北部,西临北海,东临波罗的海,南与德国接壤;

纬度位置:位于北温带北部(中纬度)(2分)

52. 北海油田原因:北海油气区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53. 丹麦地势低平;位于西风带,常年吹西风(2分)

54. 丹麦国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或河流短小);落差小(或地势起伏小)(2分)

55. 15.5% 特点:石油比重逐年降低,煤炭比重先升后降,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明显上升(2分)启示: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如大力发展水能等,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常规能源

等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多样化,减少能中化石能源的使用,注重环境保护,减少CO

2

源对外依存度(或能源安全)(3分)(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

(十四)(13分)

56. D

57.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陆地比同纬度海洋因热容量小而散热快,因此同纬度陆地比海

洋温度低;地形影响,盖马高原和太白山脉地势高,因此气温比周围平原地区低(2分)大北部等温线比南部密集

58.朝鲜半岛冬季气温较低,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原因是朝鲜半岛形状狭长,

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北部深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南部三面环海呈现温和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北部盖马高原地势高,南部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低。(3分)

59.黄东亚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思想)

60.可以促进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加速发展

(十五)(11分)

61.洞庭湖(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发展;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湘江及其支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京广、沪昆等交通干线通过该地(3分)

62.加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交通条件;发挥政策对经济

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发挥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劳动力素质较高的优势;发挥地价低的优势;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对污染型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实行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合理给分)(4分)

63.对皖江经济带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益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获得资金、技术和

先进的管理经验(2分)。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益处:可以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2分)。

(十六)(10分)

64.年轻石灰岩层分布在煤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

65.A处为背斜构造,其核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2分)66.花岗岩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67.C C地地下有一条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

68.ACDF(2分)

(十七)(10分)

69.商周时期该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现在该区域的气候较商周时期的干冷(2分)

70.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该区域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为破坏植被(3分)

71.土壤: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地貌: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破碎状;

植被:自然植被分布高度和覆盖率下降;气候: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河流含沙量增大,水位季节变化增大(5分)

(十八)(10分)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完整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2017年上海高中地理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打印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3.2017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铁厂中学罗正友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 二、读图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 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 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 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八个班仅有5位同学答对。这些题主要考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并不大,这些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针对以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保障;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图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将知识点落实更准确,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除此以外,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书写问题,避免再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出现。 。 四、考后反思 考试评卷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巩固双

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分,试卷紧扣大纲和教材命题,并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21题,考查邯郸市的气候类型,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50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取消了填空题的这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33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画出降水量分配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32题中要求学生举出所了解的目前闻名全球的美洲黑人,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6,27,28,29,30题,读图题占了36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29题。 当然,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偏大,有的题目很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刚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更大,如综合题26题,第28题。(2)地图题是考查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中有5个读图题,再加上一个绘图题,对于刚刚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项地理基本技能 二、答卷评析 本次考试是由教育局统一试卷,统一时间举行,由任课教自行阅卷,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在选择题中,由于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固定,相对失分少些,有相当多的同学能拿完50分,而综合题失分很多,如26题,学生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好,题目稍灵活些,没有标出重要的180°经线跟0°纬线,很多学生就根本分不出图中的经度跟纬度,在地图、地球仪上辨认方向比较混淆,失分比较严重。

完整2016年上海地理等级考试题与答案Word版 解析推荐文档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巴黎协定》是“人类送给地球最好的礼物” 。《巴黎协定》缔约国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这将直接有助于 ①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 ③减缓臭氧洞扩大趋势 A .①④ B .①③ 答案:B 解析:人为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两极与山地冰川融化,海平 面上升,;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作用最大,其次是氟利昂,氟利昂同时也会 大量消耗平流层的臭氧,导致在南北两极与青藏高原出现臭氧洞;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 有助于①③。虽然温室气体中有导致酸雨的一氧化二氮, 但其温室效应所占比较小; 导致酸 雨的主要气体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会直接减轻酸雨危害, 也不会减轻水体污染,排除②④ 2 .我国于1970年4月发射升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已在太空无动力飞行了 46 年。这主要是由太空环境的某些特性所致,这些特性是 ①高真空 ②超低温 ③强辐射 ④微重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题干中说到:卫星无动力在太空飞行了 46年,意味着卫星飞行没有阻力,或几 乎为零,显然是高真空带来的结果; 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是重力和向心力, 微重力资源使得 万有引力主要体现为指向地心的向心力。 强辐射和超低温条件与卫星无动力飞行没有之间关 系,答案选D 。 3 .正月十五24时(地方时),某天文爱好者在 E 地观测到一轮明月。此时,月、地位置关 系正确 的是 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地球的昼夜半球补充太阳所在位置; 到太阳的对面,和太阳分处地球的两侧;天文爱好者在 E 地当地时间24时看到一轮明 ②减轻酸雨的危害 ④减轻水体的污染 C .②③ D .②④ 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此时月球运行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 一、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等图像信息,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的"第二双眼睛"。学会阅读、使用和绘制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重基础,培养技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不要双基,没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技能。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教给学生方法,联系实际,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指导学生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试卷紧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命题的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并注意了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能力的统一。如综合题27题的第(6)题,考查学生考试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知识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如选择题的24题。 付表:命题的知识和考点 3、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类题型的数量比例比较合理,突出重点,如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这两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所以题型数量所占的比例大。同时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综合题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卷面的设计合理,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且大部分题目都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便更多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知识认知层次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文化素养。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 第1页共5页

八年级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随着本次考试评卷工作的结束,我对所任八年级地理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及时总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考试取得成绩,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具体措施,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试卷评价 从整体上看,试卷题量适度,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有一定层次性,能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分学生成绩优劣,个别题目还给学生拓展了新的空间,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应该是新形势下一套很好的试卷。 本次试卷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二、综合题。日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第一题选择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综合题,旨在考察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本题有部分同学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二、成绩分析 所任四个班的成绩较上学期平均分提高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了。但是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尽管与学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平均分最高的班与最低的班之间的差距缩小。这充分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视和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得分。从答题情况可以总结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不太重视读图,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4、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地理概念混乱。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直接影响试卷成绩的提高。 6.学习消极被动。 四、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结合学生的平时学习以及考试,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学习方法培养不够。

(完整)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初二地理组林化友为期两天的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考试成绩也已经揭晓,获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下面我对这次考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是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由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组成。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上、下册全部内容,内容容量虽大,但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难易恰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共25题,其中错误率较高的是第10题、第12题、第23题。第10题考察的是我国地势、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要求熟练掌握其变化趋势,学生之所以错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该类型题;第12题是考察地形地势和分界线的结合,学生错的原因是思维定势,不会综合利用所掌握的内容;第23 题错误的原因是思维定势,并且没有记住地热资源产生的原因,地热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综合题中出错较多的是26(3)、27(2)、28(5)、30(2)。26(3)主要考察的是我国的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并且强调地理专业术语的书写,不能出现错别字;27(2)主要考察土地利用类型,大部分学生错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认真,没看清题意,题目问的是土地利用类型,学生都回答成土地的类型了;28(5)主要考察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30(2)学生的基础掌握不牢,尤其是地理专业术语的书写,错别字严重。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较差,不会图文结合,不会从图中找出想要的、有用的信息。 3、学生的粗心马虎、眼高手低、错别字也是非常严重的失分原因。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详细,不能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

高三地理月考考质量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景谷一中高三年级月考质量分 析(地理) 一、试题分析 1.考查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分析、人口迁移、工业区位因素、世界地理分区的气候、地形分析和规律的理解和综合利用。 2.试题难度属于中等难度。 3.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阅读、地理位置的定位、分析和运用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4.试题具有学科性、实践性、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和能力性 5.试题模式基本与高考试题模式相符。 二、成绩分析 1.第九次月考实考人数168人,及格51人,及格率30.4%,332班及格14人,333班及格12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4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3,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1,335班平均分47,342班平均分53。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5分。70-79分7人,60-69分44人,50-59分55人,40-49分45人,30-39分15人,20-29分2人,0-10分0人。 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6题, 1.第十次月考实考人数171人,及格50人,及格率29%,332班

及格11人,333班及格9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9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5,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3,335班平均分54,342班平均分55。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6分。70-79分8人,60-69分42人,50-59分76人,40-49分39人,30-39分5人,20-29分1人,0-10分0人。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7题。 三、问题分析 1.地理基本概念不清,地理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地理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运用地理知识灵活的。综合的思考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2.利用文字材料、图标等提供的信息条件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的能力较弱,分析并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弱。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对于所要解答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的回归教材相应的知识内容上去分析答题。 4.答题不规范,抄材料、错别字时常出现。 5.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平时做题训练不够,对于新题或生题没有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变通。 6.客观题(选择题)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排除法,出题人的心理,主观题(综合题)答题没有形成规范性、条理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学生在主观题的答题过程中写得很多,对的很少,丢分大。 7.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地理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有的题反复做

初一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总体来看,试卷有如下优点: 1、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整卷能紧扣新课标和泰州市地理会考说明的考试要求,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没有出现怪题、偏题。基础题比较到位,学生容易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地理学科的教学。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图文并茂,文字准确凝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3、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接触的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分析

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5、6题考查工业区位。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质量分析 一、考试范围 本次考试为地理必修一的四章内容,试题涵盖必一的所有重点知识,以基础题为主,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中对基本技能的考查较多。本次考试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后期学习成果,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成绩情况 三、考试基本情况 1、试题题量:1~25为选择题,26~29综合题; 2、难度程度:难度较大,适合我校部分学生做; 3、考试内容:全部章节知识; 4、考试情况:年级均分45.2,由于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较多,故成绩较前几次考试有所下降;但我认为学生进步挺大的。 四、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课堂和白习纪律意识淡薄,无所事

事,作业敷衍了事、抄袭现象严重,等等都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 2、学习习惯有待改变,不会学习由于初中时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导致了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问题,完全没有做到预习 --听课--练习-- 复习--预习,故不会学习。 3、不会使用地理语言做题这个问题在综合题中表现地很明显,学生 用大白话,甚至口语化做题(在正式考试中是大忌)。 4、用心做题太少,练习不够。 5、错别字太多; 五、教学中的问题 1、传统授课,逻辑性强,但学习不买账,或很少能按照学生的兴趣 授课; 2、由于课时紧,授课内容多,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白主学习太少, 讨论太少,从而学生思考时间太少。 3、作业批改比上学期少,备课讲课开会,批改作业,课后反思,修 改等等。 4、课堂授课时间长,睡觉的要管,吃东西的要管,说话要管;挤占 授课时间,导致授课效果欠佳。 5、学生的时间太少,白主学习时间太少,不复习 r不预习r听课效 果差7练习(一练就错)7无法巩固知识7不复习。 六、改进意见 1、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找个别学生谈心,端正其学习态度; 2、从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科意识,培养学生学科意识,用地理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 试卷分析 一、考点分布 作为一份文科班的期中考试试卷,该考卷命题立足2019高考大纲、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考查内容覆盖度广,图表形式多样,以基础训练立意为主,紧密结合课堂重点内容,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就考点分布来看,命题者对考点研究深入,选题细致、布局规范、详略得当,对城市、农业、工业内容考察较大。对于人口与城市部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三个考点未设置考题。而对于生产活动部分考点均有涉及。对照2019高考大纲考点,题目与之对应如下表: 1.人口与城市 二、难易度分析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立足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设问简洁明了,读图能力要求

不高,加上综合题的材料紧扣书本,图和书本母图极为相似,所以综合题得分率总体较高。就我校学生基础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试卷难易度为8:1:1,相对而言,较难题为:3、4、7、8、20、22、27、33(5)。全校均分79.73,两个普通班均分68.86,三个重点班均分为83.87,创新实验班均分为90.47。 三、学生答题易错分析 1、错误表现 (1)概念模糊 忽视对材料中新名词的理解,主观想象胡乱猜测。 (2)答案的逻辑、因果关系混乱 现象解释现象,过程当成结论,不该答的答了,该答的没答全。 (3)答案不能切中要害 答非所问,以偏概全,分析不到位,无结论,答案空泛没有针对性。 (4)审题不细致 无视材料信息或不能有效和全面地提取信息,信息提取不全,教条主义,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导致表达意思不到位。 (5)语言表达不规范 语言不通顺,用词不规范,条理性查,书写潦草难以辨识。 2、深层原因 (1)知识碎片化,体系构建不完整 (2)基础知识不过关 (3)迁移能力不强 (4)读图能力欠缺 (5)答题规范掌握不够 四、教学对策与建议 1、作为文科班地理学科教师要有积极的心理调整和思想转变。教学安排上备课 组要有预案,步法要灵活。 2、考试大纲要分析到位,考点有什么变化,掌握到什么程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都要在集体备课时认真研讨,仔细分析。教师只有熟悉考试大纲,课堂、选题、补弱才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精简教学案,教学案一定要体现核心知识点,练习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展,学 生拿到教学案能很快看懂重点掌握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字体、行距、符号等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

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统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四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30分);二、连线题(10分);三、读图题(36分); 四、材料分析(24分);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包括30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连线题,要求将相关地理内容与其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连线。由于是属于地理基础内容,所以得分率还算可以。 第三题是读图题。计四个插图,都是教材上的原图,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1)介绍巴西迁都情况;(2)探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从学生答题成绩看,得分率仍然不高,这说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很差。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具备“地理的头脑”。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能够发挥“死记硬背”的优势,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地理得分。 二、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高二地理考试卷分析

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世界地理》每节内容都有涉及。 2、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次考试共31题,选择题28道。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表的应用。 综合题考试共3题,每道题都有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地图和统计图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时问题也涉及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和语句考查。 二、阅卷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主要失分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

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答题不规范。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5.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6.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进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图表题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注重规范。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高三一模地理质量分析

2015年2月高三一模文科地理试题质量分析本次省一模考试文综试卷仍采用分科组题方式,依据陕西省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教学指导意见,在试卷题型、结构、分值、题量等方面与往次考试和高考基本一致;试题依托教材,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侧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和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结合能力要求,以考查必修内容为主,对选修内容的考查渗透于非选择题中,联系当前实际,突显人文学科教育特点。试题难度较期末试卷有所提高,特特别是客观题部分。 本套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非选择题3个,共56分。此次考察范围涉及相 教版地理必修及选修内容,试题综合性较强。 一.试题、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1题和2题主要考察气候因素中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题的难度系数为0.67,平均分为2.66,2题难度系数为0.88,。学生的答题情况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知识。难度系数分别为0.5和

0.35.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图:

选项人数比例% D 466 49.57 B 193 20.53 C 130 13.83 A 126 13.40 留空25 2.66 第四题学生的得分率为百分之33.3,难度较大。 选项人数比例% C 332 35.32 A 277 29.47 B 154 16.38 D 152 16.17 留空25 2.66 选项人数比例% C 355 37.77 B 261 27.77 D 226 24.04 A 72 7.66 留空26 2.77

选项人数比例% A 370 39.36 C 209 22.23 B 171 18.19 D 165 17.55 留空25 2.66 7题和8题以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为背景,主要考察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部分知识,难度系数分别为0.61和0.65,学生 选项人数比例% C 570 60.64 B 206 21.91 A 90 9.57 D 49 5.21 留空24 2.55 CD 1 0.11 选项人数比例% B 610 64.89 C 129 13.72 A 95 10.11 D 83 8.83 留空23 2.45 拔变化情况的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察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地形因素中的坡向、海拔对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及光照的影响。难度系数分别为0.56、0.3、0.44,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

上海地理等级考试卷

上海地理等级考试卷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地理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0分) 1.A 2.C 3.A 4.A 5.D 6.A 7.D 8.C 9.B 10.C 11.C 12.B 13.B 14.A 15.C 16.B 17.D 18.A 19.C 20.D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一)20分 21.(4分) 纬度地带性(2分) 年均温等温线东西延伸,基本与纬线平行(或年均温由南向北递减)。(2分) 22.(4分) 地处高纬(或北极圈穿过),热量偏低,以针叶林为主;大气环流主要受副极地低气压和西风影响,有一定水汽供给;地形以丘陵为主,适宜树木生长。(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 23.(6分) 第一产业:以林业(副业、牧业、渔业)为主。(2分) 第二产业:以造纸、木材加工及林业机械制造业为主。(2分) 第三产业:适宜发展以湖泊、森林景观资源为主的旅游业。(2分)24.(6分) 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耕地较多;岸线曲折可建良港。(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二)(20分)

25.(4分)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2分)) 甲村比乙村的震中距小。(2分) 26.(6分) 地震发生在当地的冬季,天气寒冷(2分);地处高原,地形复杂(2分);地震导致山体崩塌、堰塞湖溃坝等次生灾害(或余震频发)(2分)。 27.(4分) 及时接收余震预报与监测信息;快速提供救援物资、设备和资金;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做好当地居民的心理疏导;防止瘟疫疾病传染。(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 28.(6分) 丙村位于断裂带附近,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基础不稳定(2分);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2分);且位于迎风坡,因地形雨易引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2分)。 (三)(20分) 29.(4分) 临近京津地区,能够承接大都市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地价较低;劳动力资源较充足。(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 30.(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