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理学院物理091本 27号杨艳

摘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很重要,管理班级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好坏。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每位老师,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管理好班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本文简要谈谈班级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关键词:班级管理;木桶效应;学生;老师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板组成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而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是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要做到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加强对“短板”优化,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在正常情况下,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对于“木桶效应”,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此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八年级七班有四十个学生,这是一个成绩不十分优异的班级,他们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温文而优雅,爱于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属于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只有那么一两个;有的是上课时常捣乱,好像学习根本就与他无关,得过且过,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写板书时一个男生就开始捣乱,他用打火机点燃书本,让整个教室乌烟瘴气,他还有很多不良行为。其他一部分也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都不好,上课总是爱讲话。而这个班的学生好些都是单亲家庭,也有许多是父母在外打工,她们的脾气十分怪异,但是这个班级很团结,校运会上看出了这个班的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而

且他们都很聪明,他们有很多爱好,他们活泼好动。

除了他们班我还带了另一个班,八年级八班,八年级八班的班主任很严格,所有的学生都畏惧三分,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学生们就鸦雀无声,两个班有很大的区别,八班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好学生。他们是乖乖学生,一个个都文静优雅,但也偶那么些调皮的,八班相对七班的学习风气要好,但八班缺少集体荣誉感,他们在校运会上很少拿奖,而七班在这方面比他们好。

两个班都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成绩差的也有“短处”,比如:不爱运动,不爱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其它方面不好,总之,一个人总有它的长处,也总有缺点。而我们作为老师,我们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如何管好一个班级。

一、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长”与“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等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性格爱好、思想状况及学习成绩等也不一样。比如我实习时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就是例子,她们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管好班级。

二、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的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如果我们了解学生的话,我们会知道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想拿好成绩,也想做一名好学生。我们不能仅看到学生的“短”处而见不到学生的“长”处,从而以偏概全,形成“晕轮效应”。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要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常常违反纪律、上课爱捣乱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要多了解学生的家

庭状况和个体因素,多与家长联系,从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找因素,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文化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而且要多了解他们、教导他们;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找回信心,再努力学习并取得进步。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短处而揭短,这样好比在伤疤上撒盐,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四、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大家庭,它是一个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而且常常出现先进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做朋友,后进的和后进的一起。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这个过程中,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从而达到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总之,学生是需要我们教育的;他的出生家庭、接触的人、性格、爱好都不同,不要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绵羊。大人都会有“长”有“短”,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我们要用慈母之爱来感化她们。只要我们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善于“短中见长”,切实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对于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20061第53页《树立班级管理新历年》邱启国

[2]《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对木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关于对木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木桶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的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短的木板”。对于这一理论,我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将木桶比作一个个体。长木板就是个体的长处,即优点,短木板就是个体的短处,即缺点,其木桶的储水量就是个体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在本学期工作中,我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注意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对于自己的工作尽力做到确立学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然后根据每一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继续做好落实,对于安排下去的工作,不管是班级的还是个人的都能注意检查、落实和评比,尽力使各项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虎头蛇尾。例如学期初的新生军训;05级中专班的离校;07中建一班违纪学生劳动检查等等,都能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 第二:将木桶比作一个团体或团队。长木板就是团队中优秀者,

能力强的人,短木板就是团队中薄弱者,能力差的人,木桶的储水量就是整个团队的效益和业绩。不难理解,一个团队的绩效受影响较大的是那些能力差的人。所以,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纪检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中能够充分应用理论,注意后进生的转化,纪检部成员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指导,向一些年轻的班主任讲述一些班级管理经验,共同分析班级问题的解决办法来。如定期召开违纪生会,纪检部例会及级部部分和全体班主任会,级部班干部会,经常找一些违纪生交谈等,对整个级部及一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木桶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物理、力学知识,我又联想到影响木桶储水量的两个其他因素 (一):木桶的紧密程度和配合的协调性. 如果配合不好,结构不够紧密,那么木桶就可能漏水,从而直接影响它的储水量。意思是团体的各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紧密合作,注意协调,才能避免内耗,取得最好的绩效。工作中充分注意到科室内部及其他科室的通力合作,对其他科室提出的工作要求,绝不推诿搪塞,总是尽心尽力,力求做到更好。以让别人满意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和目标,围绕学校的总体目标来调整统筹安排自己分管的工作。工作中时刻牢记学校的总体要求,以树个人品牌、级部品牌、班级品牌来营造学校品牌。 (二):木桶的形状 根据数学知识,我们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

浅析班级管理的理论支持

浅析班级管理的理论支持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如何对班级就行管理和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与学生的素质水平有关联,更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有直接联系。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管理学知识被广泛应用在班级管理中。 《管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激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喜欢用激励的方法。的确,激励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班级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是管理者提高员工积极工作的动机水平的过程,动机是驱使人们完成其工作的内在动力。就班级而言,动机水平高的学生会努力完成学业和工作,效率也比较高,而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学习工作的态度比较差,效率也比较低。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是很重要的管理目标。 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关心的是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行为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一个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其目标的,因此它并不关注员工行为发生的原因,而是强调对员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如果能很好地设定环境,就能通过环境来调整和改变人的行为。在行为主义看来,动机是一个不可测量和不可捉摸的东西,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外部可测量行为,而不是那些不可观测的内部动机。当然,我认为教育不同于管理,它不仅需要关注可测量行为,更需要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不过,我们在此只是讨论外部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影响,因为这是比较好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操作的。事实上,我们一直强调班风建设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也有此意。

破窗理论-蝴蝶效应-近因效应-青蛙效应-磁化效应-鲶鱼效应-晕轮效应-木桶效应-马太效应-...教学教材

1、破窗理论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 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个别学生未被教育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一个知识点的疑惑被认为无所谓,会有更多的疑惑被认为无所谓。因此,我们在自我管理、班级教育中,应懂得防微杜渐。 2、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 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

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悔之晚矣。 “蝴蝶效应”启示录,古往今来知多少? 3、近因效应 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有这样一个例子: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告诉考生可以走了,可当考生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对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其实,考官做出这么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察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此前面试中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破窗效应”与班级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1321932.html, “破窗效应”与班级管理 作者:陈志钊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如何避免不良风气的产生,让“破窗”难成效应,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中教育;班级管理;破窗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36-01 “破窗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做过的一项试验:他把两辆同一车牌、同一型号的汽车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一星期后安然无恙;而另一辆,他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后来,他又把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了一块玻璃,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破窗效应”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麻木不仁的氛围下,这些得不到及时修复的破窗户会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种不良现象会无限扩展,犯罪就会滋生。 1.“第一扇破窗”的危害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和环境对人的暗示、诱导作用,以及细节和环境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影响,对班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班级建设中,任何一件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正确认识也将受混淆,是非分辨能力将下降;或者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不良的暗示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广大学生中就会产生辐射作用。正气受抑制,邪气滋长,这对班级的建设会造成无法估计的不良后果。作为班级的第一管理者,班主任尤其要警惕“破窗效应”事情的发生。 一个班级几十个人,难免会有学生犯错,产生“破窗”。当班级“破窗”产生,如果班主任一味的置之不理,会导致班集体的松散,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破窗效应”就会在班集体中弥漫开来。那时再想要修复好接二连三出现的“破窗”,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也未必可知。 2.时刻防止“第一扇破窗” 班级管理中可能诱发“破窗效应”的因素很多。 在每个班级的建设过程中,各种“第一”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无穷的。第一次班会课,第一次考试,第一节课,第一次作业……如果每一个“第一”班主任都能认真设计、严格要求,那么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理学院物理091本 27号杨艳 摘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很重要,管理班级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好坏。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每位老师,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管理好班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本文简要谈谈班级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关键词:班级管理;木桶效应;学生;老师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板组成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而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是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要做到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加强对“短板”优化,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在正常情况下,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对于“木桶效应”,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此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八年级七班有四十个学生,这是一个成绩不十分优异的班级,他们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温文而优雅,爱于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属于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只有那么一两个;有的是上课时常捣乱,好像学习根本就与他无关,得过且过,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写板书时一个男生就开始捣乱,他用打火机点燃书本,让整个教室乌烟瘴气,他还有很多不良行为。其他一部分也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都不好,上课总是爱讲话。而这个班的学生好些都是单亲家庭,也有许多是父母在外打工,她们的脾气十分怪异,但是这个班级很团结,校运会上看出了这个班的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而

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如何将短板变成长板,使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首先,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 如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其次,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 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浅谈木桶理论

浅谈对木桶理论的认识 一、木桶理论的概念 “木桶理论”又称“水桶原理”、“木桶定律”、“木桶效应”、“短板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现代管理理论。 “木桶理论”的概念是: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短板理论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白事物的薄弱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克服“短板”的过程其实就是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薄弱环节,并加以克服和解决,从而使整体水平得到最好地发挥。 二、木桶理论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 “木桶理论”简明易懂,并不难理解,但我们学习“木桶理论”,理解不是目的,如何应用才具有真正的意义。下面谈谈“木桶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1、正视并抓住医院短板 对一个组织来说,最短的那块“板”其实也就是漏洞或缺欠

的同义词,必须立即想办法补上。 来到医院工作后,看到了门前冷落、员工自信心不高,感受到了外界对医院的不良的评价、口碑和信任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对医院及员工的初步了解,感到医院有着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优势项目和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尤其是员工对医院向好的愿望非常强烈。我们领导班子带着责任和使命,针对医院实际,认真查找医院短板。 一是干部员工思想观念需要转变。部分干部员工思想观念滞后,危机感、紧迫感以及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医院学习空气不浓,部分干部员工工作激情不高,综合素质与修养不能与本职工作相适应。 二是医院精细管理水平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部分中层干部管理意识不高、执行力不强,工作中,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办事程序化的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不够。 三是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社区群众需要。部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差,看不好病、看不明白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医疗质量监控系统不健全,个别医生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重视不够,跟踪国内外医疗前沿技术不够。 四是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仍然存在。存在就医环境整洁规范不够、文化氛围不浓,医生问诊不细,对待患者存在态度生硬现象,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病人、善待患者的服务理念缺少行为支持。

新木桶原理

案例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经常有这样的抱怨:过去说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而现在,在经过了很多的培训和学习之后,我们已经基本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并且尽了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所学到的新东西——如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反馈、宽带薪酬、胜任能力模型等等——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之中,但实施的效果却往往是让我们大失所望,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做四周的挡板高低不同的一只木桶,而把企业的生产率或者经营业绩比做桶里装的水,那么影响一家企业的生产率或绩效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并不这只桶上高度最高的那块板,而是高度最低的那块板。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上来说,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生产率或经营绩效显然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权且将位于这只桶四周的挡板缩小到仅仅代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木桶上的这些木板分别代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人员的招募甄选和雇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企业文化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各方面内容。 然而,仅仅有上面的这一只木桶还无法解释我国企业在吸收、引进各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时所存在的效果不佳的问题,需要再引入另外一个木桶。这个新的木桶所代表的是绩效优异企业(既可以是国外先进企业,也可以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异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通常情况下,这些绩优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水平以及绩效水平都高于问题企业。也就是说,绩优企业的木桶挡板更高,盛水的垂直高度也更高。于是,可以把我国很多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过程,比喻为一个看着绩优企业的木捅来建造自己的木桶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问题企业以绩优企业为标杆,力图营造一个像别人那只木桶一样高、一样好的新木桶。 这种学习加改进的做法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然而,问题在于,很多企业所看到的绩优企业的木桶是一只近乎完美的木桶,它们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设计、流程再造、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方面,水平看上去都那么高。在迅速提升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强大动力推动下,盲目地根据人家的绩效管理那块板来拔高自己的绩效管理这块板,根据人家的薪酬管理那块板来拔高自己的薪酬管理这块板,总之,最好是全面提升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是,这种过于刻板的一对一拷贝的做法(尽管很多时候也加上自己的一点创新),却为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首先,很多企业在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时,看不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各种联系和逻辑关系(其中有些是显在的,还有很多则是潜在的,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看到的),单纯以绩效考核或者薪酬设计这些单项的改革作为加高木桶的突破口。然而,这些企业忽略了一点,尽管自己的绩效考核或者薪酬设计这两块板子确实比人家的低很多,并且很多绩效企业都在宣扬自己的绩效管理制度如何如何好,但是对于本企业来说,自己最短的那块板子却很可能是设计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这是一块比绩效和薪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其中一辆车的引擎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打开的那辆在三天之内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一个洞,仅仅一天的时间,车上所有的窗户都会“面目全非”,里面的资料也全部丢失,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破窗”理论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教育是大事”的原则,警惕班级中“破窗效应”的发生,让一切隐患解决于萌芽状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做如下尝试。 一、事故发生之前防范于未然 1.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最好与校规、校纪同步,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生即使犯错误,心理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他们今后改正提供了平台。中职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没有高考的压力,自然对学习就放松了许多。然而,许多学生都把玩和谈恋爱作为自己的主行为,班主任必须制定一套规章制度,从行动上约束他们,再配合操行评定分数及班主任的聊天教育,使学生不良的苗头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制度一定要细化,从学生的精神、风貌、上课、习惯、思想等各方面都要有详细的规定。这样,学生管理就能收到较好效果。 2.高度重视聊天教育的心理暗示作用 对于学生的行为倾向、思想流露,班主任都要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例如,笔者担任报关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学生,成绩优异,活泼外向,但有段时间常一个人发呆、发愣。笔者发现这些苗头之后,反复地与她聊天,几经推敲后,她才说自己出现听力障碍,有只耳朵几乎听不见了。于是,笔者及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和相关书籍勉励她,鼓励她相信医生、相信自己,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和她回家一起感受快乐的生活。不久后,她又恢复了原本的活泼、开朗。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是年级第一名。从中笔者体会到,班级管理中,“第一”也要充分重视,“第一”效应也会为教育教学的顺利铺平道路。学生团结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争夺“第一”,为“破窗”效应作好了扎实的铺垫,每个学生思想都求上进,“破窗”变为“闭窗”牢不可破。 二、事故发生后抓“源头”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处理事故也要做到快、准、狠。处理要及时,教育要到位,惩罚要够火候,绝不手软。班主任要“狠”下心来,不能为学生的一颗眼泪、家长的一份求情而放弃惩罚。当然,班主任一定要将事故的“源头”就地“扼杀”。这主要靠平时细致入微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守住学生、陪住学生,先严格要求自己,继而严格要求学生,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将他们

管理学原理4—6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 A、社会公德 B、家庭美德 C、职业道德 D、生活道德 正确答案: C 2 、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 A、文化层次 B、惯例层次 C、原则层次 D、前惯例层次 正确答案: C 3 、管理道德的主体是()。 A、抉择者 B、责任者 C、管理者 D、普通员工 正确答案: C 4 、()认为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企业家不得越俎代庖。 A、社会经济观 B、古典观

C、社会价值观 D、社会历史观 正确答案: B 5 、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其出现并得到发展是在()。 A 、18 世纪 B、 19 世纪 C、 20 世纪 D 、21 世纪 正确答案: C 6 、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提出的论断是()。 A、决策就是准则 B、管理就是核心 C、管理就是决策 D、决策就是前提 正确答案: C 7、由于存在不可控制的因素,一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对每一种结果出现的概 率可以预先估计,这种决策类型是()。 A、程序化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战术决策 正确答案: B

8 、以所有目标的满意为准绳,强调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发展的决策原则是()。 A、预测原则 B、反馈原则 C、系统原则 D、对比择优原则 正确答案: C 9 、要保证对备选方案进行正确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能够确定出()。 A、评价标准 B、问题反馈 C、明确目标 D、备选方案 正确答案: A 10 、下列对决策过程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定目标→方案优选→普遍实施→典型试验→跟踪控制 B、确定目标→典型试验→方案优选→普遍实施→跟踪控制 C、确定目标→方案优选→典型试验→普遍实施→跟踪控制 D、方案优选→确定目标→典型试验→普遍实施→跟踪控制 正确答案: C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德尔菲法显著特点的是()。 A、统计性 B、匿名性 C、开放性

班级管理“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全面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集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一 个班级的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事务多而杂,班主任同时又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如果疏于管理,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纠正,班风和学风就会随之每况 班级管理“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马述刚 学生对所填进去的词汇就能表达其发自内心的真切 感受。一道小小的练习题,仅仅是先后顺序的改变,却折射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彰显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素养。 如此种种,笔者认为,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细节应该成为教师深入钻研的重要元素。 二、如何打磨教学细节 一滴水就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课堂需要关注 细节,更要打磨细节,从上面的案例得到启示,教 学细节的研磨和完善应基于以下3个方面。 (一)基于文本的情境 从案例一可以看出,教师安排的“小练笔”没 有完全与文本的情境相吻合,这样的教学自然难以 达到理想的效果。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情境学习、品味、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应立足于 对文本情境的挖掘。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 法和手段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之中,让教学之境 与文本之境契合与交融。王崧舟曾提出“课境”的 概念,他说:“‘课境’能带给我们一种感觉、一种 氛围,在这种感觉和氛围里,师生往往能沉浸其中,畅游课堂,于老师是投入地教一回,于学生则是投 入地学一回。具体到语文教学的‘课境’,理想的状 态常常是‘文本创造之境’与‘师生教学之境’融为一体。 ”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师生的对话和交流才不会偏 离方向,对文本的感悟和揣摩才会自觉和深刻。 (二)基于课堂的结构 细节的打磨还要为课堂结构服务。有序、合 理、缜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因 素,因为它影响着课堂氛围的营造、节奏的把握和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学习认知是由浅入深、从感性 到理性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学情节的展开、教学问 题的深入必须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案例二可以 看出,一道练习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犹如画龙之“睛”,点的地方不同,其效果则天壤之别。教学细节的处理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制约着教学流程的方向,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课堂教学要流畅,要自然,要追求无 痕: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名师的课堂教学因在结构与节奏方面把握得非常到位,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娴熟,故而对课堂总能操纵 自如,在精心的预设中实现精彩的生成。如果教师在教学结构上不作细节上的打磨和完善,学生就会如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那离“自然、流畅”的境界就会越来越远,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了。(三)基于学生的发展课堂细节的打磨更要服从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很多时候,教师会因为过分考虑课堂的表面效果不至于冷场,或是过分在乎问题的答案和结果而不注 重过程的展开。这样,许多教学设计不经意间就直指教学目标而不关注学生的发展机会。有专家指出,当下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对学生的漠视,或者是与学生“若即若离”。“主体淡出”“学习失落”正成为语文教学面临的日益迫切的课题。在这种情势下,建构“生本课堂”成为当务之急。特级 教师于永正曾这样说,自己教了一辈子语文,悟出了三句话,其中一句是:“不要做‘教’师,要做‘导’师。教师时代应成为过去。 ”可是在实施新课程当中,许多教师“教”的意识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许多新理念只是凝固在头脑中,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基于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学会去指导、引导、诱导学生。在细节的处理上,教师要充分相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时时给他们机会,处处让他们亮相,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上,问学生所问,想学生所想,应学生所需,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如此,教学有效性才能实实在在地得到提升。(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小学)有效教学需要细节打磨/班级管理“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86--

安全文化建设-由“木桶原理”引发的思考(新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文化建设-由“木桶原理”引 发的思考(新版)

安全文化建设-由“木桶原理”引发的思考(新 版) 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从事安全工作已经有些年头,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也许是出于工作需要养成的习惯,平日的闲暇时间里,总想着多跑几趟书店,查阅一些安全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参考文献,并美其名曰:“给自己充充电”,实则害怕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发生。笔者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如果安全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仅靠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现场督查、现场口头说服教育、现场隐患排查整改来进行衡定,已不符合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现代安全管理工作其实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理论性、针对性等特性并存的“特殊工作”。 安全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在实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中,均体现为一种文化现象,而每一种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是由某种原理引发出来的思考。 在抓安全工作中,经常听人们提到“木桶原理”,并用来比喻安

浅谈破窗效应与教师教学

浅谈破窗效应与教师教学 熊万宇教师教育学院 08科教 200810050359 wanyu@https://www.360docs.net/doc/1411321932.html, 摘要: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在这个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1】。这个原理不仅应用在社会管理中,而且我认为,如今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破窗效应”同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破窗效应,教学,学生,教师,行为 正文: 一、“破窗效应”的危害

在西方流传着一首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2】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丢失,本是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悔之晚矣。由此我想到在班级建设中,任何一件影响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一,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这样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第二,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就把这种错误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久而久之,即使学生当时对此种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教师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并没有采取必要有效措施,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暗示性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学生中就将产生辐射作用,从而在班级管理中易产生“破窗效应”。【3】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事无巨细”的原则,从而在班级中严防“破窗效应”现象的产生,把一切不良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 二、"破窗效应"产生的诱发因素及环节 1、在每个班级的建设过程中,刚开始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尤其是第一次班会课,第一节课。如果每一个“第一”教师都能真正重视,认真设计,严格要求,每一个“第一”都能有所收获,那么今后很多活动都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反之,若

活学活用安全管理中的木桶效应(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活学活用安全管理中的木桶效 应(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活学活用安全管理中的木桶效应(最新版) 国家电网公司通报了陕西“9.13”、甘肃“9.14”事故,我在学习了事故通报后,心里非常震动,并进行深刻思考。我在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已非常完善,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原因,是“违章、麻痹、不负责”的具体体现。深思这二起安全事故,这岂不正是我们安全管理中的软肋吗?由此,我想到了“木桶效应”。 说到木桶理论,可谓众所周知。它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也不是取决于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木板。要提高木桶容量的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安全工作亦是如此,前面的叹息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说明

我们只注意了重点工程、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忽视了细小环节安全管理,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小的安全隐患;“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则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存在薄弱环节或者是隐患,已经有了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同一个地方又摔倒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对于电力安全管理来说,特殊的工作环境、战线长、设备多、工种繁,人、机、物、环境等诸要素的每一个层面不可避免的都存在薄弱环节。关注安全管理中的木桶效应,我们既要努力取长,抓基础、重装备;更要在补短上下力气,认真查找隐患,及时拾遗补缺。 首先,要克服安全“短”不可治、“短”不可避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态度端正,安全认识深刻到位,决不能持悲观失望和消极等待的态度。力戒不出问题粗心、出了问题灰心、工作没有恒心和上进心的现象。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电力安全问题,既要认真总结工作之长,又要善于发现管理之短;既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木桶理论”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启示

“木桶理论”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6-05-09T09:58:22.8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作者:程例 [导读] 安庆工业学校班级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管理。 安庆工业学校安徽安庆246005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成效的因素很多,需要管理者关注的内容也很多,其中正确认识班级存在的“短板”,并针对性地进行“补短”,是实现班级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管理者需倾心用力之所在。 在管理学中有一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寡,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班级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管理。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家庭环境不同,兴趣、爱好、性格各异,综合表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层次。这正如木桶的“板”有长、短之分一样。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认识每位学生,进而引导、帮助学生,激发出每位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潜能,促其不断实现“取长补短”,最终达到使班集体整体的“存水量”趋向于最大值的管理目标。 第一,要善于认识“长短” 中职学生来源的广泛性决定着中职班级管理的复杂性,中职班级管理的难度非同一般。为了有效提升管理质量,管理者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通过细致的观察、交流与分析,切实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归纳分类。如:有的个性倔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妒忌自私;有的学习能力较强但缺乏动力,有的成绩稍差但管理能力较强,有的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但乐于动手实践……只有摸清了班级中的“长板”和“短板”,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终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第二,要精于“短中见长” 对待“问题生”的管理一向是中职班级管理的难点,而“问题生”之形成原因不同,表现特点各异,如有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喜欢惹是生非,有的缺乏学习兴趣而厌倦学习……做“问题生”的工作艰苦而繁杂,需要班主任具有非凡的耐心和不知疲倦的精神,其中发现并利用其自身的“闪光点”是促进转变、寻求突破的关键。“问题生”的长处、优点常常被其短处、缺点所掩盖,别人不易发现,他们自己更不会发现。作为管理者,就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通过必要的“放大”处理,使其“光能”逐步转化为“热能”,进而形成推动其持续进步的“动能”。 第三,要勤于补“短” 对待“问题生”,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首先应从信任出发,对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都加以充分鼓励、肯定,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上进心,增强自信心;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并在集体活动和师生交流中捕捉教育良机,拨动学生心弦。如:对上课喜欢讲话的学生,以培养自制力、增加约束条件为主;对成绩差的学生,以培养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为主……只要信心十足,方法得当,就能使“短板”逐渐“加长”,“木桶”的整体容量随之逐渐增大。一位优秀教师曾说过:“如果问题生是一朵被霜打虫咬的鲜花,那么,只要我们倍加爱护,也一定能使每个花瓣恢复生机、散发芬芳。” 第四,要敢于“长中揭短” 教师一般都容易喜爱“好学生”,因为他们优点突出,成绩好,且顺应教师的要求。实际上,“好学生”并非完美无缺,他们自身的“短处”同样存在,如:爱听表扬,吃不起批评,受不起挫折;创新、开拓精神往往不足;动手、组织、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甚至不如一般同学……有时候,教育“好学生”甚至比教育缺点多的学生难度更大。因为“好学生”一般感情比较细腻,想得比较多,自尊心也强些,因此教育方式的选择应更加慎重。对于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同样应使其有清醒的认识,通过自我批评的方式寻求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同时应采用激励机制,对他们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促使他们不停地向前迈进,在前进中不断完善自己。此所谓“响鼓更须重锤敲”。 第五,要长于创设“长短互补”的环境 班级建设是一个从“群体”到“集体”的过程,故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十分重要。管理者应在班级有效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确立明晰的“集体目标”并鼓励班级全体同学为之努力。可通过设置形式各样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长处”,以达到自我教育、互助教育、扬长补短、协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要及时排除同学之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和谐、不合作的现象。只要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起互信的纽带,就能消除同学之间的隔阂或误解,不断化解矛盾,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班级整体沿良性发展方向前行,促使每位同学的“板长”逐渐增大,达到班级整体“存水量”为最大值。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作为管理者,不仅要进行群体的“长短”分析、个体的“长短”分析,更重要的是应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达到“扬长补短”的目标,促进全体同学互相学习、协同提高,以实现班级整体管理质量的“最优化”目标。

创新班级管理方法

创新班级管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常感觉到,自己花的工夫不少,效果却不好。最大的原因 是管理方法不当,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怎样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呢?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依法治班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没有游戏规则, 游戏就不能进行。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自觉强化“法治” 意识,让学生在班级“法治”教育、管理过程中,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培养依法办事的能力, 激发 学习兴趣,发展自我的个性,为今后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将来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一席 之地做准备。 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养成了他们当中许多人强烈 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的需要就是法律,这些孩子习惯于家长围着他们转,一些学生稍有不如意便会赌气、离家出走。他们显然很不适应集体的规范和社会的法律要求。 由于当代中小学生处于开放的社会中,跟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 行动更洒脱,他们也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效仿吸收,如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有些学生往往深受其害而导致违反纪律甚至犯罪。当代中小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接受的不良影 响,也被许多学生带进了校园,带进了课堂,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迟到、早 退、旷课,不愿意参加班集体活动,游离于集体 之外,不能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不能与同学团结协作,打架、赌博、抽烟、喝酒、小偷、厌 学等。 邓小平同志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中小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 这个教育。班主任在工作中依法治班,“法治”意识应该成为班级所有成员的共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强化自身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制定班级规范,指导学生开展班级法制教 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执行班级归规范的日常教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形成强烈 的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 班级是个“小社会” ,班主任个人的意志代表不了每一个学生的 意志,也左右不了每个学生的意志和行为。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教育 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开放的“法治”管理。著名教育家魏书 生老师在谈如何做思想工作时说:“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 己方法少。”他认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抑制自我中心意识,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时刻把学生当“助手”,一切 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商量商量。 1、班主任在实行班级“法治”时要少一些包办,多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当代中小学生见多识广,绝大部分学生具有独立处理安排自己班级的强烈愿望,有展示 自己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班主任方方面面安排妥当,学生当家作主的愿望不能实现,必然 使他们的热情降低,内心形成强烈的冲突,并会以沉默、消极对待、故意违抗等各种方式表现 出来,最终导致班级管理秩序混乱。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一般的处理办法:一是当众没收,批评了 之。二是当众撕毁,公开检查。三是暗示制止,事后处理,要求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