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探究中有效问题设计案例

高中化学课堂探究中有效问题设计案例

大连一中谢宏田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让学生有兴趣,思维高度活跃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问题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只有产生了学习需要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提问探究兴趣收获

一、案例的来由

在进入新课程之初,探究式教学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但由于学生长期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习,他们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是有限的,探究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假如盲目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探究时往往会一片茫然,不得要领,无所作为,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生也很难完成预期的探究活动,使课堂教学表现出低效率。所以,探究式教学课堂存在学生探究能力低与课堂探究时间有限的冲突问题,这种冲突给最初的探究教学课堂带来了低效率。

二、案例及设计思路

1、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

案例1 “盐类的水解”一课中有效问题情境的设计

[问题导入]:我们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

(设计思路:在学生已有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更加活跃的状态)

组织实验:请用自己实验台上的试剂分别做两组实验。

实验1: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实验2:往3mL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观察颜色。加热,再观察颜色。

展示资料:25℃时,下列溶液的pH如下:

NaCN CH3COONa NaF Na2CO3NaHCO3

11.28.98.211.68.3

[提供事实]:①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要加一定量的盐酸。②泡沫灭火器成分为

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③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提出问题]

①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碱性如何?②向CH3COONa溶液中滴

入滴酚酞,现象如何?加热后现象又如何?③为何NaCN溶液、CH3COONa溶液、NaF溶液的pH依次减小?为何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④如何解释

①②?

(设计思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求知兴趣,激活思维,在思维的碰撞中卷入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在问题情境下体会知识的形成)

2、有效问题支架的设计

案例2、“过氧化钠”一课中有效问题支架的设计

问题1:过氧化钠它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边观察边问)

问题2:它由哪两种元素组成,在化合物分类中属于哪一类呢?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的金属氧化物有哪些呢?似乎有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还有前面所学的氧化钠,你能根据已知的化学知识猜测过氧化物的性质吗?

(设计思路: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猜测,猜测前先要将它分类,再进行类比)问题4:从金属活动顺序表,我们可看到钠与钙的位置很接近,性质可能是有相似之处,所以与氧化钙相似的可能性大,过氧化钠的性质类似于氧化钙的吗?(实验验证)

(设计思路:发挥试验在教学中的功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化学事实解决化学问题意识和能力)

问题5: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反应还产生了气体,这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这里面只有钠、氧、氢三种元素,这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请猜测并给出验证产物的方法。

问题6:那我能否直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呢?

问题7: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余下的溶液中可能含什么呢?又如何来检验呢?

问题8:溶液变红但红色很快褪色,这是为什么呢?溶液中哪些物质有可能使红色褪去呢?问题9: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那么过氧化钠能与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碳反应吗?(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上体现了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的有效性

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和问题支架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完成了较难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一直围绕着学科主干知识在展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上,体现了问题引导的启发性和有效性。在过程与方法中,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从中培养了探究的能力和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上,学生一直保持探究的动机,体验着探究的过程,感受着化学的美,这些都体现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2、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应该只是一二句提问,而应该是一系列有明确指向性的提问,形成能使学生进行明确指向活动,从而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而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是一组由表及里的,由浅入深的过程支架,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能保证了浅层次探究活动进行的方向,在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中有效降低了探究的难度,表现出了非凡的作用,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

3、这种有效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也渗透着教育教学的理论思想

问题情境及问题支架设计一定要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对能保持学生探究的动机,保证课堂的内驱动力,又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有效性。

然而,这种由系列问题形成有效提问的形式在各种不同内容、不同类型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