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特岗教师《中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4年特岗教师《中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欢迎来到黑龙江教育信息网,黑龙江中公教师考试网提供黑龙江教师招聘、黑龙江教师资格、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单项选择题

1.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2.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4.拨电话时,对新查出的电话号码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5.小孩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同时又怕家长的责骂,这时他就面临()。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矛盾

6.“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7.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附属内驱力是一种()。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近景性动机

D.远景性动机

9.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背熟,那么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多少次?()

A.20

B.25

C.30

D.40

10.学习是为了不做后进生或留级生,免受教师批评指责;或为了取得好评,给班级或团组织争荣誉而努力学习。这属于学习动机类型中的()。

A.学习动机不明确

B.学习知识为了履行社会义务

C.学习为了个人前途

D.学习为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

11.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高尚性

B.奉献性

C.全局性

D.导向性

1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3.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

C.苛勒

D.我国心理学家

14.下列属于匮乏性需要的是()。

A.道德的需求

B.创造力的需求

C.食物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多选题

1.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志向差异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类,课程可分为( )。

A.基础型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5.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6.性格的个别差异体现在( )。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特征差异

D.类型差异

7.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 )

A.孟子

B.弗洛伊德

C.洛克

D.格塞尔

8.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

A.亲知

B.闻知

C.说知

D.行知

9.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10.被称为教育学上三大里程碑的著作为( )。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判断题

1.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 )

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 )

3.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 )

4.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 )

5.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 )

6.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 )

7.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 )

8.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 )

9.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无好坏之分。 ( )

10.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 )

11.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 )

1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

13.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 ( )

14.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颂扬,这些情感内容是理智感。 ( )

15.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及其他病人相比,他选择的个人交往距离较小,这是由于个性差异的影响。 ( )

16.冯特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 )

17.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的阶段。 ( )

18.教霄目的即教育方针。 ( )

19.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 )

20.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 )

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简述人格的基本特性。

综合分析题

1.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两种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教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遏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1.C【答案解析】班集体是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所以答案为C。

2.D【答案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

3.C【答案解析】阿特金森根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类动机在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已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B【答案解析】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l分钟左右的记忆叫短时记忆,题干所述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即为短时记忆。

5.B【答案解析】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要么不做作业而受到责骂,要么忍受做作业的痛苦而避免家长的责骂,这两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他必须选择其一。

6.A【答案解析】因材施教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正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规律。

7.C【答案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形成了守恒概念,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

8.B【答案解析】附属内驱力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所以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9.C【答案解析】过度学习程度以150%为佳,20×150%=30。

10.B【答案解析】题干是学习知识为了履行社会义务的表现,抱着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上有内在力量,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这种学习动机仅服从于眼前利益和教师、家长的要求,而缺乏远大的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1.A【答案解析】如果每个教师都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就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题于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尚性。

12.D【答案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3.D【答案解析】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三类,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4.C【答案解析】匮乏性需要即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多选题

1.ABC【答案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2.BCD【答案解析】根据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3.ABCD【答案解析】题中各项均属于陈述性知识。

4.BCD【答案解析】效度、信度和标准化是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5.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6.CD【答案解析】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7.ABD【答案解析】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这些都是内发论的思想。洛克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思想。

8.ABC【答案解析】对于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9.ACD【答案解析】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0.ABD【答案解析】略

判断题

1.×【答案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2. ×【答案解析】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 ×【答案解析】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4. ×【答案解析】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5. ×【答案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6. ×【答案解析】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7.√【答案解析】略

8.√【答案解析】略

9.×【答案解析】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10.√【答案解析】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 √【答案解析】卢梭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家,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12. ×【答案解析】因为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13.×【答案解析】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应该是安静型。

14.×【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美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15. ×【答案解析】抑郁症属于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应是心理健康状况。

16. ×【答案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17. ×【答案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青年期是指14、15岁到17、18岁的阶段。

18.×【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19.√【答案解析】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20.√【答案解析】因为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简答题

1.【参考答案】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2.【参考答案】(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

综合分析题

1.【参考答案】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上,这样做,学生将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销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2.【参考答案】(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3.【参考答案】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因材施教。子路好胜,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有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的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心理面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https://www.360docs.net/doc/1813889936.html,/?wt.mc_id=bk125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