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pvt关系-实验指导书

二氧化碳pvt关系-实验指导书
二氧化碳pvt关系-实验指导书

二氧化碳P-V-T关系测试实验装置

实验指导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教师:

时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系

二零一五年

目录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1)

第一节系统概述1

一、概述 (1)

二、装置特点 (1)

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1

一、对象组成 (1)

二、控制系统 (1)

第二章实验内容 (2)

第一节二氧化碳P-V-T关系测试实验装置2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原理 (2)

三、实验内容 (2)

四、实验设备简介 (2)

五、实验步骤 (4)

六、注意事项 (6)

七、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7)

附图 (8)

附图一:8

附图二:9

附表 (10)

附表一:10

附表二:10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概述

本装置主要用于测定二氧化碳的P-V-T关系。观察临界现象,测定其临界参数P、V、T;测定二氧化碳在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的比容;测定二氧化碳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可使学生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和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技巧。

二、装置特点

1.实验装置配置电镀本体、玻璃阻容器管和有机玻璃水套、可制冷又能加热的恒温水箱、500mm长节能灯和有机玻璃保护罩、专用工作台(配有万向轮,移动方便)等;设计思路新颖,结构安全可靠。

2.测量系统配置有高精度压力校验仪、智能温度控制仪表(PID调节控温,精度±0.5℃)、高精度PID调压模块电路,实验结果准确。

3.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过载保护、接地保护,可对人身及设备进行有效保护。

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

一、对象组成

由实验台本体、有机玻璃保护罩、恒温水箱、压力校验仪、风冷冷凝器、水泵、加热棒、热电偶、管道及阀门等组成。

1.实验台本体:实验台本体由高压容器、玻璃杯、压力油、水银、密封填料、填料压盖、恒温水套、承压玻璃管、二氧化碳和热电偶等组成。

2. 有机玻璃保护罩: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制成,不仅可以观测实验的整个流程,而且美观大方。

3.恒温水箱:不锈钢304材质制成。外形尺寸为:长×宽×高=330mm×220mm×320mm。

4.压力校验仪:压力校验仪是用于检验一般压力表的压力源,检验压力范围:0-60MPa,工作温度范围:10-30℃。

5.风冷冷凝器:采用风冷型冷凝器,电源:220V,功率:50W

6.水泵:磁力驱动循环泵,电源:220V,扬程:1.5m,功率:10W

二、控制系统

由对象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控仪、指示灯、控制开关等组成。

第二章实验内容

第一节二氧化碳P-V-T 关系测试实验装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O 2的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工质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了解工质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5.通过实验理解饱和状态与临界状态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在准平衡状态下,工质的压力P 、比容V 和温度t之间存在某种确定关系,即状态方程 F (P ,V ,t )=0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具有最简单的形式:PV=RT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比较复杂,目前尚不能将各种气体的状态方程用一个统一的形式表示出来(虽然已经有了许多在某种条件下能较好反映P 、V 、t之间关系的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因此,具体测定某种气体的P 、V 、t关系,并将实测结果表示在坐标图上形成状态图,乃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研究气体工质热力性质的方法。

在平面的状态图上只能表达两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故具体测定时有必要保持某一个状态参数为定值,本实验就是在保持温度t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数据记录及整理计算用的表格;

2. 测定工质(CO 2)的p-v-t 关系。在p-v 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3. 测定工质(CO 2)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关系,在p-t坐标系中绘出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关系曲线。

4. 观测工质临界状态

(1)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 2的c p 、c v 、c t 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c v 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四、实验设备简介

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系统、恒温系统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组成(如图一所示)。

实验台本体结构如图二所示。

图三二氧化碳P-V-T关系测试实验装置示意图

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

F(p,v,t)=0或t=f(p,v) (1)

本实验根据式(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的p-v-t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v-t关系。

当工质处于饱和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t之间有:

F(p, t)=0或t=f(p) (2)

本实验根据(2)式,通过现象观察(即汽、液同时存在时,工质处于饱和状态。),就可测出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内,CO2被压缩,其压力的大小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实验二氧化碳的压力,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温度由温控仪表读出(将波段开关拨向恒温箱水温)。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测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均匀、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承压玻璃管内径Φ2mm)。

五、实验步骤

1.按图三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台上的照明日光灯。

2.恒温箱准备及温度调节:

(1)把水注入恒温箱内,至离盖30-50mm,检查并接通电路,开启水泵,使水循环对流。

(2)打开控制面板上温控仪和制热电源开关,对温控仪参数进行设置,将其设置为自动控制状态并将设定值SV设定为实验所需温度值(若实验水温高于实验所需温度,可打开控制面板上的制冷电源开关,进行降温处

理)。

(3)将波段开关拨向水套水温,观察水套温度显示(与水套上的热电偶配套),即是承压玻璃管内的CO 2

的温度。

(4)当需要改变实验温度时,重复(2)、(3)即可。 3.加压前的准备

因为压力台的油缸容量比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杯里抽油,再向主容器充油,才能在压力表显示压力读数。压力台抽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但加不上压力,还会损坏实验设备。所以,务必认真掌握,其步骤如下:

(1)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这时,压力台油缸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螺杆,使本体充油。如此反复,直至压力表上达到所要求的压力读数为止。

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如螺杆已推进到极限位置,而压力尚未达到所需值,必须再一次抽油加压,此时要严格按以下程序操作,先关油路控制阀与压力表阀;再开油杯进油阀;倒退螺杆抽油至极限位置;然后关闭油杯进油阀,开压力表控制阀与油路控制阀(注意:油路控制阀、压力表阀决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推进螺杆逐渐加压直到所需值。

(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行实验。 4.作好实验的原始记录: (1)设备数据记录:

仪器、仪表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 (2)常规数据记录:

室温、大气压、实验环境情况等。

(3)承压玻璃管内CO 2质量m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截面积(A )又不易测准,因而实验中采用间接办法来确定CO 2的比容,因为CO 2的比容V 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具体方法如下:

a . 已知CO 2液体在20℃,9.8MPa 时的比容 V (20℃,9.8Mpa )=0.00117m 3 /kg 。

b . 实际测定实验台上在20℃,9.8Mpa 时的CO 2在容器内所占高度Δh 0(m )。(注意玻璃管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方法)

c . ∵V (20℃,9.8Mpa )=

kg m m

A

h /00117.030=? 式中:A 为玻璃管内截面积;m为玻璃管内CO 2总质量。

∴20

/0.00117h m K kg m A ?==

其中:K ——即为玻璃管内CO 2的质量面积比(常数)。 所以,任意温度、压力下CO 2的比容为:

3/h h

V m kg

m A K

??=

=

h h h ?=-

式中h ——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 h 0——承压玻璃管内顶端所处高度。

5.测定低于临界温度t=20℃时的定温线。

(1)将恒温箱温度设定在t=20℃,并保持恒温。

(2)压力从4.41Mpa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定温条件。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

(3)在4.5 MPa至9.8 MPa之间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保持不同的平衡状态并测取h值。

(4)注意加压后CO2的状态变化,特别是注意液化、汽化等现象。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记录表中。

6.测定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1)将恒温箱在20℃-30℃之间选取几个不同的温度点,并保持恒温。

(2)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足够保证定温条件),让压力从4.41Mpa开始慢慢增加,当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汽态与液态的CO2同时存在时,停止摇动活塞螺杆5分钟左右,当压力温度都不再变化时,记录此时的压力与温度。

7.测定临界温度t=31.1℃时的定温线。

(1)将恒温箱温度设定在t=31.1℃,并保持恒温。

(2)压力从4.41Mpa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定温条件。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

(3)在4.5 MPa至9.8 MPa之间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保持不同的平衡状态并测取h值。

(4)注意加压后CO2的状态变化,特别是临界现象(在临界状态附近要多测些数据)。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记录表中。

8.测定临界参数,并观察临界现象。

(1)按上述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并在该曲线的拐点处找出临界压力P c和临界比容Vc。

(2)观察临界现象。

临界温度指气体能通过加压压缩成液态的最高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使气体液化。理论上CO2的临界温度是31.1℃,故实验时温度在此附近时,通过不断地加压能在某一个状态点(理论上此时对应的压力为7.52MPa看到水银柱上面出现少许白雾(液化)随后加压白雾消失,无论再怎么加压也不会出现在20℃-30℃之间所看到的汽液共存现象。

9.测定高于临界温度t=50℃时的定温线。

(1)将恒温箱温度设定t=50℃,并保持恒温。

(2)压力从4.41Mpa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定温条件。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

(3)在4.5 MPa至9.8 MPa之间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保持不同的平衡状态并测取h值。

(4)注意加压后CO2的状态变化,是否还能观察到前面实验所看到的饱和现象与临界现象?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记录表中。

六、注意事项

1.除t=20℃时,须加压到绝对压力10MPa(表压9.8MPa)外,其余各等温线均在5~9 MPa间测出h值,表压不得超过10MPa,温度不应超过50℃。

2.一般压力间隔可取0.2~0.5 MPa,接近饱和状态和临界状态时压力间隔适当取小些。

3.加压过程应足够缓慢以实现准平衡过程,卸压时与加压的操作步骤正好相反。

注:决不可直接打开油杯阀卸压!以防损坏实验设备。

4.实验完毕将仪器设备擦净。将原始记录交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5.遇到疑难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违章处理。

七、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1.将计算结果所得数据在p-v坐标系中画出三条等温线。

2.将实验测得的等温线与附图中所对应的标准等温线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3.将所测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对应值画在p-t坐标图上,并找出二者相互依变的趋势。

4.用文字描述你所看到的临界现象。

附图附图一:

附图二:

附表附表一:

临界比容V c[m3/Kg]

附表二:

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试

专业: 姓名: 学号:实验报告日期: 地点: 成绩: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实验指导老师:实验类型:热力学实验同组学生姓名:临界状态观测及实验名称:COPVT关系测试2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CO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1.了解2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2.掌握CO的23.加深对流体的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4.掌握有关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之间有:V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T (1)、T=f(PV) 、f(P、VT)=0 或的P-V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CO的P-V-T的关系。本实验就是根据(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2装气体的承压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 被压缩。压力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供给水夹套的超级恒温水浴调玻璃管,C 2 订节控制。 比实验中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出, 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均匀,截面积不变等条件换算得。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CO柱的高度来度量,线2 值的测量方法:CO的质量面积比常数k承压玻璃罐内2)又不易测准,因而实验中是质量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面积(由于充进承压玻璃管内的COA2的比容V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具体如下:采用间接办法来确定CO的比容。认为CO22100atm时的比容COa) 已知液体在20℃,3kg100atm/00117m)?0.V(20?C,2100atm时的CO液柱高度Δh*(m)。℃b) 实测本试验台CO在20,22??h?hm?A则因为所以由(a)可知,,c) 23)kg0?.00117m/kg/m?k?,(V20?C100atm)(?00117mA0.hh??任意温度、压力下CO的比容为3)v?m?/kg(2kAm/式中:hh??h?0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h——承压玻璃管内径顶端刻度h0实验中注意:。℃50,否则承压玻璃管有破裂的危险;试验温度不大于100atm做各条定温线时,试验压力不大于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姓名:郑葵秀学号: 201210900019 姓名:学号: 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目的】 1. 学习组装用滴液漏斗和锥形瓶进行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2.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内容】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2.CO 2 溶于水生成碳酸 3.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4.CO 2 的密度探究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石灰石(碳酸钙)、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烧杯、滴液漏斗、锥形瓶、具支试管、导管、乳胶管、橡皮塞、火柴。 【实验原理】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CaCO 3+ 2HCl==CaCl 2 + CO 2 ↑+ H 2 O 2.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 2O + CO 2 = H 2 CO 3 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3.CO 2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Ca(OH) 2 =CaCO 3 ↓+H 2 O 4.CO 2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装制图如下图所示: 利用滴液漏斗控制稀盐酸加入的量以控制二氧化碳产生的速度和量

【实验步骤】 1.预计算:排除大理石(碳酸钙)含有杂质的因素和反应不完全的因素,排除残留在实验仪器的气体,为保证二氧化碳性质验证的实验顺利进行,需要二氧化碳的理论产量为1L,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需要大理石(碳酸钙)约4.5g,稀盐酸的量可以控制,故不用计算用量。 2.按照图示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称取 4.5g大理石(碳酸钙),加入具支试管中 4.量取20mL稀盐酸,加入滴液漏斗中 5.在后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紫色石蕊试液和10mL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使用前需过滤),在烧杯中放好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 6.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蜡烛。观察各具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和蜡烛的熄灭 顺序。记录现象。 7.实验完毕,拆除装置,清洗。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现象 1.碳酸钙粉末溶解并产生气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收集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及科学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本节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容易,学生在掌握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迎刃而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一定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的实践经验。初步具备了“根据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相关性质选择收集装置”的实验技能与方法,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是学生所期望学习的内容,学生容易想到木炭的燃烧等反应途径,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课前要安排学生做好预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搜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相关信息。 科学能力:多数学生对学习化学特别是实验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过程和结论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抓住气体制取的基础知识,正确处理信息并学会知识迁移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社会能力:九年级学生逐步树立了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了保护环境、珍爱生命、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意识。 学生基本情况: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级约50人,其中10人左右较优秀,基础较差的学生近15人,中等水平学生约25人。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并设计实验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设置化整为零,层层推进,抓好双基,因材施教。最后拓展延伸,设计个性化学习内容,让较优秀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合作者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步骤: 1、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及玻璃管内水 柱变化。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口应 倾斜。 4、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 加热。

5、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当 开始收集。收集满以后,移出集气瓶,在桌面上。 6、离:将导管移出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六、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2、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 瓶内,观察现象,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说明生成 了。 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 时,立即插入集气瓶(留有水)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正确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讨论 1、在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2)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实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南通第一初中包慧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4.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二、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三、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实验法 五、教学用品: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等)。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由“人呼出气体主要是什么?”设疑,从而引出二氧化碳。紧接着思考二氧化碳是不是废气?有哪些用途?(投影)得出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进而简介它的工业制法,引出今天的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板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知识回顾。 在第二单元,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是……) 图1:供选择的实验装置 (2)教师总结:由刚才的知识回顾,我们可以得出,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验证

验满方法,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确定制备气体的反应原理,也就是确定反应物及反应的表达式→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气体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等)→确定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一般而言,气体验证、验满利用的是气体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这一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板书:1、反应原理 2、制取装置 3、验证、验满的方法 3.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提问:在我们所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呢?实验室里能选用这些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吗? (2)师生活动(投影)——议一议 (3)教师讲述:很遗憾,我们所熟悉的这些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因为生成 的气体可能不纯、反应条件较难满足等原因,没能入选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 反应。下面,老师再向同学们介绍三个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让我们通过 一组较为粗略的对比实验,看看哪些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4)学生分组实验。 投影实验内容(投影)——【做一做】 图2:三个对比实验的示意图 教师讲述: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先将半药匙碳酸钠粉末、两至三粒石灰石分 别放入三支试管中;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倒入1/5试管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我们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和对比三个反应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投影)——【说一说】 表3:石灰石、碳酸钙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硫在氧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S+O2==== SO2点燃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C+O2==== CO2点燃磷在氧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点燃铝箔的燃烧 化学方程式: 4Al+3O2==== 2Al2O3点燃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点燃(四氧化三铁) 镁条燃烧 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点燃(氧化镁)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化学方程式: 2H2 + O2==== 2H2O点燃一氧化碳的燃烧 化学方程式: 2CO + O2==== 2CO2点燃甲烷燃烧 化学方程式: CH4 + 2O2==== CO2 + 2H2O点燃制取氧气的反应 以下3个反应类型都属于分解反应 过氧化氢分解 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 O2↑MnO2实验室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高锰酸钾) 实验室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 2KClO3 ===== 2KCl + 3O2↑MnO2(氯酸钾) (注:不需要棉花) 水的电解实验 化学方程式: 2H2O ==== 2H2↑+ O2↑通电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制气: CaCO3+2HCl====CaCl2+ H2O+ CO2↑

验气: CO2+Ca(OH)2====CaCO3↓+ H2O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H2O+ CO2====H2CO3碳酸H2CO3 ==== H2O+ CO2↑ 还原氧化铜的3个反应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高温C+2CuO ===== 2Cu+CO2↑ CO2+Ca(OH)2==== CaCO3↓+ H2O 石灰水碳酸钙(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 CO+CuO ===== Cu+CO2 CO2+Ca(OH)2====CaCO3↓+ H2O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此反应的图片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94页。 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亮红色的铜。化学方程式: H2+CuO ===== Cu+H2O

实验一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与临界状态观测实验

实验一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及 临界状态观测实验 Experiment of CO2 一、实验目的 1、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加深对课堂所讲的有关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方法及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测定CO2的p-v-T关系,在p-v图上画出低于临界温 度(20 t℃)及高于临界温度= = t℃)、临界温度(1.31 (50 t℃)的三条等温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 = 计算值相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时(=t20℃、25℃及27℃)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关系; 3、观测临界现象 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分界模糊的现象; 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2的c t、c p、c v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 v值与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德瓦尔方程所得的 c 理论值相比较,简述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 简单可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压力p、比容v、温度T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即状态方程为 v F(1) T p , ) , (=

或 ),(T v f p = (2) 当保持T 不变时测定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可获得到等温线数据,从而可作出P-V 图。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解释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及临界状态。 CO 2的临界压力为bar p c 87.73=,临界温度为1.31=C t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9.30=t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CO 2的最高温度。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象。在临界点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取》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检验及验满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过程和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问题,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意识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及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与探究。 三、教学用具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大理石、稀盐酸、集气瓶、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大试管、导管、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已经学过的制取氧气和氢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 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 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哪些化学反应能够放出二氧化碳呢?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木炭燃烧 C+O2--CO2 2.蜡烛燃烧石蜡+ O2 --CO2+H2O 3.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4.人或动物的呼吸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3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 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 C)。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 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 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 C和P C,则为超临界区。本实验测量TT 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其中T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初三()姓名桌号同组同学姓名 日期: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检验 实验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用品: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1)、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用品:小木条、火柴 预习思考;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3、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有一层不易洗去的白色固体是()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观察大理石是白色()、石灰石是( )固体、盐酸是( ) 液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 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如 果其中的液面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6.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将导管尽可能伸入集气瓶底,用毛玻片盖住集气 瓶大部分,收集二氧化碳,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向上正放放在桌子上备用。 7.观察到的现象: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减少,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装置图;

二氧化碳结合力

. 二氧化碳结合力是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定溶解至血浆或血清中二氧化碳的量,也就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病人血浆用正常人的肺泡气(pCO2均为5.32kpa)平衡过,所测得血浆内CO2的含量,减去已知的溶于血浆中的CO2部分所得的值,反映体内的碱贮备量,主要用来了解血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及其程度,测定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 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成人22~29mmol/L;儿童18~27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临床意义:(1)增高示代谢性碱中毒(如由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妊娠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低钾、服用碱性药物过多、服用地塞米松类药物过多等引起)、或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如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支气管扩张、广泛性肺纤维化、肺实变、吗啡中毒等引起)。常见于幽门梗阻、剧烈呕吐、胃酸损失过多;或服过量碱性药物后所致之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中枢抑制疾患所致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2)减低示碱储备不足,为代谢性酸中毒,亦可为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只有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才显示降低。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最常见于感染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热等病,降低越多,示病情越重且预后不良。出血热休克期、少尿期,糖尿病昏迷时降低均较显著。降低还常见于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肠道瘘管等病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呼吸中枢兴奋,各种呼吸道疾患等呼吸性碱中毒。 此外服过量酸性药物(如水杨酸钠等),亦可致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的轻重,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程度分为 轻度酸中毒22.45~17.96mmol/L 中度酸中毒17.96~13.47mmol/L 重度酸中毒<13.47mmol/L; 预后极严重<6.74mmol/L。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从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并给以后制取其它气体提供了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STS 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使科学、技术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法处理】:以学生分析、探究、实践为主,以教师提示、启发、辅导为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0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资料、推理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寻找药品、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从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C02的方法,并制取C02. 【教学流程】: 课题导入---- 提出问题 --- 搜集资料---- 分析判断---- 实验探究---- 交流总结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石灰水、酚酞、无色透明的塑料瓶(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 学生用具:(1)仪器:锥形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盛水的烧杯(代替水槽)、酒精灯。 (2)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教师表演魔术(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将变红的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无色透明的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STS理念的运用】运用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言:我们要表演好这个魔术,重要的是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要研究清哪些问题,就能顺利的制取二氧化碳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问题讨论法,进行设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板书:1、反应原理 点燃 [提问]:我们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高温 [回答]:C+O2 === CO2 C+2CuO===2Cu+CO2 点燃 [提问]:这些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吗?高温 C+O2 ==== CO2 材料好,反应快但不易收集 C+2CuO====2Cu+CO2 反应慢,需条件高

二氧化碳实验

二氧化碳的pVT 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 【实验目的】 1. 学习流体pVT 关系的实验测定方法,加深理解流体pVT 状态图pV 图的特点和气液相变、饱和蒸气压、沸点的意义。 2. 通过CO 2临界状态的观测,增强对气液临界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临界参数的重要意义。 3. 学习活塞式压力计的正确使用。 【实验原理】 对于物质的量确定的系统,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函数p 、V m 、T 之间存在关系:m (,,)0f p V T ,该方程描述的物质状态图是以p 、V m 、T 为坐标的立体曲面。在不同温度下截取恒温剖面,相交曲线投影在p -V m 平面上,可以得到由一族恒温线组成的p -V m 图,如图1所示。它直观地表达了物质的pVT 关系。 温度较高时,等温线是一条光滑曲线;温度较低时,等温线上的有一水平线段,反映气-液相变化的特征,水平线段的两个端点(如i 和k 两点)分别代表互为共轭的饱和气体和饱和液体。饱和气体和饱和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在p -V m 图上构成气液共存区的边界线,称双节线。随着温度升高,水平线段不断缩短,饱和气体线和饱和液体线最后汇于一点(c 点),即临界点(Critical point )。临界点的温度、压力和体积分别称临界温度T c 、临界压力p c 和临界体积V c ,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参数。温度低于T c 是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温度、压力高于临界点的流体称超临界流体,其应用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图1 CO 2的p - V m 图 本实验测定CO 2的一系列等温线,观测气-液相变和临界现象。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由活塞式压力计、超级恒温槽和试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几部分组成。试验台本体如图3所示。

二氧化碳pvt关系-实验指导书

二氧化碳P-V-T关系测试实验装置 实验指导书 : 班级: 学号: 教师: 时间: 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

目录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1) 第一节系统概述 1 一、概述 (1) 二、装置特点 (1) 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 1 一、对象组成 (1) 二、控制系统 (1) 第二章实验容 (2) 第一节二氧化碳P-V-T关系测试实验装置 2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原理 (2) 三、实验容 (2) 四、实验设备简介 (2) 五、实验步骤 (4) 六、注意事项 (6) 七、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7) 附图 (8) 附图一:8 附图二:9 附表 (10) 附表一:10 附表二:10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概述 本装置主要用于测定二氧化碳的P-V-T关系。观察临界现象,测定其临界参数P、V、T;测定二氧化碳在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的比容;测定二氧化碳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可使学生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和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技巧。 二、装置特点 1.实验装置配置电镀本体、玻璃阻容器管和有机玻璃水套、可制冷又能加热的恒温水箱、500mm长节能灯和有机玻璃保护罩、专用工作台(配有万向轮,移动方便)等;设计思路新颖,结构安全可靠。 2.测量系统配置有高精度压力校验仪、智能温度控制仪表(PID调节控温,精度±0.5℃)、高精度PID调压模块电路,实验结果准确。 3.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过载保护、接地保护,可对人身及设备进行有效保护。 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 一、对象组成 由实验台本体、有机玻璃保护罩、恒温水箱、压力校验仪、风冷冷凝器、水泵、加热棒、热电偶、管道及阀门等组成。 1. 实验台本体:实验台本体由高压容器、玻璃杯、压力油、水银、密封填料、填料压盖、恒温水套、承压玻璃管、二氧化碳和热电偶等组成。 2. 有机玻璃保护罩: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制成,不仅可以观测实验的整个流程,而且美观大方。 3. 恒温水箱:不锈钢304材质制成。外形尺寸为:长×宽×高=330mm×220mm×320mm。 4. 压力校验仪:压力校验仪是用于检验一般压力表的压力源,检验压力围:0-60MPa,工作温度围:10-30℃。 5. 风冷冷凝器:采用风冷型冷凝器,电源:220V,功率:50W 6. 水泵:磁力驱动循环泵,电源:220V,扬程:1.5m,功率:10W 二、控制系统 由对象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控仪、指示灯、控制开关等组成。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学习CO 2 的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性质 实验用品:锥形瓶、双孔橡胶塞、长颈漏斗、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 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 木 条、蒸馏水、火柴。 一、二氧化碳与氧气制取的比较 氧气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即化学 反应方程 式)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注意事项制取气体之前,先要(简述方法)。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步骤和方法(可用图示)现象结论或原理 1、收集一满瓶500ml的 CO 2 , 然后再倒入一个内放燃着的 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 _____蜡烛先熄 灭,______蜡 烛后 熄灭。 CO 2 密度比空气______, ____燃烧,____支持燃 烧。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 ——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 管中溶液的颜色。将其中一 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 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 象,并与静置的试管中溶液 的颜色进行对比。将通入二 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 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取一支小试管注入少量澄清 的石灰水,通入 ..CO..2.气体 ..。 观察现象 石灰水_______ CO 2 和Ca(OH) 2 反应方程 式: 2、化学性质(总结) (1) ; (2)CO 2 与水反应方程式:,CO 2 溶于水溶液显性,能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3) 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 2

二氧化碳结合力

二氧化碳结合力是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定溶解至血浆或血清中二氧化碳的量,也就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病人血浆用正常人的肺泡气(pCO2均为平衡过,所测得血浆内CO2的含量,减去已知的溶于血浆中的CO2部分所得的值,反映体内的碱贮备量,主要用来了解血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及其程度,测定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成人22~29mmol/L;儿童18~27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临床意义:(1)增高示代谢性碱中毒(如由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妊娠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低钾、服用碱性药物过多、服用地塞米松类药物过多等引起)、或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如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支气管扩张、广泛性肺纤维化、肺实变、吗啡中毒等引起)。常见于幽门梗阻、剧烈呕吐、胃酸损失过多;或服过量碱性药物后所致之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中枢抑制疾患所致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2)减低示碱储备不足,为代谢性酸中毒,亦可为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只有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才显示降低。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最常见于感染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热等病,降低越多,示病情越重且预后不良。出血热休克期、少尿期,糖尿病昏迷时降低均较显著。降低还常见于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肠道瘘管等病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呼吸中枢兴奋,各种呼吸道疾患等呼吸性碱中毒。 此外服过量酸性药物(如水杨酸钠等),亦可致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的轻重,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程度分为 轻度酸中毒~L 中度酸中毒~L 重度酸中毒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435286.html,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已将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你能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审计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吗? 【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VB 、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 :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 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研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操作步骤:“连—检—装—注—集—验” ①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是否集满。 2.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 (1)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通常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如图所示。 (2)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了。(4)存放: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上,备用。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几集气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澄清的石灰水中各有怎样的现象? 讨论交流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活动 1.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熄火。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 ~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呈紫色。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 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 经老师同意,你也可以进行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性质(如溶解性)的实验。归纳总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CO2+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O2+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Ca(OH)2+CO2==CaCO3↓+H2O 。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4435286.html,

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报告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课本P113-115内容,类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方法线和知识线,边看边思考: (1)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和反应原理是什么? (2)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选择?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步骤? 三.课内探究: 1、药品及原理 我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理想的药品是: 。 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2、实验装置 发生:型 收集:法 思考:a.如果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把试管换成哪些仪器? b.如果想在制气的过程中补充酸液,或控制酸液的加入量,可设计怎样的装置? c.如果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还可怎样设计装置呢? 3、实验步骤:

四.课堂演练: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 B.广口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2.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反应条件 C.所制气体的性质 D.所制气体的颜色 3.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A.味精 B.白酒 C. 酱油 D.食醋 4. 请你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H 、I ; (2)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时,如何判断气体已收集满:;(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若选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选填“a”或“b”)通入。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案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组 任 洪编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初步了解知道实验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旧知复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高锰酸钾制备氧气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备氧气 药品 原理 装置 【探究活动】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氧气(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归 纳】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考虑因素是 和 ; 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考虑因素是 和 。 比较内容 实验室制取氧气 用KMnO 4 用H 2O 2溶液和MnO 2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与空气比较 是否溶于水

查阅资料知,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是采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 酸钙)发生反应如下: 【随堂练习】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 氧气 固体与液体 反应 催化剂 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固体与固体 反应 加热 二氧化碳 【讨 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否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为什么? 知识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或。 。。。。。。 【随堂练习】试标明提醒处注意事项 【讨 论】利用这套装置如何操作制备二氧化碳呢?

【回顾】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正确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实验】实验室利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操作: 1. 2. 3. 4. 5. 6. 7. 【归纳】 a.利用排空气集气发收集氧气时,检验方法: b.利用排空气集气发收集氧气时,验满方法: c.利用排空气集气发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方法: d.利用排空气集气发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方法: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作结)作业:完成学案习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步骤; 4、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二氧化碳结合力

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查 锁定 二氧化碳结合力是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定溶解至血浆或血清中二氧化碳的量,也就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病人血浆用正常人的肺泡气(pCO2均为5.32kpa)平衡过,所测得血浆内CO2的含量,减去已知的溶于血浆中的CO2部分所得的值,反映体内的碱贮备量,主要用来了解血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及其程度,测定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 名称 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查 所属分类 肾功能 目录 1. 1正常值 2. 2临床意义 3. 3注意事项 4. 4检查过程 5. 5相关疾病 正常值 成人22-31mmol/L;儿童18-27mmol/L; 微量滴定法23-30mmol/L。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增高:示代谢性碱中毒(如由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妊娠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低钾、服用碱性药物过多、服用地塞米松类药物过多等引起)、或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如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支气管扩张、广泛性肺纤维化、肺实变、吗啡中毒等引起)。常见于幽门梗阻、剧烈呕吐、胃酸损失过多;或服过量碱性药物后所致之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中枢抑制疾患所致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2)减低:示碱储备不足,为代谢性酸中毒,亦可为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只有代谢 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才显示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最常见于感染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热等病,降低越多,示病情越重且预后不良。出血热休克期、少尿期,糖尿病昏迷时降低均较显著。降低还常见于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肠道瘘管等病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呼吸中枢兴奋,各种呼吸道疾患等呼吸性碱中毒。此外服过量酸性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