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干燥学思考题答案

木材干燥学思考题答案
木材干燥学思考题答案

木材干燥学

概论

1、什么是木材干燥?

木材干燥是指在热力作用下,以蒸发或沸腾的汽化方式排出木材中水分的过程。主要指按照一定的基准有组织有控制的人工干燥过程,也包括受气候条件制的大气干燥。

2、木材干燥的目的?

(1)把木材干燥到与使用地适合的含水率可以防止木材变形、开裂。

(2)把木材干燥到含水率15%以下,可以防止木材变色、腐朽,干燥过程中较高的温度可以杀死木材中的虫卵,从而有效防止木材遭受虫害。

(3)可以提高木材的强度和握钉力,改善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潮木材胶合和油漆性能差,把木材干燥到含水率5%~12%可以提高木材的胶合和油漆性能;干燥的木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绝缘性。(4)因为干燥过程中排出了大量水分,使木材重量减小,从而大大降低了木材的运输费用。

(5)木材干燥对于合理、节约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木材干燥的方法?

(天然)大气干燥,人工干燥,常规窑干,除湿干燥,太阳能干燥,真空干燥,高频和微波干燥,红外辐射干燥,接触(热压)干燥

第一章木材中的水分与环境

4、木材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1)称重法(烘干法)

优点:测量数值较可靠;含水率测量范围不受限制

缺点:测量时间长,不能实现在线测量;测量繁琐;要破坏木材;当木材含有较多的松节油或其他挥发性物质时,测量会有误差。

(2)电测法:利用木材的电学性质,如电阻率、介电常数与木材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木材的

含水率。

电测法的木材含水率仪主要有两类:

直流电阻式:即利用木材中所含水分的多少对直流电阻的影响来测量木材的含水率。

交流介电式:即根据交变电流的功率损耗与木材含水率的关系而设计的含水率仪。

(奥地利MERLIN公司的电测含水率测量仪是企业经常使用的含水率测量仪表)

电测法特点:

优点:使用方便;测量迅速,能实现在线测量不破坏木材

缺点:含水率测量范围有限,6~30%测量较准确,其他范围测量准确性差;需要进行温度校正,树种校正;受木材的厚度和方向影响

(3)蒸馏法:适应于含树脂较多或经油性防腐剂处理后的木材。

5、什么是FSP?

当细胞腔内液态的自由水已蒸发殆尽,而细胞壁内的吸着水仍处于饱和状态时,这时木材含水率状态叫纤维饱和点(Fiber Saturation Point 简称FSP)。此时的含水率是毛细管凝结水的上限值。

纤维饱和点是木材性质的转折点,木材含水率在FSP以上变化时,木材的尺寸、形状、强度、热学和电学性质等几乎不改变。而木材含水率在FSP以下变化时,上述材性会因含水率的增减产生显著而有规律的变化。

FSP随树种和温度而异。如果温度上升,则FSP的值下降,大致温度上升1℃,纤维饱和点约降低0.1%,就多数树种的木材来讲,在空气温度20 ℃时,纤维饱和点含水率约为30%,100℃时,降为22.5%。

6、什么是吸湿滞后?气干材、窑干材的吸湿滞后有何不同?窑干材吸湿滞后一般是多少?

干木材吸湿过程中,吸湿稳定含水率或多或少低于在同样空气状态下的解吸平衡含水率。这种现象叫吸湿滞后。用ΔM表示:ΔM=M解-M吸

气干材及薄小木料的吸湿滞后很小,生产上可忽略,因此对气干材可粗略认为:M解=M吸=M衡

窑干材的吸湿滞后数值较大,且干燥介质温度越高,则干锯材的吸湿滞后越大。平均值为2.5%,因

此对于窑干材,可以认为:M衡=M解=M吸+2.5% 或M吸=M衡-2.5%

木材平衡含水率随树种的差异变化很小,生产上并不考虑,平衡含水率主要随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而异,尤以湿度的影响最为重要。

7、木材要求到干燥什么样的含水率,才能保证木制品的使用质量?

薄小木料置于一定温度、湿度的空气中,木材最后达到与周围空气相平衡时的木材含水率叫平衡含水率,用M衡表示。(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简称EMC)

木材在制成木制品之前,必须干燥到一定的终了含水率M终,且此终了含水率必须与木制品使用地点的平衡含水率相适应。即符合下式:M衡-2.5%

在这样的含水率条件下,木制品的含水率能基本保持稳定,而其尺寸和形状也基本保持稳定。

8、木材干缩什么在什么含水率以下?

木材含水率在FSP以下时,木材的尺寸随含水率降低而减小,这种现象叫木材干缩。

木材含水率在FSP以下时,木材的尺寸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叫木材湿胀。

9、浙江某公司生产的水曲柳实木地板,成品平均含水率8%,尺寸规格为长×宽×厚=910×90×18mm。此批地板被销往广州(广州的年平均EMC=15.6%)。铺设房间尺寸为5×5m,问:为了保证地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拱起,地板安装时应留多大空隙?

10、要加工一个水曲柳桌子腿,成品横断面净尺寸为80mm×80mm,成品在广州使用,求湿材下

锯时,湿板材横断面尺寸应为多少,加工余量按3mm计算。

答:①水曲柳的径向干缩系数0.184%,弦向0.338%。为了保证尺寸,用弦向干缩系数计算k=0.338。

②广州的年平均含水率为15.6%,M衡-2.5%

③所以,YM=K(30%-M),YM为5.71%。加工余量为3mm所以湿板材横断面尺寸应L max=L M/(1-Y M)=83/(1-5.71%)=88.03mm。

11、木材干燥为什么会产生横弯(瓦弯)?

各部位的收缩不同、不同组织的收缩差及其局部塌陷而引起的。

12、干球温度80℃,湿球温度76℃的湿空气所对应的平衡含水率是多少?13%

13、解吸是指木材中什么水的排出?

若木材含水率高,在放在较干燥的空气中,木材细胞壁微毛细管中的水蒸气分压大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则微毛细管系统能向周围空气中蒸发水分,这种现象叫解吸。

第二章木材干燥窑

14、什么是木材干燥窑?木材干燥窑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木材干燥窑是指装配有加热设备、调湿设备和通风设备,并能控制干燥介质温、湿度和气流循环方向及速度的密闭建筑物或金属容器。木材干燥窑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有:

(1) 气流循环效果好,一般气流循环速度为1~3m/s,且分布均匀;

(2)有足够的加热能力和调湿能力,以满足工艺要求;

(3) 温、湿度检测安全、可靠;

(4) 设备耐腐、保温。

15、木材干燥窑的分类?

1.根据作业方式

(1)周期式干燥窑:周期式干燥窑是同时装满木料,干燥好后干燥过程停止,同时卸出木料,再装入一批新木料,此干燥作业是周期性的。(材堆一次性装窑,干燥结束后一次性出窑)

(2)连续式干燥窑:连续式干燥窑为隧道状,部分干燥好的木料由窑的一端(干端)卸出,同时由窑另一端(湿端)装入部分湿木料,装卸料时干燥过程不停止,此干燥作业是连续的。1、根据干燥作业方式分类:周期式干燥窑,连续式干燥窑

2、根据干燥温度进行分类

(1)低温干燥窑:温度操作范围为21~48℃,一般不超过43℃。

(2)常规干燥窑:温度操作范围为43~82℃,大多数阔叶材和针叶材都采用常规干燥。

(3)加速干燥窑:温度操作范围43~99℃,最后阶段的干燥温度通常为87~93℃。

(4)高温干燥窑:干燥温度超100℃,温度操作范围通常为110~140℃,最高温度可达170~180℃。常压过热蒸汽干燥也属于高温干燥。

3、根据热源种类进行分类

(1)蒸汽加热干燥窑

(2)炉气加热干燥窑:炉气直接加热干燥窑;炉气间接加热干燥窑

(3)热水加热干燥窑

(4)导热油加热干燥窑

(5)以电作为热源的干燥窑:除湿干燥、真空干燥、高频干燥、微波干燥等

(6)太阳能干燥窑:温室型太阳能干燥窑,带辅助热源的太阳能干燥窑

4、根据干燥介质循环特性进行分类

(1)自然循环干燥窑:自然循环是因冷热气体密度上的差异引起的,热气体轻而上升,冷气体重而下降,所以在干燥窑内,干燥介质能形成垂直的气流流动方向,循环速度低。

(2)强制循环干燥窑“强制循环是用通风机机械鼓动干燥介质造成的,流过材堆的理论循环速度为1m/s以上。为了干燥均匀,强制循环一般是可逆的,也就是定期改变干燥介质流过材堆的方向

5、根据风机的布置方式进行分类:顶风机型干燥窑,侧风机型干燥窑,端风机型干燥窑

6、根据木料装窑方式进行分类:轨道小车装窑木材干燥窑,叉车装窑木材干燥窑

17、风机直边顶风机型木材干燥窑的结构特点?气流循环特点?优缺点?

结构特点:轴流风机与耐高温防潮电机直连安装在风机圈支架上

气流循环特点:垂直-横向循环

优点:窑内空气循环比较均匀,干燥质量较高,能够满足高质量的干燥要求;安装和维修方便;干燥窑的容量较大,能适合较大规模干燥作业的要求;动力消耗较小。

缺点:建窑投资相对较高

18、长轴型顶风机干燥窑的结构特点?气流循环特点?优缺点?

结构特征:数台轴流通风机沿轴的长度方向串联安装在一根长轴上,轴的一端伸至管理间,用一台电

动机通过皮带传动。

气流循环特点:垂直-横向循环

优点:技术性能比较稳定,窑内空气循环比较均匀;干燥质量较高,能满足高质量的干燥要求;干燥窑容量大;动力消耗较少,每窑只用一台电动机。

缺点:安装不易平衡,轴承易坏,常发生故障;安装困难,维修不便;投资高,钢耗大,腐蚀严重。

19、端风机型木材干燥窑的结构特点?气流循环特点?优缺点?

结构特征:轴流风机安装在材堆的端部,干燥窑由位于后部的档板隔成前部干燥间和后部风机间,根据材堆高,横向安装一台或两台轴流风机在风机间,干燥间的两侧壁自后部或中部向前逐渐倾斜成斜壁窑,加热器可布置在风机间或布置在干燥间材堆两侧,一对进排气装置设在风机前后的窑顶上。如图8-7所示。

气流循环特点:水平-横向循环

优点:在材堆高度上气流循环比较均匀;气流循环为“水平-横向”的可逆循环,特别适合于毛边板的干燥;安装、维修方便。

缺点:干燥长度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6m ,故干燥窑的容量不大,一般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的干燥;斜壁角度、气道宽度不当或气道内的档风板设置不妥,将影响沿木材长度方向气流循环的均匀性。

20、侧风机型干燥窑的结构特点?气流循环特点?优缺点?

结构特征:风机、加热器、喷蒸管、进排气道都装在窑内侧边,采用吸风式单向气流循环。

气流循环特点:根据风机位置高度又可分为风机位于材堆中部的侧风机干燥窑和风机位于材堆高下半部的侧下风机型干燥窑。

(1)对于侧面中部风机气流为:水平-横向循环(一般采用大风机,在水平面内横向)

(2)对于侧下风机为:垂直-横向循环

优点:结构比较简单,干燥窑的容积利用系数较高,投资相对较少,安装维修较为方便,容易得到较大的气流循环速度。

缺点:含水率的均匀性差,干燥容量小。

21、什么是高温干燥?高温干燥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高温干燥(干燥温度超过100℃)。温度操作范围通常为110℃~140℃。主要干燥结构材。

第三章木材干燥主要设备蒸汽加热散热器分类、各种类型散热器的优缺点?

(1)肋形管散热器:木材干燥中使用的肋形管散热器,大多数为铸铁的圆翼管(圆形肋片,如图所示)和方翼管(方形肋片)两种。

优点:坚固,耐腐蚀,散热面积大,与平滑管相比,当管径和长度相等时,散热面积比平滑管大6~7倍,总散热量约大3倍。

缺点:由于铸铁肋形管散热器的质量大,耗用金属多,另外受管长限制需分段连接,法兰多,安装和维修不便,故在现代木材干燥设备中很少使用。

(2)平滑管散热器:平滑管散热器构造简单,接合可靠,制造与检修方便,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大;传热系数较大,不易积灰。由于平滑管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小,且易生锈,使用寿命不长,因此,这种散热器在干燥生产实践中已较少使用,仅见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建的木材干燥窑中。

(3)片式散热器

a、螺旋绕片散热器

优点:散热面积大,结构紧凑,质量轻,安装方便。

缺点:对气流的阻力大,翅片间容易被灰尘堵塞,钢质翅片很容易腐蚀,铜质翅片耐腐蚀性和传热性能好,但材料紧缺、造价高,铝质翅片较耐腐蚀且经济

b、套(串)片式散热器

这种散热器由直径20~30mm的平行排列的钢管束紧密套上许多薄钢片或薄铝片,然后组装而成。薄钢片的厚度一般为0.75~1mm,片距为5mm左右。钢管束两端各与一集管箱(连箱)相通,一端进蒸汽,另一端排水。

我国也有工厂生产单根的套(串)片式散热器。由用户根据需要自己组装。这种散热管有单联箱和双联箱两类。

优缺点同螺旋绕片散热器

c、双金属轧片管式散热器

双金属轧片管是将铝管紧套在基管上然后经粗轧精轧等多道工序轧成翅片。

优点:两层管壁间结合牢固,传热性能好,防腐蚀性能好,强度高,散热面积大,安装方便。

缺点:对气流阻力大,翅片间隙易积灰尘,降低传热效应。

23、木材干燥窑对散热器的要求是什么?

(1)应能均匀地输出足够的热量,以保证窑内温度合乎干燥基准的要求。

(2)应能灵活可靠地调节被传递的热量。

(3)在热、湿干燥介质的作用下,应有足够的坚固性。

24、散热器安装时应注意些什么?(1)为便于调节窑内温度,散热器应分组安装。管组长度一般不超过6m。

(2)如为轨道小车装窑,从大门端进汽较好,以减小窑长度方向的温差。

(3)散热管在加热和冷却时,长度应能自由伸缩,肋形管不能和墙上的挂钩固定死,只要托住即可。(4)平滑管连接时,在窑内尽量少用法兰,多用焊接法,以免漏气。

(5)蒸汽管过墙的孔眼必须在砌墙时预留安装孔,安装后用膨胀珍珠岩粉拌水泥堵孔。

(6)安装时要考虑检修方便,将铸铁管预埋在墙壁中,两端用法兰与蒸气管连接,以便检测。

25、木材干燥用于增湿的有哪几种?喷蒸管;雾化水装置;常压水蒸气发生装置;进、排气装置。

26、疏水器的作用?

疏水器又叫疏水阀,其作用是排气阻水,即排出散热器及蒸汽管道中的冷凝水,同时阻止蒸汽的漏失,从而提高加热设备的传热效率,节省蒸汽消耗。

27、如何选用疏水器?

疏水器的选用主要根据疏水器的进出口压力差△P=P1-P2,及最大排水量而定。进口压力P1采用比蒸汽压力小1/10~1/20表压力的数值。出口压力P2采用如下数值:

如从疏水器流出的凝结水直接排入大气,则P2=0

如排水到回水系统,则P2=(0.2~0.5)表压力

疏水器的最大排水量选用:因蒸汽设备开始使用时,管道中积存有大量的凝结水和冷空气,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排出,因此,按凝结水常量的2~3倍选用。

28、什么是相似风机,相似风机参数关系?

把尺寸大小不同,但几何构造相似的一系列通风机可归纳为一类,叫做相似风机。

相似风机的风量Q,风压H,转速n,轴功率N和效率η之间的关系

29、风机的类型?

(1)对称型扭曲叶片轴流风机

(2)平板型扭曲叶片轴流通风机-T30型

(3)扇形平板叶片的轴流风机

30、某型号的轴流风机,叶轮直径D1=800mm,转速n1=600r/min,流量Q1=8000m3/h,风压H1=120Pa,轴功率N1=1KW,若将叶轮直径放大到D2=1600mm,转速减小至

n2=300r/min,问流量、风压及轴功率有何变化。

第4章对流干燥介质

31、什么是木材干燥介质?用于木材干燥生产的介质有哪些?

在干燥过程中,能在窑内不断循环流动,在经过加热器表面时能吸收热能,在经过木材表面时能把热能传给木材,同时能吸收木材表面蒸发出来的水分并把水分带走排出窑外,这种媒介物质叫做干燥介质。

木材干燥技术中所用的干燥介质主要有湿空气、过热蒸汽和炉气。

32饱和蒸汽:与沸腾水处于相平衡状态的蒸汽。无色、透明。

过热蒸汽:温度高于相同压力下饱和温度的蒸汽。无色、透明。

过热蒸汽是不饱和蒸汽。有容纳更多水蒸气分子而不致凝结的能力。通常用过热度Δt表示过热蒸汽容纳水蒸气的能力。

(1)把饱和蒸汽直接喷于干燥窑内,对木材进行调湿处理;

(2)把饱和蒸汽通入干燥窑内加热器中,加热干燥介质,再通过干燥介质加热木材。过热度:过热蒸汽温度与同压力下饱和蒸汽温度之差称过热度。

Δt=t gr-t bh

Δt越大,表明过热蒸汽容纳水蒸气的能力越强。

被干木材中排出的水分经汽化及由喷蒸管喷出的饱和蒸汽流过加热器时,被加热成常压过热蒸汽。(温度大于100℃,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压力(P) 温度(t )湿度(ψ) 湿含量(d) 热含量(I) 密度(ρ) 比容(v)

43、什么是高发热量?什么是低发热量?

单位燃料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所放出的全部热量(包括水蒸气汽化热在内),叫高发热量。用Qg 表示,单位kJ/kg。

从高发热量减去所含水分及燃烧生成水分的汽化热后,即为低发热量,这是可利用的热量。

木废料含水率越高,可利用的发热量(Qd)越低。

木废料含水率、燃烧空气量、炉膛温度、木废料的尺寸和形状、流过燃料表面的空气速度

第5章木材干燥时的传热、传湿及应力、应变

45、设有一木材干燥窑由两砖夹一保温层构成,内外墙用红砖,厚度为240mm,导热系数为λ=0.58W/m℃。中间保温层为膨胀珍珠岩,厚度为100mm,导热系数为λ=0.046W/m℃。干燥窑内的介质温度为湿空气,放热系数α1=11.63W/m2℃,干燥窑建于露天,放热系数α2=23.26W/m2℃。已知:干燥窑建于广州,窑内介质温度t1 =80 ℃,窑外温度t2 = 10 ℃。求:通过窑壳的热流密度和各层接触面的温度。

46、木材在饱和湿空气中的加热速度快还是在饱和湿空气中的加热速度快?

47、扩散和流动的区别?自由水移动的方式是什么?吸着水移动的方式是什么?

流体穿过木材的迁移分为两种类型:

(1)体积流或质量流,即流体在毛细管压力梯度的作用下,穿过木材组织孔隙的流动。

(2)扩散,即水蒸气穿过细胞腔中空气的扩散及吸着水在细胞壁中的扩散。

48、木材水分移动的途径有哪些?

1、通过大毛细管系统路径:由毛细管张力作用引起,液态自由水沿细胞腔和细胞壁上的纹孔作毛细管运动。如图7-6a。

2、沿连续不断的细胞壁的移动(微毛细管路径):由木材细胞壁横断面上的含水率梯度引起。发生在FSP以下,如图7-6b1。

3、交替形式的路径:水分交替地既呈液体状态又呈蒸汽状态,不断沿着彼此相邻的细胞壁和细胞腔的移动或扩散。如图7-6b2。

注意:水蒸气的扩散无论在FSP以上或以下都会发生,扩散是以液态或气、液交替的形式进行。

49、影响木材干燥速度的因子有哪些?有何影响?哪些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1)外因

温度:是促进木材干燥速度的主要因子,木材的温度和木材中水的温度都随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温度升高后,木材中水蒸气压力升高,液态水的粘度降低,从而促进木材中水蒸气向外扩散及液态水移动。

湿度:对干燥速度起制约作用。温度不变时,湿度越高,介质水蒸气分压越大,木材表面的水分越不易向介质蒸发,干燥速度越小。

气流循环速度:越高,则木材表面的饱和蒸汽界层越薄,从而改善介质与木材之间传热、传湿的条件,所以气流速度越高,木材干燥速度越快。

以上三个因子又称为干燥三要素。可人为控制。

(2)内因

树种,木材厚度,木材含水率,心、边材,径、弦向

50、木材干燥时的应力产生的原因?

(1)含水率梯度引起的干燥应力(内外层干缩不一致引起的应力)

木材中任何一部分的含水率降低到FSP以下时,就要产生干缩,但受到其他部分的制约,不能正常干

缩,而产生拉伸应力。

由于木材所受外力为0,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木材内部一部分受拉应力时,则其它部分就会产生压应力与拉应力平衡,因此在木材内部产生内应力。

(2)径、弦向干缩差异引起的附加干燥应力

51、木材干燥应力有哪些种类?这些应力对干燥过程中和成品质量的影响如何?

木材受应力作用时,就会产生应变,应变按传统观点可分为:弹性应变和残余应变。

(1)弹性应力与弹性应变

(2)残余应力与残余应变

(3)全应力

(4)全应力=弹性应力+残余应力

在干燥过程中,影响干燥质量的是全应力,干燥结束后影响干燥质量的是残余应力。

52、试述木材干燥过程上,应力的发展规律?

干燥过程中应力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干燥刚开始阶段:无干燥应力产生阶段

2、干燥初期:应力为外拉内压阶段

3、干燥中期:内外层应力暂时平衡阶段

4、干燥后期:应力为外压内拉阶段

53、木材干燥时表裂和内裂各在什么阶段可能发生?为什么?

干燥初期很容易出现木材表裂。

干燥初期阶段,如果干燥条件激烈,那么在木材横断面上含水率低于FSP的区域较薄,相应受拉应力的区域较少,而受压应力的区域较大,由于木材内部拉应力与压应力相平衡,所以表层单位面积上的拉应力相当大,而且发展很快,很快达到最大拉应力

内裂产生在木材干燥的后期。

这阶段木材横断面上的含水率梯度已经减缓,如果前期未进行中间调湿处理,表层由于塑化固定早已停止了收缩,而内层含水率还在降低,加之内层由于干燥前期压应力的增加超过比例极限或受长时间

的压应力而产生压缩塑化固定,而使内部各层干缩更加大,所以内部的干缩大于表层,内部的干缩受外层制约而产生拉应力,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外层受压应力。当内层所受的拉应力大于该条件下木材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内裂。

54、为什么弦切板的外表面及带髓心的方材四个表面干燥时易出现开裂?

弦切板由于外板面(靠近树皮的面)弦向程度大于内板面,所以在干燥过程中,弦切板的外板面干缩大于内板面,因此弦切板干燥使横断面向外板面翘(如图7-19a所示,P185 )。但在实际干燥作业中,板材都堆积成材堆,由于材堆及顶部压块的重量,而对板材产生附加的压力以抑制其翘曲。

这样,板材的外板面就产生附加的拉应力,而内板面产生附近压应力。这种附加的应力与含水率梯度无关。但板材外板面附加的拉应力与含水率不均匀引起的表层拉应力叠加,很容易引起板面的表裂。

带髓心的方材由于表面接近弦切面,干燥时四个表面的干缩受到内部直径方向木材的抑制,结果在表层区域产生附加的拉应力,中心区域附加压应力。

这种表层的拉应力与干燥初期含水率梯度引起的拉应力相叠加,很容易引起四个表面的表裂和径裂,因此带髓心的方材干燥时很容易产生缺陷。

55、木材中的自由水如何向表面移动?

由于木材干燥时,木材表层水分蒸发最快,靠近表面的管胞腔中存在的自由水较少,而管胞锥形端部毛细管半径r2较小,因而毛细管张力增大。而木材内部含水率较高,毛细管半径r1较大,毛细管张力较小,因此,木材中存在从内到外的毛细管张力梯度,在这个毛细管张力梯度的作用下,迫使自由水由内向外流动。

56、干燥结束后,从被干木料中截取的应力试片,刚锯开时梳齿平直,能否说明木材中无应力?为

什么?

第6章木材干燥工艺

57、什么是木材干燥基准?

干燥基准定义:就是根据干燥时间和木材状态(含水率、应力)的变化而编制的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

变化的程序表。在实际干燥过程中,正确执行这个程序表,就可以合理地控制木材的干燥过程,从而保证木材的干燥质量。

58、隔条的作用是什么?

(1)使材堆在宽度方向上稳定。

(2)使材堆中的各层木材互相夹持,防止或减轻木材的翘曲和变形。

(3)在上下木材之间造成水平式气流循环通道。

59、木材干燥基准的种类?

1.含水率干燥基准

2.时间干燥基准

3.波动干燥基准

4.连续升温干燥基准

5.干燥梯度基准

60、含水率干燥基准的特点是什么?

含水率基准是使用最普遍的基准,在干燥工艺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木材干燥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是一种安全、灵活的干燥基准。

61、时间干燥基准的特点是什么?

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当锯材树种、厚度和初含水率改变时,需要重新调整干燥基准。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时间干燥基准。

波动干燥基准的特点是什么?

62、波动干燥基准特点:

干燥速度较常规干燥快,但波动工艺需要保证一定的相对湿度,否则木材易产生开裂,所以波动干燥在升温时需要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反复的波动使蒸汽消耗量增大;另外,波动干燥操作复杂。63、连续升温干燥基准的特点是什么?

(2)优点:操作介质方便、方法简单、干燥速度快,节能。

(2)缺点:因介质不控制相对湿度,故一般只用于针叶材的干燥,若用于硬阔叶树材干燥,易产生

干燥缺陷。

64、什么是干燥梯度?

这里的干燥梯度是指木材的平均含水率与干燥介质平衡含水率之比。这是木材干燥学上特殊的梯度,并非严格意义的梯度。这一意义下的梯度可直接反映木材干燥的快慢。

干燥梯度是根据木材的厚度和干燥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含水率阶段木材水分移动的不同性质来确定,以使干燥梯度在某一含水率阶段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木材的干燥质量。65、如何评价干燥基准的优劣?

根据被干木材的干燥质量、干燥时间可以评价干燥基准性能,用下列三个指标去评价干燥基准的使用效果:

效率:用干燥延续时间的长短作为评价标准,在同一干燥窑内用几个不同的基准干燥同样的木材,在同样质量标准下,延续期短的效率高。

安全性:保证木材不发生干燥缺陷的程度。用干燥过程中木材内存在的实际含水率梯度与应力大到使木材发生缺陷的含水率梯度的比值表示,比值较小,安全性越好。

软硬度:在一定介质条件下,木材内水分蒸发的程度,当木材的树种、规格和干燥性能相同时,干湿球温差大和气流速度快的干燥基准为硬基准,反之为软基准。

66、锯材干燥过程工艺过程包括些什么步骤?

周期式强制循环木材干燥工艺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干燥基准(工艺)的控制、干燥结束、干材贮存67、木材干燥工艺中的三期处理指什么?三期处理的时机、工艺参数和作用?

预热处理

作用:是加热木材,并使木材热透,使含水率梯度和温度梯度的方向保持一致,消除木材的生长应力;对于半干材和气干材还有消除表面应力的作用。对于生材和湿材,预热处理可使含水率偏高的木材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含水率趋于一致。同时预热处理也可以降低木材的FSP点和水分的粘度,使木材表面的毛细管扩张,提高木材表面水分移动速度。

预热温度:约等于基准第一阶段的温度

预热湿度:预热处理时,介质的相对湿度根据锯材的初含水率确定,含水率在25%以上时,相对湿

度为98%~100%。木材初含水率在25%以下时,相对湿度为90%~92%。

预热时间:决定于锯材的树种、厚度和最初的温度,可用下式计算:Z=0.1×S×C×24 式中:Z――包括升温时间在内的预热时间,h S――锯材厚度,cm

C――升温时间系数,取1.5~2.0

从干燥窑温度达到基准规定温度起,锯材的预热时间大约是:

夏季为1~1.5h/cm(厚度),冬季为1.5~2h/cm(厚度)

基于周期式强制循环木材干燥窑在预热阶段消耗的能量是干燥阶段消耗量的1.5~2倍。因此,几间干燥窑不能同时进行预热处理。

中间处理

(1)中间处理的时机

中间处理的时机可安排在含水率降至40~35%、35~30%、30~25%、25~20%、20~15%时进行,中间处理次数根据树种和基准要求而定。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干燥过程中,检测板应力过大或发现有干燥缺陷时,应立即进行中间处理。

(2)中间处理的温度

中间处理的温度等于或是略高于干燥基准上相应阶段规定的温度,干燥中、后期中间处理温度可以高于干燥基准上一相应阶段规定的温度3~5℃。

(3)中间处理的湿度

中间处理的湿度根据干燥阶段不同,所采用的湿度也不同,可分为如下三个时间阶段:

●前期的中间处理

一般将木材含水率为35%以上的阶段称为干燥前期。此时木材表面的水分蒸发能力很强,所以必须用高湿使木材表面水分尽量不蒸发,因此,宜用相对湿度为100%(干、湿球温差为0)的介质湿度处理。

●中期的中间处理

一般将木材含水率为25%左右的阶段称为干燥中期。这时的木材表层含水率和应力状态与经过较长时期气干的木材相近。木材内部应力处理暂时平衡状态。此时介质的相对湿度可取95%左右(干湿球温差约1℃)。

●后期的中间处理

一般将木材含水率为20%以下的阶段称为干燥后期。此时木材的分层含水率状况与经过长期气干且已越过应力暂时平衡阶段的木材相似。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到内裂的严重程度。此时木材表层含水率已很低,为避免表层过分吸湿,所以介质的相对湿度不能太高,一般为90~95%(干湿球温差约1~2℃)即可。

(4)中间处理的时间

中间处理时间是指温、湿度达到要求后所延长的时间。中间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与实木地板坯料树种有关系,一般为1~4h/cm厚,木材密度越小,预热处理时间越短,木材密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干燥中、后期处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8~12h。

终了处理

作用:

(1)减慢板材表层水分干燥速度,减小板材厚度上的含水率梯度,延缓表层木材的干缩,使已存在的应力趋于缓和,防止产生干燥开裂;

(2)消除表层干燥变形,加速后期干燥速度;

(3)可以提高含水率均匀度。

终了处理根据处理的作用,可分为:

终了平衡处理

时机:当检验板中有一块胚料达到含水率范围下限时,即进行平衡处理。

作用:提高锯材之间的含水率均匀性,提高厚度上的含水率分布均匀性。

介质参数:

温度:等于干燥基准最后阶段的温度。

相对湿度:比终含水率低2%的平衡含水率对应的相对湿度。

处理时间:直至各检验板终含水率均匀为止。

终了调湿处理

处理:平衡处理结束后即进行终了调湿处理。

作用:消除残余应力。

介质参数:

温度:等于平衡处理的温度

相对湿度:比终含水率高4%的平衡含水率所对应的相对湿度。

时间:由树种和厚度决定,见表9-14

68、在锯材干燥生产中是如何消除干燥应力的,其原理是什么?

第七章锯材干燥缺陷和预防

69、木材干燥的可见缺陷种类?

干裂:端裂、表裂、内裂

变形:横弯、顺弯、侧弯、扭曲

变色:微生物引起的变色、化学变色、隔条引起的变色

皱缩

炭化

70、木材干燥的不可见缺陷种类?

终含水率不均匀:

残余应力超标

71、木材厚度上含水率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原因:

(1)木材致密或含有内含物等,使中心层水分很难向表层移动。

(2)厚度大的木材容易产生较大的含水率梯度。

(3)干燥过急,表层水分大量蒸发,而内部水分的移动跟不上表层水分的蒸发,在厚度上产生较大的含水率梯度。

预防方法

适当减缓初期干燥速度

做好平衡处理及终了调湿处理

适当延长预热处理时间,适时进行中间喷蒸处理

72、木材干燥后残余应力为什么会超标?如何减小干燥后木材残余应力?

(1)原因:

前期温度高、湿度低,干燥速度快,表层产生了较大的拉伸残余变形。

未进行中间处理或中间处理不够。

未进行终了调湿处理或终了调湿处理时间不够。

(2)预防方法:

减缓干燥前期干燥速度,即前期降低干燥温度、提高介质相对湿度。

进行充分的中间处理,消除表层残余变形。

加强终了调湿处理

73、木材干燥生产中端裂、表裂、内裂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预防?

(1)端裂:是指干燥时木材端面沿径向的开裂。

产生原因:

木材端头水分移动主要为顺纹,木材顺纹方向水分移动速度是横向的30~40倍,加之干燥条件剧烈,端头含水率很快降至FSP以下产生干缩,但端头的干缩受内部的牵制而使端头受到到较大的拉应力,此拉应力很容易超过该条件下木材横纹抗拉强度而产生开裂。

带生长应力的锯材干燥时易产生端裂。

预防方法:

用防水涂料封端,如沥青、石蜡等。

堆料时,最外一根隔条要与木材端头齐平,防止端头水分过快蒸发。

干燥前期降低干燥速度,即采用低温、高湿。

材堆之间空隙要小。

带有生长应力的锯材干燥时,可对其进行汽蒸或水煮处理。

(2)表裂:木材表层沿木射线方向的开裂叫表裂,表裂发生在干燥初期,在干燥后期不严重的表裂会闭合。

产生原因:

干燥初期温度高、湿度低,干燥基准硬,使表层水分蒸发过快,很快降到FSP以下要干缩,但受内部制约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此力很容易超过在该条件下木材横纹抗拉强度,即产生表裂。

径、弦向干缩差异,在弦切板正面产生附加拉应力。

预防方法:

干燥初期采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

适时进行中进处理

(3)内裂:是指干燥时木材内部沿径向的开裂,内裂又称蜂窝裂,内裂发生在干燥后期。

产生原因:

木材密度大、厚度大,内部水分不易由内部向外移动,加之初期干燥条件剧烈,使锯材表层产生较大的拉伸残余变形,而在干燥过程中又没有进行足够中间处理消除表层拉伸残余变形。

在干燥后期,干燥温度高,芯层含水率降低较快,芯层的干缩受表层制约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此力很容易超过木材该条件下的横纹抗拉强度,即产生内裂。

预防方法:

干燥前期采用较低的干燥温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

适时进行中间处理。

减缓后期干燥速度。

采用气干-窑干联合干燥方法可以防止内裂产生

74、干燥生产中横弯、顺弯、侧弯、扭曲是如何产生的?生产上如何预防这些缺陷的产生?(1)横弯:是板面横向发生弯曲,常出现在弦切板上。

产生原因:

弦切板的正面(靠近树皮的面)横向干缩大于反面的横向干缩,故板材向树皮方向翘曲。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1.“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 A.有神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把握到电能的规律和原理,把这个成果运用到生产领域,研制生产出各种工业和家用的电器,方便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这一事实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则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 A.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 C.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 D.经济增长的规律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是指() A.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B.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经济 C.以生产资料私人占用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经济 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经济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政治学 思考题

政治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 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 (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 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 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 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 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 (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 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 (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 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 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 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1、政治学即国家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3、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包括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2、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度研

木材干燥学复习资料

木材干燥学复习资料

1.按照木材中水分排出的方式木材的干燥可分为机械干燥、化学干燥和热力干燥这三种。热力干燥按条件人为控制与否可分为大气干燥、人工干燥。根据木材加热方式不同,热力干燥又可分为对流干燥,电介质干燥,辐射干燥和接触干燥。 2.木材干燥的干燥设备动力设备、热力设备、检测设备、运输设备。 3.木材干燥的干燥工艺准备工作,干燥基准测定,干燥结束,干燥储存。 4.水蒸汽按其状态可分为: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5.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6.I-d图主要线系构成等焓线和等湿含量线,等温线,等相对温度线,等水蒸汽压力线,此外还有密度和体积线系等。 7.干燥介质的炉气要求:少烟或无烟,无火花和灰尘,温度适宜稳定,炉气的气流量稳定。 8.木材可按干湿程度分为六级:湿材、生材、半干材、气干材、室干材、绝干材。 9.干缩规律:弦向>径向>纵向。阔叶树材的干缩>针叶木材。密度高的木材干缩>密度低的木材。 10.干缩过程与湿胀过程一般限制在纤维饱和点和全干状态之间。 11.气态干燥介质主要包括(湿)空气、炉气和常压过热蒸汽这三种。 12.相对湿度也可称作空气的饱和度,说明在一定温度下空气被水蒸汽所饱和的程度。 13.一定状态的空气冷却到饱和状态是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14.影响木材热扩散的因素有木材密度,含水率,温度,热流方向。 15.通常把传热现象看做是导热,热对流,热辐射这三种基本方式,传热的主要形式是导热和热对流。同样,湿交换也可分为:稳定湿交换和不稳定湿交换。 16.按照温度场是否随时间变化,导热可分为稳定导热,非稳定导热。 17.在木材干燥相对湿度的测量常用的是干湿球湿度计和毛发湿度计。

东北林业大学木材学课程考试试题木工答案2005年

东北林业大学木材学课程考试试题(木工)答案(2005年)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共计30分)(难度系数0.9) 1. 形成层:是一个连续的鞘状层:包围在整个树干、树枝、根的次生木质部周围,属于侧 生分生组织。 2. 螺纹加厚:在细胞次生壁内表面上,由微纤丝局部聚集而行成的屋脊状突=凸起,呈螺旋 状环绕着细胞内壁。 3. 侵填体: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通过管壁纹孔挤进胞腔局部或全部将导管堵塞,而形成的 瘤状物。 4. 结晶区:纤维素分子链平行紧密地排列,具有明显X射线衍射图谱的区域。 5. 木质素:木材经过以水、酒精、笨液抽提,除去溶于抽提液的物质,再以70%硫酸或45% 盐酸处理,使之发生水解,水解后所余的不溶解物称木质素。 6. 纤维饱和点:自由水刚刚蒸发完毕,结合水呈饱和状态,木材许多性质即将发生改变的 这个含水率,人们称之为纤维饱和点。 7. 实质密度:指木材细胞壁物质的密度。8. 松驰现象:在应变不变的条件下,应力随着时 间的延长而减小的现象。 9. 导温系数:是表征材料(如木材)在冷却或加热的非稳定状态过程中,各点温度迅速趋于 一致的能力。10.介电常数:指木材介质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同体积尺寸,同几何形状的真空电容器的电容量之比值 11.压电效应:指具有结晶结构的介电质在压力或机械力作用下引起的电荷定向聚集。12.木材缺陷:指的是对木材适合某一特殊用途的质量缺损或偏离(这是适用观点的木材缺陷)。 13.具缘纹孔:具缘纹孔是指次生壁在纹孔膜上方形成拱形纹孔缘的纹孔,它是厚壁细胞上存在的纹孔类型。 14.幼龄材:是受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影响的形成层区域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 15.木材的容许应力:在木结构等设计中,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客观因素,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对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值给予适当的折扣,所得的强度值称木材的容许应力。 二、简答下列问题(共计40分) 1.简述木材的优缺点。说明木材宏观识别的主要依据?(12分)(难度系数0.9) 回答要点: 优点:(1)易于加工。 (2)木材强重高。 (3)气干材是良好的绝缘材料。 (4)木材有吸收能量的作用。 (5)木材是弹性朔性体。 (6)木材的花纹、光泽、颜色,能起到特殊的装饰作用。 (7)木材可以调节小气候。 (8)调节生物的生理量和心理量,使之正常。 缺点:(1)湿胀、干缩: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尺寸也随之变化。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讲)【圣才出品】

第一讲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的定义 1.中国的解释 (1)古代 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 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西方 “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 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主要有: (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 (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 (3)权力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

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 (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活动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国家政权决定和支配着经济需要的实现方式,所以,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核心主要围绕争夺国家政权展开。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指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 二、研究政治的原因

木材干燥学思考题(考试题库)

木材干燥学思考题 概论 1、什么是木材干燥? 2、木材干燥的目的? 3、木材干燥的方法? 第一章木材中的水分与环境 4、木材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5、什么是FSP? 6、什么是吸湿滞后?气干材、窑干材的吸湿滞后有何不同?窑干材的吸湿滞后一般是多 少? 7、木材要求到干燥什么样的含水率,才能保证木制品的使用质量? 8、木材干缩发生在什么含水率以下? 9、浙江某公司生产的水曲柳实木地板,成品平均含水率8%,尺寸规格为长× 宽×厚=910×90×18mm。此批地板被销往广州(广州的年平均EMC=15.6%)。铺设房间尺寸为5×5m,问:为了保证地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拱起,地板安装时应留多大空隙? 10、要加工一个水曲柳桌子腿,成品横断面净尺寸为80m m×80mm,成品在广 州使用,求湿材下锯时,湿板材横断面尺寸应为多少,加工余量按3mm计算。 11、木材在干燥时为什么会产生横弯(瓦弯)? 12、干球温度80℃,湿球温度76℃的湿空气所对应的平衡含水率是多少? 13、解吸是指木材中什么水的排出? 第二章木材干燥窑 14、什么是木材干燥窑?木材干燥窑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15、木材干燥窑的分类? 16、顶风机干燥窑的结构特点?气流循环特点?优缺点? 17、端风机型木材干燥窑的结构特点?气流循环特点?优缺点? 18、侧风机型干燥窑的结构特点?气流循环特点?优缺点? 19、什么是高温干燥?高温干燥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第三章木材干燥主要设备 20、散热器按热载体不同,分为哪几类? 21、蒸汽散热器分类、各种类型散热器的优缺点? 22、木材干燥窑对散热器的要求是什么? 23、散热器安装时应注意些什么?木材干燥用于增湿的有哪几种?疏水器是作用是什 么?如何选用疏水器?什么是相似风机?相似风机参数之关系? 25、某型号的轴流风机,叶轮直径D1=800mm,转速n1=600r/min,流量Q1=8000m3/h,风压H1=120Pa,轴功率N1=1KW,若将叶轮直径放大到D2=1600mm,转速减小至 n2=300r/min,问流量、风压及轴功率有何变化。 26、风机的类型? 第4章对流干燥介质 27、什么是木材干燥介质? 30、饱和蒸气和过热蒸汽有何区别?

木材学模拟试题

木材学课程考试试题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共计30分)(难度系数0.9) 形成层:是一个连续的鞘状层:包围在整个树干、树枝、根的次生木质部周围,属于侧生分生组织。 侵填体: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通过管壁纹孔挤进胞腔局部或全部将导管堵塞,而形成的瘤状物。 螺纹加厚:在细胞次生壁内表面上,由微纤丝局部聚集而行成的屋脊状突=凸起,呈螺旋状环绕着细胞内壁。 纤维素:为环式吡喃型,由D-葡萄糖基本1.4位置以β-甙键联结而成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5.纤维饱和点:自由水刚刚蒸发完毕,结合水呈饱和状态,木材许多性质即将发生改变的这个含水率,人们称之为纤维饱和点。 6.平衡含水率:木材长时间暴露在一定温度与一定相对湿度的空气中,其含水量达到相对平衡,此时木材的含水率叫平衡含水率。 7.蠕变现象:在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8.介电常数:指木材介质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同体积尺寸,同几何形状的真空电容器的电容量之比值。 9.弹性模量:某物体抵抗外力使其改变形状或体积的能力,即力移去后物体便能恢复其原形式体积的能力。 10.压电效应:指具有结晶结构的介电质在压力或机械力作用下引起的电荷定向聚集。。11.木材缺陷:指的是对木材适合某一特殊用途的质量缺损或偏离(这是适用观点的木材缺陷)。 12.木材密度:试材的烘干重/试材水分饱和态体积(生材体积)。 13.幼龄材:是受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影响的形成层区域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其在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方面次于同一树株的成熟材。 14.木材的容许应力:在木结构等设计中,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客观因素,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对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值给予适当的折扣,所得的强度值称木材的容许应力。15.具缘纹孔:具缘纹孔是指次生壁在纹孔膜上方形成拱形纹孔缘的纹孔,它是厚壁细胞上存在的纹孔类型。 二、回答下列问题(共计70分) 1.简述木材的优缺点(7分)(难度系数0.9) 回答要点: 优点:(1)易于加工。 (2)木材强重高。 (3)气干材是良好的绝缘材料。 (4)木材有吸收能量的作用。 (5)木材是弹性朔性体。 (6)木材的花纹、光泽、颜色,能起到特殊的装饰作用。 (7)木材可以调节小气候。 (8)调节生物的生理量和心理量,使之正常。 缺点:(1)湿胀、干缩: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尺寸也随之变化。 (2)木材容易腐朽和虫蛀。 (3)木材用作沿海水工建筑材料或木船等,则常为海生钻孔动物所侵害。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 一、辨析题 1、政体就是指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即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由此可见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而非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联邦制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为松散,更体现了政治民主,因而是比单一制更好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在联邦制国家,联邦组成单位的各政治实体,享有比较充分的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在单一制国家里,中央政府享有较大权力,地方要服从中央。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状况,国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国际环境、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定论。就拿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来看,中国建国时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而美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联邦制,两国的选择均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其各自特有的国内政府间关系对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并反作用于国体。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是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的说就是哪个是统治阶级哪个是被统治阶级。政体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木材干燥复习提纲

1. (补)木材干燥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① 定义:在热能作用下以蒸发或沸腾方式排除木材水分的处理过程。 ② 研究范围:主要为锯材 2. (补)木材干燥的目的? ① 预防木材腐朽变质和虫害,延长木材使用寿命; ② 防止木材变形和开裂,提高木材和木制品的稳定性; ③ 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物理性能; ④ 改善木材的环境学特性; ⑤ 减轻木材的质量。 3. (补)木材干燥的方法? 机械干燥 按木材水分排出的方式:木材干燥 化学干燥 热力干燥(最常用) 大气干燥 按干燥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热力干燥 人工干燥 接触干燥 按木材加热方式 电介质干燥 辐射干燥 对流干燥(按干燥介质) 过热空气干燥 炉气干燥 有机溶剂干燥 4.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物理意义有何不同两者又有何联系? ① 绝对湿度物理意义:每1m3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② 相对湿度的物理意义:湿空气中实际水蒸气的含量与同温度下可能含有的最大水蒸气量之比; ③ 二者不同之处:绝对湿度只能说明湿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的多少,而不能说明干湿程度;而相对 湿度可以反映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接近饱和的程度。 ④ 二者联系:()()()%100100%sz ?=?=bh sz bh P P 湿容量绝对湿度相对湿度ρρ? 5. 湿容量和湿含量有何区别? ★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 ① 湿容量:一定温度下,每1m3湿空气最大限度含有干饱和蒸汽的质量(或说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为 湿容量);反映湿空气吸收水蒸气的能力。 ② 湿含量d :含有1㎏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g/kg 干空气); 6. 确定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哪两种方法?哪种更精确且使用范围更广?为什么? ①方法:平衡含水率法和干湿球温度计法,干湿球温度计法受空气流动速度的影响 7. 理论干燥过程在Id 图上如何表示?实际干燥过程如何表示? 8. 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物理意义有何区别? 湿球温度的形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定义是指某一状态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计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 露点温度随着湿空气温度的逐步降低。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保持不变而相对湿度逐渐增加当相对湿度增加到100%时改点对应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与压力有关取决于湿空气的湿含量d,与湿空气原有温度无关。 9. 新鲜空气吸入窑内与窑内循环空气混合后,流过加热器,再流过材堆(蒸发木材中的水分),这一系列

木材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木材学考试类别:考试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为了在树种间进行气干密度比较,我国现规定气干材含水率为(B) A、8% B、12% C、15% D、30% 2.由树木活的枝条形成,节子与周围木材紧密连生,质地坚硬,构造正常,这种节子称(D)。 A、腐朽 B、漏节 C、健全节 D、活节 3.用于要求尺寸稳定性较好的场合,最好选(A)。 A、径切板 B、弦切板 C、半径切板 D、半弦切板 4.吸湿和解吸是指(B )水的吸收和排除。 A、自由水 B、吸着水 C、化合水 D、游离水 5. 树脂管胞内的树脂纵切面看呈H型,它是(C)科(科名)木材的特征。 A、松科 B、蝶形花科 C、南洋杉科 D、柏科 6.木材变形后,能随时间推移而回复的那部分变形称为(C)。 A.弹性变形B瞬间弹性变形C.弹性后效变形 D 塑性变形 7.木材的滋味主要取决于木材中的(D)。 A.纤维素B.半纤维素 C 木素D、内含物 8.下列树种中无孔材者为(B)。 A、香樟 B、银杏 C 、苦槠 D、枫香 9.针叶材木射线根据其在弦切面上的形态,可分为(D) ①单列木射线②多列木射线③纺锤形木射线④聚合木射线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③ 10.阔叶材中以下属于薄壁细胞的有(D) ①导管②木射线③泌胶细胞④管胞⑤木纤维 A.①②⑤ B.①⑤ C.①④⑤ D、②③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木材的命名常用的有学名和俗名,学名是由属名、种名(或种加词)、命名人组成的。2.在针叶材中,具有正常树脂道的树种有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油杉属、和银杉属等。3.我国竹子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可分为黄河-长江竹区、长江-南岭竹区、华南竹区和西南高山竹区四大竹区。 4.纤维素大分子链间在结晶区的联接力主要为氢键。 5.竹秆的节间多数中空,周围的竹材称为竹壁,生产上将竹壁从外向内分为竹青、竹肉和竹黄

政治学复习题

1.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 定义P9第5自然段;本质:P9倒数第2行至本段末。 2.什么是政治权力?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特性:P71-74 3.政治权力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P80倒数L7—P81 L2 P81 L10—L20; P82第2段 P83 L7—L10 4.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P125“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5.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P182—183 6.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 P201—P202 7.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P211最后一段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本质的论述 P212—P213 8.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P216;p217—P220 9.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 P230—P231,定义和特点 10.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P237—239 11.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面? 第五篇前言 1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 P281倒数L6;P293——294 13.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动力是什么? 第六篇前言

14.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P300最后一段。P299—300 15.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P321 16.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 P322—323 17.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 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有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 特征:首先,利益集团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在利益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需要和价值认同,这是集团相对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共同的观点和目标,或者是共同的兴趣和观念,或者是直接间接的社会关系。其次,利益集团具备组织的基本特征,集团内部行动一致。利益集团首先作为一个组织存在,具有组织的基本特征,有自己的目标和框架,内部对于所要采取的行动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再次,利益集团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政策制定,以维护并增进自身的利益。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形成基础:一是利益集团的存在来源于社会冲突。在一个存在利益冲突的社会,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就成为一种重要选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了有共同利益偏好的社会成员结盟。另一方面,在一个稳定开放、法治宽容的政治体系中,利益集团是多样化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是多层次的、利益集团内部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于是就会形成网络状、动态化,平衡有序的利益集团体系。二是现代利益集团的生成需要政治体系提供合法的制度空间。现代利益集团所指的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而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中世纪的传统社团、封建社会的秘密结社以及宗教团体、为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党组织,也不同与其他一些行政化、垄断性的社团组织。虽然一定的经济物质条件提供了现代利益集团成长的土壤,但只有当一定的政治结构和体系能够容纳、确认、允许它的合法存在,它才能够得以发展。 18.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阶级的,是与生产力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又不充分的情况相适应的。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不同的社会形态,阶级状况也因此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过,人类社会这种阶级分裂现象也不是永恒的,“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3)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主体。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社会结构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国家,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即成为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主体。可见,阶级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并以经济关系为纽带而成为政治社会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过程。阶级具有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高教版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学概论 1、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作为社会政治现象和组织实体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国家产生于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中,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时,便产生国家。社会成员由利益一致、关系平等发展为以不同的阶级地位划分并造成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和冲突,这是社会内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在社会生产中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成为独立部门,是对于国家产生"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成员的分化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二是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化。这样原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条件下产生而且没有任何强制力的氏族制度面对阶级冲突就无能为力了。于是就需要有第三种力量,表面上居于冲突的各阶级之上,压制他们的公开冲突,使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所炸毁。因此,恩格斯、列宁分别对国家有论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产生的基本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是哪个阶级的专政,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仅有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的地位还是不够巩固的,必须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即利用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政权来保证其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一个阶级的阶级统治之所以要靠政治通知来维护和巩固,是因为政治统治具有经济统治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是通过“国家意志”实现的,国家意志是政治统治的主要形式。第三,国家是机器,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国家的作用是控制冲突、维护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就是维护既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清楚地显示了国家的阶级属性。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从国家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深刻揭示了国家是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而深刻阐明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性质。 3、如何正确理解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从理论上说,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的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存在的前提则是国家的存在。这意味着,社会管理职能对人类社会而言,具有共生性,与人类社会相始终。而政治统治职能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只是历史的产物,并非永恒存在,它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阶级社会,从根本上讲,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讲,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个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其社会职能上升为主要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与文化建设。而政治职能,由于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已不占主要地位了,因此主要表现为民主与法制建设,保证社会政治稳定,同时打击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和分子。 4、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历史类型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于国家分类问题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从而也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5、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一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二是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的、法律的和物质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征。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的专政,是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③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②从根本上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③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历程。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1、为什么说国家权力是特定的公共权力?国家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国家权力除了具有阶级属性之外,还具有社会管理属性。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处于公共权力以政治权利方式存在的社会发展阶段。因此,从公共权力性质演变的角度来看,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获得政治性质的阶段性形态,是由统治阶级掌握并由强制性力量保障实施的政治权利。正因为如此,国家权力虽然本质上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同时,它也必须以履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作为维护权利和统治的基础。 2、怎样正确认识国家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政体和国体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不可分割。没有政体,国体无从体现,没有国体,政体无从存在。 2、国体是政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政体的存在形态。政体是由国体决定的,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与之相匹配。 3、政体是国体的体现和反映,对国体有能动的反作用。当政权组织形式适合于国家性知识,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服务作用;当政权组织形式不适合于国家性质的时候,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破坏作用。 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制度的学说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为什么中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都属于代议制度范畴,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相比较,是更先进的民主制度,后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前者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受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已失去了它在反封建中的作用,成了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御用工具。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制度,它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的国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包括西方国家议会制的精华,建立起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虽然历史很短,还不完善,但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5、当代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根据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结合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中国确定国家结构形式为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级地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国务院批准省级地方的区划并批准省以下地方的建置和区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五、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机器常务委员会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要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也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服从国务院。 1、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有哪些优越性? 民主集中制作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这一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和保证。第二,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机关构成的合理性。第三,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行。第四,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学概论 2、论述国家机构的涵义和基本特性?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 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件的国家 机关体系的综合。它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载体。国家机构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阶级性。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依托,是按照统治阶 级的要求、一直以及利益建构和运行的;国家机构的组成人员大多是统治阶级 初审或者获得统治阶级认可的人员,他们代表统治阶级实行国家权力,力图保 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有效实现。2、社会性。国家机构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组织载 体,国家职能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个基本方面。3、实体性。国家机构 一般作为组织实体存在,他不仅具有特定的物质形态,而且由特定的职位和人 员构成。4、职权性。国家机构是国家权力的组织载体,国家权力依托国家机 构组织履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3、如何认识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三权分立"的全称是"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的分立与制衡",早年也曾译为"三权鼎立"。它的具体含意是,立法、行 政、司法这三种国家权力,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 而又相互制约。"三权分立"的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权力的分立, 即国家权力应由三个平行的国家机构分别独立行使,它们都对宪法负责,彼此 之间不具有任何隶属关系。权力分立的原则,就是任何一种国家权力都必须既 受要到限制又必须有其独立地位的原则。所谓"司法独立原则",就是在这个意 义上确立的,即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干涉。 第二,权力的制衡,即三种国家权力不仅相互分离、独立,而且要相互牵制、 平衡,权力制衡的原则,就是对应的国家权力机关应同时得到授权的原则。强 调这一方面,显然是要使国家机构能够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通力合作。 "三权分立"被学术界看作狭义的分权论,而广义的分权论除了" 三权分立"以外,还要包括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权力分立和制衡。资本主 义国家的主权完全由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所掌握,因此"分立"和"制衡"的关系也 就十分明显。国家主权的不可分性和统治者的利益都决定了"分"是相对的," 合"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分"是为了"合","合"是"分"的目的。 4、论述我国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设置原则的基本涵义?(1)民主基础上的 集中。我国的民主集中制离不开广泛的人民民主,这是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运 行的前提。(2)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离不开集中,民主集中制的 集中不是少数人的独断,二是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指挥,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服务。(3)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 结合和辩证统一。民主和集中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5、论述我国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 系上,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受其监督。(2)在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方面,两者是不同 权利只能的分工关系。(3)在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既坚 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1、马克思主义民主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一)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 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 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对民主问题的考察总是同国家问题联系在一 起,认为民主是一种与专制相对的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由一定的经济基 础决定,并为其服务。民主的发展程度和形式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相联系的, 并受一定社会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二)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是统治阶 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形式。在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社会生产关系集中表现为 阶级和阶级利益,因此,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民主也具有阶级性,阶 级性体现着民主的本质。(三)民主政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形 式。民主问题,首先是国家制度问题,无论是民主制,还是君主制,都是一 种国家制度,其本质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2、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进 步性主要体现在⑴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和以往社会制度相比 较,它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化大 生产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为生产的无限扩大提 供了强大动因,资本主义为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⑵资本主义 推动了社会关系的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过三次重 大调整。一是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的发展。二是由股份资本到一般垄断资本 的过渡。三是由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调整,推动了资本的社会化,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 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然而,资本主 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1、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 共权力。2、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3、高额成本,社会负 担沉重。 3、为什么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哪些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制 度优势。1.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的民主,能够真正实现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 原则。2.有利于形成代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必须通过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完成这一任务,最根本 的就是要使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正确地反映全体人民的整体利 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3.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经济、文化上追赶发达 国家,就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并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才 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现代政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2、有明确的政治纲领,规定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 3、有完整的从 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各级领导人,有约束党员行为规 范的纪律。4、争取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党的政纲。 2、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 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 的共产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 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 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 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 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 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 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 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 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 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 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 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 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 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 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 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 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4) 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 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 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 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 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 实际过程。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 政治功能,而且还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形式。目 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 和多党制。这些不同的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度形 式。 3、政治文化具有哪些重要功能?一、塑造和影响政治主题的政治行为。二、 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创制、发展和便签。三、影响正职发展的道路和进程。 政治学概论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的政党制 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党制或多党制,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 特色政党制度根本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 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 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 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为奋斗目标。第三,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参加、三 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 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 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 搞西方的多党制?1、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是各民主党 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 多党制具有的优越性: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2有利于促进 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建设。4有利于执政党决 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6、从中国统一战线的历史看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 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 巨大优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 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 结。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 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 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统 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 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我们 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作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 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 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什么是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有哪些基本类型?政治参与:公民直接或间接 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 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基本类型: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2、 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2、如何看待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虽然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粗线 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但从本质上讲,他仍然知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 政治参与,是资产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西方国家所标榜的广泛、平等、 有效的正孩子参与,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3、简述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1、公民政治参与方式显现出多层次、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个体 参与与群体参与并存、现实参与与虚拟参与同在、基层参与与高端参与共进、 建设性参与与批判性参与相融。2、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表面参与走向深度参与,决定公民政治参与内容不断深化需要两个条件,即: 一是政府相信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公共治理不可 逾越的过程,二是公民参与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能力与想法能够使政府决策更 为科学、使政策执行更易达到预期目标。正是基于对这两个条件认识的不断深 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表面参与走向深度参与。3、 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由象征走向实质公民参与不仅是体现民主形式的需要,更 重要的民主实质的内在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民主既是 目的也是手段。4、政治参与由象征向实质的转变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 其方向不可更改!上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四个新变化,显示出我国政治体制 不断进步、科学的一面,它的包容性在扩展,它的整合力在提升;这些变化, 显示出我国公民主体性不断丰富、自信的一面,它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责 任意识随着政治实践的不断推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些变化显示出我国政 治生态的不断优化和我国政治文明不断上升的一面。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机制及方式有哪些?一、民主选举:①直接选举 和间接选举(选民的角度) ②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候选人的角度)二、民主决 策: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 制度三、民主管理:最广泛的基层民主实践:四、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民 主监督: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 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5、现阶段应当如何扩大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首先,有序的政治参与应 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它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内 进行的政治活动。其次,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这是 有序的政治参与对公民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行为要求。其三,有序的政治参与 应当是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参与协调进行、动态有序的政治参与。不同的发 展阶段、不同的条件,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参与形式的多样和 渠道的畅通,则是有序的政治参与的一个基本特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体现了民主和法治、参与和秩序、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结合,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对新阶段政治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对我国在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具有重要意义。 1、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 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 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构成政治文化的要素主要 有(1) 政治心理:①政治认知,②政治情感。③政治动机④政治态度。(2)政 治思想:①政治理想,②政治信仰,③政治理论。(3)政治价值观 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政治社会化就是社 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 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 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主要途径包括:第一,家庭。 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家庭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儿童 阶段。第二,学校。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教育显然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 的影响因素。总之,学校是正式、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第三, 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顺应历史潮流,范银时代精神,代表国家和民族的 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第一,科学性。 第二,大中型第三,民族性。第四,开放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实践。第二,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第三,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 作。第四,深入开展整治文化的研究。总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 展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才 会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中,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政治发展。第二,政治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 三,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第四,阶级斗争对政治发展有重要 影响。第五,民主建设是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历史-文化 等条件影响政治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2、政治发展的动力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政治发展的动力:第一, 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追求推动政治发展。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 变化推动政治发展。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第 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各国政治的发展。 政治学概论 3、基于政治革命的政治发展与基于政治改革的政治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1)主体不同。政治改革的主体通常是政治领导层,是由政治领导层决定实 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2)目标诉求不同。政治改革不是要推翻现有的郑 子涵通知、破坏现有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旨在通过调整至之关系、兴利除弊、 完善政治制度,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巩固现有的政治统治。(3)实现 方式不同。政治改革通常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进行。同时,政治改革通常在政 治领导的主导和控制之下,有序、稳妥地进行。同政治革命一样,政治改革的 动因也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如何理解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 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政治发展构成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稳定只有在政 治发展中才能真正达到并获得保障。因此,政治稳定是一种积极稳定而非消极 稳定,是一种动态稳定而非静态稳定。另一方面,政治稳定构成一定条件下政 治发展的前提,除非政治革命,常态下的政治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并 努力使政治发展时刻保持在政治稳定状态。在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 中,政治发展是决定性的。对于政治发展来说,政治稳定即使政治发展必须追 求的目标,也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不 仅要确立合适的政治目标,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气质。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什么是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 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 问题的基本主张是: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小时,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民族问题虽 然与阶级问题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不等于任何民族问题都属于阶级问题。 2、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促进中华民 族的大团结起到什么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 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 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 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充分 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名 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名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从宗教的起源来把握宗教的本质及其特征的?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宗教的起源是基于两个客观条件:其 一是早期人类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契尔氏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马克思 主义认为“一切宗教斗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 幻想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一重 要思想指出了宗教现象的如下特征:第一,宗教是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应, 具有虚幻性。第二,宗教是人们对“人间力量”超人简化的幻想,具有麻痹性。 第三,宗教是人们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反应,具有相对性。 4、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 用?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在对待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这 是一项长期政策,关系到名族团结、国家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宗教工作纳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宗教 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中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第三,坚 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第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基本关系是什么?在当今世界,他们之间是如何相 互作用和影响的?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关。宗教信仰是形成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心 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问题旺旺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印宗教因 素而受到激发,宗教问题印民族因素得到强化。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高度关 联性,决定了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宗教问题的解决。从人类发展 与世界和平的高度来看,追求国家质检、民族之间以及宗教之间的和谐共存, 建设和谐世界,应该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共同价值选择。 1、国际政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第一,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为了实现特定的一直、利益和主张, 具备国际社会活动能力而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行为实体。第二,国际政治的基 本内容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第三,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政治 关系的总和。 2、怎样理解国家主权的基本特性?国际主权是一国处理国内外事务时的最 高权力。国家主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属性,主要有如下基本特点;一是对内的 最高性,既除了国际法特殊规定以外,国家对于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员和领土外 的本国公民具有管辖权,对于本国事务具有最高决定和处置权;二是独立性, 既完全独立自主行使主权,排除任何外来干涉的权利,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 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或威胁的权利;三十平等性,即不同国家无论大小强 弱,都拥有平等的主权,不允许任何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国家。同时。 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各个国家的主权具有平等的效力。 3、国家主权对于国家参与国际政治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主权是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先决条件。其次,国家主权保 障一国在参与国际政治中具有与他国平等的地位。最后,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 制定并遵循过激行为准则的必要资格。 4、国际法的基本特点及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特点:第一,国际法主体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其调节对象是这些主体之间的 关系。第二,国际法的制定过程,是相关国际政治行为主体通过博弈互动,达 成妥协和共识的过程。第三,传统意义上,国际法的约束性主要依靠相关国家 自身行动来实现。基本功能:第一,国际法是国际政治关系有序性的基本保障。 第二,国际法是保证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地位的法定依据。第三,国际法是仲裁 和解决国际纠纷与冲突的法律原则。 5、论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社会中,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存并生的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多极化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得生茶要素和产品在 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以配置,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 联系和相互依赖成都由此加深,形成相互依赖关系。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 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会随之加快,区域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全球 化的消极作用,会使得西方国家力图借助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权和在国际组 织与规则中的主控权,按照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建立西方资 本主义模式的一统天下和单机世界,从而计划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对于经济全球化也具有促进作用。世界多极化意味着世 界各国得到共同发展,意味着世界多个国家和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提高,意味 着各国和国家集团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力得到维护,特别意味着发展中国家 的政治经济主权、发展权和共同发展权得到维护。由此可见,就其内在基本联 系和历史趋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结合的关 系。但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结合,必须在正确把握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6、联系实际论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虽然经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体现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确实一贯的,这就是风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第一,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四,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第五,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