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教经典80032008-11-09 20:58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失译人名今附三秦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子,名鞞罗羡那(此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时此王子与诸婇女,在阁上共相娱乐,耽于色欲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

尔时,阿难顶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尔时,王子闻阿难在外,即出奉见,以敬念故,请阿难入坐。坐已未久,尔时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难言:“善哉,好亲友来,今正是时,我今见汝,踊跃欢喜,汝字欢喜,汝今当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欢喜。”尔时王子如是三请。阿难为欲作大利益,默然无言。王子又言:“鞞陀阿牟尼大仙,利益一切众生,有何嫌恨,默然无所说,不见少告?”时第三师,持佛法藏,利世间者,惨然告言:“汝今善德,却后七日,汝当命终,汝若于此五欲乐中,不能觉悟,不出家者,命终或当堕地狱中。佛一切智人,正语正说,记汝如是。譬火烧物,终不虚发。汝谛思惟。”

时彼王子,闻此语已,甚大忧怖,愁愦不乐,受阿难教:“我当出家,定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定必出家。”阿难可之。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听之。一日一夜,修持净戒,即便命终。烧香毕已,尊者阿难与其眷属,往白佛言:“世尊,此鞞罗羡那比丘,今已命终,神生何处?”

时佛世尊,天人之师,一切智人,以大梵音,胜出雷鼓迦陵频伽众妙音声,以八种音,告阿难言:“此鞞罗羡那比丘,畏于生死地狱苦故,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净戒故,舍此世已,生四天王天,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恣心受于五欲快乐,贪受五欲,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寿五百岁。五百岁已,命终转生三十三天,为帝释子,具受五欲,极天之乐,天妙婇女,恣意千岁。寿尽生焰天,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声香味触,快心欲乐。受天二千岁已,命终生于兜率天王子,恣心受于五欲快乐,目视相欲,心自厌足,常谈法语解脱智慧,寿天中寿。满四千岁已,命终往生自在天上,为天王子,受种种五欲妙乐,于婇女中,化应恣意八千岁。八千岁已,命终生他化自在天,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乐,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乐众乐之藏,受此乐时,心极迷醉,具足受于诸妙胜乐,万六千岁。如是受乐,于六欲天,往来七反。”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毗流帝,于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诸群生种于三乘解脱因缘。”

尔时,阿难叉手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须,得几所福?若复有人,毁破他人出家因缘,受何罪报?唯愿世尊,具尽告示。”

佛告阿难:“汝若具满于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食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受天人乐。若有于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于生死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尽。是故,阿难,汝满百岁,尽寿问我,我至涅槃,说此功德,亦不能尽。”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人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或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缘故,受无量罪,由障出家故。”“于此清净智慧镜中,为于解脱诸善法故。若见出家修持净戒趣解脱处,破他出家,为作留难,以是因缘故,生便常盲。不见涅槃,由毁出家故。”

“常观痴等十二因缘,应得解脱。以毁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缘,覆慧眼故,从生至生,常盲无目。不见三界,缘障出家故。”

“应见五阴,二十我见,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坏正见故,所生常盲,不见正道。”

“出家应见一切法聚善法住处,应观诸佛清净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缘故,所生常盲,不能睹见佛法身。”

“以因出家应具沙门形貌及与持戒清净福田种佛道因。破出家故,于善法中断一切望,由是罪缘,生生常盲。由毁出家故。”

“应善观察一切身心,皆苦、无常、无我、不净。破他出家,为作留难,则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见四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趣涅槃城。是罪缘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见空无相无作清净善法向涅槃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应当成就如是善法,不应破坏善法因缘,获如是罪。”

“谓毁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门正见因缘者,终不能得见涅槃城,所生常盲。”

“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若有颠倒淫姊妹女,不应淫处强生悭嫉,此中罪报,不可计限。”

“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诸恶。若复有人,破坏此人出家因缘,不令愿满,是罪因缘增长于前,复倍百劫。”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此毗罗羡那,所种善根,生尊贵处,当受福乐,为过去世亦有善行,为但齐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尔许福?”佛告阿难:“汝不应观过去因缘,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间之乐。最后人中,生福乐家,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佛告阿难:“我今说喻,汝当善听。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华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

时诸天众闻佛所说,莫不厌世,出家持戒。有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善根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佛说出家功德经

出《乾隆大藏经》五十八册七〇四——七〇八页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深度好文,催人泪下)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深度好文,催人泪下)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世间的名利放下, 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虚度了多少年华, 明知一切都是假,还是以假当真拼命发达;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眷属情缘放下, 累世间恩怨情仇在轮回中苦苦相加, 厌倦了六道火宅却跳不出那情执难断的魔法;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白发爹娘放下, 曾经多少劫互为父子彼此循环牵挂, 将此身舍给众生,成就无上菩提才是最好的报答;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爱妻娇儿放下, 不再遮风挡雨看护你长大, 普度众生的功德胜过给你一切世间荣华;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兄弟姐妹放下, 离别的苦涩从生的那天就悄悄种下, 今天的离别就是为了我们都能回到极乐的家;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多年的小家放下, 无数的磨难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家, 从此法履天涯,用甘露浇开众生心中的朵朵莲花;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世俗的观念放下, 异样的目光再也挡不住你前进的步伐, 寻解脱,报佛恩的大愿在你心中生根发芽;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把我执断然放下, 为了累世的父母脱离轮回不再受苦, 黄蘖禅师'一子出家九族生天'的吼声使你欣然泪下;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法王座下早有您的袈裟, 风霜雪雨无数磨难等待着您闯过关卡, 您一定不负佛恩坚忍不拔,不愧对这身袈裟!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 随喜的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就让我从今日起至诚回向, 愿你早披袈裟,成就人生最美的年华! ———摘自网络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从古到今

有多远? 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 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 天地之间。从人到佛有多远? 觉醒之间。 南无妙吉祥菩萨!那一年,你长发盘起,艳若桃花;我青丝剪落,洗尽铅华…… 那一年,你凤冠霞帔,欢喜出嫁;我辞亲割爱,一袭袈裟。从此,咫尺天涯…… 那一年,你,雪月风花,沉沦苦海,兜转千回,无法自拔……我,晨钟暮鼓,闲看云水,万缘放下,自在潇洒…… 红颜易老,岁月无常,难料阴错阳差,此刻,天涯咫尺……可愿到我青灯古刹,品一味禅茶?其实,生命不过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日夜虽能更替,但是,昨天如水,逝而不返;今天虽在,正在流走;明天在即,却也来之即逝,只有放下昨天,珍惜今天,才能无悔明天。 其实,生活不过两天,白天、黑天,日夜交换,日子不息,唯有心情好,才能质量高。一瞬间就是一年,一转眼就是一生。 要平凡,但不平庸;要大胆,但不大意;要敢说,但不空说;要多思,但不乱思;要大干,但不蛮干;要谦让,但不迁就;要虚心,但不虚荣;要勇敢,但不蛮横。 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在这个世界上,用情感活着是悲剧,用理智活着是喜剧。

真没想到!阻挡人出家或受戒的果报竟然这么重

真没想到!阻挡人出家或受戒的果报竟然这么重 吉祥经讲记 第五次答疑 一居士:师父,作为佛弟子,说控制身口意,也不劝人出家,不劝人受戒,这样对吗?妙祥法师:这是不对的。怎么样去摄住身口意?就是善事去赞叹,这就是摄住身口意;恶事不去做,这就是摄住身口意。不是说摄住身口意,好的我也不赞叹了,这是不正确的。何况去反对善事,那就更不对了。所以不管什么条件都要称赞出家,称赞受戒。佛经里有这么个例子,有一个比丘尼,她证到了四果阿罗汉。她就劝这些皇妃出家。那妃子就说:“你看我们娇生惯养的,如果去出家会给僧团带来很多的不便。甚至也不见得能修行好,我们这样的人出家是不合适的,会堕落的。”这个比丘尼罗汉就说:“堕落就堕落。”原话说“堕落就堕落”,为什么这么讲呢?她说:“我过去——前生就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戏子,曾经演出家人的戏。由于演戏这个因缘,最后得以出家。出家以后由于有傲慢心,对僧众有不敬的行为,最后堕落到地狱里去了。”她说:“虽然我堕落到地狱,但由于出家的因缘和受戒的因缘,值遇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又从地狱出来了。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而证到阿罗汉,最后了脱生死。如果我没有以前出家的因缘,今生不可能得到四果阿罗汉。”

她就讲这个出家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所以这些妃子后来也都出家了。她讲了一个事实,就是说我们有能力、有条件的,一定要积极出家,是正确的。如果自己确实不能出家,有些暂时不能出家,一定要劝别人出家。在经书里说:如果不劝人出家,阻挡别人出家,会得什么样的果报?就是生生世世瞎眼报!(见《佛说出家功德经记载》)本来有的人已经走到一条光明道上了,他又给人指到一个坏道、瞎道、错误的道路上了。所以他的果报就是生生世世得瞎眼,而且不光是做人瞎眼,做畜生也瞎眼,做鬼也瞎眼,到地狱里还瞎眼。从地狱受苦满了以后,再返回人类出生也是下贱人。所以说阻挡人出家,罪恶是非常大的。现在有一种说法,不劝人出家,这种说法和佛讲的劝人出家的利益相比,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劝人出家,一定劝人受戒。就哪怕戒律他守得不好,甚至他犯戒了,堕落地狱里去了,但是下去快,出来他也快。种下那个因,将来总有一天会成熟的。所以说一个是受戒、一个是出家,只能称赞,不能去阻拦,凡是阻拦的,这都是没有正念的行为,绝对是不允许的。除非什么样呢?比如说精神病,会对佛教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如果他有病,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出家。但也只能说暂时不让他出家,但是呢,像这样的情况也允许他皈依、受戒。因为这都是救人,给来生种下一个种子,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辽宁海城大悲寺法语

[版本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部)

[版本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 部)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部)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 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 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一、汉文珍贵古籍(一)先秦两汉时期

09860殷墟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国家图书馆 34783片 上海博物馆 4911片 北京大学 2929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61片 天津博物馆 1769片 清华大学图书馆 1495片 09861殷墟小屯南地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5335片 09862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689片 09863 尹至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4 尹诰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5 程寤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6 保训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7 夜战国竹简

清华大学 09868 周武王又疾周公所自以弋王之志(金縢)战国竹简清华大学 09869 皇门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0 (祭)公之(顾)命(祭公)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1 楚居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2 系年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3 为吏治官及黔首秦代 竹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09874 占梦书秦代 竹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体悟世间无常珍惜出家暇满身 学诚法师: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阿难说:“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阿难就去告诉王子,王子说:“我当出家!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定必出家。”到第七天,王子害怕死后堕落,去求佛出家,清净持戒,一日一夜后果然就死了。阿难问佛,鞞罗羡那比丘死后生到哪里?佛说:“此鞞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厌世出家……成辟支佛。”又说:“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 《大宝集经》也说:“舍利弗,菩萨成就一法,令愿不退,严净佛刹。何谓一法?是菩萨应当乐学不动如来为菩萨时,本所修行立弘誓愿:我当

所在生处初生之时,若不出家,则为欺诳十方诸佛。如是舍利弗,是诸菩萨应随顺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生处皆悉决定舍家出家。何以故?而诸菩萨最胜利益,所谓出家。舍利弗,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不著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离凡夫行;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产;六者离恶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九者恒为诸天之所叹羡;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护。若菩萨常乐出家,获得如是十种功德。是故舍利弗,菩萨志求菩提、欲度众生,常当出家。是名菩萨成就一法。”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说:“诸法欲为根本。”譬如说我们内心里想要一支好的钢笔,一块好的手表,一台好的电脑,就会想方设法去买,去借钱或让别人寄钱过来等等,把电脑、手表买回来后,我们会很认真地收藏保管,生怕它丢掉。而我们在出家学佛的路上,在寺庙里面,对于佛法是我非常需要的,善知识、同行道友是我非常需要的这个概念,却很不容易培养起来。师、法、友在自己心里面可能还没有一部笔记本电脑重要,没有一部手机重要。久而久之,我们内心里面就没有佛法的影子,没有善知识、同行善友的概念,心里面有的只是无明、只是无知、只是黑暗,如果这样的话,何必要到寺院里来受苦,何必要穿这身衣服,又何必名为出家人! 所以,一开始出家就要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我为什么要来寺院?为什么要读佛学院?出家的目的何在?然后要怎样出家、怎样学习?有人也许会说我自己学,如果自己学的话,那你在家也可以学,能不能学得下去?这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我们学佛法干什么?学佛法有什么好处?学佛法对

佛说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 阅读数:187大字体正常小字体关闭当前窗口网络 佛说优填王经(白话解)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应之。”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拘深国有一个世间少有的美女,因姿色出众父亲将她取名为无比。当时,周边国王和豪富士绅都表达想迎娶的愿望,父亲回答说:“如果有男子的容貌能配得上我女儿的,我就答应他。”) 佛时行在其国,逝心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仪无上,心喜而曰:“吾女获匹。”归语其妻曰:“吾为无比得婿,促庄饰女将往也。”夫妻共服饰,其女步瑶华光,珠玑璎珞庄严光国,

夫妻共将女至佛所。 (有一天,世尊来到拘深国,无比的父亲逝心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皮肤是紫金色,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当世无双,于是心中大喜:“我女儿就应该嫁给这样的人。”赶紧回家告诉妻子说:“我为女儿找到最佳的夫婿了,快给女儿梳妆打扮,一起去未来女婿那里。”穿戴整齐后,夫妻俩就带着女儿来到了佛的住处。)妻道见佛迹相好之文光彩之色,非世所有,知为天尊,谓其夫曰:“此人足迹文理乃尔,非世所闻,斯将非凡,必自清净无复淫欲,将不取吾女,无自辱也。” 夫曰:“何以知其然” 妻因说偈言: “淫人曳踵行,恚者操指步, 愚者足躘地,斯迹天人尊。” (无比的母亲见到佛的庄严法相,知道不是世间俗人,便对丈夫说:“此人举止气度非凡,绝非世间凡人,必定很清净没有淫欲之心,他不会要我们女儿的,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吧!”丈夫问道:“你怎么知道”妻子以偈子回答道:“淫人曳踵行,恚者操指步。愚者足躘地,斯迹天人尊。”大意是还有淫、怒、痴三毒的人,从走路姿态和足迹就能分辨出来,此人定是天人之尊。) 逝心曰:“非尔女人所知,汝不乐者便还归。”乃自将女诣佛所,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表达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表达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所梁胜兴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1,僧肇此语揭示“名”“实”的辩证,言传的局限,同时也指出用语言传达意志的必要性,认为语言是教传的唯一依凭。佛法借助语言的传达而让人受持、精进、喜悦,断除烦恼。从此意义上,语言则是弘法的方便法门。索绪尔将语言和言语做了区分,在他那里,语言实质上是语言符号构成的一个意指系统,利用这些符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构建意义,实现言语,从而得以表达。著名的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对符号作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之后,发现诸如标志、绘画、服装、建筑、雕塑、礼仪等,甚至工具,都可以赋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特征——“能指”和“所指”。因此,索绪尔预示涵盖语言学的全新学科——符号学,又可以是广义的语言学。那么,如果我们从符号学的视角来仰观乐山大佛,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弥勒雕像,绝不是默然的木石,而是和我们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我们自身的表达,这无声的言语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和活泼的生命。所以,我们把乐山大佛作为文化符号来解读,将从一个新的侧面去诠释其意义。 一、从自然视觉到符号视角——以心观佛 如果我们能够清除乐山大佛关于宗教、历史、艺术等文化背景,纯然如原始人一样无知的观看他,那么,我们或许回到了一个纯自然的状态,这个由红砂岩石雕琢的巨型石像仅仅是一个体量极大的自身形象的投影,如果我们甚至不去将他与自身联系,不去想象,不去会意,如同三江会流处的过江之鲫,乐山大佛对于这个主体,就如同山石,毫无意义。而人类对大佛的眼光或崇拜、或惊叹,或轻薄、或践踏,甚是敌视和厌恶,无论哪种情绪的参与,事实上都给了大佛以符号化的意义,我们便已经落入符号的深渊,不能自拔。而符号本身是我们作为人而才能独创,从而符号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标识,所以,卡希尔说:“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个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符号之网更为精巧和牢固”2,并由此而得出结论——“人是符号的动物”。 “人是符号的动物”的认识本身也给人以符号意义的标识,把人类从自然的视觉撤离,转向符号的视角,当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这一视角,我们看到的世界比动物眼里的世界多了一层形而上的意义,这些意义的组合形成文化,于是人类的世界多了一个更为宽广和丰富的天地——文化世界。在符号的视角,大佛造像有了海通的大慈和壮心;在符号的视角,有了官民接力的正义力量;在符号的视角,大佛的伟岸是佛力的象征;在符号的视角,我们也能看到当意义丧失,大佛沦为士兵打靶的对象的历史事实……所以,符号的视角是人类在自己制造的符号体系中的存在方式,我们不可逃避。既然人类只能接受支撑自己存在的意义 1 东晋释僧肇:《长阿含经序》,《大正藏》,第1册,第1页上。 2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40--41页。

可洪《随函录》与汉文佛经校勘

2006年9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Sep.2006 第5期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No.5 可洪 湖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   摘要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意义阐释的书 除了文字训诂方面的价值外尤其是汉文佛经的校勘整理也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意在引起学界对该典籍的关注与重视 随函录 校勘  中图分类号 A 文章编号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以下简称习惯上称为一书为五代可洪撰写 读音标示 从性质上来说 一切经音义 一切经音义 批揽众经 录出难字二十五卷 及以注正说文 名殊体一 首尾十载用纸九百张 目曰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公元 931>公元940全书分三 十卷然自存有书 目后 可见其在中土已经佚失 该书内容极其丰富 音韵古籍整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相对于玄应慧琳 慧苑 续一切经音义 龙龛手镜 随函录

反 59/645b阿差末经 正为一语在佛经中习见如 其中清洁T03, p0469b 受毒蛇蝮蝎蚑蜂百足含毒之虫 T25, p0175a T15, p0194c 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卷 1  并余毒虫蟒蛇虎 狼蚊虻蚑蜂 卷1 3.金叶银茎毘琉璃鬚(卷 1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宋明宫内省 图书寮本 正仓院圣语藏本 随函录有误 鬚 鬘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莫奸反 莫奸反与音同 鬘 通过我们检索发现佛经中只有 作琉 璃鬘 如玻胝迦幔 赤真珠幔T11  百万亿琉璃鬘网 百万亿赤色宝鬘卷 13  金鬘银鬘颇梨鬘马瑙鬘 日光宝鬘卷 4   或散华鬘 或以银鬘或以玻璃鬘或以毘卢旃鬘 摩诃曼陀罗华摩诃 曼殊沙华卷 3 根据可洪 我们认为作有误琉璃鬘 勇猛巧言卷 6  按 大正新修大藏经一语元 自据拍膑 孰是孰非普曜经 上普白反 上误随函录普 白反此即 字之误普伯切 根据 经文应作 元而高丽本作误也 根据经文自懅 而宋 明本作 误正确的说法应是 拍膑 忧伤如 拍膑椎胸而以郁怫卷 1 共泪出者 拍膑拍头卷 1   5.十一以手覆面十三正住佯听 普曜经 捻握宋 明本作普 曜经捻挃 下知日反 随函录 的 元我们认为作是 捻挃而不见于其它佛 经 但与彼女人手拳相加 T02 或手拳相加卷 25 ó??????2×?×?′2 é? ?í’”°¢???í 3 ±§?ù?í’”éíì??í 3 ×?×?′2é? ?í’”°¢???í 15 根据佛经 捻挃 与 形体近似握 挃 6.赤栴檀汁勒栴檀 黑妙音 有曼陀勒花卷 2  按 大正新修大藏经宋 明污勒栴檀孰是孰非呢 是大正新修大藏经 汁 汙字之误随函录 卷6 é?ò??ú ±e2?×÷o1 ·? ??oˉ????3 勒 即 元宫本一致佛经别处亦作 世界纯以污勒迦莏罗栴檀 卷 4 ??à?–?ì′ê÷ oú?????í 1 7.如是 与大众除馑千二百五十人俱慈氏 始弃 开士之上首者也 T12  按 大正新修大正藏 元 宫本 殆弃孰是孰非呢法镜经 随函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