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什么”与“what”汉英对比研究 陈琦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什么”与“what”汉英对比研究  陈琦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什么”与“what”汉英对比研究  陈琦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什么”与“what”汉英对比研究

摘要:“什么”与“what”是汉英中容易混淆且高频使用的疑问代词。文章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出发对比分析两者用法的异同。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依据,调查留学生使用“什么”的情况,提出学习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教学、教学者和学习者三方面对两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疑问代词;什么;what;汉英对比;对外汉语教学

A Contrastive Study on “Shenme” and “What”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bstract:“Shenme” and “what” are interrogative pronoun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hat are easy to be confused and using a lot. The article conducts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shenme” and “what”re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semantic, grammar and pragmatics. Under the data of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investigating the using condi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making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at students facing during the study. Then give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t from teaching method,teacher and students three parts.

Key words: interrogative pronouns; “shenme”; “what”;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目录

一、“什么”与“what”语义对比研究 (1)

(一)语义表疑问 (1)

(二)语义表非疑问 (2)

(三)语义对比小结 (4)

二、“什么”与“what”语法对比研究 (5)

(一)作主语 (5)

(二)作宾语 (6)

(三)做定语 (8)

(四)语法对比小结 (9)

三、“什么”与“what”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10)

(一)用于陈述句 (10)

(二)用于疑问句 (11)

(三)用于感叹句 (12)

(四)用于祈使句 (12)

(五)语用对比小结 (12)

四、“什么”与“what”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13)

(一)学习重难点 (13)

(二)留学生使用频率调查 (14)

(三)教学策略 (15)

五、结语 (18)

注释: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3)

语言对比研究是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通过语言对比可以深刻反映两种语言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言,使汉英对比显得尤为有意义。

“什么”与“what”作为汉语与英语中典型的疑问词,有其用法的相似和相异之处。不论是对汉语学习者来说还是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因此两者的对比研究便凸显出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语言的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两者在语音方面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相异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便不做专门的对比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研究“什么”与“what”的词汇和语法、语用三方面,并为对外汉语疑问词的教学提供借鉴。

一、“什么”与“what”语义对比研究

(一)语义表疑问

“什么”与“what”表示疑问时,指代不知道或不确定的信息,用于提出疑问,因此呈现出来的句子是特指疑问句(英语中称之为特殊疑问句)。

1.“什么”的疑问用法

“什么”最基本的用法是用来表示疑问,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什么”的解释是:表示疑问。加在指物或指人的名词前,问事物的性质或人的职务、身份等。[1]例如:

(1)“幸福是什么?”吴琼问我。(《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你能找到一份什么更好的差事吗?(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3)什么时候,我的爱情荒漠也能够春暖花开?(《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4)您去过外地什么地方吗?(《1982年北京话调查》)

(5)他们为什么偏偏选择我这个“外人”来担此重任呢?(《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6)你想象中的画家是什么样的?开着奔驰、宝马,住着别墅?(《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7)外交的目的是什么呢?内政又为了什么呢?(《周恩来传》)

(8)在拟定调查方案时,首先要抓住调查的目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调查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渠道?经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式?(曾鹏飞《技

术贸易实务》)[2]

例(1)是对不确定事物的询问,“什么”后面虽然没有名词,但是根据语义可知询问事物。例(2)“什么”对应的是“差事”,对人职务的提问。例(3)“什么”后紧跟“时候”,可见是对时间,且是模糊的时间的提问。例(4)“什么”与表处所的词“地方”搭配,是对地点的询问。例(5)“什么”与介词“为”搭配,组成“为什么”,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提问。例(6)“什么”后加上“样”字,构成“什么样”,对事情的状态提出疑问。例(7)两个“什么”,前者是问事物,后者与介词“为了”搭配,则是对目的的提问。例(8)出现五个“什么”,前面两个是对内容的对象和性质的提问,而后面三个与“渠道”“途径”“方式”搭配,对方式做出询问。

2.“what”的疑问用法

薄冰主编的《高级英语语法》一书中将“what”的用法分为三种:用于疑问句、用于修辞性疑问句及感叹句、用于省略句。这是从“what”的疑问代词角度去分析的,书中还指出:“what除指人与物外,还可表时间、数量等。”[3]例如:(9)“What is it?” said Anchises.[4]“这是什么?”安喀塞斯问道

(10)“What are you doing here?”[5]“你在这儿做什么?”

(11)“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

(12)”What’s your job?” “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13)“What’s the time?”“现在几点了?”

(14)“What is your current crop yield?”“你们这次庄稼收成怎样?”

(15)“What’s the reason why you get so angry?”“你为什么这么生气?”

(16)“What’s the purpose of this plan?”“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例(9)和例(10)两句表示“这是什么东西”和“你在这儿做什么事情”,“what”是指事物。例(11)“what”询问的人名,是对人提出疑问,指人。例(12)中“what”是对人物职务提出疑问,指人。例(13)“what”询问现在的时间,对时间提出疑问。例(14)“what”是对收获庄稼的询问,对庄稼数量提出疑问,指数量。例(15)“what”是询问生气的原因,指原因。例(16)“what”是询问计划的目的,指目的。

(二)语义表非疑问

“什么”与“what”的非疑问用法指的是两词在句中不表示疑问,不构成疑问句,不要求予以回答时的用法。

1.“什么”的非疑问用法

朱德熙认为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示在所涉及范围内没有例外;一是指称不知道或者说不出来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6]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专门提到了疑问代词的特殊用法,即不再表示疑问或反话,只代表一种特别的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只是疑问用法的引申。[7]

邵敬敏和赵秀凤的《“什么”的非疑问研究》中最终将非疑问用法分成任指、承指、疑似、虚指、否定、列举、借指等七类。例如:

(17)我发誓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要找到毛仁风,要让他答应推我的这首歌。(《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18)人家什么时候送来,咱们就什么时候接着(老舍《老店员》)

(19)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红楼梦》第一回)[8]

(20)就是闹出事来,我还怕什么不成?(《红楼梦》第十回)[9]

(21)淳于意叹着气说:“女儿有什么用呀,如今有了急难,你们谁也救不了我!”(《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2)大家都赶时髦似的画新潮画,什么抽象啦、主观啦、变形啦,什么装置啦、行为啦。(《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3)张小松意识到什么,将头一偏,张超伟落下的菜刀就砍在了张小松的膀子上。(《中国农民调查》)

“什么”表示任指,表示在所指范围内无一例外,主要用于表示条件的关系的陈述语境中,如例(17)表示任何办法,无一例外。“什么”的承指用法指的是,前后两个“什么”先后出现,所指内容相同,一个承接另一个,如例(18)。

“什么”的疑似用法表示不肯定的事物或人,如例(19)猜测那人是贾雨村,不肯定,用“什么”表示疑似。丁树声对“什么”的虚指用法的定义是:“有各种情形,或是表示不知道,或是想不起、说不上,或是不必明说。”[10]例(20)中的“什么”便是表示不必明说的内容。

邵敬敏指出,“什么”所表示的否定在形式上没有否定词,是一种语义上的否定。这种用法既可以出现在否定句上,也可以出现在肯定句、疑问句和反问句中,例(21)便是出现在疑问句中。“什么”用作列举时,表示的是列举未尽的意思,“什么”可以出现在列举内容的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其后面,例(22)是出现在列举内容的前面。

2.“what”的非疑问用法

薄冰的《高级英语语法》中指出,“what”有三种用法,一是用于疑问句,表示询问;二是用于修饰性疑问句或感叹句,表示虚指;三是用于省略句,也是非疑问用法。

张道真的《英语语法大全》中指出,“what”可分为疑问词和关系词两类,在疑问词中“what”又可以分为疑问代词和疑问形容词以及疑问副词。例如:

(24)What does it matter? 这有什么关系?

(25)What a fine day! 多好的天气啊!

(26)What do I care even though I am poor?[11]

(27)I’ll tell you what. 让我告诉你怎么办。(=what to do)[12]

(28)What is useless to you may be useful to me.

例(24)虽然显示出疑问句的句式,但“what”在这里是反问,是修辞性的疑问句,属于非疑问用法。例(25)是一个感叹句,“what”表示的感叹的语气。例(26)中“what”不是作为一个疑问代词而是作为一个程度副词表示“到达什么程度”。例(27)和例(28)两句中的“what”不是疑问词,而是关系词,是先行词与关系代词的结合体。此时的“what”既是主句中的宾语又是从句中的主语,表示“......的东西”。

(三)语义对比小结

1.语义表疑问时

“什么”与“what”在表疑问时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翻译时大多可以互译。两者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可以对人事物、时间、原因和目的等提出疑问,构成特指疑问句(英语中称为特殊疑问句),例如上述例句中的例(1)、例(9)和例(10)是问事物;例(2)、例(11)和例(12)则是对问人;例(3)和例(13)是问时间;例(5)和例(15)是问原因;例(7)和例(16)是问目的。

“什么”与“what”表疑问时的相异之处则表现在两点:其一,“什么”表

达的疑问类型还包括地点、状态和方式,如例(4)、例(6)、例(8),而“what”

则不能指地点、状态和方式,英语中表达这三种疑问类型的时候用其他的疑问代词——“where”和“how”。其二,“what”表疑问时可以指数量,如例(14),

而“什么”则不能表示数量,现代汉语中是用“多少”来对数量提出疑问。综上

所述,可以做表如下:

表1:“什么”与“what”表疑问时的异同

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问人事物问时间问原因问目的问地点问状态问方式问数量什么+ + + + + + + —

例句例(1)(2)例(3)例(5)例(7)例(4)例(6)例(8)/ what + + + + ———+

例(13)例(15)例(16)/ / / 例(14)例句例(9)(10)

(10)(11)

2.“什么”与“what”表非疑问时

“什么”与“what ”表示非疑问时用法均十分广泛,因此两者的对比体现

的尤为明显,当然也有相似之处。其非疑问用法的共同性表现在二者都可以表示

反问和感叹。如上文例(20)和例(24)表示反问,例(21)和例(25)表示感

叹。

“什么”与“what”非疑问用法的差异显现在两处:其一,“什么”有七种

非疑问用法,而“what”除了有少数情况可以用作虚指外,其他的非疑问用法都

少见。其二,“what”在英语中可以不充当疑问词,而作为先行词与关系代词的

结合体引导名词性从句,“什么”没有这种用法。

二、“什么”与“what”语法对比研究

(一)作主语

1.“什么”在句中作主语

“什么”在句中作主语可以分为在判断句和非判断句中。

1.1 “什么”在判断句中作主语

关于“什么”在疑问句中作主语的情况,吕叔湘先生在其书《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什么”做代词表疑问作主语时,是限于“是”字句的。[13]例如:(29)什么是你的理想?What is your dream?

(30)什么是你最急需的?What is you need most?

(31)什么是最珍贵的?What is the most precious?

1.2“什么”在非判断句中作主语

“什么”作主语时大多是出现在判断句中,在非判断句中作主语在“使”“让”这类表使令含义的动词作谓语的句子或形容词做谓语的句子中。例如:(32)什么让你这么兴奋?What makes you so excited?

(33)什么使她抑制不住地尖叫?What makes her can’t help screaming?

(34)什么最红?花儿最红。What is the reddest?Flowers are the reddest. 2.“what”在句中作主语

“what”在句中作主语同样分为在判断句(英语称系表结构)中和非判断句(非系表结构)中。

2.1 “what”在判断句中作主语

“what”在判断句中作主语即指“what”在以系动词“be”做谓语的句子中作主语。如:

(35)What’s unique? 什么是与众不同的?

(36)What are their name? 他们叫什么名字?

2.2 “what”在非判断句中作主语

“what”在非判断句中作主语就是指用在及物动词做谓语动词的句子中和不及物动词做谓语动词的句子中。如:

(37)What disappointed you ? 是什么让你这么失望?

(38)What attracts you most? 是什么那么吸引你?

(39)What happened to you? 你出什么事了?

(二)作宾语

“什么”与“what”在句中都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宾语。

1.“什么”在句子中作宾语

1.1 “什么”在句中作及物动词的宾语。例如:

(40)你找什么?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41)你想看什么?What do you want to see?

1.2 “什么”在句中作非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的宾语。例如:

(42)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中国农民调查》)(43)这孩子,你哭什么?

(44)你愁什么?

“什么”用在非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之后作宾语时,都是用来询问原因和目的的。

1.3 “什么”在句中作介词的宾语

“什么”用在介词之后做介词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例如:

(45)她凭什么能够得到那个奖项。

(46)外交的目的是什么呢?内政又为了什么呢?(《周恩来传》)

(47)你对什么感兴趣?

(48)“凭什么?”她质问。

介词除了“凭借”、“为了”,还有“和”“随着”“靠着”“靠”等,用来表达原因或目的。同时“什么”用在介词后作宾语构成的介宾结构还能单独构成疑问句,例如例(48)。

2.“what”在句子中作宾语

2.1 “what”在句中做及物动词的宾语。例如:

(49)What do you want? 你想要什么?

(50)“What have you got?” he asked. 他问:“你弄到些什么?”

2.2“what”在句中做介词的宾语

“what”做介词宾语时是用在介词之前的,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51)What are you looking at?

(52)What right have you to hit my son?

(53)For what did he use this cottage? (正式语体)

What did he use this cottage for? (口语语体)

(54)For what? 为了什么?

“what”在句中作宾语时,由于在英语中介词被称之为前置体,因此在正式语体中“what”要置于介词之后,在口语语体中则置于句首,如例(53)。(三)做定语

“什么”与“what”都具有指别的功能,放在指人或指物的名词前,询问人的身份、职务或事物的性质等。因此,两词既可做主语的定语,也可以做宾语的定语。

1.“什么”在句中作定语

1.1 “什么”在句中作主语的定语

“什么”在句中作主语的定语是出现在以及物动词作谓语动词的句子中。如:(55)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56)什么人把那面旗帜拿下来的?

(57)什么人在操场上跑动?

(58)什么动物这么厉害?

例(55)和例(56)中“什么风”“什么人”都构成定中结构,在及物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做主语的定语。例(57)中,“什么人”构成定中结构,谓语是“跑动”;例(58)中,“什么动物”构成定中结构,谓语是形容词“厉害”。

1.2 “什么”在句中作宾语的定语

“什么”作宾语的定语也从及物动词谓语句、非及物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来分析。例如:

(59)他看出什么猫腻出来了?

(60)你买了些什么书?

(61)这儿来了什么人?

(62)我们去了什么城市?

(63)—“我有事找你。”

—“什么事?”

“什么”做宾语的定语,一般多出现在口语中,如例(59)的“猫腻”就是口语词汇。与作介词宾语一样,“什么”与定语组成定中结构可以单独组成疑问句,如例句中的例(63)。

2.“what”在句中做定语

2.1 “what”在句中做主语的定语

“what”作主语的定语同样出现在及物动词谓语句中,例如:

(64)What channel did you watch on TV last night?

(65)What TV show do you like best?

2.2“what”在句中做宾语的定语

“what”也用做宾语的定语,有时还用作介词宾语的定语。例如:

(66)What reason is there for her to die?(海明威)

(67)During what time could we go for a tour.

(68)What differences does it make?

(69)—I must to tell you something.

—What for?

“what”与定语构成定中结构也能组成单独的疑问句,但是这个疑问句不能与“什么”相对应,如上述例句中的例(69)。

(四)语法对比小结

1.“什么”与“what”作主语时的对比

“什么”与“what”作主语时,当“什么”用在判断句以及使令动词做谓语的非判断句中,两者可以互译且符合语言规范。例如上述例句中的例(29)和例(33)。当“what”用在大部分判断句中以及及物动词做谓语的非判断句中,“什么”与“what”同样是对应的,可以互译。例如上述例句中的例(35)和例(37)。这是两者作主语时的相同之处。

两者作主语时的差异表现在:当“什么”用在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中时,“什么”做句子的主语,形容词可以直接充当句子谓语。但是英语中形容词不能直接充当谓语,需要在形容词前加上动词作谓语。例如上述例句中的例(34)。

2.“什么”与“what”作宾语时的对比

“什么”与“what”在做及物动词的宾语时用法基本相同,在两种语言中可以互译。同时,“什么”与“what”做介词宾语,与介词构成介宾结构单独构成疑问句时,两者的用法也相似。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什么”可以单独做非及物动词和形容词的宾语,问原因或者目的。“what”不能直接做形容词的宾语表原因或目的,只有在“what”

后加上“for”才行。在做介词宾语时,“什么”是放在介词后面构成介宾结构,而“what”在正式文体中放在介词之后,在口语文体中则置于句首。

3.“什么”与“what”作定语时的对比

“什么”与“what”在做及物动词谓语句主语的定语时,两者用法相同,可以互译。同时,两者在做及物动词谓语句宾语的定语时用法也相同,可以直接互译。

不同之处在于:“什么”可以做非及物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的定语,而“what”不行,因为英语不能用形容词做谓语,只能以系动词加形容词构成系表结构。两者与定语组成定中结构单独成疑问句也稍有不同,翻译不能对应。“什么”作宾语的定语,用在不及物动词谓语的句子中,“what”在句中做主语的定语或介词宾语的定语,而“什么”是用作宾语的定语。

三、“什么”与“what”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而分出来的类。[14]语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说话的口气;二是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15]由此可以将句子按照不同的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范晓指出:“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分类,也就是表达用途的分类,是属于语用平面的概念。”[16]

(一)用于陈述句

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简称肯定句和否定句。

1.“什么”与“what”用于肯定句

“什么”与“what”都可以用在肯定句中,在肯定的陈述句中,两者的疑问功能丧失,是非疑问用法。例如:

(70)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波折,都坚持和谈进程和对话解决问题的方向。(《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_001》)

(71)他把什么东西理了一下就睡觉了。

(72)No matter what happened,there will be a man who protect you .

(73)You can say what you want.

2.“什么”与“what”用于否定句

与肯定句相比,“什么”与“what”用在否定句中的频率要高些。“什么”用于否定句时,句中会出现“不、没(没有)”等否定词。在英语中,在动词前加能愿动词表示否定的句意。例如:

(74)警察不会对你做什么的。

(75)我没有做错什么。

(76)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77)What can I say?You have already made the finally decision without me.

(78)What else would I tell you?You know everything.

英语中存在着丰富的与“what”有关的词汇和短语,在不同语境中起着不一样的作用,确定“what”在语境中的含义可以充分利用上下文,确定“what”的语用含义。

(二)用于疑问句

“什么”与“what”用于疑问句中可以表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无疑而问便是上文讨论的两者非疑问用法中的虚指和任指。此时的疑问句中虽然有“什么”与“what”,但是疑问的焦点不是这两个词,虽是问句却不含疑问。例如:(79)它们的行为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80)这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吗?

(81)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

(82)还买什么东西呀?时间来不及了!

(83)—告诉你个好消息!

—什么?

—老师决定下星期带我们去春游。

(84)What do you mean by that?你这样是什么意思?

(85)What do you like? 你觉得怎么样?

(86)What are you afraid of?It’s just a small case.

(87)—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What?

—I love you.

当两者表达不确定的事物的时候,便是虚指的用法,不表疑问。从语用学的

角度来说就是,表达一种和缓、委婉的语气。如例句中的例(79)、例(85)等。

两者用在疑问句中还可以表示反问的语气。反问句无疑而问,寓答于问,当疑问代词“什么”与“what”出现在反问句中的时候,不是提出疑问,而是加强反问句的反问语气。例如上述例句中的例(82)、例(86)等。

(三)用于感叹句

感叹句是指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可以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等浓厚的感情。[17]“什么”与“what”都可以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惊讶、不满等情绪。例如:

(88)什么破电脑!What a lousy computer!

(89)什么?都12点了,你还没睡觉!

(90)什么!我愿意出来就很不错了!

(91)What!You want me to get all that work done tonight?

(92)What?I can’t believe it!

(93)What?No salt?

(四)用于祈使句

“什么”和“what”接一些表示时间处所的词,用于提醒对方注意时间、场合等。例如:

(94)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还不住嘴!

(95)What t ime it is!It’s time to get up!

(五)语用对比小结

本章句类出发,对“什么”与“what”的语用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为四种句类: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两者在语用方面的相同之处表现在:其一,“什么”与“what”用于否定句中都带有不满的感情色彩,例如例(76)和例(77);其二,“什么”与“what”用于疑问句时,尤其是在对话中都可以单独成句,例如例(83)和例(87)。其三,“什么”与“what”用于祈使句中都表示提醒。

不同之处则是:其一,“什么”与“what”用于肯定句时,“什么”要与“不论”“不管”等形式搭配使用,如例(70);“what”多与“no matter”组合,构成“no matter what”使用;其二,“什么”与“what”用于疑问句中表示虚指时,

“什么”出现的位置灵活多变,而“what”限制比较多;其三,“什么”与“what”用于感叹句时,“什么”引导的感叹句带有贬义色彩如例(88),“what”引导的感叹句既有褒义又有贬义。

四、“什么”与“what”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根据前文对“什么”与“what”的对比研究,本章重点谈谈留学生在学习以“什么”为代表的疑问代词时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一)学习重难点

1.“什么”与“what”疑问用法

“什么”与“what”的疑问用法是这两词最基本的用法,因此也是很容易被轻视的一部分。关于这两个词的疑问用法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什么”除了能表示人事物、原因、目的外还可以表示地点、方式等,但是不能表示数量;“what”比较特殊的是可以表示数量,但是不能表地点、方式,不能与其他疑问代词混淆。第二便是“什么”和“what”两词可以单独构成疑问句的,两者有一点相同之处,却又有细微差别,要注意区分。

2.“什么”与“what”非疑问用法

“什么”与“what”的非疑问用法是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汉语中“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使用频率很高,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此间要注意的问题较多。

2.1 “什么”的任指和承指

“什么”的任指强调的是在所指范围内无一例外,而承指强调的是两个“什么”一前一后承接出现,并且两个“什么”所指内容一样。这两点就是要注意的地方。

2.2 “什么”的疑似和虚指

“什么”的疑似和虚指都有用“什么”来表示不确定事物的一项,很容易混淆。疑似是对不确定的事有所怀疑,并且疑似所指的对象是有定的。而虚指所指对象是无定的,它没有确切指定的对象,而疑似则不同。

2.3 “什么”的否定和列举

这两个的用法比较清晰,值得注意的地方便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可以是在疑问

句中,也可以在反问句和肯定句中。“什么”在表示列举的时候可以放在列举内容的前面也可以放后面,在使用时要注意区分。

(二)留学生使用频率调查

“什么”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使用频率极高的疑问代词。它的主要用法涉及疑问和非疑问两大类。正因为使用广泛,“什么”的用法也越来越多样、灵活。“什么”使用频率高不仅仅是局限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中,在留学生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由于用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很多留学生对“什么”用法的掌握并不是很顺利,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学生使用情况的,只有清楚留学生对疑问词“什么”的各种用法的使用情况、正误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因此本节以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基础,对留学生使用“什么”的情况进行概括分析。进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采用关键词“什么”和“考生国际=”,作为普通用户只能查看所有搜索结果的前100个,因此得到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用“什么”有100例。除去重复的句子,所得的有效语料为80个。为了方便统计分析,本文均采用的修改后的例句,不是原始预料。根据语料制作表格如下:

表2: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什么”的使用频率表分类疑问非疑问

用法疑问任指承指疑似虚指否定列举借指总计英国 1 4 0 0 1 0 0 0 6/80 葡萄牙0 2 1 0 3 0 0 0 6/80 韩国9 16 2 0 10 1 1 2 41/80 日本 6 8 2 0 1 1 4 0 22/80 新加坡0 2 0 0 0 0 0 0 2/80 少数民族0 1 0 0 0 0 0 0 1/80 蒙古0 0 0 0 1 0 0 0 1/80 美国0 1 0 0 0 0 0 0 1/80 用例合计16 34 5 0 16 2 5 2 80 总比例20 42.5 6.25 0 20 2.5 6.25 2.5 1

由上表和检索所得预料可知,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什么”的使用情况如下:(1)总体上来看,不论以什么为母语的留学生,非疑问用法的使用比例远远大于疑问用法的使用比例,上表显示,语料中疑问用法的使用比例仅为20%,而非疑问用法的使用比例占80%。由此可见,留学生在学习“什么”时已经基本掌握其疑问用法,并拓展加强对非疑问用法的使用。

(2)在非疑问用法中,各种非疑问用法使用情况也不平衡。从上表可见任指的使用比例是最高的,所占比例高达42.5%;其次是虚指,使用比例也达到20%;承指、否定、列举、借指使用则相对少些,疑似则是几乎很少见留学生使用。这说明,任指和虚指的用法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对于留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而否定、列举等用法则相对困难。初学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会自主的回避那些他们认为很难掌握的用法,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这就要求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尤其是重视其非疑问用法中的否定、承指、列举、疑似等用法的讲解和运用,使学习者能够对“什么”的各种用法做到均衡运用。(三)教学策略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留学生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一样,广泛使用着“什么”的各种用法,尤其是非疑问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教学,他的教学过程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语言测试。总体设计,设计的是教学方案、教学途径、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实施的是设计方案。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两个因素:教学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因此本小节将从三方面:教学和教学者、学习者出发,对“什么”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关于教学的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般是成年人,并且第二语言的学习一般发生在课堂上,学习时间有限。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便对“什么”的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教学方法上的建议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方法是对比分析法和偏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对比

减少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障碍,偏误分析法则是对目的语进行的收集分析。两者的结合运用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更清晰、简单。

关于“什么”的对外海汉语教学便可以采取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结合的方法展开。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法,让留学生清晰地对比“什么”与“what”用法中的异同,促进对“什么”用法的掌握。随后,通过收集留学生对“什么”的运用中出现的偏误,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展开对“什么”的疑问用法以及非疑问用法的讲解。

(2)培养学生的语感,有针对性地教学

对于“什么”的教学,单纯地讲语法是不够,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什么”的用法,从基本形式入手,让留学生对“什么”的用法有感性的认识。

在对“什么”的教学中尽量模仿自然交际场景来锻炼学生的语感。“什么”的疑问用法常常出现在日常交际中,而“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大多是表达人们的各种态度和情绪,根据不同的语境,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语义不同。在教学中设计自然的交际场景,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怎样用“什么”,从而更熟练地进行交际。

(3)简化语法,注重固定格式教学

语法的讲解是很枯燥的,讲解语法要简短并且切中要害,随后紧跟着做大量的练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课上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式的,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使用规律,使之从使用的角度建立起汉语语法的认知系统,达到举一反三、能够应用的目的。因此,对语法的的讲解应该是抓关键要点地讲,讲对学生最直接有用的东西,同时又要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语法教学最好的是将语法点一条一条,简明扼要的展示出来。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图表或线性序列,还可以用高度概括的公式或图示显示出来。例如,在讲解“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中的任指用法时,可以将其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用法列成公式:无论/不管+什么+都/也。或者也可以用文字描述,当“什么”前面出现“无论”或者“不管”与其连用时,“什么”此时是任指的用法。

2.关于教学者的建议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者担负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早期的对外汉语

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学者为中心而展开教学的。因此,教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上文的对比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也是其用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基于“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结构上的复杂性,教学者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给予比疑问用法更多的关注。因此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者在“什么”这类疑问代词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给予“什么”的非疑问用法更多关注

“什么”的疑问用法与非疑问用法是两类相关联而不能等同的用法。从上文留学生对“什么”的使用情况的表格可以发现,留学生更易于掌握“什么”的疑问用法。教学者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给予“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以更多的关注,引起学生尤其是初学阶段学生的注意与重视。

按照语义上先浅后深,结构上先简后繁的原则,教学者对于“什么”的用法的讲解逐步加深,在讲解非疑问用法时不应简单地将“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解释成“什么”的活用,而是强调非疑问用法是一种与它疑问用法同样重要的用法,内部结构复杂,难度相对较高,引起留学生的重视,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安排各种非疑问用法的练习。

(2) 根据“什么”用法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安排教学和练习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的用法的难易程度,一步一步依次介绍“什么”的用法。从上文的留学生“什么”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什么”的用法中疑问用法较于非疑问用法更易掌握,而非疑问用法中最易掌握的是任指用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先安排“什么”的疑问用法的教学和练习,在此基础上在安排非疑问用法中的任指用法的教学和练习,分清重难点,随后依次讲解虚指、承指、列举、否定等非疑问用法。如此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合理安排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什么”的用法,并且减少产生排斥和回避心理。

3.关于学习者的建议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各个方面存在着不同,这些不同对第二语言习得可能产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对学习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复习巩固,学以致用

认知心理学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效的学习就是要让短时记忆库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库中。而复习的目的就是将在课堂上获得的各种语言知识在尚未遗忘之前进行及时的巩固,并送入长时记忆库储存、保持、以便提取。

留学生在完成关于“什么”的课堂学习以后,应该趁热打铁自己安排时间回看新学的知识点,并且通过练习、造句等方式,来复习巩固“什么”的用法。“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中很多是表达态度情绪的,常常用于口语交际中,因此将“什么”用于交际,到实践中检验所学,更好地掌握“什么”的各种用法。

(2)反复回顾,温故知新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证明,输入的信息不及时重现是会遗忘的,且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这说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光靠课后及时复习是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定时回顾,是很容易遗忘的。因此,及时回顾所学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是十分有必要,并且一两次的回顾也不足以长久保持记忆,需反复地有规律性地进行复习。

留学生要学好汉语,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便需要不断回顾和反复记忆。在学习“什么”的时候要回顾之前的内容,“什么”的用法多样,并不是一次就能讲解完的,留学生就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将之前学过的用法用于练习与交际,更好地记忆和运用“什么”。

(3)听说结合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通过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的方式来加深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多接触汉语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可以增加语感。身处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下,多用汉语进行交际可以使汉语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在汉语中的运用广泛,很多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都大量出现,并且“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在口语中的运用也十分普遍,听说的结合更能让留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什么”这一词语。

五、结语

文章从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对“什么”与“what”的各种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什么”与“what”作为汉语和英语中疑问代词

(全英文论文)英语隐喻汉译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958035640。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2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 3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 4 透过《飘》看现代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 5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汉译本中的异化策略( ) 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7 旅游与文化 8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9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形象分析 1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1 英汉俚语特色对比研究 12 对《红字》中罗杰齐灵沃斯的新认识 13 女性形象下的女权主义思想——浅析汤亭亭小说《女勇士》 14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15 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中的女性思想解读 16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 17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18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19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0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21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22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 23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汉英语言对比 重点知识

对比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可以用于什么方面? 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差异(汉语的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区别) 1.以语音的形式对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进行直接的摹拟就是汉语的摹声格与英语 的Onomatopoeia。2.汉语的摹声格使用迭音词或迭音结构,大多表达为四种模式:AA,ABB,AABB,ABAB.英语的Onomatopoeia没有这种叠音形式,英语的拟声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这与汉语正好相反。3.差异:1、不同语言的民族各自固有的语音系统影响或限制。2、在摹拟相同的自然声响时,摹拟的角度不同。 3、“摹拟”过程中,加上自己民族的主观色彩或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自由发挥,极力拓展,以便使各自的语言更为形象,生动,逼真的结果。 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 Assonance的辨别 汉英隐喻的共性、个性分析-来源(汉英隐喻共性和个性产生的原则) 1.汉英隐喻的共性来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共性。人类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以已知经验去认知未知的自然现象。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也总是建立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未知事物”究竟是什么,只有在同已知事物的对比中找出相似点,才能弄清。这便是隐喻思维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了一个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逐渐模式化,最后形成了隐喻这一人类的思维方式。 2.地域民族不同,社会文化,政治宗教,风土人情的差异以及时代进程的快慢会使人类获取的直接经验有所不同,因而人们对一事物与它事物间的联想就不同。汉英隐喻个性产生。 隐喻: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概念和理论。汉英隐喻都是一种比喻方式,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性,用它事物来阐明所要描绘的事物。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 潘文国 提要 本文总结了上个世纪汉语和英语的对比研究历史。百年汉英对比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7年以前,主要是由一些语言学家个人为了探讨汉语的特点而进行的研究; 1977年以后,是为了建立汉英对比语言学而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作者收集了90多本专著、1300多篇论文,以从中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和预测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史 一 对比与对比史的研究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 “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引自王力,1983:40) 吕叔湘先生更把比较看作语言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他说: “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吕叔湘,1942:7)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所谓对比研究,是其中的一种,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人们对所对比语言的研究,并为语际翻译、语言教学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语言学中的这种比较研究,称作“对比分析”(C ontrastive Analysis,C A),也称作“对比语言学”(C ontrastive Linguis2 tics),已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比语言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他最早提出了语言比较与探索人类精神的关系的思想: “不计其数的民族作为人,以各种不同的途径担负着创造语言的任务,而比较语言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详尽地探索这些不同的途径;倘若忽略了语言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之间的联系,比较语言研究便会丧失所有重大的意义。”(Humboldt,1836:21;中文译文见洪堡特, 1997:16) 而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却是20世纪以来的事,它在欧洲与美国可说有两个源头。在欧洲,关于对比语法的设想是著名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最早提出来的,他在其名著《语法哲学》一书末尾曾指出: “比较语法和历史语法生气勃勃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请允许我在结束06

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和吉姆的性格对他们关系的影响分析 2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3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 4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5 对《灿烂千阳》中姐妹情谊的分析 6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7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8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9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10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 11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12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13 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14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6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 17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 18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19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20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21 从《简爱》看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22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23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24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25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26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27 简爱与嘉莉妹妹女性形象比较 28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29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 30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31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 32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33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 34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35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促销战略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淘宝“双十一”大促为例 37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38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39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 40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on Politeness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I. Introduction引言 II.汉英礼貌原则 A.中西礼貌原则的共同处 B. 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1.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2.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C.汉英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观念 III.礼貌用语在应用中的差异Dif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礼貌的内涵差异Different views about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2)礼貌的实际语用差异 ●1,称呼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addressing terms ● 2. 问候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greetings ●谦语、敬词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 3. 语言称赞策略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praising strategy

● 4. 致谢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acknowledging thanks ● 5.道歉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apologising terms ●词语文化内容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3)中西礼貌差异的原因 IV、Conclusion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汉礼貌用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礼貌用语比较谈》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基于文化差异的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

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

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 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需要表达数量概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不同的体现形式。《辞海》中说“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表示事物的单位的叫‘物量词’,表示动作单位的叫‘动量词’。物量词是和名词连用的,如:五头牛、一碗水。动量词是和动词连用的,如:走了五次、看一眼。物量词又可分为表量量词(如:尺、寸、斤、里) 和计件量词(如:件、个、只、条)”。 [1] 汉语量词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代就有了度量衡、容器和货币的单位词。1952 年,丁树声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把量词正式确定为词类中独立的一类并正式给以定名。(赵世开,1999)不同的是,在英语传统语法词类中没有汉语中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表达这种数量概念的结构是一直存在的,在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交流过程中不可能避免数量概念。不同的是,在英语里往往是用名词与数词一起计量人、事物或动作行为。本文拟就汉语量词和英语表量结构的不同特色做力所能及的探索。 一、汉英表量词汇分类比较 (一) 汉语量词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三类 1. 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量词,具体分为以下四类: (1) 个体量词如:一支铅笔一本书一个孩子 (2) 集体量词如:一副眼镜一双袜子一对耳环 (3) 度量词如:一斤苹果一亩地一升水 (4) 临时量词如:一地的水一脸的汗 2. 动量词指表示动作或行为的量词,具体分为以下两类: (1) 专用动量词如: 读一遍吃一顿 (2) 借用动量词如: 写一笔看一眼踢一脚 3.复合量词是把两个量词合在一起使用的量词,如: 秒/ 公里千米/ 小时 (二) 语言学家对量词有着不同的分类。May 把量词分为三类:量词成分(如every, some, a, three 等)、限定词(如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名词所属格,定冠

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节翻译中的选义 翻译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要做好翻译,首先要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理解。但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很普遍的一词多义现象,却给理解和表达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根据词典释义选择合适的词义(略) 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义 语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意思。英国语言学家Firth曾经说过:Each word is a new word in a new context (每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所以说,“多义词数量很多,但我们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除少数歧义句外,却极少见到词的多义现象。因为在一个具体语境中只使用多义词的其中一个义项”(傅敬民等,《英汉翻译辨析》,p10)。 先看英译汉的例子。比如man这个词的翻译: man and wife 夫妻 officers and men 官兵 his man Friday 佣人,仆人 man-of-war 战舰,军舰(尤指帆船) Be a man! 像个男子汉!(勇敢一些,坚强一些) 另以straight为例: 1. He is a straight thinker. 2. Put your room straight. 3. She keeps straight. 4. The accounts are straight. 5. They voted the straight ticket. 6. She went straight home without going to the market. 7. He was tall and straight and clear-eyed and dark. 8. He is fairly straight with me. 9. This is a very straight place. 10.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we’ve got to get straight. 11. Thanks for setting me straight. 12. I believe I am thinking straight. 13. He keeps a straight face. 1.他的思路很有条理。 2.把你的房间整理好。 3.她品行端正。 4.账目清楚。 5.他们投清一色票。 6.她直接回家,没有到市场去。 7.他个子高高,身材挺直,两眼明亮,皮肤黝黑。 8.他对我十分坦率。 9.这可是个十分正经的地方。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一、引言 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 (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因此,汉文化中现代“礼貌”概念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决定着它与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2.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2.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作为一种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在英语文化中也能找到其渊源。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urteou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2]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

汉英数词对比

汉英数词对比 摘要:数词,作为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汉语和英语中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语用表达理解功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一方面体现了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相互贯通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两种语言词汇的对比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同时具有异同点的交叉现象。 关键词:数词,汉语,英语,词汇,对比 数词是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来表示数目或者顺序。除此之外,数词还经常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被赋予各种内涵和特殊的意义,比如引申义,比喻义,色彩义;等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文化这一环境。 对于数词而言,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异同的对比可以解释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也有助于不同民族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本文结合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词汇中翻译技巧以及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和探索数词在汉英两种语言 中的异同。 汉英数词翻译的异同――是否使用量词 1.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要有量词连接。 在汉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时,中间往往要有量词起连接作用,这样表达才通顺,也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例如,“一个苹果”,“两本书”,“三个人”,“一群犯罪分子”,“几袋粮食”,“写几遍”,“走一趟”;等等。根据赵元任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九类(《汉语口语语法》p263);根据黎锦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三类(《新著国语文法》p84);根据朱德熙先生的观点,量词可以分为七类(《语法讲义》)。此处不做深入阐述。关于汉语量词的起源,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根据王力先生的观点,在上古已经可以见到。在《汉语史稿》中,王力先生讲单位词时谈到“第三种方式在上古也是比较少见的,就是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面,兼带单位词。”(《汉语史稿》,王力,p235)此处所谓的“单位词”就是指量词。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转·昭公十三年》),“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战国策·秦策》)。由此可见,量词连接数词和名词的用法,在汉语中自古就有。 2.英语中数词和名词连用,一般不需要量词连接。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 1.引言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论简奥斯丁在《傲慢和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对林语堂的《吾国和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4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5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和情人》的女性主义 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紫色》中“家”的解读 10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1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12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3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分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4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和翻译 16文类、历史和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7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8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9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20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1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2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23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24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25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26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和情感》中的体现 27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8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9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30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31《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32女性主义解读《傲慢和偏见》中的柯林斯 33《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34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35论翻译的艺术 36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37《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翻译美学探析 38《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时髦女郎的对比 39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 40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41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和承载文化信息,蕴涵着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关于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已有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温雁娜在文章《浅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认为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类似。2、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3、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4、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有文化内涵。5、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类似。 刘亚军在文章《简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空缺现象。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三、习语与典故的差异。四、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我个人的观点和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往往词汇文化的差异最为突出。它主要体现在: 1、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在动物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上也各有差异。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常用“虎”来喻“王者风范”, 如“虎虎有生气”, “五虎上将”。而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中却不用“tiger ( 虎) ”, 而用“lion ( 狮子) ”来表示, 如“bold as a lion ( 如狮子般勇猛)。英国人还以lion 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又如我国古代传说中, 龙( dragon) 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动物。在封建时代, 龙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汉语中也常出现“龙袍”, “龙椅”和“望子成龙”等褒义表达法。在英语中“龙”则是指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在西方人眼中代表着凶恶和丑陋,。 2、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 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 都反映出其文化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社会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在颜色方面,汉语以“黄色( yellow) ”喻色情, 如“黄色影片”, “黄色录相带”, 而英语却用“blue”, 如“blue films”, 英语的“yellow books”并非指黄色书刊, 而是“黄皮书”, 是指法国政府发表的报告书。“白”在汉语中表示“丧事”的意思, 例如“白事”指丧事( funeral) , 同时指纯洁无瑕, 如白莲花和白酒等, 在英语中则用“白”象征着“幸运吉祥”, 如a white day ( 吉日) 。 3、词汇的文化渊源差异。不同语言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在不同民族的人们心中产生了不同的形象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渊源。汉语中的蟋蟀与英语中的cricket 指的是同一种鸣叫的小昆虫,但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渊源。“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印象,而在英美人们心目中,蟋蟀并没有伤感色彩,因文化渊源的关系给人的形象都是轻松愉快的。 4. 语言中的词汇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政治和法律上。我们汉语中常说的自由主义与英语的liberation 差距很大, 前者是指无组织和无纪律现象, 后者主要是指反对政治的、社会的束缚。我们中国学生常将politician 译为“政治家”, 这是很不合适的。在英语国家里politician 一词往往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会引起人们的蔑视, 因为它是指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搞政治、玩弄权术的人。 5.语言运用范围和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体式、不同的宗教意识与社会进程中语言词汇的运用与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征。英汉民族各自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差别较大,词汇运用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英国四面环海,长期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事业;而中国地处内陆,长期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分别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济体式。例如汉语的词汇都是与农业有关系的“牛”、“猪”、“烂泥”;“班门”、“萍水”、“桑榆”;而英语词汇则与“大海”“鱼类”“船帆”有关。人的意识形态是由长期的看法和信仰组成。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表现十分明显。如,“借花献佛”“立地成佛”等。英语国家的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God、church、priest等词汇也是经常出现与汉语中佛教词汇相互对应。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语言也在不同的社会进程中不断地发展。一些词汇已经少用或不用,一些新词涌现出来,更有许多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流行于世。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词汇,往往包括旧词新义的复出和新词的产生,这些词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汉语中的囧,英语中的in(潮),out等词。 6、汉语的日常寒喧语对于说英语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由于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的寒喧语也大不相同。中国人见面常说“吃饭了吗’相当于英国 人见面常说的“hello 。”或“hi ”,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吃饭, 我请你吃饭。”的涵义。同样“你上哪儿去了”或“你到哪去了”这些也莫过于英国人见面打招呼“hello”或“hi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种招呼语有不尊重对方的涵义, 回答语往往是“少管闲事”。 综上所述,要学好英语不仅要了解它的语言学知识,还要研究语言的文化因素。只有了解了汉英在词汇上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才能学好英语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会出现文化休克和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1]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120—130.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40—50

汉英交际礼貌用语的对比

汉英交际礼貌用语的对比 摘要:礼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主要作用是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达到交际的目的。文化的不同,这使得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这将难以避免两种文化交流中出现矛盾和冲突。随着汉英两种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对双方在礼貌语言的表达方的礼貌的原则和习惯的认知与理解将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礼貌用语,英汉文化,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约定俗称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是人类普遍普遍推崇的美德。然而,世界上的各个民族,由于其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礼貌原则或准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如果按照各自的礼貌准则行事,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而在汉英交际中对差异的探索已经成为了必要。 “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 2.英语文化中“礼貌”礼貌的渊源 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 (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Ltrte-OIl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不同,人们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及准则也不同。 可以看出,两者的历史渊源差异是很大的。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后,不管是汉文化,还是英语文化,都起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礼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都已形成了两个互不相同体系。近百年来,汉英文化的交流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有许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汉英交际提供了参考。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有中国的胡文仲、顾日国等,英语文化方面的则有利奇、格莱斯等人。 汉英文化各自的礼貌准则 1.利奇的礼貌六原则 20 世纪 6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Grice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即:量的准则(Quantitymaxim)、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和方式准(Manner maxim)。他发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时并不遵守交际原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原则。针对这一现象,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总结P. Brown和S. Levinson研究成果时,认为人们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