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方法

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方法 (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 管理者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 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2.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 (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喧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炼、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2.信任。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人,人才对你重视。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4.自信。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而是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自信要善?“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的感受和体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的感受和体会有幸参加了此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受益匪浅。从开始的问卷样本制作到寻找调查对象,数据统计与分析,虽然它的时间很短,我们很匆忙,很辛苦,但是我们却也初步了解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些状况,知道了人际交往的强大功能及其重要性,怎么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被全部填完,多少都有些成就感。 调研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以及调查的一些题目类型,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了问卷调查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跟类型,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真正实际调查的时候我们却没有那么轻松,开始的时候找同学做问卷,有一些以暂时没有时间为理由不愿参加,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很乐意配合我们去完成这份问卷的。当然在我们说明白问卷的背景、意义、目的之后,同学们都很认真仔细的帮我们完成了。 本次问卷调查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调研,主要在华东理工大学展开,共发放100份调查,收回100份,回收率为100%。简单总结一下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二、无论是与家人还是舍友和同学,大学与人交流的意向比较强。 三、大部分学生比较外向,且交友能力较好。多数学生偏向与熟人交流,但较少流露感情,在与异性交往方面经验较少。 四、极少数学生较为内向,但也具备一定的交友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了解需要,并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心理沟通的能力。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生活上的相互照顾,学习上的相互帮助,活动中的相互支持,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行为、情感的沟通。一个不善于交际,没有正常人际交往的人,就会在自己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分离开来。这就必然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因此,大学生要努力把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熟悉人际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才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强大的功能:1.沟通信息,获取知识。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直接的人际交往从其他人那里获取的。其次是通过文字资料或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占 八 、、 分 析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10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正文: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 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 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 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 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 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大学,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又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我们可以广泛的认识很多人,可以有很大的交际圈,但多属点头之交,总感到自己缺乏影响力, 没有知心朋友,因而倍感空虚、迷茫和失落。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生活圈子相当封闭,学习之外,什么事也不做,或是由父母包办。而且,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不顾对方的情感体验,我行我素,易于引起宿舍其他人的不满,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团体需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人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协同,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世人皆要碰到的,谁也回避不了的事情。 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但是从诸多的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和在高校中频发的大学生事故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既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原因, 也可能成为人际障碍的原因。还有一些因素, 是造成人际障碍的更直接的原因, 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下面对此进行探索。 ( 一) 认知因素。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际认知而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方面,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期望。

1. 偏差。人际认知偏差涉及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对某一个体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心理现象即为晕轮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 即为刻板印象。某种条件 下最先映入人们视野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的现象, 则称为首因效应。人际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些偏差与个体的人际期望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时,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出现障碍。 2. 投射。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反映在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是这样, 以此为基础认知别人, 即为投射, 也就是个体内在地期望对方亦是如此。大学生的具体特征千差万别, 个体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过多地运用投射, 难免产生人际交往或人际相处方面的障碍。 ( 二) 情感因素。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情感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是自卑和自负, 其内在机制是人际安全。 1. 自卑。个体认为自己应该优越却觉得并不优越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即为自卑。自卑使个体在人际接触过程中表现得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举止退缩、敏感多虑。自卑的大学生实际上是凡事期望过高,在交往、相处中总想使自己的形于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重包藏和保护起来, 2. , 即其谈、幼稚肤浅。与自卑者类似, 自负者也是期望在交往、相处中具有优越的地位, 但是, 自负者保护自己的策略是外扩, 而不象自卑者那样内收。 ( 三) 经济因素。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个体的人际适应。这里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清贫与富足。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8T16:33:41.1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作者:高星 [导读]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坏境,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而且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和稳定。但是目前,人际交往障碍已然成为学生之间沟通的一道屏障,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交流,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社交恐惧等。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坏境,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而且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和稳定。但是目前,人际交往障碍已然成为学生之间沟通的一道屏障,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交流,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社交恐惧等。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 一、人际交往障碍概述 (一)人际交往障碍的内涵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坏境下,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满足需要等一系列行为和心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群体之间或大学生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交流、行为协调、情感互动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与他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就是指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现交往危机,导致交往失败,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大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活动,对其日常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消极影响 1.有损于身心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人烦恼和压力的出现往往都与人际交往障碍有关,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和疏导,就会产生各种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在与人交往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安全感、找到归属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在获得友谊的同时缓解孤单寂寞等不良情绪。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标志,他们正处于由简单人际关系向复杂人际关系过渡的关键期,人际交往障碍的出现,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心理发育,导致其心情抑郁沮丧、情感孤寂空虚等,而且会削弱人的抗病能力,成为疾病的催化剂,使正常的心理生理机能减退,有损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2.影响学业成绩 大学生最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客观上大学生也正好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情感丰富且多变,这种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很大影响。学生在学校里能与同学、朋友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便会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理解和尊重的,不仅有助于提高自我认同感,而且有利于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兴趣的发展、思维的活跃,能够有充分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一旦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轻则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想象力缺乏、思维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严重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下降,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3.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塑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和他们的个性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也特别论述了发展既应该包括智力发展也应该包括情绪、意志及整个个性的发展。大学生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少,个性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还很强。所以说,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应塑造良好的个性,倡导“个性成才”。如果他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融洽的氛围中,则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相反,如果出现交往障碍,生活在人际关系冲突不断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个性特征如忧郁、孤僻、暴躁、猜忌等将会接踵而至,严重情况下导致人格缺陷和分裂。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 (一)行为障碍 大学生感情丰富且敏感,在劣性情绪的催化或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影响下极易导致交往冲突,直接发生不好的行为。交往冲突是大学生活中一种最为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指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符合大学生群体对其人际关系的基本认识,导致在大学生个体之间出现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不适应的现象。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们把关注的重心逐渐转向自己,通常会只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苛求别人、盲目坚持自己意见言行、猜疑挑衅、要求别人服从满足自己的意愿。与此同时,大学生情绪调控力低也是交往冲突的诱因,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别人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和不同的行为时,情绪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从而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转变为人际冲突。 (二)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认知存在偏差,不仅包括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还包括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首先,对自我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过高评价自己,孤芳自赏,对别人的一切不屑一顾;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轻自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两种不正确的自我认知都会影响人际交往,前者会产生自傲心理,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总是不自觉地扮演领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有极强的权利欲与自尊心,甚至不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后者一味贬低自己会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己瞧不起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会自惭形愧,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害怕交往失败,不断封闭自我,缩小际交往圈。其次,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以貌取人,只注重外表,看不到别人的优秀品质和内涵;二是对人有成见,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缺乏主见,没有个性,随波逐流。这些都极易造成对他人认知的失误,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三)情感障碍 情感情绪的变化在交往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感情绪能促进人际间交往,消极的情感情绪则阻碍人与人的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主要面临以下的情感障碍: 1.情绪波动大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起伏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生感情丰富但又不成熟,对人对事有时过于敏感,心境变化快,容易凭一时的好恶就改变自己的看法,使得人际交往缺乏理智性和稳定性,从而产生障碍;第二,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反应不当,直接影响着交往的发展方向和深度,情绪反应过于激动会给人以轻浮不实之感,不敢深入交往,情绪反应过于冷淡又容易被人视为麻木无情,失去交往机会;第三,目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虽然大多褪去了儿童的天真直率,但还达不到成年人稳重成熟的标准,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消极负面的情绪。 2.嫉妒心强 当问到“你会和家境比你优越或者能力比你优秀的人成为好朋友吗”时,部分同学表示不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嫉妒心理。嫉妒是通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一系列复杂的情绪状态。进入大学,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的家庭背景、自身能力、社会地位等都千差万别。生活在共同的坏境中,这种差别会更加明显,一部分同学的嫉妒心萌生。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负面作用极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急躁、敌意甚至憎恨的情绪,导致出现故意打击、诋毁、中伤他人的极端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宏.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思想政治教育[D].河海大学,2007. 2]章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探究[D].武汉轻工业大学,2015. 3]叶健健.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及引导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 4]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M].理论导刊,2016.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既不知人也不知己: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特征和心理面貌缺乏了解。 (二)害羞:指在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害羞的形成 主要在后天。 (三)孤僻:不随和、不合群,一种属于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另一种属于有特殊的行为习惯,别人难以接纳,不愿意接受他,即怪癖。 (四)自卑:缺乏自信,在交往活动中表现为想象成功的经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这种心理在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时表现得 尤为突出。 (五)角色固着:角色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它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的思维、行为方式。一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断变化的角色,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 里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你的行为特点也得有相应的变化。如果一 个人不知变通,固着一种角色,就是角色固着。 (六)过虑:在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持有适当的戒备心理是完全应该的。但如果把天下人都看成是可以的人加以 提防,就会严重阻碍交往的发展。过去有句古话叫做“害人之心不 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虑的另一种表现是求知交,而不愿广 泛结友。这就必然局限了自然的交往面。 (七)封闭:在交往活动中,封闭的人试图把自己关在一统天地里,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心里有个顽强的想法,我不想占你 便宜,你也别想借我的光。封闭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忧公开了自己的 思想观念、身世经历后,人家就会疏远自己。

(八)干涉癖:是爱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和秘密。这种人在国外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叫meddlesome,意思是好管闲事的。 (九)强迫癖:有两类,一类是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强加与人,把自己的喜好看作别人的喜好,把自己的意见看作最好的意见,而且十 分热情。一类是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十)嫉妒:也许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人总是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也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 (一)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人际关系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具体环境,离不开活生生的人。中学生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特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基础上的。就环境来说,有家庭与学校构成的内部环境,也有社会与自然 构成的外部环境。家庭环境往往是中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出发点。 一个人自小生活在和睦、高尚、充满人性和挚爱的家庭环境里接受 父母、兄妹的良好教育和情感培育,对其进入中学之后建立良好人 际关系的影响极大。不仅如此,和睦、高尚、充满人文精神的家庭 还是中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感情补偿、校正人际关系中出现的 不良倾向的“血缘”基地。升人中学后,学校是中学生学习、生活 的直接环境。从客观方面看.学校领导、教师、员工要为中学生良好 人际关系的形成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建立起优良的校风、学风,为 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际的物质场所和精神场所。而从 主观方面讲,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创设的条件,并与学校一起 创造条件,自觉地、能动地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1、传统上,群体活动的途径特别受到重视。譬如集体参观学习、听报告,是党员或团员还要通过组织生活,集体参加校园的文化活 动(文化讲座、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书法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新 年晚会、办墙报、黑板报等)。大学生参加群体活动,为了实现共同 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不仅使自己受到

【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 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现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必然容易导致失败。

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申请者姓名:张慧 身份证号码: 340204************ 所在省市:安徽省芜湖市 所在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张慧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一例因无法适应大学新环境而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为男性,音乐学院大一学生,因为离开家乡来到新的城市读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及同学,害怕与人沟通,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出现孤僻、抑郁、焦虑等症状,持续近一个月。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为期4次的心理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开始尝试与他人沟通、交往,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通过回访跟踪,发现求助者的问题逐渐解决,咨询达到理想效果。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王某,男性,19岁,音乐学院大一学生。身高1.70米,体重58公斤,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父母在其年幼时离婚,与父亲同住,后来父亲再婚育有一女,父亲经营自己的公司,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近期因恐惧大学新生活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独自前来咨询。 目前精神状态:意识清晰,言语表达能力较弱,情绪抑郁。 身体状态:无家族遗传病史,近期出现失眠的状况,躯体医学检查正常。 社会功能状况:与同学相处不好,对处理人际关系丧失信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心理测验结果:1、SCL-90测验结果:总分185,人际关系敏感2.1,抑郁1.92,焦虑2.70,躯体化1.33,敌对1.83,偏执2.17,强迫症2.40,其他因子与常模相比属于正常。 2、SAS标准分为60分,SAD总分23分,其中回避因子11分,苦恼因子12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调研方法思路 (3) 三、调研步骤开展 (3) 四、调查结果分析 (4) 五、解决对策和建议 (8) 六、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10)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普及,大学生的数量很多。大学生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和校园边界的群体,感受到的人情世故和压力是极其特殊的。学校的教育往往教学生学科知识、组织考试,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够关注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到底如何?这是我做这个调查想要了解的内容。潜意识里,我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许多大学生跳楼、上吊结束自己生命的报道,时常感慨和不解。是学习、是工作压力、抑或失恋?总之,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一定不够好。否则还有许多朋友关心、帮助和及时劝导,就不会发生悲剧。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人际交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处处都离不开交往与沟通。日趋多样的交流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们的视角得以开阔,人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也因沟通而改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且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群体,此课题研究对于大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对于老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对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与管理;甚至对于创新交往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找更加合理积极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是什么问题导致不同同学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不同的差异,交往方

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等。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大学校园里哪一些力量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改善现状,是我们遵循的研究思路。 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也为广大大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健全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环境。由于人际交往是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调研方法思路 以团队的形式,选取适当的调查方法,针对调查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和交流方式,进而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心理特征与渴求,从而为大学生的交往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研步骤开展 1.确定调研课题,针对性地展开问卷调查设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起草样稿论,确定最终用稿,进行印制并进行网络问卷制作 2.参加培训,自学调研的相关知识,请教指导老师提出相关建议。 团队成员分工展开调查。(以书面及网络调查问卷为主) 3.进行发放问卷,填制完毕并回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将实地与网络数据进行收集总结,将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针对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反思调研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优化整理,对调研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问卷调查时间与地点,组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现象,归纳结论。 4.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并展示调研成果。(期间记录

大学生人际关系作业

大学生人际关系作业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至关重要。本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对所填写的资料绝对保密,只作为我们此次调查研究所用。感谢你抽空填写问卷…… 1.你的性别是? 1.男 2.女 2.你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或者以上 3.在你的人际交往中,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 1.关系不错,很满意 2.关系一般,勉强过得去 3.关系很差,自己很失败 4.不清楚 4.经历了中学时代,你觉得大学同学或朋友间的关系与中学时代相比: 1.更深刻,更理性化 2.和中学差不多 3.有所倒退,更虚伪 4.不清楚 5.你认为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 1.很重要

2.一般重要 3.随便,无所谓 4.一点都不重要 6.你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 1.很大压力 2.有些压力 3.完全没有压力 7.你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 1.很有障碍 2.有一些障碍 3.完全没有障碍 8.你在大学期间承受最大的压力是哪方面的压力? 1.学业压力 2.人际关系的压力 3.择业的压力 4.异性交往的压力 9.大学里舍友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你认为: 1.差别大,不能接受 2.差别大但能相互忍让 3.差别不大,可以适应 4.没有关心这个 10.你认为你和你的同寝室友相处的怎么样? 1.很融洽 2.一般 3.较差,经常有矛盾 4.和他们不怎么说话 11.你在宿舍或者在生活上有特别不喜欢的人吗? 1.有,很多 2.有,但很少 3.一个都没有 4.不清楚 12.平时交往时,遇到与你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你会 1.觉得无聊,找个借口离开 2.没有很大兴趣,但会耐心应付 3.很有兴致地与对方谈各自的爱好或观点 4.没有遇到过,不知道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作者:王华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 我最近在看有关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保健的书籍,了解了好多相关知识,针对我校有关社会适应性的专题,特对我的学习内容作一下归纳总结,与大家共勉。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 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 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

人际交往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普宁英才侨中杨晓英 摘要人际交往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通过对一位人际交往障碍求助者的会 谈发现她存在新生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障碍,运用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放松训练和人际关系训练,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咨询和两个月的自我调整,在回访过程中发现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和适应不良状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新生适应不良,合理情绪疗法 一咨询者基本情况 李某,女, 19 岁,我校高一新生,体貌端正家族无精神病史,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母亲早逝,一直与经商的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家庭关系淡漠,家庭结构复杂。李某自入学住宿以来,经常与同寝室室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入学一个月内已调换寝室三次,人际关系不良,对新环境总不太适应。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学习有所下降,有想回避同学、休学回家的念头。自觉非常痛苦和焦虑。 二咨询师观察及向他人了解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体貌端庄清秀,刚进门时稍显紧张,不敢直视咨询者,介绍自己情况时,声音有些颤抖,谈话时手里不时摆弄自己的手机,在咨询中稍加安抚后,情绪稍有缓解宿舍同学描述,李某比较内向,说话带刺,总觉得别人对她都是恶意的,时间久了就没人愿意和她说话了,最近都很晚才回寝室。 2、班主任描述:李某考入时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因为歌唱得好,被选为文娱委员。但近来听课不专心,作业也没前段时间认真。平时独来独往,性格比较内向,从来不笑,无论是可笑、滑稽的事情还是老师或同学的幽默,都不会引起他的反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同学有过几次冲突。 3、宿舍教师反映:不和同学来往,包括同宿舍同学。遵守宿舍纪律,经常反映宿舍同学的违纪行为,但要求老师保密,不要让同学知道是他报告老师的。 4、同学反映:冷酷高傲,目中无人,自己合适就行,不懂事,自私。 心理测验结果:选用 SAS 和 SDS 量表 SAS 标准分为 61 SDS 标准分为 64[1] 二、主诉:人际关系不好,班里同学都不理他。在班里,无论做什么,同学都向看怪物一样看他。以前,自己做事从不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上吃了不少亏, 四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进入高中以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集体住宿生活,并由一些偶然事件引发人际交往冲突。伴随产生了抑郁焦虑的情绪困扰,求助者又不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这种困扰长期积压在心里,造成了内心的痛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学原因:女,19 岁,正值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排除器质性病变。 心理原因: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外界事物的不合理认知,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社会性原因:早年遭遇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母亲的早逝,造成家庭重要情感的缺失,母爱的丧失,加上家人的淡漠使求助者缺乏倾诉的对象,缺少帮助和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学争吵也成为引发不良情绪的负性生活事件。 二诊断及鉴别 诊断:人际交往障碍 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有较强的自知力,知情意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每个人的社会化进程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的。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起点。随着人的成长,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内容逐步深化,交往形式日趋多样。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和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促进成熟。 2.人际交往能促进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 人对自己的认识总是以他人为镜,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比较,把自己的形象发射出来而加以认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以同龄人作为参照系,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态度和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到自己适当的社会位置,从而选择更为恰当的行为。 3.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的条件 一个人的个性除了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如果长期生活在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中,人的个性就会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和主动。大学是人的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积极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 4.人际交往是维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越大,人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得到支持与帮助的机会就越多,越能保持心理平衡。特别是青年学生,通过交往,获得友谊、支持和理解,得到内心的慰藉,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感,有助于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宣泄愤怒、压抑与痛苦,减少孤独感、失落感。 存在问题 一、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 (一)自我认知偏差 自我认知是社会个体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自己对自己的外部行为情绪、态度、动机个性等内部特征的认知。 青年由于生理、心里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干扰,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不能正确、客观、全面认识自己,就会产生自我认知偏差。 1.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认知偏差中非常突出的个体心理。自卑心理来源于对自己不正确识和评价,过分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在 交往中表现为畏惧、退缩、逃避和缺乏自信,想象失败的体验多,有时产生一种失 落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可见自卑是影响交往的严重心理障碍,直接阻碍一个人 走向群体,去与其他人交往。 产生自卑心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评价是形成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他们认识自己时,通常都是建立在不正确的社会比较上,习 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自卑者在活动中对自己评价过低、在任何活 动之前,常有“我不行”的消极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人不相信自己 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造成失败。而活动的失败恰恰验证了自我认 识和评价,从而强化了这种自我认识,增强了自卑感。二是内向性格形成自卑心理。 性格内向的人,多愁善感,谨慎有余,活泼不足,看到别人善于交往,自惭形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的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2.自负与害羞、孤僻。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

社会心理学:论人际交往的障碍

论人际交往的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相互作用和相互知觉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双方的成长环境、个人需要、个性特征等差异会妨碍交往的正常进行,导致交往不顺利,这就是人际交往障碍。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 1.认知误区 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三个方面。过高评价自己,过低评价对方,就会导致人际交往中的盛气凌人、狂妄自大;过低评价自己,过高评价对方,则会导致人际交往中的畏畏缩缩、自抑自卑。对人际交往本身的认识也同样影响交往行为,如对交往的交互性原则认识不足就会导致交往中对某一方利害的过度关注。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社会认知因素有以下几种: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2.情绪因素 在人际交往之中,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过分冷漠都会让人感到难以接受。有时容易凭一时好恶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使得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此外,羞怯、嫉妒、自卑等都是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的不良情绪因素。 3.个性缺陷 人格是指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 4.交往能力不足 有的人平时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事,很少注意与他们交往沟通,久而久之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就体现出来了。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 1.因自卑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自卑是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某些缺陷或判断力、性格、能力等方面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情感体验。自卑感是交往的一大障碍,自卑感容易使人孤立,离群,抑制人的自信心的正常发挥。有自卑感的人在交往中的表现就是缺乏自信。 因为自卑的人会认为自己能力差,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从而发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上的偏差,导致自卑者感到不如别人而丧失信心。 2.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取向引起的人际交往的障碍 以自我为中心是指个体自视过高、自负或者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只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不管不顾他人感受。 3.因羞怯心理而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羞怯心理是因为害怕或胆怯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不适。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差异使人产生羞怯心理,担心自己比不过别人、害怕被他们看不起,带着这种心理去交往就产生了不安的感觉从而使得自己在交往过程中处于尴尬的境地。 4.因嫉妒心理而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嫉妒感是在交往活动中,因才能、成就等不如他人,而产生的羞愧、怨恨等复杂情感体验。 在有的时候它对人的成长也有积极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消极的影响。嫉妒心理一旦产生,就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感受,从而使人际交往失败。 5.因猜疑心理而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猜疑心是在交往中有主观臆测而产生的对他人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一旦掉进猜疑的怪圈,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产生疑窦,从而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克服交往障碍的主要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