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1207235自然辩证法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实现“中国梦”的积

极作用

——科学技术进步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

姓名:

学号:ZY1207235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 4 月8 日

目录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实现“中国梦”的积极作用 (2)

1摘要: (2)

2引言: (2)

3 正文: (2)

3.1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

3.2科学技术创新对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5)

3.3“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及内涵 (6)

3.4科学技术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6)

4结论与建议 (8)

参考文献 (10)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实现“中国梦”的积极作用

1摘要:

“中国梦”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均是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人类社会的前进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更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并依靠它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本文首先分别简述了科学技术与“中国梦”的基本含义,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依据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论述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论述科学技术发展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梦”;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积极作用

2引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应为之努力奋斗,而“中国梦”的实现则有赖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当代中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与经济转型期,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更为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中国梦”,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科学技术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积极意义,从而合理、科学的加以利用,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效助力剂。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我国的科技政策与战略以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的概述,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论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国梦”实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正文:

3.1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物理学的革命,开辟了科学认识的新领域,使自然科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代科学时期。从本世纪40年代起,依靠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一大批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汇成了新技术革命的洪流.由于新技术与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以及科学、技术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分化与综合,现代科学与技术形成了一个各门类、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以往科技发展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与以往科技发展不同的新的趋势,主要有整体化趋势、数学化趋势,以及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趋势。19世纪来,X射线、元素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揭开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20世纪初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自然科学各学科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理论自然科学的推动下,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系列新技术相继问世,导致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它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与微光技术,以及传统产业技术的革新等。工业化大生产为现

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各种社会需求则是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强大外部动力,尤其是经济需求和军事需求,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真正的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将主导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将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科技的发展,也为自由、民主、正义等人生价值创造了物质基础;科技的发展,更为人类构建人类文明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科技发展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世界市场、从而形成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无不依靠科技进步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手段,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的、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巨大杠杆,它不仅为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为这种过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现代经济中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世界经济这一概念的延伸,它和世界经济一样,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使信息传递更快、更便捷,促进了全球经济协调机制的形成。当前国际分工的资源基础不断削弱,技术基础大大增强,科技进步的水平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依据。受科技进步的作用,当代国际交换的规模、速度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的生产和消费越来越离不开世界市场。对经济全球化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国际投资近年来迅速发展,这也是因为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国际投资机会大大增加,并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空前发展,为国际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这样说到:“标志着现代经济的时代创新特征,是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解决经济生产的难题。”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后,虽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经济总量是不断增长的。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长,是由科技进步推动的。

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产品创新速度的快慢和科技含量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盛衰成败。科学、技术、生产之间以及各门科学和各项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而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政府更加重视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并形成了一大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新企业,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使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飞

速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科技产业在对我国GDP的贡献率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在科技产业的推动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得以巨大的提高。

近年来,在一批高技术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下,我国以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效益逐年提升,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三,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两位。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系统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政府应该认识到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整个社会生产的第一资本,必须重视人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生产经营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其次,也必须注重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认真深刻的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利用好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模式,创造更多辉煌。

3.2科学技术创新对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梦”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而“中国梦”的实现则有赖于我国经济持续的稳定发展。如今我国经济已步入转型期,在传统产业对我国经济贡献边际作用下降的情况下,新兴产业能否肩负起重任,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支柱,关乎着“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在这其中,科技创新将是经济顺利转型的核心推动力。

尽管转型和科技创新之路并非坦途,但也充满了希望。首先,我国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技术累积,以及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政策的陆续落实,加之成本端的优势,大部分的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均已具备了产业升级的实力。其次,从决定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我国人口结构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不断提升,这为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相当充裕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

而经过了数年来的努力,我国在诸多产业技术,特别是在中低端技术上实现了全面性的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相关行业领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并在市场中培育积累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科研人

才。科技创新加速的基础已然奠定,我国完全有能力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红利,克服转型期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努力抢占未来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3.3“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及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3.4科学技术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科学技术既能通过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另外,和谐社会为科学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保证。只有社会和谐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去发展科学技术。

实现“中国梦”时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四个尊重”的重要政策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前提,进一步突出了科学技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悦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重要性的强调对和谐社会完善手段的近一步明确。十七大报告曾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公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五位一体的战略规划。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社会发展其根本含义是向前迈进,需要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来推进,科技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同时和谐社会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科技的发展。科技作为源动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同时又得到和谐社会的衍生动力推动自身发展,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向前永动的过程中,科技扮演了推动者,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动力。

科学技术以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作用,将是无法想象的。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引起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的大变革。科学技术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首先,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中,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得以大大增强,经济效益更加优化,为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科学技术

的进步,对先进政治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科学技术,可以为人民参政议政创造条件,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可能,从而使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制度保障。第三 ,从文化方面看 ,科学技术本来就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是人类文化中的精致部分,没有科学技术的文化系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和谐的。科学技术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总之,科学技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科学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和谐功能,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和谐功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然 ,我们也不能否认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适当应用 ,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破坏了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 ,威胁到人们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对于这些不和谐的方面 ,我们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环境破坏问题。由于人口的增加 ,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 ,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使自然界固有的秩序失衡甚至恶化崩溃 ,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是资源短缺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容易 ,出现了开发不当和利用不合理而导致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这些原因使当今社会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三是人口问题。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使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大大提高 ,再加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和计划生育措施的不到位 ,使全球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 ,给自然环境和社会本身带来巨大压力。四是高科技犯罪问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管理越来越高技术化 ,社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 ,但同时也产生了高科技犯罪问题。高科技犯罪往往危害大 ,影响广 ,对社会的安全运转和健康发展形成严重威胁。其它如大规模杀伤性与毁灭性武器问题、生物制品与生态安全问题、人们的心理和人格扭曲问题、有关克隆人的争论等等 ,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关 ,也对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健康发展提出严重挑战。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以及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的辩证关系,在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为之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要牢牢抓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它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由此可

见,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墓础和智力支持.科技作为动力系统,以其特殊性和主体服务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关键作用。由于科技动力系统的特殊性,使其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坚实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同时因其主体服务性,使得社会运行主体更有实力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协调发展是发挥系统中每一个元素的最大作题、这一切都还是要依靠科技的再创新。科技造成的危害是由于对科技的驾驭能力有限。目前己被破坏的环境仍然需要以更新的科技手段来修复,在人类科技水平逐步提升,驾驭科技能力渐强的时候,现有的危机将被逐一解决,可以预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科技的修复功能将愈来愈受重视。

第三、坚持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成果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科技的发展为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科技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是理想、信念和道德发展的科学基础,其发展中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既推动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道德化,也推动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的科学化,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不仅仅在于对物质世界的巨大变革,还在于它给人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障。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虽然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但这无法改变科技正向推动社会的大趋势。当今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要紧密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明确科技的系统功能,科学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以推进社会快速、高效、健康发展的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一系列科教兴国战略和政策的保障和指引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矢志不渝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富强,社会将更加完善和充满生机。人民群众都将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也都能够活得更有尊严!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N],人民日报,2013-03-18.

[2]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3-15.

[3]何亚平,主编.科学社会学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4] [保]尼科·雅赫尔,著.科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问题[M].顾镜清,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 [英]斯图亚特·里查德,著.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M].姚尔强,译.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89

[6] 侯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7] 黄文贵,著.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尺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

[8] 李桂花,著.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哲学研究,2004.

[10] 郑积源,主编.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人民出版社,1998.

[11] 殷登祥,著.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12]龚育之、任定成,著.在科学与社会之间[M].武汉出版社, 1997.

[13] 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88.

[14] 程瑞华.五年来我国科技事业成果丰硕[N].金融时报,2007-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