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水平分衡

筋膜水平分衡
筋膜水平分衡

软组织放松的解释:高尔肌腱器与筋膜水分平衡

运动员辛勤的训练,会让肌肉产生微创伤,留下疤痕组织及小的结节,这些小结节又称为激痛点。激痛点可能阻碍神经传导及血液流动,降低肌肉收缩灵敏度、

协调性及全身的力量。多年来,运动表现教练试着藉由伸展来解决激痛点,但肌肉此时就像一条打结的大橡皮筋一样,伸展只是让结变的更紧而已。

软组织处理,像是自我肌筋膜放松,因为自生抑制也可以增加柔软度及活动范围。当你透过泡棉滚桶,将压力施加在肌肉组织上时,一种叫高尔肌腱器的机械式受器,会把有股张力正施加在肌肉上这讯息送到大脑,大脑接收后就会放松该肌肉,以预防肌肉撕裂。

使用泡棉滚桶时,一旦发现酸痛的点,运动员应该"停留"并且持续的在该点进行施压,尝试放松该肌肉。缓慢、深层的呼吸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同时放松激痛点。如果按压时的不适感太强,是很难释放这个激痛点的,所以运动员要透过转移身体的重量,来控制酸痛的程度,才有办法达到放松的效果。

每个肌肉群大概花费30~60秒的时间,时间长度取决于肌肉品质及软组织的重要性。当运动员对于软的材质比较能够忍受时,就可以使用更硬的材质及较小的工具(如网球)来处理更深层的激痛点。

另一个说法是使体内《筋膜水分平衡》,分享《风靡全美的MELT零疼痛自疗法》这本美国畅销书的说法,第31页开始:

慢性疼痛真正元凶

慢性大小疼痛不管是突发或是来得缓慢,疼痛的源头都是相同的──重复。别搞错我的意思,重复(或者说一而再,再而三的练习)是好事。重复练习让我成为最棒的老师,以及身体能量工作者。随着不断重复练习这些活动,我改善自己的技术,甚至变得更好。重复练习是人生中正常且有益的部分,并非你可以或应该试图排除的事。然而,缓慢和突然的慢性疼痛的元凶是重复的动作和姿势,并非许多人认为的老化或肌肉紧绷造成的。但你不需要去想该如何排除自己的重复习惯,因为在生活中加入MELT疗法,就可以帮忙抵销重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试想一下:你每天或每星期会固定做哪些重复的动作(例如:打字或慢跑)和重复的姿势(例如:坐姿或站姿)?一天当中,你有几个小时是处在坐姿状态?吃饭、开车、在桌前工作、看电视,再把在床上看书的时间加进来,这些都是你坐着的时间。如果坐姿不是你的重复姿势,那是什么呢?是一整天站着吗?还是成天抱着小孩或追着小孩跑呢?记住,我在这里不是要求各位为了摆脱疼痛就必须放弃人生的任何事。我要求你做的事只是一个星期抽出三次、十分钟的时间。

在人体的组成要素中,提供支撑并维持稳定的是「结缔组织」,学理上有名的就是「筋膜」(fascia)。结缔组织包围与支撑人体各个部位,包括肌肉、骨

头、神经和器官。它是一张3D的立体网,毫无间隙地连接从头到脚、皮肤到骨头的一切组织或结构。人体内要说连接的组织莫过于结缔组织了,它分布在整个人体。结缔组织会制造弹性的结构框架,划分、区隔和连接人体的一切。总之,结缔组织其实是一个系统,提供全身一个无间隙的连结接续。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研究证实结缔组织系统很聪明,而且适应性强。了解并确定这个强大系统能为身体带来多少功能,人类此时才踏进初始阶段。

从过去在学校所学,我学到的是众人以为的观点:结缔组织是人体内被动的填充物质。结缔组织长久以来被认为它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动保护它包覆的重要结构,功能就和缓冲乖乖粒一样。但结缔组织系统(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肌肉和骨头)才是提供身体结构上的稳固支撑。这个组织不断变形,并配合你的一举一动和姿势去支撑关节、骨头和器官。而结缔组织在拥有足够液体量之下才能尽到它的任务。

日常生活中的重复动作和姿势,导致结缔组识因为过度的紧缩、牵拉和摩擦而流失水分。脱水让结缔组织的支撑、反应和适应变差,就会造成肌肉劳损、关节压力,以及做任何肢体动作或姿势(不管重复与否)过程中所必要的传输沟通中断。这不单是喝水补充这么简单,而是让液体在组织中活动。结缔组织脱水是身体劳损和疼痛背后的原因,也是疼痛前症状的催化剂。

这一点似乎很古怪,但对身体来说,动和不动都会逐渐流失水分。如果你每次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几小时,你的整个身体重量集中压力在臂部和大腿,也让这

两个部位的水分流失;同时在这种姿势用力牵拉下,从头部到尾骨的组织也会渐渐脱水。如果换成是一直练马拉松,你重复集中在跑步的动作也会导致关节的摩擦,并用力牵拉结缔组织的肌腱、韧带和筋膜线。造成脱水的原因或许不同,但以上两种状态之下,结缔组织都会失去赋予它生命力的液体;重要的是:人生也会逐渐干涸。

这里要说的不是坏事,反倒是好事。我必须和你分享的最棒新资讯就是,结缔组织本身「可以治疗」,而且「非常容易办到」。新的研究发现这个组织并非过去大家想的那样被动;在我们的健康和整体福祉中,它扮演积极活跃的角色。零疼痛过日子所缺的环节就在于:消除重复动作和姿势的负面影响,方法就是治疗你的结缔组织。我要教你透过MELT疗法,如何轻易让结缔组织回复为流动状态。这个组织是需要你关照的,不管你现在是否有疼痛或疼痛前症状,或者还没有任何身体毛病、整体感觉还不错。

无论你的疼痛属于缓慢的疼痛、突发的慢性疼痛或急性疼痛,摆脱的方式都一样,而且出奇的简单。我要教你一天只花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维持结缔组织的水分和健康状态。不管你是想要解决既有的疼痛问题,还是摆脱生活中的疼痛,你都可以一探当中潜藏的原因。第一次试过MELT疗法后,你就会感觉到差别。现在,一切都操之在你的手上。一旦你的日子过得更轻松后,你会恨不得自己早一点知道结缔组织的逆转能力。我就是过来人。

北京市住宅空间分布特征与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北京市住宅空间分布特征与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吴文佳张晓平李媛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49) 摘要:本研究以北京市城区住宅小区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计量模型,探讨北京 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研究中以多家房产中介公司及交易网站二手商品房报价资料为基础数 据,共采集到北京市五环内有效住宅小区样本7000个,包括小区交易均价、小区地址、建筑年 代、容积率、物业费等。对住宅样点进行空间化处理并建立住宅空间信息数据库,运用密度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刻画出北京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基本格局:住宅价格总体上以天安门为中心 向周边呈下降趋势,在三环与四环间出现了多个次中心。并分别对北京市高档住宅、普通住宅空 间分布特征和价格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关 键 词: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北京市 1 引言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场所,居住功能是城市用地功能的主要体现,与居住区位相关的就业、交通、生活服务等用地功能的空间配置格局主导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张。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房地产发展市场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地区更受关注。以“住宅用地紧缺、城市房价飙升”为突出症状的“城市病”也成为了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发展中必经的阶段性现象。改革开放已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住宅价格过度上涨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房价的波动和空间分异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住宅价格分异的刻画和作用机理的分析,可以有效的表征房价的波动机制和变化趋势,从而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分析提供依据,为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北京市住宅空间信息数据库,分析北京市住宅空间分布格局,并刻画北京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分别探讨北京市高档住宅和普通住宅的分布特点及价格分异特征。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数据处理 2.1.1 研究区选取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既是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又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在全国城市化水平及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均领先于其他绝大多数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领跑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北京的房价在全国排名高居不下,一直备受关注。北京房地产业趋于成熟,且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城市交通尤其是与房价相关性较大的轨道交通较完善,具有其研究价值。本文选取北京市1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并适当考虑受北京市影响较大的河北燕郊、廊坊、固安等周边地区。 2.1.2 数据获取 选取专业找房网站:安居客,同时借鉴北京市其他主流房地产交易网站:如百度乐居、搜房网、新浪乐居、购房网等,获取研究区域内住宅样本点的区位、价格、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75);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年院长基金。 第一作者:吴文佳,女,硕士研究生,人文地理专业。E-mail:wwjjiajia@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381949.html, 通讯作者:张晓平,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相关领域的研究。 E-mail:zhangxp@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381949.html,

高考数学提分方法:高效复习6大技巧

2019高考数学提分方法:高效复习6大技巧技巧一:梳理基础知识框架 数学考不好的同学,大多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就无法将整体知识形成框架,在解题时也就没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去运用。张老师提醒大家,尽管高考数学的题型多变,但仍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因此,想要快速提高数学的分数,必须要在最后这30天左右的时间内对高考数学的基础知识框架,尤其是常运用到的公式进行梳理和记忆。 技巧二:总结常考题型 总结题型主要是总结高考数学每道大题常考的几种题型。例如,数列题的第一问通常要求考生求通项公式,那就要求考生记住求通项公式常用的几种办法。这样做题的时候大部分的内容就都了然于胸。另外,如果在掌握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再去总结常考题型,会有更明显的提分效果。 技巧三:科学把握试卷 对于数学不好的考生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分数提高到140这样的高分段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达到120分以上的分数是能够实现的。这就需要考生在考试时对试卷进行科学的分配,要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求快。首先做自己最有把握的基础题,先小后大,逐步提升,尽可能把会做的题都做完且做对,而对于那些不会

做的难题,就要果断放弃。 技巧四:加强应试训练 “纸上谈兵终觉浅“,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还必须将理论和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实际考试中去。张健老师提醒,不同类型题目对应的答题技巧各不相同,例如函数和几何的思考方式大相径庭,一个是考察学生数形结合,逻辑思维能力,一个是考察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力和对数学规律的发现探究能力,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也要有针对性。对于各个题型的难点突破技巧,天天象上优学名师工作室(高中数学)通过微课总结了诸多最为有效的解题方法,方便考生备考。除此之外,在最后的30天里,考生们也要多模拟正式高考,加强应试训练。注意对考试时间的把握,主动在考试中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状态。 技巧五:不轻易更改答案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城市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分异 一、城市空间分异的动因 两个概念: 1.城市社会空间 城市社会空间可以看做是城市社会的物质表现形式,是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是城市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在城市物质空间上的表现,即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变化赋予城市物质空间以社会意义。 它通常有泛指和特指两重含义。 ①城市社会空间泛指城市里面一切人类所感知或体验的空间。 ②城市社会空间特指城市里面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宗族种族乃至行为心理的社会群体所占有的空间,如唐人街、贫民窟、富人区等。 2.城市社会空间分异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过程实质上是城市社会经济关系分化推动物质环境分化的过程,是指原本同一体中的个体由于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属性的差异产生新的社会距离,从而从原本群体中不断分开或异化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一种不断分化和相对集中的演化过程。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因: 城市社会空间三个因素: 1.经济社会地位 由于人们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等存在差异,不同的人具有差异化的社会身份,进而以经济组织和社会结构为基础,产生经济社会地位。 2.种族 不同群体由于人种、宗教、国家和文化等特征而形成的种族差异,如非洲人等,这些种族群体在空间上的聚集从而形成了族裔社区。 3.城市生活方式 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活方式的人们常聚集在一起,由此形成了如老龄化社区、蚁族社区等城市社会空间。 二、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模型 同心圆 伯吉斯在研究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特点后,提出了由五个同心圆带组成的城市格局。他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地域分异的物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在五种力综合作用下,城市地域产生了地带分异,便产生了自内向外的同心圆状地带推移。他认为社会经济状况随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而变化,并根据生态原则设计了表示城市增长和功能分带的模式。他认为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不同质量的居住带,依次向外为:①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区;②过渡带;③工人住宅带;④良好住宅带;⑤通勤带。此学说的缺点是:同心圆过于规划,未考虑城市交通线的作用,且划带过多。其成功之处是:从动态变化分析城市;在宏观效果上,基本符合城市结构特点;为城市地域结构提出新的思想。

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王强

第29卷第5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9,No.5(2013年9月)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Sept.2013 文章编号:1000-5277(2013)05-0094-08 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强1,2,3,周侃2,3,洪辉2,3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应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六盘山贫困地区乡镇用电量空间分异特征,揭示了地区海拔高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对电力消费量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在贫困地区应通过实施电价补贴、推进人口城镇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政策措施来完善地区电力供给条件. 关键词:贫困地区;电力消费;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 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Consump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G Qiang1,2,3,ZHOU Kan2,3,HONG Hui2,3 (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3.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Applying the methods of spatial data analysis with GIS technology,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Liu Pan Mountain poverty-stricken areas,and foun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including the local elevation,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servic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At last,we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power supply by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icity price subsidies,promoting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controlling fast increasing of popula-tion. Key words:poverty-stricken areas;power consumption;spatial differenti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贫困地区作为资源能源富集、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1-5],是人地关系、能源供给关系研究的焦点地区.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高端富集型能源开发程度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生物低端燃料依赖度高,区域性高端能源短缺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地区性经济贫困又激化了农户生计对传统生物能源的过度依赖,从而“能源贫困”[6]陷阱现象亦存在于能源富集、经济贫困高度重叠地区(图1).为此,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生产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上层结构建设.特别是自中央提出贫困区集中 收稿日期:2013-01-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171);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项目(2011R1037-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J0830521) 通信作者:王强(1982-),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经济学研究.wangqiang—1102@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381949.html,

高考数学零基础提分秘笈

高考数学零基础提分秘笈 数学是高考拉开分数的最主要学科。高分的同学130、140,低分的同学40、50,又由于数学讲究逻辑性和推理性,讲究层层推导,一个地方卡住,就做不下去,因此很多同学在数学上饮恨考场。 是不是数学基础差就没得救呢?其实不是的。数学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方法得当,你会发现数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数学学科很特殊,它的条理脉络非常清晰,复习的时候,顺着脉络,是很容易抓住整个主干的。 其实,对数学基础的构建,是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容易的多。因为数学知识点的起点、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应用案例非常明确,所以只要从数学公式入手,找到其公式的起点和过程,就能把基础知识拿下。 一、夯实基础的重点方法 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一定要老老实实的从课本开始,不要求快,要复习一个章节,掌握一个章节。具体的方法是,先看公式、理解、记熟,然后看课后习题,用题来思考怎么解,不要计算,只要思考就好,然后再翻课本看公式定理是怎么推导的,尤其是过程和应用案例。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为什么产生的。如集合、映射的数学意义是为了阐述两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函数就是立足于集合。并由此产生的充要条件等知识点。通过这么去理解,你会发现,数学基础很快就能掌握。但记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能盲目做题,必须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才是有效的,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防止误解;反思过程,防止谬误;反思方法,精益求精;反思变化,高屋建瓴。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有利于扩大解题收益,跳出题海! 二、提高基础知识应用 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分类其实很简单,就是按照课本大章节进行分类即可。 高三复习过程中,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 再谈做题,做题大家都认为是高三复习的主旋律,其实不是的。不论对于哪种层次的学生,看题思考才是复习数学的主旋律。看题主要是看你不会做的题,做错的题,尤其是卡住你的那一个步骤。为什么答案中这道题这个步骤这么写,为什么用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从那几个条件确立的,它的出现时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思考方向。很多同学都有这个问题,题目不会做,往往就是一步卡死,只要这一步解决了,后面都会。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应用的要点。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

第28卷第3期2009年05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ol.28,No.3May,2009 收稿日期:2008-12;修订日期:2009-0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BAC01A01-02)。作者简介:于伯华(1974-),男,山东枣庄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环境整治、土地利用。E-mail :yubh@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381949.html, 391-397页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 于伯华1,吕昌河1,吕婷婷2,3,杨阿强1,4 ,刘闯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3.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以1981-2006年间的GIMMS/NDVI 产品为 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植被空间分布、植被波动和植被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81-2006年间,雅鲁藏布江河谷区、错那县和墨脱县的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三江源地区的顶端和青海南山北麓等区域地表植被年际波动较大。反映区域植被盖度时间变化趋势的SLOPE 值以及植被盖度,具有从南部、东南部向北、西北部“下降—上升—不变”的规律。植被盖度下降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和青海湖南部,其次是三江源中南部地区;植被没有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显著上升的区域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植被指数明显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间盆地区,轻微上升的区域分散在明显改善区的周围。依据SLOPE 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将整个高原划分为4个一级区:帕米尔高原植被指数上升区、藏北高原—阿里高原—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稳定区、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植被指数上升区和三江源—横断山区植被指数下降区。 关键词:NDVI ;植被变化;区域分异;青藏高原 1引言 地域分异也称为区域分异,是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水平地域分异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是地域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对应的太阳辐射、降水、土壤和生物等主要地表过程和要素都具有与纬度和距海远近相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了各自然要素和地表过程、能量与物质循环以及自然综合体沿纬度和经度的地域分化[1]。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的空间分布以及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是生态地理区域划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3]。因此开展地域分异研究不仅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自然综合区划的基础工作之一[4],其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安排生产有指导作用。开展地域分异研究,传统分区方法和过程具有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空间精度差的弊端[5],已经无法满足准确、经济地获取数据的要求,无法解决分区过程中的标准一致性问题。卫星遥感 具有其他调查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实现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的目的[6],具有统一量纲的遥感数据产品也为研究过程中保证标准一致性提供了可能[7-8]。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为分区过程中有效地辨别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提供了技术支持[9]。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为快速识别环境因子和地表过程的地域分异特征提供了可能,并为分区结果的对比提供比较好的参照。 地表植被是一定水分、气温及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植被之间的差异直接反映了不同水热组合及其差异性,是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生态系统状况、环境压力和景观变化的指示器[6]。每一种气候类型都对应着一套相应的植被类型[10],在具有地域分布特征的各自然因子及过程的影响下,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11]。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

中考数学快速提分技巧

中考数学快速提分技巧 数学在中考中占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影响我们能不能进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因此中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发挥尤为重要,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成绩。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

cR,a0)根的判别式△=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解析几何、三角函数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6、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

城市居住分异的模式总结

城市居住分异的模式总结? 吴启焰1 徐建平1 朱喜钢2、张京祥2 (1.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昆明650091) (2.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摘 要:本文介绍近来城市社会空间研究领域内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作者认为根据社会分异空间显征化的动力结构(如政治经济形态、城市和土地利用的开发与组织和城市规划的思想与理论)和表达居住空间分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如各类型居住邻里的空间相互关系、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关系以及居住邻里建筑环境的差异)构成划分居住空间分异类型的标准,可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式划分为两大类型九小类。 关键词:城市居住空间 分异 模式 研究城市居住分异历史演化过程表明,主导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各项物质显征要素,以及社会分化动力因子都是处于一个交互作用且互为因果的社会空间统一体范畴之内。在特定的历史场合之下,这些形成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因子以及物化显征要素的组合,都反映城市社会空间本身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体现空间与社会互为因果解释的社会地域系统。因此我们可以用模式化的研究方法,揭示主导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诸要素之间的基本因果功能关系,对掌握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过程和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划分城市居住空间类型的标准 在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从城市居住实体形态演化角度,探讨城市居住分异不同历史时期内,居住形式中的表征方式及演化的主导因素。 在此,我们从形成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动力机制及社会效果两方面入手,运用类型定义手法,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划分为两大类型——动力结构类型及社会效果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探讨,与这两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类型相对应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由此形成我们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式体系。 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分异的动力构成作用机制及其空间表征结果——居住空间分异都各不相同。因此,促进社会分异空间显征化的动力结构(如政治经济形态、城市和土地利用的开发与组织和城市规划的思想与理论)和表达居住空间分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如各类型居住邻里的空间相互关系、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关系以及居住邻里建筑环境的差异)构成划分居住空间分异类型的标准: 1.1 政治经济形态 政治经济形态可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社会关系内确定居住分异的社会分化内涵,并以制度体制的形式保证社会分化的空间化过程顺利进行。如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通过资本与劳力之间的权力关系确定基本社会结构;然后以住宅市场分化形式,通过土地所有者、房地开发商、建筑承包商、城市规划设计部门、银行信贷机构和公房管理机构之间有机协作确保前述社会阶(级)分 ?本文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061002资助。 个人简介:吴启焰(197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以及相关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多篇,个人专著《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于2001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Chiyanwu@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381949.html,或chiyanwu@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381949.html,

城市居住形态_从空间分异走向空间融合_秦红岭

·总第435期· 理论界2010第2期□秦红岭 城市居住形态:从空间分异走向空间融合 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展开的主要场所,作为城市空间主要的组成元素,居住空间在城市形态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我国大城市,2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居住空间郊区化的现象,便是城市形态形成“摊大饼”式的圈层扩展和蔓延的重要因素;又如,高低档次不一、类型不同的住宅区组成了城市形态的“马赛克”式的镶嵌图,形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和极化,以至出现城市的“富人区”和“贫民区”。〔1〕居住空间形态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着整个城市形态的功能和城市效率的实现。尤其是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城市居住空间格局上的阶层分化趋势,涉及空间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大问题,更是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隔离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普遍现象。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芝加哥学派针对当时美国城市出现的两极分化、居住隔离等社会现象,借用了生物界自然竞争的生态学规律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指出人群居住的空间区位是分化与竞争的结果,强调经济因素、土地价值对城市居住形态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居住空间结构的三大模型,即伯吉斯(E.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the concentric zone model)、霍伊特(H.Hoyt)的“扇形”模式(the sector model)、哈里斯(C.D.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的“多核心”模式(the multiple nuclei model)。上个世纪70年代在芝加哥学派和冲突理论基础上,一些城市社会学研究者提出了住房资源对社会分层的意义,指出不同地理(或空间)区域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居 住的空间区位与个体其他社会资源的拥有具有密切的关系。近几十年来,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后福特主义城市转型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空间分异加剧。城市变得更加“分化”、“碎化”和“双城化”:一极是精英阶层在舒适豪华的典雅社区居住,这些社区通过围墙、保安杜绝外人的自由接触,形成所谓防卫型社区(gated community);另一极是城市下层、低收入人群或有色种族在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密集居住。〔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居民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社会分层的加剧,对城市居住形态产生了较大影响,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居民按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居住在不同的地段和社区,同时分异人群逐渐转变为贫富差异,并由此导致了城市低收入和贫困人口聚居化的现象。如李志刚等学者对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分异指数,发现当前上海存在严重的住房分异,“城市从相对均质型的‘簇状’单位大院向异质型的以社区为单位的新的居住空间的转变。”〔3〕冯健对北京市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调查,指出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会要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4〕沈关宝、邱梦华以广州为例,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剧,局部已出现极化与隔离的现象,严加防护、外人不得入内的高级别墅区和治安混乱、外人轻易不敢入内的城中村就是证明。〔5〕刘玉亭则以南京市为例,具体着眼于城市贫困阶层的空间分布和居住空间状况展开了调查分析,发现城市贫困阶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的趋势,且主要集中于城郊结合部。其中城市户籍贫困人群多分布在一些早期建设的居民小区内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居民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社会分层的加剧,对城市居住形态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适度的空间分异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过度分化与隔离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尤其是富裕与贫困阶层之间社会距离扩大并引起居住空间形态上强烈反差的社会现象,却可能隐藏诸多负面问题,影响社会和谐。达成居住空间融合的方式,除了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合居住模式以外,还应当强调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住房规划与建设政策。 关键词:城市居住形态;空间分异;空间融合 〔中图分类号〕C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0)02-0192-03 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成果。 [收稿日期]2009-06-25 [作者简介]秦红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授,从事伦理学和建筑文化研究。 【社会观察】 192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_以广州市为例_高军波

〔文章编号〕1002-2031(2011)08-0055-07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 ———以广州市为例 高军波余斌江海燕 〔摘要〕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 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旧城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及历史沉积效应影响,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的作用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类型社会分异;广州市〔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高军波(1979―),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余 斌(1963—),男,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江海燕 (1973—),女,湖北京山人,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绿地与景观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840036);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2011-01-27〔修回日期〕2011-04-06 一引言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依托载体,就 其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定点设施、如教育、医疗、文体、公园绿地及其他休闲设施等;非定点设施,如警察巡逻、消防、街道环卫设施等;网络设施,如给排水、电力、电信设施等。其中,定点设施是城市社会性服务业的物质载体,具有典型消费性 服务业特征,其外部性场呈圆锥形分布,其非均质的 空间布局将导致定点设施的服务效益凸显空间差异 和社会不公平。因此,城市定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成为激发不同社会群体在住房市场中竞争和冲突,并引发城市空间隔离、加剧居住分异的重要因素 [1] 。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事关城市居民生活质 量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其空间分布的社会生态学分析历来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 总第193期 城市问题2011年第8期

中考数学提分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的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怎样才可以学好数学呢? 第一点,深刻理解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深刻理解概念,还需要多做一些练习,什么是“多做多练习”,怎样“多做练习”呢? 第二点,多看一些例题。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们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看例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 我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 2.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 我们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3.各难度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 看例题要循序渐进,这同后面的“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们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这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学好数学,看例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格局下单位制社区的走向

·6· 一、单位制与基于单位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体制改革前,单位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形态,而以单位组织为基础的社会体制或制度结构就是所谓的“单位体制”或“单位制度”。对于中国社会所具有的“单位”现象,美国社会学家魏昂德(Andrew G·Walder)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最早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学者路风概括了单位的主要制度特征,随后论述了单位制的形成和起源。他指出,单位制形成于社会主义中国对社会的重新组织的过程中。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使得商品经济、市场关系、自由劳动、契约合意、私人资本以及社会结构自治都丧失了合法性,此时,单位体制成为整个社会运转的根基。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中的单位是调控整个社会运转的中枢系统,这种中枢功能不仅体现在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上,而且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形成上——以单位为主体的住房实物分配体制的实行对中国城市空间的塑造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那时,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单位出资建房,然后分配给职工居住,只收取极低的房租,住房的管理和维修养护也由政府和单位承担。在建筑空间的选择上,本着“先生产后生活”、“最小化通勤距离”等原则,以单位为分配主体的城市住房在地理位置上通常紧挨本单位的生产空间且相对集中,这样一来,中国城市中就形成了基于不同性质单位的居住生活空间,这便是“单位社区”的由来,其不仅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地域单元,而且成为计划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格局下单位制社区的走向 王 美 琴 (山东大学 社会学系,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与再生产过程中,许多类似的传统单位制社区已从“单位化”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基本单元逐渐演变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分异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如何实现这类社区的重建与新生,将是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单位制;单位社区;居住空间分异;住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0)06-0006-04 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和管理单元。从整个城市空间格局上看,体制改革前,中国城市社会的空间结构基本上就是由性质、规模、位置等各不相同的单位社区组成的。这些不同的单位社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而在每一单位社区内部,同质性较强,因为每一单位空间不仅是单位成员的工作场所,还是居住场所,不仅是他们生产活动的区域,而且是生活休养的所在,在这一空间范围之内,单位为其成员提供生活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福利设施,承担城市中的大部分社会职能,单位职工不出社区,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生活在这里的单位成员因此更容易形成亲密群体。 在单位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基本生活空间就是依附于不同类型的单位形成的单位社区,其具有集中性、封闭性、排他性和自足性等特征。在每一个单位社区内部呈现出的是滕尼斯笔下的那种温馨的乡村“社区”的景象:成员的同质性高,具有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以邻里和朋友等关系相维系,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另一方面,单位社区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彼此之间形成较大的封闭甚至隔离。许多单位还往往通过“围墙”来实现其空间的围合性、封闭性、完整性,并以“院”的形式来组织单位内部的居住设施、生活设施及各项福利设施,单位的这一物 质形态与空间载体则被称为“单位大院”[1] 。 单位制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结果便是“单位社 收稿日期:2010-05-14 作者简介:王美琴(1980— ),女,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博士后。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基金(项目编号:200903097);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2010年11月第6期Nov.2010No.6

2019年名师指导提分技巧:数学高分策略

2019年名师指导提分技巧:数学高分策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考试亦如是。数学考试第一要明白考什么,才能有所准备。第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才能掌控全局。所以我们要先了解数学考察的方向和大致内容。一、近年数学命题的中心是数学思想方法,考试命题的四个基本点1.在基础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2.在综合中考能力,主要体现在后三道大题。 3.在应用中考能力,在选择填空中,会出现一、二道大众数学的题目,在大题中有一道应用题。 4.在新型题中考能力。尤其是新课改地区,理科命题表面上看起来更加简单,并且做题的时候会发现计算量没有以往的题型大,但是多以创新题为主。这”

四考能力”;,围绕的中心就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二、题型特点 1.选择题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绝不标新立异。量化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许多从形式上看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充满思辨性: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数学选择题,尤其是用于选择性考试的试题,只凭简单计算或直观感知便能正确作答的试题不多,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绝大多数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和不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 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中)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中) 林琳李冠杰 发布时间:2018-03-01 3.3 城镇化效率偏低、城乡统筹发展滞后 通过比较各准则层与城镇化质量的相关系数和指标权重,可大致判断城镇化水平与各准则层之间的同步程度,如相关系数越大,则同步程度越高,反之则反。结果表明(表4),各准测层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经济绩效、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3个方面与城镇化质量高度相关,与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仅为中度相关,但城镇化效率的指标权重高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这表明目前广东省城镇化的推进依赖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建设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故这三方面与城镇化水平发展步调基本一致;城镇化效率与城乡统筹虽然在新型城镇化浪潮中显得愈发重要,权重分别为0.26和0.13,但实际上囿于有限的城市财政、发展路径依赖、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等问题,城镇化效率和城乡统筹发展滞后,相关系数较小。因此,城镇化效率和城乡统筹是将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与突破口。 3.4 城镇化质量与城镇规模无相关性 用市辖区人口代表城镇规模,分析城镇化质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图4),发现城镇化质量与城镇规模无对应关系。随着城镇规

模的增长,城镇化水平并未相应地上升或下降,而是波动式变化。两者相关系数仅为0.471,表明城镇规模与城镇化质量间相关程度不高。固然,城镇规模越大,劳动力也越多,但这不代表高素质劳动力也多,且随着城镇规模增加,维持城镇运作和环境质量成本也越高,两者的平衡与否方是决定城镇化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3.5 城镇化质量与对外开放程度具有相关性 选取外商直接投资指标(以下称FDI),分析2014年各市城镇化质量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图5)。结果表明,就单个城市看,对外开放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并无明显对应关系,但按照优异、良好、中度、欠佳的城镇化质量四级划分标准来看,各级城市平均FDI 分别为34.51亿美元,9.91亿美元,3.78亿美元,1.86亿美元,说明FDI随着城镇化质量的平均水平增长而升高,即FDI与城镇化质量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实际上,广东省的FDI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增就业岗位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显著提高了社会收入水平;而收入及物质需求的增长则反作用于消费,联同出口共同促进地方制造、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乘数效应,故随着FDI增长,城镇化质量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然而,并非所有城市都满足这一特征,这是因为一方面城镇化质量不单单取决于经济绩效,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非经济要素,同样对城镇化质量有着深刻影响。如肇庆市FDI为全省第7名,但城乡差距过大、人口素质较低等问题阻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FDI少并不等同于经济落后,如茂名FDI仅为全省第16名,但通过承接石油炼化等国家重大项目,吸收了大量内源性投资,同样可以保障经济的发展,故其城镇化质量为全省第8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