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码实验报告(C++)

卷积码实验报告(C++)
卷积码实验报告(C++)

一、实验名称:卷积码

二、实验环境

软件环境:Windows 2000,Microsoft Visual C++6.0

硬件环境:P4,2.4GHz,256内存,IBM-PC及兼容机

三、实验目的

了解卷积码的编码原理,给定基本监督矩阵,导出一致监督矩阵、基本生成矩阵、一致生成矩阵,能够通过监督矩阵或生成矩阵编出截断码或非截断码。

四、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JuanjiCode{

private:

int i,j,t;

int n0,k0,r0,m;

int **h,**H,**g,**G;

//实现编码所需变量

int code;

string Info_str,Code_str;

int total_num,extra_num;

public:

void Initializing();

void Trans_h_to_H();

void Trans_h_to_g();

void Print_g();

void Trans_g_to_G();

void Print_G();

//编码

void Before_Encoding();//编码前的准备

int Check(string);

void Encoding();

};

/**********************初始化模块**********************/

void JuanjiCode::Initializing()

{

cout<<"请输入码字长n0=";

cin>>n0;

cout<<"请输入信息元个数k0=";

cin>>k0;

cout<<"请输入关联长度m=";

cin>>m;

//监督元个数

r0=n0-k0;

//动态分配存储单元

h=new int*[r0];

for(i=0;i

h[i]=new int[m*n0];

cout<<"请输入("<

for(i=0;i

for(j=0;j

cin>>h[i][j];

//检测,输出h

cout<<"您输入的基本监督矩阵h["<

for(i=0;i

{

for(j=0;j

{

cout<

if((j+1)%n0==0)

cout<<" ";

}

cout<

}

cout<

//动态分配存储单元

H=new int*[m*r0];

for(i=0;i

H[i]=new int[m*n0];

g=new int*[m*k0];

for(i=0;i

g[i]=new int[n0];

G=new int*[m*k0];

for(i=0;i

G[i]=new int[m*n0];

}

//由基本监督矩阵h导出一致监督矩阵H并打印输出

void JuanjiCode::Trans_h_to_H()

{

cout<<"该卷积码对应的一致监督矩阵H["<

for(t=0;t

{

for(i=0;i

{

for(j=0;j<(t+1)*n0;j++)

{

H[t*r0+i][j]=h[i][(m-t-1)*n0+j];

cout<

if((j+1)%n0==0)

cout<<" ";

}

cout<

}

cout<

}

}

//由基本监督矩阵h导出基本生成矩阵g并打印输出

void JuanjiCode::Trans_h_to_g()

{

for(t=0;t

{

for(i=0;i

{

for(j=0;j

{

if(j>=k0)

g[k0*t+i][j]=h[j-k0][t*n0+i];

else

{

if(t==m-1&&i==j)

g[k0*t+i][j]=1;

else

g[k0*t+i][j]=0;

}

}

}

}

Print_g();

}

void JuanjiCode::Print_g()

{

cout<<"该卷积码对应的基本生成矩阵g["<

for(i=0;i

{

for(j=0;j

{

cout<

}

if((i+1)%k0==0)

cout<

cout<

}

}

//由基本生成矩阵g导出一致生成矩阵G并打印输出

void JuanjiCode::Trans_g_to_G()

{

for(t=0;t

{

for(i=0;i

{

for(j=0;j

{

if(i<(t+1)*k0)

G[i][t*n0+j]=g[(m-(t+1))*k0+i][j];

else

G[i][t*n0+j]=0;

}

}

}

Print_G();

}

void JuanjiCode::Print_G()

{

cout<<"该卷积码对应的一致生成矩阵G["<

for(i=0;i

{

for(j=0;j

{

if(j

cout<<" ";//为0的块不输出

else

cout<

if((j+1)%n0==0)

cout<<" ";

}

if((i+1)%k0==0)

cout<

cout<

}

}

/**********************编码模块**********************/

//利用一致生成矩阵G及基本生成矩阵g编码

void JuanjiCode::Before_Encoding()//编码前的准备

{

C: int flag;

cout<<"请输入待编码的0、1信息序列:"<

cin>>Info_str;

flag=Check(Info_str);

if(!flag)

{

cout<<"您输入的信息序列含除0、1外的其他字符,请重新输入!"<

goto C;

}

else

{

if(total_num

{

cout<<"您输入的信息元个数不足,无法进行编码,请重新输入!"<

goto C;

}

else if(total_num%k0!=0)

{

cout<<"您输入的信息序列存在冗余,无法进行编码,请重新输入!"<

goto C;

}

}

}

int JuanjiCode::Check(string Info_str)

{

int flag=1;

total_num=0;

for(i=0;Info_str[i]!='\0';i++)

{

if(!(Info_str[i]=='0'||Info_str[i]=='1'))

{

flag=0;

break;

}

total_num++;//统计输入的0、1的数目

}

return flag;

}

void JuanjiCode::Encoding()

{

Before_Encoding();

Code_str="";

//前m个码组通过一致生成矩阵G编出

for(i=0;i

{

code=0;

for(j=0;j

{

if(Info_str[j]=='1')

code+=G[j][i];

else

code+=0;

}

if(code%2==0)

Code_str+='0';

else

Code_str+='1';

}

//其余的码组由基本生成矩阵编出

extra_num=total_num/k0-m;

for(t=0;t

{

for(i=0;i

{

code=0;

for(j=(t+1)*k0;j<(m+t+1)*k0;j++)

{

if(Info_str[j]=='1')

code+=g[j-(t+1)*k0][i];

else

code+=0;

}

if(code%2==0)

Code_str+='0';

else

Code_str+='1';

}

}

//输出截短码组

cout<<"经编码后,得到如下序列:"<

for(i=0;i

{

cout<

if((i+1)%n0==0)

cout<<" ";

}

cout<<"..."<

}

/**********************主函数**********************/

void main()

{

JuanjiCode J_Code;

char choice=' ';

int flag=0;

cout<<"\n";

while(choice!='3')

{

C: cout<<" "<<"*************************卷积码简易编码器*************************\n";

cout<<" "<<"1.初始化"<<" "<<"2.编码"<<" "<<"3.退出\n";

cout<<"请输入您要操作的步骤:";

cin>>choice;

if(choice=='1')

{

if(!flag){//初次执行初始化操作

flag=1;

}

J_Code.Initializing();

J_Code.Trans_h_to_H();

J_Code.Trans_h_to_g();

J_Code.Trans_g_to_G();

}

else if(choice=='2')

{

if(!flag)

{

cout<<"操作错误!请执行初始化操作后再进行本操作!"<

goto C;

}

//编码

J_Code.Encoding();

}

else if(choice=='3')

{

exit(0);//退出

}

else//如果选了选项之外的就让用户重新选择

{

cout<<"您没有输入正确的步骤,请重新输入!"<

}

cout<

}

}

运行结果:

1、首先输入建立(n0,k0,m)码,输入基本监督矩阵,导出一致监督矩阵、基本生成矩阵、一致生成矩阵

2、编码:用一致生成矩阵编出截断码,用基本生成矩阵编剩余部分

注:输入的待编码序列应为k0的Z倍,且Z应为整数且Z不小于m。

3、退出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及数据描述四、程序清单 1.编写程序实现在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 Thedressislong Theshoesarebig Thetrousersareblack 答案: #include main() { printf("Thedressislong\n"); printf("Theshoesarebig\n"); printf("Thetrousersareblack\n"); } 2.改错题(将正确程序写在指定位置) 正确的程序为: #include main() {

printf("商品名称价格\n"); printf("TCL电视机¥7600\n"); printf("美的空调¥2000\n"); printf("SunRose键盘¥50.5\n"); } 2.编写程序:a=150,b=20,c=45,编写求a/b、a/c(商)和a%b、a%c(余数)的程序。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a,b,c,x,y; a=150; b=20; c=45; x=a/b; y=a/c; printf("a/b的商=%d\n",x);

printf("a/c的商=%d\n",y); x=a%b; y=a%c; printf("a/b的余数=%d\n",x); printf("a/c的余数=%d\n",y); } 4.设变量a的值为0,b的值为-10,编写程序:当a>b时,将b赋给c;当a<=b时,将a赋给c。(提示:用条件运算符)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a,b,c; a=0; b=-10; c=(a>b)?b:a; printf("c=%d\n",c); }

移动通信实验线性分组码卷积码实验

实验二抗衰落技术实验(4学时) 1.线性分组码实验 2.卷积码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成绩:

1、线性分组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线性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的意义。 掌握汉明码编译码及其检错纠错原理,理解编码码距的意义。二、实验模块 主控单元模块 2号数据终端模块 4号信道编码模块 5号信道译码模块 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汉明码编译码实验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汉明码编码过程:数字终端的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数据进行了分组,分组后的数据再经过汉明码编码,数据由4bit变为7bit。 注:为方便对编码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观测,本实验中加入了帧头指示信号。帧头指示信号仅用于线性分组码编码时将输入信号的比特流进行分组,其上跳沿指示了分组的起始位置。 四、实验步骤 (注:实验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测试连线改变或者模块及仪器仪表的更换时,都需先停止运行仿真,待连线调整完后,再开启仿真进行后续调节测试。) 任务一汉明码编码规则验证 概述:本项目通过改变输入数字信号的码型,观测延时输出,编码输出及译码输出,验证汉明码编译码规则。 1、登录e-Labsim仿真系统,创建实验文件,选择实验所需模块和示波器。 2、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3、调用示波器观测2号模块的DoutMUX和4号模块的编码输出TH4编码数据,

6、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2号模块提供32K编码输入数据,4号模块进行汉明码编码,无差错插入模式,5号模块进行汉明码译码。 7、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0000 0001 0010

0100 0101

0111 1000

哈夫曼编译码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哈夫曼编/译码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编写一个哈夫曼码的编/译码系统。 基本要求 (1)接收原始数据: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dat中。 (2)编码: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hfmtree.dat中读入),对文件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file.dat中。 (3)译码: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file.dat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dat中。 (4)打印编码规则:即字符与编码的一一对应关系。 运行与调试 (1)利用教科书中的数据调试程序。

(2)用下表给出的字符集和频度的实际统计数据建立哈夫曼树,并实现以下报文的编码和译码:“THIS-PROGRAM-IS-MY-FA VORITE”。 字符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频度186 64 13 22 32 103 21 15 47 57 1 5 32 20 字符 频度57 63 15 1 48 51 80 23 8 18 1 16 1

实验小结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对于树的应用多了认识,在读取文件时,遇到的一些困难,不过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觉的自己对于树及文件的应用又有了一些进步。通过这次实验,感觉收获很大。

实验九 (2,1,5)卷积码编码译码技术

实验九 (2,1,5)卷积码编码译码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2,1,5)卷积码编码译码技术 2、了解纠错编码原理。 二、实验内容 1、(2,1,5)卷积码编码。 2、(2,1,5)卷积码译码。 三、预备知识 1、纠错编码原理。 2、(2,1,5)卷积码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原理 卷积码是将发送的信息序列通过一个线性的,有限状态的移位寄存器而产生的编码。通常卷积码的编码器由K级(每级K比特)的移位寄存器和n个线性代数函数发生器(这里是模2加法器)组成。 若以(n,k,m)来描述卷积码,其中k为每次输入到卷积编码器的bit数,n 为每个k元组码字对应的卷积码输出n元组码字,m为编码存储度,也就是卷积编码器的k元组的级数,称m+1= K为编码约束度m称为约束长度。卷积码将k 元组输入码元编成n元组输出码元,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与分组码不同,卷积码编码生成的n元组元不仅与当前输入的k元组有关,还与前面m-1个输入的k元组有关,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m。卷积码的纠错性能随m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N的增加而指数下降。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编码器 随着信息序列不断输入,编码器就不断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并同时输出相应的码序列,所以图3所示状态图可以简单直观的描述编码器的编码过程。因此通过状态图很容易给出输入信息序列的编码结果,假定输入序列为110100,首先从零状态开始即图示a状态,由于输入信息为“1”,所以下一状态为b并输出“11”,继续输入信息“1”,由图知下一状态为d、输出“01”……其它输入信息依次类推,按照状态转移路径a->b->d->c->b->c->a输出其对应的编码结果“110101001011”。 译码方法 ⒈代数 代数译码是将卷积码的一个编码约束长度的码段看作是[n0(m+1),k0(m+1)]线性分组码,每次根据(m+1)分支长接收数字,对相应的最早的那个分支上的信息数字进行估计,然后向前推进一个分支。上例中信息序列 =(10111),相应的码序列 c=(11100001100111)。若接收序列R=(10100001110111),先根据R 的前三个分支(101000)和码树中前三个分支长的所有可能的 8条路径(000000…)、(000011…)、(001110…)、(001101…)、(111011…)、(111000…)、(110101…)和(110110…)进行比较,可知(111001)与接收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大纲+过程)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三、学时数与学分 总学时:90 总学分:4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1 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 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注:带*的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 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 实验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6.0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例1.1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例1.3,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 intf(“%c %c\n”,c1,c2); printf(“%d %d\n”,c1,c2); } 在此基础上 ①将第三行、第四行改为: c1=321;c2=353;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②将第二行改为: int c1,c2;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2.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卷积信号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上机实验报告一连续时间系统卷积的数值计算 140224 班张鑫学号 14071002 一、实验原理 计算两个函数的卷积 卷积积分的数值运算实际上可以用信号的分段求和来实现,即: 如果我们只求当 t = n? t1 是r ( t )的值,则由上式可以得到: ?t足够小时,r(t2)就是e(t)和f(t)卷积积分的数值近似值由上面的公式可 当1 以得到卷积数值计算的方法如下: (1)将信号取值离散化,即以为周期,对信号取值,得到一系列宽度间隔为 的矩形脉冲原信号的离散取值点,用所得离散取值点矩形脉冲来表示原来的连续时间信号; (2)将进行卷积的两个信号序列之一反转,与另一信号相乘,并求积分,所得为t=0时的卷积积分的值。以为单位左右移动反转的信号,与另一信号相乘求积 分,求的t<0和t>0时卷积积分的值; (3)将所得卷积积分值与对应的t标在图上,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即为所求卷积积分的曲线。 1

信号与系统上机实验报告一二、处理流程图 三、C程序代码 #include"stdafx.h" #include"stdio.h" //#include "stdilb.h" float u(float t) { while (t>= 0) return(1); while (t<0) return(0); } float f1(float t) { return(u(t+2)-u(t-2)); } float f2(float t) { return(t*(u(t)-u(t-2))+(4-t)*(u(t-2)-u(t-4))); } int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差分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差分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差分编码/译码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学习差分编译码原理 2、用示波器观察差分编码结果和译码结果 三、基本原理 差分码是一种把符号‘0’和‘1’反映在相邻码元的相对变化上的波形。比如,若以相邻码元的电位改变表示符号‘1’,而以电位不改变表示符号‘0’,如图13-1所示。当然,上述规定也可以反过来。由图可见,这种码波形在形式上与单极性或双极性码波形相同,但它代表的信息符号与码元本身电位或极性无关,而仅与相邻码元的电位变化有关。差分波形也称相对码波形,而相应地称单极性或双极性波形为绝对码波形。差分码波形常在相位调制系统的码变换器中使用。 图13-1差分码波形 组成模块如下图所示: cclk d_out 端口说明: CCLK:编码时钟输入端 DIN:编码数据输入端 Diff-OUT:差分编码结果输出端 DCLK:译码时钟输入端

Diff-IN:差分译码数据输入端 DOUT:译码结果输出端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所用模块:数字编解码模块、数字时钟信号源模块。 实验连线: CCLK:从数字时钟信号源模块引入一高频时钟,如512K。 DIN:从数字时钟信号源模块引入一低频时钟,如16K。 DIFF-OUT与DIFF-IN短接。 DCLK与CCLK短接。 2、用示波器两探头同时观测DIN与DIFF-OUT端,分析差分编码规则。 3、用示波器两探头同时观测DIN与DOUT端,分析差分译码结果。 五、实验报告要求 设信息代码为1001101,码速率为128K,差分码的编码时钟为码速率的四倍,根据实验观察得到的规律,画出差分码波形。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数组) 1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输入、输出方法; (2)熟练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查找、排序等)。 2实验内容 编写函数catStr(char str1[],char str2[])用于进行两个字符串的连接,编写函数lenStr(char str[])用于统计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并在主函数中调用。 要求: 1、不允许用strcat()和strlen()字符处理库函数; 2、在主函数以直接初始化的方式输入两个字符串str1和str2.调用函数 strlen()计算并返回两个字符串的长度; 3、调用函数catstr()连接两个字符串(将str2连接在str1后面); 4、调用函数lenstr()计算并返回连接后字符串的长度; 5、在主函数中输入两个原始的字符串及几个字符串的长度,以及处理后字 符串及其长度。

3算法描述流程图

4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catStr(char str1[],char str2[]) { int i,j; for (i=0;str1[i]!='\0';i++); for(j=0;str2[j]!='\0';j++) str1[i+j]=str2[j]; str1[i+j]='\0'; } lenStr(char m[] ) {int i;

for (i=0;m[i]!='\0';i++); printf("%d",i); } void main() {char s1[50]="forever",s2[50]="more"; printf("s1=%s,s2=%s",s1,s2); printf("\ns1的长度:"); lenStr(s1); printf("\ns2的长度:"); lenStr(s2); catStr(s1,s2); printf("\n连接后的字符:"); printf("%s\n",s1); printf("连接后字符的长度:"); lenStr(s1); printf("\n"); } 5测试数据 s1=forever, s2=more 6运行结果 7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输入程序时,少写了半边引号,调试时发现存在错误,找到了错误并加以改正。无论什么事,细心都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对于函数的定义和声明,数组以及循环语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以及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此次实验不是调用strlen()和strcat()函数,而是通过自己设计程序来进行字符串的连接以及计量字符串的长度,由此我学会了如何去理清自己的思路来设计程序。

卷积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 卷积编码_______ 1、使用MATLAB进行卷积编码的代码编写、运行、仿真等操作; 2、熟练掌握MATLAB软件语句; 3、理解并掌握卷积编码的原理知识。 二、实验原理 卷积码是由Elias于1955 年提出的,是一种非分组码,通常它更适用于前向纠错法,因为其性能对于许多实际情况常优于分组码,而且设备较简单。 卷积码的结构与分组码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具体地说,卷积码并不是将信息序列分成不同的分组后进行编码,而是将连续的信息比特序列映射为连续的编码器输出符号。卷积码在编码过程中,将一个码组中r 个监督码与信息码元的相关性从本码组扩展到以前若干段时刻的码组,在译码时不仅从此时刻收到的码组中提取译码信息,而且还可从与监督码相关的各码组中提取有用的译码信息。这种映射是高度结构化的,使得卷积码的译码方法与分组译码所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可以验证的是在同样复杂度情况下,卷积码的编码增益要大于分组码的编码增益。对于某个

特定的应用,采用分组码还是卷积码哪一种更好则取决于这一应用的具体情况和进行比较时可用的技术。 (一)卷积编码的图形表示 卷积码的编码器是由一个有k 个输人位,n 个输出位,且有m 个移位寄存器构成的有限状态的有记忆系统,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卷积码编码器的原理图 描述这类时序网络的方法很多,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解析表示法与图形表示法。在解析法中又可分为离散卷积法、生成矩阵法、码多项式法等;在图形表示法中也可分为状态图法、树图法和网络图法等。 图2给出的是一个生成编码速率为1/2 卷积码的移位寄存器电路。输人比特在时钟触发下从左边移人到电路中,每输入一位,分别去两个模2加法器的输出值并复用就得到编码器的输出。对这一编码,每输入一比特就产生两个输出符号,故编码效率为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学院 :靳家凯 专业:电科 学号:2014106025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熟悉了解W681512。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3号、21号模块 2、双踪示波器 3、连接线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图1 21号模块w68 1 5 1 2芯片的PCM编译码实验 图2 3号模块的PCM编译码实验 图3 ~μ律编码转换实验 2、实验框图说明 图1中描述的是信号源经过芯片W6815 12经行PcM编码和译码处理。 w681512的芯片工作主时钟为2o48KHz, 根据芯片功能可选择不同编码时钟进行编译码。在本实验的项目一中以编码时钟取64K为基础进行芯片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图2中描述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PcM编译码, 并展示中间变换的过程。 PcM 编码过程是将音乐信号或正弦波信号, 经过抗混叠滤波 (其作用是滤波 3.4kHz 以外的频率, 防止A/D转换时出现混叠的现象) 。抗混滤波后的信号经A/D转换,

然后做PcM编码,之后由于G.711协议规定A律的奇数位取反, μ律的所有位都取反。因此, PcM编码后的数据需要经G.711协议的变换输出。 PcM译码过程是PcM编码逆向的过程,不再赘述。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中,如实验框图3所示,当菜单选择为 A律转μ律实验时,使用3 号模块做 A律编码, A律编码经 A转μ律转换之后, 再送至21号模块进行μ律译码。同理, 当菜单选择为μ律转 A律实验时,则使用3号模块做μ律编码,经l,转A律变換后,再送入21号模块进行 A律译码。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测试 w68l512的幅频特性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测信号经 w681512编译码后的输出幅频特性, 了解芯片 w681512的相关性能。 1、关电,按图1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PCM编码】→【A 律编码观测实验】。调节 w1主控&信号源使信号 A_0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将模块21的开关 Sl 拨至“A-Law”, 即完成 A律PCM编译码。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设置音频输入信号为峰峰值3V,频率1KHz正弦波; PCM编码及译码时钟 CLK为64KHz方波;编码及译码帧同步信号 FS为8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调节模拟信号源输出波形为正弦波,输出频率为50Hz,用示波器观测A-out,设置A_out峰峰值为3V。 (2)将信号源频率从50Hz增加到4oooHz,用示波器接模块21的音频输出,观测信

MATLAB实现卷积码编译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MATLAB实现卷积码编译码 专业代码: 作者姓名: 学号: 单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前言----------------------------------------------------- 1 1. 纠错码基本理论---------------------------------------- 2 1.1纠错码基本理论 ----------------------------------------------- 2 1.1.1纠错码概念 ------------------------------------------------- 2 1.1.2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 ----------------------------------------- 2 1.2几种常用的纠错码 --------------------------------------------- 6 2. 卷积码的基本理论-------------------------------------- 8 2.1卷积码介绍 --------------------------------------------------- 8 2.1.1卷积码的差错控制原理----------------------------------- 8 2.2卷积码编码原理 ---------------------------------------------- 10 2.2.1卷积码解析表示法-------------------------------------- 10 2.2.2卷积码图形表示法-------------------------------------- 11 2.3卷积码译码原理---------------------------------------------- 15 2.3.1卷积码三种译码方式------------------------------------ 15 2.3.2V ITERBI译码原理---------------------------------------- 16 3. 卷积码编译码及MATLAB仿真---------------------------- 18 3.1M ATLAB概述-------------------------------------------------- 18 3.1.1M ATLAB的特点------------------------------------------ 19 3.1.2M ATLAB工具箱和内容------------------------------------ 19 3.2卷积码编码及仿真 -------------------------------------------- 20 3.2.1编码程序 ---------------------------------------------- 20 3.3信道传输过程仿真-------------------------------------------- 21 3.4维特比译码程序及仿真 ---------------------------------------- 22 3.4.1维特比译码算法解析------------------------------------ 23 3.4.2V ITERBI译码程序--------------------------------------- 25 3.4.3 VITERBI译码MATLAB仿真----------------------------------- 28 3.4.4信噪比对卷积码译码性能的影响 -------------------------- 28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1 C程序运行环境、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Turbo C集成环境的进入与退出、Turbo C集成环境各种窗口的切换,了解Turbo C集成环境的设置。 2. 掌握C语言源程序的建立、编辑、修改、保存及编译和运行等操作。 3. 学会使用C语言的基本运算符(主要是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其表达式。 4. 掌握C语言源程序的结构特点与书写规范。 二、实验要求 1.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各种程序测试与验证,并记录结果。 2. 上机调试程序。按各个程序输入计算机,并进行编译和连接,如果在编译、连接中有错误信息,则要根 据这些信息找到程序中的错误所在,然后修改程序,直至正确。 3. 详细记录数据的输入、输出信息,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 开机;进入Turbo C集成工作环境,了解Turbo C集成工作环境及其菜单的使用,输入如下C语言源程序,并以exl.C存盘。 / *ex1.c* / #include main() { printf("Hello!\n"); printf("This is C program!\n"); } 试编译、连接、运行该程序,并按Alt+F5查看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是: 2. 输入并调试运行以下程序,查看运行结果 (由此结果可以了解到在实验用的微型机上,几种数据类型所占的字节数)。 main() { printf("char\t%d bytes\n",sizeof(char)); printf("short\t%d bytes\n",sizeof(short)); printf("int\t%d bytes\n",sizeof(int)); printf("long\t%d bytes\n",sizeof(long)); printf("float\t%d bytes\n",sizeof(float)); printf("double\t%d bytes\n",sizeof(double)); } 运行结果是: 3. 输入并调试运行以下程序。 main() {int i,j,m,n; i=8;j=10;

卷积码实验报告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道编码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名称卷积码编译及译码仿真 学生姓名圣鑫 学号1430119232 同组人周妍智 专业班级通信1422 指导教师潘欣欲 一、实验名称 基于MAATLAB的卷积码编码及译码仿真 二、实验目的 卷积码就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它的编码器与译码器都比较容易实现,同时它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随着纠错编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卷积码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本实验简明地介绍了卷积码的编码原理与Viterbi译码原理。并在SIMULINK模块设计中,完成了对卷积码的编码与译码以及误比特统计整个过程的模块仿真。最后,通过在仿真过程中分别改变卷积码的重要参数来加深理解卷积码的这些参数对卷积码的误码性能的影响。经过仿真与实测,并对测试结果作了分析。 三、实验原理

1、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就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它的编码器与解码器都比较易于实现,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这使得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卷积码一般表示为(n,k,K)的形式,即将 k个信息比特编码为 n 个比特的码组,K 为编码约束长度,说明编码过程中相互约束的码段个数。卷积码编码后的 n 各码元不经与当前组的 k 个信息比特有关,还与前 K-1 个输入组的信息比特有关。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有 K*n 个。R=k/n 就是编码效率。编码效率与约束长度就是衡量卷积码的两个重要参数。典型的卷积码一般选 n,k 较小,K 值可取较大(>10),但以获得简单而高性能的卷积码。 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式有很多种:冲激响应描述法、生成矩阵描述法、多项式乘积描述法、状态图描述,树图描述,网格图描述等。 2、卷积码Viterbi译码原理 卷积码概率译码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接收码流为基础,逐个计算它与其她所 有可能出现的、连续的网格图路径的距离,选出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条作为译码估值输出。概率最大在大多数场合可解释为距离最小,这种最小距离译码体现的正就是最大似然的准则。卷积码的最大似然译码与分组码的最大似然译码在原理上就是一样的,但实现方法上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分组码就是孤立地求解单个码组的相似度,而卷积码就是求码字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基于网格图搜索的译码就是实现最大似然判决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用格图描述时,由于路径的汇聚消除了树状图中的多余度,译码过程中只需考虑整个路径集合中那些使似然函数最大的路径。如果在某一点上发现某条路径已不可能获得最大对数似然函数,就放弃这条路径,然后在剩下的“幸存”路径中重新选择路径。这样一直进行到最后第 L 级(L 为发送序列的长度)。由于这种方法较早地丢弃了那些不可能的路径,从而减轻了译码的工作量,Viterbi 译码正就是基于这种想法。对于(n, k, K )卷积码,其网格图中共 2kL 种状态。由网格图的前 K-1 条连续支路构成的路径互不相交,即最初 2k_1 条路径各不相同,当接收到第 K 条支路时,每条路径都有 2 条支路延伸到第 K 级上,而第 K 级上的每两条支路又都汇聚在一个节点上。在Viterbi译码算法中,把汇聚在每个节点上的两条路径的对数似然函数累加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开关S2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6.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13

C++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许加兵_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年9月-12月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实验1 C++集成开发环境与C++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使用Visual Studio 2010的C++集成开发环境; 2、熟悉Visual Studio 2010环境的基本命令、功能键和常用的菜单命令; 3、学会完整的C++程序开发过程; 4、学习并掌握C++函数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 1、安装、了解和使用Visual Studio 2010的C++集成开发环境; 2、通过以下的C++函数程序设计,熟悉Visual Studio 2010环境的基本命令、功能键和常用的菜单命令; 3、通过以下的C++函数程序设计,学会完整的C++程序开发过程; 4、完成以下的C++函数程序设计和调试: 1)编写一个函数print(),将一个整型向量输出到cout。此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字符串(用于“标记”输出)和一个向量。 2) 编写一个函数,接受一个vector 参数,返回一个vector ,其每个元素值是对应字符串的长度。此函数还找出最长和最短的字符串,以及字典序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符串。 三、简要说明C++开发环境安装和配置的过程

信 卷积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13级电信<1>班 学号: 20131060104 姓名:李重阳

实验三 信号卷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卷积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通过实验的方法加深对卷积运算的图解方法及结果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说明 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是将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之和,借助系统的冲激响应,求解系统对任意激励信号的零状态响应。设系统的激励信号为x (t ),冲激响应为h (t ),则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y t x t h t ==()()x t h t d ττ∞-∞-?。 1、两个矩形脉冲信号的卷积过程 两信号x (t )与h (t )都为矩形脉冲信号,如图3-1所示。下面由图解的方法(图3-1)给出两个信号的卷积过程和结果,以便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图3-1 两矩形脉冲的卷积积分的运算过程与结果 2、矩形脉冲信号与锯齿波信号的卷积 信号f1(t )为矩形脉冲信号, f2(t )为锯齿波信号,如图3-2所示。根据卷积积分的运算方法得到f1(t )和f2(t )的卷积积分结果f (t ),如图3-2(c )所示。 图3-2 矩形脉冲信号与锯齿脉冲信号的卷积积分的结果 3、本实验进行的卷积运算的实现方法 在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DSP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因此在处理模拟信号的卷积积分运算时,是先通过A/D 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利用所编写的相应程序控制DSP 芯片实现数字信号的卷积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通过D/A 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结果与模拟信号的直接运算结果是一致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逐步和完全取代模拟信号处理系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图3-3为信号卷积的流程图。 图3-3 信号卷积的流程图 三、实验内容 1、检测矩形脉冲信号的自卷积结果。 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信号和卷积后的输出信号,把输入信号的幅度峰峰值调节为4V ,再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或占空比使输入信号的时间宽度满足表中的要求,观察输出信号有何变化,判断卷积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记录表3-1。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函数发生器的SW702置于“方波”上。 ②连接函数发生器H701与数字滤波器的PB01,在TPB01上可观察到输入波形。将示波器接在TPB01上观测输入波形,并调节函数发生器模块上的频率旋钮与幅度旋钮,使信号频率为1KHz ,幅度为4V 。(注意:输入波形的频率幅度要在H701与PB01连接后,在TPB01上测试。) ③将红色拨动开关SWB01调整为“0001”。 ④按下复位键S1。 ⑤将示波器的CH1接于TP901;CH2接于TP903。可分别观察到输入信号的波形与卷积后的输出信号的波形。 表3-1 输入信号卷积后的输出信号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764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14卷积码编解码

实验四 卷积码的编解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卷积码的编解码原理。 2、掌握卷积码的软件仿真方法。 3、掌握卷积码的硬件仿真方法。 4、掌握卷积码的硬件设计方法。 二、预习要求 1、掌握卷积码的编解码原理和方法。 2、熟悉matlab 的应用和仿真方法。 3、熟悉Quatus 的应用和FPGA 的开发方法。 三、实验原理 1、卷积码编码原理 在编码器复杂度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因此卷积码几乎被应用在所有无线通信的标准之中,如GSM , IS95和CDMA 2000 的标准中。 卷积码通常记作( n0 , k0 , m) ,它将k 0 个信息比特编为n 0 个比特, 其编码效率为k0/ n0 , m 为约束长度。( n0 , k0 , m ) 卷积码可用k0 个输入、n0 个输出、输入存储为m 的线性有限状态移位寄存器及模2 加法计数器来实现。 本实验以(2,1,3)卷积码为例加以说明。图1就是卷积码编码器的结构。 图1 (2,1,3)卷积码编码器 其生成多项式为: 21()1G D D D =++; 2 2()1G D D =+; 如图1 所示的(2,1,3)卷积码编码器中,输入移位寄存器用转换开关代替,每输入一个信息比特经编码产生二个输出比特。假设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为全0,当第一个输入比特为0时,输出比特为00;若输入比特为1,则输出比特为11。随着第二个比特输入,第一个比特右移一位,此时输出比特同时受到当前输入比特和前一个输入比特的影响。第三个比特输入时,第一、二个比特分别右移一位,同时输出二个由这三位移位寄存器存储内容所共同决定的比特。依次下去就完成了编码过程。 下面是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他是比较清楚而又紧凑的描述卷积码的一种方式,它是最常用的描述方

C程序设计上实验报告(完整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自161213 姓名:刘昊 学号:20162181310 实验时间:2017年3月6号 任课老师:张锐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了解在C编译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 程序 三、实验内容: (1). 输入并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2).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求和。 (3).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然后输出其中较大的数。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 该程序用来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为一个素数,如果一个数能被除了1和它本身整除,还能被其它数整除,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素数,因此,用for 循环来进行整除过程的简写。 代码2: 运行结果2:

程序分析2: 简单的使用printf()和scanf()函数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代码3: 运行结果3:

程序分析3: 使用if语句进行判断。 五.实验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常用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的用法, 熟练掌握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三、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实现小写字母转大写。

(2). 编写程序,实现输入两个不同类型数据后,经过适当的运算(加、减、乘、除)后输出。 (3). 编写程序,计算三角形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圆的面积和周长。 (4). 编写程序,实现单字符getchar和putchar输入输出。 (5). 编写程序,实现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不同数制的输出。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