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语言笔记

影视语言笔记

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法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空间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深、暗、饱和度高、清晰,远浅、淡、饱和度低、模糊。

色别:也称色相、明度、饱和度,是色的最基本特性,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

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1ux)。

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包括自身发光(如灯丝),和反射面和透射面的物体。

物体的亮度由两个因素决定:照明光的强弱和它反射光线的能力。

饱和度:有时世称色纯度。饱和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差别的程度。

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色温用绝对温度单位K(开尔文)表示。

审美意识:是指人感知、领会或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事物、形式、艺术的美的反映、追求、感觉或思维。

电视照明创作者的审美意识:指电视照明创作艺术者对某一艺术形式、光线气氛、物体造型的美的一种反应、追求、感觉。轴线:通常指在摄像创作中“被摄体的视线、运动方向或被摄体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

轴线种类:方向轴线和关系轴线。

光线的方向分为三种形式:即顺光、测光、逆光。光线从不同方向照射画面内部的空气透视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内景照明:指在室内或电视摄影棚内,用人工光线对场景、人物等进行光线造型。外景自然光照明:是指室外拍摄电视片的一些场景和镜头时,主要依靠太阳的直接和间接照明,有时也需要一些人工光对场景和人物进行局部修正和光线调整。

直射光照明:通常指太阳没有被云雾和空间中的介质遮挡,直接把光线投射到地面上,自然界中的景物和物体的表面有较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人工光线:是创造者依据剧作内容、创作意图、艺术构思,利用某些照明器械创造的光线。

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利用光线参与艺术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选择合适光线照明的条件:主题表达、气氛再现、意境抒发。电视照明的任务

①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提供合适的

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②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表达空间感、

纵深感、表面结构及质感

③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场景分为:

过渡场景和重点场景;人物分陪衬人物和主体

人物。光线着重刻划、描绘主要场景和主要人

物(突出主体)

④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真实而浓郁的

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表达生活气息,

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

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

⑤戏剧表现的需要: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

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

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

式。

⑥画面构图的需要: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

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①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时限性是指在一定

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②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电视照明的可塑性

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

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③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电视照明的纪实性

指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是片面要求照

明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

光,而不加任何人工光,有时在自然光基础

上使用人工光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而不

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④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电视照明的体现性

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

①亮度比和光比的不同。②多机和单机拍摄对

布光照明的不同要求。③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

照明的不同。④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

⑤塑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色温平衡?一般指⑴使用的光源色温与摄像

机的色温一致;⑵同一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

源色温一致;⑶日光下,被摄体亮部的日光色

温与暗部使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

平衡色温的方式: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

色温。标准日光5400k,灯光色温3200k。2.

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3.

在自然光的直射照耀下,被摄体暗部有时需要

加辅助照明,用以表现和强调暗部层次。

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色别、明度和饱和度。

影像色彩饱和度的因素

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有不同

的变化。2.物体表面结构形态对饱和度也有直

接影响。3.物体距离视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

间中的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4.

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度也有影响。

色彩的变化规律

a 冷暖变化:冷暖变化直接受物体本色、光源

色和环境色等影响。

首先,物体受光面的色彩是由物体本色与光源

色相加而成的综合色。

其次,物体阴影面的色彩是由物体本色与环境

色相加而成的综合色。

其三,反光能力较强的物体的高光部分的色彩

主要是光源色的反射,色倾向以光源色为主。

其四,介于物体表面高光部分与低照度部分之

间的中间调子部位的色彩通常是由物体本色、

光源色与环境色相加而成的综合色,其中本色

作用较为明显。

b. 透视变化

透视规律:1.物体距离视点越近,物体色彩

饱和度越大;反之,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小。2.物

体距离视点越近,其色彩的色相越偏暖;反之

物体的色彩的色相越偏冷。3.物体距离视点

越近,同一色彩色浅的明度高,色深的明度低;

距离越远,色浅的明度下降,色深的明度增强。

c. 强弱变化

色彩的强弱受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物体色

彩的色感近强远弱。此外,还因色别不同而产

生差异。

合理越轴

A.在两个方向、位置不统一的镜头中间加入一

个空镜头或骑在轴线上拍摄的镜头。

B.在镜头运动之中向观众交代越轴的过程。

C.通过画面中人或物自身的运动来改变原来

方向的位置关系。

D.使用人或物的特写镜头进行过渡或特写镜

头中人物的动作改变原人物的方向和位置关

系等。

E.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等特技方法跳

轴。

摄像轴线的运用规律

1.同一时间与场景内拍摄连续性较强的镜头

时,摄像机的角度所在的被摄体关系线或方向

线一侧180 o范围内摄像机可进行各种运动,

可以任意改变视点角度。空间位置准确,并能

构成被摄体之间、被摄体与环境之间的空间统

一感。2.轴线通常有两种:一是由被摄体面向

动力方向产生的方向轴线。二是由被摄体相互

间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产生的关系轴线。3.不能

轻易越过轴线或穿越于轴线两侧,但同时为了

丰富画面的效果和充分发挥摄像机角度的作

用,仍可合理越轴。

光线轴线的规律

1.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主要体现

在入射角大小、亮度的高低、反差的强弱、色

温的高低上。2.光线的各种各样变化,也意味

着光轴同时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3.在按动

摄像机快门之前,场景内光源同被摄体已形成

了一种不能随意改变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经

过镜头像观众作了交代,那么被摄体的位置、

相互关系、光线与被摄体的状态等就不能再调

整了。4.段落之间两组镜头之间的转场镜头,

如果采取的是渐稳、渐显化出、化入的方式,

则表示时间过程空间转换和时间间隔。

空气透视的规律

远大近小、近深饱和度高清晰,远浅、淡、饱

和度低、模糊。

照明与空间透视

光线的入射角、方向、亮暗比例和色彩都与空

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选择合适的光线入射角

(比较小)2.确定光线方向:顺光透视感弱,

侧光尚可(逆光最好)3.控制光线的明暗比例:

近强远弱,近暗远亮,近深远浅4.色温冷暖配

合:近深饱和度高,清晰。远淡,饱和度较低,

模糊。

照明与表面结构

一、粗糙的表面结构(侧位光)

二、光滑的表面结构(柔和的散射光&能见高

光区)

三、透明的表面结构(能穿透的逆光侧逆光+

正面柔和辅助光不宜多光源-过多光斑)

四、镜面的表面结构(更柔和的散射光+提高

环境亮度)

直射光照明常用的三种形式

1.顺光照明:光源在被摄体前方,镜头的后方,

镜头同光源照射方向基本一致。在镜头与被摄

体这条轴线15°角左右之内的照明光线。2。

斜侧光照明:光源同镜头构成一定的投射角

度,常在被摄体左或右侧的前侧方向,大约

45°左右投射的光线。3.逆光照明:光源在被

摄体的后方,镜头的前方,统称逆光照明。

散射光照明特点

主要指光源被密度不均匀、存在于光源与地面

之间的大量云、雾、尘埃等介质遮挡,间接地

把其光线投射到地面的照明。1.光线柔和,

照明均匀;2.亮暗反差缩小,影调接近;3.光

线无明显的投射方向;4.色温偏高,色调偏

冷;5.物体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不明显;6.面

上照明同点上照明区别较小。

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1.光线有固定的方向性2、光线照明细柔平缓

3、门窗亮部与环境暗部亮暗差距大

4、富有

浓郁的环境气氛

反光板的类型:亲和反光式和单向反射式。

反光板的特点优点1、光色正常2、不需能源

3、制作简易而携带方便

反光板的效果作用1、缓和反差,显现暗部层

次2、校正偏色,力求色彩统一3、移光功能

4、修正日光不足,达到照明平衡

5、模拟效

果光6、作底子光

内景人工光线照明的特点:

一、模拟和再现自然光效:内景照明的一切

光线照明效果是从再现和模拟真实生活中的

自然光效而来的。

二、创造和渲染环境气氛:电视内景照明在

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典型地创

造环境,使其更符合剧情的要求和环境的塑

造。

三、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可根据剧情的需

要,利用灯具打出的各种光线进行创作,表达

作者对剧情的理解、对主题的感受和通过不同

的光线效果抒发感情。

四、具有细微的布光程序:内景照明中,每

成功地取得一种光线照明效果.都能反映出作

者对剧情的透彻理解,对光线的正确认识,对

光效的精心设计。光线的每一个微妙细小的变

化,都是作者创作思维的体现。

五、对照明亮度有基本要求:电视照明需要

有一个基准亮度,以保证摄录技术上对于照度

的基本要求,一切照明效果的实现,都以此为

前提,是再现环境、人物、气氛的基础。

静态节目主持人形象造型的重点,是熟练而准

确地利用不同的光线组合进行光线造型。静态

人物用光是动态人物用光的基础。

如何提高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审美意识:一、审

美意识与修养二、观察与积累三、审美意

识与创作

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

主光:又称“塑型光”、“主光源”,是用来描绘

被摄体(场景或人物)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源。

主光的作用和特点:组成光影造型结构,揭示

场景的外貌及特点,描绘被摄对象的立体形

状、主要姿态、线条,交代画面内空间关系,

构成一定的反差和明暗配置。

辅助光:又称“辅助光”,是用来帮助主光造型,

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

辅助光的作用:1、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

反差2、帮助主光造型,塑造和描绘被射对象

的立体形态,表达全部特征3、帮助揭示和表

现被摄对象的质感

轮廓光:又称“隔离光”、“逆光”,是来自被摄

体后方或侧后方的一种光线。来展现被摄体视

觉上的三维效果。

优势:1、强调空间深度,交代远近物体的层

次关系。2、人为区别被摄体与环境、背景的

关系3、形成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地位感

4、表达浓郁的现场气氛

5、交代和反映透明、

半透明物体的属性

背景光:又称“环境光”,在不同的节目或场景

用光中,有的称为“天幕光”、“气氛光”。背景

光主要是照明被摄对象周围环境及背景的光

线,用它可调整人物周围的环境及背景影像,

加强各种节目及场景内的气氛。

作用:1、突出主体,为主体寻找一个较佳的

背景和环境2、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气氛和光

线效果,说明某种特定的时间地点等,对主体

的表现起烘托作用。3、丰富画面的影调对比,

决定画面的基调4、利用背景光线的微妙变

化,体现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

装饰光:又称“平衡光”、“修饰光”

其作用:1、弥补前几种光线照明的不足,有

目的的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细节的修整,使

所表现的形象更完美、突出,更丰富有艺术的

魅力。2、达到画面整体照明的平衡。3、修饰

被摄对象表面和局部的轻微缺陷与不足。4、

消除不真实的、多余的灯光投影,以求画面简

洁。

人工光线的组合

1、侧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主光在4-

5H,1V或7-8H,1V的位置。辅光在6H,3V

的位置上轮廓光:11H,10V

光比:主光:辅光=2:1 轮廓光:主光=1:

1或2:1 背景光:辅助光=1:1

2、顺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主光:6H,3V

的位置上轮廓光:11H,10V

光比:主光1:主光2=1:1 轮廓光:主光=

1:1或2:1 背景光稍强或弱于主光

3、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

同自然光中的逆光、侧逆光照明效果一样。主

光的首要造型任务是勾画出人物富有特征的

轮廓线条。

效果光的特点

1.光源能给观众鲜明的印象,具有明确的方向

性,但变化比较大,不同的效果光具有不同的

主光投射方向。2.常采用总光源进行区域或局

部照明。3.光比和反差较大,深色调占一定的

优势。4.主光入射角较小,有时自下而上的照

明。5.经剪接的画面光线亮暗跳跃幅度较大。

6.具有较好的抒情写意效果,光线语言问题,

耐人寻味。

聚光型灯具

包括:聚光灯、回光灯等。这类灯具发光强度

大,亮度高,能形成物体表面明显的阴影。特

点:1.光线投射,距离较远,具有日光的某些

特点。2.可以作:“面上”照明,文代人物或

场面数量,规模突出,强调场景或人物的局部。

3.光线色温正常,物体表面色彩纯正。能获得

良好的画面色彩效果。4.在灯前加柔光低或磨

砂玻璃后可当作散射光灯使用,能一灯多用。

冷光灯灯具

包括散光灯、天幕灯、地排灯这种灯具软光型

灯具,光线细腻柔和,正如与聚光灯系列互为

补充关系。特点:1.减弱主光给予物体表面造

成的暗部压力。在不影响主光造型的基础上,

再现暗部应有层次与质感。2.使场景或物体表

面有渐变型过度层次,协调暗亮关系,控制暗

亮反差。3.使现场照明的光更适合于电视技术

与艺术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摄像机的色彩

再现和宽容度的有效容纳能力。4.保证现场最

暗部分的最低亮度层次,达到摄像机的起码要

求。5.光源是散射光,在进行描绘和造型时,

不会留下过于明显的投影。

演播室照明方式的特点

1.多种协同工作

2.多方位立体设计,有别于其他电视节目制作

方式,呈一个立体的照明结构形式,它能尽量

适应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还能在不间断的节

目进行中满足观众的参与意识和视觉要求。

3.现场照明的连续性:它要求照明设计具有承

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面结合、结构严谨的风

格,在现场镜头与镜头的不断切换中,保持光

调的基本流畅。

4.强调光线存在。光线能实现画面造型渲染气

氛,抒发情感和强调效果。

影视视听语言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 深圳市平冈中学路博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传媒高考编导类科目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区分景别,了解不同景别的作用以及不同情况景别的作用。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作用以及导演的隐喻含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景别的学习掌握编导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对影视视听语言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影评写作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景别,区分景别,应用景别于拍摄以及影评写作。 能力目标:通过景别学习其内容表达含义,结合影片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提高电影的鉴赏能力以影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与人文情怀:对于电影的基本赏析能力,解读导演景别取景的背后含义,了解影片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景别构成 2.区分常见景别 3.了解不同景别的使用方式 4、了解各个景别的含义以及在影片中的作用 5.如何应用在影评写作中 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什么是景别?5中常见景别是那几个?不同的景别的不同作用是什么? 一、景别的性质与划分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 的重要形式。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2、景别的分类: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2、景别的划分: 第一种: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景别。 第二种: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 二、景别的功能: 1、远景与大远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 一般影片开头或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代大环境,而结尾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大远景的另一个功能是由它的造型特点产生的,大远景画面,人是非常渺小的一点,所以人物的细节、状态、表情不被呈现,而只是给观众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远景中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情绪表现比较超脱。远景的作用:交代背景,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重点知识关键词:和谐性。观看影片画面,注意画面是否“和谐”。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和谐性” 2、全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这种景别在实际拍摄中又被称为“人物全景”。这个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全景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比较突出,人物的形体表现明确。全景与远景都是交代镜头。 重点知识关键词:顶天立地。观看影片时特别注意人物全景中的人物是否对观众带来视觉冲力力或者心理冲击力,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展开剧情的重要线索。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顶天立地” 3、中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中景截图。 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述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 传播媒介: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设备传递信息,传播手段隐藏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中。传播时效:本质性含义(时间性),延伸性含义(时新性、时空性)事实本源: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是新闻本源和灵魂;强调新闻的意义,即新闻价值。传播意义:扬长避短,真正起到“中介”和“纽带”作用。 广播时效性最强(制作周期短) 二、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 (1)传递通道的单一性 (2)音响的现场感 (3)传播过程的排他性 (4)制作过程简单 三、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现场的证实价值 (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 (3)现场的制约1、时间制约2、对人事制约3、对环境制约 (4)内容的易受性 四、“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特点 (1)有声语言失去了非语言(表情、体语)的辅助手段 (2)听话人不直接面对说话人,一般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收听的状态 (3)失去了直接反馈,因声音固有的劣势出现的听知障碍就不能通过改善表达,得到及时克服和消除 五、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1、解释的多样性 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 3、范围狭小 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 六、广播语言 1、播音语言:指在写作广播稿件时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专为口语传播而写作的语言,是用笔写下来的,但其目的是要读给人听的

2、报道语言(解说语言):指没有完整广播稿件的情况下主持人通过谈话解说,讲述以第人称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语言,其目的是说给人听的。 七、广播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发挥媒介优势 1、快速优势:提高采访效率,力争实现与事件发展同步或几乎同步进行采访,充分的访前准备 2、音响优势:运用精湛的录音技术采集现场事件发展中的典型音响,使人产生如身临其境的联想和感受 3、工具优势:电话、录音笔为广播记者采访提供了新的活动天地 八、解说的作用 1、叙述事实,说明音响 (1)交代新闻要素 (2)解释说明音响 2、补充音响 3、概括音响 4、连缀音响组成报道 九、解说的写作要求(操作) 1、写作解说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应该是在音响采录后写作 2、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1)与音响内容一致,不要脱离音响 (2)与音响同步 (3)与音响的情绪,风格一致 (4)不要简单地重复音箱内容 十、伞形导语(软导语) 第一句主要提示内容方向 第二句主要讲述核心事实 十一、音响报道 运用新闻事物和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它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十二、字幕的应用形式和功能 (1)标题式字幕

企业管理笔记

第一章.企业基础知识 一、产业、行业和企业 1、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1)第一次产业:农业 (2)第二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次产业:商业(包括流通和服务) 市场经营主体: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人企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个体工商户: 2、行业 3、企业 市场经营主体 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人企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个体工商户: 企业特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我国企业改制 (1)产权关系重组 国有资产分解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市、县四级所有,分别由同级政府行使所有权,其资产视为一级政府所有的资产,国有企业被称为公共企业。 6、企业类型 按占用资源的集约程度不同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二、企业设立与年检 1、企业设立条件 (1)独资企业设立 ●投资人为自然人,承担无限责任 ●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注册资本)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注册资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注:出资不需要一次性缴情)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方式:发起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方式: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 2、企业设立登记 企业成立时间以营业执照签发日为准。

三、现代企业制度 1.含义:是以法人制度为基础,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制度。 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 基本内容:是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2、两次分离 (1)原始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2)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 3、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公司制度 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表现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注:包括母公司、子公司等分公司、部门不是法人企业。) 公司的组织结构 1、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最高决策机构 3、经理机构:执行机构 4、监事会:最高监督机构 四、常见企业形式简介 1、农业企业 2、工业企业:(1)重工业(2)轻工业 3、建筑企业 4、房地产企业 5、批发企业 6、零售企业 7、代理商 8、金融类企业 9.、保险公司 (2)保险类型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法定的保险,是国家管理部门以法律为依据,以行政手段强制性实施和管理的保险是参加工作或自谋职业的成年人都必须参加的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特点是参保人每人有且仅有一份,且保障水平低。 ●商业保险 10、连锁经营企业 (1)含义: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2)形式 ●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自愿加盟 (3)特点: ●有规模优势●统一管理●容易产生定向消费或依赖●质量保证 (4)连锁店类型 ●超市连锁店●便民连锁店●精品专卖连锁店●大型百货连锁店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 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 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 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 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 的目标。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 (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 (二)信息来源单一 (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 (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 (五)节目更新慢

记者证考试之广播电视业务笔记

记者证考试之广播电视业务笔记

《广 播 电 视 业 务》 ↓ ↓ ↓ ↓ 采访的选题 …准备 …方法 一、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记 录等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基本特点(5个):求新性; 新近发生 突击性; 时效 灵活性; 采访灵活,采访对象变化、线索跟进 广泛性; 采访对象遍布各行各业 持续性。 随事物变化不同角度连续报道 新闻采访的要求(4个):熟悉带机采访; 带机采访对后期编辑的重要性 灵活把握记者角色;受众引导者(对环境从宏观到微观把握)、传播者、调查者 熟练操作摄录器材; 注重分工协作。 2、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段,是记者追寻新闻的 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特点(4个):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新闻要素残缺不全 时间短暂、稳定性差; 记者没有新闻敏感就很难发现 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评论的特点、功能 评论的说理 评论类型 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节目编辑合成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写作基本要求 新闻的结构要求 消息 现场报道 新闻专题 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广播电视业务 采访 写作 编辑 评论

反映现象,变动性大。假象 新闻线索来源(4个):记者本人观察和积累; 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有关政策和领导人的讲话; 来自受众信息; 其他媒体。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 3、选题——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 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选题确立的标准(3个):新闻价值标准——事实本身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 值要素包括(5个)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 味性。 新闻政策标准——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 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 新闻政策标准体现(2个):政治标准。 新闻宣传思 想。随形势发展变化 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①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令; ③合乎民俗风情、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 ④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 选题的方法(3个):①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综合看待5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全面衡量新闻政策标准;价值再大,不符合政策标准,不能刊播。 ③是否呵护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的步骤(3个):①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对新闻线索中潜在的新闻事实价值评估,主要内容预想 ②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内容表现多面:从报道方式到角度,从报道结构到具体表达手段。 ③可行性论证。 4、广播电视采访准备包括(6个): 首先,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筹划采访预案; 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形势; 补充相关知识;广博知识 熟悉采访对象; 设计采访问题; 采访的物质和技术准备。 广播电视记者所面临的现场有两种: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 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旁观式; 参与式。 5、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1)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擦刊于思考活动。 记者现场观察的特点(5个):观察的直接性;亲眼所见 综合性;眼耳口鼻各器官考察 客观性;客观的视点,不能有色眼镜

艺术类专业学习内容

专业解读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本专业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电视系特色班——出镜记者班学习。电视系特色班精心设置了后续课程,聘请业界知名记者、主持人和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目标是为各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培养专门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等。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根据学习情况和个人志愿,将分为文艺编导和综艺节目编导两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 文艺编导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节目编导、文案写作、文艺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理论与艺术;三、编导创作实务。 综艺节目编导方向综艺节目既是电视文艺中重要的节目类型,也是当前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生产的热点,是全国各电视媒体增强其品牌竞争力的法宝。本专业方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有针对性地为电视综艺节目培养具备策划、编导、制作能力,拥有国际视野,能够进行综艺节目模式研发、创意实现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在国际电视节目平台上打造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综艺节目模式,提升中国综艺节目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后备力量。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综艺节目史论、综艺节目类型与形态、综艺节目模型策划与研发、综艺编导元素以及综艺节目创作系列课程。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摄影(电影电视剧、图片摄影方向) 本专业下设电影电视剧摄影、图片摄影两个方向,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广播电视学笔记整理

广播电视学笔记整理 一、广播、电视的概念 广播:广义,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狭义,专指声音广播。本课程所说的广播,单指声音广播;而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电视广播,则称为电视(Television)。 电视广播:又称为视频广播或电视,是通过一定光电、声电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由活动图像和伴音组成的节目,供人们收视的传播媒介 (它所用的信息符号是图像、声音、文字和色彩。可能会填空) 二、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1、初创时期(1865-1928) 首座广播电台: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AKD。 有线广播出现于19世纪后期: 匈牙利最早建立大型有线广播系统。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将700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组成所谓“电话报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有线广播系统2、发展成熟时期(1930-1970) 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出现了评论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等 3、竞争时期(1970以后) 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开始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注意力集中于下列几个方面: ①注重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 多样性等; ②重视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 ③办多套节目; ④办多种语言节目; ⑤办专业台广播; ⑥加强对外广播。 (二)、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首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这是电视广播诞生的标志。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黑白电视阶段:这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 彩色电视阶段:早在1949年9月,美国就开始进行彩色电视的试验研究。 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阶段:通讯卫星的出现是传播史上的又一场革命,对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讯卫星的特点是传送距离远、环节少、投资少、质量高、信息容量大。 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新媒体概论复习笔记

新媒体概论 期末复习笔记 课程讨论框架 新媒体传播环境 技术支撑 内容制作 传播观念 第一节 绪论 ? 新媒体——非传统报纸、电视广播传播平台,如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发布,门户网站、微博、微信 等新APP 客户端(呈现形式) ? 新媒体——新计算机技术应用,如virtual reality 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技术进步) ? 新媒体——新传播、通讯工具或终端,如个人移动终端(使用终端) “新媒体”,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变化状态 本课程采用定义为:新媒体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传播媒体和使用终端,融合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和内容,可进行“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P2P ) 1.传播介质改变: 2.使用体验改变:新旧媒体的区别体现在对人类感官影响的强硬程度和刺激程度。例如信息传播的速 度与强度、受众的反馈加强了信息本身的影响力 3.传播更具灵活性:时间、空间、形式上的灵活性。新媒体具有滚动型,而旧媒体是局限在一个时间 段,定时定点的传播信息 差别在即时的反馈与个性化的体现上——互动和点对点 4.即时的社交性:人际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叠 新媒体体现的广泛参与度与旧媒体所体现的深度与权威性,两者本身就是有联系的,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发展为综合体——“全媒体” 本节要点: 1.对新媒体概念的理解 2.需了解网络媒体出现前的传统媒体特点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

两种思维:发散思维和定向思维 媒介融合,是媒介业务形态的融合和媒介内容的多媒体性 各种传统形态的媒介产品都“借道”网络,而不是成为简单意义上的网络产品,即各种媒介产品都将汇流到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中,这样仍然可以保持媒介产品的多样化。——彭兰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1983)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索勒·浦尔提出 浦尔《自由的技术》:联网计算机将成为21世纪的印刷机;各种媒介功能一体化 思考:传播媒介——某一种媒介的常见特性是否是不能改变的?例如文字报道沉淀的全面宏观、广播新闻的口语化和伴随性、电视娱乐性和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等 媒介被大家熟悉的“固定”特性是能变化的,例如地铁报虽然是文字报道,但类似微博传播的碎片化,是一种浅短阅读;而各类移动网络终端进行专题的策划,也是网络传播追求深度化传播的表现(各种特性相互渗透) 选择的或然率=可能性报偿/费力的程度 融媒尝试 1.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A网络报刊 电子版 1987美国圣何塞信使报首度报纸电子化 中国纸媒最早电子化实践为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网络化 2000年是中国传统媒体进军网络媒体标志性一年 2000年8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改为“人民网” B移动终端报刊(纸媒与手机、平板电脑融合) 手机报-纸质内容通过移动通讯平台,以短信、彩信方式发送到客户端 2004年《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为国内第一家手机报 2.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网络与广播结合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95年4月美国西雅图“进步网络”在其网页上放置Real Audio System试用版软件,提供“随选音效”服务 1997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国内网络广播之先河 A网络广播(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提供音频服务,在线直播或点播,如QQ电台) B移动终端广播(利用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或手机内置FM广播协调器,如豆瓣电台) C.APP 3.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

观念影像 影像到观念为止

观念影像影像到观念为止 在录像艺术家曹恺看来,电影传人中国后的100多年里,实验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一个缺失的类别。“缺乏实验室传统,缺乏个人影像的存在;缺乏院校体系的支撑:因此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电影。 欧洲20世纪30年代曾经在“达达主义”出现了法国先锋派电影、1936年后电视机进入了日常生活,人们建立了录影、剪辑、拷贝、发射、传播等现代媒体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8mm摄影机和第一代手提摄像机的技术革命引发了“8mm运动”和“游击录像”两次社会化的影像运动,确立了私人录像视角的存在和民间记录的录影方式;而激浪派艺术家率先使用录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并作为行为和表演艺术的载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录像艺术语言及其衍生的美学基础。 相比之下,中国在实验电影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现代艺术涌人中国后,一些艺术家才开始以录像作为艺术语言创作实验影像作品,1988年,艺术家张培力的录像作品《30x30》用录像记录摔玻璃和黏玻璃的过程。他将玻璃平举至距地面40cm处,自由坠落,再将碎片拼合,用502胶水黏合。将黏好的玻璃按上述方式再次摔碎,拼合,黏合。以此重复,直至录像带结束。1991年,张培力创作了《卫字3号》(60分钟录像带,松TM3000摄像机),1992年又创作了《作业一号》(60分钟的VHS录像带,Batecam;摄像机)。张培力是中国早期录像艺术家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而实验影像真正成为一种影像类型,则是在2000年DV兴起以后了,现在一般的影像展或者DV大赛中都以实验、剧情、纪录进行作品的单元划分。

相对于剧情片和纪录片,实验影像“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以剧情和场景来娱乐大众,而是以最大限度探求电影语言之可能性,追寻艺术观念的影像视觉呈现,并面向小众和特定群体”。实验影像追求对影像边界和可能性的不断突破和尝试,实验影像本身呈现出来的样式也就显得十分复杂,有以纪录手段创作的录像艺术,有对行为艺术过程的纪录,还有以动画、FLASH、装置等创作和完成的实验影像作品。其中“观念短片”算是实验影像中的一个种类,它以观念的呈现为目的。采取反情节、非情节的影像语言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和观念。 中国“观念短片”的创作者集中在从事或在艺术院校学习美术、设计等视觉艺术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中,他们大多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和艺术感觉,经历了新潮美术等西方现代艺术的洗礼。不满足于静态的、架上的绘画表现方式,转而用动态的影像来作为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和手段。所以,在他们的“观念短片”作品中有很强的绘画意识和美术感,这一点与学习电影、传媒的人使用电影语言的表达路径显得泾渭分明。 英国美学家贝尔曾在《艺术》一书中说:“‘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在中国文学中提出的“诗歌到语言为止”、“观念短片”实际上是在影像的创作领域尝试着“影像到观念为止”,是观念,而非故事、人物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影像的目的和终极。 为了凸显艺术家所想表达的观念,“观念短片”选择了与剧情化的电影完全不同的创作路径,它拒绝了情节和故事,刻意地“去情节化”,呈现出反情节、非情节的美学特征。 杨福东的观念短片《后房――嘿,天亮了!》可以看做是中国实验电影最早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个具有默片风格的作品中。在具有荒诞和超现实意味的情境里,人物的肢体动作和行为状态构成了观念的载体,杭州的艺术家陈晓云的短片《向夜晚延伸的若干个瞬间》f2002),也采取了具有超现实的一些影像片段,展现了一些混乱而粗暴的内心情绪,比如一个人在电梯狭小封闭的空间里不断重复、焦躁地跳跃着,电梯的门一开一合……机械重复的动作和电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精心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广电网络分公司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电网络分公司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XXXX年,我县分公司在省、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按照“以市场运作为原则,开拓进取树形象;以确保收入为目标,与时俱进谋发展”的经营方针自我加压,认真贯彻省公司“四个以”的决策,发扬创新求实、发展进步的工作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了各项工作,各项经营指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共实现总收入xxx万元,占比上年增收15.25万元,增长13.49%,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1、完善了全员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实施绩效管理。把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与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行量化积分考核奖惩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xx县分公司20xx年员工岗位责任制及目标考评方案》,定岗定员,责任到人。实施月度考核,季度末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当季效益工资,有效激发了员工干好工作的积极性。 2、严控费用支出。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一是加强材料成本核算,健全材料领、退料制度,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节约率;二是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按工程进度核拨款,加强工程监管,加强跟踪问效;三是压缩日常费用开支比例,尽量减少不必要支出。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抓好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至上”观念,强调“安全也是效益”。增加安全防护投入,为每个员工办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在企业形成“时时讲安全、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有效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由于安全管理抓得严,我县分公司全年未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二、推出有力举措,大力拓展业务范围。 1、稳步发展基本业务。我县分公司采取有力措施发展网络基本业务,年初顺应市场需要,制定了《xx分公司关于租赁店面经营户安装使用有线电视优惠办法》,既大大拓宽了有线电视的业务范围,增加了收视维护费,又从源头上堵住了私拉乱接有线电视信号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过努力,全年共新增城区用户xxx户,使我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xxxx户,新增用户率达8.9%。 2、重点发展数字电视业务。一是认真进行市场调查,细分市场,并写出了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用户群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二是加大宣传,精心策划。投入宣传经费3000多元,举行现场咨询演示会,印发宣传单,配送邮政广告10000多份,利用有线电视进行广告宣传,并在收视率极高的自办节目《xx新闻》前配播“xx数字电视欢迎您收看《xx新闻》”的广告,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积极发展集团用户。充分利用省公司的有关优惠政策,由分公司领导亲自出面洽谈,争取到了县地税局、国税局、农发行、发改局等单位集体购买数字电视机顶盒,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四是做好优质服务。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在人员少、时间紧、安装任务集中的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教案资料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之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广播电视广告学整理笔记

第一张广播的诞生 第一节广播诞生的物质条件和内在因素 1,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2,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发现电磁炉并证明电磁波的反射,折射,衍射,绕射等性质。 3,1895年,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各自通过独立的研究,完成了无线电通讯(电报)的发明和实验,制成了最初的无线电接收机,为无线电广播的问世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无线电热”促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利用无线电技术传送人的语言和声音,加拿大人费森登首先获得成功。 4,美国的广播电台,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广播电台的国家。第一个取得营业执照(商业执照)的电台是匹兹堡市的西屋电气公司电台,呼号为KDKA.。11月2日,KDKA广播电台开播,广播的第一个节目是报告共和党候选人哈定和民主党候选人柯克斯竞选的选票统计情况和最终结果。1926年9月成立了全国广播公司(NBC);1927年,一些较小的独立电台组合成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45年,在蓝色广播网的基础上,成立了美国广播公司(ABC 5,1922年12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1926年12月30日英王颁发了一项“皇家约章”解散了BBC,1927年元旦,新的英国广播公司成立,这才是现在的BBC。英国的广播制度属公私(商)并营制。 6,1921年,法国邮电部经手筹建广播电台。 7,前苏联也是世界谁管你最早建设广播事业的国家之一,前苏联广播事业的创建是同列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它标志着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起始。1921年2月18日,列宁签署委任书,任命奥斯塔利亚科夫为莫斯科中央无线电话太工程部主任,负责筹建中央广播电台,1922年5月27日,该台建成并进行了试播,8月21日正式播出,11月7日,该台被命名为“共产党国际广播电台”。 第三节 1,我国的广播事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步履维艰的昨天;上海是中国广播的发源地,旧中国官办广播电台始于1926年,1932年夏,“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成立,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建立了对外广播台——国际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我国无线广播呼号的第一个字为X,这一天成为人民广播的创办日,1949年6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 二,蓬勃发展的今天;1,我国的社会主义广播事业,1950年4月,我国正式开办了对外广播,建立了国际广播电台,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1952年4月1日,吉林省九台县有线广播站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网建设的开始。1958年5月1日,我国建成了第一座电台——北京电台。1986年2月1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 2,台湾的广播事业,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1968年7月31日,“中国广播公司”的台北地区调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标志着台湾广播进入调频广播时代。 3,香港的广播事业,成立于1928年6月30日。 4,澳门的广播事业,创办于1950年。 三,光明灿烂的明天 第四节 1,互联网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实时互动,开放度高。 2,广播与互联网联姻的好处:(1)拓宽信息渠道,丰富节目内容;(2)扩大传播空间,获取更多受众;(3)改善自身局限,增强自身活力;(4)借助互动优势,得到更多反馈。 3,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主要指用数字技术取代广播电视业务操作中传统的模拟技术。 4,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的基本特征是,以高度压缩信息量和离散的方式快速处理信息。 5,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具有三个特点(1)频道资源由模拟时代的稀缺变为丰富;(2)高画面,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本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版本

————————————————————————————————作者:————————————————————————————————日期: 2

影视视听语言 第九章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 电视文艺节目类型包括: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电视文艺实况转播,电视综艺晚会,电视专题晚会,电视文艺专题,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散文等。 电视文艺不同的样式因节目性质的要求,体现出了视听语言中再现、表现、或再现与表现并存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节视听元素在电视中的运用 第二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基本样式 一电视文艺信息报道 这是对文艺动态消息的一种新闻报道,新闻消息的视听语言非常有特色,所以基本采用正常光线,正常视点下拍摄的,不同景别的固定镜头组接的方式。为了增加娱乐性,它刻意运用了一些只有在电视文艺语境下才能使用的元素,如有意地晃动镜头,快速推拉,色彩、构图的变形夸张等等;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的视听语言主要完成任务时间的还原与在线,视听语言多为再现和叙事形式。 二电视文艺实况转播 这是一种对文艺演出节目客观传播的节目样式。主要依靠多极为的导播和切换来完成; 这类节目的视听语言样式为:在正常视点下的机位和正常光线下对正在演出的文艺节目和正在进行的文艺活动进行记录。摄像机运动速度适中,并按照不同机位和不同景别进行组接。它以唱词和动作的间隙及段落为切换点,有同期声还原,必要时有解说。

三电视文艺纪录片 电视文艺纪录片是以文艺为题材的记录片,既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又是文艺节目的一种样式除了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文艺演出进行记录。它的基本语言样式是:正常视点下的机位,正常光线和色调下的图像,较长的镜头和较慢的摄像机运动,采用同期声,对画面不确定因素适度解说,没有特技手法的切换编辑。它所运用的视听元素中,不包括音乐、音响。如有,声源往往是片中记录的对象本身发出的。 四电视文艺专题片 电视文艺专题的基本语言方式是:画面既有正常视点机位、正常光线色彩下记录现实生活镜头,也有造型性强表现主观感受和认识的拍摄内容。画面平均长度较短,一般在五至七秒左右。摄像机运动速度根据主题、情绪表达的需要确定,常常快速地推拉摇移。 运用同期声、音乐音响。解说词占相当大的比例和分量。后期编辑手法多样,可以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各种编辑手法,包括各类特技手法 五电视艺术片 电视艺术片的基本样式是:大量运用非正常视点机位,以获取美的、有力度的、个性化的画面,摄像机运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速度和长度,在作品中往往运用色彩、光线造型和突出主观意识。作品中除同期声外,大量运用音乐音响,音乐音响在此不再仅仅是对画面信息的补充和辅助,它成为片中重要的独立传达思想情感的元素。和纪录片相比,电视艺术片的主要功能转为艺术创造。它的后期编辑更为自由。在画面和声音的关系上,生化对位、声画分离得情况大量出现。 六电视文艺晚会 电视文艺晚会分为综艺晚会和专题文艺晚会。电视文艺晚会从节庆日庆祝出发,以提供热闹欢快的娱乐为基本目的。它由各种文艺表演为基础,以一定的主题和一定的艺术形式来结构,勇主持人、字幕等方式加以串联。电视文艺晚会多在演播室中进行,有时也采用实景拍摄,一些大型晚会往往运用演播室和实景拍摄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时空多样性,是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电视文艺晚会以三级为为基本方法,并由此演变出更多机位,更多变化的调机和切换方式。一般来说,舞台演出的记录、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就是通顺和流畅的,切换时多一场次的某个段落为切换点,编辑手法上除对切外,还常常运用特技技巧。 第三节电视文艺语境中的视听语言 语境是指特定的语言环境。视听元素在电视文艺特定的语境下,通过特有的语言符号系统传达特定的语义。电视文艺被认为是电视遗嘱中的基本样式之一,从视听语言方面考察,它不仅仅只使用了哪些能够建立和构造艺术性的元素,在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中,场景(尤其是演播室)、场面调度、色彩、影调、非正常视点下的机位设置、多机拍摄和即时组接,以及特技编辑成为特有的标志性元素。 第四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 一直观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特点带来了文字语言所不可能有的再现物质形象、形状时所具备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达不到的环境描述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没有的性格和个性描绘时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视听语言带来了其他艺术语言所不擅长的情绪表达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不可能有的生动性和情感冲击力;

郭庆光 传播学笔记考试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 引论传播与生俱来 一、传播的含义 (一)、传播和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的第一个意思应该是沟通。 communication还有一个含义是交通。 Communication 还有一个含义,就是通讯 (二)、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施拉姆2.影响说:也就是劝服说。强调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霍夫兰3.反应说:美国学者S〃S〃史蒂文斯认为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4.互动说:G.格伯纳: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强调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5.过程说:彼德:“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些媒介向许多人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过程。” 概括定义: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传播与信息 关于信息的本质,按照香农的理论,所谓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二、传播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学科定性 人类的知识分属三大门类: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二).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三)、学科特色:多科性边缘学科 1、社会学:研究范式和社会学方法 2、心理学:研究范式和实验法等方法 3、三论 A信息论: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