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

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
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

131

《商场现代化》2010年3月(下旬刊)总第606期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原制度”,自1998年1月1日颁布至今,已有12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政府收支类改革和高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发展,原制度已不能适应高校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为此,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改革,拟定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制度”。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制度,掌握新制度,贯彻执行新制度,在对新制度与原制度进行比较基础上,对新制度的形成依据、创新内容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

1.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会计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历经的几次变化发展是:第一次,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即在计划体制期间,高校98%的经费是来源于指令性的单一的政府拨款,以统收统支方式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第二次,1978年至1997年期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从1985年开始探索多渠道筹集高校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与机制。从1989年起,高校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试行)。这个制度对会计核算基础进行了规范,规定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是决定一个会计核算主体各个会计年度收支情况及财务状况真实性的重要方面。虽然这项制度对会计核算基础做出了规定,但这样的规定缺乏规范性和明确性。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53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第三次,1998年1月1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已有12年了,是高校改革发展最快的12年。这即是说,它的颁布实施,不仅促进了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而且推动了高校经济活动、办学决策、办学规模、办学目标的发展。但是,它存在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性,没有把基建会计纳入“会计大账”;二是存在着资产价值的失真性,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第四次,针对原制度中“会计大账”的不完整性和失真性等突出问题,防范高校办学经费的风险性,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改革,2009年拟定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从分析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发展概况中得到四点启示:一是在

计划体制下我国高校会计核算是单一的统收统支核算;二是高校执行国家1989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试行),实质上是高校会计核算的仿行期,客观上提出高等教育事业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性;三是1998年1月1日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开启并形成了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雏形;四是2009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成熟,更加揭示出高校会计制度的本质及其规律,使高校会计核算向着全面性、真实性的道路前进。

2. 规范高校会计经济活动依据

办学经费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支撑。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与规范,必须依靠高校会计制度法规的根本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规模相对较小,办学经费相对较少,办学经费渠道来源单一,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宝塔式的精英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经费急剧增加,办学经费渠道来源多样性,又出现了高校会计核算的不全面性和失真性,增加了高校办学经费的风险性等,这无疑地给高校会计核算、高校经济活动、高校办学决策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适合这种发展要求的新制度,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和高校经济活动,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因此,《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充分发挥出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和高校经济活动的作用,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3. 高校会计核算本质特点依据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本质特点,是高校会计核算反映高校整体资金收支状况的全面真实性。要着力实现这种本质特点,就要改革原制度、构建符合实际的新制度。新制度要切实做到:第一,保留与实际相适合的会计核算科目;第二,调整与实际不完全适合的会计核算科目;第三,取消与实际不相适合的会计核算科目;第四,新增设实际需要而原制度中又没有的会计核算科目。比如说,新制度就新增设实际需要而原制度中又没有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基建投资”等会计核算科目。通过这样的改革、创新思路,建立起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我们已经看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就已经深深地蕴含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本质特点,它将会有效地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使高校会计

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

■ 彭 华 攀枝花学院

[摘 要]高校会计制度是我国高校财务价值管理的法规。高校会计制度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制度对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和加强会计管理发挥出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它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无法完整地反映高校会计核算状况。为此,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新制度。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新制度是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制度创新,并进一步阐述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创新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这对于提高依法治校、会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会计制度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会计制度 创新及意义 研究

132《商场现代化》2010年3月(下旬刊)总第606期核算反映高校整体资金收支状况的全面真实性。

二、新制度与原制度之间会计科目的比较及其制度创新

比较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认识方法。同时,只有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才能科学鉴别事物。通过会计科目之间的比较,廓清了新制度与原制度会计科目之间的相同性与创新性。

怎样进行比较呢?比较中会发现什么样的新特点呢?比较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是以同一标准为依据进行比较。本次比较研究,主要是以新制度与原制度会计科目中的“一级科目”为依据进行比较。通过新旧制度中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费用类等五大类“一级科目”之间的比较,清楚地找到了“相同科目”25个、“新增科目”17个、“调整科目”10个、“取消科目”13个。为了简要说明,下面以新制度与原制度“一级科目”中的“相同科目”、“新增科目”、“调整科目”、“取消科目”列表比较。

对上面关于新制度与原制度“一级科目”简要的列表比较,需要进一步分析说明:

1、在“资产类”中,具有相同的一级科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8个;新增一级科目“累计折旧”、“文物文化资产”、“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7个;调整一级科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5个;取消原制度中的一级科目“有价证券”、“借出款”等2个。

2、在“负债类”中,具有相同的一级科目“短期借款”、“应缴非税收入”、“应交税费”、“应付票据”、“代管经费”等5个;新增一级科目“应付职工薪酬”1个;调整一级科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5个;没有取消的一级科目。

3、在“净资产类”中,具有相同的一级科目“累积盈余”、“专用基金”、“本期盈余”等3个;没有新增的一级科目;没有调整的一级科目;取消一级科目“固定基金”、“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等3个。

4、在“收入类”中,具有相同的一级科目“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返还教育收入”、“科研业务收入”、“其他收入”等4个;新增一级科目“财政拨款”、“基建拨款”、“财政调剂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后勤收入”等5个;没有调整的一级科目;取消一级科目“经营收入”1个。

5、在费用类中,具有相同的一级科目“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后勤支出”、“行政支出”等5个;新增一级科目“资产折耗”、“财务费用”、“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其他费用”等4个;没有调整的一级科目;取消一级科目“拨出经费”、“学生事务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7个。

通过以上诸方面一级科目的比较分析,发现了新制度的两大本

133

《商场现代化》2010年3月(下旬刊)总第606期

财经论坛

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下,众多国际顶尖投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落马,华尔街神话破灭,全球股市、原油期货、债市等市场也受到剧烈冲击。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尽管部分中资银行持有次债以及华尔街金融机构的相关债券,但由于中国独特的金融体系和政策,中国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损失较小。因此,在讨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影响的时候,目前大多数观点仍然比较乐观,认为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完全放开,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还不高,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是有限的。然而,笔者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虽然较小,但在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其间接影响重大而深远,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之际,银行业却开始新一轮扩张,其背后的金融风险值得警惕。

一、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

和美国金融体系以市场主导不同,中国金融体系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银行主导,即居民的储蓄主要是通过银行转化为企业的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是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融资,融资比重高达80%以上。这从近几年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就可看出(见图1)。

如此高的间接融资比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事实依据都显示了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90年代初迄今的两次经济周期中,银行贷款是经济景气循环的核心推动力量,贷款增,则经济高涨;贷款降,则经济萎靡。与此相比,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和长期不振的企业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甚微。过高的间接融资比例造成金融风险的压力过分压在银行身上,使银行不堪重负。中国如果爆发金融危机,其致命处一定在银行。因为银行规模远比保险和证券市场庞大。根据金融监管机构的数据,2006年第一季度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与金融体系的风险

■ 赵 卿 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

[摘 要]和美国金融体系以市场主导不同,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主导加银行主导为其主要特征。在中国银行体系可能因出口下降企业倒闭、房价下跌而出现不良资产反弹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以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的扩张性政策和宽松信贷措施将使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新一轮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不良资产 金融风险

图1 近年我国非金融部门融资机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各期

质特点:一是新制度会计核算内容的完整性,二是新制度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性。这为高校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和办学经济活动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1. 理论意义:新制度是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发展史上的制度创新从分析研究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发展概况中认识到:在计划体制下,我国高校会计核算是单一的统收统支会计核算制。国家1989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试行),实质上是高校会计的仿行核算制,这提出了高校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性。1998年1月1日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开启并形成了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雏形核算制。2009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成熟核算制。它更加揭示出高校会计制度的本质及其规律,使高校会计核算向着全面性、真实性的道路前进。从这种意义上说,新制度是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发展史上的制度创新。

2. 实践意义: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会计制度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以往单纯依靠财政拨款,转向作为事业法人实体,自主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这一方面,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高校会计核算与基建核算两套账等问题,出现了高校会计核算的不全面性和失真性,增加了高校办学经费的风险性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不仅充分发挥出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提高高校会计核算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收支状况,而且充分发挥出规范高校经济活动的作用,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1) 新制度继承了原制度中适合于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中的科目;同时调整了高校变化发展中会计核算需要的科目;取消了不需要的会计核算科目。

(2) 新制度遵循高校会计核算的本质要求,新增了一部分我国高校变化发展而会计核算迫切需要的新科目。

(3) 新制度的继承与创新,实现着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向着全面性和真实性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2009.[2]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讲座编写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徐光有.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之研究。会计之友[J].2008(12)[4]余青.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探析。教育财会研究[J].2009(5)

[5]陆大修.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思路.财会通讯(综合)[J].2007(7)

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之比较

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之比较 【作 者】 王国生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摘要】为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高校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13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起施行.本文就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完善高校会计制度提出了具体看法.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比较完善 2013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出台,对于促进财政预算改革和高校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新制度与1997年发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旧制度”)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拟就新制度与旧制度主要内容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会计制度“总说明”的比较与分析 “总说明”主要是对会计制度中的重要原则问题、各章节的核心内容、不适宜在其他各章节中规定的问题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会

计制度各章节具有统驭性作用.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总说明”部 分发生了以下变化: 1.突出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新制度的影响.2012年12月 份财政部、教育部共同颁布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 下简称“新财务制度”),新财务制度是高校财务制度体系中的基本 制度,既是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制定的基础,也是制定高校会计制 度的依据.因此,新制度“总说明”的关于制定会计制度依据的条款中,增加了“结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内容. 2.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旧制度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依照执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 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而新制度仅适用于各级人民 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3.强调会计要素的重要作用.在高校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占据了核心地位.新 制度专门在“总说明”中指出了会计要素种类,为以后第三章至第七 章进一步阐述会计要素定义、种类、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 4.突出财务报表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制度将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由原制度的第四部分前移到第一部分“总说明”中,并明确了财务报 表责任人,即“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应当由学校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 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这有助 于高校提供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科目的比较与分析 新制度对现行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对各会计科 目的核算内容、核算要求、账务处理等作了更为全面、详细的规定, 使高校的日常核算依据更为明确.综观新旧会计制度,关于会计科目 的变化可归纳如下: 1.会计科目数量的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是随心随意的而是具 有一定的规律.新旧制度相比,会计科目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资产类、负债类科目增加了70%以上,这反映出新制度会计科目的设置充分考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广电事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在传递党和政府声音,丰富百姓生活,传播经济信息,活跃文化市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政策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四级办台”中最基层的宣传单位县级广播电视台,上面有中央台和省市台的压力,下面有观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周围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硬件设备和人才资源等方面显然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近年来,随着“三网融合”大幕的徐徐拉开和有线网络业务的剥离,留给县级广电发展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就我们新昌台来说,如何在危机中求发展,如何进行新闻、广告、活动等方面的挖潜和革新,如何进行职能调整、人事、薪酬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解决精品节目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业化水平低下等问题,已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根据我台目前的现状,提出以下观点。 一、抓思想,振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三种意识 一是危机意识。由于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及受之前“大锅饭”的影响,许多员工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 影响弱化。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新闻、资讯、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不断翻新,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影响力弱化。 收入难升。县级台主要依靠广告、视维费等经营收入保障。 随着新昌华数的剥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新兴媒体的不断产生等因素,反而已越来越小。再从财政支持来说,几十年一贯之的局面短期难以扭转,电视广告收入逐年大幅度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随着新媒体的不断融入,广告创收的道路必将更加艰难,而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传播机构与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又差距较远。再就是,上级广电部门对县级广电的职能定位又相对滞后。所有这些,都将阻碍我们当前和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以及人员进口渠道复杂等历史原因,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一、整体印象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二、具体章节评述(一)关于第一章总则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三)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

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会

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会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甘河校区宁萍 2015年11月5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工作的体会与思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及教法探讨——以成都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为例》、《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新发展》,分别赴成都创业学院创业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和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考察、交流学习。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应包含最基本的两个重要元素,即创业精神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所谓创业精神是指开拓事业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冒险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等。而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

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 中南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下的成都创业学院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下的山东青年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的鼎力支持、企业的深度参与 国家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打造的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创业综合服务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和技能培养条件,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二)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三所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学习,不难看出他们都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的体制机构、细致的实施方案、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培养机制、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套的督导落实机制。 (三)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品位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副校长王前进 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而最主要的是对教师的管理。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有一个相对紧张而又活泼的工作环境,创造性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上世纪90年代开始,借用企业管理的经验,量化管理的模式逐渐在学校得以确立和推广。量化管理利用学校的财力,把教师的待遇跟其工作表现挂钩,量化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依据,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名誉和经济利益。十几年的实践证明,量化管理对于规范学校工作规程,提高教育质量,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量化管理确定了教师所应承担的基本教育教学任务,确定了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岗位。在量化管理实施之前,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部分老师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讲价钱,甚至极力推托本应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到底需要多少教师,各学科教师的调配是否合理,无法确定。实行量化管理,学校的经济分配和荣誉向愿意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倾斜,满工作量和出满勤的比例大大提高,由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岗位得以基本固定,有利于定编定岗,也最大的发挥了教育资源的效用。 二、实行量化管理,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更为规范。量化管理对计划、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数量上有了具体的规定,使教育教学活动更精确更严密。过去教学无计划,上课无准备,作业无批改,考试无讲评,期末无总结的“五无”现象得以彻底清除。确定了教学常规和检查制度,改变了学校管理的无为状态和教学的随意无序状态。 三、量化管理使教师的工作有了比较的标准,在评优晋级当中有了较为客观的依据,起到了奖勤罚懒的作用,确实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没有量化指标之前,评优晋级凭资历、凭人缘,评选结果出来之后教师不满意,各说各的理,学校管理者无法解释说明;有些人因以往一年的成绩就年年要优要先。量化管理使教师自己知道一年当中做了哪些工作,和人家比做得多还是做得少;又因为是每年一度的考核,所以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工作。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量化管理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量化管理强调了量,而忽略了质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常规检查当中,经常发现这些情况:有计划,但是项目不齐全;有备课,但是非常简单,缺少要素;作业有批改,但多数是查;有总结,但既没教学心得,也无努力方向,有的甚至100字都没到,显然是敷衍了事。但是根据量化管理方案“算先进”时对这种情况却无可奈何。 二、量化管理没能够解决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平衡。按照目前的课程标准和学校各学科的配置,上两个班的语文英语和上三个班的理化是等同工作量,但在按课时取酬的方案里,语文一个课时等于理化1.2课时,教师认为是学科歧视,各学校在讨论方案时都很尖锐的提出这个问题,而学校管理者却不能给出有力的解释。 三、量化方案一般只计算课内的工作,对于大量课外的工作没能计算进去,以致相当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无人积极去做。学校大量的工作是不计课时也无法量化的。比如说对学生的课外指导,个别指导,家长学生访谈,学科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社团的组建和指导等等。因为不计课时所以教师不去开展这项活动,甚至学生送来的、不是教师布置的练习,教师也不愿花时间看,严重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文艺代表队的培训、早操课间操的组织,教师认为没有达到他认同的课时就很难认真操作。反过来说,量化方案当中不可能把学校工作的所有方面都包括进去,都加以量化。 四、由于量化方案注重考查结果,不强调过程,容易导致教师的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行为,而这种行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只看考试成绩,于是在离考试还有几周就开始复习,反复做题练习,进行猜题押题;把最容易得分的题严格训练,人人过关,比如语

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doc

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 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会计科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会计科目 及补充规定会计科目 序 编号名称编 名称 号号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101 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102 银行存款 3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1101 短期投资131 对校办产业投资 5 1401 长期投资132 其他对外投资 1201 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 6 120101 财政直接支付财政直接支付 120102 财政授权支付财政授权支付 7 1211 应收票据110 应收票据 8 1212 应收账款112 应收及暂收款 9 1213 预付账款115 借出款 10 1215 其他应收款 11 1301 存货120 材料 12 1501 固定资产140 固定资产 13 1502 累计折旧 14 1511 在建工程 15 1601 无形资产150 无形资产 16 1602 累计摊销 17 1701 待处置资产损溢 二、负债类 18 2001 短期借款201 借入款项 19 2401 长期借款 20 2101 应缴税费222 应交税金 21 2102 应缴国库款 22 2103 应缴财政专户款221 应缴财政专户款 23 2201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离退休费)

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 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212 应付及暂存款 24 2301 应付票据211 应付票据 25 2302 应付账款212 应付及暂存款 26 2303 预收账款201 借入款项 27 2305 其他应付款 28 2402 长期应付款 29 2501 代管款项230 代管款项 三、净资产类 30 3001 事业基金301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320 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31 3101 非流动资产基金 310101 长期投资301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10102 固定资产310 固定基金 310103 在建工程 310104 无形资产301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32 3201 专用基金320 专用基金 33 3301 财政补助结转301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411 教育经费拨款 330102 项目支出结转413 科研经费拨款 415 其他经费拨款 34 3302 财政补助结余301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411 教育经费拨款 413 科研经费拨款 415 其他经费拨款 35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411 教育经费拨款 413 科研经费拨款 415 其他经费拨款 421 上级补助收入 431 教育事业收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

以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6577286.html, 以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作者:蒲沿洲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1期 摘要: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我国大学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高校制度创新完善,始终守正创新,以制度引领发展,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制度;效能;高校;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辟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大学之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高等教育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我国大学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大学治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新时代的高校办学,不仅是发展基础和学科实力的硬比拼,更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软较量,唯有不断加强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才能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让宏伟蓝图早日变为现实。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办学发展史,也是一部生动的大学治理史。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顺应时代潮流,遵循教育规律,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坚持科学管理,推进治理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兴校、强校之路。高等教育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秉持崇高的办学理念,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依靠师生、发展为了师生,汇聚磅礴发展合力,抓机遇创条件积极推进大学管理体制创新,构建完善依法办学的机制体制,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集中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是我们今天建设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有力支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坚定不移地创新和完善。 近年来,大学在办学治校中更加注重制度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更加注重依法办学和民主管理,大学章程在高校的统领作用更加突出,各种规章制度得到不断修订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清晰,治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确保高等教育各项工作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可编辑版)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 (2006年11月版)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财政部。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设置和主要账务处理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80 2202 应付账款 1 1001 库存现金81 2203 预收账款 2 1002 银行存款82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83 2221 应交税费 4 1011 存放同业84 2231 应付利息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85 2232 应付股利 6 1021 结算备付金86 2241 其他应付款 7 1031 存出保证金87 2251 应付保单红利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88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89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10 1121 应收票据90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11 1122 应收账款91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安钢是一个有着近60年历史的国有钢铁企业,体制机制比较固化,缺乏现代企业应有的活力。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安钢出现了较大额度的亏损。为扭转这一局面,尽快使安钢走出困境,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放权让各生产单位在管理上创新、搞活。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推行了新定员方案,对各主体生产单位按定员计发工资,实行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增人不增工资总额的包干政策,发挥各生产单位深挖内部潜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钢厂“心脏或命脉”之称的动力厂,面对公司日趋恶化的经营环境以及新上项目多、职工思想波动大、转岗人员多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厂领导班子充分利用公司给定的放权搞活的政策,向内使劲、深挖潜力,确立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近两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以降本增效、激发活力为目标,全面深化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改革,全厂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责任心、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心齐、气顺、干劲足,已成为动力厂一种新的工作风尚。在职工收入下滑、岗位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仅确保了动力介质安全、可靠

供应,同时大力发展节能减排项目,余热发电量连创新高,为公司节约了可观的外购电费,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一、直面困难,理清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环保的要求,安钢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工艺和装备,又新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装备。作为为公司主体生产工艺服务的动力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需要配套建设高炉鼓风站、110kv变电站、循环水泵站、干熄焦发电站、烧结环冷发电站等十多个站所,设计定员(含维检)达400余人。然而,公司每年新进人员数量有限,能分配到动力厂的很少,加之2012年安钢又出台了促进减员的新政策,这给动力厂人员调整、特别是给新建项目配备人员方面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动力厂领导班子向内使劲,主动为公司承担压力,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深入研究,确定了“创新体制机制,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激发企业活力”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压缩检修和老岗位人员,用不到100人的净增量满足了十几个新建站所对运行人员的需求,确保了各项动力产品的连续、可靠、经济的供应,为公司解危脱困作出了贡献。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改变平均分配奖金的习惯做法,对生产(运行)岗位进行岗位测评,按测评结果确定各岗位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定稿)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

《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加强组织和行政效能建设,推进机制创新,激发工作活力,围绕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政务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管理创新工作,成立了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书记张伯君同志担任,全面负责管理创新工作;副组长由中心副主任朱亚夫担任,分管该工作,具体抓落实;成员:许清华、严棣枢、虞俊华,负责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落实,办公室具体承办。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筹集落实了相关工作经费。 二、抓好结合,突出重点 政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紧紧围绕“依法、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理念,将管理创新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突出重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一)在考核激励上创新 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是肯定职工成绩,奖勤罚懒,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每年修订考核方案,使之更加合理。中心考核方案条理清楚,涵盖全面,规定明确,

量化准确,操作性强的特点;二是考核公平透明,可信度高。政务中心通过楼层互评、楼层推荐、考勤公示、考核小组评议等方式得出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分值,评出每月红旗窗口、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明星;三是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月度考核得分将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窗口及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设立示范岗,建立向先进看齐的机制。政务中心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普通话示范岗等19个示范岗,达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目的。 (二)在“两集中两到位”上创新 政务中心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加大了“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力度,对全县所有入驻窗口单位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多次清理,特别是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调整后,政务中心再次对“两集中两到位”情况进行了清理,调整了窗口布局,加强了与县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国税、地税、新合、医保、工商、惠民帮扶等的整体入驻。目前入驻窗口、工作人员、办理事项均居全市区县首位。 (三)在标准化建设上创新 政务中心制定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场地、设施、进驻事项、人员配备、软件名目、完成时限,在全市率先采用统一大厅布局设计、统一标识标牌尺寸式样、统一施工指导验收、统一补助标准的“四统一”方式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27个乡镇、34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

新会计准则下

新会计准则下 1 .基本原理和思路。 准备金的核算采用的是资产负债原则,寿险责任准备金主要基于三个基本要素, (1)对未来现金流采用明确的当前估计 (2)反映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 (3)包括显性的边际,其中包括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 2.核算寿险责任准备金 (1)对未来现金流采用明确的当前估计。 (2)反映现金流的时间价值,折现率的确定。 (3)费用假设的确定有三种实务操作方法 (4)计算风险边际。 (5)计算剩余边际。 (6)非经济假设的确定。 3.(1).对未來现金流采用明确的当前估计。 (2).反映现金流的时间价值,折现率的确定。 (3).费用假设的确定有三种实务操作方法。 (4).计算风险边际 由于未来现金流在金额和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除合理估计负债外还需要风险边际作为负债 (5)计算剩余边际

两种准则下准备金核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1.用途差异 当前,寿险公司对旧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仍然继续进行核算,但是不再用于财务报表的编制,而是主要用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以及向保险监督机构提交的其他报告。 新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主要用于寿险公司的财务报告,用于披露公司的财务结果。 2.目标差异 旧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基于准清算假设,十分谨慎保守,偏向于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着眼于整个寿险行业的风险管控和金融环境的稳定。 新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基于最佳估计,力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相关利益人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助其进行相关决策。 3.核算方法差异 旧准则下,传统险和分红险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主要采用修正净保费进行核算;投连险和万能险采用单位准备金加非单位准备金的方式进行核算。 新准则下,统一使用未來现金流法。传统险中用于核算合理负债的经济假设和非经济假设皆不锁定,剩余边际摊销方法未统一。新准则下的核算方法具有公允价值核算的性质,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丝毫不能掩盖其对决策提供的帮助。 4.计量单元差异 旧准则下,传统险和分红险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被要求进行逐单核算;投连险和万能险经保监会批准后,可以分组计算。 新准则下,寿险公司选择余地加大,可以选择逐单、分组。计量单元在各个会计期间需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计量单元的增大,使得相应现金流更加稳定,相较于组内单个保单的风险边际之和,一组保单的风险边际明显减小。组内首R利得与损失可能相互抵销,剩余边际的计算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减少期末责任准备金的金额。 5.核算假设差异。 旧准则下,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的折现率不得高于 2.5%和定价利率的低者,核算时的死亡率使用保监会发布的生命表(00-03),不考虑费用率和退保率,只考虑纯保费。寿险保单责任准备金不得低于保单现金价值。折现率和死亡率锁定,不随着准备金核算当期的经验变动。 新准则下,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基于当前估计,折现率釆用风险相当、期限相当的市场利率。传统险可以参照国债到期收益率,新型险种参考投资收益率。 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率以及费用口径的选择是基于寿险公司的最佳估计,不再由保险监督部

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

131 《商场现代化》2010年3月(下旬刊)总第606期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原制度”,自1998年1月1日颁布至今,已有12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政府收支类改革和高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发展,原制度已不能适应高校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为此,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改革,拟定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制度”。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制度,掌握新制度,贯彻执行新制度,在对新制度与原制度进行比较基础上,对新制度的形成依据、创新内容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 1.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会计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历经的几次变化发展是:第一次,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即在计划体制期间,高校98%的经费是来源于指令性的单一的政府拨款,以统收统支方式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第二次,1978年至1997年期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从1985年开始探索多渠道筹集高校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与机制。从1989年起,高校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试行)。这个制度对会计核算基础进行了规范,规定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是决定一个会计核算主体各个会计年度收支情况及财务状况真实性的重要方面。虽然这项制度对会计核算基础做出了规定,但这样的规定缺乏规范性和明确性。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53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第三次,1998年1月1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已有12年了,是高校改革发展最快的12年。这即是说,它的颁布实施,不仅促进了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而且推动了高校经济活动、办学决策、办学规模、办学目标的发展。但是,它存在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性,没有把基建会计纳入“会计大账”;二是存在着资产价值的失真性,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第四次,针对原制度中“会计大账”的不完整性和失真性等突出问题,防范高校办学经费的风险性,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改革,2009年拟定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从分析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发展概况中得到四点启示:一是在 计划体制下我国高校会计核算是单一的统收统支核算;二是高校执行国家1989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试行),实质上是高校会计核算的仿行期,客观上提出高等教育事业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性;三是1998年1月1日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开启并形成了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雏形;四是2009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成熟,更加揭示出高校会计制度的本质及其规律,使高校会计核算向着全面性、真实性的道路前进。 2. 规范高校会计经济活动依据 办学经费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支撑。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与规范,必须依靠高校会计制度法规的根本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规模相对较小,办学经费相对较少,办学经费渠道来源单一,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宝塔式的精英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经费急剧增加,办学经费渠道来源多样性,又出现了高校会计核算的不全面性和失真性,增加了高校办学经费的风险性等,这无疑地给高校会计核算、高校经济活动、高校办学决策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适合这种发展要求的新制度,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和高校经济活动,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因此,《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充分发挥出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和高校经济活动的作用,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3. 高校会计核算本质特点依据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本质特点,是高校会计核算反映高校整体资金收支状况的全面真实性。要着力实现这种本质特点,就要改革原制度、构建符合实际的新制度。新制度要切实做到:第一,保留与实际相适合的会计核算科目;第二,调整与实际不完全适合的会计核算科目;第三,取消与实际不相适合的会计核算科目;第四,新增设实际需要而原制度中又没有的会计核算科目。比如说,新制度就新增设实际需要而原制度中又没有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基建投资”等会计核算科目。通过这样的改革、创新思路,建立起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我们已经看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就已经深深地蕴含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本质特点,它将会有效地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使高校会计 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 ■ 彭 华 攀枝花学院 [摘 要]高校会计制度是我国高校财务价值管理的法规。高校会计制度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制度对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和加强会计管理发挥出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它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无法完整地反映高校会计核算状况。为此,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新制度。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新制度是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制度创新,并进一步阐述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创新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这对于提高依法治校、会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会计制度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会计制度 创新及意义 研究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以及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有很多人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复合体,鉴于此,笔者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新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国内学界大致有这样三种理解: 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行动上独立,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成就动机水平高,善于自我激励,具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力,不盲从,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判断问题,对事物有持久的探究欲,有幽默感等[1]。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2]。还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以创造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3]。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具备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不断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它是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以及深化的终身教育,不止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核心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