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农村学校物理学科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录

摘要 (2)

1引言 (3)

2农村课程资源概述 (4)

2.1课程资源 (4)

2.2社会课程资源与农村课程资源 (6)

2.3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原则 (6)

3物理学科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7)

3.1农村独特的社会课程资源 (7)

3.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 (8)

3.3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素质 (10)

3.4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活力 (11)

4如何开发与利用物理学科农村课程资源 (12)

4.1转变观念,提高意识 (12)

4.2教师应成为开发与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亲身实践者 (12)

4.3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利用 (13)

4.4.1在新课标教材中的利用 (14)

4.4.2低成本物理实验 (17)

4.5充分地、多途径地开发与利用农村课程资源 (20)

5结束语 (23)

6参考文献 (24)

摘要

物理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了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虽然缺乏一定的课程资源,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农村教育的优势所在,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对物理教学有独到的价值和作用,也是保证农村学校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本文从物理学科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课程资源的涵义及划分类型,详细地阐述了对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应遵循的原则,这对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物理学科;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逐渐联系实际、面向社会。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这必然要求学校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充分开发和广泛吸纳社会上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就农村学校而言,虽然缺乏一定的课程资源,但其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无论社会、学校、教师都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它们转变为课程资源,这对于培养农村学生有着更大的促进意义。不仅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让学生掌握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农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操。对于广大农村学校,要将自身的劣势转化为开发与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优势和动力,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努力促进新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目的。

2农村课程资源概述

2.1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

目前已经出现三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1]:

第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第二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

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

课程实施产生实效[2]。

2.2 社会课程资源与农村课程资源

社会课程资源泛指学校以外的教育资源。它主要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工厂、社区、农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为了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应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3]。

农村课程资源主要指农村地区的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它包括生产活动、社会经济、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自然环境等。比如,农、林、牧、副、渔等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城镇单纯朴实的集市交易,纯真而人性化的交际氛围,古朴的建筑,简单的手工制作及生活用具,小作坊和小工厂,小型水电站,空旷的原野,绵延的大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甚至国家课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2.3 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要明确物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根据需要选择社会课程资源,不能随便滥用。

(2)经济有效性原则。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应简便易行、省时高效,要与教材内容相配合,要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能力的发展[4]。

(3)适宜性原则。由于各学校的地域特点、师资力量、学校经费、学生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时,要因地、因时而异,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5]。

(4)和谐性原则。物理学科农村课程资源要与物理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意等进行整合,使之和谐统一。3物理学科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3.1农村独特的社会课程资源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很大差异,传统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尤为突出。尤其是广大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经济条件落后,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资源相对不足,在需要较大经济、技术支持的课程资源方面没有优势。同时,由于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自身因素,当前物理教材的编写、物理课程的设计多多少少有一种城市化倾向[6]。

这一现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未来的信心不足,理科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有些学校甚至已经停办了理科班,物理教师的教学热情越来越低。面对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作为农村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在这种困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淡化课程资源落后的意识,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

虽然农村学校传统课程资源相对城市而言较为缺乏,但也应看到,农村学校处于

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

物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规律为探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材内容有其容量、时空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农村地方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使物理课程既能体现国家的统一性要求,又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7]。

在农村山区,一山一水、一沙一石、一草一木、一件生产工具、一件生活用品,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树上爬的,都是可待开发的课程资源,都在向我们招手。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

农村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亲历性、具体化。农村课程资源就是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现实世界,看得见,摸得着,十分形象具体。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学生可去观察、调查、勘察、访问,触摸、感受、体味周围。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授之于渔。学生只有知道了怎么去学习,会学习,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生活中一些鲜活的物理问题为素材来分析研究,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利用新教材活泼有趣和通俗的编写特色先引领学生进入高中物理的大门,只要学生想学物理,我们老师就有办法了。

现实世界,操作起来也经济、简便、易行。因此,若用农村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容可谈,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果用来设计探究题目,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能量”以后,调查社会和家庭能量的利用,并设计提高利用率、防止损耗的方案等,可以大面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同时,由于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对家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具体化,更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志向。

3.3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素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性资源。传统的课程观念,认为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传声筒”,往往忽视了教师是最具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现代物理教师的教育职能已不是简单地教授课本,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善于发现、果断取舍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在资源遍地的时候,就要学会取舍,体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越性、优先性与适应性;在课程资源相对单调的时候,要努力让课程资源形成课程教育互联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能把物理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崭新的天地和更高的境界。

物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教师要从传授者、管理者、主导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能只教“教科书”或用“教科书”教,还应具备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在学过“杠杆的原理”以后,教师可结合社会生活中

的一些实例,像门窗、压水井、称、天平、扁担等等,让学生直观、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可要求学生用一些常见的材料,像木棍等,设计一些简单的工具,从而体会运用杠杆的便利[8]。

实践证明这些教具中呈现出的新奇物理现象和成功的制作,能自然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而且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就会使趣味性更加稳定,就会继续探索,继续登攀,从而喜欢物理,热爱科学。

3.4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活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互动起来,把一些生活、社会实例,引入教学之中,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有关知识后,要学生调查、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事物和案例,如农村的交通工具,像自行车、拖拉机、木板车,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以及运动方式,并讨论怎样改进才能更经济方便。再比如,在学习过“安全用电”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村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办法。这些实例不但简单易得,而且形式多样,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处处皆物理,用现实、易懂、经济的材料,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有利于开展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活力。

4如何开发与利用物理学科农村课程资源

4.1转变观念,提高意识

物理教师受传统角色的影响,认为教师就是教学,就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对社会课程资源往往视而不见,依赖于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这给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较大的阻力。另外,广大农村物理教师对于农村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又受到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因此,农村教师要突破传统束缚,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努力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4.2教师应成为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主要力量

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关系到课程改革的落实。如果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论教师,课程改革就难以实质性地开展。以学生考试分数给教师排名,最明显的负面作用表现在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很难实现。新课程的综合特征则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而排名无法使教师走出孤独和封闭的状态,无法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现象,教师很难与他人形成真诚紧密的合作关系,互动互助变成了一句空话,教师自身这个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

利用,课程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这何尝不是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开发和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与探索。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丰富的社会课程资源,只要教师积极地开发出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来,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农村的课程资源变成源头活水,那么,农村学校就可扬长避短,开辟出符合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新途径来[9]。

4.3让学生成为开发利用农村课程资源的亲身实践者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实现人的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发展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意味着一种思想上的解放和一种学习方式的革新。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的

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所以在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时,不能忽视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新知识的获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为基点。其次,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之中,学生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参与到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

4.4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利用

4.4.1在新课标教材中的利用

城市中的很多东西,农村没有,这是不争的事实[10]。农村中的很多东西,城市也没有,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任何可能的课程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师生等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因而课程资源具有独特性的特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为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和独特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目光。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中,一般都是用典型的物理模型来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良好意识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是高中物理的重头戏。现在的省、

市示范高中仍然适用此方法,但是农村高中学生基础差,学习信心不足,如果在高一学习之初就急于帮助学生建立各种物理模型的话,会使得学生感受不到物理情景的真实和鲜活的一面,认为物理离现实很遥远很抽象,教师为了使学生接受并理解物理模型,只能通过大量做题来强化认识,大家知道这对农村学生来讲是个巨大的伤害,刚开始学习,学生就对物理失去了兴趣和学习动力,试想,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还能往下走多远呢?

要如何来贴近生活呢?在新课标教材中举出几个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1:水车

在《物理选修3-3》中,有一幅照片(如图1所示),是水车被高处落下的水冲击而运动。通过水车及其运动,我们可以研究机械结构,可以学习圆周运动的规律,可以研究能的转化规律,可以学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图1 水车

案例2:小昆虫停留在水面上而不陷入水中

在《物理选修3-3》中有一幅照片(如图2所示),小昆虫停留在水面上而不陷入水中这一神奇的现象可以将我们带人水的表面世界。学习了表面张力后,谜底就可以揭开了。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后,类似的实验也可以由学生完成,比如,怎样使钢针浮在水面不下沉,怎样使硬币浮在水面不下沉等。

图2 昆虫浮在水面

案例3:植物中的毛细现象

在《物理选修3-3》中有一个毛细现象的实验(如图3所示),染红了的水通过植物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叶子里,把叶子都染红了。实验现象明显,很有说服力,用到的材料却很简单,一点墨水,几片树叶而已。

图3 叶子变红了

案例4:斧头劈柴的受力问题

在《物理必修1》中有一幅照片(如图4所示),劈柴是农村中一件最普通的家务劳动。切菜用菜刀,劈柴用斧头,似乎人人皆知。然而,人们为什么不用斧头切菜、用菜刀劈柴?是锋利程度的原因?还是重量的原因?或是刀背厚度的原因?还是兼而有之?这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力学问题吗?弄清了原因,也许学生可以设计出更省力的劈柴工具。

图4 劈柴

4.4.2低成本物理实验

低成本物理实验是国际物理教育界所倡导的一种物理教学工作行为[11]。其宗旨是:一方面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廉

价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以解决或缓解实验器材短缺问题,满足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中学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生活材料、物品或器具做物理实验,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里举出几个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1:鸡蛋可做的物理小实验

(1)惯性实验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由此说明: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2)压强实验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由此可证明压强的大小跟受力面积有关。

(3)大气压强实验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案例2:气球可做的物理小实验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5所示)。

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图5 手机在水槽中

(2)物体的沉浮条件

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案例3:注射器可做的物理小实验

(1)阿基米德原理

连接好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用注射器连接输液管,输液管另一端接上装满盐水的瓶子,然后浸入水槽中。将输液管浸入水中,注射器慢慢往外拉,使输液管中的盐水进入注射器内,可看见沉入底部的输液管慢慢升起,然后漂浮在水面上。再慢慢的压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的盐水浸入输液管内,可看见沉入底部的输液管慢慢升起,然后漂浮在水面上。

图6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连通器原理

将两针筒用输液管连接好。从任意一个针筒加水,当水通过导管到达另一针筒时,停止加水,将两针筒固定,观察其液面看是否相平。将其中一针筒升高(或降低),待其稳定后,看两液面是否相平。

4.5充分地、多途径地开发与利用农村课程资源

物理学科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本地区各种社会与自然资源。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