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第二章商品、货币和市场

一、单项选择

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

A 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B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

A 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D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3、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

A 金属货币

B 纸币

C 价格标准

D 价格

4、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D 始终一致

5、一个商品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

A 简苹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的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6、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就必须是()

A 用于自己消费的产品

B 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

C 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

D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劳动二重性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商品二因素理论

D 价值规律理论

8、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

A 可以是观念上的

B 必须是现实的

C 必须是金属货币

D 只能是纸币

9、通货膨胀是指()

A 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

B 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

C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

D 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

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A 价值量相等

B 效用相同

C 都具有自然属性

D 都具有社会属性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社会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

C 必要劳动时间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价格标准的作用是()

A 衡量和计量商品的价值量

B 衡量和计量金属货币的数量

C 衡量和计量价格的数量

D 衡量和计量纸币的数量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货币有使用价值

B 货币有价值,是商品

C 货币是金银

D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14、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

A 市场经济

B 市场机制

C 市场调节

D 市场竞争机制

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城乡之间的矛盾

C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矛盾

D 工农之间的矛盾

16、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A 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

17、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A 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B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

C 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

D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

18、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块,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黄金的使用价值大

B 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

C 黄金的重量大

D 黄金可以充当货币

19、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 一般等价物

C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特殊等价物

20、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在()

A 社会主义条件下

B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

C 纸币流通条件下

D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二、多项选择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A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 二者的内涵不同

C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D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E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

2、货币()

A 是专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B 是价值的体现和化身

C 的出现,使商品内部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 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E 的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下列几种情况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 商品的赊购赊销

B 上缴租金、税收

C 购买商品

D 领取工资

E 支取利息

4、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下列因素影响()

A 它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

B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它和劳动生产率高低成反比

D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E 它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成反比

5、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 供求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价格机制

D 价值机制

E 货币运行机制

6、在商品经济下,价格()

A 形成的基础是价值

B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C 受纸币发行量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D 直接受银行利息率变动的影响

E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7、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 社会分工的存在

B 伴随私有制的产生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随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劳动有了可能性

D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E 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

8、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 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的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E 相对价值形式

9、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A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B 是劳动产品

C 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的需要

D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E 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他人的需要

上升,表明这个时期社会总需求减少。

5、货币有哪些职能?

6、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7、怎样认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5、试述市场机制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为200多

家企业提供有偿气象信息服务,

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 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B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作为商品生产者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才能获取价值

E 二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商品交换得到解决

三、判断题 1、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当一定时期的M 2 3、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4、价值是商品内在的、本质的属性,也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7、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信用卡是货币。 9、政府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发行纸币。 1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在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出现。 四、简答题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2、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和形成过程中有何作用?

4、商品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8、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

9、为什么说货币并没有消除商品内在矛盾,相反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了?

1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怎样看待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3、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家企业一年收费最高20万元。气象信息服务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更多的则是为企业减少和避免损失。宝钢每年向气象台支付6万多元,获得包括即时天气信息(每3小时更新一次)等在内的15项气象信息。上海铁路局、电力部门和华东地区电网、大型水库也出资购买气象信息。在日本,气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一家,一年的此项收入就高达3亿美元。据德尔菲气象定律,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

请用第二章相关原理分析气象信息能不能成为商品?

材料二:2003年12月携程旅行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7560万美元,2004年3月4日灵通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860万美元。这些钱和2000年三大门户网站上市分别融资7000美元的幅度,表明中国的互联网越来越值钱了。

与获得融资相比,三大门户网站2003年的盈利更让人兴奋:新浪收入1.1430亿美元、净利润4160万美元,首次年度盈利的利润已经超过了中国IT业领头羊联想集团利润的1/4;网易收入6547万美元、净利润3900万美元;搜狐收入8040万美元、净利润2640万美元。

互联网的收入来自两个部分,一是网络广告和传统媒介广告收入,二非广告收入。非广告收入中包括无线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等。如在新浪、搜狐的收入结构中,广告收入分别占36%和37%,其他为非广告收入。

请分析为什么互连网能赚钱?

一、单项选择

1.B

2.C

3.B

4.B

5.B

6.D

7.A

8.B

9.C10.A11.D12.B13.B14.A15.A16.C17.B18.B

19.B20.D

二、多项选择

1.ABCE

2.ABCD

3.ABDE

4.BC

5.ABC

6.ABCE

7.AB

8.ABCD

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即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的形式是指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即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商品按其价值进行交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的。

2

①因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

②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3

生产要素包括主观生产要素和客观生产要素。

主观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客观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客观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二,客观生产要素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影响价值的创造;第三,客观生产要素价值的转移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形成;第四,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知识可以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独立的要素参与价值的创造。

4

(1)商品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3)价格还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①货币有五大职能,即: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价值尺度职能;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流通手段职能;作为社会财富一般代表贮存起来的贮藏手段职能;主要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支付手段职能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世界货币职能。

②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6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③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④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

7

(1)货币的起源。①孤立的一个商品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和其他商品交换时,才能被其他商品表现出来。②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从历史上看,价值被表现的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在第四种价值形式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表现。③价值形式发展历史表明,货币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8

(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2)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③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3)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其计算公式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在金属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其计算公式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运行商品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由于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所以,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4)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它所代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现象叫通货膨胀。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以后,充当商品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条件下,使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成为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会出现买而不卖和卖而不买的现象,引起买卖的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的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10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生产不同的商品的劳动,其复杂程度不同,可把复杂劳动折合成多倍的简单劳动,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量决定。(3)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它通常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或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大,因此,商品价值和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论述题

1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抠纽”。这是因为:

①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把劳动二重性理论运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说明了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创造新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新价值,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理论,从而建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2

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表现为:(1)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商品经济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但从经济形式的角度看,商品经济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商品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增长,使社会生产的发展从缓慢走向飞跃;商品经济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商品经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商品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3)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

主要因为:第一,市场经济追求价值,克服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个人的和地域的局限,给生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刺激力和迅速发展的可能性。第二,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在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上,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第三,市场经济形成了一种“神奇而伟大”的社会尺度-----价值。第四,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经济形式,为人类经济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第五,市场经济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进行提供了灵活的经济机制和经济杠杆。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根源于商品经济基础的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的具体表现。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第二,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性和波动性;第三,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收入差距扩大。

市场经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使它难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当生产力不够高度发达时,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当生产力高度发展时,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就充分暴露出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必将作为一种历史的经济形式而退出历史的舞台。

3

①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其区别是:第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商品经济是简单商品经济,它作为商品经济,虽然也通过市场发生经济联系,市场机制也起一定作用,但这种市场交换只是零星地分散在各地,没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形成统一的市场,也没有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也就不可能在全社会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到了资本主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囊括了整个社会各角落,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不仅发展起来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而且发展起来资金、技术、劳务、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形成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调节在社会范围内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在这种状态下,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第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作为不同的方式各自对应不同的概念,侧重回答不同的问题。商品经济通常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提出来的,它是同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对应的,侧重回答为什么进行生产和采用什么形式进行生产的问题。市场经济通常是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提出来的,它是相对于自给经济、计划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配置。

③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主要表现是: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是较高程度发展的商品经济。

4

这是因为,自然经济是与低下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形式,产品经济是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形式,在生产力虽有一定发展但尚未充分发展的阶段,社会经济形式只能采用商品经济形式。从物质技术基础看,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时期,生产工具主要是手工工具,而产品经济的物质基础则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要想从手工工具时期不经过机器生产时期,直接跳到高度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再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看,自然经济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分配,排斥生产的社会化,产品经济则以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来组织生产和分配,要想从范围狭小的自然经济直接过渡到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分配的产品经济,同样也是不可自会的。产品经济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前提条件的,而这一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才能创造出来。总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一规律决定了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5

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自动协调经济运行的机制,就是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价格机制是价格形成和变化的机制。价格以市场为基础,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单位货币价值量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两个因素。除此之外,商品的供求关系也影响着价格的水平。

供求机制是制约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及其相互关系变化的机制。如果市场需求超过市场供给,就是卖方市场,价格就会上涨,供给就会增加,需求就会相应地减少;如果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就是买方市场,价格就会下跌,供给就会减少,需求就会相应地增加。

竞争机制是买卖双方围绕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争夺的经济联系。竞争机制反映的是竞争活动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经济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竞争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多种机制,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发挥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其中价格机制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机制在微观上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在宏观上,调节社会生产的重大比例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社会经济协调地运行和发展。

六、材料题

材料一:气象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商品。比如本案例中,气象信息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气象信息是无价的,不是说它不值钱,而是其价值难以估计,问题是如何保证其质量,气象信息只能说是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预测的结果,精确程度不断提高,但必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使之与现实有差距。

但公共气象信息不是商品。

材料二:互联网领域里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它属于高科技含量的服务劳动。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劳动不但是生产性劳动的范围的一般扩大和延伸,而且是复杂劳动。因此,互联网能赚钱就不再令人费解了,这也恰巧符合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观点。

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服务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这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指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和信息等经济要素日显重要的条件下,

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其实,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本来就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即智力劳动或知识劳动在个人和社会中所占的比重会日趋增大。在现代社会中,如马克思所预料的,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依赖于智力劳动。

也有人认为劳动价值论不承认有形或无形的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重要作用。这是一种误解。劳动价值论一直强调,土地、资本、知识、信息之类的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直接构成要素,并且是活劳动创造商品新价值的重要经济条件,主张活劳动创造价值,并不否定不同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各自作用。

马克思认为纯粹的商品的流通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创造价值。

【部编版】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和国际工 人运动的兴起 【重点梳理】 1.马克思与恩格斯 简介(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德国工厂主家庭。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 (3)1849年,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理 论成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主要内容(2)《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第一国际 第(1)建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____________ 在他的著作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 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的比率。 5. 利息率是____________ 对 __________ 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 和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象则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 1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其统治。 18. 生产价格就是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 。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 节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 成正比,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单项选择题 1.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会卷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必会卷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包括的内容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人文主义③政治经济学、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马克思的活动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莱茵报》发表抨击普鲁士的文章②1849年移居伦敦 ③发表《共产党宣言》④在巴黎与恩格斯结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3.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下列选项中,与该论著内容相符的是()A.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里的“统治阶级”指的是()A.封建君主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天主教会 5.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巴黎公社的建立 6.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在与法国反动资产阶级政府斗争中诞生的()A.革命群众组织B.国民自卫军组织 C.无产阶级政权D.工人团体组织 7.1864年,英法德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A.第一国际B.共产国际C.第三国际D.工人联合会 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A.第一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D.工人代表联合会 9.2018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7周年,列宁曾说“巴黎公社被镇压了,但《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它的思想”是指()A.天赋人权的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无产阶级革命思想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0.《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杰斐逊D.马克思和恩格斯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材料三公社简直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它在培育着一个新社会的同时几乎把大门口外的食人者忘得一干二净——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 ——《法兰西内战》(1)材料一是哪本著作?发表于哪年?(4分) (2)该著作是哪个组织的纲领?(2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这部著作发表的意义(4分)。 (4)材料三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它成立于那一年?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6分) (5)公社失败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公社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4分)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说明:本章的名称从原来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改为“商品和货币”,但内容未变。只是删掉“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在有关知识点还是要讲的。此外,“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两个知识点的位置作了调整。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oc 22页)(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1.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 2.法国的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荣克莱田出版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 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生存,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2)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5.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经济形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 (1)区别: 经济形式是指与生产力的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由该阶段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交往形式。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基本经济关系所作的制度规定。

经济体制是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 (2)联系: 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着经济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7.社会生产关系的分类。 (1)一类是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2)另一类是那些不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并运用对规律的科学认识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1.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区别: (0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使用价值的质与量都是不一样的。 (02)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最新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三)

《政治经济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D ) A不能创造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B不能认识它,但能利用和改造它 C不能利用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D不能改造它,但能认识和利用它 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A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B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原料 3、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A ) A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不反映供求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C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低于价值 D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高于价值 4、在价值形式发展中,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两种价值形式是(C) A简单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D货币形式和简单价值形式 5、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C )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 6、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7、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8、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目的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D) A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D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 9、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