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在教育界的日益普及,使得教师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他们接受知识广度和深度也发生着质的转变,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课本获取知识,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开始产生了怀疑的态度,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地球表层中的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实施的条件。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有利于知识点的建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快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学生听起来就如坠云里雾里,到头来还是一脸迷茫。而信息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地理教学某些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如天体运动、大气运动、洋流、火山地震等。采用传统教学媒体表现这些地理过程和现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听

不懂的情况下,思想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学效率不高。而计算机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网络资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化远为近,突破距离制约;化静为动,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也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如: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以往,教师只用一个地球仪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而利用多媒体把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的高度及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动态的演示出来,变抽象为形象、具体,学生就容易理解,容易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课件放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上,以便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巩固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意听、看、还要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手脑协调一致快速反应,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可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信息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

导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的教育观念。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中学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老师的素质也提高了要求。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的图片、影像、音频等,然后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起来,而个别教师为了图省事,就在网上下载课件,不加修改的利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孰不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自己的课堂磕磕绊绊,不能顺畅的进行下来。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得跟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情精心做好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的应用正处在发展阶段,还需要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合进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给现代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课堂这最基础的一环上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开展。

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恰当的运用媒体手段,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

2.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避免出现多媒体教学中辅“教”不辅“学”的现象。

3.继续深度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 性,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于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这种整合作用

巨大,意义是深远,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这种整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地理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坚持信息技术服务学科课程的原则,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决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更不能偏离课程目标的盲目应用;而要从学科课程目标出发,并考虑学科特点,具体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教学要素去精心设计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是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比如,语文的阅读知识、数学应用问题等等,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海林市第一中学果红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人问:“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

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表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虽然我校在2003年才进入新课改阶段,但改革的大势已摆在眼前。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及Authourware等软件制作CAI 课件。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同时,这个系统还与教学资料中心,甚至Internet相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相信,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学生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二、研究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1、研究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条件,彻底摒弃“满堂灌”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知识: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技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社会中的应用,知道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情感: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并从中总结出自己使用过的工具有哪些 课堂准备:图片、视频、动画(课件中体现)和实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活动1以游戏引课 游戏规则:请4位同学上讲台站成一横排,第一位学生面对教师,其他三位同学背对教师,先请第一位同学看教师手里的一张纸条上的内容,

然后请第二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一位同学将刚才看到的内容用动作表达(不能有声音)给第二位同学,时间20秒,然后再请第三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二位同学把刚才自己理解的意思用动作表达给第三位同学,以此方法到最后。然后先让第四位学生说出是什么,再请第三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再请第二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最后请第一们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从而说出纸条上的内容。 师:为什么一样的信息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信息? 学生回答(表达错误、信息传送的方式有限、表达信息不明确等等)教师鼓励、表扬并小结 活动2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有4个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你要跟他们传递一个信息,你会用什么方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播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在今天我们有很多传递信息的方法,可是在人类最早出现的年代以及没有这些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具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呢? 二、授新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借力 ArcGIS Earth 引领地理信息化教学

借力 ArcGIS Earth 引领地理信息化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再一次被提升到了新高度:通过探究有关自然或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2]。地理信息技术既应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科学内容渗透于基础教育,也应作为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渗透于基础教育。但受教师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GIS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普及状况不尽人意,GIS 辅助地理教学也难免曲高和寡。一方面,教师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带来的地理教学变革满怀期待;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匮乏与技术的欠缺,教师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充满无奈。而 ArcGIS Earth 的出现,为非 GIS 专业背景的一线教师增加了空间数据的浏览方式,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了福音。 一、 ArcGIS Earth 的概述 ArcGIS Earth,作为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地理空间云研发的一部分,是一款免费的三维虚拟地球平台,可以显示来自全球的 2D 与 3D 数据,并具备一些基础的交互式分析功能。Google Earth Pro 自 2018 年起完全免费,与免费版相比,专业版支持更多的测量工具、更高的打印分辨率、更多的图层、更强的导入功能以及更清晰的视频录制功能。这些曾经的付费功能如今能够免费,与专业的同类竞争产品 ArcGIS Earth 的面世不无关系。 ArcGIS Earth 界面非常简洁友好,上手也极为容易。左 上角是常用工具条,提供了加载数据、绘制、测量、交互分析、书签、分享、地图库等常用功能。点击“加载数据”按钮,界面左侧将出现图层树,加载的数据、创建的要素均可 通过图层树进行控制显示;点击“测量”按钮,可自行绘制线段、折线、多边形、圆形等对地表区域进行测量与计算;点击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及应用 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地理课堂教学应突出三点,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和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的教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内容活化、创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思考、体验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和必须探讨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践,觉得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并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要求 从广义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解决方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显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那么就必须构建与教学过程本质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必须是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二次开发: 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源”,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由于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同,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从宏观和微观在两方面考虑,并结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部分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其他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设计各知识点及组成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考虑很少,如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有关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因素,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从而通过教学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

济南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8讲地理信息技术(I)卷

济南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8讲地理信息技术(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5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RS B . GPS C . GIS D . 数字地球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 . 大型垃圾处理场 B . 大型仓储式超市 C . 汽车加油站 D . 水源保护区 2. (4分) 2014年12月28日7时,某国际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搜救工作随即展开。下图示意飞机飞行路线及搜索区域。读图完成下题。

在图示洋面搜索该失联客机碎片,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遥感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数字地球 D . 地理信息系统 3. (4分) (2016高二上·苏州期末)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A .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 .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 .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 . 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2) 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图完成小题。 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 . 全球定位系统 B . 地理信息系统 C . 遥感技术 D . 实地勘测技术 5. (4分)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2009年1月21日在日本种子岛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辐射的特点,通过观测地表反射的能量变化来推算温室气体的浓度。该过程主要利用了() A . 全球定位系统 B . 地理信息系统 C . 遥感技术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尤其是《信息化教学与实践》的学习,我理解到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水平、创新水平和地理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协助。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体现在学生面前,而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加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里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能使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这比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思维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活动。所谓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想象,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理解。譬如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思维模式如下:建立空间概念-------分析自然要素特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综合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区域地理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地理信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地理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学生通过度析、判断地理现象,提升对地理本质的理解,通过综合概括地理现象,培养较为严密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照、比较地理现象,提升地理区域差异性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需要的地理信息原汁原味地表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观其形闻其声,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而这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基础。

【中图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30《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附答案解析

【中图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 30《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议用时:40分钟) 选择题 (2019·安徽池州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据材料回答1~2题。 步骤(时 间) 系统名称服务范围 1994年北斗一号系 统 5°N~55°N,70°E~ 140°E 2012年北斗二号系 统 55°S~55°N,55°E~ 180° 2020年北斗全球系 统 全球 1.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②应急搜救③水文监测④海产品加工 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③④⑤ 2.由上表可知( ) A.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B.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主要涵盖亚洲和欧洲 C.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 D.目前西半球区域暂时无法接收北斗系统服务 1.C 2.A[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人口普查、海产品加工不在此列。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目前北斗导航虽未覆盖全球,但已经覆盖太平洋、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影响到亚洲、大洋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涉及东西半球,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3.(2019·武汉模拟)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庚地,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影响。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该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三地的海拔均为500 m)。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较平缓的是( )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说课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 学说课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1.4) 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 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 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课本图 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 1.6(左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课本图1.5(右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右图)能清楚地显示当时该地区淹没地区的分布。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 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完成。) 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 5.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感器。 传统的工作方法 遥感技术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每一位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这几天我看了《教育技术应用(小学)1-1--“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的视频讲座,讲座里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学校的张老师能够自字处理软件备课,用演示文稿软件辅助教学,用电子表格跟踪学生成绩、能够上网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并在网上与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张老师认为自己是信息技术应用型的教师,但随着新课程的推动,张老师感到了困惑????····· 张老师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张老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完成个人计划,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型教师发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在界定信息技术应用型,张老师忽略了关键的一环,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脑的时间。让他们在协作中去探索,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面临的挑战:既要按照新课标完成规定的内容,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我觉得张老师应该这样做。 1. 教学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对学生实行多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手脚和思维! 3. 有学生单方面的进步到多方面的进步。 4. 多媒体信息展示,交流。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其主动的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 要想做到上述几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实行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源。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实施方案后实行课例分析,即时实行教学反思,评价!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即时实行调整!

最全面地理信息技术高考试题(超详细)

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时间3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40 分) 1.(2010 ?上海综合)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 .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飞机、卫星等对地物进行观测,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 化。 答案: A 5 895 米,距离赤道仅300 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 年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2~3 题。 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 2.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RS) C.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GPS) (GIS) D .数字地球 解析:图中影像是遥感卫星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答案: A 3.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A .分析水灾损失C.分析矿产种类( ) 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D .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解析:遥感技术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矿床露头的位置。 答案: B 读图,回答4~5 题。 4.右图是诺基亚的一款GPS 手机的GPS 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 ) A .GPS 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随着GPS 技术的普及,民用GPS 技术发展很快 C.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能力开发GPS 手机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 D.手机GPS 导航不需要通过GPS 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 解析:GPS 有定位导航功能,接收信号时,先需要卫星进行定位;们生活,但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中国已经掌握了研发答案: B GPS 手机的出现,说明 GPS 手机的技术。 GPS 已融入人 5.手机GPS 功能的出现,说明GPS 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其原因正确的是( A .GPS 手机成为时尚 ) B. GPS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降低旅游成本 C. GPS 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D.GPS 技术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 GPS 技术,说明GPS 技术具有定位、导航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旅游 解析:人们出行、旅游、探险时用到 者选择旅游线路。 答案: B (2011?潍坊模拟)右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中显示R 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 13 千米,南北长约24 千米。目前,R 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它东西最宽处约 6~7 题。 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并读图,完成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生命的壮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

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化, 而 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对于仿生学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当现代教育技术遇上初中地理教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技术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特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新课改需要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作为教学演示的工具、作为主体交流的媒体、可优化资源环境的生成、利于研究性学习、利于构建新的知识,同时我针对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一、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学科特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也更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理信息技术 【剖析高考真题】 (2016?江苏卷)图8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 16.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015?江苏卷)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 18.上右图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 (2015?广东卷)10.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4·广东卷)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 (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 *** 一、所属模块:网页制作 二、学时:20学时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Dreamweaver的界面,了解Dreamweaver菜单、属性面板、对象面板用法,掌握超级链接、表格、层等概念。 (2)掌握文本网页的制作技术,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超级链接。 (3)掌握网页插入图像技术,会设置网页背景,了解翻转图像、图片热点等网页动态图片效果的制作技术。 (4)掌握表格制作技术,会利用表格把数据排放整齐,使网页更加清晰、有条理。能利用表格灵活划分网页版面,使网页布局更合理。 (5)掌握网页特效制作技术,会利用Behaviors(行为)、Timeline(时间线)实现网页特效。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分享与合作、提升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教法、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进行小组讨论、班内测评与交流,通过对网络中素材的整合,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设计思路

图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或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 实际研究中,以信息技术课中“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知识学习为学习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为实施依据,进行研究。 1、研究时间安排: 将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排为连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的两课时合并使用。在课上,前两节课主要以学习方法与技术操作的研究为主;后两节课主要以问题的组内讨论与组间的评价交流为主;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制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放在课后完成。 2、建立网络环境: 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FTP共享空间与个人的电子邮箱。 建立本次活动的活动平台,详见课题。 3、确定选题: 确定一组分布于各学科的研究课题。按学科划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确定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学生选题前,先由课题的负责教师对本课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先对该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本次实践涉及的主题详见学生问卷调查表。 4、课题分组: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面对着信息技术的冲击,必然迎来改革,促进教育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高中地理学科也在深化改革,当然也不例外应抓住 这一机遇,将信息化融入地理课堂,运用信息化的资源、技术和平台,改变传统的 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打造浓厚 的教学氛围,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促进了地理教师的能力发展,起到了教学相长的 作用。 一、概述 (一)内涵 信息化教学,俗称电教化,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1]。教学设 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2]。基于以上两者的概念,笔者初步界定了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即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化平台或资源与教育教学理念的 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教者和学者的双边活动。 (二)特征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将信息化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注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信息化”[3],信息化成为了其重要的特征。 (三)原则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信息化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融”,

而不是简单的硬件设施。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基于信息技术的整体性、反馈性、有序性原则,真实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原则上来说不是一定要非常优越的技术,而是要经济实用,教师能够熟练操作的,并为教学目标服务,保障教学过程的完成,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二、当代信息化技术支持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近年来不断涌现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强有力地支持了高中地理课程。运用互联网、移动学习设备、开放内容课件、3D 打印、云计算技术手段多方面获取教学资源,提供新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帮助学生立体性、可视性、分层次地学习,帮助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考方法,拓宽教学的思路,使课例设计得到创新。课后利用学习分析的技术,如后台统计、可视化分析,运用技术帮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收获。寻求方便时还可利用一些可穿戴的技术如手环、手表、项链等,让学生量化自我,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估。这些信息化的技术帮助地理教学突破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给师生提供了互动的便利的学习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三、设计案例 根据以上对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以及当代信息技术支持的 分析,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第五章的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为例。主要围绕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 策略与方法、教学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教学过程设计这些方面进行高中地理信息 化教学设计[4]。 (一)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收集旅游地的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地点,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5]。即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渠道收集旅游地的相关信息,再综合考虑旅游地选择的因素影响直至确定出旅游目的地,最终制定出相应的合适的旅游活动计划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设计旅游活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的最后一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的第一节。在知识学习上,本节是在学习了现代旅游资源和景观的欣赏、开发与保护知识的基础上的继续学习,也为后面的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的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传统的地理课堂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