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大庆职业学院

2011年10月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1)

(一)专业建设背景 (1)

(二)专业建设基础 (2)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4)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建设重点 (5)

三、专业建设内容 (7)

(一)创新“模块化进阶式”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7)

(二)构建技能型人才系统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8)

(三)打造素质精良的教学团队 (12)

(四)完善实践育人的实训教学体系 (15)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19)

(一)建立和完善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 (19)

(二)创新实践育人教学模式 (22)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3)

(四)完善“多主体、多维度、多形式”考评体系 (23)

(五)保障措施 (24)

五、建设进度与预期效果 (25)

六、经费预算 (28)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结合我院“职前职后一体化”、“中职高职一体化”的体制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依托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区域发展空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化工产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产业,也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黑龙江省提出了全省打造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四条化工产业链,提高下游化工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提高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延伸化工产业链。加快发展煤化工等接续产业,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发展基础有机化工、高分子合成化工、精细化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化工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了以大庆为支点,以牡丹江、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为链条的化工产业过渡带。

尤其是,紧邻我省的内蒙古自治区把发展煤化工作为最有潜力的产业,上马煤制油140万吨、煤制乙二醇20万吨、煤制烯烃106万吨等项目,另有几个大项目即将开工,我省的七台河、鹤岗的煤化工项目也已开始建设,行业的发展对煤化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11年《麦可思就

业蓝皮书》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数据显示,应用化工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6个就业绿牌发展性专业之一。

(二)专业建设基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始建于1991年,原专业名称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经历了中职和“3+2”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等多层次的办学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2007年,被确定为大庆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近两年,本专业学生在大唐集团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公司、内蒙古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东能化工有限公司就业人数达80余人,黑龙江华鹤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煤化工人才也有持续需求。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累计4届开设煤化工生产课程。按照“紧贴市场办专业”的专业设置理念,为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拓展专业服务范围,2011年专业名称改为应用化工技术。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88人,毕业生全部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98%以上。近3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为86%以上。

20年的办学历程,积淀了文化,锻炼了教学团队,丰富了实训教学条件,形成了专业特色,为大庆油田、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其他油田培养培训各类人才达9000多人。

1.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了优秀教学团队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10人,占66.7%;高级职称10人,占66.7%;“双师”素质教师13人,占86.7%。企业兼职教师1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占25%;高级职称8人占66.7%;技师3人,占25% 。4人有长期的企业工作经历,6名教师有长期的实验室工作经历,10人多次下企业实践,5人获得了本工种技师资格,7人获得相关工种考评员资格。在教学和科研上,带动了全系教师的进步和提升,培养了4名优秀的青年教师。

2. 重视合作育人、实践育人,共建了“五位一体”实训基地

依托企业,依托行业,建成了有专业特色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基地的情境设计工厂化,学生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故障模拟真实化;实践教学体现产学结合、学做结合、行思结合的高职教学理念,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兼顾员工培训、科研开发、生产、岗位技能鉴定,基地既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又能完成铁人式高素质员工培训、技能鉴定、转岗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为兄弟院校工程实践、认识实习提供场地和教学服务。为大庆油田开发各类油田化学品及现场施工工艺,助力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目标的实现。实训基地面积6500平方米,设备总值1426万元。包括化工单元实训中心、化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分析检测实训中心、环境监测实训中心、生产性的化工中试车间。

建立了大庆油田化工集团、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公司等11家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需要。

3.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学习领域课程;推行了“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考核引入技能鉴定考评标准,实现课证融通;培养学生的做人基本操守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全程。实施综合导师制,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管理精细化。探索了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六融合”,即: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身份的融合;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的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所的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工作标准与课业考核标准的融合;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

图1 人才培养过程“六个融合”

建设了精品课6门,其中省级精品课3门,院级精品课3门;建成3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主编了工学结合教材10部,其中石油高职高专规划教材8部,校本教材2部。

4.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服务油田和地方产业

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专业依托企业,紧贴行业,以开展员工培训、科研与技术服务、成人继续教育、职业院校对口支援等方式,为企业和地方提供社会服务。十几年来,为企业培训一线员工7000余人,与企业合作完成生产研究项目10项。为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和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化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2项;教师自主研发的弱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防垢剂、油水分离剂等油田化学品已投入油田应用,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千万余元。校内实训基地成为松原职业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河套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煤化工生产及石油化工下游产业集群,针对应用化工产品合成、复配、分离、化工生产运行操作、设备操作与维护、分析检验、

产品销售等岗位群,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认同石油化工企业文化,具有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掌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铁人式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建设重点

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专业建设目标,通过实质性的合作架构和合作平台,与大庆油田公司化工集团、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专业; 创新“模块化进阶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行动导向教学,形成“产学结合、学做结合”教学组织模式,促进有利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多主体、多维度、多形式”考核评价体系;按省级精品课标准,建设4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合作开发教材4部,与企业合作开发培训课程;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013年底,达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标准;扩建现有实训基地,为行业、企业、地方政府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素质,促进社会和企业发展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主要内容有:

1.校企对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成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以“校企互育,出精品人才;校企互助,出高精技术;校企互融,出特色文化”的合作理念,继续探索“企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建实训教学体系,建立校企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着力建设中职高职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2.校企共建,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中高职一体化设计;

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实现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的进阶。全学程渗透素质教育,校企共建专业、共同育人,形成以创新为特色的“模块化进阶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互聘,建设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授与企业专家相互挂职;培养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2名,聘请行业知名的企业带头人1名;教师在企业兼职比例达到60%,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数占团队总人数的50%;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达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标准。

4.校企联合,完善系统化培养的实训体系

完善“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化工可视化实训中心、精细有机合成实训室、油田化学品研发室、煤化工实训中心,完善分析检测中心的服务功能,增购精密度高的仪器设备。开发5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开展“五真三实”生产实训,利用“五真三实”生产实训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为油田和地方企业员工做行动导向式培训,校企共享建设成果。

5.校企共担,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

校企共同承担课程建设任务,建设《煤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化工设备维护检修》、《油田化学品合成与生产》、《应用化工产品合成与生产》4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交互性强的课程网站,实现网络化自主学习,师生网上互动、网上考核。校企合作编写4部工学结合教材,完善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开发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素材库、试题库。

6.校企共育,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平台,合作育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6%,双证率达到100%,多证率(除毕业证外取得两个以上工种的职业资格证)达到70%以上。

7.校企互通,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跟踪行业发展,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形成面向企业的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一条龙服务能力。两年内,为大庆油田化工集团、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培训员工1500人;送教上门,为共建企业培训员工290人;对口支援院校2所。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2项;开发服务大庆油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3个;完成省级教科研项目2项。以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两年内,实现技术服务特色化、研发产品品牌化、知识产权自主化。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创新“模块化进阶式”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共建共管委员会指导下,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铁人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院“工学融合、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特点,形成了“模块化进阶式”工学结合的应用化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课程体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扩大课堂的内涵,教学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体现产学结合、学做结合、行思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与校方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校方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教学分析,从整体上和本质上把握人才培养过程的构成要素、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制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继续探索实现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途径,实训教学融入了更多的企业生产元素,将教、学、做、思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依照学生认知规律、

能力成长规律渐进式提高。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企业的文化、教学组织过程企业全程参与,企业参与学生课业评价和人才质量评价。

图2 模块化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技能型人才系统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利用我院同时举办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优势,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载体,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实现中高职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

按照紧贴产业办专业、依托企业建专业的指导思想,以化工类企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依据,对煤化工生产、应用化工产品合成、复配、分离和分析、销售岗位等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要素进行解析,构建利于技能型人才系统化培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培养认同先进企业文化,就业能力强,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

才。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确定中职、高职部分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与应用本科衔接,将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课业评价。以融入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融入安全生产规范、岗位规范、操作规程、企业文化等职业元素。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

10

应用化工技术其他课程建设计划

11

(三)打造素质精良的教学团队

1.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学铁人活动,将铁人王进喜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忘我拼搏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精神教育融入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项要求”与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使楷模引领、文化铸魂的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

2.专业带头人培养

针对专业建设需要,制定专业带头人标准,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出国学习、国内培训、企业挂职、主持或参加行业企业技术研发项目、承担骨干教师培养任务等方式,提升其高职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综合能力,引领和带动专业建设和发展,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其中企业1名。

3. 骨干教师培养

针对课程建设需要,制定骨干教师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奖励办法,通过国内外培训,提升其高职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支撑专业建设与发展,重点培养8名骨干教师。

4. 兼职教师培养

针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需要,通过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吸纳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形成涵盖各专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专业建设,承担教学任务、技能指导,提升其职业教育能力,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建立30人专业兼职教师库,从中选聘17名教学能力强、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能手作为兼职教师。

5. 双师素质培养

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制度,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为企业服务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至少有1

个月时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学习、锻炼,熟悉生产过程,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核心课程建设能力。每学期至少安排参加一次职业教育或专业培训活动,提高实践水平和执教能力。

6. 科研团队建设

充实和提升科研团队实力,培养科研攻关能手2人,科研骨干3人,科研新秀2人。利用应用化学研究所这一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合作开展《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聚合物回收利用研究》、《三元复合驱防垢剂的研究》,现场开展技术服务项目,《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分析》《低渗透油田产出水处理工艺完善技术现场试验》,申报专利2项,企业有需要时及时派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年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合同经费150万元。

培训项目一览表

应用化工技术教学团队教师培养一览表

(四)完善实践育人的实训教学体系

构建实践育人的实训体系,完善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外基地互通互动。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利用基地平台,与企业对接,校企双方合作以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开发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得到真正有价值的训练。

1. 实训基地

近两年,建设了现代化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新建具有实习实训、职业培训、科研开发、技能鉴定功能的2个实训中心,2个实训室;扩充分析检测中心设备。教学实训、培训、生产同步推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其他专业和企业资源共享。新增6家优质企业作为长久的校企合作伙伴。

(1)校内实训基地

在原有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拓展基地功能,新建化工可视化实训中心,煤化工实训中心,精细有机合成实训室,油田化学品研发室,完善分析检测中心,开发与企业真实生产结合紧密的实训项目,提高专业能力培养的前沿性、岗位针对性、适应性,服务于化工企业人力

资源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开发深度合作项目,实现中试放量生产、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转化。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新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情况Array(2)校外实训基地

应用化工专业现有大庆炼化集团、大庆化工集团等11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发展格

局。顶岗期间学生接受企业管理,同时接受学校的管理,学校和企业共

同制定学生业务学习、业务考核等管理措施及考核办法。

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学生顶岗实习范围,计划新增呼伦贝尔东能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6家,满足全部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要求。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实施,校企合作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应用化工专业顶岗实习实施途径

2.实践教学运行

建设实训教学运行体系、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在实训教学平台上,体现虚拟(计算机仿真)→模拟(缩微设备仿真)→真实(真实生产操作)的认知规律,各实训环节有机衔接,实训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思”一体化。

(1)实训项目开发

以岗位任务为导引,以化工操作项目为载体开发实训项目,实现实训的工学结合:

根据真实工作任务,设计实训教学项目,从教学内容上实现工学结合;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从实训流程上实现工学结合;按照实际岗位规划实训项目,创建从模拟到真实的实训环境,从岗位上实现工学结合;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以考核标准中,引入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实现考核的工学结合。

(2)实训教学运行

完善“校中厂”内涵建设,与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公司、大庆中融油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同一平台,双向参与、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校中厂”的作用,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按照企业要求,建设标准化的安全、卫生、环境,进行“五真三实”校内顶岗实习。在“工作岗位真实化、生产流程真实化、生产任务真实化、生产操作真实化、经营管理真实化”等“五个真实化” 实训教学情境中,工作和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实现“实际动手、实境体验、实效学习”。提高学生化工产品的生产操作能力;化工生产设备的控制能力;化工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能力;化工生产的安全环保意识,成本意识,节约意识。

(3)实践教学保障

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应用化工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规定、工艺流程、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制订质量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