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卫星推进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20年发展趋势

国外卫星推进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20年发展趋势
国外卫星推进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20年发展趋势

7

综述

国外卫星推进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20年发展趋势

魏延明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要:新形势下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推进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15年以上静止轨道卫星和8年以上低轨道卫星对高性能长寿命推进系统的要求、电推进技术的应用、微小卫星轨道保持的应用和深空探测对先进推进技术的依赖等。本文从先进化学推进技术、电推进技术、微推进技术和新概念推进技术4个方面分析了国外卫星推进技术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未来20年卫星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对我国今后技术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卫星推进;发展趋势;推力器;电推进;微推进;新概念推进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Foreign Satellite Prop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Next 20 Years

Wei Yanm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19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technology under the new decad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with 15-year lifetime and low-orbit satellites with over 8-year lifetime require high performance propul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alysis of foreign advanced chemical propulsion technology, electric propulsion technology, micro-propulsion technology and new concept propuls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foreign satellite propulsion technology is illustrated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satellite prop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next 20 years is included ;and the enlightenmen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pulsion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Key words :satellite propulsion system ;developing direction ;thruster ;electric propulsion ;micro-propulsion ;new concept propulsion

1 引言 卫星推进系统的作用是为卫星轨道转移、位置保持提供所需要的推力,为姿态控制提供所需的力矩,是航天器最重要的分系统之一。不同的能量来源和转换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推进方式,主要有化学推进、冷气推进、电推进、核推进、动量转换推进和无工质推进等。推进系统的推进剂携带量和有效比冲制约着航天器的寿命,在深空探测中直接决定任务的成败。 在过去的5年中,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推进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就,获得了以神舟飞船、嫦娥一号、东方红四号为代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重大工程的成功。新形势下航天技术的发展又对推进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从先进化学推进技术、电推进技术、微推进技术和新概念推进技术4个方面分析了国外卫星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给出了我国今后技术发展的启示。 2 先进化学推进技术

2.1 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

作者简介:魏延明(1965-),研究员,航天器推进技术专业;研究方向:航天器推进技术。

收稿日期:2011-03-28

8 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静

止轨道卫星应用以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以可靠、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的大型卫星平台,并在深空探测器和月球探测器上得到应用,一般采用一甲基肼/绿色四氧化二氮的推进剂组合或无水肼/绿色四氧化二氮组合。图1是典型的国际先进Thales Alenia Spacebus4000推进系统[1]原理图,是双组元推进系统的典型代表,它的10N姿控推力器稳态比冲达到了293s,脉冲比冲也达到了287s,490N 发动机比冲达到了318s。采用PPS1350霍尔推力器进行南北位保控制(见图2),电推进总冲达到了8.6×106N·s,平台设计寿命在15年以上。

图1 Thales Alenia Spacebus4000推进系统原理图

图2 Spacebus4000电推进系统原理图

双模式推进系统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如双模式系统与卫星的集成问题、氧化剂耗尽关机技术及双元四氧化二氮/无水肼发动机的研制等已基本解决。早期与双模式系统配套的电推进发动机主要是电阻加热无水肼推力器Resistojet,它使姿控推力器的比冲从220s提高到了300s,这已接近其物理上的极限。后来电弧加热推力器Arcjet的研究和问世使推力器的性能又大大前进了一步,1kW功率以上的无水肼Arcjet推力器比冲达到了650s,500W 左右的推力器比冲也达到了500s。

目前,双模式系统应用最成功的是美国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S5000、S7000与A2100系列卫星平台。在洛马A2100双模式推进系统平台中,四氧化二氮(NTO)/无水肼远地点发动机由英国宇航的Royal Ordnance公司研制,比冲318s,混合比0.85:1,混合比控制精度±0.03。Arcjet分系统和姿控发动机由美国的RRC公司,即现在的Olin公司研制,Arcjet推力器功率为1kW、比冲585s。推进剂贮箱和高压气瓶由美国PSI公司研制,它们都是该领域非常专业化的产品供应商。

混合模式推进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采用电推进完成南北位保、姿控和轨道提升,以大幅度提高推进系统的能量密度,国外的大型卫星平台全部配备了电推进系统部分,完成原来全部用化学推进承担的任务,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巨大的,从根本上解决了与燃料量相关的卫星长寿命问题。

美国的Boeing702平台是新一代采用化学推进与离子推进的混合模式推进系统的卫星平台。离子推进系统包括两套完全冗余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备有电源、推进剂供给系统和两台推力器。四台离子推力器每天分别工作一次,可以完成卫星姿轨控所需的所有任务,包括南北位保、东西位保、姿态控制和动量轮卸载。此外,还可以完成卫星的位置转移、轨道提升以及寿命末期的离轨等任务。

2.2 高比冲、长寿命姿控推力器

目前国外在单组元推进剂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含有硝酸羟胺(HAN)和一种燃料组分的水溶液混合物。和现有的无水肼相比,HAN系单组元推进剂一般具有更高的密度和更低的冰点。而且HAN系单组元推进剂不会产生有毒蒸汽,因此无需特别的贮存、转运和处理程序。通过调节水含量和燃料组分,HAN系推进剂的性能可能比无水肼高出20%。但是HAN系推进剂燃烧温度更高,需要在催化剂研制进展取得突破或者研制出适用的点火系统。发展HAN系单组元技术的目的就是研制适用于微小航天器和高精度推进的低成本高效能推进系统。

国际上流行的双组元推力器主要有10N和22N 两种推力级别,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推力器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除了在喷注器等结构设计上体现了高水平(推进剂雾化及冷却液膜的合理组织)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应用了耐高温抗氧化性能更好的推力室材料,如铂/铑(Pt/Rh)合金和铱内衬的铼(Re/Ir)推力室。此外,力矩马达阀在双组元推力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美、英两国多年来一直以22N(5lbf)的姿控推力器为主,现已发展出多个型号,主要制造商有美国的Marquardt、Atlantic Research公司和英国的Royal Ordnance公司。Marquardt第二代双组元推力器在较低的成本下,提高了寿命和性能。在原有喷注器基础上引入液膜冷却,改善了热设计,比冲达到293s。Atlantic Research公司新一代的22N推力器,比冲达到300s。

欧洲EADS下属的Astrium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双组元推力器的研究,在早期发展了4N、10N双组元推力器,并获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欧洲的通信卫星大都选用Astrium产品。其中10N推力器的用途最广,目前Astrium公司已经发展了两代10N推力器,性能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Astrium公司又开始研制第二代10N推力器,为避免液膜冷却和再生冷却组合使用时可能出现的热不稳定现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放弃了再生冷却方案,采用了更耐高温的Pt/Rh合金推力室,使其性能指标明显提高:比冲由第一代的285s提高到290s;最小脉冲量则从40mN·s 降低到25mN·s。20世纪90年代以来,MBB公司在第二代单阀座10N推力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双阀座10N推力器。值得关注的是Astrium公司为保证双组元推力器的脉冲性能,采用了美国Moog公司的力矩马达电磁阀。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Astrium公司于1999年开始发展双组元22N推力器,继承了以前的产品尤其是10N推力器的技术。

3 电推进技术

3.1 离子推力器

上世纪90年代末离子发动机在美国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首次得到了飞行验证,现在已经在多颗商业卫星上应用,体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1998年,NASA NSTAR为NASA NMP(New Millennium Program)的深空探测一号(DS1)飞行器提供了一套离子推进系统,包括一个30cm离子推力器、电源处理单元(PPU)、数字控制和连接单元以及氙推进剂供给系统(XFS),DP1携带83kg推进剂Xe,整个任务中推力器提供的总冲为2.7×106N·s。

NEXT(NASA’s Evolutionary Xenon Thruster)[2]计划研制的40cm离子推力器表现出了更高的性能:功率范围1.17~10.5kW,10.5kW时推力364mN,效率67%,1.17kW时推力49mN,效率51%,工作寿命内可以消耗300kg推进剂。

相比较而言,离子推力器比较适合于电源功率较大的卫星。因此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为离子推力器首先应用的平台。波音公司研制的HS601 HP和HS702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平台使用了氙离子推力器,HS601 HP使用了四台13cm离子推力器用于NSSK和两轴机动控制,HS702卫星使用了更大的25cm离子推力器,系统功耗4.5kW,比冲3800s,推力165mN,用于卫星位保及机动控制,也能提供轨道提升以节约推进剂。

3.2 电弧推力器

电弧推力器拥有所有电推进系统中最高的推重比,使用功率可以从几百瓦到200kW,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典型的氨电弧推力器效率为30%、比冲800s,氢电弧推力器的比冲能达到900~2300s、功耗30~200kW,使用肼做工质时比冲为500~600s、效率35%、功耗0.5~2kW。

目前,电弧推力器因其比冲适中,结构简单,对现有推进系统改变最小而受到极大关注。电弧推力器

9

常用的工质有氨、肼和氢等,现在已经得到应用的电弧推力器用肼做推进剂,与目前经过飞行鉴定的推进剂输送系统相容。因此在大幅提高比冲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星上单组元推力器现成的储箱、阀门、过滤器等设备,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Lockheed Martin公司A2100TM卫星平台采用了Primex宇航公司的MR510 2kW肼电弧加热推进系统执行南北位置保持任务,设计寿命15年。GE Americom公司的三颗通讯卫星GE1、GE2和GE3采用了这种卫星平台,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发射,其中电弧加热发动机的在轨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性能。

自1993年首次空间应用开始,共发射了30多颗采用肼电弧加热推进系统的卫星,未有故障记录,至今所有采用MR509和MR510的电弧加热发动机系统仍在轨工作。

3.3 霍尔推力器

1992年空间系统劳拉公司(SS/L)和俄罗斯火炬局联合成立了国际空间技术公司,于1996年完成了SPT-100电推进系统鉴定试验,其中最长的寿命试验在81.7mN推力和1537s比冲下达到6141h和6944次开关。1997年开始进行飞行电推进系统生产。

2001年开始装配于卫星型号,在2004年3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霍尔电推进卫星MBSat-1,采用LS-1300平台。此后又相继成功发射了数颗采用4台SPT-100霍耳电推进系统完成10~15年寿命期间的南北位保的卫星,分别为:2004年5月12日发射了基于ES-3000平台的Intelsat 10-02卫星,2005年3月11日发射了基于ES-3000平台的Inmarsat 4-F1,2005年6月23日发射了基于LS-1300扩展平台的Intelsat Americas 8,2005年8月11日发射了最重的同步轨道卫星Thaicom 4(IpStar)。2006年发射的Smart-1月球探测器和TacSat2号卫星上采用了霍尔推力器PPS-1350和BHT-200,目前霍尔推力器已成为世界各航天大国电推进技术研究中的热点。现有霍尔推力器通常以氙气为工质,但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氪气作为推进剂。

4 微推进技术

4.1 微小高压冷气推进系统研究

冷气推进在长寿命大卫星上作为主推进的应用已经很少见了,但在微小卫星领域却重新焕发青春,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这主要是因为冷气推进系统的很多特点非常符合微小卫星的要求[4]。2000年6月29日,英国萨瑞公司发射了该公司首颗纳卫星,即SNAP-1卫星,卫星重6.5kg,用于验证超小卫星为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提供从外部观测在轨航天器的能力,卫星装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推进系统,系统重450g,仅装载32.6g丁烷,价格大约一万多美元,可以说该推进系统价廉物美,而且丁烷是通常打火机中的燃料,安全性较高,在压力较低的情况下不会自行爆炸。

STTL还选用了存储密度更大的氙气(Xe)作为其冷气推进系统的推进剂,以临界状态存储12kg氙气作为推进剂,能够为卫星提供超过5600N·s的总冲,该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采用的是bang-bang系统,且系统是以模块的形式参与总装的。

4.2 阵列推力器研究

阵列式微推力器是由多个微加工、单次点火微推力器组装在一晶片上而成。单个推力器点火可提供预期的比冲,用于微小航天器姿态控制,每个微推力器仅能一次点火工作。TRW公司和航宇公司(Aerospace Corporation)以及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法国LAAS、Honeywell公司与普林斯顿大学合作、NASA Glenn 研究中心等都进行了这类推力器的研究。

在Honeywell公司,推力器腔体中装填的是液体推进剂,燃料和氧化剂由氮化硅薄膜隔离分别装填在腔的两端,当加热时,达到足够的压力,隔离的薄膜撕裂,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反应,并撕裂密封薄膜,产生推力。大约高达106个推力器可加工在4inch的硅片上,每个推力器可提供3μN·s的冲量,每个腔体装填推进剂量为 1.6μg,每个推力器工作需要大约10mW的功率,整个推力器矩阵约为2.4g,比冲可达200s。NASA Glenn 研究中心正在研究用于微推力器矩阵的小球形固体推进剂,这种推力器结构中,无需密封薄膜,避免残余物污染航天器。

5 新概念推进技术

5.1 太阳帆推进技术研究

太阳帆(Solar Sail)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压进行宇宙航行的一种航天器,也是最早提出的“空间帆”概念。太阳帆可使一些过去未考虑实施的任务变为可能,如沿非开普勒轨道绕地球或太阳运行,或实现绕极地通信卫星这样有价值的商业应用项目。对超薄材料和轻质碳纤维结构的研究使太阳帆成为一种执行大?V任务可行的技术。

根据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合同,格拉斯哥大学已进行一项新的GEOSAIL任务,它采用了40×40m 的太阳帆[3],以使小型空间物理有效载荷保持在地球

10

磁场的尾部。现有的SEP任务概念,例如COLOMBO 水星轨道探测器计划就在重新设计之后决定采用太阳帆推进。对于到达水星轨道这一任务,发射质量可能减小50%,发射成本降低。

5.2 太阳热推进技术研究

太阳能热推进(STP)是将聚焦的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利用热能加热推进剂,聚集器收集太阳能辐射,将收集的太阳能送到光学波导输送线,光纤将高强度太阳辐射送到热收集器,并有效产生高性能推力。

太阳热推进技术有长期在轨能力及直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巨大操纵能力,在低地球轨道注入、地球静止轨道的注入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轨道转移器(ROTVS)等方面都可应用。使得高比冲与高推力/重量组合起来,提供了10~100lb的推力或更高的推力水平。与原子能或太阳能电推进相比,大尺度的STP 成本较低。太阳能热推进在轨道转移中提供了高比冲、高推力相结合的优秀性能。

国外从事太阳能推进系统的研究单位有SRS科技、ATK Thiokol 推进、波音、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与AFRL/PR。过去几年内,这些政府或工业部门在STP子系统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果包括以下几项:充气控制技术、三维动态聚焦控制系统、聚焦控制的太阳传感器、亚尺度集成的太阳光聚集系统、光能输送技术。

目前,太阳能热推进还处在实验室阶段,正在进行相关技术验证及指标考核。国内太阳能推进的研究基础相当薄弱,多为技术跟踪,相关研究还没有充分开展。

5.3 核推进研究

从2003年起,美国开始执行所谓“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计划。在技术层面上该计划包括研发新一代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系统、以裂变核反应堆为基础的空间电源系统和先进的电推器、“木星冰复卫星轨道器”(JIMO-Jupter Icy Moons Obiter)三项内容。目标任务是研究带有核电推进系统的星际宇宙飞船以探测木星最大的天然卫星。美国正在对三种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系统进行评价:液态金属冷却的核反应堆、热管冷却的核反应堆以及气体直接冷却的核反应堆。这三个系统都是以高浓铀为燃料的快堆,采取动态能量转换方式。

从空间核动力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空间任务需求分析,可以预测的发展趋势是:

a. 以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和电推进器为基础的核电推进系统

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美国对NEXIS、HIPEP、Brayton-NSTAR等核电推进系统设计方案分别进行了验证性试验,均达到了预期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核电推进在空间核动力及其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b. 双模式(电源/推进)空间核动力系统

双模式(电源/推进)空间核动力系统是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技术和核推进技术的高度有机结合,有各种不同的方案。最具代表性是以核火箭发动机及动态能量转换技术为基础的双模式空间核动力系统和以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及电推进为基础的双模式空间核动力系统。对于要求快速进入轨道的飞行任务(特别是载人的星际飞行情况),双模式(电源/核热推进)空间核动力系统比较可取;而对于无人的运载任务,使用双模式(电源/核电推进)的空间核动力系统更合适些。兼有电源和推进功能的双模式空间核动力系统代表着空间核动力的未来发展方向。

6 国外卫星推进技术发展趋势[5,6]

a. 卫星推进技术基本可划分为四类:先进化学推进技术、电推进技术、微推进技术和新概念推进技术;

b. 在今后10年内,化学推进仍然是卫星推进的主要形式,但推进系统的综合性能(即有效比冲)将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轨控发动机的比冲将从现在的平均325s提高到336s,双组元姿控推力器的比冲从290s提高到300s,最小脉冲冲量提高到30mN·s,单组元推力器寿命提高到15年以上;

c. 随着卫星平台规模的增大,推进系统的构型逐渐从双贮箱垂直布局向多贮箱并联水平布局过渡,推力器和阀门等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和安装,尽量减少系统的单点故障,增加系统冗余功能,提高可靠性,基于推进剂剩余量的寿命评估精度从传统上的半年提高到3个月以内,卫星稳定运行15年,并可延长到20年;

d. 低功率(5kW以下)电推进基本完成商业化应用研究,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在轨长寿命可靠性的验证和应用范围的扩展,如从南北位保扩展到姿控和动量轮卸载,再进一步扩展到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提升,电推进逐渐从辅助推进进入到卫星主推进领域;

e. 今后10年内离子发动机的功率将提高到10kW,并进入在轨应用,同时50kW级的发动机将完成演示验证,并与空间核电源结合,执行大型航天器的轨道维持和载人火星探测;

f. 霍尔推力器(SPT、TAL)由于结构简单,推力大,可双模式工作,是静止轨道卫星应用的主流,

11

但大功率推力器的研究受壁面材料和放电电压的限制,有一定的困难,然而磁镜、磁聚焦技术的应用有可能突破这一技术屏障,而氪工质推力器的研究将使电推进系统的应用成本大幅降低,并可将放电电压大幅提高,能够支配大功率电源;

g. 双模式化学推进系统具有较高的有效比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MON/N2H4的推进剂组合,结合电弧加热推力器的应用,使推进剂的利用最大化,轨控发动机的比冲可提高5s;

h. 低功率电弧加热推力器将继续在低轨道航天器轨道维持和位置保持上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以移动通信卫星星座为代表的小型低轨道卫星上应用,可大大降低推进剂的携带量,减小卫星的体积和重量;

i. 适应长寿命、高可靠和敏捷卫星的需要,超轻推进剂贮箱、超高压增压气瓶、高精度两级冗余减压器、低压降高稳定度单向阀、无摩擦电动阀门,高精度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器的研制和部件产品的小型、微型化,依旧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j. 微推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小高压冷气、液化气、胶体、固体阵列、FEEP阵列、PPT等几个方面,并且都已达到工程应用阶段,而低功率PPT以其独特的脉冲工作方式和固体推进剂,其优势将在微小卫星和大型超高精度控制卫星上逐渐显现出来;

k. 随着大功率光纤传导技术、大型反射器可展开技术、超薄薄膜技术、表面涂层技术的进展,太阳热和太阳帆技术将逐步进入在轨演示阶段,并将在2015年左右进入在轨应用;

l. 空间核电源既是大功率能源的基础也是大功率电推进的主要支撑,在地球轨道上的应用受到环保和安全因素的限制,它却是载人火星探测的主要依靠;

m. 固液混合推进和无毒推进剂推进系统在低轨道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上逐步得到应用。

7 国外卫星推进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a. 化学推进系统仍然是卫星推进技术的主流,随着卫星寿命的不断延长,规模的不断扩大,适应载荷要求卫星构型的改变,再加上快速响应的新要求,推进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不断创新和持续提高,在系统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b. 长寿命、高可靠是推进系统永恒的主题,这其中,认识和梳理瓶颈技术并集中精力进行攻关是关键,成熟产品在轨出现问题往往是这方面薄弱环节的体现;

c. 随着卫星设计数字化的进展和多星在轨管理对故障预测和影响分析快速性的提出,仿真技术在卫星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和突出,推进技术由于涉及流体传输、传热传质、催化分解、燃烧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历来是数值仿真的难点,需要尽快组织力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研制出通用的、能够指导推进系统设计和在轨故障诊断的仿真系统;

d. 要认真分析各种电推进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类型的产品能够包打天下,需要在规划中给予合理定位;

e. 低功率电推进仅仅是研究和应用的起步阶段,大功率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站在长远的高度看待电推进的能源需求,不应该受当前卫星可用功率的约束;

f. 微推进研究难度非常高,往往需要应用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和全新的技术,其投入和产出难以成比例,需要认识到除了其本身的技术进步外,它的技术牵引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g.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往往是突破传统推进技术障碍的利器,太阳热和太阳帆推进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时一种技术的缺陷也可能转化为另一种技术的突破口,如磁约束的不完全封闭性。

参考文献

1 Josso A, Jamin A. Spacebus new generation bi-propellant propulsion

Subsystem: maiden flight and first operational data. AIAA 2005-4560, 41st AIAA/ASME/SAE/ASEE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 Exhibit 10-13 July 2005, Tucson, Arizona.

2 Benson S W, Patterson M J. NASA’s evolutionary xenon thruster (next)

Phase 2 development status. AIAA 2005-4070, 41st AIAA/ASME/SAE/ ASEE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 Exhibit 10-13 July 2005, Tucson, Arizona.

3 Young R M, Montgomery E E. TRL assessment of solar sai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llowing the 20-meter system ground demonstrator hardware testing. AIAA 2007-2248, 48th AIAA/ASME/ASCE/AHS/ASC Structures,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Materials Con 23-26 April 2007, Honolulu, Hawaii.

4 Scharlemann C, Tajmar M. Development of propulsion means for

microsatellites. AIAA 2007-5184, 43rd AIAA/ASME/SAE/ASEE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 Exhibit 8-11 July 2007, Cincinnati, OH.

5 Kremic T. An overview of NASA's in-space propulsion technology project.

AIAA 2007-5432, 43rd AIAA/ASME/SAE/ASEE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 Exhibit 8-11 July 2007, Cincinnati, OH.

6 Oleson S R. Electric propul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the Jupiter icy

moons orbiter project. NASA/TM—2004-213290.

12

印度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印度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印度在测绘和雷达成像卫星方面积极突破,能力不断提升。印度第三代遥感卫星已形成强大监视能力。稍早一些的资源卫星(Resourcesat-1)系列,绘图卫星(Cartosat-1/2)系列已有三颗升空。 a.寓军于民发展高分辨率专用测绘系列卫星,卫星分辨率不断提高: 1)当前在轨高分辨率成像卫星有Cartsat-1(IRS-P5),Cartsat-2(IRS-P7), Cartsat-2A和Cartsat-2B; 2)目前正在研制Cartsat-3卫星,全色分辨率0.3m,4谱段多光谱分辨 率1.2m,幅宽约10km。 b.即将发射军民两用雷达成像卫星,完善其遥感手段: 1)雷达成像卫星-1(RISAT-1)已于2011年发射; 2)有效载荷为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 3)具有精分辨率条带模式-1(FRS-1)、精分辨率条带模式-2(FRS-2)、 中分辨率扫描SAR模式(MRS)、低分辨率扫描SAR模式(CRS) 和高分辨率聚束模式。 1Cartsat-1(IRS-P5) Cartosat-1号卫星,又名IRS-P5,是印度政府于2005年5月5日发射的遥感制图卫星,它搭载有两个分辨率为2.5米的全色传感器,连续推扫,形成同轨立体像对,有效幅宽为26公里。数据主要用于地形图制图、高程建模、地籍制图以及资源调查等。Cartosat-1设计寿命5年,目前卫星运行等各项指标正处于最好的时期,数据质量稳定可靠。 表1-1 Cartosat-1(IRS-P5)卫星基本参数

2RESOURCESAT-1(IRS-P6) RESOURCESAT-1(IRS-P6)在2003年10月17日于印度空间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星上携带三个传感器:多光谱传感器LISS4和LISS3,以及高级广角传感器AWIFS。卫星成像为空间分辨率为5.8米的全色图像和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3.5米和56.0米的多光谱图像。 表2-1 与其他卫星多光谱传感器的对比 RESOURCESAT-1(IRS-P6)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近地极轨道。 表2-2 卫星传感器相邻景数据的重叠量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增,由于人们对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原本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和,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原本住在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已经绑架了中国,成为了一种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的方式来剥削,也不愿意让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的方式(多多发行就行了)来保持的稳定,结果是其他价继续暴涨。 2. 3.1 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4. 5.未来随着中国的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一旦立即出现生存。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

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健全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的,加强的度,尽力确保。 6. 7.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不高的普通,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了吗?他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理很简单,教会了你对他有好处吗?传说中的确实写了几本书教大家做,但是,他出书的目的是通过书的畅销来赚取子,不是为了教你做企业的经验。他的书我看了很多遍,没有看到多少有的,远不如看道德经有意思。希望大家在这个欲横流的社会里冷静思考,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别人的价值,多多关心社会的公平公正,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身边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 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 命质量为主 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 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 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 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 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 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 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 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 儿服务等等)。 医学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更多的人们,在社区医学服务的基础上,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就诊医院。所谓方便就医,已 不再是区域观念,也不是距离概念,而是指要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多元 因素进行考虑与判断的概念。 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其出路是:一、化整为 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二、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 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 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益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最终不得不宣告倒闭。 。 二、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 有名片大小,最多二、三张,就足可以记载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 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第1章前言 1.1 现代完井技术发展现状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气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至投产的一项系统工程。完井设计水平的高低和完井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油气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完井均有了较快发展,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除常规井完井技术日益完善外,其他特殊井完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水平井完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深井超深井完井、现代智能完井、膨胀管完井等。国内在完井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完井技术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不同储层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水平井完井、欠平衡井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从而影响了油气井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现代完井技术方面的文献,对各种完井技术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 (1)射孔完井技术; (2)割缝衬管完井技术; (3)砾石充填完井技术; (4)膨胀管完井技术; (5)封隔器完井技术; (6)智能完井技术。 2. 调研国内外最新完井技术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外现代完井技术现状、最新进展、应用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对国内完井技术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作初步预测和探讨。

第2章常规完井技术 完井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单井而言。虽单井属于同一油藏类型,但是所处构造位置不同,所选定的完井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油藏有气顶、底水,若采用裸眼完成,技术套管则应将气顶封隔住,再钻开油层,而不钻开底水层。若采用射孔完成,则应避射气顶和底水。又如油藏有边水,套管射孔完成时,油田开发要充分利用边水驱动作用,避射开油水过渡带。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常规完井方式[1]。 2.1 裸眼完井技术 裸眼完井方式分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复合型完井方式和后期裸眼完井方式三种。 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1)是钻头钻至油层顶界附近后,下套管柱水泥固井。水泥浆上返至预定设计高度后,再从套管中下入直径较小的钻头,钻穿水泥塞,钻开油层至设计井身完井。 复合型完井方式(如图2-2)是指适合于裸眼完井的厚油层,但上部有气顶或顶界邻近又有水层时,可以将技术套管下过油气界面,使其封隔油层的上部,然后裸眼完井,必要时再射开其中的含油段。 后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3)是不更换钻头,直接钻穿油层至设计井深,然后下套管至油层顶界附近,注水泥固井。固井时,为防止水泥浆损害套管鞋以下的油层,通常在油层段垫砂或者换入低失水、高粘度的钻井液,以防水泥浆下沉。 图2-1 先期裸眼完井示意图 1—表层套管 2—生产套管 3—水泥环 4—裸眼井壁 5—油层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概述

国外遥感卫星进展现状

目录 1前言 (4) 2美国 (7) 2.1 地球观测系统(EOS) (7) 2.2 美国陆地卫星系统(L ANDSAT) (9) 2.3 轨道观测卫星(O RB V IEW) (12) 2.4 伊克诺斯卫星(IKONOS) (14) 2.5 地球眼-1卫星(G EO E YE-1) (14) 2.6 快鸟-2卫星(Q UICK B IRD-2) (16) 2.7 世界观测卫星(W ORLD V IEW-1/2) (16) 2.8 下一代高分辨率陆地卫星 (18) 3欧盟 (19) 3.1 法国SPOT卫星系统 (19) 3.2 法国P LEIADES卫星系统 (21) 3.3 意大利地中海周边观测小卫星星座系统(C OSMO-S KYMED) 23 3.4 德国/加拿大R APID E YE (24) 3.5 德国SAR成像卫星 (25) 3.6 欧空局遥感卫星(ERS) (26)

3.7 欧空局ENVISAT (27) 3.8 英国UK-DMC2、英国/西班牙D EIMOS-1 (30) 3.9 德国E N MAP (31) 3.10 欧盟GMES打算 (31) 4印度 (33) 4.1 C ARTSAT-1(IRS-P5) (34) 4.2 RESOURCESAT-1(IRS-P6) (35) 4.3 C ARTSAT-2系列 (36) 4.4 C ARTSAT后续 (37) 5加拿大 (38) 6日本 (41) 7俄罗斯 (42) 8以色列 (44) 8.1 地平线系列(O FEQ) (44) 8.1.1 .................................... Ofeq 7 44 8.1.2 ........................ Ofeq 8(TECSAR 1) 44 8.1.3 .................................... Ofeq 9

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洋工程技术是造船界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世界上现代化的一流船厂都把高新技术船舶与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作为其纲领性产品。海洋工程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海洋发电技术、海洋钻探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油矿开采技术、海岸风力发电技术、海层探测技术、海洋物质分离技术、海水提炼技术、海洋建筑设计等。海洋发电技术包括:海水发电、海洋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温差发电等。海洋钻探技术包括:海洋油井开发、海洋矿石开采等、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太阳能净水、工业净水等。海洋物质分离技术包括:海水金属分离、轻水物质提炼等。能源开发、资源开采等领域海洋工程技术数目众多,未来人类利用和保护海洋是个新新话题。 随着近年来海洋开发“热”的升温,特别是专属经济区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实施,海洋工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潜水器技术方面。目前世界上建造的载人潜水器超过160艘,无人潜水器超过1000艘。日本继1989年建成深海6500 米载人潜水器“SHINKAI6500”以后,于1993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深10000米的无人潜水器,用于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经过“七五”和“八五”的工作,我国的潜水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无人潜水器方面,某些项目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在载人潜水器方面,潜深600米的“7 1 03”深潜救生艇是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还有300米工作水深的“QSZ—II型双功能单人常压潜水装具系统”、潜深150米的鱼鹰I号和双功能的鱼鹰II。综合国内从事潜水器开发的各院校、研究院和研究所的力量,我国已具有开发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技术能力。

——在海底管线埋设、检测和维修技术方面。我国海底电缆的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第一条国际通讯电缆于1976年完成,1993年成功研制出MG一1型海缆埋设犁,并于同年成功完成中日光缆的埋设任务。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SMD(Soil Machine Dynamics Ltd.)公司和Land& Marine Eng.公司建造了不少拖曳式埋设系统。而美国的海洋系统工程公司为AT&T研制的SCA- B号埋设机是一种ROV型(水中航行型)的埋设机。可在1850米深用喷水的方式埋设电缆至地下0.6米,可以取出埋深在1.2米以内的电缆,埋设电缆直径为300毫米。履带爬行自走式、带有不同功能挖掘机构的埋设机是海底管道及电缆的埋设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履带车载体上通过更换不同的挖沟机械,装备各种探测设备后,既能在沙泥底中进行埋设作业,也能在软岩底中进行埋设作业;既能铺设又能跟踪、挖掘、检修、复埋;既能在水下,也能在浅滩或滩涂工作。目前,这种自走式埋设机已有20多台。 作为开发海洋资源的一种活动,海洋空间利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利用海面空间是两千多年前的海上交通运输。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海洋工程等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陆上用地日趋紧张,使人们更加重视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和生产空间;第二、海洋交通运输;第三、储藏和倾废空间;第四、海底军事基地。 解决海洋空间利用的工程技术问题也是近年来海洋工程界研究的热点。 国外研究现状 (1)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的研究。 在这方面,目前进行最广泛和深入的是日本和美国。日本于1999年8月4 日在神奈川县横须贺港海面上建成—个海上浮动机场。这个浮动机场于1995年开始研制,它由6块长380米、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目录 1前言 (3) 美国2 (5) 2.1地球观测系统(EOS) (5) 美国陆地卫星系统(L2.2)......................................................... 6ANDSA T轨道观测卫星(2.3OV)................................................................ 9IEWRB伊克诺斯卫星(IKONOS).............................................................. 102.4 地球眼-1卫星(GE-12.5)............................................................ 10YEEO快鸟-2卫星(QB-2)........................................................... 2.611IRDUICK世界观测卫星(WV-1/22.7).................................................. 11IEWORLD下一代高分辨率陆地卫星.................................................................. 12.82 欧盟 (313) 3.1法国SPOT卫星系统 (13) 法国3.2P卫星系统.................................................................... 14LEIADES意大利地中海周边观测小卫星星座系统(C-S3.3)....... 15KYMEDOSMO德国/3.4加拿大RE .................................................................... 17YEAPID德国SAR成像卫星 3.5 (17) 欧空局遥感卫星(ERS).................................................................. 3.618 欧空局3.7ENVISAT (18) 英国UK-DMC2、英国/西班牙D-1 .......................................... 203.8EIMOS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长期,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农产品价格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控制,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土地,原本应该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工厂和商品房,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涨价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农民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国家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房价,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房租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原本住在城中村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房子,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成本,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城市人口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成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剥削国民,也不愿意让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多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结果是其他物价继续暴涨。 1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未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民生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一旦失业立即出现生存危机。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长期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应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群体的技能培训,加强基础教育的执行力度,尽力确保公民接受义务教育。 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社会问题,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价值观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工人,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城市交通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商人,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偷税漏税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交易了吗?他虚假宣传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幻想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接管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

再议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重点

再议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编者按:9月5日,本报评论周刊刊发王逸舟先生所作《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一文后,收到很多读者的积极反馈。事实上,在王逸舟先生看来,除该文所分析的国际制度存在网络化、新旧交替矛盾加剧,及军事优先性下降等三个趋势之外,未来国际关系的变化还存在其它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和脉络。今年以来,无论是中美、中日、中欧,还是中国与东南亚邻邦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不少新的变数,中国外交面临不小的挑战。这一背景下,王逸舟先生特再次撰文分析国际关系与制度发展相关动态,以为读者理解中国应对之道及国家中长期战略提供一些参考性思路。 技术进步等后发因素重要性上升 仔细追踪不难发现,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制度里一如既往存在着激烈争夺、“下先手棋”的局面,只是这种较量在不同时期和领域有着不同的方式与表现。这里只从三个角度略作透视。 其一是地缘政治学说的不同阶段与特征。近代早期有所谓的“陆权论”;19世纪又有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的“海权论”。20世纪前半叶,西方一些地缘政治学家通过对飞行器技术改善造成的后果的考察,创立了新的“空权论”(制空权学说)。由此不难发现,21世纪综合国力竞赛,将在更高、更大、更深的地球空间展开,深海、大洋、极地或外空可能体现出传统领土主权和政府权力的延续与超越。 其二是能源开发的不同途径与思路。尽管工业革命至今,以煤碳、石油、铁矿石、铜矿石为代表的天然矿石资源,一直是各国发展的主要能源动力,然而新的趋势已经显现,从中长期角度观察,不论大小国家,只要率先掌握高效和便于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就有可能在综合国力的长期较量中占据有利位置,发挥超出自然幅员和人口规模的国际作用。 其三是“熊彼特命题”的启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一个重要思想,即:竞争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破坏,不论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生产方法的创新或科学技术的创新,乃至社会生产方式的更迭,都是对从前同类的某种打破和推翻,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与再造。熊彼特命题促使人们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诸如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发展停滞或企业倒闭等等不利现象。也就是说,谁能在当下的问题与矛盾中找到解决它们的突破口,创造性把自己的劣势、困难转化为优势或先机,谁就可能在竞赛中后来居上、在新时期立于不败之地。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摘要:卫星遥感技术并不被普通人所熟知,本文阐述了现今遥感卫星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未来遥感卫星应用前景,由此引出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问题,于是重点分析讨论了当前遥感卫星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且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尽快实现的指导理念和主要措施以及预测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可能发展趋势。 前言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是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兴衰的国际格局。一个在科学技术上无所作为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受到极大制约。 卫星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走过了多年艰苦探索与攀登的道路。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经起步并正在走向成熟和辉煌。 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卫星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发展,如何使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成为实用化、产业化的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当好先行,是当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焦点。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常关键,必须要重点指出的是两大系统的建立完成。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 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 1、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 2、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 3、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前景 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十五年把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由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协同,高、中、低分辨率相弥补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房产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六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樊钢:未来三十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该文章提出了四个重要观点:其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真实的;其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背景因素的支持;其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时期的增长(例如英国持续了七十年,美国持续了六十年等);其四,由于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未来至少还存在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未来也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增长空间,以下的若干理由应当足以说明这个推论。 1.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住房扩大、投资增加和流动性过剩。中国百姓的平均收入几乎每4年就会提升一倍,人们购房和投资的能力也随之增加,而对改变住房的量与质最为迫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更呈“崛起”之势; 2.支柱产业:以其对经济影响的比重和所拉动的相关行业的数量(超过90个)而言,房地产业已经是今后肯定还会长期是国家和大多数各类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人口存量: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并且还在增长中。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家庭总量中,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约70%)尚未真正解决好住房问题; 4.人口增量: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量约有1,0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澳大利亚(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数量,仅此人口增量所引起的每年住房增量约为1亿平方米(考虑了城市化比率); 5.人口质量:中国的人口质量在发生改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在增长(同1995年相比,当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了近2岁),健康状况在提升,知识结构在改善,因而人们对所需住房的量和质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6.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对房地产市场有直接的影响,“银发族”已开始出现对家庭式居住和非家庭式居住等不同居住类型的选择; 7.换房需求:当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住房市场都在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居住产品正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吸引着有条件的人们去投资。中国当前商品住房市场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改善性需求,即换房居住的需求。尚有过半数的居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26平方米,此数并不大,还有提高的必要。而人均居住面积每提高1平方米,全国就会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8.第二套房:随着中产阶级和财富人群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这一数据。),有能力购

卫星遥感应用现状及商业化前景

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现状及商业化前景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体制的推动下,卫星产业逐渐走向“军、民、商”的融合,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已经在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产业初具规模,与前两者相比,卫星遥感的商业化步伐稍微缓慢,产业化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一、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现状 相比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卫星遥感不仅能获得更广泛和海量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这些信息的获取是建立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基础之上的,为决策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便利。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应用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卫星遥感已经在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对道路、建筑工程的设计、选址;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考古、野生动物保护、牧场管理等各个领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在精细农业、环境评价、数字城市等新领域,遥感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GP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为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国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0多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遥感技术的发展,连续四个五年计划都把遥感技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35项关键技术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8颗返回式卫星,并成功回收17颗,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6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应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1999年10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2005年10月27日,北京一号小卫星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为国内外遥感应用用户提供了充足和丰富的多广谱和全色遥感影像产品。 除了上述已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成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建立了160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地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调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服务。时下,我国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在农业、林业、国土、水利、城乡建设、环境、测绘、交通、气象、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交通规划与建设、海岸带监测及海岛测绘、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维护及区域经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

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 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 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