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2.2生长情况

3个新品种发芽率相近,并且都比农户自购种高10%左右(绝对值)。3个新品种的株高差别较大,早大白最高,延薯四号其次,东农303最低(见表2)。

2.3产量

经田间测产验收,早大白、延薯四号和东农303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30.889t/hm 2增产24.61%、9.69%、19.87%。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8.05%(见表3)。

3结论与讨论

(1)经过2008年冬种马铃薯的试验和试种,在3个新

(下转第113页)

雁山区的马铃薯种植户都是从农贸市场购买菜薯作为种薯,品种不纯,成熟期不一致,并且未经脱毒处理,生产上抗病性很差,尤其是病毒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8年冬季笔者引进了东农303等3个新品种进行试种,以期为新品种引进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该次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品种筛选之后,于2008年11

月通过广西金薯种业公司从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引进东农

303、延薯四号和早大白3个品种。1.2

试验设计

新引进的3个品种分别在雁山镇的良丰村委会的子妹桥村和关帝庙村、果园村委会的明星桥村,共37户农户进行试种示范,种植面积逾13.33hm 2。田间试验按简单对比法排列,即农户从农贸市场购买(不知品种名称)的(以下简称农户自购种)品种为对照。在面积小于667m 2的同一块地上尽量各种1/2。面积大于667m 2时,对照的面积不

得小于300m 2。

1.3试验实施

种薯于2008年11月20日运回并发放到农户手中。11

月25日至12月初进行晒种、切种薯和种薯消毒。12月初开始整地,施鸡粪11.25t/hm 2、撒可富复合肥(15∶15∶15)1500

kg/hm 2作基肥。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播种后及

时浇1次透水,并覆盖地膜或稻草。于3月中旬开始喷防治疫病的疫病克星、疫霜灵、克露等,防治病毒病主要使用

0.5%氨基寡糖素,配合施用其他多元素叶面肥。2结果与分析2.1

抗病性

根据2009年3月20日田间观察,8个观察户平均,新引进的3个品种病毒病发病株率以早大白为最低,东农303其次,延薯四号较高。3个新品种发病株率分别比农户自购种低7.45%、6.70%、6.10%。3个新品种疫病发病株率也有差别,其中早大白与延薯四号相近,分别为7.5%和7.4%。东农

303则为8.2%。农户自购种比3个新品种发病株率高近1

倍和1倍多(见表1)。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全洪友

卫双荣

莫荣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3个新品种中,早大白抗病性较强,产量最高为38.490t/hm 2,但口感略差于延薯四号和东农303;东农303抗病毒病强但对晚疫病抗性不如延薯四号,大薯所占比例较大,易夺高产;延薯四号抗病性较好,但小薯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生产上要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抗病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2.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5-0109-01收稿日期

2009-06-09

(%)

表1

参试品种病毒病和疫病病株率比较

品种病毒病

疫病

12345678平均12345678平均

早大白

5.1

6.7 5.4 4.4 5.2 4.5 5.4 6.1 5.35

7.1

8.3

9.2 5.6 6.48.37.67.27.5延薯四号 6.3 5.6 6.47.37.4 6.8 6.17.7 6.708.87.3 6.27.78.1 6.67.5 6.97.4东农303 6.1 6.5 6.2 5.8 6.6 5.4 5.9 6.4 6.109.810.3 6.87.27.98.18.6 6.98.2农户自购种

13.811.614.212.912.611.813.3

12.112.80

20.119.317.616.312.516.915.418.8

17.1表2参试品种发芽率、株高比较

品种发芽率∥%

株高∥cm

早大白94.371.2延薯四号95.665.3东农30394.955.4农户自购种

84.667.9

注:小于50g 为小薯,大于50g 为大薯。

表3

参试品种产量比较

(t/hm 2)

品种小薯产量

早大白

Ⅱ 2.760平均

2.693延薯四号

Ⅰ 3.075Ⅱ 3.435Ⅲ 3.060Ⅳ 2.970平均

3.385大薯产量

36.58535.79829.70032.20529.89531.18530.746总产量

39.34538.49032.77535.64032.95534.15533.881东农303

Ⅰ 1.56030.52532.085Ⅱ 2.11540.17042.285Ⅲ 1.50031.14032.640Ⅳ 2.01039.09041.100平均

1.79635.23137.027农户自购种

Ⅰ 2.25028.69530.945Ⅱ 2.08527.85529.940Ⅲ 2.13029.14531.275Ⅳ 2.16029.17531.395平均

2.15628.71830.889

!!!!!!!!!!!!!!!!!!!!!!!!!!!!!!!!!!!!!!!!!!!!!!!

!!!!!!!!!!!!!!!!!!!!!!!!!!!!!!!!!!!!!!!!!!!!!!!

(上接第109页)

品种当中,早大白抗病性较强,产量最高为38.490t/hm 2,做菜时口感略差于延薯四号和东农303。东农303虽然抗病毒病较强,但其对晚疫病抗性不如延薯四号,50g 以上的大薯占的比例较大,容易夺得高产。延薯四号抗病性较好,但小薯所占比例较大,平均占总产量的9.99%。尤其在免耕栽培条件下,如果相配套的技术措施跟不上,会严重影响商品薯产量。

(2)在生产上要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如水田种植马铃薯为了抢季节种植水稻,宜选种早大白等早熟品种。不受收获时间限制的田地则可种植东农303、延薯四号。总之,新引进的3个品种在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做好的情况下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按目前市场消费习惯,白皮红芯马铃薯比较受欢迎。在生产上注意控苗并配合其他措施,延薯四号也会有不俗的表现。但不管种植什么品种都要注意抓好病毒病和晚疫病的防治工作。

4参考文献

[1]胡松,吴正凯,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

农业科技,2007(4):37-38.

[2]陈贵红,东燕芳.北屯垦区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

科技,2009(5):22,26.

(上接第110页)

主要采取以下2种方法避免杂菌污染。一是当天麻果实即将开裂而未开裂时,将果实剪下。在无菌室中,先切去顶端残存的花冠,用25%酒精擦洗表面消毒,再挑取其中的种子播在有菌树叶之上。二是将未作任何消毒的种子,直接播在菌叶之上。但是叶面必须长满菌,使其占生长优势,这样种子带上的一些杂菌也不能生长,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在所分离的菌种中有可使天麻种子发芽且情况满意的菌种,生产上就可以对其进行扩繁,以准备天麻种植时用。同时,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鉴定,以确定该菌种是否为一种新的菌种。

3萌发菌的培养3.1

一级菌种的培养

在天麻种子萌发试验中得到肯定结果并准备用于天

麻生产的菌种,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其转接于PDA 培养基上

进行扩繁,在22~25℃温度下避光培养,当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至2/3或基本长满培养基表面时,即可用于生产二级

菌种。

3.2二级菌种的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好的一级菌种转接于已灭菌的

二级固体、半固体或液体菌种培养基上,在25℃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后,所得菌种即为二级菌种。

3.3三级菌种(生产种)的培养

将培养好的二级菌种转接于三级菌种培养基上,菌丝长

满后即得三级菌种。三级菌种可用于伴播天麻种子,进行天麻有性繁殖播种。

4参考文献

[1]杨嘉华,屈中权.昭通天麻的研究与开发[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7.

3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红枣消费群体的逐渐扩大,红枣产业面临

着新的发展机遇。陕北红枣产业化生产应该严格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外向型红枣发展思路,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的红枣产业化路子,实施强村大户战略,积极培育红枣生产条件好的大乡大镇发展红枣生产基地;辐射和带动整个基地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依靠红枣生产强村大户形成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带动红枣产业发展;努力推进红枣生产由红枣生产大县向生产强县的转变,发展方向由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生产管理由注重管理向注重生产、市场、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协调共赢转变。全力谋划红枣和谐产业化新格局。在具体工作中,实现红枣产业化全面升级,应该重点围绕大力提升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抓五化联动。

3.1

加快优势品种向最适合生产区域集中,实现品种合理布局

以本地优良品种为主,建设优质高产无公害枣园。积极

稳妥地引进外地优良品种,采用壮苗,实行科学栽植,确保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3.2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优质高产红枣无公害生产把基地建设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实施从基地建设到

栽培管理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把新建园建设与低产劣质老枣园改造结合起来;因地、因树制宜,采取改土肥田、加密补稀、高接换头、整形修剪、保花保果、品种改良、施专用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坚持技术培训先易后难、规模从小到大的原则,分期分批抓典型,树样板,总结经验,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红枣产量、品质,着力打造陕北黄河沿岸红枣著名品牌,以质量赢得市场。

3.3大力扶持红枣龙头企业,普及初加工

以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引领红枣产业经济,使红枣产业

从以农业形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形态为主。实行名企联合入股组建陕北红枣有限责任公司,将分散运作的红枣种植业、采收处理与储藏加工业、相关的科技服务和营销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红枣资源,合理配置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整合红枣品牌。根据市场需求,形成合力,加大红枣生产潜能和市场开发,加强红枣保鲜、储藏和包装技术等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红枣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陕北黄河沿岸红枣的内在品质。

3.4强化枣农科技兴枣文化素质培训

以人为本,以培育红枣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指

导思想,坚持开发式红枣科技扶贫方针,按照县红枣科技服务中心、乡站、村枣农协会户示范的红枣科技服务思路,建立多层次红枣科技服务网络,全力培育提高陕北黄河沿岸贫困枣区的人口素质和自我创新能力;突出发挥科技创新在红枣产业化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全力提升红枣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特困地区为重点,扶贫扶智,帮助枣农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和质量品牌意识,增强竞争意识。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 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 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 2 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 的贸易概况(1999) 。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 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 条根,长20 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 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 厘米,一般不超过70 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 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 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 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 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 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 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个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可形成新的枝条。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剪秧扒豆、育苗掰芽、剪枝扦

马铃薯新品种原种基地建设项目书

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原种基地建设项目书 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一、前言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成份全、含量丰富,产业链长,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区域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在我国,马铃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被一些地区和省份确立为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我省是我国马铃薯生产传统大省,也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和供应基地,马铃薯已经成为我省的四大作物之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本项目的规划,是适应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发展、充分发挥我省马铃薯生产优势、进一步提高我省马铃薯生产整体水平的需要;是带动我省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促进我省及我国马铃薯生产向产业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加速优质专用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增强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具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概况评估 1、马铃薯种薯供需概况 近年来,我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公顷左右,单产15吨/公顷,总产50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推进,我国及我省马铃薯产业呈现出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加工业逐步兴起,马铃薯用途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整个种薯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品种结构需求也趋于专用性和多样化。 从我国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东北、华北和西北)中原二季作区(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和南方沿海各省区(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江西、湖南等沿海和周边省份)这三个主要产区的生产情况看,种薯年需求总量预计在230万吨左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600万公顷,预计可使这三大马铃薯产区的种薯需求量将增加到300万吨左右,其中鲜食用马铃薯占20%,食品加工用马铃薯占20%,淀粉及其制品加工用马铃薯占40%。就我省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来说,目前已建成年产5万吨的马铃薯淀粉厂一处,年产2万吨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3处,年产3000吨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1处,马铃薯食品加工有中小型炸片厂3处,加拿大的

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标准 编制说明-内蒙古

《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2005年以来,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育种研究室先后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马铃薯综合育种技术和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马铃薯适宜品种选育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彩色马铃薯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产量和花青素含量性状QTL定位”、内蒙古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农业成果推广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马铃薯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马铃薯有限补灌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等项目,进行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及示范推广。课题组根据项目需要,同时为进一步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征集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函要求,内蒙古农业大学申报了《马铃薯新品种“内农薯1号”》地方标准,经批准立项,由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育种研究室负责起草工作。 参与本标准起草工作的主要单位和人员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于卓、马艳红、于肖夏、张明飞、杨东升、李景伟、李佳奇、吴国芳。 二、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意义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茄科茄属一年生、多倍性草本植物,既可利用浆果内的种子(实生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也可借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其生育期限短、营养丰富,是一种粮、菜、饲及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的重要作物,成为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及我国粮食安全中作用极为重大。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2013年统计数据,马铃薯在全世界的总栽培面积为1946万hm2,总产量为36800万t;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和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577万hm2和8893万t。但我国的单产仅为15.4t/ hm2,排在全球第94位,单产不足新西兰产量的1/3,单产低下是我国马铃薯产业最致命的缺陷。影响马铃薯单产的因素较多,如我国马铃薯栽培技术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重茬现象严重、种薯利用率低、专用型及抗性品种短缺等,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品种的优劣,因此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是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内蒙古地区气候冷凉且昼夜温差大,日光充足,土壤以沙质土、沙壤土和壤土为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很适合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目前,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为自治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纵深发展,以及北方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战略的实施,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然而目前国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极为短缺,已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育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的优质、多抗、适应性强、耐退化的马铃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摘要】在宁南山区半干旱区旱地进行了10个马铃薯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y05-4和虎头的产量高,薯块以中薯为主,而且平均穴薯数超过5个,穴薯重超过560g,商品率较高,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半干旱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其他品种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半干旱;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宜粮、宜菜、宜饲、宜作工业原料等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半干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马铃薯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快品种更新,提高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种植水平,我们对引进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旨在为半干旱区推广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旱地进行,海拔1570m,年平均温度为6.2℃,年降雨量415.2mm,无霜期140d。土壤类型为湘黄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为玉米。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有:宁薯4号(对照)、青薯3号、陇薯6号、内薯7号、晋薯7号、冀张薯8号、虎头、LK99、青薯168、gy05-4。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10个处理(见表1),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距50cm,区组问及保护行设50cm走道,行距50cm。播深为30cm,每小区播5行,每667m2播种量按3500株计算,每小区播量为105株,株距32cm。播前每667m2施人有机肥2000kg、N(46%)10.2kg、P205(14%)7.2kg、K:0(60%)2.5kg。生育期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马铃薯品种出苗期及植株性状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参试材料的生育期以LK99最短(84d),属于早熟品种,其它材料的生育期都在110d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宁薯4号的出苗率最高,

马铃薯简介.

马铃薯简介 一、历史渊源 1.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 (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2.历史起源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

土豆简介

以北方为例,五月份左右播种,种子是上年收获的马铃薯,切成块状,每块保留一个芽眼。十天左右出芽,两三个月地下开始结小马铃薯,地上部分开花,中途要中耕除草两次,十月左右成熟收获. 土豆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详!) 问题补充: 不要百度上找的,不要大篇幅的从网上拉下来 2008-11-12 21:39 最佳答案 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当地人多称“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2006年4月上旬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提出申请,命名该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刘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等一行5人来定西县实地考察论证后,报请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命名定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普通栽培种土豆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土豆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土豆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 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土豆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

2018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中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早由欧美传教士从南北两条路线传人,一条是从海路传人京津和华北地区,另一条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至台湾、后经福建传人大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1年栽培面积为471.88万hm2.总产量645.4亿kg,单产每hm213.7kg。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根据各地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其中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垂直分布区是主产区。在中国的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30万hmz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四川和云南。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1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后,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日见重要,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中共育成了170多个品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忽略品质育种,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出口创汇和机械化操作的需要。因此,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加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研究,选育鲜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淀粉加工用等专用型品种的是现阶段中国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 1 中国马铃薯育种进程 1.1早期的引种选育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经历了引种到育种的过程。1934--1936年,管家骥教授搜集整理了全国马铃薯的地方品种,并从英国和美国引进14 个品种,选出了Katahdin、Chippewa、Warba和Golden等4个优良品种在江苏、陕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这时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万hm"。1941-1942年间姜诚贯先生在贵州研究了天然授粉和人工杂交技术。1939- 1940年杨鸿祖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美国、前苏联引进了马铃薯自交种子、杂交组合和野生种,在四川开展了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42年美国T.P.Dyksira博士因邀来华协助马铃薯改良,带来了52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Houma、Sebago、Red Warba和Chippewa等4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从1936 - 1945年,中国搜集了800多份地方材料,先后5次从英、美、苏等国引种74个品种(系),杂交种子62个组合,自交种子45份,野生种16个,先后鉴定出Triumph、Katahdin等6个品种在各地推广。1947年杨鸿祖从美国育种学家F.J.Stevenson引进了

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新品种 1.青薯9号 青薯9号又称雪域红,该品种为菜用型土豆,属中晚熟品种,块茎长椭圆形,表皮红色,有网纹;薯肉黄色,沿微管束有红纹;芽眼较浅,耐储藏,干物资含量25.72%,淀粉含量19.76%,还原糖0.253%,微生素C含量23.03mg/100g。具有淀粉含量高,无污染,原生态等优点,为青藏高原唯一一块净土上的精品,属国内中上品质,且口感好,适合烹饪各种菜肴。该品种品质优、抗病、抗旱、高产稳产,于2006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正式命名青薯9号。青薯9号平均比普通品种增产一倍,每亩净收入达1000多元。结薯集中,单株结薯8~11个,整齐度高,大中薯率80%以上。属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60d左右。薯块休眠性中等,休眠期45天,耐贮性较好。经多年试验证明,青薯9号植株田间抗晚疫病、病毒病,抗旱性强。产量表现:一般水肥条件下亩产量2250-3000千克;高水肥条件下亩产量3000-4200千克。今年秋收时节,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荧宗的示范田里,一种皮呈玫瑰红色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创下了我省旱地种植马铃薯的最高产量,该村种植的20亩青薯9号马铃薯示范田平均亩产达3932.4公斤,单产最高达4548.4公斤。陈荧宗欣喜万分:“活了50多岁,没见过一亩地成这么多的洋芋(马铃薯),也没见过颜色这么漂亮的洋芋。”该品种依托国家成果转化资金、科技部跨越计划项目资金、省科技厅示范推广资金200多万元,2007至2008年进行试验田种植,每亩产量高达5681公斤,创下了全省旱地种植马铃薯的最高产量。 亩播量130-150千克,行距70-80厘米、株距25-30厘米,密度3200-3700株。 青薯168 菜用型马铃薯—青薯168 青薯168马铃薯新品种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81年通过有性杂交等生物技术,于1989年选育而成。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品种审定,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青海省科技展览一等奖、青海省农林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青海省海东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宁夏通过品种审定,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深绿色,株丛繁茂,株形直立高大,生长势强。株高109.00厘米左右,茎粗1.16厘米左右,茎浅紫色。叶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边缘平展,复叶椭圆形,排列中等紧密,聚伞花序,有7—15朵花,浅紫色,有天然果。薯块椭圆形,表皮红色光滑。薯肉黄色,致密度紧。芽眼浅,结薯集中,休眠期长,耐贮藏。块茎大而整齐,食用品质优良,块茎淀粉16.8%,商品率高达93%以上。适宜西北各类地区种植,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63天左右。耐旱、耐寒性、耐盐碱性强。中感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花叶病毒病。平均亩产25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量达4300公斤。全国品审会意见:

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青薯10号

2010年第3期新品种·品种资源 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青薯10号 纳添仓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西宁810016) 青薯10号马铃薯新品种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于2001年以中德5号为母本,以陇薯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于2009年选育而成,原代号为11-52(01-11-52)。2009年12月10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定名为青薯10号,审定编号:青审薯2009001。 1特征特性 青薯10号幼苗直立,株丛繁茂,生长势强,株高68cm,茎粗1.4cm;茎绿色,叶色深绿,聚伞花序,花冠紫色;薯块圆形,表皮光滑、白色,薯肉白色,芽眼浅,结薯集中,休眠期35d,耐贮藏;单株产量0.786kg,单株结薯数4.5个,单块重0.13kg,晚熟,生育期118d左右。本品种适宜于青海省水地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2品质与抗逆性 青薯10号块茎含淀粉19.69%,维生素C19.94mg/ 100g,粗蛋白2.06%,还原糖0.170%;耐旱、耐寒、耐盐碱性强;经专家鉴定田间局部发生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未发现环腐病,晚疫病、黑胫病发病率约5%,病毒病发病率约10%。 3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6点次平均每667m2产2171.5kg,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8.8%;2008年续试,5点次平均产1786.5kg,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8.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1979.0kg,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8.5%。2008年参加省内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每667m2产2345.3kg,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14.9%;2009年续试,6点次平均产2890.5kg,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6.5%。两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2617.9kg,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10.1%。 4栽培技术要点 青薯10号结薯较晚,结薯层深,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秋深翻,要翻匀、翻松,在翻地前施农家肥,有灌溉条件的应进行冬灌,并耙耱保墒;未进行冬灌的地块可在播前7~10d进行春灌,播前进行施肥、灭虫、灭草等工作。每667m2施有机肥2000~3000kg、纯N10kg、P2O515kg、K2O10kg,基肥用量占总用量的90%,现蕾至开花前追施纯N5kg。播前选择无病、无伤的幼壮薯作种,整薯播种,切种时随时进行切刀消毒。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选择3年以上未种马铃薯,土地平整、肥沃,耕层深厚,通气性好的地块。一般行距70cm,株距25~30cm,热量高的川水地区实行平种及宽行大垄和等行距种植,也可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80~100cm,窄行25~30cm,热量低的高位山旱地区可起垄等行距种植。苗齐后除草松土,松土层达5cm以上,防止伤根伤苗,开花前及时灌水、施肥、培土。施肥和浇水同时进行,第1次浇水在现蕾后至开花前进行,待地皮微干时及时培土,在开花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在生育期发现病株,随时拨除并用药剂防治,以防病害蔓延。于9月下旬田间植株茎叶枯黄9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薯块茎在通风透光阴凉处放置1~2d后入窖,堆高不超过1m,窖温稳定在1~4℃为宜,于11月中、下旬翻窖1次,去掉病薯和泥土,注意防冻、防热、防湿,使薯块始终保持在休眠状态。 (收稿日期:2009-12-23) 佳,播种前用200~400g五氯硝基苯拌100kg种子,以防黑穗病的发生,每hm2基本苗450万株,成穗数控制在600万~750万株;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在足墒播种的同时浇好越冬、返青、拔节和灌浆水。 在小麦抽穗后进行叶面3喷:喷肥、喷药、喷激素,每次每hm2用水量750kg,喷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喷药以粉锈宁为主,喷激素以920膨大素为主。第1次扬花期,每hm2喷磷酸二氢钾2250g,内加920膨大素75g;第2次灌浆初期,喷磷酸二氢钾2250g,内加25%粉锈宁粉剂1500g、920膨大素225g;第3次灌浆中期,喷磷酸二氢钾2250g,以提高千粒重和粒质,蜡熟末期及时机械收获。 4适宜种植区域与发展前景 汾4439适宜在山西省中部、东南部以及全国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自审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推广面积已达20万hm2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收稿日期:2009-11-04) ㊣㊣㊣㊣㊣㊣㊣㊣㊣㊣㊣㊣㊣㊣㊣㊣㊣㊣㊣㊣㊣㊣㊣㊣㊣㊣㊣㊣㊣㊣㊣㊣㊣㊣㊣㊣㊣㊣㊣㊣㊣㊣㊣㊣㊣㊣㊣㊣66

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新品种简介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添加时间:2006年07月18日 15:47:01 大西洋:美国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15天。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茎秆粗壮,基部有分布不规则的紫色斑点;叶亮绿色、紧凑、花冠浅紫色,开花多,天然结实性弱;块茎卵圆形或圆形,表皮光滑,有轻微网纹,鳞片密,芽眼浅,白皮,白肉;干物质23%,淀粉含量17.9%,还原糖含量0.03%。该品种对PVX免疫,中抗晚疫病。该品种抗旱性较强,水、旱地均可种植。 陇薯3号:品种来源:是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199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4月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征特性: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1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薯块干物质含量24.10-30.66%,淀粉含量20.09-24.25%,Vc含量20.2-26.88mg/100g,粗蛋白质含量1.78-1.88%,还原糖含量0.13-0.18%,食用口感好,有香味。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龙江等省区。 陇薯4号:品种来源: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秘选育,特征特性:株高70-80cm,株型较平展,茎绿色,复叶大,叶色深绿,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性差。块茎圆形,芽眼年较浅,黄皮黄肉,表皮粗糙,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休眠期长,耐贮藏。晚熟,生育期115天以上,淀粉含量16-17%,适宜鲜食和平共加工。植株高抗晚病,抗旱耐瘠薄。 费乌瑞它:该品种由荷兰引进,经组织养繁育而成。推广种植表明,该品种在陕西有很好的商品适应性和品种优势,是当前理想的双季、高产早熟品种。株高50厘米左右,直立型,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薯块大而整齐,芽眼浅平。肉质脆嫩,品质好。结薯早而集中,商品率高。从出苗到收获60天左右,休眠期短。春薯覆膜栽培可提早于5月中下旬上市,宜双季栽培。块茎结薯浅、对光敏感,应适当培土,以免块茎膨大露出地面绿化,影响品质。春播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高的可达2500公斤以上。薯块大而整齐,受市场欢迎,面向南方市场及东南亚出口有广阔前景。

几个马铃薯品种简介

几个马铃薯品种简介 大西洋(Atlantic)美国品种,1978年由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中熟,生育日数从出苗到成熟90d左右。株型直立,分枝数中等,株高50cm左右,茎基部紫褐色,茎秆粗壮,生长势较强。叶绿色,复叶肥大,叶缘平展,花冠浅紫色,雄蕊黄色,花粉育性差,可天然结实。块茎介于圆形和长圆形之间,顶部平,淡黄皮,白肉,表皮有轻微网纹,芽眼浅,块茎大小中等而整齐,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中等,耐贮藏。蒸食品质好,鲜薯淀粉含量15%~17.9%,还原糖0.03%~0.15%,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炸片品种。植株不抗晚疫病,对马铃薯轻花叶病毒PVX免疫,较抗卷叶病毒病和网状坏死病毒,感束顶病﹑环腐病,在干旱季节薯肉有时会产生褐色斑点。一般亩产1500kg左右。该品种喜肥水,适应性较广。种植密度以每亩4500株左右为宜。目前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吉林等一二季作区作为炸片品种种植。 中薯5号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中薯3号天然结实后代中选育所得。早熟品种,出苗后生育日数67d左右,常温条件下块茎休眠期50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50cm左右,叶深绿色,叶缘平展,复叶大小中等,生长势较强,茎绿色,分枝数少,生长势较强;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中等,有种子;块茎略扁长圆形、圆形,大而整齐,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商品薯率70%左右,芽眼极浅,结薯集中。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苗期接种鉴定和品质分析,抗重花叶病毒病PVY,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卷叶病

毒病PLRV;鲜薯含干物质16.84%、淀粉10.44%、还原糖0.31%、粗蛋白 1.84%、Vc 20.3毫克/100克;炒食品质优,炸片色泽浅。2002-2003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1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9.45%;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94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3.04%。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早熟鲜食品种,休眠期短,退化慢,蒸炒品质优良。适宜北京、山东、河南等中原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辽宁、黑龙江等北方一季作区早熟栽培,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南方冬作区冬季栽培,重庆等西南地区二季栽培。注意防治晚疫病。 富薯1号选育单位:甘肃富农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2001年从以色列市场购买的商品薯,经过田间试验,实生苗培育、后代选择、品比鉴定筛选育成。原代号:甘农大富薯。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生长势强,叶片肥大,叶色淡绿。株高40-60cm,茎粗1.40cm左右。花冠白色,天然结实少,浆果有种子。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6个,大中薯率85%左右。薯形为椭圆形,芽眼浅且平,薯形好。白皮浅黄肉。干物质含量22.0%,淀粉含量151.2 g/kg,粗蛋白含量25.43 g/kg,Vc含量192.1mg/kg,还原糖为3.29 g/kg。食味中上,炸片色泽评价良好。块茎休眠期中等,耐贮藏。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87d左右,早熟。中抗晚疫病,对卷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在2004-2006年省马铃薯品种区试中,平均折合亩产901.5公斤,比统一对照渭薯1号减产19.6%,比当地对照减产40.8%。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 1.陇薯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食用口感好,有香味。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公斤,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陇薯4号:该品种中晚偏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55—60cm,花冠白色。出薯快而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较繁茂。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0%以上,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深浅中等。食味较好,品质优良,适宜粮,菜和食品加工多种用途。 该品种抗旱性强,抗病毒退化,对晚疫病抗性中等。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稳定性好,适宜我县半高山地区种植。 3.陇薯5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墨 1

绿色,花冠白色,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性中等,食用品质好。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亩产是2363.5-3415.0㎏,适宜于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4.陇薯6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乳白色,无天然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8个,大小整齐,大中薯重率90-95%。薯块扁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较浅。薯块休眠期中长,较耐贮藏,食用与加工品质优良。既适宜淀粉加工,又适宜全粉加工的马铃品种。 抗病性强,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抗性。丰产性好,西北片平均亩产1686.3kg。适应范围广,不仅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还适宜河川地区推广种植。 5.陇薯7号:生育期120天左右。该品种幼苗生长势较强,植株繁茂,茎绿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0厘米,花冠白色,天然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大中薯重率 2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1、《马铃薯育种学》 孙慧生 本书是结合了作者30多年来的育种科研和实践积累,以及“六五”至“九五”期间参与国际马铃薯育种攻关各单位的科研成果,并吸取了国外近年来的先进理论与技术编著的。本书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马铃薯资源和育种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马铃薯育种的一般原理,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详述了对真菌性晚疫病、细菌性青枯病、多种主要病毒,以及马铃薯实生种子和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方法方面,介绍了远缘杂交,分解育种法,轮回选择与群体改良育种和生物工程等新的育种途径。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立论科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文献广泛。适宜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马铃薯育种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2、《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赖凤香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编著。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马铃薯与环境的关系,马铃薯品种简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及其防治,马铃薯的贮藏,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马铃薯多熟制搭配栽培技术及马铃薯的产业开发等。内容系统丰富,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农民、受精科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阅读,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3《马铃薯淀粉生产技术》 陈奇伟 本书由黑龙江省讷河市银河淀粉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奇伟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马铃薯及其淀粉的特性与经济价值;马铃薯的预处理、解碎、浆料加工、清浆精制、精浆脱水、淀粉干燥整理、参量控制、防止褐变、用水处理和质量监控等生产技术;马铃薯淀粉生产线的设计方法,

马铃薯甲虫简介

马铃薯甲虫简介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产在美国,后传入法国、荷兰、瑞士、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东欧、美洲一些国家,是中国外检对象。寄主主要是茄科植物,大部分是茄属,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 1.简介 拉丁文名: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英文名: potato beetle,Colorado potato beetle 中文别名:蔬菜花斑虫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隶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原发生于北美落基山区,为害茄科的一种野生植物Solanum rostratum(中文名:刺萼龙葵)。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当马铃薯的栽培向西扩展到落基山区时,立刻遭到这种甲虫的严重为害。此后,这种甲虫又向东扩散,速度很快。现已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有发生。成虫体长10毫米,卵圆形。橘黄色,头、胸部和腹面散布大小不同的黑斑,各足跗节和膝关节黑色,每鞘翅上有5个黑色纵条纹,相当艳丽。成虫在地下越冬。在春季马

铃薯出土时,越冬成虫出现,产卵于叶子反面,每雌产卵300~500粒。老熟幼虫入土化蛹。一年发生1~3代。除对马铃薯造成毁灭性灾害外,还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茄科植物。 2.分布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上著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发现于北美洲落基山脉,最初为害野生茄科植物具角茴,19世纪初,随着新大陆的开拓,向该地移民的增多,贸易渠道形成,该虫开始在美洲传播。1817年,智利的栽培马铃薯引入北美。1855年发现马铃薯甲虫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严重为害马铃薯。1860年至1880年,马铃薯甲虫在美国的发生面积激增到400万平方公里,占据了美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10。1877年马铃薯传播到德国的莱茵河以北的谬里豪森市。1878年蔓延传播到荷兰、波兰等国。1920年传播到法国,在法国开始蔓延为害,到1938年蔓延到法国全境,并扩展到法国的四邻国家的比利时、西班牙、瑞士等国。1943年-1948年传播扩展到意大利、葡萄牙、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到达苏联边境地区。1949年在苏联的乌克兰的里沃夫首先发现了此虫,在乌克兰为害蔓延到1968年,每年扩展速度达到120 公里,传播到白俄罗斯,每年扩展速度达到150公里。在60年代的后半叶,扩展到了乌拉尔斯克地区,至此该虫占据了

脱毒马铃薯技术简介

脱毒马铃薯 马铃薯(土豆)主要是以块茎繁殖为主的作物,在生长期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且常受晚疫病、软腐病等多种病害威胁,使本属于高产作物的马铃薯常常不能高产稳产,所以必须种植脱除病毒的马铃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脱毒马铃薯是对茎尖脱毒后用组织培养(植物克隆)技术获得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是经诱导产生的试管薯或经扦插获得的马铃薯。用脱毒原原种播种,收获后获得的种子叫原种;使用原种繁殖的种薯叫原种一代;再用原种一代繁殖的叫原种二代;原种二代繁殖后就成为生产用种;生产用种播种后获得商品薯。 脱毒马铃薯与不脱毒马铃薯的区别是: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kg,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kg左右。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1——10g),也称为微薯,因为种子小,农民购买后即可随身携带,运输方便,省下运费开支。用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商品薯,由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有些国家把它当成健康食品。根据马铃薯食品加工要求的不同,也需要这样的脱毒马铃薯。因此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左右,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我国种植面积7500万亩,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5%,亚洲的58%,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我国仅内蒙、甘肃、云南、贵州和黑龙江五省区种植面积就达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内蒙大约800万亩、甘肃大约800万亩、云南大约750万亩、贵州大约750万亩、黑龙江大约700万亩。我国马铃薯种植平均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低制约了我国马铃薯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要想提高产量,现在人们已达成共识,唯有扩大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但现在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全国不到20%。马铃薯种植大省内蒙不到400万亩、甘肃不到200万亩、云南大约150万亩、贵州大约100万亩、黑龙江大约100万亩。马铃薯各种产品现在市场很好。商品薯由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把它当成健康食品。马铃薯食品加工的产品更是形形色色。无论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kg,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kg—1000kg。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20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1—10g),也称为微型薯,种子小,农民购买后可随身携带,运输方便,省下运费开支。目前国内外脱毒种薯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种植脱毒马铃薯的要求,在国内脱毒薯的种植面积一般仅有当地马铃薯的10—50%,中国种马铃薯的大部分面积至今还没有种上脱毒马铃薯。主要原因是现在采用的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技术一次性实验设施和生产车间固定投入大、对生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从培养试管苗到试管苗移栽网室锻炼,技术步骤繁杂,生产成本高,难于使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劳务投入到其许多关键的生产活动中去,以致于长期以来原原种微型薯产量低,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供应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每公斤价格高达50—200元;若从国外直接引进其价格更高。收获原原种微型薯后,必须还得生产原种种薯以及生产一级、二级、三级良种种薯,所需生产时间及周期长(1代田间种薯由试管苗种薯在田间种植,经一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2代田间种薯由1代种薯在田间种植,经第二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3代田间种薯由2代种薯在田间种植,经第三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严重制约脱毒马铃薯生产面积的迅速扩大,已成为国内外各地马铃薯主产区发展马铃薯这一大产业的一个

马铃薯交易中心介绍12[1].28

安定区马铃薯交易中心基本情况 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于2003年7月成立,协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6 人,理事59人,现已发展核心会员216人,下设23个分会,覆盖7.8万多农户,会员辐射安定区各乡镇及临洮、陇西、通渭、会宁、榆中等周边县区。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9月,现有党员22名。近年来,协会党支部按照把“支部协会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把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协会民间性、市场性作用,引领广大会员积极投身马铃薯营销主战场,为提升我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我区马铃薯产业以加强营销为重点,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产地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马铃薯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产品宣传展示中心,按照区建一级市场、乡镇建二、三级市场的总体布局,加强产地市场培育,以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为依托,全区共建设78个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产品定点收储市场。 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已于2007年9月第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是农业部批准的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定西马铃薯产业园的重点项目之一。该中心位于定西市南川开发区,占地面积158亩。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谋划、多功能配套、一次性规划、分批次实施的要求,共设计四个功能区: A区为信息区,主要包括综合信息大楼等基础设施;B区为交易区,主要包括商铺100套,每套288平方米,以鲜薯交易为主,同时进行蔬菜等鲜

活农产品的批发;C区为贮藏区,建设地下恒温气调库和自然通分式贮藏库;D区为配载区,建设大型停车场,主要进行运输配载服务。 该项目共完成投资6800万元。建成钢瓦交易大棚两座4800平方米,服务用房23000平方米(含地下恒温库2栋),修成“三纵一横”道路4条3.9公里,地面硬化8600平方米,已有216户经营户入住。已于北京新发地市场联合建立了马铃薯电子交易对接业务,年销售马铃薯40万吨,销售额达5.4亿元,辐射带动8.5万农户。2007、2008、2009、2010连续四年,由农业部主办召开的全国马铃薯大会和经验交流会在这里召开,极大地宣传推动了定西乃至甘肃的马铃薯产业。在马铃薯交易中心二楼举办的全国马铃薯科技成果展览,先后接待了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及各有关方面的考察团568批1万多人(次)。 今后我区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在定西建成国家级马铃薯专业市场。以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为依托,进行改扩建,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将其建成国家级马铃薯专业市场。在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计划:信息区拟新建信息综合大楼8200平方米;交易区拟配套农产品冷链贮藏体系,拟新建瓜果交易用房66间6000多平方米,拟新建钢瓦交易大棚3座6800平方米,硬化地面3200平方米;贮藏区拟新建马铃薯贮藏库80间9000平方米;配载区拟新建管理服务楼3000平方米,建设20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配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