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 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 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

2 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 的贸易概况(1999) 。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 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 条根,长20 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 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 厘米,一般不超过70 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 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 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 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 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 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 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个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可形成新的枝条。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剪秧扒豆、育苗掰芽、剪枝扦

插、压蔓等方式增加繁殖倍数。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 个节,少数品种具6 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 或16 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的形成是因为块茎顶部含有丰富的水分、转化淀粉和蛋白质。薯内的皮层与髓之间的维管束环是块茎的输导系统,它与匍匐茎的维管束环相连,通向各个芽眼。茎叶制造的有机物质和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由维管束环运到块茎各个部位。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中贮藏的养分也通过维管束环向芽眼输送。维管束多集中在块茎顶部,并与髓直接相通,所以养分首先向顶芽和主芽输送。因此,顶芽和主芽具有萌芽早、发芽势壮的优势。生产上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切块时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就是充分发挥顶芽优势的作用。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叫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 对侧生小叶。

小叶柄上和小叶之间肋上着生裂片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列疏密,二次小叶的多少等因品种而异。绝大部分品种的主茎由16 个复叶组成,加上顶部两个侧枝的复叶,构成马铃薯的主要同化系统。复叶叶柄基部与主茎相连处着生的裂片叶叫托叶,具小叶形或镰刀形或中间形,可作为识别品种的特征。

4、花

马铃薯的花由5 瓣连结,形成轮状花冠。花内有5个雄蕊,1个雌蕊。每个小花有花柄着生在花序上。花序着生枝顶,伞形、聚伞形花序。花色有白、粉红、紫、蓝紫等颜色。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放,与地下块茎开始强盛膨大相吻合,是结薯期的重要形态指标。

5、果实

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呈球形或椭圆形,种子细小肾形。马铃薯属自花授粉植物,在没有昆虫传粉情况下,天然杂交率低于0.5 %。在我国西南山区或高纬度地区,马铃薯生长期在150天以上的地方,可以利用种子繁殖种薯或直接用于生产。种子不带病毒,但后代遗传性不稳,性状分离大,特别是结薯性。所以,一般只有科研单位为选育新品种才利用实生种子种植进行后代选择。

三、主要品种及特性

1、早熟品种

马铃薯早熟品种是指出苗后60-80 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包括极早熟品种

(60 天)、早熟品种(70 天)、中早熟品种(80 天),这些品种生育期短,植株块茎形成早,膨大速度快,块茎休眠期短,适宜二季作及南方冬作栽培,可适当密植,以每公顷60000-67500 株为宜。栽培上要求土壤有中上等肥力,生长期需求肥水充足,不适于旱地栽培,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用。品种:中薯2 号、中薯3号、中薯4 号、费乌瑞它、东农303、鲁马铃薯1号、超白、泰山1号、呼薯4号、克新4号、克新9号、豫马铃薯2号(郑薯6号)、豫马铃薯1 号(郑薯5号)中薯2 号特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品种,199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65 厘米,分枝较少,茎浅褐色,株型扩散,复叶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生长势强。花冠紫红色,天然结果性强。块茎近圆形,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大,单株结薯4--6 块,休眠期2 个月,一般每公顷产量22500--30000 公斤,高产可达52500 公斤。块茎淀粉含量14%-17 %,粗蛋白质含量1.4 %-1.7 %,每100克鲜薯维生素C含量27--32 毫克,还原糖含量0.2 %左右,品质好适宜鲜食及加工用。植株抗X 病毒,田间不感卷叶病毒,感染Y 病毒和疮迦病,栽培密度以每公顷52500-60000 株为宜。

该品种适宜中原二季作和南方冬作区栽培,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均有栽培。

2、中熟品种

马铃薯中熟品种是指出苗后85-105 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较少,适宜一季作栽培,部分品种可以用于二季作区早春和南方冬季栽培,以每公顷45000-52500 株为宜。品种:

克新1 号、克新3 号、新芋4 号、坝薯9 号、大西洋、冀张薯3 号(无花)克新1 号特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品种,198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70 厘米,分枝多,茎绿色,株型开展,复叶大,色,生长势强。花冠淡紫色,能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深度,结薯集中,块茎大,休眠期长,耐贮藏,一般每公顷22500 公斤,高产可达37500公斤。块茎淀粉含量13%-14 %,粗蛋白质含量0.65 %,每100克鲜薯维生素C含量14.4 毫克,还原糖量0.52 %左右,适宜鲜食及加工用。植株搞晚疫病,高抗环腐病,抗Y病毒和卷叶病毒,较耐涝,栽培密度以每公顷52500 株为宜。

该品种适宜北方一季作区种植,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等地有栽培。3、晚熟品种

马铃薯晚熟品种是指出苗后105 天以上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长,仅适宜一季作栽培,一般植株高大单株产量较高,以每公顷45000 株左右为宜。品种:克新11号、米拉、坝薯10号。克新11号特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品种,1990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45-55 厘米,主茎2-3 个,茎绿色,株型直立,复叶较大,叶绿色,生长势强。花冠白色,天然结果少。块茎圆或椭圆形,皮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大而整齐,商品薯率80%-85 %,休眠期较长,耐贮藏,一般每公顷22500 公斤;高产可达37500公斤。块茎淀粉含量13%--15.5 %,每100 克鲜薯维生素C含量17.82 毫克,还原糖含量0.28 %左右,品质好适宜鲜食及食品加工用。

植株高抗晚疫病,较抗卷叶病毒和花叶病毒病,栽培密度以每公顷株为

52500-60000 宜。该品种适宜北方一季作区种植,黑龙江等地有栽培。

四、营养价值

马铃薯营养丰富,块茎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马铃薯所含营养成分之全,是其他粮食作物所不能比的。

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6 %--2.1 %,高蛋白品种可达2.7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其质量与动物蛋白相近,可与鸡蛋比美,可消化成分高,易被人体吸收。其蛋白质中含有18 种氨基酸,包括精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

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等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马铃薯脂肪含量较低,鲜块茎中脂肪的含量为0.1 %左右,相当于粮食作物的20%--50 %。

马铃薯淀粉含量丰富,所含淀粉颗粒较大,既有直链又有文链结构,比禾谷类淀粉更易被人体吸收。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其中磷、钙含量较高。由于马铃薯块茎中的矿物质元素多呈碱性,对平衡食物的酸碱度与保持人体血液的中和,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这是其他蔬菜比不上的。马铃薯块茎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占块茎干物质总量的2.2 %--7.8 %,平均为4.6 %。

马铃薯富含维生素,种类之多是许多作物所不及的。它含有维生素A(胡萝

素)、维生素Bl(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PP(尼克酸或称烟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H(生物素)、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及维生素M(叶酸)等。尤其维生素C含量更加丰富,每160 克鲜薯含14-16 毫克维生素C,是胡萝卜的2 倍,番茄的4 倍,高于柑橘。一个成年人一天吃0.5 公斤马铃薯即可满足体内对维生素C 的全部需求量。

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和品种

马铃薯的品种和特征 和定西独特的自然条件相结合,我们按照无公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要求,主攻“新大坪”系列和“陇薯”系列两大产品,还引进了“夏啵蒂”等很多新品种。其中最能吸引商家眼球的是一种叫“黑金刚”的新品种马铃薯, 黑金刚是在黑美人的基础上新培育出的,个头与普通土豆差不多,外皮乌黑,切开里面呈紫黑色,主要原因是花青素含量很高。 马铃薯最新培育品种,株型开展,分枝较多,株高68厘米左右。茎和叶绿色,花淡白色,花冠淡紫色,雄蕊黄绿色,花粉不育。块茎扁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浅。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产量表现一般亩产3200—3800公斤。

马铃薯用途 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炸、炒,作粮食或蔬菜。世界各国也十分注重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 马铃薯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更特别是它具有延缓衰老、减肥、美容护肤的效用。这个女士们听了肯定很感兴趣,那我就再详细说说吧。 延缓衰老 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泛酸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经常吃土豆的人身体健康,老得慢。 减肥 土豆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中,比较少见的同时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每148克土豆产生的热量仅为100卡路里,真正的淀粉含量不到2%,而且不含脂肪,能有效控制人们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 吃土豆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饥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每天多吃土豆,可以减少脂肪摄入,可以让身体把多余脂肪渐渐代谢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 美容护肤 土豆有很好的呵护肌肤、保养容颜的功效。新鲜土豆汁液直接涂敷于面部,增白作用十分显著。人的皮肤容易在炎热的夏日被晒伤、晒黑,土豆汁对清除色斑效果明显,并且没有副作用。 土豆对眼周皮肤也有显着的美颜效果。将熟土豆切片,贴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 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 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 2 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 的贸易概况(1999) 。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 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 条根,长20 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 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 厘米,一般不超过70 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 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 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 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 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 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 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个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可形成新的枝条。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剪秧扒豆、育苗掰芽、剪枝扦

马铃薯品种鉴别

鉴别马铃薯品种的几个标准是什么? 鉴定马铃薯品种的主要依据有:①株型和植株高度,②块茎:皮色、芽眼的深浅、肉色;③叶:叶的颜色、排列次序、着生对数、小叶的有无;④花:花冠的大小、颜色;⑤熟性:生育期的长短; ⑥抗性:对于病虫害和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次要依据有:①生长势、叶上着生的茸毛;②花序总梗、花柄节、柱头开裂程度、雌雄蕊的孕性;③芽:半光生幼芽的颜色;④结薯习性、块茎的休眠期长短、块茎的储藏性;⑤块茎的品质:食味、加工特性(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粗蛋白质、维生素; ⑥栽培特点、品种所具有的生产量特点和增产潜力。 品种名称:中薯13号 特征特性: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植株枯死95天。植株直立,生长势较强,株高32厘米,分枝数少,枝叶繁茂,茎色绿带褐色,叶绿色、复叶大,花冠白色,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块茎扁长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黄皮、黄肉,块茎大而整齐,商品薯率70%。 人工接种鉴定:植株高抗马铃薯X病毒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中度感晚疫病。 块茎品质:干物质含量20.5%,淀粉含量12.9%,还原糖含量0.12%,粗蛋白含量2.24%,维生素C含量12.4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早熟冬作组品种区域试验,块茎亩产1676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36.08%。2006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2009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56.7%。 栽培技术要点: 1.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株行距根据当地的栽培耕作习惯,每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 2.冬作区10~12月份播种,次年春季2~4月份收获。 3.施足基肥,出苗后加强前期管理,早施少施追肥;及时灌排水,防止因肥水过多而徒长;及时除草、中耕和培土,促使早发棵和早结薯。 4.生长期注意防治晚疫病,前期注意防霜冻。 5.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以利收获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早熟鲜食品种,适宜在福建、广西、广东、湖南冬作区种植。

我国现在生产上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都有哪些

我国现在生产上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都有哪些? 我国已育成300来个品种,在生产上有一定推广面积的品种有90多个,这些品种目前约占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的90%,一般增产15%以上。分布面积大、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部分品种有: 一、鲜薯食用和鲜薯出口品种 1.中薯3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京丰1号”作母本,“BF66A”作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中薯5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中薯3号天然结实后代中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鲜薯食用栽培。 3.东农303 东北农学院农学系用“白头翁”作母本,“卡它丁(Katahdin)”作父本杂交。1986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品种。适于鲜薯食用和鲜薯出口。 4.费乌瑞它(Favorita) 荷兰HZPC公司用“HZPC-35”作母本,“HZPC55-37”作父本杂交育成。1980年由农业部种子局从荷兰引入,经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等单位鉴定推广。又名法阿利塔、荷兰薯、荷7号、荷15、鲁引1号、津引8号等。适合鲜薯食用和鲜薯出口。 5.克新1号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用“374-128”作母本,“疫不加(Epoka)”作父本杂交育成。196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84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品种。目前在国内作为炸条的代用品种。 二、高淀粉品种 1.系薯1号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由“多子白”天然实生种子选育而成。199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鲜薯食用和淀粉加工原料用。 2.晋薯2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研究所用“爱波罗(Ebro)”作母本,“工业(Industria)”作父本杂交育成,原名同薯8号。1984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品种。 三、油炸食品加工及鲜食兼用型品种 1.大西洋(Atlantic) 美国用“B5141-6(Lenape)”作母本,“旺西(Wauseon)”作父本杂交育成,1978年由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引入我国。炸片专用型品种,虽未经审定或认定,但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炸片品种。 2.夏波蒂(Shepody)1980年加拿大福瑞g通农业试验站用“F58050”为母本,“BakeKing”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1987年引入我国试种。 其次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

定西土豆品种及图片

定西土豆品种及图片 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几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又不断地培养新品种,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有含淀粉比例较高,适合作为主食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食用的。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其皮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和紫色的不同品种。一般用块茎上的“芽眼”切下播种,如果用种子种植,很快就会产生变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新品种。 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中国薯都”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全国三大主产区、精淀粉加工能力全国最大、市场流通及营销体系全国一流,定西市的气候、土质、降雨等条件适宜马铃薯生长,所产马铃薯个大、质优、色白形圆、薯皮光滑、口感醇香、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耐藏,是各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和鲜食外销的优质产品。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2008年达350万亩,产量530万吨:定西市安定区是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鲜销量最大、加工量最大的县(区)。2009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4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马铃薯产业已真正成为当地贯通一二三产、辐射千

家万户、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引领区域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定西市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经贸洽谈会,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产业体系来看,马铃薯已形成了定西市最为完整的产业链。良种、加工、贮藏、运销等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互配套的精深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脱毒种薯供应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定西市脱毒种薯图片: 图片贡献:2014年10月5日

马铃薯基础知识入门

马铃薯入门基础知识 1.名称渊源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传播世界 3.马铃薯形态特征 (1)根 (2)茎 (3)叶 (4)花 (5)果实与种子

1.名称渊源 根据科学考证,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地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即2n=24,2n=36,2n=48,2n=60和2n=72等种。栽培品种为四倍体2n=48马铃薯品种。 2.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约在1570年被西班牙人带回本国,而后传遍欧洲各地。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朝末年)有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命,如北方的土豆、地蛋、山药、山药蛋等,南方的荷兰薯、洋芋、番芋、洋山芋等。 传播世界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

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马铃薯各品种产量对比

高产型品种 1、紫花白 紫花白是一个中熟品种,生育天数100天左右出苗一成熟。下同。干物质18.1%淀粉13%。块茎椭圆形或圆形,淡黄皮、白肉,表皮光滑,块大整齐。植株生长速度快,结薯集中,薯块膨大速度快,商品薯率极高。是目前加工薯条、快餐食品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北方地区主要的食用薯和南方城市的菜用薯之一。该品种较抗PVX、PVY病毒,中抗晚疫病、环腐病。 适应性与产量:该品种适合我区大部分地区种植。抗旱性:极强,特别适合于干旱地区栽培,是目前我区马铃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产量一般为1500公斤,最高可达4000公斤以上。 2、克新一号 中熟品种,生育天数100天左右。干物质18.1%,淀粉13~14%,还原糖0.52%,粗蛋白0.65%,维生素C14.4毫克/100克。块茎椭圆形或圆形,淡黄皮、白肉,表皮光滑,块大而整齐,芽眼深度中等,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植株抗晚疫病块茎感病,高抗环腐病,抗PVY、高抗PLRV。 适应性与产量:该品种适合我区大部地区种植,抗旱性强,特别适于干旱地区栽培。产量一般为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 3、底西芮 荷兰品种,中晚熟,生育天数110天左右。因其产量较高、适应性和抗旱性较强,近年来在生产上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植株生长繁茂,结薯早,块茎膨大快,商品薯率较高。该品种对马铃薯Y病毒的抗性极强。块茎椭圆形,红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品质坚实,口味甜绵。干物质23.5%,淀粉16.6%,还源糖0.4%,鲜薯油炸色泽较好,适于炸片生产、淀粉加工和鲜食。 适应性与产量:该品种水、旱地均可种植,特别适合旱地栽培。一般亩产2500公斤,最高可达3500-4000公斤。 4、台湾红皮 台湾红皮,荷兰品种,中晚熟,生育天数115天左右。适应性和抗旱性较强。植株生长繁茂,结薯早,块茎膨大快。淀粉含量为14%左右。该品种对马铃薯A 病毒免疫。块茎短椭圆形,红皮、黄皮,表皮较粗糙,芽眼浅,品质坚实、口味好,油炸色泽较好,适于炸片生产和鲜食利用。该品种因其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特别是抗旱性较强,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在马铃薯消费市场上,因其

马铃薯简介.

马铃薯简介 一、历史渊源 1.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 (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2.历史起源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

2018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中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早由欧美传教士从南北两条路线传人,一条是从海路传人京津和华北地区,另一条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至台湾、后经福建传人大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1年栽培面积为471.88万hm2.总产量645.4亿kg,单产每hm213.7kg。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根据各地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其中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垂直分布区是主产区。在中国的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30万hmz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四川和云南。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1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后,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日见重要,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中共育成了170多个品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忽略品质育种,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出口创汇和机械化操作的需要。因此,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加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研究,选育鲜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淀粉加工用等专用型品种的是现阶段中国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 1 中国马铃薯育种进程 1.1早期的引种选育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经历了引种到育种的过程。1934--1936年,管家骥教授搜集整理了全国马铃薯的地方品种,并从英国和美国引进14 个品种,选出了Katahdin、Chippewa、Warba和Golden等4个优良品种在江苏、陕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这时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万hm"。1941-1942年间姜诚贯先生在贵州研究了天然授粉和人工杂交技术。1939- 1940年杨鸿祖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美国、前苏联引进了马铃薯自交种子、杂交组合和野生种,在四川开展了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42年美国T.P.Dyksira博士因邀来华协助马铃薯改良,带来了52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Houma、Sebago、Red Warba和Chippewa等4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从1936 - 1945年,中国搜集了800多份地方材料,先后5次从英、美、苏等国引种74个品种(系),杂交种子62个组合,自交种子45份,野生种16个,先后鉴定出Triumph、Katahdin等6个品种在各地推广。1947年杨鸿祖从美国育种学家F.J.Stevenson引进了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 1.陇薯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食用口感好,有香味。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公斤,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陇薯4号:该品种中晚偏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55—60cm,花冠白色。出薯快而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较繁茂。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0%以上,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深浅中等。食味较好,品质优良,适宜粮,菜和食品加工多种用途。 该品种抗旱性强,抗病毒退化,对晚疫病抗性中等。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稳定性好,适宜我县半高山地区种植。 3.陇薯5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墨 1

绿色,花冠白色,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性中等,食用品质好。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亩产是2363.5-3415.0㎏,适宜于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4.陇薯6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乳白色,无天然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8个,大小整齐,大中薯重率90-95%。薯块扁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较浅。薯块休眠期中长,较耐贮藏,食用与加工品质优良。既适宜淀粉加工,又适宜全粉加工的马铃品种。 抗病性强,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抗性。丰产性好,西北片平均亩产1686.3kg。适应范围广,不仅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还适宜河川地区推广种植。 5.陇薯7号:生育期120天左右。该品种幼苗生长势较强,植株繁茂,茎绿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0厘米,花冠白色,天然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大中薯重率 2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发布时间: 2004-9-10 信息来源: 马铃薯是冷凉型作物,特别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利于块茎生长和发育,因此在生产上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创造利于块茎生长发育条件,促进块茎高产。马铃薯生产发育适宜环境: 温度解除休眠的块茎5℃时即可发芽。初苗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3℃-18℃,茎叶生长在18℃-21℃时最适宜,开花最适温度为15℃-18℃,块茎形成的适宜温度是20℃。 水份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要量很大,研究结果表明每制造生产1000克干物质的耗水708公斤、在公顷产块茎22.5吨-30吨时,公顷耗水量达3200-4200吨。从蕾开始到块茎膨大这一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分供应极为敏感,一旦缺水、产量将大幅度下降,用其它技术难以弥补。 土壤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除过酸、过碱、过粘的土壤及低洼排水不良的耕地外都可栽培。但以耕层深、土质疏松、排水透气良好的沙壤土最适宜。 肥料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需求量很大,肥料供应不足,则不能

获得高产。据实验每生产1000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6斤、磷1-3斤、钾11-13斤。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合理施用氮肥可促使植物早生快发,形成丰产株型。但如施氮过量,则使生长中心以地上发育为主,引起徒长,阻碍块茎发育,严重影响产量。 磷肥能大大增强氮肥的增产效益,加强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积累,提高快茎淀粉含量。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还有促进早熟的作用。如缺磷、叶片生长受阻,块茎内出现褐斑,蒸煮时脆而不软,严重影响食用品质。 钾肥有加强植株体内代谢过程的作用,增强光合强度,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块茎营养物质合成,使茎杆增粗,减轻倒伏,叶片增厚,提高抗病能力及抗寒性。植株缺钾则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节间变短,植株很容易受寄生病菌侵害;地下块茎变小,品质变劣。 其它元素在马铃薯生育期间,钙、镁、硼等微量元素也必不可少。 光照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及每天日照时数有明显反应。日照、光强和温度互相影响。 马铃薯各个生育时期产量形成最有利条件是:初苗期短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形成壮苗和提高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利于植株健康发育、为高产奠定基础。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转移,促使块茎高产。 马铃薯增产潜力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一般垧产可达4.5万斤左右,高产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 1、《马铃薯育种学》 孙慧生 本书是结合了作者30多年来的育种科研和实践积累,以及“六五”至“九五”期间参与国际马铃薯育种攻关各单位的科研成果,并吸取了国外近年来的先进理论与技术编著的。本书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马铃薯资源和育种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马铃薯育种的一般原理,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详述了对真菌性晚疫病、细菌性青枯病、多种主要病毒,以及马铃薯实生种子和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方法方面,介绍了远缘杂交,分解育种法,轮回选择与群体改良育种和生物工程等新的育种途径。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立论科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文献广泛。适宜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马铃薯育种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2、《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赖凤香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编著。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马铃薯与环境的关系,马铃薯品种简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及其防治,马铃薯的贮藏,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马铃薯多熟制搭配栽培技术及马铃薯的产业开发等。内容系统丰富,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农民、受精科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阅读,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3《马铃薯淀粉生产技术》 陈奇伟 本书由黑龙江省讷河市银河淀粉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奇伟等编著。书中介绍了马铃薯及其淀粉的特性与经济价值;马铃薯的预处理、解碎、浆料加工、清浆精制、精浆脱水、淀粉干燥整理、参量控制、防止褐变、用水处理和质量监控等生产技术;马铃薯淀粉生产线的设计方法,

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张祥乐,蒋战强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 摘要:本试验测定了2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淀粉、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了甘3好淀粉含量最高达26.06%,及适宜也做淀粉加工原料;AC转甘2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057%,适宜于加工于油炸薯片。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还原糖。 1前言 马铃薯是一种产量高,深受群众喜欢的粮菜兼作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薯无论是作为一种工业原料还是食品加工原料都有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它对商品价值也随消费方式和营养品质的改善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对马铃薯品种的要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方式,向早熟、高产、优质和适合多种加工方式专用品种发展。随着市场的日趋繁荣,马铃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严格,其中大多是对淀粉、还原糖有特别的要求。淀粉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最稳定的天然大分子物质之一,按其结构不同可大致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不仅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马铃薯淀粉的含量高低,是衡量马铃薯品质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6]。加工食品油炸的专用马铃薯品种要求成品马铃薯块中还原糖的含量不能过高,因过高的还原糖会与游离的氨基反应是马铃薯的颜色变得焦黄甚至发褐。这样会严重影响油炸马铃薯的商品价值[1]。若作为蔬菜品种食用,还原糖过高会使菜的质地变柔口感不爽,冷贮也会导致块茎中的还原糖含量的大幅度提高,加工品质下降。此外,还发现还原糖含量高的马铃薯易受病原菌的侵染引起软腐病[2]。因此,还原糖的测定对检测马铃薯品质和育种工作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研究马铃薯品种资源中各个材料的品质状况,挖掘利用优质资源,成为当今我国马铃薯育种工作中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的淀粉、还原糖含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为马铃薯育种工作者选择优质材料及生产上选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3-5]。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共26份,包括大西洋、ac转甘2、大西洋m、浅眼面包、3-33、2-28、浅芽面包、Novally、3-44、杂2、陇薯3号、九号甘2、甘2白、甘农1号、夏百弟、大西洋2号、杂1实生、1-20、大西洋×甘1、2-296、甘3号、甘农2号、卡那贝克、D 6、ac转大西洋、克新。 2.2马铃薯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2.2.1试剂 斐林试剂 -1-

不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014-08-16 严程明广州一翔 1、土壤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于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沙壤土是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具体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沙壤土疏松透气,回温快,有利于马铃薯及时出苗, 便于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 2)便于耕作。 3)不容易积水,减少了薯块因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 菌的风险。 4)收获方便,薯块干净,表皮光滑,商品品质较佳。 但沙壤土也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由于通透性较佳, 相应的水蒸发速度也较快,对于缺水或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马铃薯宜平作,尽可能的减少土表裸露面积。及时中耕培土,阻断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 黏重土壤由于保水性较强,土壤回温慢,比较湿冷,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耽误农时,在这种情况下需适当浅播,一方面可以减少芽苗破土的压力,另一方面浅层土温度相对较高。其次,黏重土壤通透性不佳,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产物的累积,最终影 响薯块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郁闭的土壤环境中也给薯块的膨大带来额外的压力,易产生畸形薯,降低商品品质。再次,黏重土壤排水效果较差,如果在薯块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土壤中水分过多未能够及时排出去,薯块缺氧,表皮气孔张开,极易感染病菌。最后,黏重土壤不利于耕作,水分多粘性较大,水分少则形成土坷垃,损害根系和薯块。

对于黏重土壤,种植马铃薯宜起高垄,有利于水分的排除,同时适当浅播,有利于出苗。多施有机肥,也可在一定程度 改良土壤质地。 2、光照 光照有长日照和短日照之分,很多人感觉很奇怪,为 什么在华北生长的马铃薯能开花,而位于南方冬作区的马铃薯却不见开花,其根本原因就是出在光照上。马铃薯花芽的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季节位于6 至8月份,日照长度甚至可达16 个小时以上,而南方冬季日照长度仅10 个小时左右,属短日照,不利于花芽的分化。 日照的长短除了会影响到马铃薯花芽的分化以外,还 可控制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短日照会限制马铃薯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使匍匐茎膨大提前,结薯早而快。通常情况下,在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南方短日照环境中则表现的是早熟品种的特性。 不同时期生长的侧重点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 同。 发芽期:促进薯块萌发出短而壮的芽苗是保证植株旺 盛生长,进而高产的先决条件,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可以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短日照情况下催芽,促进短壮芽的形成。 幼苗期:幼苗期以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以及壮苗为首 要目标,需要短日照、强光。 发棵期:发棵期以则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增强光合 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为薯块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为主,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长日照条件。

马铃薯生长对温度的要求1

马铃薯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是一种喜冷凉怕热的作物。薯块播种后,在10厘米地温5~7℃条件下开始萌芽。如果播种后持续5~10℃的低温,幼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不易出土甚至形成梦生薯。当土温在10~20℃时,幼芽能很快出土,其发育最适温度是13~18℃。茎叶生长要求的最适温度为17~21℃,最低温度为7℃。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5~27℃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呼吸作用旺盛,光合作用降低,同时蒸腾作用加强。日平均温度达到29℃以上时,植株呼吸作用过盛,结薯延迟甚至匍匐茎伸出面变为地上茎。 块茎形成的膨大的适宜温度为16~19℃,超过20℃,块茎生长渐慢,当温度达到30℃左右时块茎便停止生长。幼苗在-2~-1℃时就会受冻,低于-4℃植株就会死亡。 马铃薯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时期间日平均气温17-21度为适宜,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度;块茎形成的最温度为20度,增长最温度为15-18度,20度时块茎增长速度减缓,25度时块茎生长趋于停止,30度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芽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3-18度,在这个范围内芽内芽条茁壮,发根少,生长速度率快;新收获块茎的芽条生长则要求25-27度的高温,但芽条细弱,根数少。 马铃薯生长生育期需要有效积温为1000-2500度,多数品种为1500-2000度,芽条生长期需要积温为260-300度,早熟品种要求较低,而中蟓熟品种则要求较高。

马铃薯块茎通过休眠、发芽、茎叶生长和结薯各个阶段都要求一定的温度。当其他条件(水分、光照、营养等)适宜时,通过播种期的调节、栽培管理等措施,满足了其需要的温度条件,就可使马铃薯正常生育,发挥最大的增长潜力,达到高产。(1)发芽马铃薯通过休眠后,当温度达到5℃时,芽开始萌动,但极为缓慢;7℃室开始发芽,但速度较慢;当温度达到12℃左右,幼芽生长较快,最适宜的温度为13-18℃,用于催芽的温度应该在15-20℃。播种时,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到7时,幼芽即可生长,12℃以上即可顺利出苗。气温较低时,在播种后盖地膜,可提高地温2-3℃,有利于根系发育,并可早出苗、早生长。(2)茎叶生长茎叶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6-22℃;日平均气温超过25℃,茎叶生长缓慢;超过35℃或低于7℃,茎叶生长停止。当气温降到>-1℃时幼苗则受冻害,-3℃植株将全部被冻死。春季马铃薯如出苗过早,晚霜未过,幼苗常被冻死,在土壤中的块茎的侧芽可重新发出,但延迟了生育和结薯期,生育期缩短,影响产量。(3)块茎形成和膨大结薯期的温度高低直接影响块茎形成和干物质积累,马铃薯在这个时期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适宜块茎生长的温度为17-19℃;昼夜温差大时,夜间的低温使植株和块茎的呼吸强度减弱,消耗能量少,有利于将白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块茎中运输和积累。夜间较低的气温比土温对块茎的形成更为重要,植株处在土温16-19℃的情况下,夜间低气温有利于块茎形成和膨大。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昼夜温差大,马铃薯块茎大、干物质含量高、产量高。夜间气温高达25℃时,则块茎的呼吸强度剧增,大量消耗养分而停止生长。因此,块茎膨大期间,要适时、适量浇水,调节土温,满足块茎生长对土温和湿度的要求,达到增产目的。

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及生长所需条件

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及生长所需条件 摘要从植株的生长发育、块茎的形成、块茎和种子休眠等方面阐述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并从碳素营养、矿质营养、土壤等方面论述其生长所需条件,以期为马铃薯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植物学特性;生长所需条件 马铃薯营养丰富,尤其维生素C含量较其他粮食作物高。特别是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作为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已经作为西吉县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现将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及其生长所需条件总结如下。 1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 1.1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植株在一定条件下,由根、茎、叶三部分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下生长发育而成。播种的薯块萌芽后,幼苗出土前的生长全靠块茎中的养分和幼根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分和营养供给。幼苗出土后,其绿色茎、叶开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应。随着植株中养分的分配和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块茎产量的高低与植株的强弱密切相关,根深叶茂是高产的基础。 1.2块茎的形成 当地上茎开始出现分枝时,地下茎也相应长出匍匐茎。多数品种在现蕾期开始形成块茎并逐步膨大,个别品种初花期才开始形成块茎。到了开花盛期,叶面积最大,块茎增长速度最快。随着地上茎叶逐渐衰退,输入块茎养分相应减少,块茎不再增大,只积累淀粉,茎叶完全枯死,块茎停止生长。马铃薯块茎膨大与浆果形成,在养分分配上互为矛盾。因两者同期进行,对养分消耗很大。浆果愈多,对块茎产量影响愈大。 1.3块茎和种子休眠 刚收获的块茎和实生籽即使给予最好条件也不会萌芽,这叫休眠。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的休眠期60d左右,中晚熟品种的休眠期90d左右。未通过休眠期的种薯进行下季作栽培,必须用九二○等打破休眠期催芽播种。实生种子也有休眠期,当年收获的实生籽发芽很困难。用种子生产种薯时,一般采

荷兰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早熟品种:荷兰7号 荷兰七号,又名荷兰薯、费乌瑞它,早熟高产品种,2004年由马龙县农业局土肥工作站从天津引入马龙种植。生育期65天左右,株形直立,分枝少,株高60厘米,叶片大,花冠淡紫色。结薯期早,膨大速度快,块茎长椭圆形,薯皮淡黄肉鲜黄,表皮光滑,块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块茎休眠期短。块茎含干物质17.7%,淀粉含量12.4—14.01%,还原糖含量0.03%,粗蛋白质1.55%,维生素C13.6毫克/100克。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中抗环腐病、青枯病。品种适应性广,较耐肥水,适宜种植密度每667m23000-4000株。一般667m2产1500-2500kg,高产可达3000kg,商品薯率90%以上,出口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极受欢迎,是大中城市郊区种植者提早上市占领市场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品种。 荷兰15号---脱毒土豆 植株高60厘米左右,直立形,分枝少,生长势强,叶肥大,叶色绿。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肉质脆,品质佳。结薯较集中,商品薯率高 德西尔属中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需8o~如天,叶色深绿,花冠粉色,结实性强,茎秆 粗状,株高80~如厘米,匍匐茎短,结薯集中,薯形圆筒形,红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产量高,单产达3000~ 3500公斤,品质好,适口性强,淀粉含量高达16%左右。抗花叶和卷叶型病毒。较抗晚疫病,抗黑腐病。适于食用和综合加工,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品种。

炸条马铃薯新品种——阿克瑞亚(AGRIA) 阿克瑞亚(AGRIA)的亲本为QUARTA×SEMLO,于199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荷兰AGRICO公司引入国内。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炸条专用品种。 品种的特征特性: 阿克瑞亚株型直立,株高约0.7m,茎粗壮,呈淡紫色,生长势强,叶片大而稍下垂,呈深绿色,复叶大而宽,花冠白色。块茎长椭圆形,淡黄皮,薯肉深黄色,表皮光滑,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100d左右。大中薯率为84%,平均产量28050kg/hm2。植株高抗Y和A病毒,对X病毒表现免疫。块茎轻度感染晚疫病,叶片中度感染晚疫病。 加工品质评价结果: 块茎淀粉含量14.1g,每100g鲜薯含干物质19.37g,粗蛋白质1.93g,维生素C21.0mg,薯块还原糖含量低,收获时为0.1%,炸条指数为0.13,经过贮藏5个月后还原糖含量为0.1%,炸条指数为0.15。一般加工品种块茎在低温(5℃以下)诱导还原糖积累,加工品质下降。而阿克瑞亚薯块具有耐低温变甜的特性,这一特性作为炸条加工品种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产量表现: 1995~1997年在北京市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阿克瑞亚平均产量为24807kg/hm2,比对照品种青薯168增产幅度为27.1%~38.9%,差异达显著水平,商品薯率为82%。1996~1997年生产示范结果表明:1996年平均产量28110kg/hm2,商品薯率为85.4%;1997年平均产量为28050kg/hm2,商品薯率为84.1%。 高产栽培技术: 阿克瑞亚的栽培,从种薯播种、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中耕培土直到块茎形成与收获,和国内品种基本相同,一样涉及一系列的生理活动。要获得块茎的优质高产,就必需按照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活动的特性,并联系环境条件,采取相适应的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形成过程进行合理调控才能实现。 肯德 该品种从出苗至成熟需84天左右。生长整齐,植株繁茂,分枝性强,株高70~80厘米。叶色深绿,茎绿色.秆粗壮,抗倒伏。花紫色,花期在出苗后30~35天。结薯集中,大、中薯比率高,达90 以上,薯形椭圆形,红皮黄内。品质好,适El性强,淀粉含量高,达22 左右,芽眼浅而少,适于机械加工.抗花叶病毒、卷叶病毒及其它病害,特别抗马铃薯晚疫病.

第六章马铃薯

第六章马铃薯 第一节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 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 (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 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 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 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 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实行春、秋二季栽培。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 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第二节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一)根 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芽眼根后节根,分枝能力强,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展的不定根,分布在表土层。(图10-1) 马铃薯根系分布 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