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件】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课件】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课件】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二讲个体行为的基础

本讲主要内容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传记特点个性因素学习一、传记特点(人口统计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性别男性与女性之间在工作生产率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男性与女性的工作流动率上,已有研究结果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在工作缺勤率方面,已有研究一致表明:女性的缺勤率高于男性。婚姻状况已有研究尚不足以说明婚姻状况对员工生产率的影响。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已婚员工高于未婚员工。与未婚员工相比,已婚员工的缺勤率和流动率更低。年龄因素年龄与流动率之间的关系:年龄越大,越不愿离开现有工作岗位。年龄与缺勤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的缺勤率低;不可避免的缺勤率高。年龄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的观点:生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研究结论:年龄与工作绩效并不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中所需身体机能方面的衰退可以由工作经验得到弥补。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U型曲线关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专业技术人员在年龄中等时工作满意度出现下降情况,然后又开始回升。抚养人数孩子个数与员工缺勤率成正相关;抚养人数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在抚养人数与员工生产率及流动率关系方面,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任职时间任职时间与生产率间的相关不明显。任职时间与缺勤率之间成负相关。任职时间与流动率之间成负相关。任职时间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其预测效度高于年龄因素。

二、个性因素(一)个性概述

个性的概念: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他与别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这些特点影响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2、个性的心理结构 3、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个性是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社会,个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2)差异性: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

格。(3)相对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偶尔出现的某种心理特征不叫个性。(4)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并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5)倾向性: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表现为对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体验与特定的行为模式。 4、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自然的、遗传性因素。(2)后天社会化因素。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生活条件以及教育等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3)社会实践个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5、个性与管理(1)在实际生活中区分各种个性类型的个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2)通过管理活动,形成与发展人的积极个性。(3)在管理活动中,了解人的个性,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减少矛盾与冲突。(4)个性研究是管理活动中人员选择、配备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二)能力2. 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指在一切活动中都需具备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

指人们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节奏感、彩色辨别能力等。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在管理领域中,认识能力指职工对工作目标与任务的理解与领会能力。实践能力,指员工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完成生产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技术操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调节控制能力。社交能力,指员工在生产和生活中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和迅速准确传递信息的能力心理能力与体质能力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算术,快速而准确进行运算的能力。言语理解,理解读到和听到的内容,以及词汇之间关系的能力。知觉速度,迅速而准确辨认视觉上异同的能力。归纳推力,鉴定一个问题的逻辑后果,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演绎推理,运用逻辑评估一项争论价值的能力。空间视知觉,当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时,能想象出物体形状的能力。记忆力,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能力。体质能力动态力量,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或持续运用肌肉力量的能力。躯干力量,运用躯干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以达到一定肌肉强度的能力。静态力量,产生阻止外部物体力量的能力。爆发力,在一项或一系列爆发活动中产生最大能量的能力。广

度灵活性,尽可能地移动躯干和背部肌肉的能力。动态灵活性,进行快速、重复的关节活动的能力。躯干协调性,躯干不同部分进行同时活动时相互协调的能力。平衡性,受到外力威胁时,依然保持躯体平衡的能力。耐力,需要延长努力时间时,保持最高持续性的能力。 3. 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1)表现在一般能力上的性向差异,即在解决相同的问题或完成同类任务时长于利用智力的某些方面去实现。(2)表现为人的特殊能力不同和能力的组合不同。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有的人少年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智力上有最为明显的表现。人的智力水平可用智商表示:

智商= ×100

4. 能力差异与管理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选

择安排职工工作时,要尽量考虑其特长,做到人尽其才。双向选择,职能相配在人员的选拔与安置上,尽量使员工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择业愿望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水平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科学、客观地进行两项评价。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全面合理的培训计划。(三)气质气质的概念指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心里过程的强度:情绪活动的强度、意志努力的强度等。心里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程度、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的人倾向于内部体验。气质的类型和特征气质类型: 指表现为行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典型结合。常见的气质类型有以下几种:胆汁质: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换剧烈,显著外向型。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兴趣不

稳定,注意力易转移,具有外向性。粘液质:安静、稳重,反映缓慢,沉默寡言,显得庄重、坚韧,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向性。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且不强烈,在行动上忸怩、腼腆、怯懦、孤僻,但这种人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明显内向性。气质在管理中的作用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和对环境的适应。气质与员工训导:气质与工作流程的改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俞文钊教授曾抽取51名企业管理人员,对其气质类型进行研究,其结果如下:表2-2 我国企业领导者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

所占比例胆汁质0 抑郁质 0

多血质 29%

粘液质 18%

多血质与粘液质 53% (四)性格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特点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伴随着世界观的确立而形成的。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高层次的心里成分相联系,所以它在个性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性格有好坏之分,始终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3、性格的结构性格的理智特征这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格的情绪特征

这是指人们在情绪的强度、持续性、稳定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格的意志特征这是指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千方百计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的个体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这

是指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如对社会、集体、他人、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等。 4、性格的类型性格的类型指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机能类型说:按照理

智、情绪、意志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占优势的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向性说:按照人的心理活动和能量倾向于外部或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独立―顺从说:根据一个人的独立性程度可划分为独立型与顺从型或依赖型。文化―社会类型说:

以人的社会意识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理论型、实际型、审美型、社会性、政治型和宗教型。 5、性格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准确地把握员工的性格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管理者应注意加强自身的性格修养。坚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行为规范训练。 (五)人格特质理论 1、气质、性格与人格特质理论从理论上说,气质与性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气质表明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形式具有的独特性特点,性格表明人的心理、行为的内容及规律性的本质特点。实际上,一个具体的人的气质特点与性格特点很难分清楚,国外一些心理学家从现实出发,把气质、性格特点结合在一起分析研究,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测量的方法。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 B. Cattell)经过多年的研究,用因素分析的统计分析技术得到16种基本的人格特质。这16种人格特质分别是:1.乐群性, 2.聪慧性, 3. 稳定性, 4. 恃强性, 5. 兴奋性, 6. 有恒性, 7. 敢为性, 8. 敏感性, 9. 怀疑性, 10. 幻想性, 11. 世故性, 12. 忧虑性, 13. 实验性, 14. 独立性, 15. 自律性, 16. 紧张性。卡特尔认为,这16种人格特质是各自独立的,他们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和各年龄阶段的人身上,每个人身上这16种特质的独特结合便构成其人格特点,是个体行为稳定而持久的原因,通过权衡这些人格特质与情景的关系就可以预测个体在具体情景中的行为。 3、大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个体部分组织行为学复习题课堂用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A, 缓慢稳重B, 小心迟疑C, 精力充沛D,胆量 较大 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 能力 3、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D.沟通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

不具有的成分是(D)。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向 D 性格 5、影响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BCDE) A 遗传 B 体格与体型 C 性别 D 家庭 E 职业 6.(C)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A 知觉 B 动机 C 情绪情感 D 价值观 7.(C)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态度 8.“一白遮百丑”是犯了哪种知觉错误?(B) A 第一印象 B 晕轮效应 C 定型 D 投射 9、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

A、1949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 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10、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选题 1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C )。 A、气质

C、能力 D、性格 1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B )。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1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D )。 A、自我 B、本我

最新个体部分组织行为学复习题课堂用

个体部分组织行为学复习题课堂用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A, 缓慢稳重B, 小心迟疑C, 精力充沛D,胆量较大 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 能力 3、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不具有的成分是(D)。 A 认知 B 情感C意向D 性格 5、影响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BCDE) A 遗传 B 体格与体型C性别D 家庭E职业

6.(C)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A 知觉 B 动机 C 情绪情感 D 价值观 7.(C)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态度 8.“一白遮百丑”是犯了哪种知觉错误?(B) A 第一印象 B 晕轮效应 C 定型 D 投射 9、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10、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选题 1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C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1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B )。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1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D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组织行为学中对个体和组织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中对个体和组织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的学科。它致力于寻找人的更有效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掌握人际间的复杂关系,而且对于研究小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中的关系很有价值。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要系统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们在组织的不同情境下的行为。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人的特性的观点 1.个体差异。人有很多共同点,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体差异的观点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所有的人都是不同的,必须认识到这种多样性,并将它视为组织的重要财富。个体差异要求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而不是统一不变的。

2.知觉。每个人考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客观环境的考察被知觉所过滤。每个人采用各自的独特方法来观察、组织和解释事物。每个员工出于各种原因而对工作环境有不同看法,而且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知觉来采取行动。这导致选择性知觉的过程,即倾向于只注意工作环境中的那些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或强化自己的期望的方面。管理者必须学会预见员工的知觉差异,对他们区别对待。 3.人的整体性。人的不同特征或许可以被独立地研究,但是在最终分析时,所有特质都是一个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从而构成完整的人。技能不可能独立于使用背景或知识而存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并非完全分离,情绪状态与生理状态总有一定关系。管理者要考虑到工作对一个完整的人将带来的影响。员工同时属于许多不同的组织,在组织内外扮演着很多的角色。当员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有所提高时,受益的不仅是组织,还有他所生存的社会。 4.动机行为。正常的行为总有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和人的需要有关,也可能和行为的后果有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B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D )

组织行为学个体部分报告

个体部分报告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与行为及其关系。 解决人的问题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基础因素。而环境中的人的个体行为又会受到诸如个性、知觉、动机、激励、压力、价值观、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知觉与行为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相对性、整体性等。这些特点都会影响到知觉的正确性。同时,知觉还可分为自然知觉与社会知觉。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知觉,不同的知觉就会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然,由于我们的知觉因要受到各种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造成我们的知觉不一定每次都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可能造成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知觉防卫等等。因此,眼见未必都为实。这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学习,以获得新经验,改变完善个体行为。在管理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引导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合理总结,达到增强自信心、激发努力动机、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二、个性与行为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里特征的总和。个性往往是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包括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影响员工的人际关系,所以了解和认识员工的个性心里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对于合理的安排工作岗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中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有理智型、情绪型、意识型或内向型、外向型等,但是,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事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五章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意义、特征、规律、角色、类型,以及决定个体行为的个性因素、共性因素、职业生涯的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个体行为概述 一、个体行为的意义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是组织整体行为的基础,是组织中群体行为的具体体现。任何组织目标都要通过个体行为去实现,组织行为的效能与价值最终取决于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效能与价值之和。所以,认识个体行为的规律,加强对个体行为的管理,是组织行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个体行为是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 个体行为作为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是由个体行为的结构属性所决定的。组织行为是由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的整体行为构成的,而群体行为、整体行为又是以个体行为为元素所形成的,是个体行为的有机组合。 (二)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 个体行为作为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是由个体行为的主体属性所决定的。人是组织管理的主要对象,组织目标要靠人去实现,其他资源的能量要靠人来释放,只有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必须以具体的人即个体的人为基本对象,以个体人的行为为管理的基本点。 (三)个体行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 个体行为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是由个体行为的功能属性所决定的。个体是构成群体、整体的基本单位,群体、整体所具有的功能都是在个体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功能的有机组合。 (四)个体行为是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 个体行为作为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是由个体行为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组织文化有行为化的、物象化的、符号化的等多种表现形式,而以个体行为为基础的行为化的表现形式是组织文化的主体形态。 二、个体行为的特点 (一)个性化 ——主体特征与组织中的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整体行为相比较,个体行为作为以个体成员为主体的行为必然具有个性化的主体特征。 (二)职业性 ——角色特征与社会中一般的个体行为相比较,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具有职业性的角色特征。因为组织中的个体人不是一般的社会成员,而是属于某个特定的职业化组织,并在组织

组织行为学个人分析报告

林肯电器公司案例分析 Professor: 陈国权Student: 吴毅文Student I.D.: 2005223020

林肯电器公司 我们不是一家销售公司,也不是一家研发公司或服务性公司,我们是一家产品制造公司,而且我们相信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造公司。——这确实是乔治.E .威利斯,林肯电器公司董事长对本公司独特能力的描述。 公司的历史 约翰.C.林肯在1895创立了林肯电器公司,要紧生产电力发动机和发电机。1907年起,约翰的弟弟詹姆斯加入公司,两兄弟的技能和兴趣互补。约翰是一个技术天才,在他的一生中,获得了切肉机、电钻、矿井自动门、电弧灯等50多项装置的专利。詹姆斯善于治理和行政,开始时他曾做过销售,但不久就接任总经理职务。不可否认,林肯电器公司是按照他的构思建立起来的。 1911年公司引进了首套电弧熔接技术设备。还在它的萌芽期,两个兄弟就迷上了熔接技术。这一技术后来被应用于他们的公司,他们认识到这一技术能够代替他们已在生产的机械发电机用于电力机车电

池的再充电。福特、不克和其它品牌汽车的成功表明,电动汽车来临的生活屈指可数,兄弟俩急于为他们的技术和产品寻求另外的市场。 约翰的机械天才使公司在焊接设备领域一开始就处于领先位置。.他发明手提熔接机(这是对现有台式机的重大突破),并把变压器加入机械中使其满足电流速度的要求。正如他自传所述:“这一有用的工业进步使林肯电器公司在这一一直保持的领域中处于领先,尽管另两个巨头------Westinghouse 和通用电器公司得快也进入了这一市场。 在二战期间,林肯电器公司是美国电弧熔接设备的要紧生产商,由于熔接技术对战争的重要作用,公司停止生产电力发动机,集中精力于熔接产品。由于急需接着生产供不应求的产品,政府要求熔接设备生产商加大产量,如林肯公司总裁乔治.威利斯所述:林肯先生响应政府号召,并到华盛顿告诉他们,现有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但只是被低效率的应用罢了,他提出和其它生产商共享其拥有的生产方法和设备设计,华盛顿采纳了他的建议,解决了问题,林肯先生这一爱国决定使我们的竞争者的产品在战后专门短一段时刻内和我们的产品成本专门接近,然而不久我们又像从前一样做得比他们好了。1955年,林肯公司又开始生产电力发动机,而且从此它在市场中的地位一直稳步进展。

全国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资料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其作者是(D) A.麦克雷戈 B.梅奥 C.马斯洛 D.麦克利兰 2.“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管理的重点应是(C) A.重视人的因素 B.重视工作内容 C.重视工作环境 D.重视金钱的因素 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即:知觉、情感和(C) A.意志

B.能力 C.行为意向 D.行为 4.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发生原因的判断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特殊性、共同性和(D) A.系统性 B.社会性 C.认知性 D.一贯性 5.在组织中,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的正式关系的是(A) A.职权结构 B.角色结构 C.群体规模 D.奖惩体系 6.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群体成员往往有三种比较典型的角色表现,一是任务角色,二是维护角色,三是(D) A.文化角色 B.关系角色 C.沟通角色 D.自我中心角色 7.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B)

A.经济合同 B.心理契约 C.群体规范 D.群体凝聚力 8.绩效反馈是一种(B)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水平沟通 D.斜向沟通 9.当组织规模很大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A) A.链式 B.轮式 C.环式 D.全通道式 10.一个群体成为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是(C) A.充分的委托与授权 B.成员之间的平等与互信 C.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 D.高素质的成员 11.把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称为(C)

组织行为学案例(个体行为)

案例 宝洁公司 宝洁公司在全球140个国家中向近50亿消费者销售其产品。此外,宝洁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中拥有超过11万名员工。因此,对公司来说,差异性随处可见。事实上,宝洁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对于在全球环境中从事商业运作来说,差异性可以培育全新的视角和重要的洞察力。差异性被看做是“宝洁公司竞争优势的一个丰富源泉”。差异性被视为一种能够“提供更广泛、更充足、更丰富的环境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财富。不仅如此,宝洁公司还寻求吸引和深入开发多种才能的资源,为其未来的领导阶层补充力量。 宝洁公司只在公司内部提升领导,而不从外面招收中层管理人员。相反,宝洁公司会招聘大学毕业生并培养他们。“一旦被聘任,员工就会在各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教育,甚至参加被称为宝洁大学的培训研讨会。”员工们都被灌输了宝洁公司的文化理念。 一个描述宝洁公司文化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它的企业基本原则。宝洁公司给它的员工灌输了强烈而坚定的义务感。宝洁公司努力按照下面的基本原则来运作: 我们尊重每一位员工。 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休戚相关。 有策略地着眼于我们的工作。 创新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我们关注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珍视个人的专长。 我们力求做到最好。 互助友爱是生活之道。 这些基本原则表明了公司对差异性的重视,不管人们带到工作场所的是哪种差异性。这些原则同时也反映出对优秀表现的重视,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以及对开发个人和企业取得优秀成绩的能力的重视。 宝洁公司管理层的差异性 1991年一项对管理层员工流失的研究揭示:2/3离开宝洁公司的优秀人才是女性。事实上,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没有女性能够坐上宝洁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的位置。更有甚者,公司的执行官中没有几个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4.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归因(attribution):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6.情绪(emotion):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也就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7。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8.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的冲突 9.态度(attitudes):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10.压力(stress):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2 关键知识点 1.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等; (2)知觉对象的特征;包括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3)情境特征;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效果。 2.常见的知觉偏差 (1)选择性知觉与知觉防御:指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组织行为学(自己整理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自己整理知识点)

第一章:何为组织行为学 1.含义:①不仅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如:员工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等,还关注隐含在这些行为中的个体内在状态,包括知觉,态度,决策。 ②三角度:组织和群体成员,资源,人本身 ③研究群体和组织行为,个体解释不了的现象可以用群体和组织加以解释 经历,直觉,权威,科学 2.多学科性:心理学:测量,解释,预测及改线特定情境下个体的行为 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注较多的一个领域是变革 人类学: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文化环境 政治学: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3.研究领域:①个体层面: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组织行为最直接的实施者与影响者 研究人格,能力,动机,说明组织中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绩效取得的途径 ②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及团队

层面: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单位,也是个 体任务完成及价值体现的工作单元。③组织层面 4.发展轨迹: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工作专业化与生产效率,寻找“最佳操作方法”) ②古典组织理论(韦伯:关注如何将大量的员工与管理者组成最有效的整体) ③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运动) 麦格雷戈XY理论 X理论: 人性假设大多数人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不愿负责任。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大多数人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响。大多数人为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Y理论: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会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条件适当,人们会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

组织行为学答案

一、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分析、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个体行为:重点运用普通心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解释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后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对个体工作行为与绩效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个性、动机、态度、信仰、价值观等) 2、群体行为:主要运用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研究工作群体的行为规律,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如何相互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群体的工作绩效,研究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群体内外因素及影响方式,以便使群体成员一起紧密合作并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和生产率。 3、组织行为:主要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理论研究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重点放在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方式和影响度,并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6分)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什么方法?(6分)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者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实验室观察法。 2、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沟通方式直接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分为有组织的访谈和无组织的访谈。 3、调查法(问卷法):调查法是指通过针对某种心理品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或者行为特征(倾向)或者行为影响因素,运用内容明确的调查表或者调查问卷,让被研究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再据此分析、研究被调查者心理品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或者行为特征(倾向)或者行为影响因素的方法。 4、测量(验)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者精密的测量仪器对被研究者的有关心理品质或者行为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如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罗夏墨痕测验,艾森克人格测验)。(测谎仪),(MMPI),(艾森克) 5、实验法: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包括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霍桑实验《现场实验》),阿希实验《实验室实验》)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 A. E高×V高=M高 B. E高×V低=M高 C. E低×V高=M低 D. E低×V低=M低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往届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个体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系统分析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准实验___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个性心理特征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心理与行为状态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组织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指令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主客观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合群需要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精神状态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C )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B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D )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A ) A.竞争(强制)策略 B.回避策略 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个体行为与管理(一)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个体行为与管理(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只反映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是______ A.感觉 B.知觉 C.社会知觉 D.自我知觉 答案:A [解答]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 社会知觉是指______ A.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 B.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知觉 C.对人与物关系的知觉 D.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 答案:A [解答] 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称为社会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 3.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历的阶段是______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答案:C [解答]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4. “敝帚自珍”体现了自我知觉的______ A.客观性 B.主观性 C.主观客观相结合 D.既不是主观性的体现,也不是客观性的体现 答案:B [解答] 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敝帚自珍”就是这种主观的体现。 5. 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是______ A.成见 B.知觉防御 C.投射 D.晕轮效应 答案:C [解答] 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有的人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也是这种想法,而实际别人不是这样想的,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知觉。 6. 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常被称为______ A.首因效应 B.知觉防御 C.晕轮效应 D.投射

最新组织行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最新组织行为学往届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个体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系统分析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准实验___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个性心理特征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心理与行为状态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组织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指令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主客观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合群需要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精神状态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