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

原君

一、填空

1.《原君》的作者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2.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

1.对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兆:百万

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广泛

C.视之如寇雠雠:同“仇”

D.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满足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黑体字

A.入而又去之者去:离开,指放弃君位;

B.我固为子孙创业副词,本来;

C.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动词,偏爱;

D.而使天下释其害动词,免除。

三、今译下列句子

1.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2.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单单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

3.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羞惭。

四、简答题

1.《原君》一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反对封建帝王“家天下”思想;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作者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表达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什么是“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并总结出当时赋税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人们也称其为“黄宗羲怪圈”。

容忍与自由

一、单项选择

1.《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 )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 A )

A.不正确B.有一定合理之处C.完全对D.有争议

3.根据《容忍与自由》中的观点,《王制》中的哪一个字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 C )

A.骂B.想C.诛D.哭

4.作者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目的是要说明自己的年纪越大,就越觉得( C )

A.自由比容忍更重要B.容忍与自由变得都很重要C.容忍比自由更重要D.容忍与自由变得都不那么重要

5.对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胡适觉得是( A )

A.很不容忍的态度B.很容忍的态度C.很不自由的态度D.很自由的态度

二、多项选择

1.胡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ACD 。

A.诗人

B.小说家

C.文史学者

D.思想家

E.革命家

2..《容忍与自由》所指出的错误态度有 ABC。

A.喜同恶异

B.心理上总觉得自己“不会错”

C.承认“绝对之是”

D.不承认“绝对之是”

E.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3..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ABCD。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

D.“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

E. “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名词解释

和而不同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你至少举二例解释“和而不同”。

“和”即“和谐”,指诸多矛盾的事物组成了矛盾对立又相反相成的和谐的统一体。“同”即“同一”,指只认同类,强调专一,而排斥异己,不与矛盾的事物共处一体,从而否定了宇宙万物矛盾动的规律。“和而不同”指承认“不同”,在矛盾对立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讲求“和而不同”,既需要辨证的想,更需要宽阔的胸襟。奉

行“和而不同”,无论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或国际关系,还是对活跃思想、清明政治、繁荣学术,都具有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例如:陈独秀认为“独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这是与“和而不同”背道而驰。

制定重大科技实施方案,充分听取不同见解,完善方案,即是奉行“和而不同”。

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中美斗而不破均属于遵行“和而不同”的理念。

五、作文有容乃大

要求:1.中心明确;2.语文通畅;3.层次清楚;4.联系实际;5.800字左右。

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

1.《谏逐客书》选自 D 。

A.《左传》

B.《汉书》

C.《战国策》

D.《史记》

E.《后汉书》

2.《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B 。

A.客人

B.客卿

C.说客

D.商人

E.本国士大夫

3.《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D 。

A.排比对偶连篇,文章气势雄浑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要害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闻:听说窃:

..自以为过:错误

2.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以:因此彊:

..强大

3.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西:

..方位名词直接做状语,“在西边”;收:攻取,与“并”、“取”为同义互文

4.王者不却众庶

....抛弃民众

...。却众庶: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强①至今治强。强大②强公室,杜私门。增强,巩固

2.服①诸侯亲服服从,听命②服太阿之剑。佩戴

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有才能的士人而不重用他们,这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强的基础,秦国也不会有强盛的威名。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现在陛下竟然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之士离开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盗贼”啊!

3.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此,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大海不舍弃涓涓细流,所以才能形成它的深广;统治者不拒绝人众,所以才能显示他们的德行。

4.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那敲击瓦器,弹筝拍大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快人听觉的,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

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士人来充实对手,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五、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③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④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逐客就是损害自己,帮助了敌国

2.这段文字可分几个层次?概括每层的大意,并分析几层之间的关系。

分两个层次。第一层(1.3.3句):论证不却众庶、广招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层(4句):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两层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是从正面论证纳客之利,第二层从反面论证逐客之弊,总体是正反对比的关系。

3.开头三个句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1句用图地要广阔、国家要强大、兵力要强势直接论证,说明人才要多多益善的道理;第2句以泰山、河海、王者等进行类比推理,说明要广罗人才的道理;第3句以古圣先贤作引证说理,说明只有广揽人才,才能无敌于天下的道理。

我有一个梦想

一、单项选择

《我有一个梦想》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 D 。

A.华盛顿

B.杰弗逊

C.艾森豪威尔

D.林肯

二、多选选择

《我有一个梦想》的主要内容是 ABCD 。

A.争取人权

B.张扬了亲如兄弟的社会理想

C.大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D.现代政治斗争的理性精神

E.动员黑人进行暴力革命。

三、简答题:《解放黑奴宣言》是什么?

1863年1月1日,林肯颁布了一项旨在使美国南部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民的法令。即《解放宣言》。南北战争初期,联邦政府军失利。为扭转战局,林肯才颁布了宣言。宣布:仍在反叛联邦的各州及若干区域内,“所有被据为奴隶的人们立即获得自由,并且以后将永保自由”,“获得自由的人们”,“将被容纳于联邦的武装部队”,为联邦服务。此举使大批黑人奴隶参加了联邦军队,战争后期达到18万人。但《宣言》是作为军事措施颁布的,没有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1865年和1868年,国会分别通过了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才正式废除奴隶制。

四、名词解释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主要领袖是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与国会通过了《民权法》和《选民登记法》。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范,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民看到了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势。

2.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他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56年3月22日,马丁·路德·金被判有罪,1958年9月3日,因流浪罪被逮捕,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有金牧师之称。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1968年4月4日,遭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枪击后去世,享年40岁。1986

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二月兰

一、单项选择

1.《二月兰》是一篇 B 散文。

A.怀人散文

B. 回忆散文

C.抒写现实的散文

D.抒写历史的散文

2.在《二月兰》中,作者借二月兰的意象歌颂了亲情,更歌颂了B身上特有的美好品质。

A.男性

B.女性

C.英雄人物

D.普通人

二、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1.这段话主要写了二月兰的什么品格?

答:这段话主要写了二月兰三种品格:一是一遇到大年,就漫山遍野怒放,揭示了二月兰是极为平凡的大众野花本性;二是写了二月兰有一股原始动力,紫气直冲霄汉,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三是“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又含蓄地寓示了二月兰对大自然和人

类所做的贡献。

2.“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有什么深意?

答:作者表面上写二月兰,实际上是写人,写像二月兰一样的普通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原始的本能,寓示着作者本人及文中女性在险恶环境下的原始本能和顽强生命力量,就是在十年动乱那样混乱而艰苦的日子里,他们也都能顽强地挺过来。

3.文中说的二月兰的“大年”与“小年”之别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植物生长的一个常识。植物的生长一般都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指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花开得旺盛,果子结得特别多;小年就生长得不怎么旺盛,稀稀疏疏开几朵花,很少结果或根本不结果。

听听那冷雨

一、填空题

1.余光中是中国台湾的当代学者、(作家)和(翻译家),《听听那冷雨》选自(《听听那冷雨》)散文集。

2.《听听那冷雨》一文的主旨,其实就是(一缕剪不断的乡愁),是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

3.“惊蛰一过,春寒加剧”一句中“蛰”字的读音应是( zh?)。

二、简答题

1.有人说《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有常识错误,听怎么能听得出雨的“冷”,对此,你学习了这篇著名散文后怎么看?

答:这个题目并没有常识性错误,这是用乙种感觉写甲种感觉,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从文章表达角度说,也可以叫做移情,这样做可以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2. 《听听那冷雨》有一个独到之处:通篇用“他”,写“他”的思想和感受、现实与经历,这似乎与抒情散文的写作惯例相悖。但人人都明白,“他”其实就是余光中自己。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道理。

答:作者这样处理的道理有两方面:一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象化、他者化,以求更冷静地审视和更客观地呈现所写内容;一是借助泛指、虚拟的“他”,将自己个人化的经历与情感放大为具有相同经历的人的普遍性的乡愁情结和中国意识。

三、词语解释

1.米家山水

答:宋代山水画流派之一。米芾(fú古代著名书法家)所创,其子米友仁又加以继承发展。这一画派的特点在于用水墨点染的方法,描绘烟云掩映的山川景色,自称“墨戏”,世称“米氏云山”,或称“米家山水”。

2.灰色星期三

答:“灰色星期三”由“灰星期三”而来,“灰星期三”是英语国家习俗中的一个节日。“灰星期三”(2月13日)是指复活节前基督教40天大斋期的第1天。按基督教习俗,这一天在教堂礼拜时,牧师在教众额上用灰画一十字,并且一一向他们说:你不过是灰尘,终究也将化为灰尘。在《创世记》中,上帝也向亚当也说过类似的话。

3.孺慕之情

答:原指孩子依恋、思念父母的情感。语出《孟子·万章》:“人少则慕父母”。孺,幼儿;慕,依恋,思念。作者在本文用此语,有比喻、象征意义,即把自己比为孩子,把祖国大陆喻为父母,表达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之情,这正是本文中心,即一缕剪不断的乡愁。

四、阅读题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1.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答:首先是听出了美感,然后还听出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的凄凉、凄清、凄楚。

2.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

答: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尤其是对祖国现状的困惑。

3.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答:作者听雨,是在听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在灯下听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游子的断肠;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暗示了祖国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了一种浓浓的伤感。

4.文段最后一句话“在窗外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是“谁”在喊?“喊”的又是谁?

答:这里应该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喊”,“喊”的应该是作者梦牵魂绕的故乡。

五、作文

题目:余光中的乡愁

要求:1.写议论文;2.内容健康,利于大陆与台湾团结;3.800字以上。

蒹葭

一、单项选择

1.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D 。

A.《楚辞》

B.《乐府诗集》

C.《离骚》

D.《诗经》

2.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是 C 。

A.古诗源诗经

B.古诗源楚辞

C.诗经楚辞

D.乐府诗经

二、多项选择

1.《蒹葭》中的“伊人”可以理解为ABCDE。

A.恋人

B.贤人

C.理想

D.福地

E.圣境

2.《蒹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ABC等方面。

A.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

B.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

C.一唱三叹、层层推进的美感形式

D.精雕细刻、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E.深刻细致、鞭辟入微的心理描写

三、解释下列黑体词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晞:干

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从:寻找坻:小洲

四、默写并翻译《蒹葭》

五、名词解释:《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全书分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民歌;“雅”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诗经》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简答:《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伊人”;象征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长恨歌

一、单项选择

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 B

A.回眸一笑百媚生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雪肤花貌参差是 D.芙蓉如面柳如眉

2.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认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夸张)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夸张、借代)

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拟人)

D.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偶、比喻)

二、多项选择

1.下列《长恨歌》中的诗句,属于融情入景的有 ABCDE 。

A.夜雨闻铃肠断声 B.耿耿星河欲曙天 C.秋雨梧桐叶落时 D.春风桃李花开日 E.迟迟钟鼓初长夜

2.《长恨歌》中对“汉皇”语带抨击的有 ABC 。

A.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B.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C.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D.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E.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3.《长恨歌》中作者主要描写(或叙述)的人物有 BC 。

A.高力士

B.李隆基

C.杨玉环

D.杨国忠

E.陈玄礼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汉皇重色思倾国

..倾国:指绝色女子

2.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袂:衣袖

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应该是根据《霓裳羽衣曲》编排的舞蹈名,《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精品,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传说是唐玄宗依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乐曲加工而成。据说还是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四、简答题

1.“汉皇重色思倾国”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从内容上而言,它点明了唐玄宗贪恋美色。从结构上而言,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构成了全诗纲领,既提示了故事悲剧的原因,又唤起和统领全诗。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此作结,既点明题旨,回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同时也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

3.试结合《长恨歌》第二部分对入蜀途中景物的描写(即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夜雨闻铃肠断声”),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答:唐玄宗在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正面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感情更进一层。

五、阅读理解

读下列《长恨歌》的诗句,回答问题。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杨玉环曾经是唐玄宗儿子的妃子,为什么白居易要违背历史的真实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答:白居易之所以要违背历史的真实,一是为了避讳,更主要的是要让李、杨爱情建立在纯洁真挚的基础上,从而更加体现出李、杨爱情毁灭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及无可奈何地感伤。

2.这段诗中最能表现杨贵妃美貌的是哪两句?并试加以分析。

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最能体现杨贵妃的绝顶美貌,用的是一种侧面烘托得方法。在这两句中,“一”既和“百”形成反衬,又和“六宫”形成对比,仅“一笑”,就能“百媚”生;仅“一笑”,竟然使得“六宫”的嫔妃宫女暗然失色。

断魂枪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文学史上,擅长描写北京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厚京味儿的作家是(C )。

A.茅盾

B.曹禺

C.老舍

D.刘心武

2.沙子龙的镖局改客栈的主要原因是( C )。

A. 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B. 时代变了,沙子龙主动求变

C. 时代变了,沙子龙不得不变

D. 时代变了,武艺已没有意义

3. 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 D )。

A. 乐观爽朗

B. 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

C. 积极进取

D. 嗜艺如命

4.《断魂枪》一文中,人物性格之间的主要关系是( B )。

A. 类比象征

B.对比烘托

C. 铺垫渲染

D.两两对比

(二)多项选择题

1.《断魂枪》中的人物形象有( ACE )。

A. 沙子龙

B.王子服

C.孙老者

D.北京话

E.王三胜

2. 《断魂枪》中的人物沙子龙的性格特征有( AD )。

A. 深藏不露

B.争强好胜

C.乐观爽朗

D.洞察时局

3.下列肖像描写,属于孙老者的有( CDE )。

A. 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B. 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睛

C. 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D. 眼珠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

E.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

(三)问答题

体会《断魂枪》开头社会环境介绍的意义和作用,老舍刻画沙子龙这个人物形象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何意义?

答:《断魂枪》开头社会环境的介绍、议论有利于读者了解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中心人物沙子龙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探寻小说的主题。

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东方古老的传统文明遭遇到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以为刀枪棍棒为代表的国术,面对强大凶残的坚船利炮,不得不谋求改变。正是由于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介绍,读者才能理解身怀“五虎断魂枪”绝技的镖师沙子龙的举止行为,他一方面对往昔的八面威风满怀留恋,一方面又在痛苦与无奈中将镖局改成客栈,并执意“不传”断魂枪,虽无奈却成为“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

《断魂枪》通过沙子龙复杂心态的刻画,展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苦难的20世纪30年代社会大变革中一时找不到现实延续点和连接线的焦灼困境,揭示出当时人在时代变迁中一时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的孤寂与悲凉。

吃饭

一、填空

1.钱钟书,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著作有长篇小说(《围城》)。

2.《吃饭》选自( 《写在人生边上》)一书。本书收有散文10篇,对事态人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剖析),语言(幽默风趣),笔调(犀利多变),是作者散文的精品。

二、简答

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这段文字揭示了社会上哪些弊端?

揭示了社会上三种弊端:一是批判了爱财不爱人的婚姻观;二是讽刺知识精英用高尚的名义遮蔽自己实际利益的获取;三是讽刺政治家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

2.“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这段话有什么含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类的创造活动应该是源于人类的生存,而生存首推吃饭,所以必须

先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有文化创造活动。二是社会由两种人(穷人与富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观。这里利用吃饭与吃菜二分法,揭示了穷人与富人的对立。

3.“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就这一番议论,结合时弊进行分析。

这段话讲了“吃饭”的社交功能。以吃饭为手段,目的是达到诸如联络感情、谈生意、乃至于搞各种不正当的幕后交易等。

俗话说得好:“吃人家的口短,拿人家的手短”。吃了主人的饭,就要替主人说活,为主人办事,就要放弃原则;饭菜质量越高,为主人卖命的力度就越大。以此延伸到社会时弊,如办事要请客送礼,受贿收贿、买官卖官等腐败违纪、违法现象均是“吃饭”的延伸。“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作者这句话是“反语”,这样的饭应该少吃、不吃为好。至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以增进感情为目的“吃饭”,是人之常情,不在此列。

三、名词解释: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通晓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文学创作方面,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围城》。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像山那样思考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提示:“兆”“驯”“殍”读音错误。)

A.嗥(háo)叫兆(shào)头迸(bang)发

B.驯(xún)服蔑(mia)视挑tiǎo)战(

C.饿殍(fú)艾蒿(hāo)蠕(rú)动

D.嬉(xī)戏疲惫(bai)扳(bǎn)机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荡漾预言拾遗

B.内涵圈套腐乱

C.撕鸣瞄准复原

D.枪堂鞍角皱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钢琴大师帕德雷夫斯基的演出就要开始了,帷幕拉开,灯光闪耀。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一个小小的男孩,居然坐在钢琴前面,天真无邪地敲打着简单的儿歌——《小星星,亮晶晶》,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坐到那里的。

此时,帕德雷夫斯基蹑手蹑脚地快步跑到小男孩身边,俯身对他说:“别停下,继续弹奏。”

随后,他坐下来,左手演低音,右手环抱着男孩,弹奏着助奏声部。美妙的音乐缓缓升起,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就这样,大师和男孩收获了一份新鲜有创意的作品,大家收获了一个美妙难忘的时刻。

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菉竹山房

一、填空题:

《菉竹山房》中通过对传统女性二姑姑年轻时的恋爱、婚姻以及凄凉的人生历程与(悲苦扭曲的心灵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与(“阴阳婚”落后习俗)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中二姑姑身世的悲剧意义。

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腐朽的封建旧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残。

2.试析小说《菉竹山房》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从记忆中的菉竹山房描写开始,作品以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景物,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营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出色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种互渗关系和比喻关系。

3.为什么说这篇小说主要采用的是侧面渲染和烘托的表现方法?

小说没有过多地停留在对二姑姑爱情悲剧的正面描写上,人物的性格也只以淡淡的笔墨加以勾勒,作者主要用大量的笔墨来营造气氛,进行细致的渲染与烘托,让人在菉竹山房阴森而略带鬼气的氛围中,感悟到守活寡的二姑姑虽生犹死,形同一片枯萎的花瓣漂浮于封建传统文化死水潭的可悲境遇。

三、分析题:

《菉竹山房》中二姑姑的故事事实上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人们的思想依旧在传统文化的旧轨道上运转。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举例分析这一现象。

在二姑姑的内心世界里,仍然充满着原始的思维方式与落后的传统信仰。如:她相信结灯花和喜鹊叫是贵客临门的神秘感应,对福公公(蝙蝠)、虎爷爷(壁虎)喃喃自语,沉浸在亡夫托梦、显灵的自我封闭的情感生活之中。2.构成“阴阳婚”精神基础的原始思维与信仰,成为她精神生活的支撑与底色。3.迫害她的东西成为她喜爱的东西,外在的精神奴役演变为内在的精神自我奴化。这就从更深刻的群体心理层面上揭示出当时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人们的思想依旧在传统文化的旧轨道上运转。

苦恼

一、单项选择

1.《苦恼》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B 。

A.水生

B.姚纳

C.维拉

D.德拉

2.《苦恼》在艺术上的总体特色是 B 。

A.以大见小

B.以小见大

C.含泪的微笑

D.情感真挚

3. “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诗被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B 借作题记。

A.《一个小公务员之死》

B.《苦恼》

C.《万卡》

D.《第六病室》

4.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关系又构成了 B 。

A.对比关系

B.类比关系

C.象征关系

D.层递关系

二、多项选择

1.姚纳曾向 ABCD 诉说自己的苦恼,但他们都不愿听。

A.军人

B.三个青年

C.扫院子的仆人

D.青年马车夫

E.小母马

2.《苦恼》揭示的主题思想有 BCD 。

A.姚纳的漠然

B.下层劳动人民内心的痛苦

C.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

D.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E.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理解

三、简答

小说《苦恼》最后写小母马听完了主人姚纳的痛苦诉说,有什么作用?

答:人无情马有情;马的温情与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它就不会不想心事……

1.小说的这个开头,用了哪几种描写方式?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2.这段文字可分几层,每层主要写什么?

可分四层:第一层(开头-又软又薄的一层)写景;第二层(车夫姚纳-抖掉似的)写人(车夫姚纳);第三层(他的小母马-想心事吧)写马(小母马);第四层是议论,进一步突出人与马的生活无着和心境的无奈。

3.这里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为人物设定了一个晦暗冷清的背景,渲染浓烈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内心的痛苦相烘托。马的描写与人的苦恼孤寂相映照(对比),马的瘦骨、马的呆立,从一个侧面映照出车夫的呆坐、苦恼以及如牛马一般的可怜处境。同时,对马的描写,是下层人民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

4.这段文字对姚纳的描写,是采用的什么状态下的描写,有何妙处?

对姚纳的描写是人物静态描写。这个静态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姚纳内心痛苦是多么深重,以至于到了近乎麻木的状态。景物和小母马的前后烘托,又强化了姚纳的痛苦和麻木,使人物一出场,便引起了读者足够的关注之情,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下文姚纳急于找人诉说苦恼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张中丞传后叙

一、单项选择

1.《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B 。

A. 张巡

B.南霁云

C. 许远

D.于嵩

2.《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D 。

A.环境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神态描写

3.《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事是

B 。

A.于嵩读《汉书》事 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4.《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C 。

A.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

B.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C.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D.叙事与描写紧密结合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B 。

A.背诵《汉书》 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 D.抽矢射塔

二、名词解释: 唐宋八大家

全称是“唐宋散文(古文)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自远所分.①始。以此垢.②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

..⑥,

..④,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⑤,从而尤之..③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

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

..,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①分.始②诟③藏腑

..⑦乐.⑧卓卓

..

..⑤然.⑥尤之

..④绝之

①分始:分守的地方②诟:诽谤③藏腑:五脏六腑④绝之:使它(绳)断⑤然:这样⑥尤之:归罪它⑦乐:乐于⑧卓卓:卓绝不凡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穷:困难到极点

3.设淫辞

..而助之攻也。淫辞:荒谬的言辞

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然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时候了。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靠着千百名濒临灭亡的士兵,抗击着百万一天比一天多的敌军。

3.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在张、许二位刚开始守(睢阳城)的时候,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援救,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

4.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张、许二公如此贤明,他们考虑得太精当了。

5.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南霁云)抽出箭来射寺庙上的佛塔,箭的一半射进佛塔上的砖头里。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第1层,辩只能守,不可弃城而逆遁;第2层,赞“守一城,捍天下”之功;第3层,斥攻击二公之人的险恶用心。

2. 这段文字驳斥了什么谬论?

严厉驳斥了“责二公以死守”的谬论。

(二)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贺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同时还有什么附带的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南极云时刻挂念着城中父老和同伴的心理、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安危、嫉恶如仇的美好品质。同时还有另外两个作用:一是从侧面烘托张巡、许远形象,一是从反面衬托了贺兰见死不救的丑恶行径。

2.这段文字中写的不肯出师救援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见死不救?

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功劳声威比自己高的小人心理。

3. 南霁云“虽食,且不下咽!”的原因是什么?

睢阳城的人已经断食一个多月了,他不忍独食——高尚品德。

4.哪个成语是“虽食,且不下咽!”演化而来的?食不下咽

念奴娇·过洞庭

一、词语解释:岭海

岭海,也称岭南、领表,指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因为这些地方的北面是五岭(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南面是南海,所以将其称为岭海。

二、解释下列古文中黑体词的意思

1.着.我扁舟一叶。着.:.(此指飘浮着)

2.短发萧疏

..:.稀少稀疏

..襟袖冷。萧疏

3.更无一点风色。风色:“风色”是偏义复词,此处偏指风。

4.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孤光:孤光在这里指月光。

5.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悠然:闲适的样子

四、默写并翻译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五、简答

“表里俱澄澈”可谓全词的“词眼”,请谈谈其含义。

“表里俱澄澈”一句,语涉双关,既是描绘自然界的景色,天上是银河和皓月的光辉,下界是洞庭湖水的明静如镜;又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意谓从外表到内心都晶莹剔透,毫无尘心杂念。寄寓了作者高洁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美景,也被词人的纯洁人格净化了。二者浑

成一体。

赤壁赋

一、单项选择

1.《赤壁赋》属于赋体中的 D 。

A.汉赋B.骈赋(律赋)C.抒情小赋D.文赋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苏轼的 C 。

A.《念奴娇·赤壁怀古》B.《明月何时有》C.《赤壁赋》D.《后赤壁赋》

3.《赤壁赋》继承和发展赋体的传统手法主要是 C 。

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

4. 成语“凭虚御风”出自 A 。

A.《赤壁赋》B.《后赤壁赋》C.《念奴娇﹒赤壁怀古》D.《陌上桑》

5.苏轼曾被诬蔑作诗“谤讪朝廷”,遭到弹劾被捕入狱,史称 D 。

A. 雀台文案

B. 乌台文案

C. 雀台诗案

D. 乌台诗案

二、解释下列古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飘飘乎如遗世

..:.超脱尘世

..独立遗世

2.苏子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愀然

3.酾酒

..:.斟酒

..临江酾酒

4.知不可骤得

..:.轻易得到

..骤得

5.相与枕藉

..:.彼此相枕着睡觉

..舟中枕藉

三、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翻译: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起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翻译:江面旷远啊,船儿好像凌空遨游

3.舞幽壑之潜蛟翻译: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

4.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把鱼虾当做伴侣,把麋鹿当做朋友

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翻译:时盈时虚的事物就像那月亮,而它始终没有减少或增长

四、简答

《赤壁赋》是如何做到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的?

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启遗世独立的遐想,或引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使本文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归纳此段的段落大意。

描写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及其原因:自身平淡;自身渺小;人生短暂;求仙不得。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三国时代的曹操写的《短歌行》一诗。

3.“一世之雄”指的是谁?指曹操,即文中的孟德。

4.“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赤壁之战的往事。

5.这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文字是苏轼假托客的口说出来的,表现了苏轼政治失意后的消极苦闷心情的闪现,但苏轼是著名的乐天派,他紧接着在下文用哲学的变与不变、天人合一观念,对所谓客的说法做了调适,转悲为乐,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审美化的人生道路。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2)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2.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三、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老子》二章 一、你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什么认识?美与丑、善与恶,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是否也有相互依存及向对方转化的另一面? 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也是一样,他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方转化。 二、“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损有余以补不足”是自然规律,也就是所谓天道,是不可抗拒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人道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顺应天道的。 三、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与强调矛盾多样统一的和谐,二者截然相反,何者合天道而顺民意?何者逆天道而非善政?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才构成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整个世界就是多样不同矛盾的和谐统一体。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天道,人类社会是不应该违背这一法则的。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就是逆天道而非善政;强调矛盾多样统一才合天道而顺民意。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 )A《短歌行》 B 《饮酒》C《蛇》 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 A 反复咏叹 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 C 起兴手法 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C )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 “美”“乐”属(B )A 使动词 B 意动词 C 名词 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 A yì B sī C shī 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 A 《短歌行》 B 《月夜》 C 《春江花月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 A 陆游 B 唐琬 C 白居易 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 A 赠别诗 B 七言古诗 C 山水诗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 B 对比 C 借代 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

A 李白 B 曹操 C 杜甫 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 A 《听听那冷雨》 B 《雅舍》 C 《神女峰》 16、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 自( A ) A 《短歌行》 B 《邯郸记》 C 《还魂记》 17、 “何以解 忧, 唯有杜康”是出自( C ) A 《蜀道难》 B 《逍遥游》 C 《短歌行》 18、 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 ABC ) A 举一反三 B 当仁不让 C 君子成人之美 19、 《诗经》中 的 “风”是( C ) A 人风 B 家风 C 国风 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B ) A 《大雅》 B 《小雅》 C 《国风》 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 A )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当仁不让 C 君子成人之美 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 萧萧哀风逝,淡淡 寒波生 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 ABC ) A 夸张 B 比喻 C 对比 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C )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 B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白云一片去悠悠 C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A 崔莺莺 B 张珙 C 红娘 12、《铸剑》属于( C ) A 散文 B 神话 C 小说 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 A 《道士塔》 B 《蛇》 C 《乡 愁》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 是( B

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6学分)是自学考试英语,法律,行政管理,日语,饭店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公共课.该课程涉及到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共65篇课文,其中论说文14篇,记叙文13篇,诗词曲赋30篇,小说8篇.江苏省1998年下半年报名参加该课程考试的考生有2.4万多人.由于古代作品多,名篇佳制多,时间跨度大,每篇课文的知识点,可命题点多,不少同志感到要学好这门课很吃力.根据大家的要求,我给大家编写了该练习题,以供大家在平时学习时多加实践.该套练习题尽量避开了短期内全国自学考试试卷的有关内容,题量相当于四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国. A,颛臾B,鲁C,齐D,宋 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 )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B,反对骈俪文风 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 A,孟子B,庄子C,孔子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 A,1927年B,清代C,汉代D,元代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 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 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C,奴化心态D,中国历史的可怕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 A,南霁云B,于嵩C,贺兰进明D,许远 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 A,李广B,沙子龙C,水生嫂D,王恺 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 A,柳州B,永州C,苏州D,徐州 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苏洵 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 A,《春秋》B,《论语》C,《尚书》D,《左传》 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 A,冰心B,朱自清C,巴金D,茅盾 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 A,温柔而沉静B,超绝而威严C,神秘而有容D,乐观而深沉 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 A,动作描写B,表情描写C,铺垫手法D,侧面烘托手法 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 A,李商隐B,王昌龄C,李白D,杜甫 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 A,曹操B,陆游C,辛弃疾D,苏轼 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大学语文练习题(本科)

大学语文练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最适合题意的答案,通常每小题2分,根据所讲内容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考查) 1.《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可分为( D )。 A.赋、比、兴B.大雅、小雅C.周颂、鲁颂、商颂D.风、雅、颂2.《诗经》中的作品属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的是( D )。 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诗经》在句式上以( A )为主。 A.四言 B.五言 C.七言 D.杂言 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其中划线处是( D )。 A.寤寐求之 B.寤寐思之 C.琴瑟友之 D.钟鼓乐之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逑”的意思是( B )。 A.追求 B.配偶 C.偶像 D.美貌的样子 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其中划线处是( C )。 A.寤寐求之 B.寤寐思之 C.琴瑟友之 D.钟鼓乐之 7.“《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这一评论出自( D )。 A.孔子 B.李白 C.白居易 D.司马迁 8.“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其中的“归”的意思是( C )。 A.回家 B.去世 C.女子出嫁 D.凯旋而归 9.《蒹葭》一诗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B ) A.四言为主B.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C.句式骈俪D.一章一韵,平仄对应. 10.“蒹葭,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其中划线处是( C )。A.苍苍 B.茫茫 C.凄凄 D.采采 11.“蒹葭,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其中划线处是( D )。A.苍苍 B.茫茫 C.凄凄 D.采采 1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其中的“从”的意思是( C )。 A.听从 B.结伴而行 C.追寻 D.邂逅 13.《蒹葭》一诗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为 ( B )

个人总结的大学语文题库 2010

个人总结的大学语文题库2010-05-12 03:43 | (分类:默认分类) 经过一天的连续奋战终于弄好了,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不必在此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相信经历过大学英语听说读写的人,都知道怎么用。如果还有遗漏可以留言,及时补充~~ 1. 金岳霖说到逻辑学的时候,说,“我觉得他很好玩儿”。这句话可以表达金岳霖治学的投入。 2. 在《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戴望舒吟道:“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在这里,“闲话”包含了这样的意思海涛的声音,似乎萧红地下有伴。 3. 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其散文气势充沛、雄奇奔放,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而被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韩愈。 4. 现代文化人中,被称为“诗僧“的是苏曼殊。 5.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主张出自战国思想家杨朱。 6.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有“驿寄梅花”,是指梅花在诗文中是代指寄给朋友的书信。 7. 下面著作里面不属于周作人的是《猛虎集》 8.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属于文学评论。 9. 下面不属于梵·高作品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10. 以下哪些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 11. 《我的四个假想敌》最主要的一个行文特色是运用了军事术语。 12.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生活的具体时期是中唐。 1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艺术手法的是颂。 14. 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的李是指李商隐。 15. 《诗经》中的“国风”类作品是按照不同地域收集的诗歌。 16. 评论者,《秦腔》乃是以秦腔的方式写秦腔,这其实是说秦腔高亢火爆,《秦腔》行文也是高亢火爆。 17. “鹅湖之晤”发生在辛弃疾和谁之间?陈亮 18. 艾青《北方》一诗中在书写了对北方大地的爱与悲伤的同时,也写了作者对民族敌人的仇恨,这种情绪孕育在下面哪一物象之中?沙漠之风 19. 下列诗句中运用典故的是男儿本自重横行 20.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委婉含蓄 21. 《史记·刺客列传》中,“白衣道行,易水悲歌”一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是烘托气氛 22. “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这句话出自陈寅恪 23. 《我学国文的经验》一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迂回、曲折 24. 陈省身强调他曾经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 25.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王蒙觉得,这体现了语言可以独立于现实之外,可以不符合真实 26. 《现象七十二变》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有何象征?时代的多变 27. 李宗盛的《凡人歌》可以看作是中国流行音乐启蒙时代的结束 28. 《金缕曲(赠梁汾)》句中有“青眼”二字,这一典故源于阮籍 29. 马克·吐温说,你们可要非常谨慎地对待说谎;否则十有八九会被揭穿。一旦揭穿,在善良和纯洁的眼光看来,你就再也不可能是过去的你了。这些话是一种正话反说的反讽 30. 戴望舒曾经受到法国的著名象征主义诗人魏拜伦的深刻影响 31. 《别赋》中使用典故的辞句是赋有凌云之声 32. 艾青《北方》一诗为使诗作于悲哀与忧郁的调子之外,有坚实纵深的内涵,诗人反复

大学语文题库#(精选.)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大学语文》机考复习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100小题)。 1. 《李将军列传》选自()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标准答案:C 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标准答案:A 3. 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 A.五帝时代; B.商、周时 代 C.“三代之英”时代 D.春秋时 代 .标准答案:C 4. 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 B.辫子事 件 C.张勋复辟事件 D.六斤裹脚事 件 .标准答案:B 5.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仕途上遭遇挫折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标准答案:B 6. 下面哪部作品的出版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A.《家》 B.《呐 喊》 C.《春蚕》 D.《骆驼祥 子》 .标准答案:B 7. 柳永的词集是() A.《乐章集》; B.《漱玉 词》;

C.《淮海词》; D.《珠玉 集》 .标准答案:A 8. 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A.《骆驼祥子》; B.《茶馆》; C.《龙须沟》; D.《月牙儿》 .标准答案:A 9. 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国 语》 .标准答案:B 10. 《宝玉挨打》中,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这句话的是 () A.袭人 B.林黛玉 C.贾母 D.王夫人 .标准答案:A 11. 《爱尔克的灯光》中故居照壁上的四个大字是() A.礼义廉耻 B.光明正大 C.家门和顺 D.长宜子 孙 .标准答案:D 12. 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的词句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标准答案:D 13. 《宝玉挨打》中描写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个人物是()A.黛玉 B.宝钗 C.王熙风 D.袭人 .标准答案:B 14. 《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政治才能的情节是() A.弹铗而歌; B.焚券市义; C.营造三窟; D.乘车过 友 .标准答案:B 15. 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遥岑远目; B.献愁供 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问 舍 .标准答案:C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 6.“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论语·先进》,冠者指(成年男性,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东晋)朝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10.“老庄”指的是(道)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诗经》、(楚辞)。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九歌》,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断代 )史书。 15.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的是唐代的(李白)、(杜甫)。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称为婉约之宗的是(李清照)。 17.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大学语文练习题

读书:课文《大学之道》精读、课文《学问与趣味》泛读; 亲情:课文《母亲》精读、课文《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泛读; 爱情:课文《小城三月》精读、课文《摩诃摩耶》泛读; 乡情:课文《我梦见重又归去》精读、课文《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泛读;人生:课文《封锁》精读、课文《鉴真和尚》泛读; 人格:课文《伯夷列传》精读、课文《马铁奥·法尔哥尼》等泛读; 爱物:课文《蚊对》精读、课文《借马》泛读; 人性:课文《老妇还乡》精读、课文《复仇》泛读; 登临:课文《忆黄山》精读、课文《孟加拉风光》泛读; 怀古:课文《西塞山怀古》精读、课文《吊古战场文》泛读; 状物:课文《江天暮雪》精读、课文《野蜂》泛读; 人情:课文《饥饿艺术家》精读、课文《苦恼》泛读; 情趣:课文《爱从何处寻》精读、课文《寂寞》泛读; 思考:课文《再论信心与反省》精读、课文《徒然草》泛读;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C) A. 提高写作水平 B.深化中学语文 C.增强人文修养 D.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 2. 大学语文课文篇目应该是(A) A.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 B. 中国现代作品 C. 唐诗宋词 D. 中国古代作品 3.“迎上门来堆一脸感激”,指的是(A) A. 谢天谢地,儿子你终于回来了 B. 庆祝儿子大学毕业 C. 庆幸八年抗战的胜利 D. 庆幸我还活着 4. 袁可嘉的《母亲》是一首(D) A. 自由诗 B. 古体诗 C. 象征诗 D. 新格律诗

5、下列不属于萧红作品的是(B) A.《生死场》 B《八月的乡村》 C《呼兰河传》 D《小城三月》 6、《小城三月》是属于萧红作品中的哪一种?(D) A、处女作 B、成名作 C、代表作 D、最后一部作品 7、深受鲁迅思想的影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现代女作家是(B) A 冰心 B萧红 C丁玲 D张爱玲 8、泰戈尔的小说《摩诃摩耶》的主人公的悲剧是源于以下哪个宗教的习俗?(C) A、佛教 B、基督教 C、婆罗门教 D、伊斯兰教 9、摩诃摩耶最终离开罗耆波的原因是(B) A、她的容貌被毁 B、罗耆波违背了诺言 C、罗耆波不再爱她 D、她不再爱罗耆波 10.(B)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A. 英国 B.德国 C. 法国 D.意大利 11. 艾兴多尔夫是19世纪后期(A)的杰出代表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3)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3) 1.《容忍与自由》中“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来证明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观点属于()。 A.类比法 B.概括法 C.例证法 D.演绎法 2.《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字的难处在于()。 A.感情的起伏不定 B.所述事物的千变万化 C.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古今字的意义不同 3.下列《咬文嚼字》的文句中,概括了全文中心论点的是()。 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4.《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 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 5.《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A.吃饭有很多功用 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中华考试网 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 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 6.作者写《吃饭》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 A.表明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 B.说明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 C.表达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是最主要的东西 D.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7.《吃饭》中,作者展开联想的主要途径是()。 A.时间统一性联想 B.地点统一性联想 C.相似性联想 D.对比性联想 8.《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 A《短歌行》 B 《饮酒》C《蛇》 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 A 反复咏叹 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 C 起兴手法 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 A 使动词 B 意动词 C 名词 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 A yì B sī C shī 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 A 《短歌行》 B 《月夜》 C 《春江花月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 A 陆游 B 唐琬 C 白居易 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 A 赠别诗 B 七言古诗 C 山水诗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 A 夸张 B 对比C借代 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 A 崔莺莺 B 张珙 C 红娘 12、《铸剑》属于(C ) A 散文 B 神话 C 小说 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 A 《道士塔》 B 《蛇》 C 《乡愁》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 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 A 《听听那冷雨》 B 《雅舍》C《神女峰》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 A 《短歌行》 B 《邯郸记》 C 《还魂记》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C )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 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 19、《诗经》中的“风”是(C )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 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 A 《大雅》 B 《小雅》 C 《国风》 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当仁不让 C 君子成人之美 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 A 夸张B比喻 C 对比 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 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 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B ) 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

大学语文考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可采用排除法; 2,注意审题: 1.下列议论文中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是()B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论毅力》引用孟子的话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是为了强调(D)A.人生必有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 B.毅力大小不同则效果必有差别 C.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成功 D.有毅力就成功,无毅力就失败 分析:考核课文的中心思想。 3.《吃饭》中用音乐和烹调来说明社会多元相济、和而不同的特征,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演绎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4.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A)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五代史》 5.下列散文中,通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是(A) A.《先妣事略》 B.《纪念傅雷》 C.《都江堰》 D.《张中丞传后叙》 分析:《先妣事略》文章通篇运用细节描写。没有描写母亲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些日 常生活小事,比如,让丫环把没有烧透的媒晒了再用;对奴仆很好;母亲尽管儿女 拖累,还是 " 手中纫缀不辍 " ,让婢女团晒炉中炭屑再用;善待僮仆,娘家送来的珍馐糕 点,大家享用;对子女教育,则极为严格。作者拾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 絮絮道来,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这些日常生活琐 事,絮絮道来,刻画人物,抒发感情 6.《冯谖客孟尝君》中,先写冯谖“无好”、“无能”,再三弹铗,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使之“无纤介之祸”。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是(C) A.前后照应 B.一波三折 C.欲扬先抑 D.侧面衬托

自考《大学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3)

自考《大学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3) 1.《先妣事略》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多用(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传记的是( )。 A.归有光《先妣事略》 B.侯方域《马伶传》 C.《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D.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3.《马伶传》一文的关键情节是( )。 A.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 B.马伶与李伶的第二次技艺较量 C.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 D.华林部夜访马伶相与罗拜而去 4.在《西湖七月半》中,最能表现作者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一句话是( )。 A.装假醉,唱无腔曲 B.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C.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D.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5.散文《秋夜》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 )。 A.夸张手法抒情 B.比喻手法抒情 C.象征手法抒情 D.借代手法抒情 6.散文诗《秋夜》中,天空象征着( )。 A.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 B.具有坚韧战斗精神的斗士 C.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 D.黑暗暴虐势力 7.散文诗《秋夜》中,象征“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的是( )。 A.枣树 B.天空 C.小青虫 D.小粉红花 8.在《香市》一文中,重兴香市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因“破除迷信”,香市地盘被侵占 B.打拳头卖膏药,武术表演不精彩 C.商人不太热心,市场商品不丰富 D.农村破产,香市主角农民来得少 9.《香市》中,今昔香市主角的转移指的是( )。

A.从江湖班变为“南洋武术班” B.从“南洋武术班”变为江湖班 C.从小商人变为农民 D.从农民变为小商人 10.在《香市》中,往昔香市的主角是( )。 A.农民 B.官吏 C.工人 D.小商人 1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文中出现的“灯光”共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12.《纪念傅雷》中,因为作者认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而引起了傅雷的( )。 A.第一怒 B.第二怒 C.第三怒 D.第四怒 13.根据《纪念傅雷》这篇文章,下面有关傅雷“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 一、单选题: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拟人 2.戏剧《日出》的作者是() A.曹禺 B.沈从文 C.茅盾 D.钱钟书 3.《单刀会》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白朴 C.王实甫 D.汤显祖 4.“文起八代之衰”指的是谁的散文() A.欧阳修 B.王羲之 C.韩愈 D.王安石 5.下列样式不属于记叙文的是() A.科学小品 B.通讯 C.日记 D.回忆录 6.《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苏轼 C.司马迁 D.宗臣 7.哲学家和作家培根的国籍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8.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A.《氓》 B.《杜陵叟》 C.《陌上桑》 D.《短歌行》 9.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 A.杨维桢 B.元好问 C.关汉卿 D.蔡松年 10.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的划分依据是() A.议论的篇幅 B.议论的方式 C.应用的场合 D.论文的作者 11.下面不属于议论文的是() A.韩愈《进学解》 B.韩愈《师说》 C.贾谊《过秦论》 D.王羲之《兰亭集序》 12.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 A.鲁迅 B.契诃夫 C.莫泊桑 D.欧·亨利 13.从戏剧的容量来看,曹禺的《日出》属于() A.独幕剧 B.重幕剧 C.多幕剧 D.话剧 14.“忽哪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A.《关山月》 B.《从军行》 C.《短歌行》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姜氏何厌之有”的正确译文是() A.姜氏有多么讨厌! B.姜氏她厌恶什么? C.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D.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16.杜甫的《月夜》是一首()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17.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A.山水 B.田园 C.隐逸 D.边塞 18.下列不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作品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易经》

大学语文复习题库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大学语文机考复习题库 2013年 一、作家作品知识(共75题) 1. 《张中丞传后叙》中“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指的是( C ) A.洛阳 B.长安 C.睢阳 D.汴州 . 2. 《八声甘州》下片的抒情着眼点是( D ) A.自然景物 B.社会事件 C.举止行为 D.心理活动 . 3. 《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 D ) A.慷慨激昂 B.平易质朴 C.含蓄委婉 D.刚柔相济 . 4.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 B ) A.夸张、比喻、用典 B.夸张、比喻、对偶 C.对偶、比喻、拟人 D.用典、比喻、对偶 . 5. 李煜《虞美人》用“雕栏玉砌”指称南唐宫殿,其修辞手法是( D )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借代 .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 ) A.比喻、夸张 B.比喻、拟人 C.比喻、借代 D.夸张、拟人 . 7. 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C ) A.采用典故 B.采用口语 C.用经史语 D.化用前人诗词成句 . 8. “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 D ) A.第三十一回、三十二回 B.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C.第三十五回、三十六回 D.第三十六回、三十七回 . 9. 《马伶传》中的“分宜”、“昆山”依次指( B ) A.分宜人、顾秉谦 B.严嵩、昆山人 C.分宜人、昆山人 D.严嵩、顾秉谦 .

10.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 ) A.边塞诗 B.闺怨诗 C.田园诗 D.哲理诗 .1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的修辞手法是(D ) A.设问与比喻 B.反诘与夸张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夸张 . 12.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引发作者故乡之思的主要景物是( C ) A.晚风 B.过雁 C.黄花 D.梧桐细雨 . 13. 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拟手法的是( C ) A.遥岑远目 B.献愁供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问舍 . 14.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D )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呤应觉月光寒 D.青鸟殷勤为探看 . 15.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下列曲词中,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D )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 16. 王维《山居秋瞑》是一首( D ) A.七律 B.七绝 C.五律 D.五绝 . 17. 杜甫的《蜀相》是一首( D ) A.山水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怀古诗 . 18.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于( B ) A.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B.吴敬梓《儒林外史》 C.蒲松龄《聊斋志异》 D.刘鹗《老残游记》 . 19. 苏轼《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情感变化的过程是( B ) A.悲→乐→悲 B.乐→悲→乐 C.悲→乐→大乐 D.乐→悲→大悲 . 20.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B ) A.屈原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 21. 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家是( D ) A.曹操 B.谢灵运 C.韩愈 D.欧阳修 . 22.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 D )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 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 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 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 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 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 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 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 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 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 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 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 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 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 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 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 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 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 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 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 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 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 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 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 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 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 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 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 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 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 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 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 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 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 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 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 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 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