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同一版权模式下的中西娱乐节目对比研究

——以《好声音》为例

摘要:本文在梳理《好声音》这档娱乐节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以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以荷兰、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同一版权下的娱乐节目很难有大创新,出现了诸多“雷同现象”,但是由于地域、国情、本土化融合、产业发展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好声音》还是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现象。

关键词:同一版权;《好声音》;对比研究

1、《好声音》在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概述

1.1、《中国好声音》概述

《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节目《The V 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1.2、《好声音》在西方各国的发展

2010年,由荷兰著名制片人John de Mol和

Roelvan V elzen创造的《荷兰好声音》(The V oice of

Holland)在荷兰RTL4电视台播出,节目一亮相便

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占荷兰总人口的18.2%)

的眼球。

2011年,《美国好声音》由美国国家广播电

视公司(NBC)重新包装推出,一举成为王牌综艺

节目《美国偶像》的最大竞争者。《英国好声音》

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视高达842万名观

众,远远超出了《X元素》、《Strictly Come

Dancing》(英国版《舞动奇迹》)和《英国达人秀》

的首播收视。法国、德国和韩国等也纷纷购入《荷

兰好声音》的版权,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同一版权下的中西方娱乐节目对比研究

虽然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已经落幕,但在2012年8月前后,全世界共有5个国家的“好声音”处于热播状态,大家都在为音乐而“转椅”。这档版权来自荷兰的《The V oice》电视节目竟然在短短两年内风靡全球,掀起了一股“好声音”的“世界大战”。本研究将根据获得的中国荷兰美国版好声音的相关资料进行简短的差异比较。

2.1同一版权下的节目内容“雷同”多

2.1.1《Rolling in the deep》成为“神曲”

在《中国好声音》第一期节目中,来自辽宁彰武的“大嗓门”姑娘黄鹤第一个光脚上台,演唱了《Rolling in the deep》这首英文歌,那英、庾澄庆、杨坤纷纷为她“转椅”。而《Rolling in the deep》这首歌曲原唱是英国著名独立歌手阿黛尔,随着她的歌曲风靡全球,这首歌也出现在各个国家《好声音》的舞台上。

在《荷兰好声音》中,《Rolling in the deep》成为一首PK歌曲,反响不错。在《美国之声》第七集中,女选手Vicci Martinez演唱了这首英文歌。另外,在《英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第三集中,女选手Joelle演唱了深情版的《Rolling in the deep》,收获了“满分”。

2.1.2、选手造型都含有光头、孤儿和盲女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有很多个性学员,有观众总结出一大学员规律:每个国家的版本都会有光头、孤儿、盲女这三类学员。

《美国好声音》中,19岁的女选手Karise Eden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她自己没有过多强调故事,但后来有观众发现,她其实有段坎坷的身世:小时候就与母亲不和,11岁有自毁倾向,12岁辍学,13岁离家出走,后来辗转于20多家不同的女子庇护所。而《中国好声音》中,王韵壹其实从小就是一个孤儿。但她和Karise Eden一样,并没有主动在节目中曝出自己的身世,而是后来由观众发现,这样反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中国好声音》中的盲女张玉霞也是一位特殊学员,酷似邓丽君的嗓音让人印象深刻,而她与萧煌奇又是同班同学,曲折的经历获得了不少网友的支持与鼓励。在《美国好声音》中也有一位经历类似的盲女Rachael Leahcarl,她在总决赛获得了第三名,与张玉霞相似,她9岁开始学习音乐,会讲多个国家的语言,她在节目中曾表示,希望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歌手为人们所知,而不是一个会唱歌的盲人。

2.2中西好声音差异化表现

2.2.1、西方学员较为多元化,中国相对包装稍重,更似偶像选秀

在《中国好声音》的56位学员中,虽然学员的身份各异,包括了服装店店主、卡车司机等另类职业,但不得不说,学员构成还是以专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歌手、酒吧驻唱歌手为主,而过多专业歌手的出现,也遭遇到不少网友的质疑。

相比较而言,在美国、澳洲等其他国家的版本中,学员的来源更加多元化,有司机、有军人、有自由职业者,甚至还有专业歌手为他们伴唱,草根性更强一些。

另外,在学员的年龄跨度上,西方版本差距更明显一些。最近,在网上流行一段有趣的视频,沧桑的帅大叔和萌人小正太展开激烈的对决表演,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而这段视频也让大家看到西方《好声音》节目中,学员的年龄差距极大。相比之下,《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多是青年人的天下,70、80、90后居多,几乎没有大叔、大妈们的身影。56位入围学员中,34岁的金池成了最年长的一位。

2.2.2、西方导师放得较开,敢开玩笑来娱乐

与西方版本导师配置一样,《中国好声音》的四位导师: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也是采取三男一女的组合,并且他们在华语乐坛的地位都首屈一指。不过,从年龄结构来看,西方的导师年龄似乎更年轻一些,比如《美国之声》的四位导师年龄都在40岁以下,导师组成更有活力。

在导师风格上,其实中国版的四位导师已经表现得非常抢眼,收放自如,都很放得开,但如果看了西方的版本,就会觉得他们其实还是有些保守。比如,《美国之声》的四位导师,有时为了争夺学员甚至会在节目中说脏话,而澳洲版《好声音》里,导师们唇枪舌剑时,肢体语言夸张得就差动手打架了,而这些情况在中国版是不可能出现的,另外中国版《好声音》因为受节目时间限制,也剪掉了很多导师们精彩互动的部分,这些都成为本季好声音的遗憾。

2.2.3、西方主持人不播广告,节目收入主要靠相关产业链

对于无需观众付费的公立电视台来说,广告收入是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收入来源,广告插播自然在所难免。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主持人华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也通过这档节目收获了更高的人气。不过,仍有不少网友调侃称,华少在这档节目中的意义就是“卖凉茶”,他也因此有了“凉茶哥”的外号。

在《中国好声音》日总决赛当晚,在五个小时的节目里创下了两个多小时广告个记录,其中还不包括各种形式的电影宣传。据称,好声音决赛夜钻石广告位15秒116万,创造了中国广告单条价格之最的历史,这一“创举”使得不少网友调侃到底是中国好声音还是中国好广告。

而在西方的多个版本中,主持人并未承担播广告的任务,而是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导师和

学员。那么,没有广告,西方版本的好声音又是如何赚钱呢?比如《荷兰好声音》,它全程几乎没有广告,节目收入全是通过后续的学员彩铃下载业务以及相关的音乐产业链来实现,而中国由于现阶段产业发展成熟度还不够高,收入多半靠广告,相关产业链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4、赚钱的模式上的不尽相同

本季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灿星制作,真正实现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而且与播出平台浙江卫视达成协议,如果节目收视率达到一定标准,将由双方共同参与广告的分成。而因为灿星制作承担了所有的版权费,如果节目达不到规定的收视标准,他们还将单方面担负广告商的损失。利润与风险双重刺激下,逼着灿星制作不惜成本与投入打造最好的产品。

《中国好声音》还把明星导师当成了打造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吸引明星们长期共同投入。在引入原版《The V oice》的其他国家中,节目结束于那一季冠军的产生,除了节目本身的衍生品或是线上歌曲的继续销售之外,歌手签约、演唱会、唱片发售等获利环节都与节目的制作方没有任何关系。但灿星制作把选手签约以及签约之后的商业演出等项目都收归自己所有,并跟明星导师们合作,开发音乐学院、演唱会、音乐剧、线下演出等在内的全产业链。

2.2.5、选手选曲及亲友团队节目表现上颇有差异

荷兰版和美国版的《好声音》中选手多唱奔放、激昂、积极向上的欢快歌曲,而《中国好声音》太多多愁善感的抒情歌曲,大多数是表达失恋、离愁或人生的不如意等等悲观的情绪,这某种程度上说明西方此类节目娱乐性更强,音乐更注重激情和阳刚,中国人更擅长打感情牌和叙说人生故事。

荷美版的《好声音》中,选手获胜,所有亲友欢呼雀跃,紧紧拥抱,几近疯狂,情感十分外露,而《中国好声音》中,家人友团表达情感多数比较含蓄,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拍手鼓掌而已。

3、《好声音》的品牌价值及对业内的影响

3.1、品牌价值

《中国好声音》的歌声如今已飞入千家万户,其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更是惹的各商家红了眼,其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1、加多宝心甘情愿6000万打包冠名权

经过一个月的协商,加多宝终于拿下冠名权。加多宝以6000万的冠名费冠名《中国好

声音》,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益。主持人高频速的加多宝广告,屏幕下方不断闪烁的加多宝饮料瓶,让这家处于品牌权纷争的饮料品牌赚足了眼球。四期节目之后,独家冠名商加多宝认为这笔支出花的“值”!

3.1.2、广告费价格狂飙刷出新纪录

20天里,《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飙升到每15秒36万。好声音决赛夜钻石广告位15秒116万创造中国广告单条价格之最。12条15秒广告卖出约1100万,刷新了卫视15秒广告的新纪录。

3.1.3、导师靠选手爆红分高利

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称:“我们的导师是没有出场费的,没有按场次付酬劳,也没有打包一次性付酬劳。我们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开发合作,导师们将参与后期的开发分成。”导师们的投入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参赛选手们的前景更有保障,广告价格不断攀升。后期的产业链开发不仅能为选手带来经济利益,更能实现选手的音乐梦想,这也成为节目中的一大亮点。

3.1.4、中国好声音仅凭广告赚2000万

据好声音内部透露,正准备给选手写歌出唱片,国内外演唱会,仅国内收到邀约80场,趁热打铁的20场巡演计划10月底启动。16个学员出场费分为10万元和15万元两个价位。《中国好声音》从第一期至节目结束,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元,涨到50万元。据相关人士透露,好声音每期仅凭广告就能带来近2000万元的收益。

3.2、《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对国内电视界的影响

3.2.1、引进版权模式引领2012年电视节目潮流

一档《中国好声音》唱火了2012年7月的电视荧屏,唱火了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更唱火了节目版权生意。2012是模式节目大行其道的一年,以暑期十档音乐节目而言,其中有4档是正版引进的模式节目。截至今年7月,不完全统计已有近100个新节目在全国30多家卫视上演,其中不乏引进版权模式。《中国好声音》、《百变大咖秀》、《清唱团》、《顶级厨师》作为是其中的代表作,从它们的模式拷贝和本土化运作,都可以看出2012年电视节目模式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2.2、“抢椅子”大战未完结,各家卫视开始谋划“后好声音时代”

如今,“好声音”尘埃落定,“后好声音时代”各卫视综艺节目大战硝烟又起,一批全新节目将加入卫视江湖的“抢椅子”大战。江苏卫视占据综艺节目收视率榜首长达三年的《非诚勿扰》将全面“升级”,益智类节目《非常了得》也要刷新。而湖南卫视将引进《女人如歌》和《唱出我人生》两档节目,往年的《快乐男声》也有望“复活”。

浙江卫视的“好声音”将继续发挥“余热”,开拓衍生产品。曾举办四季的《中国梦想秀》团队,如今重新出山,并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好声音”的运作。据有关调查,“好声音”花了8000万元,“梦想秀”的预算则会翻番,其中不少钱便花在邀请“好声音”的舞美和灯光。此外,节目形式也可能走“好声音”路线,“砍”掉传统的主持人。目前节目组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是直接由周立波掌控全场;二是成立“梦想大使团”,章子怡、陈奕迅、杨澜都在备选名单中。由此可见,后好声音时代的电视荧屏将更加值得观众期待。

参考文献:

[1]《中国好声音》:模式引进的胜利[N]. 南方都市报,2012-10-13.

[2] 吴莎黄晓雅.“抢椅子”大战还没完各家卫视布局“后好声音时代” [N]. 黔中早报,2012-10-15.

[3] 中国好声音.[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441123910.html,/view/8700459.htm

[4] 刘睿.《好声音》火了各卫视纷纷购买外国节目[N]. 天府早报,2012-09-21.

[5]石述思《中国好声音》的“吸金大法”.[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123910.html,/s/blog_4fcb878a0102ef9o.html?tj=1. 2012-09-08 20:24:46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介.doc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介第 9 期(总第 12 期)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 一、发展现状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其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特征。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后来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1997 年 5 月,英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首相布莱 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特别工作组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 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1998 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概念,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的: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有关 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扶持;逐步建立完整的创意产 业财务支持系统,包括以奖励投资、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及区域财务论坛等作为对创意产业的财务支 持。 至 2000 年英国创意产业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据英国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Inter-Departmental Business Register, IDBR )统计显示,英国创意产业企业已达122,000 家,约占企业总数的7.6%,其中四分之三集 中于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音乐、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 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分布情况 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育部发表《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y Mapping Document 2001 年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该报告显示, 2001 年英国创 意产业产值约为1125 亿英镑,占英国当年GDP 的 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 的贡献。 2002 年,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注册企业数约有12.2 万家,雇佣总人数达190 万,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此外,英国创意产业实现出口 约占英国外贸出口总额的 4.2% 。 115 亿英磅, 2003 年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补了货物贸易逆差。经过几年的发展,从1997 年至 2005 创意产业进一步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抵年间,英国已培育了12 万多家创意企业,与创意 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占英国就业人口的一半。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 有效策略。此外,以伦敦为代表的几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的典型。创意产业有力地推动了 城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策略 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 的基础研究、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数字化推动、企业财政扶持等方面。 1.加强产业的基础研究创意 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除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和《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两份报告之外,英国又相继进行了相关的基础性研究:1998 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 Exports:Our Hidden Potential )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 年,发布的《地区的规模》(The Regional Dimension )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 年,《下一个十年》(The Next 10 Years )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 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C 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的发 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订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 性、连贯性、一致性。 2.注重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创意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

从2004年8月16日到2005年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贵州赴美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培训班的学习,结合学习,我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城市建设对我国城镇建设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本文着重介绍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以及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所谓文化产业(c u ltur e I ndust ry),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品化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和传播,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半个多世纪前发端于美国的文化产业,近20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挟新经济之势成为蓬勃于世界,文化产业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当代世界的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往往不仅经济实力雄厚,文化产业也十分发达,对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化产业已经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许多任务业化时代所意想不到的奇迹。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产业规模与其汽车工业不相上下,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超过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发达,如新闻传媒、好莱坞、迪斯尼等,规模巨大,其中文化娱乐业年产值达4000亿美元,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在国际上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资料显示,美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超过20%,美国的400家最富有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是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 业最发达的国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罗湖区2007年文化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策略的思考近几年,罗湖区政府按照深圳“文化立市”的战略要求,抓住文化市场 逐步放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生产要素,探索文化经济内涵,大力促进文化活动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同期GDP增速高出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罗湖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管理机制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罗湖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仍需着眼高远、“自造”优势。 一、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基本单位2878个,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占本地生产总值的%,较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见图1),表明罗湖区文化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逐步克服了深圳广电集团等几家大单位外迁带走当期%增加值的影响,保持强劲增 长势头。 图1:罗湖区2004-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例从文化产业分层来看,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基本单位235个,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基本单位931个,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 占%;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基本单位1712个,增加值亿元,增长%, 占%(见表1)。 表1 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分层主要指标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同一版权模式下的中西娱乐节目对比研究 ——以《好声音》为例 摘要:本文在梳理《好声音》这档娱乐节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以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以荷兰、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同一版权下的娱乐节目很难有大创新,出现了诸多“雷同现象”,但是由于地域、国情、本土化融合、产业发展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好声音》还是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现象。 关键词:同一版权;《好声音》;对比研究 1、《好声音》在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概述 1.1、《中国好声音》概述 《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节目《The V 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1.2、《好声音》在西方各国的发展 2010年,由荷兰著名制片人John de Mol和 Roelvan V elzen创造的《荷兰好声音》(The V oice of Holland)在荷兰RTL4电视台播出,节目一亮相便 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占荷兰总人口的18.2%) 的眼球。 2011年,《美国好声音》由美国国家广播电 视公司(NBC)重新包装推出,一举成为王牌综艺 节目《美国偶像》的最大竞争者。《英国好声音》 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视高达842万名观 众,远远超出了《X元素》、《Strictly Come Dancing》(英国版《舞动奇迹》)和《英国达人秀》 的首播收视。法国、德国和韩国等也纷纷购入《荷 兰好声音》的版权,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0058 课程名称:文化产业项目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学时:3学分72学时 适用对象:开放教育本科 二、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以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一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各地文化产业实践可谓风生水起、渐入佳境。相应地,作为其落脚点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也呈现如火如荼的格局,图书出版、电视节目、影视动画、数字音乐、网络游戏,还有各种信息平台、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等迅猛发展,大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但另一方面,要真正将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好,必须要深入探究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内在特点与运行规律,掌握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本课程为江苏开放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教育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专业主干课程。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本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学习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对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扎实,获得较宽的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文化产业项目的业务流程、定位与设计、项目策划、项目筹备、市场营销、项目的组织规划、项目的投资与质量管理等理论知识,初步具备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实践和组织能力。 (二)学习要求 1. 掌握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内涵; 2.了解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阶段划分和主要影响因素; 3. 掌握文化产业项目的消费行为分析和目标市场分析方法,熟知市场推广策略; 4. 了解文化产业项目异业结合的不同方式及其趋势; 5.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6.熟悉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流程,了解文化产业项目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7.熟知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定位的主要模式,初步掌握市场分析能力; 8.了解文化产业项目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能分析判断文化产业项目有关风险; 9.了解政府部门文化产业项目储备、编制与报批的内容与程序; 10.掌握Project2007日历设置的方法、任务输入与工期设定方法、WBS域和PERT分

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讲解

探寻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元共存不仅为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了条件,更加使得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彼此借鉴优势、共同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互相依存的共生性,从而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姿、魅力无穷的人类文化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寻求文化多元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探寻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成为了当今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命题。 2011年7月30日,在第六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主题论坛上,来自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知名企业的海内外文化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着眼于文化融合与产业实践,通过对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和模式的互相比较、国内外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的相互借鉴,会诊全球文化产业的热点问题,就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带来了智慧的启迪。 紧抓我国文化产业的黄金机遇 文化充满着个性,个性体现出差异,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论坛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永峰指出,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初步发展,到“十二五”期间已经开始出现了与其它产业大规模融合的态势。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将加快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对转变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和价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繁荣将我国的电影产业推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对我国电影产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17部超过了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在开启了我国电影票房“百亿时代”的同时,也迎来了我国电影产业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黄金机遇期”。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董事长杨步亭先生指出,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影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电影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城市院线建设和3D 电影市场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喷井式发展。应当说,我国电影市场所取得的长足进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罗湖区2007年文化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策略的思考 近几年,罗湖区政府按照深圳“文化立市”的战略要求,抓住文化市场逐步放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生产要素,探索文化经济内涵,大力促进文化活动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同期GDP增速高出17.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罗湖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管理机制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罗湖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仍需着眼高远、“自造”优势。 一、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基本单位2878个,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3.3%;全年实现增加值33.89亿元,增长29.1%,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9%,较上年提高了0.45个百分点(见图1),表明罗湖区文化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逐步克服了深圳广电集团等几家大单位外迁带走当期28.9%增加值的影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图1:罗湖区2004-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例

从文化产业分层来看,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基本单位235个,增长8.8%,全年实现增加值为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基本单位931个,实现增加值9.76亿元,增长22.5%, 占28.8%;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基本单位1712个,增加值18.8亿元,增长31.7%, 占55.5%(见表1)。 表1 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分层主要指标 从内部行业构成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服务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企业数增长极快。2007年文化服务业企业918个,增长76.2%,实现增加值13.99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1.2%,显示罗湖区文化服务功能较强。二是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企业占比过五成。2007年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企业1518个,占文化产业基本单位的52.7%,反映出文化消费旺盛,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大。三是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黄金珠宝业推动文化产品制造业迅猛增长,2007年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63.4%(见表2)。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介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简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介第9期(总第12期)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 一、发展现状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其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特征。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后来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1997年5月,英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首相布莱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特别工作组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扶持;逐步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财务支持系统,包括以奖励投资、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及区域财务论坛等作为对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 至2000年英国创意产业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据英国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Inter-Departmental Business Register,IDBR)统计显示,英国创意产业企业已达122,00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其中四分之三集中于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音乐、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 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分布情况 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2001年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发表《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y Mapping Document),该报告显示,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占英国当年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 2002年,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注册企业数约有万家,雇佣总人数达190万,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此外,英国创意产业实现出口115亿英磅,约占英国外贸出口总额的%。 2003年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创意产业进一步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经过几年的发展,从1997年至2005年间,英国已培育了12万多家创意企业,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占英国就业人口的一半。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策略。此外,以伦敦为代表的几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的典型。创意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策略 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数字化推动、企业财政扶持等方面。 1. 加强产业的基础研究创意 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除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和《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两份报告之外,英国又相继进行了相关的基础性研究:1998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Exports:Our Hidden Potential)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发布的《地区的规模》(The Regional Dimension)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下一个十年》(The Next 10 Years)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订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 2. 注重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创意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动创意产业数字化发展:1998年对下议院特别委员会所提出的“多媒体革命”做出响应,开始积极计划应对数字化潮流;2000年,研究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障的重要性;2002年,研究了数字科技对电影生产及销售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电影产业政策。数字化技术不但大大缩短了创意产业的创作过程,降低了创作成本,提高了创意产品的创作质量,而且也促成了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深刻变化。此外,政府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民众生活,开发多家博物馆并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支持民众的创意发展,提供公民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享受创意生活。 3. 加强创意企业资金扶持 英国创意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短缺、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美国文化产业发展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美国文化产业发展 据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数据: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值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产值已占其GDP的20%左右,是美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美国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是美国文化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定位明确、层阶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备的文化产业发展法律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宪法》、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法律、知识产权法、针对文化产业的行业性法律、其他相关法律等五种不同类型的法律构成,这些法律和法规为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理念、政策和实践的法律指导和保障,使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宪法》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法。一是《宪法》明确了文化自由权和平等权是公民的合法文化权益。《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这不仅明确了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权利,国家具有通过法治化途径对公民合法文化权益给付和保护义务,而且成为政府不直接经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得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由发展的法律基础和政治保障。二是《宪法》明确了对专利和版权的鼓励和保护。《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有权“保障著作家和发明人对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的期限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之进步”。《宪法》是美国文化产业立法的基础,从立法理念和行政实践上营造了美国文化产业自由宽松发展的环境,为美国建立分散式、多元化、动态的文化管理体制确立了法律依据。 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法,明确规定政府直接负有支持基本文化事业发展的义务。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这是美国制定的第一部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法律。依据该法,创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该机构是美国历史上首个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独立运作的机构,主要以资金支持和补贴方式促进美国艺术与人文事业的发展。按照该法的规定,美国政府每年都应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拨付相应比例的资金支持文化和艺术事业,但该资金仅限于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建设,而不能用于庞大的文化行政机构的运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读书笔记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读书笔记 ——传统故事的“后现代化”演绎 姓名:张夏霖 学号:12140051060 专业年级: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的发展同时也就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与灿烂。通过对《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这本书的第11章——文化产品的开发及策划中的内容为王与故事第一的阅读,我发现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都可以发展为文化产业。现在我只谈论一下我的看法,想同张老师一起探讨。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加以改变发展为文化产业项目是一件很可行很简单的事情。 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数不胜数,我们年幼时母亲在睡前讲述的故事、坊间流传的传说与奇闻异事、还有各个民族的故事,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可能没有在书中记述过,可能它们只是人们口耳相传,可能你们觉得那是一个不经意的小故事,但在我眼中都可以被挖掘出巨大的财富。 正如我题目中所提到的“后现代主义”是我想到的一个将传统故事改编并发展的一种文化产业策划的套路。注意是一种套路,也就是说许许多多的其他文化资源也可以按照这种套路进行改编、创造,从而发展为文化产业。这里我只以一个传统民间故事为例。 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一种批判,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经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说: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简单来说,后现代主义就是思想上的高感情,以人为本;继承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加入现代元素,融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在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罗湖区2007年文化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策略的思考近几年,罗湖区政府按照深圳“文化立市”的战略要求,抓住文化市场逐 步放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生产要素,探索文化经济内涵,大力促进文化活动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同期GDP增速高出17.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罗湖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管理机制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罗湖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仍需着眼高远、“自造”优势。 一、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基本单位2878个,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3.3%;全年实现增加值33.89亿元,增长29.1%,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9%,较上年提高了0.45个百分点(见图1),表明罗湖区文化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逐步克服了深圳广电集团等几家大单位外迁带走当期28.9%增 加值的影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图1:罗湖区2004-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例从文化产业分层来看,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基本单位235个,增长8.8%,全年实现增加值为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基本单位931个,实现增加值9.76亿元,增长22.5%, 占28.8%;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基本单位1712个,增加值18.8亿元,增长31.7%, 占55.5%(见表1)。 表1 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分层主要指标

国内外文化产业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启示

国内外文化产业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启示 一、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其产业政策特点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它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发展最快和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美国是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无霸”企业,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注重科技创新加版权保护,文化产业规模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而位居第二,2009年文化产业产值约3万亿美元,差不多接近于中国的全部经济总量,占美国GDP总量的25%。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美国,把输出美国文化列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43%的份额。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英国注重政策引导加经济调控,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年均产值600亿美元,约占GDP的11%,是英国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和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法国特点是国家扶持和庇护,实行文化信贷、文化合同制等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链予以连续支持,甚至直接资助。包括英、法在内的欧盟国家奉行鼓励竞争和国家干预的文化政策。通过鼓励竞争,放开对社会资本的限制,实行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多元化;通过国家干预和经济杜杆,防止过于垄断,并扶持各类文化企业充分发展。欧盟27国文化产业各具特色、整体实力强大,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34%的份额。 日本1996年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政府设立公共支援制度,通过政策银行融资担保,倾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规模超过了电子业和汽车业,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81家是文化企业。日本在90年代的10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增长,特别是动画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三分之一。日本的动漫曾经一度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日本文化产业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10%的份额。 韩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到经济重创以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把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予以大力推进,颁布了《文化产业5年发展计划》、《文化产业促进法》,并实行政府准备金和减免税政策。从2001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使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由1%增加到5%,到2007年实现海外出口额5亿美元,成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实践教学计划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实践教学计划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是学校开放本科(专科起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领域的重要部分,也是该专业学员就业、工作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员必备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以必须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 1.本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员在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有了一定掌握之后,通过对会展业、广电影视业、音像业等相关行业的认知与实践,掌握业务实践知识,提高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2.为学员提供实践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通过讨论、实习,学员可以充分了解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的实际状况,熟练掌握基本的管理、服务技能,熟悉相关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对专业领域的感性认识,培养利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员在相关文化产业单位的锻炼,让学员结合课堂上所学过的文化产业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参与相关企业的各部门管理,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参与精神,为在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或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特别强调创造性。学员通过文化产业管理的

实践教学,密切关注文化产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发展新知,增强创造力;学员通过实践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强化其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服务意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形成职业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的能力,提高理论与知识应用水平,使学员养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加深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的转化。 2.技能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员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提高了学员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了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3.优化素质。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实践,能够丰富社会经验,拓展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学员要具备市场意识、实践意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这些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锻炼和培养。 三、教学方式 1.BBS讨论。通过网上BBS讨论,实施头脑风暴,激发集体智慧产生和提出创新设想。同学互通有无,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2.方案设计。适应“互联网+”潮流,利用相关软件实现对文化产业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形成方案,提升对项目的分解和监管有效性,同时培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罗湖区2007年文化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策略的思考近几年,罗湖区政府按照深圳“文化立市”的战略要求,抓住文化市场逐 步放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生产要素,探索文化经济内涵,大力促进文化活动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同期GDP增速高出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罗湖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管理机制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罗湖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仍需着眼高远、“自造”优势。 一、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基本单位2878个,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占本地生产总值的%,较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见图1),表明罗湖区文化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逐步克服了深圳广电集团等几家大单位外迁带走当期%增加值的影响,保持强 劲增长势头。 图1:罗湖区2004-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例从文化产业分层来看,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基本单位235个,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基本单位931个,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 占%;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基本单位1712个,增加值亿元,增长%, 占%(见表1)。 表1 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分层主要指标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

浙江日报/2002年/04月/29日/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 赵力平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影视、音像、出版等文化产品已成为全球最大换汇产品。在美国400家最富有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近两倍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日本的音像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体育产业在国内十大产业中排名第六。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分析当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 规模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文化产业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少数几个全球性的产业集团,覆盖了传媒、娱乐等诸多门类。1994年,拥有570亿美元资产的迪斯尼公司收购了ABC,创下了广播影视产业兼并的最高纪录,经营范围涉及媒体网络、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游乐场、消费品和互联网等。产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浪潮,促进强强联合,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资金使用、技术开发与市场开拓得以重组,各行业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经营风险降低,推动其迅速成长为集中化程度很高,产业跨度很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多媒体化。以往的文化产业,如电影、娱乐、广播、电视、报刊、音乐、广告、体育等,彼此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互联网的出现,使多媒体经营逐渐成为发展潮流,导致目前各类传媒出现汇流的现象。电影与电视汇流,传媒业与电子信息业汇流,传媒业全球化,报纸办电视、网站,电视办出版社、网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化产业巨头,都正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美国最大的25家传媒集团,全部是多媒体集团。多媒体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打破各媒体之间存在的传统壁垒,集传媒、通讯、信息服务于一体,促进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等各方面的资源得以共享,优化了产业结构,使得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的优势得以互补。 垄断化。规模化的结果是垄断化。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为九大巨头所把持,这九家公司又称“第一板块”,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维康、通讯公司TCI、通用电器、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西格拉姆,其中五家是美国公司。这九大集团,具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均名列全球500强(贝塔斯曼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但如果按其实力,也完全可以列入全球500强)。这九大公司,既是全球财团的精英,也是高度集中的产业,它们拥有全球性的分销网络,可以将其生产能力与分销网络紧密结合起来。与“第一板块”相对应的是数十家所谓“第二板块”的文化产业集团,这些集团是国家级或地区级的文化产业巨头,它们中有一半来自北美,其余的来自欧洲和日本。这些公司的年收入均超过10亿美元,通常可以进入全球1000强的行列。 高科技化。文化产业之所以被人称为“无烟工业”、“朝阳工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能耗少、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特征。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与广电技术的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使技术操作更加简单,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也使不同行业、不同媒体自身的业务可进行相互间的合作与新的开发,给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各大文化产业集团都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以图抢占下一步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制高点。可以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泛娱乐时代来临,IP授权细化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泛娱乐时代来临,IP授权细化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导读:如何实现IP运营纵深化,其中一个最为便 捷的途径就是将IP本身的进行不同品类的授权,授权给适配的品牌及产品 进行商业化运作,最终实现IP开发的最大化和专业化。 据【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讯:IP始终是内容为王时代的最佳注脚,而衍生IP的事物带来我们的巨大嬗变则让我们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盗墓笔记》的热映让我们再次领略了IP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就在不久前,《大鱼海棠》掀起的中国动漫风则已经让人们看到原创IP在广大粉丝群体当中的巨大号召力。很多人都将他们归结于市场营销的力量,但他们却忽略了市场营销的真正着力点——IP。从IP的视角来思考,这些所谓的市场营销事件似乎更加合理与全面。 然而,在这些IP运营的背后,我们却又发现一个大IP时代已经悄然来临,由此引发的以IP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魔兽世界》的热映更是让我们见识了泛娱乐化时代有关IP的多元化开发,而开发而来的庞大市场又让我们看到了IP授权时代的到来。 IP运营纵深化,授权细化成为主流 有关IP的讨论,正如有关IP的抢夺战一样,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涨之后陷入了死气沉沉的低谷之中。有些公司及作者手里拿着很多IP却苦于找不到销路,有些企业却依然在寻找着自己梦寐以求的IP。IP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等直接影响到了IP的深度运营,对于一些优质IP的授权细化日益成为未来IP运营的主流。

然而,国内市场上却少有IP授权的平台,一些优质的IP不得不“烂”在缺少深度运营的公司的手中。如何将IP的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地发掘IP背后的市场价值,成为下个阶段IP运营纵深化的主要手段。而对于IP拥有方来讲,IP本身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更多衍生于IP本身的东西,这不仅导致了IP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造成了一些擅长IP运作公司的生存困难。 如何实现IP运营纵深化,其中一个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将IP本身的进行不同品类的授权,授权给适配的品牌及产品进行商业化运作,最终实现IP开发的最大化和专业化。以当下较为火爆的原创IP魔鬼猫为例,通过在二次元界上进行IP的授权细化推动了IP运营的纵深化,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这个IP本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潜力,而IP产出方则可以更加专注于IP生产,最终打造出了一条基于泛娱乐化的大IP的运营市场格局。 IP授权的出现,特别是以二次元界为代表的IP授权超市的出现使得IP授权细化日益成为市场主流。作为IP运营纵深化的首要环节,如何利用IP授权尽可能多地发掘IP背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并通过对IP粉丝的细化做好下一步的用户运营以及营销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国内IP业界的共识。 以定制IP、孵化IP为龙头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IP时代到来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IP不断出现,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IP 增长速度的加快并没有错,而一旦IP生产的速度超过了市场对于IP的消化速度,这个时候的IP将会成为“鸡肋”,这不仅无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更加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随着IP深度运营时代的到来,盲目地生产和制造IP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以定制IP、孵化IP为龙头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在IP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标志就是一个将作者、企业、粉丝三方因素都聚集在一起的平台的形成。这个平台能够为企业和作者提供个性化的空间,在这个空

2013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主持发布《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2月1日,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主持发布了《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以下是报告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文化产业”概念及分类因各个国家的背景与需求等情况而不同 现代意义的“文化产业”概念,是在30年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文化产业”做了基本的定义,并进一步将文化产业界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与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概念因各个国家的背景与需求等情况的不同,甚至其具体称谓也不尽相同,从而体现出各个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如,英国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美国的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y),欧盟的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日本的感性产业(sensible industry),我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中国内地、韩国、芬兰等国基本上直接使用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概念。 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文化产品的行业;二是文化服务行业;三是具有较高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分类也非常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文化产业的经济性与生产性,将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产业、音像业、广告业、咨询业、网络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分类迥异,美国的版权产业分为4类,文化艺术业(含表演艺术、艺术博物馆)、影视业、图书业、音乐唱片业。英国的创意产业分为13个类别,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软件。欧盟的内容产业主要分为4个类别,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服务产业,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类容(报纸、杂志、书籍等),音像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视),各种数字软件等。日本的感性产业主要分为3类,内容产业、休闲产业与时尚产业。同时,由于信息科技革命的影响,信息与电子技术渗透到文化产业领域,各国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文化产业种类,如数字出版、移动终端媒体出版等。不同的国家的文化产业的分类非常的不同,这体现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不同的文化诉求,随着文化产业自身及发展环境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内涵也将变化。 第二部分,文化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转变。文化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重要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其它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已经为众多国家所认同,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崛起,全球文化产业已经呈现群雄并起千帆竞发的局面。现阶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崛起的势头更加强劲。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文化产业甚至成为经济复苏的新的希望,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其它产业,增长率普遍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在一些政局稳定的新兴经济体,文化产业也正在增加其在国民经济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