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

钢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
钢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

一、钢城区中小学学校布局现状:

钢城区辖5个镇(街道)(艾山街道办事处、颜庄镇、里辛街道办事处、汶源街道办事处、辛庄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高新区和1个工业区,230个村(居),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目前,全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1处,其中小学30处,初中6处,九年一贯制学校5处,中小学在职教师2637人,在校学生3万余人。

(1)区直中小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3处(新兴路学校、双泉路学校、共建路学校)完全小学3处(友谊路小学、万和小学、潘西学校)。

(2)艾山街道办事处中小学校:完全中学2处(艾山街道办第一中学、艾山街道办第二中学),完全小学6处(艾山街道办中心小学、寨子联小、卞家泉联小、双峰联小、施峪联小、育才联小)。

(3)颜庄镇中小学校:完全中学1处(颜庄镇中心中学),完全小学8处(颜庄镇中心小学、莱芜鲁能希望小学、颜庄镇东泉小学、颜庄镇南下冶小学、颜庄镇澜头联小、颜庄镇西港小学、颜庄镇当峪联小、颜庄镇柳桥峪小学)。

(4)里辛街道中小学校:全街道办共有学校8处,其中完全中学1处(里辛镇第一中学),完全小学3处(里辛镇中心小学、朱家庄联小、杨家楼联小),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里辛镇第二中学)。

(5)汶源街道中小学校:完全中学1处(汶源街道中学),完全小学4处(汶源街道中心小学、丈八丘联小、西冶联小、通香峪联小)。

(6)辛庄镇中小学校:完全中学1处(辛庄镇中心中学),完全小学5处(辛庄镇八一希望小学、徐店联小、石湾子联小、龙泉联小、砟峪小学),教学点1处裴家庄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辛庄镇铁车中学)

钢城区教育局

2014年8月11日

一、钢城区中小学布局现状情况统计(2014年8月)

·1、区直学校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3所。

2、艾山街道现有中学2处,小学6处。

·3、汶源街道现有中学1所,小学4所。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福山区村庄布点规划 1、布点规划总体情况 规划总行政村为231个,其中中心村4个、基层村85个,共撤并行政村148个,其中“村改居”82个,并入集镇所在地39个,并入中心村20个,行政撤消的弱小村7个。 规划中心村共4个,其中高疃镇2个,回里镇1个,张格庄镇1个。 规划基层村共85个,其中清洋街道办事处4个,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9个,张格庄镇11个,高疃镇46个。 规划弱小村7个,其中回里镇2个,高疃镇5个。 经集聚发展及老岚水库建设迁移后,最终保留基层村61个,其中福新街道办事处1个、门楼镇14个,回里镇6个,张格庄镇7个,高疃镇33个。 2、布点规划分区情况 (1)中心城区: 依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同三高速路,南至门楼水库,东至外夹河,西至绕城高速路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包括清洋街道办事处全部,福新街道办事处大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全部,门楼镇、高疃镇部分。现状行政村75个,人口66876人。 根据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划分,属居住用地内的村庄将按规划整体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保证拟迁移村庄的安置;属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内的村庄,

将在保证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按规划整体迁移安置,从而一步到位实现“居住楼房化,管理社会化,资产经营股份化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纳入城市管理。 (2)清洋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30个居委会,人口25368人;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6570人。除部分村庄外,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东黄埠、西黄埠、包家沟、钟家庄四个居委会,因位于中心城区边缘,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实施整体改造。 (3)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 辖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6个居委会,人口10605人,全部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按福山分区总体规划用地性质划分,均在居住用地内,按规划实施改造。 (4)福新街道办事处: 辖区总面积21.47平方公里,16个居委会,人口9633人,大部分用地包容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 其中在楮佳疃、山前李家两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福新居住小区,招贤、北十里堡、刘家埠、黄家、邢家山子、黄泥沟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和一个钼矿区居委会居民迁移到福新居住小区安置。在臧家、柳行居委会用地范围内规划臧家中心居住区,上庄、垆上、巨盆李家、小河子、大杨家五个工业园区居委会迁移到臧家中心居住区安置。以上居委会一步到位,纳入城市管理。 小杨家居委会因位于绕城高速路以外,作为基层村保留,行政隶属建议划到高疃镇管辖。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县域(县级市、区,下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依据《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是和《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应单独编制。 第五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由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第六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七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1 / 13

第二章基础资料调查 第八条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资料等。 第九条自然条件 (一)气象资料:气候特征、全年气温变化、日照时数、风象变化、降水量及气象灾害等。 (二)水文资料:地表水的常年水位、最高水位、水质、流量等;地下水的资源分布、储量、水质、开采状态等;可利用外来水资源情况;行洪、蓄滞洪区分布范围、防洪标准及历年洪涝灾害发生情况等。 (三)地貌地质:各种地貌类型及空间分布、高程变化;地震、滑坡、塌陷、冲沟等地质灾害状况;地下矿产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矿产采空区、开采波及线的影响范围等。 第十条资源环境 (一)土地利用:全县耕地及其它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人均水平。 (二)人文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名称、位置及保护控制范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位置、控制范围及开发利用情况。 (三)环境保护: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状况,影响范围及治理措施等。 2 / 13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多目标交互: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的构想 赵丹 摘要: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和研究中,往往难以避免方法和视角相对单一的局限性。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框架,在多元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诉求中寻求均衡,并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交互,以期增强规划结果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关键词:多目标交互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局合理性对于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既有的村庄布点规划实践中,往往采用自下而上政府逐级上报的方式确定保留村庄名录并进一步进行空间与体系的优化,这样的规划方法充分考虑了乡村的实际情况,高效的确定了选择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缺乏科学性、缺乏整体统筹的诟病。近年来,城市规划学界对村庄布点优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多难以摆脱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的困境:或是基于某项技术,或是基于农民意愿调查,如宋小东[1]、陈有川[2]、叶育成[3]等,利用GIS平台定量分析村庄布局,但难以顾及农民意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可实施性;如马璇[4]、张如林[5]等,虽以农民意愿自下而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措施和建议,但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客观数据的理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来保留村庄的选择过于主观的问题。 为了更科学、更全面的展开村庄布点规划,本研究综合了两种研究思路,尝试提出多目标交互式的村庄布点规划。多目标是指并非从单一的城市利益诉求出发,而是从城、乡利益兼顾的角度,建立一个包括乡村自组织发展、资源最优化配置、差异化发展等多元的目标体系,力求布点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交互是指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村庄布局交互为研究视角,一方面通过宏观的空间分析、经济社会分析、案例借鉴等研究方法对乡村聚落体系进行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判断与预测,另一方面研究重视自下而上的反馈,将初步方案在村镇实地进行深入的可行性校核与村民意愿校核以验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从而最终确定村庄布点规划方案。 以多目标交互为理念,本文构建了一个村庄布点规划框架,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在探讨框架本身的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在部分计算中以江苏省高邮市2013年数据为基础进行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索罗乡学区2009-2011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平凉市崆峒区2009—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学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学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从2009年起,用4年时间在开展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 索罗乡学区共计七所完全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幼儿园。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共有56个教学班,中小学学生总计1700人。专任教师121名,其中本科26人,大专5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66.9%。历年来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共计3人. 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学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教育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散办学、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 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 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

临清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2017_203

临清市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2017-2030) (征求意见稿) 山东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前教育规划 第三章普通小学规划 第四章普通初级中学规划 第五章普通高级中学规划 第六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规划 第七章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第八章附则 附:市域中学、小学布点规划图市域幼儿园布点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按照“立足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资源优化,规范办学、均衡发展”的整体思路,合理布局全市各类教育设施,为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功能齐备、具有临清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基础。 1.1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以实验幼儿园、中心幼儿园为示范,促进学前教育办园水平提高; 1.2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空间体系,满足义务教育公平、普惠发展的要求; 1.3合理确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布局,满足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 1.4以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满足社会对各类技能性人才的需求; 1.5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教育科研用地空间,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促进临清市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2条规划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3)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9)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30年)》 2.5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6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2.7 《山东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 2.8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2017]1号) 2.9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2009.2) 2.10 《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2010) 2.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2.1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13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标准》(GBJ99-86) 2.14 《幼儿园管理条例》 2.1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 2.16 《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17 《临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18教育主管与规划部门提供的相关政策文件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施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研究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 标体系研究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研究 【文章摘要】: 统一的中小学指标体系是一个地区对中小学建设实施统一管理,规范建设的保证,因此,必须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学建设标准。在众多指标中,学生千人指标数和生均用地是影响布点规划的两个主要指标。 【关键词】中小学布点规划指标体系千人指标数生均用地指标 1 前言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发展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七大曾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社会建设部分要把教育摆在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序言中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中,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是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学建设标准。 2 我国现有指标情况

2.1 深圳市中小学校指标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szb2004)》,深圳市高中设置标准为:3.5~6.5 万人普通高中宜设24 班、30 班或36 班,每班 50 座。普通高中用地面积为18~21 ㎡/座,建筑面积为8.5~10.5 ㎡/座。初中设置标准为:3~5 万人初中宜设24 班、30 班或36 班,每班50 座。建筑面积8~9.5 ㎡/座,占地面积15~18 ㎡/座。初中应按其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市区范围内初中的服务 半径不宜大于 1000m。用地面积14~17 ㎡/座,建筑面积6.5~7.5 ㎡/座。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布置,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在不足 1.5 万人的独立地区宜设置18 班小学。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学生上学穿越城市干道和铁路,不宜与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等场 所毗邻。 2.2 南京市中小学校指标根据《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摘自2004 年6 月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规定》的决定),南京市每千人口中按70 名中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中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69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9500 平方米;新区,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80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22500 平方米。每千人 口中按70 名小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小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2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6000 平方米、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 7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80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9000 平方

济南市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设计方案

济南市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方案 专业专项规划教育篇 规划范围 本次基础教育专项规划编制范围为《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以及遥墙片区、唐王片区的用地,具体范围:东至东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东(归德镇界),南至南部双尖山、兴隆山一带山体及规划的济莱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遥墙机场,面积约132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分为三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08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后。 规划目标 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协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盘活教育用地资源存量,提高学校建设用地标准,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体系,实现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化、优质化、公平化,促进济南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综合目标: ——增加基础教育容量,优化教育资源质量;

——协调幼小初高发展,均衡教育资源布局。 (2)建设目标: ——增加教育资源: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新建高标准校舍的基础上,扩建和改建市内老学校校舍,增强其教育容量,增加教育资源。 ——扩大学校规模:新建、扩建的学校,强调其合理办学规模,在具有规模效应的前提下创设小班化的教育条件,确保教学硬件条件的充分合理利用。 ——提高建设标准:新建学校,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改建、扩建的学校,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改善教学环境,从软硬件两个方面确保优质校园环境。 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标准与指标体系 1.千人指标 基础教育设施配套千人指标为:托幼37生/千人,小学63生/千人,初中32生/千人,高中16生/千人,中等职业学校16生/千人。 2.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 (1)幼儿园:适宜办学规模6、9、12、18班(旧城可考虑设置3班幼儿园);班额30生。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摘要:针对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桦川县为例,在分析县域自然资源条件、村庄规模及空间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县域村庄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迁并方案、建设标准以及设施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村庄空间布局桦川县新农村基础设施 abstract: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demand, this paper takes huachuan coun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village sca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y village layout scheme, relocatio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patial layout of villages; huachuan county; new countryside;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f299.2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引言 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以改变村庄“散、小、多、乱”,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完善村庄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的空间引导规划,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纵观近几年对县(市)

安徽省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导则2012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导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制定《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基本任务 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点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县(市、区)中心村布点,明确自然村数量,并分配到镇(乡)。中心村数量多、行政区域面积大的县(市、区)可以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只明确各镇(乡)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在镇(乡)村庄体系规划中明确中心村、自然村布点。 1.3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上的村庄布点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村庄建设,应遵守城市、镇总体规划。 1.4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5规划依据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城市、县城、镇总体规划;

(3)市、县国民经济与“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 (4)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6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第二章村庄体系规划 2.1 村庄分级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 2.2乡村人口预测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市、区)域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城乡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县(市、区)域、各乡镇乡村人口规模。 乡村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常住乡村人口,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人口迁移因素。乡村人口规模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旅游型村庄要合理考虑持续性旅游人口。 2.3村庄体系 2.3.1数量分布 依据乡村人口预测,确定县(市、区)域中心村、自然村数量;结合各乡镇乡村人口分布,明确各乡镇中心村、自然村数量分布。 其中,县(市、区)域中心村数量依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 2.3.2规模确定 依据县(市、区)域人口及村庄分布特点,确定适用于本县(市、区)域的中心村服务规模、集聚规模、自然村规模。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及建议 黄山区规划设计院余振华 自《城乡规划法》颁布施行以来,城乡建设有序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 一、村庄建设中村民建房的刚性需求与规划编制成果不相 适应。 一方面是规划的调查不够深入,村民建房意愿与规划要求相抵触,造成规划实施难以展开;一方面是规划的实施不到位,村民建房的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规划成果流于“纸上谈兵”。 二、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一些镇村规划覆盖不到位,造成 城乡建设不协调,各项建设相对混乱。 城乡建设涵盖及广,城乡规划体系庞大。在城乡基础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战”,污水管网、给水管网、电力网、通信网络等建设缺乏统筹协调,主要表现在或道路重复开挖建设地下管网,或局部地段管网敷设不到位,或地下管网综合混乱,给城乡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上,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与相邻镇规划区范围交叉,各自规划用地间不协调,给交叉部分的用地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镇总体规划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在镇区用地建设与基本农田控制相冲突。在村庄规划上,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

在村庄基础建设规划不完善或达不到要求。 三、城乡规划编制存在滞后性现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三、四线城市建设也在高速发展,一些规划的还来不及编制,城市建设已经扩张,本应该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造成了先实施后规划的现象,城乡规划编制滞后严重,给城乡规划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四、城乡规划编制存在“利益偏好”现象 这些现象多存在于三四线城市,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城乡规划编制水平良莠不齐,且城乡规划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甚至实施缺失,造成城乡规划编制重点更多趋向于编制委托主体的“利益偏好”关注。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更多的注重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方面的内容,而忽视绿化和地下管网建设的内容;在一些镇接收到“指令性”规划建设的要求下,更多的注重的是可操作性,而忽视规划的合理性。 五、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相关规划的法律地位 没有定性,规划依据相对混乱,对规划组织编制造成很 大困扰。 1、《城乡规划法》虽然指定了法定规划的内容,并明确了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对于专项规划,如消防专项规划等没有对其法律地位进行定性,因此是否能作为法定依据没有定论。

宁波海曙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

宁波市海曙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 实施方案项目 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 2017NBHSWT123(NBITC-G) 采购人: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 招标机构:宁波市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采购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投标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开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评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定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合同授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招标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评标办法及评分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合同条款和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页

附录: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 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 (相关规划暂行标准,实例分析、图纸讲解)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村庄布点 第三章 配套设施规划 第四章 基础资料收集及成果要求 第一章 总 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乡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镇化发展。 1.2务基本任 村庄布点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县(市)域城镇体系、乡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3规划依据 1.3.1县(市)域城镇体系: 1.3.2乡镇总体规划; 1.3.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4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 1.3.5乡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1.3.6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村庄布点规划以乡镇域范围(包括林场、农场)为规划范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安排。 第二章 村庄布点 2.1规划则村庄布点原 2.1.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2.1.2合理集聚,节约用地 村庄规模要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步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2.1.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现有村庄的区位、规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 2.1.4突出特色,弘扬个性 定远县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员培训班 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保护并弘扬村庄特色,防止干村一面。 2.1.5适度超前,建设配套 坚持近远期相结合,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优化布局,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宜维持基本设施条件。 2.2设类划村庄建型分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现有建设基础、村民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在村庄布点规划中按照村庄建设方式,划分为改造扩建型、保护型和新建型三类。 通过村庄建设方式和布点的确定,鼓励和引导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符合改造扩建型村庄、保护型、新建型村庄的建设规划,规划撤并的村庄原则上不再进行新的建设活动。 2.2.1改造扩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 2.2.2保护型村庄 主要是指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人文景观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 定远县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员培训班 2.2.3新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把农民从行蓄洪区,易淹、易涝、易灾地区,易受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侵袭地区,水、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迁址新建;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村庄;因工程建设征地产生的移民择址新建村庄,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新建村庄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3规村庄功能和模 2.3.1村庄功能 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 2.3.2村庄人口规模 2.3.2.1村庄集聚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考虑地形地貌、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合理的耕作半径;村庄人口规模应该考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给的经济合理性。 2.3.2.2村庄集聚的居住人口规模一般以淮北地区不低于200户,江淮之间地区不低于100户,皖南地区不低于50户为宜。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庄集聚规模。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

中小学布置调整规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思南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2012—2018年)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2012 -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一、中小学教育资源概况 2011年全县有高级中学5所(民办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初中教育学校3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77所(其中乡镇中心完全小学31所,片区完全小学57所,村级完全小学81所,村初小32所,教学点76个),幼儿园64所(其中民办59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27个;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297人,中职在校生4844人,初中在校生40966人,小学在校生67253人,幼儿园(班)在校生17013人(其中幼儿园12596人);有普通高中教职工838人(含民办65人),中职学校教职工147人,初级中学教职工1971人,小学教职工3485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81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449人;学校占地面积2268272平方米,其中:小学1168324平方米,初中677183平方米,普通高中214619平方米,中职学校141469平方米,幼儿园66677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803007平方米,其中:小学315741平方米,初中228292平方米,普通高中156693平方米,中职学校68556平方米,幼儿园,33725平方米。 与2001年相比,普(职)高中在校生从6242人增至20141人,净增13899人;初中在校生从24272人增至40966人,净增16694人;小学从407所调整为277所,减少130所,在校生从75371人减少到67253人,减少8118人,校均规模从186人

宿松县城乡统筹规划村庄布点资料调查提纲

宿松县城乡统筹规划村庄布点资料调查提纲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根据“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指导方针,现征求各乡镇村庄撤并意见,以完善宿松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谋划宿松县城乡发展新格局。 一、现状村庄详细调查资料 镇(乡)现状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

二、村庄撤并原则 各乡镇、村应根据各地发展条件、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特点,按照撤并原则,合理选择过渡型村庄和保留发展型村庄,是形成县域村庄布点方案的重要依据。 过渡村是指由于现状等因素,规划不予保留,需要并入其它村庄的现状村庄;保留发展型村庄是指可以保留但需要控制的村庄,以及发展条件好可以保留并扩展的村庄。 2.1 过渡型村庄选取原则 (1)村庄规模较小的村庄 指村庄规模低于20户,规划不予保留,引导农村人口逐步搬迁至周边较大村庄或城镇居住。 (2)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受限制的村庄 指现有基础条件较差、且远离城镇建设区,造成道路、给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便的村庄,应视其规模进行逐步撤并。 (3)位于生态敏感区的村庄 指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风景名胜保护区、现状及规划高压走廊防护区内的村庄,引导农村人口逐步搬迁至周边较大村庄或城镇居住。 (4)位于自然灾害隐患区的村庄 指位于洪水淹没区、低洼易涝区、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谷、滑坡危险区、塌陷危险区等地区的村庄,引导农村人口逐步搬迁至周边较大村庄或城镇居住。 (5)位于城镇建设发展区内的村庄 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村庄建设的选址,在城镇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未来城镇发展的要求进行建设。 2.2 保留发展型村庄选取原则

(1)具有地方特色、历史价值的村庄 村域内有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的村庄。应进行保留,注意人文环境的延续和保护,重点进行环境整治、风貌重塑。 (2)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的发展基础的村庄 包括原乡集镇、村委会驻地所在村、位于主要交通通道、现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设施基础的村庄。应进行保留,调整优化布局,扩大村庄规模。接受搬迁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各乡镇村庄布点意见 (1)村庄分类 根据《镇规划标准》、《安徽省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办法》,规划确定采用“中心村—基层村”两级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村庄布点应依托保留发展型村庄进行建设。 中心村指具有为周边村庄提供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村庄,一般是由现状村委会驻地村庄发展而来,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址另建。 基层村指分布于中心村周边,一般是由现状若干自然村迁并构成,或者几个自然村选址新建村庄。 (2)村庄规模控制 中部平原地区、湖区及洲区中心村规模应在1000人以上,基层村人口不小于200人;北部山区中心村规模应在500人以上,基层村人口不小于100人。部分依托原有乡集镇建设的中心村,可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实现用地节约利用、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集约建设。 (3)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意见 ______镇(乡)现辖______个行政村______个自然村。整合撤并后形成______个中心村_____个基层村。如有并入镇区的村,请列出。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村庄布点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镇仅安排镇级负责规划工作的人员,参照现有资料,自行编制,编的规划前瞻性和指导性不强。 二是面临土地瓶颈制约。村庄布点规划与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在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出现两个规划“不匹配”问题,特别在近期将实施的中心村规划上表现尤为突出,因部分规划设计内容不符合土地总规,导致一些即将建设的工程无法落地动工。 三是资金投入压力较大。村庄布点规划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免涉及征地拆迁和新建,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各地财政大多都不宽裕,完全依赖财政投入很难实现,规划的推进与实施资金筹措难度较大。 四是村庄违规建设依然存在。有些镇一边在搞新农村建设规划,一边农民又在违规建房,出现规划“真空”现象,镇村两级控违不力,措施不多,违规建设屡禁不止。 二、几点建议 一、结合镇情村情,认真谋划建设方案。要考虑重大基

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如码头港口、公路、煤矿等工程;要结合境内有多条交通干线形考虑村庄规划布点;中心村规模应适宜,以便民利民,提高服务效率为出发点;要兼顾考虑生态环境、产业定位、古老村落及历史文化遗址等因素;村庄布点规划建设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编制;村庄规890划布点建设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安排好时间节点。 二、加强引导,逐步推进。成立村庄布点工作组,宣传村庄布点、建设美好新村的意义,规划在具体实施时,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靠前服务,精心指导,按照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防止盲目规划新村,大拆大建。 三、加大控违力度,不断规范农村建设行为。针对农户违规乱建现象,县镇相关部门要整合力量,加大巡查力度,畅通举报等信息渠道,实行网格化管理,从严查处违规建设行为;对新建房要依据规划实行“先审批,后建设”,切实从源头上控制私搭乱建问题,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深入宣传先进典型,把美好乡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到基层,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研究

中小学布点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研究 【文章摘要】: 统一的中小学指标体系是一个地区对中小学建设实施统一管理,规范建设的保证,因此,必须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学建设标准。在众多指标中,学生千人指标数和生均用地是影响布点规划的两个主要指标。 【关键词】中小学布点规划指标体系千人指标数生均用地指标 1 前言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发展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七大曾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社会建设部分要把教育摆在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序言中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中,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是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及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学建设标准。 2 我国现有指标情况 2.1 深圳市中小学校指标 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2004)》,深圳市高中设置标准为: 3.5~6.5 万人普通高中宜设24 班、30 班或36 班,每班 50 座。普通高中用地面积为18~21 ㎡/座,建筑面积为8.5~10.5 ㎡/座。初中设置标准为:3~5 万人初中宜设24 班、30 班或36 班,每班50 座。建筑面积8~9.5 ㎡/座,占地面积15~18 ㎡/座。初中应按其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市区范围内初中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m。用地面积14~17 ㎡/座,建筑面积 6.5~7.5 ㎡/座。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布置,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在不足1.5 万人的独立地区宜设置18 班小学。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学生上学穿越城市干道和铁路,不宜与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等场所毗邻。 2.2 南京市中小学校指标 根据《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摘自2004 年6 月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规定》的决定),南京市每千人口中按70 名中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中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69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9500 平方米;新区,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80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22500 平方米。 每千人口中按70 名小学生计算配建相应规模小学,其用地面积为:旧城区,12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6000 平方米、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 7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80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9000 平方米;新区,18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2000 平方米、24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3600 平方米、30 班规模学校不低于15000 平方米。 2.3 上海市中小学校指标 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上海市 2.5 万人口住宅小区配建30 班规模小学一所,24 班规模初中,24 班规模高中一所。中心城新建住宅区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千人指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