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_以翻译伦理为视角_范茗

试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_以翻译伦理为视角_范茗
试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_以翻译伦理为视角_范茗

第15卷第4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5No.4 2014年11月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Nov. 2014试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

——以翻译伦理为视角

范茗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 21世纪的今天,世界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华裔美国文学作为融合了中国文化和美国多元文化的特殊载体,为两国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何做好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工作是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关键,根据华裔美国文学汉译存在的问题,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阐述了华裔美国文化的汉译。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伦理;汉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68?02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华裔美国文学作为承载中西方交流的工具,能让西方国家和中国相互了解,加深两国文化的交流,并带动其他方面的交流合作。经过近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华裔美国文学已经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坚实的纽带,也成为了美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途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学界展露头角,出现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很多还被选为美国高中教学素材编入教学课程,对展示中国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华裔美国文学在国内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对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成为赢得中国读者的关键。以前出现的不少中文版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大部分是由一些熟悉中文或者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编写,在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国文化方面远没有中国学者那样透彻,而中国的译介也差强人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为能够给中国读者提供更好、更深层次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需要具有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译者的参与。本文主要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以翻译伦理为视角,对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做了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阐述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点帮助。

一、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形式,由最开始的经济交流带动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人类进入史无前例的全球化交流时代。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单一、保守,而变得越来越开放、包容,国家之间开展的文化交流,展现本民族文化独特魅力的活动日益增多。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时间和空间距离不再是文化交流的障碍,增加了文化全球化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平台和对话空间。具有兼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文学作品是文化全球化最好的产物,作为了解不同文化的主要渠道的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翻译是不同文化作品交流的纽带,需要有文化经历的人来充当,由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能否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本民族文化内涵完全表达出来,让读者了解和接受是翻译工作的难点。文化全球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由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在文化领域也总强调自己的优越性,这样就会产生欠发达地区文化与发达国家文化之间的冲突。

作为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国文化,世界各地都有中国文化的缩影。尤其在美国,京剧、太极拳、中国饭馆等已经成为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当下中国人吃着肯德基看着美剧一样,文化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正日益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入的新元素,让人们体会到了世界人文的多样和丰富,因此为实现全球文化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翻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那么如何做好翻译中文的工作是决定中国能否与世界文化实现更好交流的关键,当下中国对美国文化的热衷和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快速传播都要求翻译工作不应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欣赏、赞美,实现文化全球化的交流。

二、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

上世纪8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开始逐渐在中国受到关注,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文学作品去了解各地的文化。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载体,世界多元化的文化差异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勾起人们品味“文化大餐”的兴趣,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人们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品尝文化知识、思想和文化差异的机会。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21世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美国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发展、流行,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是一些具有华夏血统的华裔美国人,他们用一些自己创造的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体系的英语撰写华裔美国文学。经常能从这些作品中看到包含汉

[收稿日期] 2014-05-08;[修回日期] 2014-06-28

[作者简介]范茗(1973-),女,浙江宁波人,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语言教学.

范茗:试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以翻译伦理为视角69

语元素的故事、题材、典故或者神话,对于他们来讲,故乡的文化已深深地烙在骨子里了。

华裔美国文学的作者们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在西方和美国社会,虽然这并不是西方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资源,但却是西方国家和美国主流媒体接触中国文化的直接途径。通过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互融合,汉语与英语的相互补充和替代,华裔美国文学逐渐被西方国家和美国主流媒体认可,华裔美国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在美国多元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3]。然而真实华裔美国文学的这种各方文化的杂糅、融合的文学形式,给汉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做好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工作关系到中国人领略华裔美国文化精髓和接触美国华裔作者思想的关键。例如,一些英语词汇,明显是英语中不存在的,仔细分析是学者们将汉语的语义用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真正理解词汇本身包含的汉语含义是真实表达作者观点的重点。甚至当一些中国古老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民族习俗融入了西方文化的思想时,中国译者往往会单单以纯粹的中国文化寓意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与原来作品的文化意象产生偏差。

三、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伦理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工作,翻译是作品与读者之间的纽带,翻译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能否真正领会作者的真实思想、观念。翻译伦理就是指导译者应从何种角度切入以达到何种翻译效果。翻译看似只是简单地将原文直接翻译成本民族语言的形式,然而翻译工作背后的问题是所翻译的作品一般都是外国作品,其所呈现的外国文化、思想修养和作者本民族文化熏陶下所蕴含的观点,都需要翻译工作者能够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相较于其他的文学形式既有中国文化的缩影又有美国多元文化的影响,如何翻译才能既呈现中西文化的特点,又突出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是汉译的重点。

翻译伦理的一般说法是翻译坚持的一种原则,以何种标准完成翻译工作。中国文学作品崇尚“信、达、雅”的创作思想,翻译艺术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不仅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能够清晰地翻译成读者能够认识的语言形式,而且还要尽量做到与作者思想的神似。与西方国家追求的一些翻译原则略有不同,这种翻译形式是长期受中国文化熏陶影响并能够很快得到读者认可的一种翻译原则。西方的一些翻译伦理思想则更能体现本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思想,他们以注重源于文字语义为基本的翻译伦理,主张尊重原著,尊重文化差异最后将外来的文化循序渐进地引入到本民族的语言体系中。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不论遵循何种翻译伦理,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将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清晰、准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中国译者主张的语义与意境的结合也好,西方译者崇尚的尊重源语含义也好,都是在不同文化的差异或质异中寻求共性,丰富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4]。将翻译工作上升到翻译伦理的层面,是在当今高度文化全球化的前提下,为各种文化和对话提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平台,将共性和个性完美地实现真正的理解和交流。

四、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策略

华裔美国文学是文化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一直以自由、民主自称的美国是多元文化共存的代表,美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为不同文化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也是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探索和发展的原因,更是吸引国内学者研究的魅力所在。从翻译伦理中,华裔美国文学应得到怎样的翻译策略启示,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实现文化作品的更好交流是翻译工作者应该优先考虑的。一般讲,翻译的策略方法主要分为:①尽量保护作品的本源内容和含义,让读者更加真实地贴合作者的真实思想;②译者根据作者的思想和语源,增加意境的描述让读者更容易接近作者思想。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

由于华裔美国文学的特殊身份和复杂背景,选取何种有效的翻译策略不仅关系到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而且关系到中西文化的良好交流和理解。归化的翻译策略虽然保留了作品原文的本源语义,但是简单直白的翻译可能会使华裔美国文学陷入极端民族主义的状态,从而违背了作者体现华裔文化的真正意图。原本华裔美国文化就属于美国多元化文化的少数族裔文化,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边缘成长,这种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华裔美国文学带向更边缘化。相比之下,异化的翻译策略则更能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独特魅力,更能够带领读者在忠实原文作者本意的前提下,体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存[5]。

五、结语

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为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也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应该再用简单的归化策略或异化策略实现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要能够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交互、共存,在文化多元化和杂合的背景下,既能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又能感受多元文化的丰富。

参考文献:

[1] 周文革,杨琦.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

以翻译伦理为视角[J].外国语文,2011,10(3):110-112.

[2] 陈玉珊.华裔美国文学的文化诗学探索——评蒲若茜《族

裔经验与文化想像——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12,6(1):102-104.

[3] 邓萍.跨文化视域下电影译制本土化的一项质性研究——

以英美电影汉语字幕翻译为例[J].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0(11):26-28.

[4] 秦飞.华裔文学作品汉译中的归化翻译策略——以程乃珊

译本《喜福会》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9):

113-114.

[5] 王艳红.流散视角下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文化归属研究——

以汤亭亭、谭恩美和赵健秀作品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4):26-28.

[编辑:胡兴华]

汉译英在线翻译句子

[标签:标题] 篇一:2015汉译英句子翻译(包括参考译文) 2015年汉译英综合练习 1. 她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地工作着。 This is how she carries on her work, rain or shine, all the year round. 2. 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奇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emerald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3. 但我就是这个脾气,虽然几经努力,却未能改变过来。 But it’s the way I am, and try as I might, I haven’t been able to change it. 4. 一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地受到关怀和照顾。 From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 5. 袭人道:“一百年还记得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边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I’ll remember it if I live to be a hundred!”said Aroma. “I am not like you, letting what I say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forgetting what’s said at night by the next morning.” 6. 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de. 7. 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to me? 8. 只有在我过于劳累,在我长时间无间断地工作,在我感到内心空虚,需要补充精神营养 的时候,我才感到寂寞。 I am lonely when I am overtired, when I have worked too long without a break, when for the time being I feel empty and need filling up. 9.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The successful explosion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in China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all over the world. 10. 我们应该实行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科研成果产业化。 We should build an information-based national economy and apply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11. 你说的倒轻巧,你也给我捧个奖杯回来。 You talk as if it were very simple. Why not try yourself and see if you can bring back a trophy, too? 12. 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China should show the world through actions that she is opposed to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and will never seek hegemony. 13. 中国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周游考察了16个省,足迹几乎遍布全国。 Xu Xiake, a great traveler in China’s Ming Dynasty, visited 16 provinces in his lifetime, leaving his footprints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country. 14. 阿Q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这毛虫”! Ah Q flung his jacket on the ground, spat, and swore, “Hairy worm!”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1.闻一多《死水》的三美赏析: 全诗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 2.“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历史 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可视为最早的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期始,少数高校以开设了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都讲授过现代文学的课程,并出版过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是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的出版和他在北京大学所开的课。王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 但随即遭到激烈的批评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这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阶级划分的方法。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1956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3.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梅婷 一、 引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在许渊冲的“三美”译诗思想中,“音美”建立在“意美”基础上并凌驾于“形美”,毋庸置疑,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意美”是诗歌翻译的最基本的标准,但是许渊冲将“音美”置于“形美”之上,可见其对诗歌翻译中“音美”的重视。本文将以许渊冲的法译唐诗为例,探究其翻译理论中“音美”的体现。 二、许渊冲诗歌翻译理念之“音美” 从一般的意义说,许渊冲的译诗思想属于格律派,他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就是证明。1979 年,许渊冲就在《译诗研究》中提出了“三美”原则,并且明确指出了“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以上论述了许渊冲“三美”译诗思想的提出。就“音美”而言,其地位在“意美”之下,“形美”之上,也可以说,在传达原诗的形式时,“音美”的传达更为重要,尤其是原诗的韵,在译诗时要尽可能保留。具体来说,“音美”的传达是以“音似”为基础的。从这个角度说,译诗不但要押韵,而且要尽可能使韵脚的声音接近于原诗的韵脚。当然,这种做法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挑战。因为只达到“意美”只是达到译诗的高标准,只有在做到“意美”的同时,又能保证“音美”和“形美”的结合,才达到了译诗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在许渊冲看来,原诗的“音美”是一定要尽力传达的,韵是一定要尽量押的,只达到“意美”并不是忠实于原诗的做法。 三、许渊冲法译唐诗中“意美”与“音美”特征的再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法译为: L’ A scension Le s singe s hurlen t avec le ven t rap ide?; Le s o iseaux tourno ien t au-de ssus de I’ eau lim p ide. Feu ille s sur feu illes tom bent jusqu’ la lisi re? ; Ondes par ondes rou le la g rande r iv i re. Lo in des m iens en autom ne,je r pand s des p leurs?; M alade e t v ieux,je m on te seule la hauteur?. Le s souc is ont m is du g ivre surm es chev eux? ; Ecras, je renonce au v in peu savo ureux. 从“意似”和“意美”两方面来看,许渊冲对于这首诗的翻译在“意美”上还是做足了功课。首联两句,原诗中“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他舍弃了“天”和“沙”,译出了风急中猿猴哀鸣,清水上飞鸟盘旋,如原诗一般渲染了悲凉而又浓郁的秋意,虽不尽“意似”,却做足了“意美”。颔联两句可谓杜甫的千古绝唱,译者用“feu illes sur feuilles 叶堆叶”和“onde s par o ndes浪滚浪”把“落叶飘零,无边无际;滚滚长江,奔腾而来”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完美。颈联两句,许渊冲译作:“在秋天里远离家人,我泪如雨下;又病又老,我独自登上高处。“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登上高台,面对秋景,不由悲从中来,译作把这情景交融的场面全部呈现,使诗人一生颠簸流离的生活跃然纸上。尾联第一句译成“烦恼苦闷使得我头发结霜”,法语中并没有白发如霜这一比喻说法,译者这种直译的方式,法国人应该能看明白,还会觉得新奇。最后一句,译者把“潦倒”翻成“Ecras被压垮”,意思表达得很到位,除了“新”字没有表现出来,整句译文基本表现了作者的意图。但是,“意美”上做得好,是不是意味着“音美”上有所舍弃呢?根据许渊冲的观点,押韵是传达唐诗“音美”的首要问题,因为“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音美属于诗歌的形式特征之一,是否在译诗中传达音美特征从本质上是保留形式还是保留内容的问题。形式与内容始终是辨证统一的,无论哪一派别都不应该过分强调其中一者而完全否定另一者。只注重音步、节奏的韵律翻译法和既注意音步又要押韵的谐韵翻译法都因只注重音韵问题忽视其他的方面而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译文,而且,刻意追求音韵往往会束缚译者创造性的发挥,结果可能导致意义上的损失。“音美”特征的传达与否应该是译者基于自身能力,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的更佳选择。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应该是译诗的理想,是诗歌形式与内容在目的语中的完美再现,在现实中自然极难实现。然而,理想对于现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对理想的追求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4. - 229 -

句子翻译练习(汉译英)

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选词: 1. 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几年有发展。 2.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在一点点地上升。 3. 改革开放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解放。 4. 我们的企业应着重提高国际竞争力。 5.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 6. 湖区水位提高可能要危及竹子的生长。这意味着以竹子为食物的大熊猫也将 受到威胁。 参考译文: 1. Why do people support us? Because our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2. The sea level is rising little by little in the consequenee of global warmi ng. 3. Reforms and the open policy have also emancipated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4. We need to be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petitiveness. 5. China' s moder ni zati on is in separable from her econo mic cooperati on and trade ties with other nations. 6. Higher water levels in the lake area mayendanger the growing of bamboos, which means gia nt pan das that feed on these pla nts will suffer, too. 二、物称与人称(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运用物称表达法) T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11他气得话也说不出来。 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 我疏忽了这个问题。 我兴奋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走过草地几步,我们就到了一个华丽的大酒店。 你只消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不同。 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凭良心讲,你待我礼貌有加,我却受之有愧。 参考译文: "T1 The access of hope made me sudde nly afraid. "T1 An ger choked his words. "H His name escaped me for the moment. "H This point slipped my attention.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ee. Tl A few steps across the lawn brought me to a large, splendid hotel.

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

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 史国强 胡安江教授在《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翻译策略,指出:“实际上,葛氏的归化译法几乎见于他的每一部作品。”胡教授以葛浩文一九八六年译的《杀夫》(The Butcher’s Wife)、二〇〇二年的《尘埃落定》(Red Poppies:A Novel of Tibet)和《香港三部曲》(City of the Queen:A Novel of Co-lonial Hong Kong)为例,得出结论:“就英语世界而言,这样的书名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对于中国的所谓‘东方主义想象’。事实上,这三部书在西方世界不俗的销售业绩,再次证明了葛氏遵守译入语文化规范的归化式译法起了重要的作用。”①胡文指出了葛浩文在翻译当代汉语小说方面的一个特点,但因为作者在文中着重研究的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对葛浩文的翻译策略不过是稍带提及,所以拙文试图就这个话题再说几句,或可为葛浩文的行文风格勾画出一个轮廓。 阅读葛浩文的译文后能发现,“归化式译法”不是他的重要特点,更不是他的唯一特点。 至于“不俗的销售业绩”,因为胡文没有说明印数,所以这里不好推测,但据葛浩文自己说,他翻译的中国小说读者极其有限,几乎无钱可赚。② 翻译者在译文上总要留下即所谓的“个人印记”(idiosyncrasy)。无论译者如何朝原文靠拢,都无法做到韦努蒂所说的纯粹的“隐身”和“透明”。③高明的译者隐得深一些,不过如此。资深译家如葛浩文,也不例外。但对葛浩文这样经验丰富的翻译家来说,绝不是归化或异化能限定的。 要指出的是,葛在使用归化策略时是极其慎重的,尤其是书名翻译,他的异化策略反而用得更多。如,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译成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一九七九)和Tales of Hulan River(一九七九)。再如,黄春明的《溺死一只老猫》(The Drowning ① ② ③ 见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 究》,《中国翻译》2010年第6期。 葛浩文亲口对季进说:“目前美国出版的当代中国文学作 品主要是小说,每年大概也就出版三五本的样子。肯定不 会很畅销,像莫言的《生死疲劳》能够卖一两千本就算是 好的了。莫言的小说,除了《红高粱》,一直都卖不好,连 苏童的东西也不太好卖。余华的《兄弟》可能好一些,海 外也得到好评,但是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买。”见季进《我 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 6期。 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汉译英句子翻译原则

1. 主语的确定 ?主语的三种处理方法: ?①以原句主语作译文主语 ?直接法 ?②重新确定主语 ?间接法 ?③增补主语 ?添加法 ?①直接法 ?例句1:我们的房子是一百多年前制造的。 ?Our house was built over a hundred years ago. ?例句2:我是地球人。 ?I come from the earth. ?例句3:如果不恰当地处理,锅炉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就会造成城市空气污染。 ?Exhaust from boilers and vehicles, unless properly treated, causes air pollution in cities. ?例句4:如果说,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那么,句子便是文章的“基本部件”。 ?If vocabulary is the “build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sentences are the “fundamental parts” of writing. ?例句5:中国有两点是靠得住的,一是讲原则,二是说话算数。 ?China can be counted on. Among other things, first, it upholds principles and second, it honors its words. ?例句6:人有失错,马有漏蹄。 ?As a horse may tumble, a man may make mistakes. ?非常简单

?文化差异 ?应用有限 ?②间接法 ?中英文表达的习惯不同 ?语言地道,句式多样 ?例句7: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 ?译法1(直接法):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hina is very active in its diplomatic activities. ?译法2(间接法):The turn of the century finds China most active on the diplomatic arena. ?例句8:1964年十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世界大为震惊。 ?译法1:In October, 1964, China blasted its first atomic bomb, which shocked the rest of the world significantly. ?译法2:China’s first atomic blast in October, 1964 was a great shock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例句9:胎又瘪了。 ?译法1:We’ve got another flat tire. ?译法2:Our tire is flat again. ?例句10: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法1: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people from their appearance, and impossible to measure the ocean by pints. ?译法2:We cannot judge people from their appearance, just as we cannot measure the ocean by pints. ?回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③增补法 ?推敲语境 ?考虑英语语法习惯和行文的需要。

句子翻译练习(汉译英)

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选词: 1.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几年有发展。 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在一点点地上升。 3.改革开放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解放。 4.我们的企业应着重提高国际竞争力。 5.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 6.湖区水位提高可能要危及竹子的生长。这意味着以竹子为食物的大熊猫也将 受到威胁。 参考译文: 1.Why do people support us? Because our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2.The sea level is rising little by little in the consequence of global warming. 3.Reforms and the open policy have also emancipated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4.We need to be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5.China’s modern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he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ties with other nations. 6.Higher water levels in the lake area may endanger the growing of bamboos, which means giant pandas that feed on these plants will suffer, too. 二、物称与人称(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运用物称表达法)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他气得话也说不出来。 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 我疏忽了这个问题。 我兴奋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走过草地几步,我们就到了一个华丽的大酒店。 你只消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不同。 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凭良心讲,你待我礼貌有加,我却受之有愧。 参考译文: The access of hope made me suddenly afraid. Anger choked his words. His name escaped me for the moment. This point slipped my attention.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A few steps across the lawn brought me to a large, splendid hotel.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详)

翻译学必读 1语文和诠释学派 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 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 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 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 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M.K.Halliday(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 4目的学派 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Reiss,Vermmer,Nord 等。Reiss(1971,1988,2000)强调的是文本层面的对等,主张文本的类型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Holz-Manttari(1984)则认为在翻译过程是一个交际、互动的过程,涉及各种各样的角色。Vermmer(2000)继承并发展了Reiss的观点。 5文化学派the Culture School Even-Zohar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将文学翻译视为文化的,文学的和历史的过程或系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是更加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其中,Lefevere (1992)逐渐从系统理论转向文化学研究,将翻译看作‘重写’的过程,审视围绕着翻译文本的意识形态冲突等课题。Simon(1996) 和一些女权主义者则重点研究文化学研究中的女性意识。后殖民主义文化学方向的代表人物是Bassnett和Trivedi (1999),他们认为,无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还是在被殖民的社会,翻译都十分活跃。文化学派的研究有着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各自的侧重点,丰富了翻译研究的内容。 6解构学派 本雅明本人不属于解构学派,但他的著作《译者的任务》通常被看作解构学派对翻译研究的缘起和根据。本雅明率先指出,翻译不可能与原作相等,因为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作,况且,没有蜕变,也就不会产生‘后起的生命’。本雅明认为,译者的任务不是在目标语中复制原文,而是颠覆原语的体系,把潜藏于原文的精神内容表达出来。德里达则更进一步,在他的著作《巴别通天塔》中,翻译被看作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学界认为德里达将翻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两大转向 三大突破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 的研究,也即从“怎么译”的问题,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提出了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中的等值论等研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无疑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看得更加清楚了,更加透彻了。 2)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它借鉴了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跳出了对译文与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注意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还注意到了译者在这整个的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突破还表现在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究者开始

关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因素。他们一方面认识到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形式,注意到它不仅与语言学,而且还与文艺学、哲学甚至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翻译研究最终关注的当然还是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诸如文化误读、信息增添、信息失落等。 两大转向 1)语言学派的转向 2)从文化层面来审视翻译的转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出现了一批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学者,他们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交际学等角度,提出了相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开拓出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给传统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他们是当代西方翻译史上名副其实的翻译理论家,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雅 可布逊(Roman Jakobsor)尤金?奈达(Eugen A. Nida )卡特福特(J.C. Catford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是这批学者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史上的理 论层面。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 钱钟书《围城 》

围城作者:钱钟书主要目录: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二、《围城》(一)、海外对《围城》的高度评价(二)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三)丰富的文化知识(四)幽默讽刺与心理深度钱钟书在现代文学史上,很有戏剧性。在建国以后的文学史上,没有钱钟书的名字,在80 年代初期的时候,他是作为出土文物被挖掘出来。在广泛的社会阅读过程中,钱钟书的文学价值才浮现出来。成为20 世纪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现代文学的第一流作家。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父亲是汉学家钱基博,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才华出众。在小学、中学,数学极差。国文特别突出。字写得也不规矩,难得把字规规矩矩地写在格子里。酷爱古典小说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酷爱外国的侦探小说,他出众的外语,就和读外国侦探小说有关。1929 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成绩非常特殊。数学15 分,英语成绩特别优秀。一入学在学校就很有名气。个性狂傲,任意臧否人物,在二年级的时候,在随意言谈之间,就挑战朱自清、冯友兰的学识。甚至断言他父亲学识的“不足”。吴宓还推荐他到外语系当临时的教师。钱钟书在学识唯一敬佩的就是吴宓。还在《新月》上发表过书评。1935 年毕业到上海光华大学任英语教师。同年到英国的牛津大学留学。1937 年获得副博士学位。牛津聘任他为讲师,他没有接受。1937――1938 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1938 年回国。先后在西南联大、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地任教。1941 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6――1947 年,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长篇小说《围城》。《围城》奠定了钱钟书在现代文学上的地位。建国以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 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生著作《谈艺录》(1948 )《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有人说,钱钟书是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所以,现在有“钱学”的说法。钱钟书性格很特别,从小有一种“痴气”,一生都有痴气,混混沌沌,疯疯傻傻,没有正经的那种性格。抓青蛙,放到鞋里,拿着鞋上学。青蛙跳出来,老师罚他,他也不太在意。分不出左右来,上中学时候,穿皮鞋,不分左右脚,随意穿。当班长,因为左脚和右脚分不开,只当了两个星期。在清华大学的时候,上课不做笔记,一边看书,一边听课,有时还画漫画,同桌总是看女生,他画一幅漫画《许眼变化图》。但是,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在清华大学时候,总是看书,不分什么粗的俗的,喜欢的就看。给杨降画花脸,在英国留学时候,杨降中午练毛笔字睡着了,他拿毛笔给杨降画花脸。女儿睡觉的时候,在肚皮上画花脸。刚解放的时候,养猫,他的猫和林徽音的猫打仗,他拿竹竿帮着他的猫。钱钟书是非常富有个性的作家,其文学风格与现代文学主流作家存在巨大的差异。他和张爱玲的共同之处

高中汉译英句子翻译中英文58句

teacher looked at me with_tears_in_her_eyes. 老师看着我,眼里含着泪水。 was_reading attentively in my own room when suddenly he knocked at the door.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在我自己的房间里读书,这时他突然敲门。 cute girl’s job as an accountant is satisfying, in her mother’s opinion. 在她妈妈看来,这个漂亮姑娘的会计工作很令人满意。Much_to_my_satisfaction,_you have been admitted by a key university. 令我非常满意的是,你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policeman stoo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directing the traffic. 一名警察站在路中央指挥交通。 was so kind that he directed me to the museum. 他太好了,给我指了去博物馆的路。 sometimes have no sense of direction (direct) when I arrive at the crossroads. 当我到达十字路口时,我有时没有方向感。 husband rushed to the hospital directly (direct) he heard

that his wife was injured. 丈夫一听到他的妻子受伤了就匆忙赶往医院。husband was always there and she just took him for granted. 她丈夫随时都在身边,她只是认为他理应如此。 on the Internet may have a bad effect on your study. 网上聊天可能会对你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s said that the son will take over the company after the father’s retirement. 据说(那位)父亲退休以后将由儿子接管公司。 singing career took off after her TV appearance. 她在电视上亮相后她的歌唱事业迅速腾飞。 you know the lady with a baby in her arms 你认识那位抱小孩儿的女士吗 walked back to the bus stop, with him following (follow) her. 她走回汽车站,他跟在她后面。 him taken (take) good care of, we all felt quite relieved. 他被照顾得很好,我们都感到很欣慰。 a lot of homework to_finish (finish), I have no time to go shopping with you.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评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 一、美国翻译培训派 1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 2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 3庞德:细节翻译理论、 4威尔:翻译的矛盾; 二、翻译科学派 1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 2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 3威尔斯:翻译的科学、 4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 三、早期翻译研究派 1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 2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 3霍姆斯 4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 四、多元体系派 1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 2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 3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 4图里:目标系统;

五、解构主义派: 1福科:解构原文、 2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 3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 4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5解构与创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评述 1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 2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 3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 4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 5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 6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 7费道罗夫、v.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 8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 9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另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典型地体现在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及其它以“解构为方法论”,以及以对“权力话语”的关注为重点的各种翻译理论,代表性的译论家有西门、巴巴拉.哥达德、凯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玛丽.艾尔曼、桑德拉.吉尔伯特、苏桑.格巴与埃莱娜.西苏、罗宾逊、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韦努蒂、尼南贾纳、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乐、玛丽亚.提莫志克、本雅明、德里达、保尔.德曼、欧阳桢、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