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明快的杜诗沉郁中的一抹亮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8283202.html,

风格明快的杜诗沉郁中的一抹亮色

作者:高玉林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5期

人年轻的时候多喜欢李白的诗,到中年晚年就开始喜欢杜甫的诗。彼时的我,正为诗仙着迷,沉醉于李白的豪放飘逸。身处逆境时喊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或者吼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中的闷气也疏散了不少,实在大快人心。正如老师所说,当时十分不喜杜老夫子。杜甫太沉重、太抑郁,让人喘不过气来。

如今,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杜甫的诗,似乎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个青衣素服的文人,他背着双手,愁眉深锁,低首沉吟。偶尔抬起头,人们便可以看到他悲怆忧虑的表情。杜甫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忧国忧民。

经历些世事后再读杜诗,开始慢慢体会到诗圣的情怀,尽管有些沉重,但是博大无边,其中装着社稷苍生,战乱的国家,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卷了,还心系天下寒士,说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搬家走了,还关心着无食无儿的旧时邻居,嘱咐自己的吴姓亲戚:“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又呈吴郎》)”隔了一千多年读来,我们仍然为这种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感动。

而这样的情怀和胸襟,在李白的诗中是很难找到的。李诗尽管豪放飘逸,却总是绕不开个人的经历与情感,相比之下,境界到底还是小了一些。

杜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这些名句都是杜诗中的经典。杜诗中为自己哀叹的诗句极少,只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等几句。

如果杜甫总是这样沉郁顿挫下去,他的一生和他的诗歌就都是灰色调的,总是少了点什么。幸亏,到公元759年,杜甫来到了成都。次年春天,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在这里,诗圣终于过了一段较为舒心的日子。于是,流传下来一些风格明快色调明朗的诗歌,成为杜诗中一抹轻快闪亮的色彩。

上元元年(760),饱经离乱的杜甫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写成七首《江畔独步寻花》。最有名的是第六首: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