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课程复习

人力资本理论课程复习
人力资本理论课程复习

1.特许经营权:

能够给企业带来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的无形资产,是授权主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约定授予申请人在一定地区、一定期限内生产、经营某项业务或某类产品的特别权利。

2.客户资本

是能够为公司带来直接价值的资源。企业的客户资本不仅包括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用户,还包括企业的供应商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关系会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确保企业的供货的稳定和可靠,在提高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供应商的利益。

3.显性人力资本

当隐性人力资本通过价值创造过程生产出能为企业增加未来净现金流量的一种无形的智力资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人力资本的显性化过程,这种智力产品本身可以看成是企业显性人力资本。它是可以被企业控制的、已得到固化的资本,不容易因人员流动而流失。

4.企业的价值

即是企业的市场价值,它是由企业股票与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股票的价值等于企业发行股票的数量与股份的乘积,即企业的价值(V)=企业的股权市价(S)+企业的债权市价(D)。

5.企业二维产权结构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组织结构中物质资本所有者与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一分为二。由于异质型人力资本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并且这种资本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特性,对企业的经济贡献率增大,这样原来的一维产权结构处于不均衡状态,如果不创新,各主体都无法获得潜在的经济利益,这时需要建立新的制度均衡,即企业二维产权结构。

6.普通培训

是指对各种不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都有用的培训,也就是说,接受在职培训

的员工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不但对提供培训的本企业有用,对其他企业也是有

用的。一般培训将提高培训劳动者的未来边际生产力,即培训后的劳动者在与相

同要素相结合后会产生更多的边际产品。

6.技术秘密:

英文“Know-How”,使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知识

和技巧,它包括各种设计资料、图纸、数据、技术规范、工艺流程、材料配方技

术资料,也包括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等掌握的不成文的知识、经验、技巧和诀

窍。

7.法定特许

是指国家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企业或者个人的申请,在确认其经营条件符合法

律规定的条件下,发给特许证,授予其在特殊时期享有特定领域的垄断经营权

或设施利用权。

8.生产许可证

是由政府颁发的,认定企业具有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格的资格证书,也是国家进行

质量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一种手段。

9.组织资本

是一种显性人力资本的形式,是一种根植于组织关系之中,由企业投资于各种正

式和非正式关系所形成的资本形式。是一种企业内部关系资本。也正是这种关系

资本间接性影响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劳动生产率和价值。

10.文化资本

是指企业所持有的特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资本形式。具体地说企业文化资本包括那些用于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建立、企业主导观念和管理风格的形成、组织气氛和凝聚力的维护、成功标准和企业形象的设计等方面。

11.人力资本所有权。

从广义上讲,它等同于人力资本产权。从狭义上讲,是指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对自

身具有经济价值的体力和脑力资本的拥有。

12.经营秘密:

英文为“Trade Secret”,又称为“商业秘密”,使企业能够盈利的一切经营秘密。包

括(1)管理技术秘密——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方法及数据、财务管理方法及依

据、质量控制方法(2)营销技术秘密——特殊的营销方法、营销网络、客户名

单。

13.进出口许可证

是指由政府有权部门颁发的,准许企业从事特定商品进口以及出口经营活动的特

许证书,是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一种手段。只有具备进出口许可证的企业,才能

从事相关的外贸活动。

14.专营权

是指国家为了对某种商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进出口实行垄断经营,而依法授予某

些特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某种特殊商品或从事某项业务的权利。

15.知识经济

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讯技术在

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人力

资本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由此可知,人力资本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主旋

律。

16.生产经营资本

生产经营资本,是公司用在商业化过程里创造价值的营业性资本,一般地,公司

的营业性资本会补充并放大人力资本创新的价值。

17.结构资本

是通过对企业责权结构的设计与变革进行投资形成,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等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权责结构,其中激励机制的性质是权责结构最重要的方面。结构资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间接性提高企业价值。

1.专利权的类型

(1)发明专利权-指在经济建设中或国防建设中的所有技术领域的产品发

明、方法发明或物质发明的发明人依法取得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2)实用新型专利权-是依法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合理实用的

新的技术方案的提出者,授予的专利权或独占权。

(3)外观设计专利权-依法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作出富有美

感而又适于工业上应用的设计的设计者授予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2.组织资本主要内容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1)战略资本制企业的经营决策;

(2)文化资本包括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价值观、公司的战略构想、公司

发展远景等;

(3)制度资本包括生产制度、经营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财务制度、

业务流程规范、工作岗位规范等建立;

3.人力资本的市场配置的主要特征

(1)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即使通过市场发生支配权的转移,其制度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与自然所有权完全一致起来,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企业也要成为市场主体,能够为达到经济利益目标而进行自主的选择。

(3)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市场中只能被雇佣或租借,其本身不能被出卖和购买。

(4)人力市场的发育完善主要受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影响。

4.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行使经营控制权时其约束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一方面是组织内部所有者通过法人治理机制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监督约束,通常,对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监督是很困难的。

另一个方面是股权拥有计划的约束和控制,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拥有者的控制权使用时的违约成本。这一方面的约束可以保证那些为了拥有控制权以满足其权利需要及在职消费需要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约束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所有者要求行事,但其努力程度仅限于不断完善其职业生涯,不会有发自内心的积极性。

5.特许经营的共同特征

(1)个人对商标、服务标志、独特概念、专利、商业秘密、经营诀窍拥有所有权与经营权。

(2)权利所有者授权其他人使用上述权利。

(3)在合同中包含一些调整和控制条款,以指导受许可人的经营活动。

(4)受许可人需要支付权利使用费和(或)其他费用。

6.客户资本的价值

(1)客户交易的频率;

(2)客户交易的金额;

(3)客户的关系时间长短;

(4)客户的口碑效果;

(5)客户对本企业产品的价格敏感性。

7.企业人力资本发生磨损的主要类型

(1)企业内部人为的损耗。如企业管理不善发生的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等问题造成企业商誉下降或品牌价值下降;

(2)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损耗。如他人侵权性损耗,即社会上的不法之徒为追逐利益,盗用和伪造企业的驰名品牌或企业产品设计,使企业的品牌和商誉

价值遭受重大损害。

(3)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本创新的替代性损耗。当企业的竞争对手有了可替

代性的人力资本出现,则加速缩短了本企业人力资本的生命周期,并促使现存人

力资本价值大幅度折旧。

8.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的市场竞争机制

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行为的市场竞争约束来自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商品

市场三方面。

(1)人力资本市场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约束表现在,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

的充分竞争显示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始终保

持自下而上危机感,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2)资本市场的约束一方面表现在股票价值对人力资本所有者业绩的显示

功能,另一方面表现在兼并、收购和恶意接管等资本市场运作对人力资本所有者

控制权的威胁。

(3)商品市场的约束在于,通过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经营业绩,而且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破产威胁也

会制约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偷懒行为。当然,市场竞争机制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行为

不仅起到了激励作用,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通过市场信息而进行的业绩排名,有

利于声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9.客户资本的特征

①客户资本深度,指企业对市场客户的渗透力,反映客户数量增长的动态变

化,体现客户对企业的认同感;

②客户资本广度,反映企业对市场客户的覆盖率,反映企业拥有的客户的静

态数量,体现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

③客户资本附着度,反映企业客户的重复购买的行为,体现客户的忠诚度;

④企业客户资本的盈利能力。客户资本能够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或者增加回

头客的购买量、随同销售额或者长期销售额,从而为企业带来价值,这些价值是

以销售销售额和成本额来进行衡量的。

10.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1)教育投资,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劳动力的质量,

即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2)保健投资,用于发展保健事业,以减少人们的疾病和死亡,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增强其工作能力,延长其服务期限。

(3)劳动力迁徙投资,用于发展劳动力市场行情调研机构,以提供有关信

息,并协助劳动力流动,促进解决劳动力余缺调剂和专长发挥。

11.杠杆约束模型

)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用企业左侧是企业的价值运转系统,力矩长度(L

1

非经营者股票比例反映;力强(W

1

)是指企业的股票增值性,反映企业股票增值

可能性,但不反映增值的大小。右侧是企业中人力资本的工作系统,L

2

反映各类人力资本的影响力,当人力资本量越大,岗位越重要,在企业中影响力就越强,

力矩就越大;W

2

反映企业人力资本的工作约束性,当持股额占其私人资本比例越高,则努力的程度越大。用公式表示为:

W 1·L

1

= W

2

·L

2

1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曲线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来自于企业对投资收益的追求,它主要反映人力资

本投资的边际收益。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随着投资额增加,而出现投资收益率递减的现象,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所能带来的边际收益呈现下降趋势,这样,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效率为负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隐性人力资本本身的特性引起的。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中,由于人的记忆力、精力和体能等都是有限的,随着边际投资量的增加,人力资本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必然呈逐步降低的趋势

1.人力资本的法律保护性主要表现

(1)人力资本要依法取得法律地位。首先,任何企业的专利权或商标权要想得到法律的保护,必须按法律规定逐项申请注册。其次,人力资本在其提出申请后还要依法接受审查。

(2)人力资本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专利权的保护,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及假冒他人专利的为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机关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假冒他人专利严重者的直接人员,比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人力资本具有法定的保护期限。法定的显性人力资本都有法定的有效期限,法定的有效期期满后,其产权就会自动终止,法律不再保护其独享权益,该项人力资本就成为公共财产,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这与有形资本的法律属性完全不同,有形的物质资本无论多少年以后,只要其所有权不转让,产权仍属原所有人。

(4)我国各类产权性人力资本的法定有效期限为: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10年;注册商标的期限为10年,如要继续使用的,可在期满前6个月中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有效期为10年。法律上对专利权和商标权的法定的有效期限计算是不同的:专利权有效期是从申请之日起计算,而商标权则是从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另外,专利权有效期满后不予续展;

商标权可多次续展。

2.剩余索取权分配的稀缺理论

众所周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财富形成的两大因素,但是关于二者中哪一个是价值的源泉,在经济学史上历来争论不休。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初期,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社会分工协作体系尚未成型,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很低,存在着物质资本的稀缺度超过人力资本的稀缺度的现象,因而资本雇佣劳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必然结果。物质资本独享剩余索取权,而人力资本则只能以工资的形式取得回报。这一切结果是由于物质要素稀缺性而造成的现象。

随着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推进,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加强,企业的价值创造与人力资本的运营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出现了人力资本稀缺的现象,智力型人力资本(高级劳动力)从体力型人力资本(低级劳动力)中分离出来,成为对企业剩余有要求权的要素。因此,企业中智力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不仅分配到工资收入,而且有剩余索取权要求,否则,企业是不可能获得这种人力资本要素的。

要素稀缺理论是市场经济中分配制度产生的依据,同样,在今后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分配作用。

(1)稀缺性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市场交换价格反映出来的,资源越是稀缺,其资源的价格就越高。

(2)物质资本的价格是通过市场利息反映出来的。而人力资本的价格是通过市场的工资定价反映出来,这样,就可以使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比较对应起来,从而得出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参数K值,并据此进行人力资本的分配。

3.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自我保护

(1)企业有些商业秘诀、技术秘密是不适宜采用法律形式来保护,如产品的配方、工作经验、加工的工艺、企业战略决策、客户资本等,其中有些是法律不给予授理的,有些则是企业需要永久保护的人力资本产权。这时,企业的人力资本价值的保护在于企业自身的保密的工作的周密程度,如果发生泄密,那么损失不易得到补偿。通过加强企业人力资本的保密和价值管理工作,还是可以达到人力资本价值保护的目标。

(2)企业人力资本的固化。

企业中生产的大量人力资本如果得不到企业的及时固化,那么,这些显性人力资本将会随隐性人力资本的流动而丧失,企业人力资本成为了个人的人力资本了。例如企业对外的客户关系,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对已经形成的客户关系资本作固化,那么这项人力资本将会随隐性人力资本的流动而流失。

(3)固化的方法有:①可以要求相关人力资本创造者写业务总结汇报,阐述企业与各个相关客户的联系方式、业务内容、相关人员名单以及相关的企业投资,做好竞争性分析汇报和价值评估报告。

②增加企业与相关客户的联系渠道,对于企业投资形成的客户关系企业应增加多名与之联系的人员,防止因个别人员的流失而丧失企业的客户。

③经常做一些工作轮换,让核心人员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防止企业核心技术被个别员工的个人垄断。

④通过签订相关合同,让核心员工等承担企业技术保密的义务,这样,相关员工即使流失其他企业,也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核心技术相关的工作,否则,企业可以对相关人员提出诉讼和经济赔偿。

4.剩余索取权分配的风险理论

现代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分配的基本原理是承担风险,谁就应享受风险收益,即拥有剩余索取权。

传统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本是风险的承担者,因而物质资本应该享有剩余,即企业股东的全部报酬是S+P。其理论基础是物质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可分离性,使得物质资本一旦被投入企业,便成了一种抵押品,作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就难以任意地退出企业,逃避风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物质资本的社会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从实物型物质资本到货币型物质资本,又到信用型物质资本。当物质资本所有者投资于企业时,既可以在事前进行投资风险的比较、选择投资风险最小的物质资本形式,也可以在事中和事后出现投资风险时,审时度势,在各种物质资本形成之间转换,以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减少投资风险。特别是物质资本表现形式的证券化趋势,使物质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的关系不断弱化,股东与企业不再休戚与共,而是隔岸观火。

而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不断强化,人力资本愈来愈成为企业投资风险的承担者,这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本专用性造成的。从隐性人力资本专用性角度看,社会分工使个人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得到强化,此时人力资本所有者将人力资本投入某一特定行业或企业后,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会对该企业产生依赖性和长远效用预期,希望自己投入于企业的努力和精力能在企业中更适用和更有效。并得到较高的回报,而一旦离开原企业,由于适用性和有效性的限制,使个人人力资本的价值下降,从而人力资本也成为一种抵押品,这一客观制约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承担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特性在员工

队伍中表现很明显,从显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来看,具有专用性特征的组织资本包括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战略都存在退出企业的障碍。企业显性人力资本是由个人人力资本创造并共同努力而形成的,这些显性人力资本是不能脱离特定的企业,当个人离开了企业便失去了分享的机会。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企业,从而使人力资本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经营者。

5.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主要经营方式

(1)借助许可证和合同进行交易

在人力资本的营运中,技术专利、商标权等无形资本要素的营运通常是借助许可证合同进行的有偿转让,一般通过签订许可证合同进行,系技术的许可证方将其交易标的使用权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转让给技术接受方的一种商业性的交易方式。就其性质而言,许可证贸易是技术使用权的一种转让,技术所有权没有转让,被许可方所得到的只是技术的使用权。根据许可证标的内容不同,许可证贸易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版权四种。

(2)企业人力资本的整体式交易与分割式交易

——整体式交易。这是指企业在进行产权整体交易过程中将企业的所有人力资本,包括商标、商号、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经营特许权等一次性作价转让给受让方。也是受让方企业一次性接受转让方企业产权的整体性交易中,包括兼并、买断、整体联合等资产重组活动都可进行无形资本的整体交易。

——分割式交易。这是指企业将某一部分人力资本有偿转让给买方。在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以及参股、控股经营中,卖方企业均可将自身拥有的某一部分无形资本经过合理评审估价转让给需求方企业占有和使用,如在一定时间内商标权的转让、技术专利的转让等,转让和交易的是无形资本的一部分。

(3)经营特许权的转让

企业特许权也是企业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特许权也可以转让,转让方与受让方通过签订合同即可达成这一交易。

6.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于委托、代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不完备的主要因素

由于委托双方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使得监督不仅困难,而且监督成本昂贵。

(1)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掌握的信息在时间上不一致和在内容上不相同。具体表现为:

①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偏好。

②委托人不容易或不可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特别是代理人的努力程度

仅通过表象是难以观察到的,只有代理人自己清楚自身的努力程度。

③现代企业的委托人即所有者由于并不从事具体的企业经营活动,对市场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的真实状况的了解远不及负责企业经营活动的经营者。

④作为代理人的人力资本拥有者有可能故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谎报信息、或者延迟传递真实信息给所有者。

⑤委托人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对经营者及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某种程度的了解,但很可能在时间上是滞后的。

(2)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即由于委托人不能把代理人的行为后果与他所不能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区分开来,代理人可能把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转嫁到委托人身上而逃避风险。这种道德风险本质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隐蔽行为,监督成本很

高。

(3)逆向选择是指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某些信息,以致不能预测其代理行为,或者代理人有意隐瞒自己的实际情况,使委托人无法了解到代理人是否会更好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从而签订有利于代理人的委托契约。

人力资本理论

第4章人力资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 1、人力资源管理之父是()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2、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3、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 A、泰勒 B、德鲁克 C、欧文 D、舒尔茨 4、下列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构成要素相同 B、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具有宏观和微观的含义 C、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体 D、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属性 二、多项选择 1、属于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有() A、卢卡斯 B、罗默尔 C、丹尼尔 D、马克思 2、属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3、属于古典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4、古典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代表人物有() A、马歇尔 B、丹尼森 C、贝克尔 D、亚当·斯密 5、人力资本的特征有() A、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天然不可分 B、人力资本的价值信息难以测度 C、花费同样的投资所获得的回报相同 D、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这个定义至少可理解和延伸如下六层意思: 一是人力资本是依赖于人们的体力能力和脑力能力,因而的有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具有人力资本的依附基础;这不只是企业的所有职工,而是全社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人力资本,在拥有量上有多与少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因而人才也是人力资本依附基础较优秀者;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具有更为优秀与难得的人力资本依附基础;研究人力资本不只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更不限于企业“两种人”,而是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 二是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是由于营养、保健、医疗和教育、培训、自学等形成的,需要花费资金,即投资形成的。而投资者应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工作单位。所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都是通过这种投资获得的。优秀运动员是在体力上投资较多的人,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是在智力上投资较多者,因而他们有不同的技术业务专长。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研究)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在此之前,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与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与舒尔茨同时代及以后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贝克尔、明赛尔、丹尼森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冲破重重阻力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舒尔茨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研究。因此,舒尔茨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 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系统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学术研究特点在于他把表面上与经济学无关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爱德华丹尼森对舒尔茨论证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修正,他将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改善,知识应用上的延时效应以及资本和劳动力质量本身的提高等等,从而论证了1929至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应是23%,而不是舒尔茨所讲的33%。 雅各布明赛尔首次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并给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收益模型,从而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另一个分支,同时他还研究了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 总之,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已经形成并发展起来,把它运用到微观企业层次中,特别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会起到预防国有资产流失,解决国家所有者虚拟、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激励企业员工,最终会形成更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人力资本与教育1

人力资本与教育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在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1960年以后,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适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生产功能;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了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并大力提倡增加教育投资;从而为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实践证明,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那些恪守传统观念,以根深蒂固的伦理学和哲学等价值观作为生活取向的人们是无法接受的。正如舒尔茨所说的:只要一提起对人的投资,便会使我们中的某些人感到不快。在他们看来,人类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摆脱了将奴隶当物品可以任意买卖的奴役时代,这是人性的历史进步。而今却似乎再一次将人看成只是一种物质因素,是与财富相似的某种东西,把自身看成是一种资本货物,这无疑是倒退,是不能被容忍的。因为把人看作是通过投资而增加的财富是同人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相违背的,它贬低了人类自身的人格。因而,不仅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无意接受把人当作资本,把一个国家的国民看成是财富的观念,使人力资本问题没有能够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研究的正式核心,而且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也遭到了现代社会一些人的反对。 伴随着传统价值观念对人力资本的怀疑和否定,教育作为一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责难。许多人认为,如果把人们的受教育看成是一种创造资本的形式,那将是对人格的侮辱,在道德上是错误的,是对教育的崇高意义的贬低。舒尔茨指出,人们的这种认识是传统的和片面的。他认为,教育除了达到以上目标外,还可能改进人们工作和管理自己事物的能力,并且这种改进可能增加国民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对人力的一种投资,文化和经济的作用是教育的共同结果,决不是贬低教育在文化方面的作用,事实证明,舒尔茨等人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现代社会中,教育功能并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具有多维功能的复合体,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本观念现已为人们广泛承认和接受。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在经济活动领域中重视人的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把人的资源明确地界定为一种资本形式,是近代经济理论的创举。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开辟了20世纪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天地,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人力资本要素构成及主要内容 构成人力资本的要素或称类型,主要包括教育资本、知识资本与技术资本、健康资本、迁移与流动资本以及培训等。 教育资本是指用于教育的费用,以培训和提高在职和未来的劳动者的能力,因此可称之谓能力资本。它是人力资本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 技术与知识资本是指用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费用,包括大学里的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专业和技术培训等。 健康资本是指用于医疗卫生的费用,包括医疗、保健、营养以及体育锻炼等。 迁移与流动资本也称国内外人才吸流资本,是指用于国内劳动者流动和国际人才吸流、智力引进的费用,以利于调剂和合理配置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利于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加效率。 上述这些人力资本要素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可以互补、互动和替代,但其中教育资本是最重要的,是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16页word文档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

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education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Education The title of my presentation is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Education”.My presentation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including human capital theory,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vestment. The first part is human capital theory,Human capital theory formed in 1960s,and what is capital theory? Human capital refers to the intangible capital of the laborer, expressed a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 laborer, as worker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have a good health, operation skills and proficiency.Human capital theory has four main points,The first is human resour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human capital theory is the core issue of economics. Human capital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hysical capital in economic growth.The second i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national income. The reward of investment on human capital is more than physical capital.The third is the core of human capital is to improve the population quality. Education investment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human capital https://www.360docs.net/doc/4d9215489.html,cation is the basic way to improve human capital.The fourth is education inves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and the measure symbol is human price floating.Then the representatives are Theodore schultz and Gary becker.Schultz explained the mystery of economics growth with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 , declared the birth of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 He thinks, to strengthe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is the key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And Becker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of cultivating child,the concept of family time value and time allocation, the concept of market and non-market activities in the famil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it has three points,the first i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is not only depending on the quantity but more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vestment.The second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educa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opulation quality.The third is in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 and life function is prominent, and demonstrates that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man's knowledge through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ower of economic growth.The fourth is human capital theory established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of contemporary economic stud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and perform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greatly. The third part is education investment,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oints.The first is the cost of education investment.It includes monetary cost and non-monetary cost.Monetary cost includes direct cost and indirect cost.Direct cost are the direct fee to accept education ,like tuition and book costs,etc .Indirect cost, also called opportunity costs,which means one is unable to work to get income due to education.Non-monetary cost refers to the psychological cost due to education.The second is education investment profits,it includes economic benefits and non-economic profits.So,what is economic benefits?From the point of lifetime income, the income of those who have received education is higher than those who lack of education.Non-economic profits includes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status, knowledge expansion brought about broadening the interest of life and so on.The third is the conclusions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costs and benefits.The first is education cost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章节题库-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一、选择题 1.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 A.舒尔茨 B.斯特鲁米林 C.沃尔什 D.韦锥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美国沃尔什首先提出的,并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的含义。它与物力资本相对应,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2.()把教育看作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据此,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A.筛选假设理论 B.社会化理论 C.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答案】A 【解析】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做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怎样挑选工人,

据此,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教育信息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①同意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成是正比例关系;②认为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教育的作用直接反映在雇主对劳动力的筛选上。 3.()是从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力的个性特征,从而为生产服务,为发展经服务,论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A.社会化理论 B.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答案】A 【解析】社会化理论是从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力的个性特征,从而为生产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论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①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教育的作用首先不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或认知能力,而在于它的社会化作用。所谓社会化,即着重培养和训练社会生产中需要的各种劳动力的个性特征;②教育作用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经济效益上说,教育、培养和训练不同个性特征的劳动力,能顺利地做好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作,起到岗位职责对口、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上说,教育不但没有促进社会平等,而且还会再产生社会不平等。 4.()不属于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

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

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 事实上,人力资本理论一直散见于经济学家的著作之中,然而在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一个系统之前,大量经济学家仅仅零散的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论述,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追本溯源,首先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配第,威廉.配第把作战中的军队、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类生命的损失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一般思想至今还保留着。 人力资本理论从形成到发展,进一步成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亚当·斯密时代的人力资本思想 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写道:“设置高价机器,必然期望这件机器在磨损之前所成就的特殊作业可以收回投下的资本,并至少获得普通的利润。一种费去许多功夫和时间才学会的特殊技巧和熟练的职业,可以说等于一台高价机器。学会这种职业的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必然期望,除获得普通劳动力工资外,还收回全部学费,并至少取得普通利润。”毋庸置疑,此时的斯密己经明确地把人的能力划归为一种“固定资本”。 斯密能做出这种判断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斯密生活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早期,当时欧洲人口的较快增长和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大大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而先进的机械系统和工厂组织的出现,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发展,机械力代替人力,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归总斯密的观点,和人力资本有关的论点如下: (1)劳动力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全体国民“后天取得的有用能力”都应被视作资本的一部分; (2)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增加,就如同机器和工具一样,可减少劳动力耗费,而其花费的成本可以经由增加的利润加以收回; (3)亚当·斯密将教育分为两类,即“技术教育(培训)”和“文化教育”。他认为,前者将通过提高未来收益支持私人投资,因而主要由家庭或私人教育来投资;后者则主要是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控制等方面产生有利影响,是消费性行为,而非必需的生产技能要求,因而无法刺激家庭对此进行投资。所以斯密建议由国家“推动、鼓励,甚至强制全体国民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斯密时代的经济学家中,马尔萨斯接受了斯密关于公共教育有利于社会控制的论断,他认为学徒培训费用构成一种资本形式,而对利润和产出财富无直接影响的“文化教育”则应被视为“收入”的支付形式。李嘉图则彻底避开了对更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需求问题,他承认存在不同类型的手工熟练劳动,但认为不同质量的劳动力是可以很容易地在工厂内部取得的,即对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需求的满足无需借助正式的学校教育或培训。 2.约翰·穆勒时代的人力资本思想 在斯密之后,约翰.穆勒进一步深入了研究了经济相关理论和思想,在其著述中,对人力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也有大量的内容。 与斯密不同的是,穆勒认为技能与知识都是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强调后天取得的能力应当同工具、机器一样被视为国民财富的一部分。从传统的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出发,指出由于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未来更大的国民财富,对教育的支出是与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

人力资本理论和地位论述

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 人力资本开发是需要投资的,投资对经济成长的意义是以短期或长期的回报来体现。人力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丰裕的主要秘密——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角度已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特别是一些资源不充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起飞的事实,表明除了使经济增长的已知物化要素外,一定还有一个秘密的要素——人力资本。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资本 由企业或个人拥有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的价值体现的总称,是未来生产的基础。也有人认为,“资本是一种未被消费掉的劳动”,“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形成也是投资的结果”。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各学派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中或多或少地都论述了有关人力资本的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古典人力资本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人力资源之始就提出了人力资本观念。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明确地表述了人力资本思想,成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学术源头。 斯密崇尚劳动是财富之源,把人力要素和人的劳动技能作为资本看待。 斯密将资本按使用方法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他对固定资本的描述是:人的能力是一种资本,人们经过学习得到的有用的才能,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全民所有后天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得才能需要花费费用,所以对个人而言,这种投资形成的才能可以认定是固定资本。而且该投资“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按照斯密的解释,人力资本可以理解为两部分,即:一般劳动技能的“流动资本”和特殊才能的“固定资本”。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取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数量

人力资本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

人力资本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已不再符合今天的事实,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 l、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资本实际上仅仅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燃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这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物质资本是体现在物质产晶或生产资料上的资本,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主要是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人力资本是国民财富的组成部分。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有着数量和质量上的规定。从数量上看,一个社会中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表示该社会人力资本的规模。从质量上看,每个劳动者的素质,即知识、智力、技能、经验和健康状况各不一样。 2、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 早在18世纪中叶,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已认识到教育或训练的支出可以被看作一种投资。但这一思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未得到足够重视。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这种投资包括:用于人们接受教育或培训的支出,保健方面的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和移民入境支出。教育投资又称智力投资,其可以转化为知识的存量,提高人口的智能,知识和技术水平;保健投资转化为健康资本存量,可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增强劳动者工作能力;劳动力在国内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解决国内劳动力的余缺调剂和发挥专一长;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移民是人力在国际间的流动,移民入境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一条经济合算的途经。对人力进行投资的目的,按照舒尔茨的说法,是为了通过人力资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的多少,直接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此可用人力资本形成说明人们收入的差异。一部分犹太人在人力资本上投入了较多的资本,因而他们有了较高的收入。 3、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基础: 大量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二战后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快于国民资源的增长,即与用于产生收入的土地、实际劳动量和再生产性资本的数量三者结合起来的数量相比,美国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速度要高得多,而且从一个商业周期到另一个商业周期,两个增长速度之差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定人力资本比能进行再生产的非人的资本以更快的比率增长,是二者产生缺口的根本原因。他由此提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膺或资本存量的多寡,处于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人力资本,其作用远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他还从战后某些物质资本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的国家能以飞快的速度复兴经济的实例,证明增加对人的资本投资要比对物力资本投资更为重要。他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原因,得出同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完全不同的结论,指出贫穷国家经济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匾乏。由于向这些国家提供的新的外国资本通常被用于建筑物、设备、有时也被用来购置存货,而一般不被用来增加人力投资,所以,人的能力没有与物质资本齐头并进,而变成经济增长的约束因素。 4、教育投资及教育收益: 人力资本论认为,人口质量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造成的。教育的投资带来的收益远比对非人的资本投资更加有益于经济增长。美国从1900年到1957年,实际的物质资本增加大约4.5倍,而对劳动力进行教育和训练的投资增加大约8.5倍,同时物质资本投资获得的利润增加3.5倍,而教育投资增加的利润达17.5倍。教育收益率原则上与物质形态投资收益相同,即收益率一收益/成本。如果将教育分为不同阶段,则某一阶段教育收益率一该阶段毕业生对前阶段毕业生工资差额/本阶段教育费用。

浅议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一)

浅议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一) 【摘要】兴起于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国外人力资本理论侧重于从宏观方面研究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内涵与外延做了进一步拓展,特别是人力资本产业理论的提出,使人力资本研究与企业理论逐步走向融合。通过静态与动态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由于人力资本研究范畴的局限性,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治理面临的困顿状态。社会人力资本及其产权概念的提出将为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与企业治理的融合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产权;企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力资本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迄今为止,企业治理主要是通过职能分工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来确定、规范和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但这种机制已不太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的两大资本取代原来所有者与经营者两大主体后成为企业理论研究和企业治理发展的新视角和关键:一种是出资人资本即货币资本,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另一种是人力资本。在经济一体化和经营游动状态下,人力资本的主动性与货币资本相比,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和独特创意上,而这些主要靠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来创造。 本文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着重阐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理论观点。在弄清国内外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思想和研究主线演变的同时,对迄今为止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和借鉴。 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人力资本的观念最早萌芽于1676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兼·配第之语,他在分析生产要素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曾把人的“技艺”列为除了土地、物力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四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其后,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但是,由于金融资本和物质生产资料是当时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物质资本的供给日益充裕,不再是“稀缺的”资源,而人的智力因素逐渐成为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才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在经济学说史上比较一致地认为,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他和图能、马歇尔被人力资本大师舒尔茨看作是“那些把人视为资本的少数人中的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明确地论述了知识作为投资结果的思想。然而,遗憾的是,亚当·斯密未能将人力资本概念引入到其经济理论框架中来。德国经济学家冯·图能认为,在同样原材料、商品设备的条件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能创造更多的收入.他主张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认为这样并不是贬低人格,或者有损于人的自由和尊严。马歇尔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及其资本属性,他特别指出知识和组织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已清楚地意识到人力资本概念的存在,然而,他并没有将人力资本概念放入到其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中来。在人力资本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他首先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学的框架之中。他们的思想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的理论渊源。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形成了一个高峰。 舒尔茨从50年代开始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他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聚于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他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消耗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还在于:他不但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使其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 第4章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4.1复习笔记 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指能用于物质生产的社会资源,是指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或收益预期而在目前所要付出的代价。 2.资本的形态 (1)物力资本 物力资本指所使用的体现在物质资料上的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其基本特征在于以下几方面: ①人力资本是体现、凝结和贮存在特定的人身上,与作为其载体或天然所有者的个人不可分离,并经由这个人形成、支配和使用才能发挥效能。其他任何个人、组织或政府在人力资本中获得收益,都不能无视或超越它的载体、归属体或直接所有者——个人而为之。其基本规定性把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等非人力资本区别开来。 a.物力资本 物力资本是体现在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料上的资本。包括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本,

以及原材料、半成品等形成存货的流动资本。 b.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是借助于外在化形态而存在的,可以带来预期收益的知识、技能等精神性存量。知识资本是由人利用其大脑机能或人体特殊机制反映、再现和认识对象世界而创造出来的,但作为一种“外在化”了的知识存量,它可以独立于人体之外而存在。 c.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以上各种异质的实体资本的货币表现或金融形态。 ②人力资本是为在未来获得预期收益而在目前投资所形成的人力是资本化的人力资产,是可以进行货币计量、会计核算的,并作为获得手段使用的人力资源。 a.“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第一,“人力资源” Ⅰ.在人口经济学中指的是全体人口或社会劳动者人数; Ⅱ在劳动经济学中主要是指的全体人口或劳动力; Ⅲ在管理学中指企业劳动人事关系。 它们是侧重于表达人力的实体形态或数量方面的规定性,强调其稀缺性和有用性以及人力作为一种既存的或外生的资源应如何开发利用的问题。 第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强调投资收益回报、价值增值,所有者权益和人力的个体素质或精神存量的形成和积累。它指明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经济增长的因素,因而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b.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区别 第一,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标志是它属于人的一部分,是人类的。它又是资本,没

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

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朱玲 一、健康与人力资本 依据已有的人力资本理论,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主要由健康、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要素构成。虽然这些要素的增进都会提高个人的生产率,即改善个人获得货币收入和生产非货币产品的能力,但唯有其中的健康存量,决定着个人能够花费在所有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上的全部时间。每个人通过遗传都获得一笔初始健康存量,这种与生俱来的存量随着年龄渐长而折旧,但也能由于健康投资而增加(Grossman, 1999)。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完好的生理心理并具有社会幸福感的状态,而并不仅仅指不虚弱和无病”,经济学家出于计算方便的缘故往往用无病天数来表示健康,或者用有病时间内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来估算疾病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健康投资的回报主要是借助于疾病损失的减少来间接计算的。 健康投入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衣物、健身时间和医疗服务等资源。在这个意义上,居民户或个人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是投资者,健康正是投资的结果(贝克尔,1987)。此外,教育、职业、住房和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对健康发生重大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健康还取决于个人行为的选择,例如吸烟、饮酒、心理调节和作息习惯(Phelps,1978)。尽管健康投入由诸多产品、服务和时间组成,卫生尤其是医疗服务投入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健康投资指标。原因也许在于,当疾病来临之际,医疗是人们通常应对或化解健康风险的最直接的手段。 二、卫生服务与公共支持 如果说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改善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那么个人必然有投资于卫生服务的动机。可为什么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都要强调对卫生领域的公共支持呢?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和康复等服务。这其中,预防服务(预防科学研究、健康教育、营养干预、免疫计划等)的作用在于降低公共健康风险,类似国防一样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故而毫无争议地被视为纯公共产品(Stiglitz, 1988)。 至于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支持和干预,一个经典的解释是医疗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和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市场失灵(Arrow,1963)。对于消费者,疾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对于生产者(医疗机构),病人的康复和康复程度也是不确定的。医生对治疗的知识远远超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因此可以引导病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医疗价格的降低,而有可能是医生过剩、医疗服务和药品过度使用。其结果不仅仅是浪费医药资源,而且还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出于这种原因,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采用公共支持措施改变医疗供给机构的激励机制,切断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直接联系,避免他们为利润所驱动。在医院收取的治疗费用中,患者直接支付得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费用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