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六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六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六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六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于全体人民。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共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五中全会作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的部署,这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我们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坚持共享发展,首先要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当前,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对此,要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对1800万左右的低保人口、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900多万失业人员等特定人群,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针对他们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归根到底要通过制度来落实,有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共享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全面小康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增进人民团结,让13亿多中国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5日01版)

《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罗宾.蔡斯(robin chase)女士的《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为我们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带来许多前沿性的启发。蔡斯女士被称为共享经济鼻祖,是Zipcar等共享公司的创始人,参与大量政策咨询,是《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共享经济》是一本介绍“人人共享模式”的书。蔡斯女士将自己创办共享经济企业的经历与自己多年来对于这种新经济形式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写作了本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炼出人人共享模式的三大基础:过剩产能,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各用一章介绍这三个方面,最后用一章概括了人人共享模式的影响。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了人人共享模式相关的商业运作、政策规制和企业变革。第三部分,讨论了人人共享模式的融资问题与环境问题。《共享经济》在以下几个主题上的创新,对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启发性:1、如何正确看待共享与公有、私有的关系:树立“使用而非拥有”的新理念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这是所有共享经济主张中共有的内核。这里的共享特指转移使用权(access),但不转移支配权(ownership),拥有者与使用者按一定合约共同分享剩余。Ownership被多数人习惯地称为所有权。实际上,当所有权是指产权(property right)时,Ownership仅仅是指所有权

中的支配权,与之相对还有使用权。例如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就把所有权区分为支配权与使用权。蔡斯女士将这 种产权区分归结为“拥有资产”与“租借资产”(租就是使用费)的区分。这里的共享,与公有私有不在一个层面之上。公有与私有,指的都是ownership。无论公有还是私有,并不影响使用权是否转移。例如,中国农村改革中,土地的支配权归国家、集体,但使用权可以转移给农民。农民对土地就是“使用而非拥有”。可见“使用而非拥有”非公非私,既可以公有私用,也可以私有公用。对互联网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平台拥有,大众使用。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互联网形式实行“使用而非拥有”,突出优势在于蔡斯 女士说的“让分享变得更容易”,具体到Zipcar案例上,“使8个1小时租赁和一个8小时租赁所需的成本相同”。共享模式在互联网实践中往往指产品免费(不售卖),而服务收费(即按“使用”收费)。针对生活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消费;针对生产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经济(即蔡斯所称Collaborative Economy)。协同经济不按拥有分成,而按使用分成。互联网特殊在,可以进一步按使用效果分成。例如,苹果商城模式实行三七分成,APP使用苹果的生产资料免费,APP向最终用户收费;只有APP使用有效果时,苹果才与APP们分成,从而间接向最终用户收费。以“使用而非拥有”作为共享发展理念,需要重新重视对分成制的研究。互联网

2020小康社会发展目标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的发展目标 朱庆芳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三步”走的具体部署,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根据近十年的发展速度,参考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的水平,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定出较切合实际的2010年和2020年的远景发展目标,供各地在制定本地区小康目标时参考。现将十六个主要指标及其测算的根据和情况说明如下: 1、GDP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量的综合指标,它包括了三个产业部门的增加值,用人口平均的人均GDP,综合反映了全社会的产出效益。发展目标的确定,首先要确定GDP和人口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解放了长期被束缚的生产力,24年平均,GDP以9.4%的高速度发展,其中1998-2002年五年平均,速度已降至7.6%,呈递减趋势。说明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高投入和高产出的高速增长时期己经过去,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高速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盲目性,到了90年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乡镇企业的产值和增长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挤掉了一些水分,使统计数字更切合实际了。还由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经济的过度投资、过度竞争形成超常规增长后,资本形成所积累的一系列低效率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形成的无效资本和库存大量积压使企业利润率下降,这些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的长期因素。从国外发展趋势看,高收入国家GNP(国民生产总值)在五六十年代的年递增速度,美国为3.1%,英国为2.7%,80年代高收入国家平均年递增速度降为2.3%,90年代中期降至1.9%,末期又降至1.6%:速度最快的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期的60年代年均增长速度曾高达11%,但到70年代便降至4.9%,近几年经济衰退后则出现了负增长。从统计的技术因素看,存在绝对额的基数越大,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也越大,速度虽慢了,但每增长1%的绝对额却增加了。如2002年GDP增长速度为8.0%,每增长1%的绝对额是1024万元,2020年每增长1%的绝对额是3616万元,虽年均增长速度后者比前者略有降低,而绝对额却增加了2.5倍。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增长趋势的分析,确定了今后两个发展阶段按高低两个速度测算,GDP的年递增速度低线为7%、6.5%,GDP的绝对额2010年为17.64万亿元,2020年为33.11万亿元,按高线的年递增速度为7.6%和7.0%,GDP的绝对额2010年为18.38万亿元,2020年为36.16万亿元。 2、人口总数和净增率。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人口的增长与实现小康和现代化水平呈负相关,即小康和现代化水平越高,人口增长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人口的增长率也反映了小康和现代化水平。中国是人口大国,2002年底已达12.85亿人,自70年代以来,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成绩卓著,约少出生3亿多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世界各国中己处于低增长率的行列,以1990--199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例,中国为1.1%,低于世界平均1.6%的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1.5%和1.2%的水平。但目前中国仍存在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的矛盾,2002年净增长率虽己降至0.65 %,但增长1%的绝对量是1285万人,新增人口的新增消费量就达460亿元,相当于新增消费总量的13%。人口是现代化指标的分母,过度增长就会影响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为了早日实现小康和现代化,今后二十年中仍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据预测2005-2020年为生育旺盛的新高峰期。全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2亿人,给计划生育和人管理带来难度,今后要稳定低出生率的任务十分艰巨。重点是要把农村和高增长率的地区,通过计划生育的实施,按目标降下来,实施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三者相结合的人口发展战略。据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的预测,2010年将达到13.8亿人,年均增长0.83%,2020年再增1亿,达14.8亿人,年递增速度降为0.7%,2050年控制在16亿人左右,年递增速度降为0.26%,五十年后即可实现零增长。据专家预测,全世界总人口将从2010年的70.3亿人增至2050年98.3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19.6%降为16.3%。 3、人均GDP。根据GDP和人口的测算,2010年的人均GDP为12800--13320元,2020年为22370--24430元,,按汇率1比8.28折合成美元,2002、2010、2020年的低线分别为:962、1546、

申论范文:树立共享发展理念 带给人民满满获得感

申论范文: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带给人民满满获得感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古往今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权,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小康”一词本身就很直观地体现出增进民众福祉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其出发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民幸福。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全世界为之赞叹。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去国家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少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还远没有到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让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给人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应该是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 给人民更好的生活,就要在医疗、教育、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寒门学子也能安心读书,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就业创业,给每个创业者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让百姓确实感觉到生活富裕了,幸福感增强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食品安全”从口头承诺变成现实遵循……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树立并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回首过往,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蓝图最终都顺利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五年规划也一定会从理想照进现实,给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获得感满满。

共谋企业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

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 近年来,我们在辅助行政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凝难问题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该局党委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围绕局的中心工作任务,开展以“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为主题的“三对照、三检查”大讨论活动。 一、对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检查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解决影响贵州电力改革发展以及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目标进程中体制、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二、对照以“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为主题活动的要求,检查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特别是在讲团结,顾大局,弘扬正气,一心一意谋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三、对照企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同先进单位相比,检查干部职工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同时检查如何落实始终代表最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切实解决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员工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党委成员深入该局十五个党支部参加讨论活动,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梳理,并加以解决。同时给职工分析在电力体制深入改革的情况下,供电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供电企业要向“服务型和经营型”转变的观念,要牢固树立改革、发展、稳定的意识和危机意识,把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紧抓发展主线不放松,让广大干部职工放开手脚,迈开步子,围绕发展大胆干。局党委结合“干部学习教育年”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心组坚持每月学习一次,各支部坚持每季学习一次,学习“十七大”报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西柏坡讲话及“七一”讲话,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通过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同时定期组织局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围绕发展的大局,展开讨论,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积极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了目标管理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支部的战斗力。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一个支部就是一个

第七课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七课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理解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的重要意义,明确如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热爱人民的 情感。 学习重点:如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调查:家庭近五年来收入增长情况,以及衣食住行各方 面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二、阅读自学:按照自学提纲阅读课本,完成预习自测题: 1、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含义是什么?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 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 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 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 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整个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 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有所增加,努 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 发展的成果。 2、为什么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①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②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③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必然要求。 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途 径。 ⑤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 要。 3、怎样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②完善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 ③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热点问题。 三、展示交流: 1、展示自学成果。 2、讨论点拨,解疑释疑。 四、整理学习成果: 五、关注社会,课后活动: 1、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采取了那些 积极措施? 2、请你围绕“科学发展与社会民生建设”这一主题,提 出一条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标语。

什么是小康社会

1.什么是小康社会?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 全面小康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2019中考政治专题:坚持改革开放共享发展成果(一)含答案

专题四:坚持改革开放共享发展成果 一、思维导图 二、时政点击 时政素材体现观点 长沙市政府指出:“目前我市工作应关注以下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巩固完善跨省异地就医住 院费用直接结算制度;持续开展农村危房、城市老小 区的改造;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 体系。”城乡协调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理念、共同富裕、公平正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 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促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大民族精神 三、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我国必须() ①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②落实新发展理念 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改革开放40年,春运规模从1亿人次变为近30亿人次,速度从绿皮车变为复兴号,买票从风雪中排队变为80%车票由互联网售出……春运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 A.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B.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同步富裕 D.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3.实现共同富裕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 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 D.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范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二篇 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篇共享发展成果 ——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读书活动教案设计意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村周围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深刻体验感悟祖国、家乡、家庭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做好准备,长大为家乡建设服务,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我们以课改为契机,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为内容,抓住目前农村的热点,新农村建设这一亮点,开展了本次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感悟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家乡各方面变化的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了解祖国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老百姓过着新生活。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祖国天天变化着、农村天天变化着,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调查括苍镇人民就业、收入情况,了解当前中国人民的就业情况,中低收入者的情况等。 2、组织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家乡变化的照片、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比较感受到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分小组到各自生活的村庄去了解现在农民们生活现状,感悟家乡巨变。 4、请教家中的长辈或询问年长者,请他们谈谈小镇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一系列调查、采访活动,让学生从感受到的变化中萌生出现在生活的幸福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情感 1、配乐播放括苍以前的图片(电脑出现:分成河、路、人家、等几组) 现在的一些图片(收集的报纸资料、新图片、城市图片、家庭室内装修、家乡的路、小车、学生拍摄的新照片)看后问:同学们刚才看了一张张有关我们家乡以前和现在的图片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2、引出: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 过渡:是啊,我们括苍镇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人民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这一切都来自于党的政策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二篇章——共享发展成果(课件出示:共享发展成果)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二、各抒己件,了解家乡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共设施、环境等(从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变化加以举例说明。)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2、各小组选择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3、从交流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呢? 4、讲述身边的故事 5、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的衣、食、住、行这些仅仅是我们家乡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使我们农村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物质建设方面,有精神生活方面,生活中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穿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的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方便、高档。 三、自由表达,畅想未来 1、说一说,议一议 通过实践了解,同学们有很多感受和体会,让我们现在来举行了一个调查报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2015-12-24 人民日报任理轩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 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党性质和命运。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民族就会团结、人民就会满意;我国发展就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放眼奋斗目标,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理念服务奋斗目标,伟大的奋斗目标需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进的执政兴国大业、伟业。要成大业、铸伟业,离不开共享这一科学发展理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来看,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但仅有“总值”和“人均”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一部分人“被小康”会损害全面小康的价值底色、降低全面小康的实际成色。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攻坚所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共享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甩掉贫困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什么叫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比如: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准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可持续发展6个方面,共18项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3个: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 (二)社会发展指标4个: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三)人口素质指标2个: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 (四)生活质量指标4个:恩格尔系数、居住质量指数(包括农户人均住房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住房比重、农户饮用自来水、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农户享有卫生厕所、农户室外道路为硬质路面6个子指标)、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包括彩色电视机普及率、电话普及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3个子指标)。 (五)民主法制指标2个: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 (六)可持续发展指标3个: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这是官方对于小康社会的定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康社会,我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实很简单,就如老话所说,衣食温饱,出行方便,社会和谐,健康安全,保险齐全。其实这五点都是我们所希望的。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渐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一项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系统工程,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要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的发展,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有害的。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一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由于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仍占相当的比重,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观念亟待提高;而农村中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很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限于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间收入差距的缩小。 总体小康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全面小康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将是一场持久战,将是一个通过渐进的量的积累而逐步实现质变的过程。应当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和资源状况等制约因素在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改变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不协调的问题,不可能靠期望实现,而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尤其是针对农村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工作,要从战略全局与长远发展的高度去正确认识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努力保持经济和社会的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每日一题(第06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①是国家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②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③做到了统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有利于转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年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这五大理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推进创新发展的三条路径: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 ——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上生态环保短板,是未来五年中国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会的部署既提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新目标,也指明了行动路线图,向世界做出坚持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 开放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 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对外开放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对外开放迈向更高层次。 全会提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坚持(,)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坚持(,)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8分 ?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 __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和()的现代化。 (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o o o ? A.治理框架治理能力 B.治理体系治理实力 C.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D.治理结构治理能力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拓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

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o o o ? o o o o ? A.蓝色经济 B.生态经济 C.循环经济 D.海洋经济 3.加强(),确保部队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强军之魂。(单选题2分)得分:2分A.思想政治建设 B.文化体制建设 C. 法治文化建设 D.精神文明建

设 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发展特色(),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 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单选题2 分)得分:2分 o A.城乡经济 o o o ? B.城镇经济 C.县域经济 D.区域经济 5.“十三五”时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指()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单选题2 分) 得分:2分

o o o o ? A.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 B.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C.服务方式和生活方式 D.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6.加大力度落实(),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 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o o

“小康社会”的由来和发展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呢? 邓小平“小康社会”概念 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的设想反映了对我国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估量,他首次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加以定量化、形象化,提出具体设想。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末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小康”。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详细勾画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图景。同时,他还设想了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的前景。这两次讲话可以看出,小康社会在邓小平的眼中,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指标,而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涵了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内涵。 邓小平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奔小康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他首先提出了把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十年,分两步走、奔小康的战略设想,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或八百、九百美元。根据他的设想,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在构想到20世纪末的发展战略时,邓小平就把目光投向下个世纪,开始酝酿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构想。十三大政治报告正式阐述了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跨世纪战部署。 邓小平还放眼全球,着眼于人类发展,多次指出,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还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可以使中国对世界、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从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9216923.html,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陈佳奇李文杰 来源:《北方经济》2015年第11期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此,五中全会强调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毫不动摇地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将共享理念有机融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以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问题为突破口,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共享发展,需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率先在扶贫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养老服务体系和学前教育等领域取得突破,才能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一是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使用贫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精准地识别扶贫对象,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二是对贫困情况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借助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和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对每个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完善新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三是创新脱贫方式。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确保产业发展扶贫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从而实现贫困人口自主脱贫。四是继续做好部门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做到分公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组织和制度保障,把对口定点扶贫与干部驻村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有机结合。 (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二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三是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四是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

M 丨和谐社会建设H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 丁?宇 (中共黑河市委党校?黑龙江黑河?164399) 【摘?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该文阐释了共享 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主体的目标追求、对客体的要求、实现的必要条件等方面来理解。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即以 公平正义作为共享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物质基础;强化共享发展意识,打造共享 发展精神家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共享发展。 【关键词】?共享发展;内涵;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落实共享发展大学问,要抓好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的最后落实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小康、共享现代化强国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不断提升发展理念的科学性。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1、共享发展主体目标追求的是人人享有、全民共享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共享发展的目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人人享有、全民共享,因历史原因、现实因素和个体差别,在社会发展成果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个体的同时享有、同质享有和等量享有。在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中,也会有地域差异、人群差异;但在共享发展的高级化过程中,会逐步缩小这种差异,直至实现无差别的人人享有、全民共享的权利。 2、共享发展对客体的要求是全面性、均衡性 全面性、均衡性是共享发展公平内涵的要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在质量和数量上全面、均衡分享发展成果,是着眼全局、公平为主、保证效率的统一,而不是绝对平均分配主义。改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全民共享是一个再分配的过程,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确保人民群众对发展成果的分享覆盖面,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生态领域,根据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全面、均衡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实现共享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人参与、全民共建 人人参与、全民共建是全民共享的必要条件,共享是共建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2]全体人民一起参与共同建设,是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共建的目标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阶段,共建的着力点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合理解决群众多样化的社会生活诉求、化解易发多发的社会矛盾,实现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 4、推进共享发展需要全民共同努力,走逐步发展渐进共享之路 逐步发展渐进共享之路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渐进共享也是共同富裕的过程,是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需求的动态过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总量大、增长多,人均资源少,虽有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积累,但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还很明显,发展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分享需要以分担为基础。因此,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要立足国情、做好顶层设计,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人人参与,共同努力,走逐步发展渐进共享之路,推动共享水平从初级提升到高级。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 1、以公平正义作为共享发展的根本原则 坚持公平正义是共享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公平正义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重要体现。共享发展的公共性和广泛性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原则才能得以真正实现,要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符合共享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全面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分配的公平正义是共享的要求和实现方式。要通过体现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人民劳动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以制度的公平正义确保权利的公平正义、机会的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实现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物质基础 发展成果的分配是由所有制决定的,公有制决定了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为共享发展提供主要的物质基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共有财富,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3]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国企创造财富的能力,完善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和共享机制,不断扩大公共资产和按劳分配的占比。在石油、煤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确保国有资产的主导地位。要在宏观调控指导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一般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3、强化共享发展意识,打造共享发展的精神家园 实现共享发展,要求全民具备共享发展意识,形成共享发展的共同体。在共享发展的共同体中,每个人在与他人的力量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分享权益。要强化共同体意识,形成共同认知与一致目标,凝聚全部社会力量去实现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利益共享。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途径,也是人民群众对共建义务的履行过程。要增强发展意识、实现共享目标,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定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共享发展的精神家园。 4、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共享发展的进(下转第12页) 15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5月下旬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