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发展史

基督教发展史
基督教发展史

关于基督教起源和发展

提纲:

一、基督教的起源

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

1.2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

1.3 统一的信仰

1.4 希律王和本丢·彼拉多

1.5 犹太人的集团

2基督教产生的宗教背景

1.6 犹太教

1.7 犹太教经典

1.8 弥赛亚

3基督教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基督教的简史

1基督教历史简介

2基督教发展时期表

3基督教宗派表

一、基督教的起源

1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

巴勒斯坦濒临地中海东岸、北接腓尼基、叙利亚,南邻西奈半岛、埃及,东为阿拉伯沙漠。据考证,这个地区的人类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迦南人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创造了青铜文化。迦南人居住的地区被称为迦南(Canaan)。大约公元前2000年以前,居住在阿拉伯沙漠的亚摩利人曾一度侵入这一地区,所以,埃及、亚述的一些历史文献曾把这里称为"亚摩利人之国"。公元前十八世纪时,北方的西克索斯人征服迦南并南下侵入埃及。公元前1580年,埃及人驱逐出了西克索斯人,进而兼并了迦南和叙利亚。约公元前十四世纪上半叶,东方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趁埃及衰微之机,自北方侵入迦南,当地人认为他们来自东方的幼发拉底河(《圣经》成为"大河"),所以称他们为"希伯来人"(亚兰文Ebrai),意思是"来自大河边的人"。希伯来人入侵迦南后并在迦南定居。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埃及中心征服这个地方,公元前1223年(中国殷商末年),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在炫耀自己的战功的碑文中记有"以色列已化为废墟,但他的种族并未灭绝。"这是现存文献中的一次提到"以色列"(希伯来文Yisrā'ēl)这个名字。

起初,希伯来人只是几个部落不能算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圣经》中把这些部落描绘成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分别繁衍的支派。这些部落进入迦南后首先在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强迫迦南人为奴,这些希伯来人各自为政,互不相统属。但可以分为两个集团:占据北部和中部平原地带的多数部落称为以色列部落,占据南部山地的少数部落称为犹大(Juda)部落。

1.2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

公元前12世纪初,居住在克里特岛的菲力士人侵入迦南,危机以色列的部落生存。涣散的以色列部落在强大的菲力士人面前明显的处于劣势,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他们知道只有各部落首领两合起来才能对抗敌人,约公元前1030年北部部落首领之一扫罗(Saul)开

始统一本部族抵抗敌人,扫罗成功的统一了北部个部落,成为以色列第一任国王。约公元前1010年扫罗战死,南部首领继续扫罗的事业,并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以《上帝十诫》为国家大法,统称"律法"(即法律)。

公元前970年大卫去世,其子所罗门(Solomon)即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外开放,修建耶路撒冷城和耶路撒冷圣殿。大卫和所罗门时期被认为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黄金时期,大卫的王国成为后世以色列人的理想国度。

所罗门后期统治荒淫无度,娶异邦女子为妻妾(她们带来了异教信奉神),且政治发生政变。公元前930年所罗门去世,其子罗波安即为,北方集团在埃及的支持下脱离罗波安统治,在示剑另立新政府,于是,统一了80年的以色列正式分裂了。南部由大卫家族继续统治,以耶路撒冷为政治、宗教中心,称为犹大王国(The Kingdom of Judah);北部集团以示剑为中心,仍称以色列王国(The Kingdom of Israel)。此后,北部政局不稳定,从公元前930年到公元前722年更换9次朝代和19位国王,南部相对要稳定些。

1.3、统一的信仰

公元前621年,约西亚改革运动开始,国王用行政手段强制禁止偶像崇拜运动,禁止用活人献祭,最主要的是信奉耶和华上帝为唯一的神,耶路撒冷圣殿为崇拜耶和华的唯一中心,试图用宗教上的一致来消除政治上的涣散。约西亚改革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国王来强制实行一神教的行政措施。公元前608年约亚敬上台废止了他父亲的改革,恢复宗教崇拜和强迫劳役。

公元前427年波斯王派以色列祭司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整顿政风,重申耶路撒冷是耶和华唯一圣所,遵守安息日,禁止放高利贷,特别是保持以色列民族血统和宗教的纯洁,禁止和异族通婚。从此以后,一些认为纯正血统和纯正信仰的以色列人就自称"犹太人"从此"犹太"(Judaea)久逐渐取代了"以色列"

公元前2世纪,罗马崛起,公元前198年;利用犹太集团内讧之际进占耶路撒冷。公元前142年犹太祭司反抗罗马并建立犹太政权。公元前134年集团内部分裂,国力大衰。

1.4 希律王和本丢·彼拉多

公元前64年罗马统帅庞贝征服叙利亚,从此犹太人落入罗马统治之下。公元前37年,希律重新取得犹太统治权,希律是个希腊化的人,但他并不把希腊化强加在犹太人身上,他重修了耶路撒冷圣殿,利用自己在罗马的影响来保护犹太侨民。这缓解了犹太人对他的反对情绪。希律为了考验犹太人对他的忠诚程度,要求犹太人民宣誓效忠罗马王奥古斯都和他本人,遭到法利赛派的拒绝,希律大怒,一部分法利赛人被罚款,一部分被处死刑。一些激进的青年犹太人为了表示反对,把希律装置在圣殿大门上的金鹰砍了下来,希律大怒,下令把这些青年活活烧死。公元前4年,希律王去世,犹太人民起义,很快被叙利亚总督击败,2000多名起义者被送上十字架。公元前6年犹太并入叙利亚行省,犹太国正式灭亡。犹太国灭亡又引起一次武装反抗,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无数爱国的犹太人组成奋锐党坚持斗争下去,是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渐趋沸腾。26-36年,本丢·彼拉多任犹太总督。

1.5 犹太人的集团

散居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与异族杂居,接受后期希腊文化的影响,虽然以会堂为中心继续保留犹太教的传统,但政治上大的都已不再同罗马统治者对抗。留居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根据经济、社会地位和对罗马通知者的政治态度,形成了几个宗教的政治集团。最重要的有撒度改派:由祭司、贵族和富商组成,遵奉犹太的律法书,但屈从于罗马的统治;法利赛派(意为隔离者):由文士和律师为主体组成,遵奉律法书和口传律法,以严守犹太教传统相标榜,强调异教、异族隔离,对罗马持既不明显合作又不公然对抗态度;奋锐党(吉拉德派):由下层反抗分子组成,反对外族侵略者和依附侵略者的犹太当权者;艾赛尼派:由农牧民众和手工业者组成,积极参加反罗马斗争,组成有无相通的共同生活团体,严守派

规,寄希望于弥赛亚来临以解脱尘世苦难。据《圣经》记载,耶稣对撒度改派和法利赛派持严厉批判态度。他的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人属于奋锐党。现代多数学者根据对死海古卷的研究,认为原始基督教又部分教徒和艾塞尼派的库兰社团有许多共同之处。

2 基督教产生的宗教背景

2.1 犹太教

以色列人的宗教,从众多神观念转变为一神观念,表现为《旧约》中耶和华上帝与众巴力的斗争史,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直到公元前六世纪前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神学观念,公元前621年犹大国王约西亚实行强制手段进行宗教改革,树立一神观念,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公元前六世纪初,以色列人北路到巴比伦后,新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的统一和强大,东方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特别死亡国奴的屈辱处境等对他们刺激很大,使他们的政治、宗教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论是过去的祭司贵族等统治阶级还是中下层人民,都渴望一位"救世主"降临,解救他们脱离异族压迫。他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新的大卫王国,它将是一个统一、富强、独立的国家。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的保护神,而且是统治世上万国、万族、天上、人间的唯一主宰;耶路撒冷是他的唯一圣所。他们认为以色列遭受的灾难是耶和华对他们的犯罪的惩罚,欺压它们的异国异族都是耶和华手中的工具。这种思想表现在《旧约·以西结书》众。被掳的人中有人返回到巴勒斯坦后,这种思想逐渐成熟。经过尼西米、以斯拉、哈该、萨基利亚等人的努力,建立了神学政体,以西结的思想基本上变成了现实。到这时有爱人逐步形成了耶和华是"独一真神"的观念。崇奉一神,排斥其他宗教并维护祭祀贵族的统治的犹太教才最后形成。

1.2 犹太教经典

公元前6世纪末,以色列一神观念已经形成,编辑者根据这一主导思想对一些简短残片的圣经做了整理和加工,编成了适合教义的经籍,装订成册,公布于世,作为人们宗教崇拜和立身处世的准则,他们后来被称为《希伯来圣经》(Canon,直译为《标准书》)。此后公元前2世纪末又经过不断的修订与增补,才最后奠定了现在的《旧约全书》的基础。

"律法书"、"先知书"和《诗篇》是犹太教的主要经典。在犹太教会堂每年都要读一遍"律法书"。它是教义方面的最高权威。其他各卷也常在犹太会堂中宣读。犹太教圣经后来被基督教继承下来,成为基督教《圣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旧约全书》。

2.3 弥赛亚

如前所述,以色列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公元前1世纪中叶,1000多年的历史记录中,只有大卫和所罗门王朝的统治下的大约80年(前1010-前930年)他们是独立自由的时代,其余1000多年都是在民族灾难中苦苦挣扎。但他们又骄傲的认为自己民族的保护神--耶和华上帝--是唯一的真神,统治着世上万族万国,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他特别宠爱的。每到民族灾难严重时,他们就呼求上帝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并惩罚她们的民族敌人。这种宗教信念逐渐发展成以色列民族复兴运动的旗帜,到"巴比伦之囚"时期,就成为对先知们预言"弥赛亚"的期待了。

弥赛亚(Messiah)亦译"默西亚"源于希伯来文māshīah,原意为"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这个称谓源于古代以色列传统,古以色列的国王即位时要举行一个仪式,有大祭司代表上帝将橄榄油敷在国王的前额,表示上帝的祝福,"敷油"或"涂油"这个动作在汉语《圣经》中译为"膏"所以国王就被称为"受膏者"--"弥赛亚"。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期盼着有一位"弥赛亚"降临带他们中间大卫的国家。经过后世人们的加工,弥赛亚成为救世主,逐渐成为基督教的一种弥赛亚观念他成为基督教产生的原因之一。

3 基督教产生的文化背景:

在古代神话背景下古希腊罗马哲学一直追寻宇宙万物的本源、探究事物的本质作为兴趣的焦点。从早期伊奥尼学院派以有形的感性事物为宇宙本源的宇宙论,到中期柏拉图的"理

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古希腊罗马哲学关于宇宙生成、存在的本质的种种构想为基督教宇宙观的形成,特比暗示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素材。

就最直接的影响而言,与基督教产生的最为密切的哲学思想莫过于古希腊晚期和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犹太-希腊哲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

斯多葛派产生与希腊化时期,这一哲学派别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绝对地由被称为"命运"或天意、神的神秘的必然性所支配的。人作为宇宙体系的一部分,也应该自觉的服从"命运"。犹太-希腊哲学派以斐洛为代表,他们认为神是绝对超越存在的,是万物的基础和本原,它至尊、至善、至美,以"逻各斯"为中介创造了万物。人有限的理性无法认识神和理解神,也不能用语言形容神。新柏拉图主义是在柏拉图理念基础上结合斯多葛派和东方宗教思想而形成的一个神秘主义学派,它的创始人和最著名的代表是普罗提诺,他认为世界上的本原是"太一"他是唯一的、绝对的,它超越精神与物质,无法言说和形容。万物是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的,向后形成了"诺斯"(宇宙理性)、灵魂、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最后产生的,离太一最远,所以是恶的、卑贱的。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的思想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正统"神学思想的形成固然有重要作用,但他的心物二元论思想也为基督教最早的"异端"-诺斯替派所利用(最早被基督教称之为异教的一派)。

二、基督教简史:

1基督教历史简介

基督教具有"两希"性。它主要表现在: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来人。二、受希腊化影响。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崇奉耶稣为救世主。基督教分为许多派系,包括罗马公教(在中国称为天主教)、正教(东正教)、新教(在中国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在宗教内部亦常分为一些派别和宗派。

起源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信奉者称耶稣为基督。最初犹太教的下层派别。1~2世纪间逐步同犹太教分裂,成为新的宗教。基督教一词最初见于2世纪初安提阿的伊纳爵《致马格尼西亚教会书》,指区别于犹太教、崇奉基督为主的新教派。此后传至地中海沿岸各地。

基督教国教化,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和李锡尼在米兰宣布《米兰赦令》,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4世纪末(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717~843年间,基督教会关于供奉圣像和圣徒遗物问题之争(即反对圣像崇拜之争)。初期基督教会曾禁止陈列和崇拜各种画像。敬拜圣徒遗物之风,3世纪开始流行,4世纪后期已经十分盛行。保罗派5世纪流传于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的异端教派,7世纪盛行于西亚地区,他们反对外表的圣礼,和敬拜十字架、圣像、圣徒遗物等。8世纪东部教会最激烈的争议为反对圣像崇拜。726年发起运动,735年海尔利亚会议用武力对付用户圣像派,787年废除海尔利亚会议决定,谴责圣像破坏,843年恢复圣像崇拜,794年查理曼大帝禁止供奉圣像。

4-7世纪东派教会各势力之间在神学上表现为三位一体和基督的神人两性的教义之争的矛盾,形成两个相互对立的中心。中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

9世纪后半叶,发展到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佛提乌与罗马教皇尼古拉一世相互决罚,史称"佛提乌分裂"。本来东西两教会对崇拜圣像问题,长期发生争执,1054年因"和子句纠纷"君士坦丁总主教色路拉里乌与教皇里奥九世发生激烈争吵,相互开除教籍,造成东西教会正式分裂。

11世纪分为罗马公教和东正教。

11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教皇权利上升,他们利用权力策动英、德、法等国国王并哄

骗贫苦教众,先后发动8次十字军侵略战争。后4次均以失败告终,史称"十字军东征"。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来,出现了路德宗教(信义教)归正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圣公宗)三大新教主流派;后又陆续划分出很多小宗派。以后基督教逐渐传遍世界各大洲,对欧美各国历史、文化有深远影响。

2基督教发展按时期分为:

3基督教宗派表: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新石器时代的骨哨省余市河姆渡出土,长6~10厘米(图片/艺术数据网)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夏、商时期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

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还出现了编钟、编铙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打击乐器的出现体现了乐器史上打击乐器发展在前的特点。始于公元前五千余年的体鸣乐器埙从当时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根据埙发音推断,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时已经出现。 鼍鼓 1980年出土于地区襄汾县寺(图片/钟鼓楼网)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

基督教发展史

关于基督教起源和发展 提纲: 一、基督教的起源 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1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 1.2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 1.3统一的信仰 1.4希律王和本丢·彼拉多 1.5犹太人的集团 2基督教产生的宗教背景 1.6犹太教 1.7犹太教经典 1.8弥赛亚 3基督教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基督教的简史 1基督教历史简介 2基督教发展时期表 3基督教宗派表 一、基督教的起源 1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 巴勒斯坦濒临地中海东岸、北接腓尼基、叙利亚,南邻西奈半岛、埃及,东为阿拉伯沙漠。据考证,这个地区的人类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迦南人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创造了青铜文化。迦南人居住的地区被称为迦南(Canaan)。大约公元前2000年以前,居住在阿拉伯沙漠的亚摩利人曾一度侵入这一地区,所以,埃及、亚述的一些历史文献曾把这里称为“亚摩利人之国”。公元前十八世纪时,北方的西克索斯人征服迦南并南下侵入埃及。公元前1580年,埃及人驱逐出了西克索斯人,进而兼并了迦南和叙利亚。约公元前十四世纪上半叶,东方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趁埃及衰微之机,自北方侵入迦南,当地人认为他们来自东方的幼发拉底河(《圣经》成为“大河”),所以称他们为“希伯来人”(亚兰文Ebrai),意思是“来自大河边的人”。希伯来人入侵迦南后并在迦南定居。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埃及中心征服这个地方,公元前1223年(中国殷商末年),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在炫耀自己的战功的碑文中记有“以色列已化为废墟,但他的种族并未灭绝。”这是现存文献中的一次提到“以色列”(希伯来文Yisrā'ēl)这个名字。 起初,希伯来人只是几个部落不能算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圣经》中把这些部落描绘成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分别繁衍的支派。这些部落进入迦南后首先在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强迫迦南人为奴,这些希伯来人各自为政,互不相统属。但可以分为两个集团:占据北部和中部平原地带的多数部落称为以色列部落,占据南部山地的少数部落称为犹大(Juda)部落。 1.2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 公元前12世纪初,居住在克里特岛的菲力士人侵入迦南,危机以色列的部落生存。涣散的以色列部落在强大的菲力士人面前明显的处于劣势,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他们知道只有各部落首领两合起来才能对抗敌人,约公元前1030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 综述 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 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1960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文艺政策随即得以调整。1961-1963年间,周恩来总理就文艺问题又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全国文艺界、音乐界的形势有所好转,涌现出一批歌唱生活、歌唱部队建设、表现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如:歌曲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边疆处处赛江南》、《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摘要:基督教被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悠久的发展史及其中心神学思想源远流长,其神学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神学”、“诺斯替教”、“护教者的学说”、“逻各斯学说”、“自由意志和原罪”等阶段。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为信仰天主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 基督教分为众多派系传遍全球,其主要包括有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东方教会(景教)在3、4世纪传入中国、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 基督教中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会)在全世界是信徒发展最多的宗派,人数占基督徒半数以上。在我国大陆,以新教教徒居多,教义及名词以新教《圣经》即和合本圣经版本最为普及和认知。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仍保留着七大圣事和弥撒的圣礼。全球共约有21-26亿人口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30%-37%、有信仰人口的 40.21%,为全球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1]。 一、早期神学 “神学”源于希腊文“theologia”,由“Theos”和“logos”两词组合而成,古希腊哲学家用以指关于诸神谱系的研究和

记述。基督教早期教父用以指对《圣经》中论述上帝、基督及其与世人的关系的研究。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迅速发展,哲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基督教神学的涵义缩小为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化的说明。一般立论的出发点,都根据所信仰的启示,包括圣经和教会传统,并借用哲学推理对信仰以及基督教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作出论证。 在基督宗教早期信仰体系的形成中,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两希”(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传统与基督宗教诞生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其中的基督宗教,在直接秉承希伯来—犹太教信仰传统的同时,也从希腊哲学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正是在与希腊哲学的交流与对话中,基督宗教不仅丰富了神学表达形式,而且为当时他的社会合法性寻找到了必要的依据。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弗兰克〃梯利认为,新教不久即被迫规定和保卫其学说,建立基督教神学,表明它对盛行的犹太和希腊思想方式的态度[2]。 二、诺斯替教 诺斯替教又称灵智派,一般被公认为起源于公元1世纪,于公元1至3世纪流行于地中海东部各地,它是一种融合多种信仰,把神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的密传宗教,强调只有领悟神秘灵知,才能使灵魂得救。诺斯替教同时也是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流行的许多神秘主义教派,他与基督教在组织上互不相属,并无统一一致的机构。但在教义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3)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短箫铙歌?四类。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22.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7.西周时期已出现了转调的理论。(√)8.“六代乐舞”在周代各类乐舞中地位最高。(√)9.《诗经》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乐器有 28种。(×)10.《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11.先秦道家的音乐主张表现为提倡音乐。(×)2.相和大曲还没有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13.“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14.卧箜篌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15.“阮”这一乐器名称是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6.汉代律学家何承天推算出了“六十律”的乐律理论。(×)17.琴曲《广陵散》又被称为《聂政刺韩王曲》。(√)18.北方音乐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19.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佳作。(√)20.京房找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21.曲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棗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周族的文化本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灭商以后,在商的中心地区分封了卫国,而没有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商地去。周的音乐,也就是岐周的本土音乐,即是其原有的音乐。大约是出于笼络人心,缓和氏族矛盾的目的,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那时读音一样,习惯上便把周人的所谓“夏”写成了“雅”。所以“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音);“雅诗”(《诗经》中的大、小《雅》)就是周地的诗;“雅乐”,其实也就是周地的音乐(舞蹈)。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如果说商代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虽敬但却“远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郑国音乐(郑声)是首开其端的。正因为此,以维护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才会“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并说“郑声淫”(郑声浸淫雅乐),提出要“放郑声”(把郑声赶出雅乐领域)。但是孔子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孔子去世之后,各地方音乐的影响更加扩大,社会上称之为“新乐”,其中著名的有郑、卫、宋、齐等地区的音乐。“新乐”是从“新兴起”的意义上起的名字,如果从历史上说,其实不少“新乐”比号称“古乐”的西周雅乐更加古老。例如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

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以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周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成就还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 侯乙墓葬中的古乐器为重要标志。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乐宝库提供了当时宫廷礼乐制度的模式,这里出土的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重要的六十四件编钟乐器,分上、中、下三层编列,总重量达五千余公斤,总音域可达五个八度。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久远,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当时就有音乐作品的记载,而周朝制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也占了重要的地位。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单独用乐队来演奏的乐曲。而是与舞蹈同时进行的古典音乐,古代称“乐舞”,另一种古典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的专用音乐,古代叫“雅乐”。到了唐朝更高立[乐府]专司其职,至于乐器的出现也始于远古时期。中国的古典音乐更为世界三大乐系之一,而东方国家的诸多音乐,若考证其本源的话。也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体系之下,可见其历史的悠远及辉煌是不能让人轻易忽视的,只可惜以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下,使得我们逐渐与它疏远,诚为一大憾事。 一、谈谈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相传皇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到了周代见于典藉记载:“五音十二律”已完全确立。 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徵”(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rui)宾、耒(lei)则、无射(yi)。 3、# 4、# 5、 --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7、#1、! 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徵zhǐ、徵、羽、变宫、宫。4、5、6、7 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所以,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法者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用来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因此,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历代的音乐家,都对音律的准确率作出过应有的贡献。到了明朝,音乐家--朱载堉yù,将自己对音律理论的研究成果,写入一本叫“律吕正义”的书中。被世人公认是音乐十二平均北的创始人。要比欧州早200年!他的理论被清朝圣祖皇帝玄烨以皇帝钦定的规格,颁布天下。 二、谈谈中国古代的乐器 1、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 年。 2、相传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3、夏、商、周,历史上称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分为特钟和编钟 两种。 特钟:钟体硕大,声音优美而宏亮,主要用来庆祝节日、战胜利日、祭祀、报时,在钟体上铸字,用来记功等用处。 编钟:因为编钟具有十二平均律的功能,因为音高的不同,钟体有大有

基督教的历史与起源

圣诞又到了〃前几天和一个初信基督的友人聊天〃倾听她的信仰和迷茫。感觉她对基督教的历史与起源基本不了解〃并对《圣经》(旧约、新约)也不甚通〃只是听过几次布道。我个人看法〃毋论信仰什么〃只有了解其历史和起源〃学习典籍才会坚定其信仰。本想和她聊聊我对基督教的历史起源的了解和一些自己对圣经粗浅的理解〃但限于时间〃没有达成。现一一付之笔端〃望她能看到〃与她灵魂交流。 第一篇基督教的历史与起源 现代宗教大体分为西方和东方〃东方宗教基本为多神(如佛教、印度教、道教)〃而西方宗教一神教(独一真神的信仰)。 西方三大宗教〃按照出现前后〃分别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往往给人造成错觉〃那就是他们的信仰互相之间不共戴天。实际情况是〃三大宗教的本质信仰是一致的。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亚伯拉罕诸教”〃都起源于古老的犹太教。是犹太教〃最先发展了宇宙中间独一真神的信仰〃记载于圣经的旧约。在其信仰中〃人类犯了悖逆上帝的原罪〃上帝最后会派来救世主“以赛亚”拯救人类。 此三宗教的传统均奉圣经旧约中的亚伯拉罕为先祖圣徒〃且均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伊斯兰教称呼其信徒为“经典之民”。 《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和《古兰经》中皆记载亚伯拉罕的嫡子以撒是犹太民族的祖先、庶子以实玛利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伊斯兰教为易卜拉辛)是信心的楷模〃他愿意服从神、把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祭〃预表了神献出耶稣。在伊斯兰教里〃易卜拉辛(亚伯拉罕)同样是信仰之楷模〃顺服神把儿子以实玛利献出。 犹太教 犹太民族产生于闪米特族的一支弱小的牧羊部落—希伯来人, 首领亚伯拉罕将自己部落的神耶和华尊奉万能的神主〃将希伯来人视为耶和华的“选民”〃神同他们订有契约。这是亚伯拉罕创立的较为模糊的一神信仰〃而犹太教便是从这个时候〃在这种特殊的神学观念中“种下胚胎”的。 摩西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以色列人的思想与步调〃并假托神耶和华于西奈山上给他受戒之说〃为以色列人创立了一整套法律〃称《摩西十戒》。初步形成了犹太教的教规、教律与礼仪。这也是人类最早的法律之一。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旧约》是犹太教的主要经典〃旧约的意思〃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的〃以摩西戒律为主体的约定。 《旧约圣经》(《塔纳赫》)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经(梅瑟五经〃又称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和先知书四部分。整部《塔纳赫》共24卷〃所以又称二十四书。旧约圣经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写成及被辑录成书〃它的内容主线是讲上帝(天主)与其子民希伯来人(犹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 基督教 公元一世纪前期〃基督教作为犹太教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地中海东部地区。其教主是耶稣〃30岁开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也存在着悠久的音乐历史。有据可考的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而在这漫长的八千年里,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在经历了缓慢发展、逐渐繁荣、多元素融合、故步自封、重新发展的各个阶段之后,如今的中国音乐类型、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传统乐器革命歌曲 一、古代音乐 中国最悠久的音乐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2001年在我国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用鹤骨打孔制成的七孔骨笛可以说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现在大量出土的同时代的陶埙、骨哨预示着当时的人们就已具备基本的音乐需求。根据现存文献的记载,当时人们主要通过音乐表达对农业生产的描述,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其后出土的夏、商、西周等时代盛行的鼓、编钟、磬等都说明我国有极其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那个时期我国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其后才逐渐出现了七音乐器和作品。到了汉代,国家开始建立专门搜集、编制音乐的政府部门“乐府”,后来“乐府”一词逐渐演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歌体裁。在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出现,西域文化传入我国,我国传统音乐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但总体来说,汉代以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隋、唐时期可谓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巅峰时期,由于国泰民安、国家富足,人民开始重视起精神文化的发扬,音乐成了他们生活、娱乐的主要项目。同时,随着多元文化的渗入,唐代音乐非常繁荣,音乐教育也开始萌芽,甚至出现了许多音乐教育机构,如梨园、教坊、大乐署。我国传统音乐传至清代,民间普及程度已非常高。在这一时期,社会上既有高雅音乐又有民间小调,地域音乐特色异彩纷呈,民族音乐形式种类丰富多彩。既有北方的山东大鼓,又有南方的浙江道情;既有汉族秧歌,又有维吾尔族木卡姆。总体上,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唐朝、清朝两段高峰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不论是各种音乐的种类还是所表达的音乐内涵,都可称得上是我国传统音乐历史中的瑰宝。 二、近现代音乐 从十六世纪起,西洋音乐开始传入我国,以独立形式存在于我国宫廷。十九世纪末,随着中国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洋人大量涌入,西洋音乐在我国大规模传播,民间开始吸纳西洋音乐元素,形成中西结合的特色音乐曲风。二十世纪初,许多留洋音乐家陆续回国,在国内演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传授西方音乐基础知识,西方音乐在城市内大受追捧,其现象在上海最为显著。三十年代,上海许多歌舞厅开始演奏中西结合的新音乐,留声机里时时传出有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的西洋爵士音乐。这个时代,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大肆碰撞,相互结合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通俗音乐。当时国内已有电影产业,随着电影公映,人们的娱乐生活得到满足,电影音乐也在群众中流行起来。当时较为出名的流行音乐《天涯歌女》《渔光曲》均是出自电影主题曲。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另一大分支当属革命歌曲。当时正经历着抗日战争的祖国人民渴望着能够表达他们内心愤怒与斗志的音乐作品出现。处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国内音乐家们开始创作表现时代背景,唤起民族共鸣的革命歌曲,其中许多作品,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仍收录在现今青少年音乐课程教材中。其中苏联歌曲对这一时代中国音乐的影响巨大。革命歌曲中不仅有在西洋音乐基础上填词创作的作品,也有改自传统民歌的革命作品。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强烈,特征明显,十分具有时代特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实行文化大革命,西洋音乐曲目被全面禁止,国内主要音乐形式只有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由于缺乏艺术丰富的艺术形式,也缺少音乐创作的包容环境,这个时期我国音乐创作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尽管这一阶段我国与外国在音乐交流方面行动为零,国内许多音乐形式也被禁止,但“样板戏”在京剧与西洋乐器的结合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简史 一、基督教概况 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信奉人数最多(约有19亿信徒)和分布最广(几乎遍布世界各国)的宗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Orthodxia)基督教新教、东正教和其它一些小教派。它与伊斯兰教、佛教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在基督教的信仰体系中,各个教派都认可的核心内容可以概述为三个“一”,即一信(信仰救世主基督)、一经(信仰《圣经》)、一洗(信仰受洗)。 二、基督教发展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是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的时期,是基督教从受迫害的宗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时期,是使徒和早期教父建立基督教基本教义和神学学说的时期。这一时期常被称为基督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 (1)耶稣创立基督教。 (2)早期传教与改革。耶稣十架受死后,其门徒继续把基督教传向希腊罗马;保罗改革基督教教规,为把基督教推向世界扫除了由于风俗习惯而造成的严重障碍。基督教在希腊罗马文化区域传播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希腊罗马文化,这为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创造了条件。 (3)定为国教。起初,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 Theodosius一世宣布它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全境广为传播,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很快基督教化了。 (4)迁都和早期教父神学。罗马帝国分为说希腊语的东部地区和说拉丁语的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神学家称为“希腊教父”Hellenic Fathers,西部地区的神学家称为“拉丁教父” Latin godfather 。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往“新罗马”即君士坦丁堡(现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的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中心在东部。4、5世纪基督教内部有关教义的争论和信经的拟定在东部进行。西部教会承认罗马教会的首席权。罗马教会从这种首席权发展出教宗(教皇)集中领导制度。东部教会不承认这种教宗制度。另外,西部地区的拉丁教父Augustin e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几乎支配了西部教会一千年,并对后来的基督教新教产生重大影响。 2.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在信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的进攻下灭亡,史称中世纪。这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欧洲基督教化的时期,是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时期,是基督教文化与穆斯林文化既冲突又交流的时期。其中日耳曼人基督教化的过程是3-13世纪,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过程是7-15世纪。 (1)罗马帝国的分裂。476年,罗马帝国在内部矛盾和外族入侵下分裂为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罗马教皇是西罗马权力的中心,能左右王权和军事领袖。东罗马帝国挡住日耳曼等部族的入侵,并把它的政权一直保持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克君士坦丁堡为此。在这段期间,西部教会和东部教会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斯拉夫地区置于东部教会的影响之下,俄罗斯人和塞尔维亚人成为东部教会的信徒,但西部教会也在波兰等地站住脚。 (2)西罗马帝国。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查理曼大帝,独立的西罗马帝国诞生。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历程,在这历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的碰撞、改进与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音乐的繁盛局面。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简析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特点分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国音乐史的发展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音乐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不断提高其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整体发展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出了许多璀璨的、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中音乐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原始生活中,“劳动中的欢呼声”这是原始音乐的最初的萌芽,也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音乐和舞蹈还是一种人类语言的延伸,因为这样人与人才能更好的沟通,而关于中国音乐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例如:巫术起源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摹仿自然说、信号说。 中国音乐的形成期,是远古时期至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包括: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自商朝起就有了“五音”,到周朝就已经出现了“七音”,大约到周朝末年,我国便形成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还出现了《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其来源是:周景王问乐官伶州鸠,问七音是什么?伶洲鸠便把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个音阶名列举了出来,于是周景王还问十二律是什么?于是伶洲鸠就把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律名完全例举了出来。这向我们揭示了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这一时期为中国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 戏曲 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 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还出现了富连成班(1904年,叶春善筹组,在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1930年成立于北京)、昆曲传习所(1920年,穆藕初创办,在苏州) 锡剧、沪剧、扬剧、淮剧、楚剧、黄梅戏以及评剧、越剧等地方小戏迅速发展提高。 评剧由河北“对口莲花落”于东北“蹦蹦”合流而成。农民剧作家成兆才创作了近百个剧目,《杨三姐告状》轰动一时。著名女演员花莲舫、李金顺、白玉霜做了很多改革创造,白将评剧带到上海,扩大了影响,一跃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越剧,二十世纪初由浙江嵊sheng县多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初为男演员组成的“的—班”,进入上海后,吸收其它艺术表演经验,改革原有形式,改称“绍兴文戏”,后女班盛行,又称“女子文戏”。女班“四季春班”影响最大,有袁雪芬、傅全香等。袁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改编演出《祥林嫂》,反响强烈。 说唱 以老曲种不断成熟、新曲种不断产生为发展特征。

中国音乐发展史

中国音乐发展史 一、萌芽与初步繁荣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可考历史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据考古资料显示,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即可以吹奏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乐律学家推论当时在乐律上已经形成五声音阶。根据10个墓葬的发现,均有骨笛作为陪葬物,说明音乐活动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经测定的骨笛年代为距今9000年。由此,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地说,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约有9000年可考的历史。这些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骨哨早1000年,说明在我国广大国土上古代音乐发展的不平衡性。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象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可与古籍上记载有关古乐舞的传说相印证。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根据史籍记载,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代,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蒦》;周的《大武》。 二、交流和融合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它虽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并未留下很多业绩,但统一思想,包括开水渠、修长城、

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力图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却给音乐思想和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印迹。 秦汉时期,乐器的发展适应鼓吹、相和歌等俗乐形式发展的需要,乐器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上古时代凝重、质朴的特点,纤细柔婉的管弦乐器更多的代替了“以钜为美”的钟磬乐。古琴、箜篌、琵琶等弦乐器的发展引人注目,吹管乐器以排箫、笛、羌笛、笳、角等更为突出。 三、高度繁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它所建立的各方面体制和政策对后世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从此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隋朝统治者创立了“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歌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这些开放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唐袭隋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也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四、向市民音乐的转型时期――宋、元时期

中国音乐史简答论述

●1.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答: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出土了 125件乐器,包括编钟65个,编磬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瑟12件,鼓4件,篪2件,笙6件。编磬是与编钟密切配合的旋律乐器,分为上下两层悬挂。每磬各发一音,这套编磬可与编钟在同一调 兄弟民族和外来的各种乐舞。它们分别是:①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②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魏晋“清商三调”,南北朝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③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④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⑤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一带。⑥

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什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 ⑦文康伎,又名礼毕。⑵隋炀帝时,又增加康国、疏勒两个乐部。康国位于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疏勒为古西域国名,今维吾尔族聚居之处。至此,隋代“九部乐”的宫廷燕乐体制宣告完成。唐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十四年, , 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的形式歌唱多段曲词,②唱赚:曲体结构在北宋时已经确立,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前有引子,中间有若干曲牌联缀,后有尾声形式叫缠令。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C-D……尾声。前有引子,后由两个不同的曲牌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叫缠达。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A’-B’-A’’-B’’….。

无论缠令还是缠达,都只能联接同一宫调内的曲牌,不能转调。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所用音乐相当丰富,其表现难度很大。③诸宫调: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套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 5 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凡由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由正末(男主角,叫后“生”)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角色只有宾白和科,偶尔唱楔子。宾白是语言部分,俩人相说曰宾,一人白说曰白。科是“科泛”或“科范”的简称,属动作表演部分。元杂剧中唱念做打已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表演体系,并为后世戏曲表演体系奠定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中国音乐史(近现代) 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 3、什么叫“学堂乐歌”? 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4、创作和教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沈心工(重点了解)曾志泯,李叔同(重点了解),高寿田,冯亚雄等 5、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6、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 答: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

甚广。 7、从20世纪以来的“新民歌”看民歌的传承演变规律。 答:民歌在传承中,其曲调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歌词总是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动机作用下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如《五更调》《孟姜女》《苏武牧羊》等,以及30-40年代的“红区民歌”和“解放区民歌”等都体现这一规律。 8、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 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成立于1927年,这所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 答:(P53-P54)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10、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建设的主要贡献? 答: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11、萧友梅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 答:(P58)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教法,音乐创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12、赵元任的“中国化”音乐发展观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