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的定值

一、内容提要

1. 动态几何是指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的位置、大小的相互关系.

用动的观点看几何定理,常可把几个定理归为一类. 例如:

① 梯形的中位线,当梯形的上底逐渐变小,直到长度为零时,则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② 两圆相交,两个公共点关于连心线对称,所以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当两个交点

距离逐渐变小,直到两点重合时,则两圆相切,这时切点在连心线上; ③ 相交弦定理由于交点位置、个数的变化,而演变为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等等.

2. 动态几何的轨迹、极值和定值. 几何图形按一定条件运动,有的几何量随着运动的变化

而有规律变化,这就出现了轨迹和极值问题,而有的量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定值问

题. 例如:

半径等于R A 的圆A 与半径为R B (R B >R A ) 的定圆B 内切.那么:

动点A 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一条轨迹:以B 为圆心,以R B -R A 的长为半径的圆.

而A ,B 两点的距离,却始终保持不变:AB=R B -R A .

若另有一个半径为R C 的圆 C 与圆B 外切,则A ,C 两点的距离变化有一定的范围:

R B +R C -(R B -R A )≤AC ≤R B +R C +(R B -R A ).

即R C +R A ≤AC ≤2R B +R C -R A .

所以AC 有最大值:2R B +R C -R A ; 且有最小值:R C +R A .

3. 解答动态几何定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分两步完成 :

① 先探求定值. 它要用题中固有的几何量表示. ② 再证明它能成立.

探求的方法,常用特殊位置定值法,即把动点放在特殊的位置,找出定值的表达式,然后写出证明.

第二种是采用综合法,直接写出证明. 二、例题

例1. 已知:△ABC 中,AB =AC ,点P 是BC 上任一点,过点P 作BC 的垂线分别交

AB ,AC 或延长线于E ,F. 求证:PE +PF 有定值.

分析:(探求定值)用特位定值法.

① 把点P 放在BC 中点上. 这时过点P 的垂线与AB ,AC 的交点都是点A , PE +PF =2PA ,从而可确定定值是底上的高的2倍因此原题可转化:

求证:PA +PB =2AD (AD 为底边上的高). 证明:∵AD ∥PF , ∴

BD

BP AD

PE =; BD

PD CD CD

CP AD

PF +=.

2BD

BD 2BD

PD CD BD

BP AD PF AD

PE ==

++

.

2AD

PF

PE =+.

∴PE +PF =2AD.

② 把点P 放在点B 上.

这时PE =0,PF =2AD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结论与①相同.

还可以由PF =BC ×tanC ,把定值定为:BC ×tanC. 即求证PE +PF =BC ×tanC. (证明略)

同一道题的定值,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式,只要是用题中固有的几何量表示均可. 例2. 已知:同心圆为O 中,AB 是大圆的直径,点P 在小圆上

求证:PA 2

+PB 2

有定值.

分析:用特位定值法.设大圆,小圆半径分别为R ,r. ① 点P 放在直径AB 上.

得PA 2+PB 2=(R +r )2+(. R -r )2=2(R 2+r 2). ② 点P 放在与直径AB 垂直的另一条直径上 也可得PA 2+PB 2= R 2+r 2+R 2+r 2=2(R 2+r 2).

证明: 设∠POA =α,根据余弦定理,得

PA 2=R 2+r 2-2RrCos α, PB 2=R 2+r 2-2RrCos(180 -α). ∵Cos(180 -α)=Cos α. ∴PA 2+PB 2=2(R 2+r 2).

本题一般知道定值是用两个圆的半径来表示的,所以可省去探求定值的步骤,直接列出PA ,PB 与R, r 的关系式,关键是引入参数α.

例3. 已知:△ABC 中,AB =AC ,点P 在中位线MN 上,BP ,CP 的延长线分别交AC ,AB 于E ,F.

求证:

CE

1BF

1+

有定值,

分析: 本题没有明显的特殊位置,不过定值一般是用三角形边长a, b, c 来表示的, 为便于计算引入参数t, 用计算法证明.

证明:设MP 为t, 则NP=

2

1a -t.

∵MN ∥BC ,

B

C

A

A

BF

MF BC

MP =

CE

NE BC

NP =

.

=

a

t BF ac t a BF c

a t a c BF 1

2121

BF

2

1=

-?=-?

-

; CE

ab

t

a CE

b

a

t a CE

b

CE a

t a 12

12

1212

12

12

1=+?=+?-=

-

∴CE

1BF

1+=

c

ac

t

a t a 32

121=

++

-

∵c 是定线段,∴c

3是定值. 即

CE

1BF

1+

有定值

c

3.

例4. 已知:在以AB 为弦的弓形劣弧上取一点M(不包括A 、B 两点),以M 为圆心作圆

M 和AB 相切,分别过A ,B 作⊙M 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C.

求证:∠ACB 有定值.

分析: ⊙M 是△ABC 的内切圆,∠AMB 是以定线段AB 为弦的定弧所含的圆周角,它是个定角.(由正弦定理Sin ∠AMB=R

2AB ),

所求定值可用它来表示.

证明:在△ABC 中,∠MAB+∠MBA=180 -∠AMB ,

∵M 是△ABC 的内心,

∴∠CAB+∠CBA=2(180 -∠AMB). ∴∠ACB=180 -(∠CAB+∠CBA )

=180

-2(180

-∠AMB) = 2∠AMB -180

.

由正弦定理

R 2AMB

S AB =∠in , ∴Sin ∠AMB=

R

2AB .

∵弧AB 所在圆是个定圆,弦AB 和半径R 都有定值, ∴∠AMB 有定值.

∴∠ACB 有定值2∠AMB -180 .

B

C

三、练习

1. 用固有的元素表示下列各题中所求的定值 (不写探求过程和证明): ①.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一点到两腰距离的和有定值是___________.

②.等边三角形内的任一点到三边距离的和有定值是________. ③.正n 边形内的任一点到各边距离的和有定值是_________.

④.延长凸五边形A 1A 2A 3A 4A 5的各边,相交得五个角:∠B 1,∠B 2,∠B 3,∠B 4,∠B 5它们的度数和是________,延长凸n 边形 (n ≥5)的各边相交,得n 个角,它们的度数和是___________. (2001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初二试题) ⑤.两个定圆相交于A ,B ,经过点B 任意作一条直线交 一圆于C ,交另一圆于D , 则

.AD

AC 有定值是_____________.

⑥.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内,任取一点P ,AP ,BP 的延长线分别交半圆于C ,D ,则AP ×AC+BP ×BD 有定值是_________.

⑦.AB 是定圆O 的任意的一条弦,点P 是劣弧AB 上的任一点(不含A 和B),PA ,

PB 分别交AB 的中垂线于E ,F.则OE ×OF 有定值是__________.

2. 已知:点P 是⊙O 直径AB 上的任一点,过点P 的弦CD 和AB 相交所成的锐角45 .求证:PC 2

+PD 2

有定值.

3. 已知:点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的中点,点P 在BC 的延长线上,PD ⊥BA 交BA 延长线于D ,PE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E. 求证:∠DOE 是定角

4. 已知:点P 是线段AB 外一点,PD ⊥AB 于D ,且PD=AB ,H 是△PAB 的垂心,C 是AB 的中点. 求证:CH+DH 是定值.

5. 已知:AB ,CD 是⊙O 的两条直径,点P 是⊙O 上任一点(不含A ,B ,C ,D). . 求证:点P 在AB ,CD 的射影之间的距离是个定值.

6. 经过∠XOY 的平分线上的任一点A ,作一直线与OX ,OY 分别交于P ,Q 则OP ,OQ 的倒数和是一个定值.

7. △ABC 中,AB=AC=2,BC 边有100个不同点P 1,P 2,……,P 100, 记m i =AP i 2+Bp i ×P i C (i=1,2,3,……,100).

则m 1+m 2+……+m 100=________. (199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8.. 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DA ⊥AB ,AB =26cm,CD=24cm,AD=8cm,有两个动点P 和Q ,点P 在CD 上,由D 向C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点Q 在AB 上由B 向A 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问时间t 经过几秒时,①BCPQ 为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②PQ 与以AD 为直径的圆O 相切?相离?相交?

练习题参考答案

1 ①腰上的高. ②一边上的高或3r 3 . ③ nr n. ④ 180度,(n -4)180度. ⑤两圆半径比. ⑥AB

2 ⑦⊙O 的半径的平方.

2. 定值是AB 平方的一半, 证Rt △COM ≌Rt △OBD , OM=DN.

3. 定值是直角, 以PA 为直径的圆经过A ,O ,E ,P ,D 五点, PE=AD , ∠AOD=∠POE .

4. 定值是AB 的一半,证明 仿例3.

5. 定值是⊙O 的半径与两直径夹角的正弦的积,证明仿例4.

6. 定值是

OA

os αC 2(∠xoy=2α),证明 作AR ∥OQ 交Dx 于R ,

AR

1OP

1OQ

1=

+

.

7. 4×100.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几何变换(旋转)

第2讲几何变换——旋转 典型例题 【例1】C是线段AE上的点,以AC、CE为边在线段AE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CDE, △是等设AD的中点是M,BE的中点是N,连结MN、MC、NC,求证:CMN 边三角形.Array【例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AKLM有一个公共点A.求证: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以 及线段BM,DK的中点是某正方形的顶点. L

【例3】 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在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 AD DK =.求证: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 【例4】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 边的中点,Q 是AC 边的中点,R 为BC 边的中点, M 为RC 上任意一点,且PMS △是等边三角形,S 与Q 在PM 的同侧,求证: RM QS =. E C H D B A Q ? S M P C B A R

【例5】 ABCD 是正方形,P 是ABCD 内一点,1PA =,3PB = ,PD =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 【例6】 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6PA =,8PB =,10PC =.求ABC △的边长. D

【例7】 设O 是等边ABC △内一点,已知115AOB ?∠=,125BOC ?∠=,求以线段OA 、OB 、 OC 为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大小. 【例8】 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P 是ABC △内一点,3PA =,1PB =, 2PC =,求BPC ∠. A P C

如图,已知ABC △中,90A =,AB AC =,D 为BC 上一点,求证:2222BD DC AD +=. 【例9】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CA CB =,P 、Q 在斜边AB 上,且 45PCQ ?∠=,求证:222PQ AP BQ =+. A D C B A Q B C P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轮专题复习(4)几何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轮专题复习(4) 几何 1、如图,D ,E 分别为?AB C的边AB ,AC 上的点,且不与?A BC 的顶点重合.已知AE 的长为m,AC 的长为n,A D,AB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2140x x mn -+=的两个根. (Ⅰ)证明:C ,B,D,E 四点共圆; (Ⅱ)若∠A=90°,且m=4, n=6,求C,B ,D,E 所在圆的半径. 解:(Ⅰ)连接DE,根据题意在△ADE 和△ACB 中,A D×A B=mn=A E×A C,即AD AE AC AB =. 又∠DAE=∠CAB ,从而△ADE ∽△ACB 因此∠AD E=∠A CB ,所以C , B, D, E 四点共圆. (Ⅱ)m=4, n =6时,方程x2-14x +mn=0的两根为x1=2,x 2=12. 故AD =2,AB =12. 取CE 的中点G ,DB 的中点F,分别过G,F 作AC ,AB 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H点,连接DH . 因为C , B , D, E 四点共圆,所以C, B , D, E 四点所在圆的圆 心为H,半径为DH. 由于∠A=90°,故GH∥AB,H F∥AC .H F=AG=5,D F=12 (12-2)=5. 故C,B,D,E四点所在圆的半径为 . 2、在等腰?AB C中,顶角∠AC B=80°,过A , B引两直线在?ABC 内交于一点O.若∠O AB=10°, ∠OBA=20°,求∠ACO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60ACO ∠=?(4分) 以OA 为轴翻转OAB ?到OAB '?,连接,CB BB '',由10OAB ∠=?知20BAB '∠=?且AB AB '=,ABB '为等 腰三角形,故80AB B ACB '∠=?=∠,从而知,,,A B B C '四点共圆,再由20ABO ∠=?知60OBB '∠=?,BB O '?为 等边三角形.由四点共圆知100ACB '∠=?,又 30OBC B BC '∠=∠=?,OB B B '=,BC 公共,故OBC B BC '???. 再由100ACB '∠=?,80ACB ∠=?,故20OCB ∠=?,从而得证:60ACO ∠=?. 答题要点:60ACO ∠=? 以OA 为轴翻转OAB ?到OAB '?,连接,CB BB '' ①OBB '?为正三角形;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16)平面几何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十六) ──平面几何 一、常用定理(仅给出定理,证明请读者完成) 梅涅劳斯定理设分别是Δ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三点共线,则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条件同上,若 则三点共线。 塞瓦定理设分别是Δ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三线平行或共点, 则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设分别是ΔABC的三边 BC,CA,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则三线共点或互相平行。 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分别是ΔABC的三边BC,CA,AB所在直线上的点,则平行或共点 的充要条件是 广义托勒密定理设ABCD为任意凸四边形,则AB?CD+BC?AD≥AC?BD,当且仅当A,B,C,D四点共圆时取等号。

斯特瓦特定理设P为Δ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P不同于B,C,则有 AP2=AB2?+AC2?-BP?PC. 西姆松定理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 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若一点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则该点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九点圆定理三角形三条高的垂足、三边的中点以及垂心与顶点的三条连线段的中点,这九点共圆。 蒙日定理三条根轴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到两圆的幂(即切线长)相等的点构成集合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称根轴)欧拉定理ΔABC的外心O,垂心H,重心G三点共线,且 二、方法与例题 1.同一法。即不直接去证明,而是作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或点,然后证明它与已知图形或点重合。 例1 在ΔABC中,∠ABC=700,∠ACB=300,P,Q为ΔABC内部两点,∠QBC=∠QCB=100,∠PBQ=∠PCB=200,求证:A,P,Q三点共线。 [证明] 设直线CP交AQ于P1,直线BP交AQ于P2,因为∠ACP= ∠PCQ=100,所以,①在ΔABP,ΔBPQ,ΔABC中由正弦定理有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重要知识点绝对精华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重要知识点 梅涅劳斯定理: 设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或其延长线)上的三点,则D 、E 、F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1=??EA CE FC BF DB AD 。 斯德瓦特定理:设P 是ABC ?的边BC 边上的任一点,则 BC PC BP AP BC AB PC AC BP ??+?=?+?222 西摩松定理: 设P 是ABC ?外接圆上任一点,过P 向ABC ?的三边分别作垂线,设垂足为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

6、共角定理:设ABC ?和C B A '''?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不妨设A=A ')则 C A B A AC AB S S C B A ABC ' '?''?='''?? 与圆有关的重要定理 4.四点共圆的主要判定定理 (1)若∠1=∠2,则A 、B 、C 、D 四点共圆; (2)若∠EAB=∠BC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3)若PA ?PC=PB ?P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共点,三条角平分线共点,三条高线共点,三条中垂线共点。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共线(欧拉线),并且重心把连结垂心和外心的线段分成2∶1的两段。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的距离)2(r R R d -=。此公式称为欧拉式,由此还得到r R 2≥。当且仅当△ABC 为正三角形时,d=0,此时R=2r.其中R 和r 分别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 与△的一边及另两边的延长线均相切的圆称为△的旁切圆,旁切圆的圆心称为旁心。

重要例题 例1.设M 是任意ABC ?的边BC 上的中点,在AB 、AC 上分别取点E 、F,连EF 与AM 交于N ,求证:)(21AF AC AE AB AN AM +=(1978年辽宁省中学数学竞赛) 例 2. 已知点O 在ABC ?内部,022=++OC OB OA .OCB ABC ??与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例3. 如图①,P 为△ABC 内一点,连接P A 、PB 、PC ,在△P AB 、△PBC 和△P AC 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就称P 为△ABC 的自相似点. ⑴如图②,已知Rt △ABC 中,∠ACB =90°,∠ACB >∠A ,CD 是AB 上的中线,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试说明E 是△ABC 的自相似点. ⑵在△ABC 中,∠A <∠B <∠C . ①如图③,利用尺规作出△ABC 的自相似点P (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ABC 的内心P 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 1.阅读理解: 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 (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 (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 (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 解:(1)∵∠ADB=∠ACB=60°, ∴A,B,C,D四点共圆, ∴∠ACD=∠ABD=180°﹣∠ADB﹣∠BAD=180°﹣60°﹣65°=55°, 故答案为:55°; (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 ∵∠C=90°,CF=CD,AC=CB, ∴AF=DB,∠CFD=∠CDF=45°, ∴∠AFD=135°, ∵BE⊥AB,∠ABC=45°, ∴∠ABE=90°,∠DBE=135°, ∴∠AFD=∠DBE, ∵AD⊥DE,

∴∠ADE=90°, ∵∠FAD+∠ADC=90°,∠ADC+∠BDE=90°, ∴∠FAD=∠BDE, 在△ADF和△DEB中,, ∴△ADF≌△DEB(ASA), ∴AD=DE, ∵∠ADE=90°,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2; (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 ∴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 ∴∠KBE=∠EGK=60°,∠EAK=∠EFK=60°, ∴△ABK是等边三角形, ∴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 ∴KM=AK?sin60°=2, ∵AE=3,AM=AB=2, ∴ME=3﹣2=1, ∴EK===, ∴EF===.

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 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错角相等,同旁角互补.利用这些 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 在△DBP =∠AQC 中,显然 ∠DBP =∠AQC ,∠DPB =∠C .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 有DP =AC ,∠BDP =∠QAC . 于是,DA ∥BP ,∠BAP =∠BDP .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 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 A D B P Q 图1 P E D G A B F C 图2

高中复习数学竞赛基础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知识点基础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有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常见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相等,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比值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内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所示,若AM平分∠BAC,则AB AC =BM MC 该命题有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某个点与这条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条边的对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该点与对角顶点的连

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 外角平分线定理: 三角形任一外角平分线外分对边成两线段,这两条线段和夹相应的内角的两边成比例。 如图所示,AD平分△ABC的外角∠CAE,则BD DC =AB AC 其逆定理也成立:若D是△ABC的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满足BD DC =AB AC ,则AD是∠A的外角的平分线 内外角平分线定理相结合: 如图所示,AD平分∠BAC,AE平分∠BAC的外角 ∠CAE,则BD DC =AB AC =BE EC 3、射影定理 在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高,则有射 影定理如下: BD2=AD·CD AB2=AC·AD BC2=CD·AC 对于一般三角形: 在△ABC中,设∠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 a=bcosC+ccosB b=ccosA+acosC c=acosB+bcosA 4、旋转相似 当一对相似三角形有公共定点且其边不重合时,则会产生另 一对相似三角形,寻找方法:连接对应点,找对应点连线和 一组对应边所成的三角形,可以得到一组角相等和一组对应 边成比例,如图中若△ABC∽△AED,则△ACD∽△ABE 5、张角定理 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则 sin∠BAD/AC+sin∠CAD/AB=sin∠BAC/AD 6、圆内有关角度的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定理指的是一条弧所对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变换——旋转

第2讲 几何变换——旋转 典型例题 【例1】 C 是线段AE 上的点,以AC 、CE 为边在线段AE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 、CDE ,设AD 的中点是M ,BE 的中点是N ,连结MN 、MC 、NC ,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 【例2】 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和AKLM 有一个公共点A .求证: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以及线段BM , DK 的中点是某正方形的顶点. 【例3】 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在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AD DK . 求证: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 K E C H D B A L

【例4】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 边的中点,Q 是AC 边的中点,R 为BC 边的中点,M 为RC 上任意一点,且PMS △是等边三角形,S 与Q 在PM 的同侧,求证:RM QS =. 【例5】 ABCD 是正方形,P 是ABCD 内一点,1PA =,3PB = ,PD =ABCD 的面积. 【例6】 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6PA =,8PB =,10PC =.求ABC △的边长. Q ? S M P C B A R D

【例7】 设O 是等边ABC △内一点,已知115AOB ?∠=,125BOC ?∠=,求以线段OA 、OB 、OC 为 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大小. 【例8】 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P 是ABC △内一点,3PA =,1PB =,2PC =, 求BPC ∠. 【例9】 如图,已知ABC △中,90A = ,AB AC =,D 为BC 上一点,求证:2222BD DC AD +=. A P C B A D C B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上任意一点.求证:为定值. AD ⌒ PA PC PB P A B C D 【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 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位置不变 C.等分 D.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DB ⌒ A

【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 线的垂足.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 B 【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点C 是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AB ⌒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 在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AB ⌒ 的长度; (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B O A C E H G D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初中数学竞赛 几何专题:点共线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 几何专题:点共线问题(含答案) 1. 锐角三角形ABC 中,45BAC ∠=?,BE 、CF 是两条高,H 为ABC △的垂心,M 、K 分别是BC 、 AH 的中点.证明:MK 、EF 和OH 共点,这里O 为ABC △的外心. 解析 如图,由条件45BAE ∠=?,可知AEB △和AF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O 为AB 、BC 的中垂线上的点,故EO AB ⊥,FO AC ⊥,于是EO CF ∥,FO BE ∥,从而四边形EOFH 为平行四边形.故EF 与OH 的交点为EF 的中点. 另一方面,M 、K 为BC 、AH 的中点,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 12EM MF BC ==,1 2 EK KF AH ==.即四边形EKFM 为菱形,所以EF 与KM 的交点亦是EF 的中点. 从而命题获证. 2. 四边形SPNM 与PFET 都是正方形,且点S 、P 、T 共线,点N 、P 、F 共线,连结MT 、SE , 点S 在MT 上的射影是点A ,点T 在SE 上的射影是点B ,求证:点A 、P 、B 共线. 解析 设AB 与ST 交于点P ',又设ATS α∠=,TSE β∠=.于是由180ASB ATB ∠+∠=?,有 tan cot ASB ATB S SP AS BS P T S AT BT αβ'?===?'?△△ MS ST MS SP ST TE TE PT = ?== , 即点P 与点P '重合. 3. 在矩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异于顶点的K 、L 、M 、N ,已知KL MN ∥.证明KM 与LN 的交点O 在矩形的对角线BD 上. 解析 连结OB 、OD . B M N A S P T F E D M C N O L A K B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第二篇平面几何第18章整数几何试题新人教版

第18章 整数几何 ABC △,第三条高的长数,求这条高之长的所有可能值. 解析 由面积知,三条高的倒数可组成三角形三边,这是它们的全部条件. 设第三条高为h ,则 解得1515 45 h <<,h 可取4、5、6、7这四个值. ABC △3AB n x =+,2BC n x =+,CA n x =+,且BC 边上的高AD 的长为n ,其中n 为正整数,且01x <≤,问: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有几个? 解析 注意AB 为ABC △之最长边,故90B ∠,而z 可正可负. 由2y z n x +=+,及()()()2 2 223242y z n x n x n x x -=+-+=+?,得4y z x -=,32 n y x = +,由勾股定理,知()2 22332n x n n x ?? ++=+ ??? ,展开得12n x =,由01x <≤及n 为正整数,知 1n =,2,…,12,这样的三角形有12个. ,其中一条直角边不超过20,其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之比为52∶,求此三角形周长的最大值. 解析 设该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为c ,则外接圆半径2 c R = ,内切圆半径2 a b c r +-= ,不妨设20a ≤. 由条件知 5 2 c a b c =+-,557a b c +=,平方,得()() 222225249a b ab a b ++=+,即 ()2212250a b ab +-=, ()()34430a b a b --=, 于是3a k =,4b k =,5c k =,或4a k =,3b k =,5c k =,周长为12k ,k 为正整数.k 的最大值为6,此时各边为18、24、30,周长最大值为72. ABC △,60A ∠=?,7BC =,其他两边长均为整数,求ABC △的面积. 解析 设AB x =,AC y =,则由余弦定理,有 2249x y xy +-=. 由条件x y ≠,不妨设x y <,则AB 为ABC △之最小边,x 只能取值1、2、3、4、5、6,分别代入,发现当3x =或5时,8y =,其余情形均无整数解. 于是1 sin 602 ABC S xy = ?=△. P ,求经过P 且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 解析 如图,O 半径为15,9OP =,过P 的弦ST 长为整数,APB 为直径,6AP =,24PB =,则144SP TP PA PB ?=?=,因此 24ST SP TP =+≥.

高中数学竞赛讲座 08几何变换

竞赛专题讲座08 -几何变换 【竞赛知识点拨】 一、平移变换 1.定义设是一条给定的有向线段,T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平面图形F 上任一点X变到X‘,使得=,则T叫做沿有向线段的平移变换。记为X X’,图形F F‘ 。 2.主要性质在平移变换下,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直线变为直线,三角形变为三角形,圆变为圆。两对应点连线段与给定的有向线段平行(共线)且相等。 二、轴对称变换 1.定义设l是一条给定的直线,S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平面图形F上任一点X变到X’,使得X与X‘关于直线l对称,则S叫做以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变 换。记为X X’,图形F F‘ 。 2.主要性质在轴对称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段)或者平行,或者交于对称轴,且这两条直线的夹角被对称轴平分。 三、旋转变换 1.定义设α是一个定角,O是一个定点,R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点O 仍变到O(不动点),而把平面图形F上任一点X变到X’,使得OX‘=OX,且 ∠XOX’=α,则R叫做绕中心O,旋转角为α的旋转变换。记为X X‘, 图形F F’ 。 其中α<0时,表示∠XOX‘的始边OX到终边OX’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α>0时,为逆时针方向。 2.主要性质在旋转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位似变换

1.定义设O是一个定点,H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平面图形F上任一点X 变到X‘,使得=k·,则H叫 做以O为位似中心,k为位似比的位似 变换。记为X X’,图形 F F‘ 。 其中k>0时,X’在射线OX上,此时的位似变换叫做外位似;k<0时, X‘在射线OX 的反向延长线上,此时的位似变换叫做内位似。 2.主要性质在位似变换下,一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一条线上的点变到一条线上,且保持顺序,即共线点变为共线点,共点线变为共点线;对应线段的比等于位似比的绝对值,对应图形面积的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即一直线变为与它平行的直线;任何两条直线的平行、相交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圆变为圆,且两圆心为对应点;两对应圆相切时切点为位似中心。 【竞赛例题剖析】 【例1】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PAB=∠PCB。 求证:∠PBA=∠PDA。 【分析】作变换△ABP△DCP’, 则△ABP≌△DCP‘,∠1=∠5,∠3=∠6。由PP’AD BC,ADPP‘、PP’CB都是平行四边形,知∠2=∠8,∠4=∠7。由已知∠1=∠2,得∠5=∠8。 ∴P、D、P‘、C四点共圆。故∠6=∠7,即∠3=∠4。 【例2】“风平三角形”中,AA’=BB‘=CC’=2,∠AOB‘=∠BOC’=60°。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AD ⌒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C PB 为定值. 【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位置不变 C.等分DB ⌒ D.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线 的垂足.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 【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点C 是AB ⌒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 (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P A B C D A P B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1)求点C 的坐标; (2)连接MG ,BC ,求证:MG ∥BC ; (3)如图2,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 PF OF 的比值是否发 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图1) (图2) 【例6】 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半径为1的圆O ,P 是⊙O 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 A 2+PB 2+PC 2为定值. 【能力训练】 1.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x y 3 上的两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S 阴影=1,则B O A C E H G D A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证明题综合训练

几何证明题综合训练 1. 线段或角相等的证明 (1) 利用全等△或相似多边形; (2) 利用等腰△; (3) 利用平行四边形; (4) 利用等量代换; (5)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或利用比例关系 (6) 利用圆中的等量关系等。 2. 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的证明 (1) 转化为相等问题。如要证明a=b±c ,可以先作出线段p=b±c ,再去证明a=p , 即所谓“截长补短”,角的问题仿此进行。 (2) 直接用已知的定理。例如:中位线定理,Rt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之和;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等等。 3. 两线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1) 利用两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 (2)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明平行;利用等腰△的“三线合一”可证明垂直。 (3) 利用比例关系可证明平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垂直等。 【竞赛例题剖析】 【例1】从⊙O 外一点P 向圆引两条切线PA 、PB 和割线PCD 。从A 点作弦AE 平行于CD ,连结BE 交CD 于F 。求证:BE 平分CD 。 【分析1】构造两个全等△。 连结ED 、AC 、AF 。 CF=DF ←△ACF ≌△EDF ← ←? ?? ?? ?????←←∠=∠∠=∠=∠←∠=∠←??? ∠=∠=四点共圆、、、P B F A ABP AFC ABP AEF EFD EFD AFC CD //AE EDF ACF ED AC ←∠PAB=∠AEB=∠PFB 【分析2】利用圆中的等量关系。连结OF 、?? ?? ?=∠←=∠←=、、、P B F O 90 OBP 90OFP DF CF 0 ←∠PFB=∠POB ← ←? ??←∠=∠←∠=∠是切线、PB PA AEB POB CD //AE AEB PFB

初中数学竞赛第二十三讲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含解答)

第二十三讲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 【趣题引路】 传说从前有一个虔诚的信徒,他是集市上的一个小贩.??每天他都要从家所在的点A出发,到集市点B,但是,到集市之前他必须先拐弯到圆形古堡朝拜阿波罗神像.古堡是座圣城,阿波罗像供奉在古堡的圆心点O,?而周围上的点都是供信徒朝拜的顶礼地点如图1. 这个信徒想,我怎样选择朝拜点,才能使从家到朝拜点,?然后再到集市的路程最短呢? (1) (2) 解析在圆周上选一点P,过P作⊙O的切线MN,使得∠APK=∠BPK,即α=β.那么朝圣者沿A→P→B的路线去走,距离最短. 证明如图2,在圆周上除P点外再任选一点P′. 连结BP?′与切线MN?交于R,AR+BR>AP+BP. ∵RP′+AP′>AR. ∴AP′+BP′=AP′+RP′+RB>AR+BP>AP+BP. 不过,用尺规作图法求点P的位置至今没有解决.?“古堡朝圣问题”属于数学上“最短路线问题”,解决它的方法是采用“等角原理”. 【知识延伸】 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所谓几何定值问题就是要求出这个定值. 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来求出定值;也可以先考虑某一个特殊情形下的该相关值,然后证明当相应几何元素变化时,此值保持不变. 例1如果△ABC的外接圆半径R一定,求证: abc S 是定值.(S表示△ABC的面积)

解析 由三角形面积S=12 absinC 和正弦定理sin c C =2R, ∴c=2RsinC. ∴ abc S =2sin c C =4sin sin R C C =4R 是定值. 点评 通过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经过变形,计算出结果是4R,即为定值. 平面几何中不仅有等量关系,还有不等关系,例如在变动一些几何元素时,?某一相关的值保持不大于(或不小于)某个定值,如果这个定值在某个情形下可以取得,?这就是一个几何极值.确定几何极值的问题称为几何极值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总要证明相关的几何不等式,并指明不等式成为等式的情形(或者至少证明不等式可以成为等式). 例2 如图,已知⊙O 的半径 为⊙O 上一点,过A 作一半径为r=3的⊙O ′, 问OO ′何时最长?最长值是多少?OO ′何时最短?最短值是多少? 解析 当O ′落在OA 的连线段上(即⊙A 与线段OA 的交点B 时)OO ′最短,且最短长度为 当O ′落在OA 的延长线上(即⊙O 与OA 的延长线交点C 时)OO ′最长,且最长的长度为 点评 ⊙O ′是一个动圆,满足条件的⊙O ′有无数个,但由 于⊙O ′过A 点,所以⊙O ′的圆心O ′在以A 为圆心半径为3的⊙A 上. 【好题妙解】 佳题新题品味 例1 如图,已知P 为定角O 的角平分线上的定点,过O 、P?两点任作一圆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A 、B 两点. 求证:OA+OB 是定值. 证明 连结AP 、BP,由于它们为有相同圆周角的弦,AP=PB,不妨记为r.?另记x 1=OA,x 2=OB. 对△POA 应用余弦定理, 得x 12+OP 2-2OP ·cos ∠AOP ·x 1=r 2. 故x 1为方程x 2-2OP ·cos 1 2 ∠AOB ·x+(O P 2-r 2)=0的根,同理x 2亦为其根. 因此x 1,x 2为此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 1+x 2=2OP(1 2 ∠AOB)是定值.

初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常用公式及例题讲解

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sin 21sin 21===? ))()((c p b p a p p S ABC ---=? 2/)(c b a p ++= 和角公式 A B B A B A cos sin cos sin )sin(+=+ A B B A B A sin sin cos cos )cos(-=+ B A 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tan(-+=+ 差角公式 A B B A B A cos sin cos sin )sin(-=- A B B A B A sin sin cos cos )cos(+=- B A 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tan(+-=-

常用角度的三角比

相关练习题: 1.已知ABC ?中,,75 =∠B ,60 =∠C ,10=BC 求AB 与AC 的长及三角形的面积 2.求证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sin 21sin 21===? 3.求证海伦公式 ))()((c p b p a p p S ABC ---=? 2/)(c b a p ++= 4. 已知ABC ?中,,7=AB ,8=BC ,9=AC 求sinA , sinB , sinC 5.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1,∠A=900,点E 为腰AC 中点,点F 在底边BC 上,且FE ⊥BE ,求△CEF 的面积。 6.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直径为3的圆O ,对角线AC 是直径,对角线AC 和BD 的交点是P ,AB=BD ,且PC=0.6,求四边形ABCD 的周长. 7.在△ABC 中,∠ABC =600,点P 是△ABC 内的一点,使得∠APB =∠BPC =∠CPA ,且PA =8,PC =6,则PB = 。 A B C E F A B C P

平面几何中的几个著名定理

平面几何中的几个著名定理 文章来源: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作者:孙瑞清 几何学起源于土地测量,几千年来,人们对几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数学分支.人们从少量的公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得到不少结论,这些结论一般就称为定理.平面几何中有不少定理,除了教科书中所阐述的一些定理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定理,以这些定理为基础,可以推出不少几何事实,得到完美的结论,以至巧妙而简捷地解决不少问题.而这些定理的证明本身,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都颇为有益.有些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引伸出的结论体现了数学的美,使人们感到对这些定理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享受.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著名的定理. 1.梅内劳斯定理 亚历山大里亚的梅内劳斯(Menelaus,约公元100年,他和斯巴达的Menelaus是两个人)曾著《球面论》,着重讨论球面三角形的几何性质.以他的名子命名的“梅内劳斯定理”现载在初等几何和射影几何的书中,是证明点共线的重要定理. 定理一直线与△ABC的三边AB,BC,CA或延长线分别相交于X,Y,Z,则 证过A,B,C分别作直线XZY的垂线,设垂足分别为Q,P,S,见图3-98.由△AXQ ∽△BXP得 同理

将这三式相乘,得 说明(1)如果直线与△ABC的边都不相交,而相交在延长线上,同样可证得上述结论,但一定要有交点,且交点不在顶点上,否则定理的结论中的分母出现零,分子也出现零,这时定理的结论应改为 AX×BY×CZ=XB×YC×ZA, 仍然成立. (2)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即“在△ABC的边AB和AC上分别取点X,Z,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Y,如果 那么X,Y,Z共线”.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常被用来证明三点共线. 例1 已知△ABC的内角∠B和∠C的平分线分别为BE和CF,∠A的外角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D,求证:D,E,F共线. 证如图3-99有 相乘后得

2018-2019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 极限几何100题

1. 如图,在△ABC 中,AB =2AC ,AD 是角平分线,E 是 BC 边的中点,EF ⊥AD 于点 F ,CG ⊥AD 于点 G , 3 若 tan ∠CAD= 4 ,AB =20,则线段 EF 的长为 C F 2. 如图,在△ABC 中,tan ∠ACB=3,点D 、E 在 BC 边上,∠DAE = 1 ∠BAC ,∠ACB =∠DAE +∠B ,点 2 F 在线段 AE 的延长线上,AF =AD ,若 CD =4,CF =2,则 AC 边的长为 3. 如图,在△ABC 中,∠A=30°,点 D 、E 分别在 AB 、AC 边上,BD=CE=BC ,点 F 在 BC 边上,DF 与 BE 1 交于点 G 。若 BG=1,∠BDF= 2 ∠ACB ,则线段 EG 的长为

4. 如图,在△ABC 中,∠A =60°,角平分线 BD 、CE 交于点 F ,若 BC =3CD ,BF =2,则 BC 边的长为 E B 5. 如图,在△ABC 中,AB =AC ,∠ACD =45°,点 E 在射线 BD 上,AE//CD ,AE =DE ,若 BD =1,CD = 5,则 AE 的长为 6. 如图,△ABC 中,∠AB =90°,CD 是 AB 边上的中线,点 F 在线段 AD 上,点 F 在 CD 延长线上,AE = DF ,连接 CE 、BF ,若∠AEC =∠DFB ,AC = 2 3 ,DF = 1,则线段 CE 的长为 A B 7. 如图,在等边△ABC 中,D 为 AB 边上一点,连接 CD ,在 CD 上取一点E ,连接BE ,∠BED =60°,若 3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讲解:几何变换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讲解:几何变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变换是指把一个几何图形1F 变换成另一个几何图形2F 的方法,若仅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这种变换称为合同变换,平移、对称、旋转是常见的合同变换. l 图3 图2图1 F 1 F 2 1.平移变换 如图1,如果把图形1F 上的各点都按一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得到图形2F 后,则由1F 到2F 的变换叫平移变换. 平移变换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对应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 2.对称变换 如图2,将平面图形1F 变换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图形2F ,这样的几何变换就叫做关于直线l (对称轴)的对称变换. 对称变换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其对称轴是连结各对应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旋转变换 如图3,将平面图形1F 绕这一平面内一定点M 旋转一个定角α,得到图形2F ,这样的变换叫旋转变换,M 叫旋转中心,α叫旋转角. 旋转变换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例题与求解 【例l 】如图,∠AOB =045,角内有点P ,PO =10,在角的两边上有两点Q ,R (均不同于O ),则△PQR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黄冈市竞

赛试题) 解题思路:作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确定Q,R的位置,化折线为直线,求△PQR的最小值. O 【例2】如图,P是等边△ABC的内部一点,∠APB,∠BPC,∠CP A的大小之比是5:6:7,则以P A,PB,PC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之比(从小到大)是() A. 2:3:4 B. 3:4:5 C. 4:5:6 D.不能确定 (全国通讯赛试题) B C 解题思路:解本例的关键是如何构造以P A,PB,PC为边的三角形,若把△P AB,△PBC,△PCA 60,就可以把P A,PB,PC有效地集中在一起. 中的任一个,绕一个顶点旋转0 【例3】如图,在△ABC中,AD⊥BC于D,∠B=2∠C,求证:AB+BD=CD.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证明,实质都利用AD翻折造全等.

高三数学竞赛讲义教案及练习 §22几何变换

§22几何变换 一、 平移变换 1. 定义 设是一条给定的有向线段,T 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平面图形F 上任一点变到,使得,则T 叫做沿有向线段的平移变换。记为,图形 。 2. 主要性质 在平移变换下,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直线变为直线,三角形变为三角形,圆变为圆。两对应点连线段与给定的有向线段平行(共线)且相等。 二、 轴对称变换 1. 定义 设是一条给定的直线,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平面图形F 上任一点变到,使得与关于直线对称,则叫做以为对称轴的轴对称 变换。记为,图形 。 2. 主要性质 在轴对称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段)或者平行,或者交于对称轴,且这两条直线的夹角被对称轴平分。 三、 旋转变换 1. 定义 设是一个定角,O 是一个定点,R 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点O 仍变到O (不动点),而把平面图形F 上任一点变到,使得,且 ,则R 叫做绕中心O ,旋转角为的旋转变换。记为, 图形 。 其中时,表示的始边到终边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为逆时针方向。 2. 主要性质 在旋转变换下,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 位似变换 1. 定义 设O 是一个定点,H 是平面上的一个变换,它把平面图形F 上任一点变到,使得,则H 叫做以O 为位似中心,为位似比的位似变 换。记为,图形 。 X 'X XX ='')(X X PQ T ?? →?')(F F PQ T ??→?l S X 'X X 'X l S l ')(X X l S ??→ ?')(F F l S ??→?αX 'X OX OX ='α=∠'XOX α'),(X X O R ??→?α'),(F F O R ??→?α0<α'XOX ∠OX X O '0>αX 'X OX k OX ?='k '),(X X k O H ??→?'),(F F k O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