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地址码对OCDMA系统性能影响的比较

多维地址码对OCDMA系统性能影响的比较
多维地址码对OCDMA系统性能影响的比较

多维地址码对OCDMA 系统性能影响的比较

王海潼[1] 马彩虹[1] 葛海波[2]

[1]武警工程学院西安 710086,[2]西安邮电学院西安 710061

摘要:本文理论上讨论总结了一维/二维二次素数码、光正交码的构造过程、相关性、容量等特性,它们对OCDMA 系统误码性能和用户容量的影响;为得到不同码字与不同维数码字对OCDMA 系统的误码率影响程度,采用仿真比较了一维、二维二次素数码和一维、二维光正交码之间的误码率与同步用户数的关系及二维素数码与二维光正交码的误码率与同步用户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二维误码性能高出一维码误码性能几个数量级;二维素数码在并发用户数较少时,优于二维光正交码,并发用户较多时,其误码率相当;对实际系统中不同条件下选择码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多维地址码,误码率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OCDMA 系统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地址码的性能决定。非相干OCDMA 系统的地址码

序列,主要应用单极性序列码,单极性码主要有一维、二维及多维码【1】【2】。目前,对一维

和二维各种码的构造和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研究较多,二维码的容量、误码率等多种性能优于一维码,但二维码的构造比一维码复杂,二维码实际实现起来也比一维码的实现要复杂得

多【3】【4】研究比较不同维码字对OCDMA 系统的影响,可更好了解不同维数与不同地址码字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程度,可有利于在实用中的选择,以发挥最佳效益,更有利于对OCDMA 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OCDMA 技术地址码的选取对OCDMA 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其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地址码的自相关限、互相关限和地址码的容量。由于周期移位相关性限制一般素数码在OCDMA 系统中只能容纳少量的异步用户,在骨干网中会大量用户同时上路,为消除

循环移位导致的互相关效应,适用于同步系统的二次素数码(SSPC )的用户数会增加很多【5】。

光正交码(OOC )是一组自相关及互相关性都很好的序列,使用户数大大增加。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码长、码重均相等,且码字传输速率单一的情况。在分析地址码的误码率时,主要考虑来自多用户干扰的噪音源,而忽略诸如热噪声,量子噪声等对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维和二维素数码及光正交码,并比较两者对OCDMA 系统的影响。

2.一维二维素数(SSPC)和光正交地址码(OOC)

2.1一维、二维素数地址码(1D-SSPC、2D-SSPC)

2.1.1 1D-SSPC 码的特性与误码性能

选取素数p ,在线性全等理论基础上应用二次一致性原理,以伽罗华域上的二次多项式模p 运算作为码函数,确定码字中“1”的位置,可构造出二次素数码(SSPC )【6】。码重为w ,码长为p 2,同组码之间相关性限制为1,不同组为2,每组有p 2个码字,码字性能一致。素数p 越大,码字性能越好;码字长度正比于p 2,码字越长信道码数越低。对于实际用户数为K ,基于1D -SSPC 的OCDMA 系统,对某个特定用户,受到它1k 个用户的多址干

扰为 21k ,2 为分布方差,信号干扰比为:

(1) 基金项目:武警工程学院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多极性光码分多址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WJY201018) Fund project: Multipolar of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ccess network , received financial )

2)(1()1(2)1(2/2

22! !? ?p k p p k S IR DOI :CNKI:51-1267/TN.20111028.0903.016 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8 09: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85694699.html,/kcms/detail/51.1267.TN.20111028.0903.016.html

码字间的互相关干扰服从高斯分布,)(x erf 为误差函数,由信噪比和误码率的关系得误码率的表示式 :

)(5.05.0)(22IR IR S S ER erf B !? ? (2)

值得注意的是误码率不仅与码字相关性有关,还与相关值的分布方差有关,码字间的互相关为1并非码字间可以同时使用的充分条件。

2.1.2 2D-SSPC 码的特性与误码性能

在SSPC 基础上,取定素数P ,在伽罗华域上以二次剩余类多项式构造有P 个元素的序

列,并建立码函数可得二维SSPC 。2D-SSPC 满足自相关为0,互相关为1的限制【7】。用于

同步系统中,最大用户容量为p 4+ p 3,也可用于异步系统中。根据相关文献提出的“撞击”

法【8】,并设同时上路的用户数为K ,对某个特定用户而言,其他K-1用户中恰有i 个用户与之相撞的几率为i k i q q 1)1(;在K -1个用户中选取i 个用户的方法数为)(1 k i 。由于不同数量的其他用户串扰的累计效应,使得多用户干扰的功率超过了接收机判决门限Th ,而被判决为“1”,就形成一个误码。这样,对于实际用户数为K 、接收机判决门限为Th ,则OCDMA 系统由多址干扰引起的系统误码率为:

i k i

k Th i k i ER p p B ? ?#111)211(21)(21 (3) 2D-SSPC 的相关性限制为1,而1D-SSPC 码字的相关性限制为2,2D-SSPC 优良的相关特性保证它比1D-SSPC 有更好的误码性能。但2D-SSPC 的构造要复杂很多,下面将比较两者具体的误码率。

2.2一维、二维光正交码(1D-OOC、2D-OOC)

2.2.1 1D-OOC 码的误码性能

光正交码OOC 有优良的相关特性,极佳的码字容量,OOC 的构造是先确定系统的设计参数,定下码长、码重及互相关值。再根据算法确定序列中“1”的位置。OOC 的算法有直接构造法、射影几何法及区组设计法等,每种算法都很复杂,实际中由于受光源器件的限制

也不易实现【8】。对于一维光正交码)1,,(w n c ,其中n 为码长,w 为码重,任意两个码字之间

的光脉冲除了自相关峰值w 外,最多有一对重叠,且概率为2/w n 。考虑到数据比特要对地址码进行开关调制,我们可以得到任意两个码字互相关值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22

112w w Pn u u u n n !!?%? !& ?()?,对于用户1在接受其产生的总干扰1I ,它满足面向分布。当1I 大于等于判决门限时,就会产生误码,由于光信号没有负值,因此数据1 被误判为0的情况不会发生。所以,误码率为:

i k n w i n w B N i N Th i ER ? # ?12221)1())((1

1 (4)

2.2.2 2D-OOC 码的误码性能

利用不同码系的OOC 通过波长片和时间片的组合,应用纵向模和、横向模积的方法构

造出二维的OOC/OOC 码,不同码系的OOC 只要满足码重相等即可【9】。

根据“撞击”法,当码长为L ,码重为w ,在2D -OOC ((L ×L,w,1))的所有L(L+1)Ф个码字中,与某个确定码字相撞的其他码字数目为L(L+1)Ф-1。

对于实际用户数为K 、接收机判决门限为Th 、基于光正交码的OCDMA 系统,可得由多址干扰引起的系统误码率为

i k L

w i L w B k i k Th i ER ? # ?1222221)1())((11 (5) 2D-OOC 比1D-OOC 提高了码字容量,在WDM+CDMA 系统中二维码字容量是一维系统容量的L+1倍;在满足一定误码率下的并发用户数也会大大增加,但实现起来的复杂性也将大大增加;另外,较轻的码重有利于码字容量的提高,但码重太轻不利于相关检测,会导致误码率上升;实际中应适当选择波片数、时间片数及码重,以达到满意的用户容量和误码性能。

3.多维地址码对OCDMA 系统误码率的比较分析

3.1 1D-SSPC 和2D-SSPC 多址干扰误码率比较曲线

由式2、式3, 图1给出了是在p=11和p=13两种情况下,1D-SSPC 与2D-SSPC 两种系

越低。

2D-OOC 并发用户数K

图2 1D-OOC 与2D-OOC 多址误码率比较图 Fig. 2 BER comparison between 1D-OOC and 2D-OOC

如图2所示,OOC的系统误码率都是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大而增大,系统性能变差;在码长和码重都相同的情况下,2D-OOC的误码性能明显优于1D-OOC;无论是1D-OOC或2D-OOC,码重与码长的比值越小,即码字越稀疏,相应系统的误码性能越好。

3.3 2D-SSPC和2D-OOC误码性能的比较

由式3、式5,我们给出了表示2D-SSPC(13×169,13,1)和2D-OOC(13×13,4,1)在系统用户容量相同判决门限一定的情况下误码率比较曲线。

为182

的简单,

WDM 研究不同码字和不同维数的同一种码字在OCDMA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有一定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安晓强.OCDMA部分关键技术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6:PP20-30

AN Xiao-qiang. Research on Several Techniques of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CDMA) Systems[D].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6:20-30.(In Chinese)

2.Iven B.Djord jevic and Bane V asic ,Senior Member.IEEE ,Combinatorial Constructions of

Optical Orthogonal Codes for OCDMA Systems[J].IEEE COMMUNITICATIONS LETTERS,2004,8(6):PP391-393

3.董海峰.二维光码分多址通信技术的研究[J].光子技术,200

4.6(2):PP92-95

DONG Hai-feng. Study on two-dimensional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y [J]. Photon Technology,2004.6(2):92-95.(In Chinese)

4.李传起,孙小菡,张明德,丁东.OCDMA系统二维RS地址码的设计方案及性能分析[J].

光子学报,2004,33(2):PP187-191

Li Chuanqi, Sun Xiaohan, Zhang Mingde, DingDong.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ode-designing of 2D-RSC Based on Two Primes[J]. Acta Photonica Sinica,2004,33(2):187-191.(In Chinese)

5.宛新文,陈春南,胡艳军.光码分多址系统及其多用户干扰 [J].安徽大学学报, 2005,

29(5):PP53-57

WAN Xin-wen, CHEN Chun-nan, HU Yan-jun.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and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J].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2005,29(5):53-57.(In Chinese)

6.Sangin Kim,Kyungsik Yu,and Namkyoo Park . A New Family of Space/Wavelength/Time

Spread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Code for OCDMA Networks[J].IEEE JOURNAL OF LIGHTWA VE TECHNOLOGY,2000 18(4):pp502-511

7.Antonio J M,Robert M G,Vincent J H.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wavelength/Time

matrix Codes for optical CDMA.J Lightwave Technology,2003,21(11):2524-2533

8.李传起,常建华,张成义,孙小菡.OCDMA系统二维QPC地址码的设计和性能研究[J].

量字电子学报,2008,25(5):PP619-624

LI Chuan-qi, CHANG Jian-hua, ZHANG Cheng-yi, SUN Xiao-han. Acquirement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2D-QPC signature code for OCDMA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2008,25(5):619-624.(In Chinese)

9.Santoso A,Choi J,Lim C C.Chip level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ser for CDMA downlink with

space-time coding.Electronics Letter,2004,40(7):1-2

Compare with multiple dimensional address code which influenc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CDMA system

WANG Hai-tong 1MA Cai-hong1GE Hai-bo 2

1.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rm ed Police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710086

2.Depart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Xi’an Institut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710061

Abstract: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correlation, capacity and other features of one and two-dimensional Square Prime Codes and Optical Orthogonal Codes, then summarized their impacts on BER performance and user capacity of OCDMA system.In order to ge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BER of OCDMA system for different patterns and different dimensions codes, compar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it error rate and number of simultaneous users of 1D-SSPC and 2D-SSPC, 1D-OOC and 2D-OOC, 2D-SSPC and 2D-OOC b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ER performance of two-dimensional codes is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one-dimensional, and 2D-SSPC is better than 2D-OOC with few simultaneous users while both are fairly with many simultaneous users.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s in actual system to select codewor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Keyword: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multiple dimensional address code,Bit Error Rat.

作者简介:

王海潼(1966-),女,江苏滨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光电子技术与应用及光纤通信。

W ANG Hai-tong(1966-), female, BinHai,JiangSu Province, senior engineer of Armed Police Engineening Colleg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Optical Communiction and Network.

马彩虹(1978-),女,河南新郑,讲师。研究方向: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及通信网络。

MA Cai-hong, female,Xinzheng,HeNan Province, a lecturer of master’s degre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an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葛海波(1963-),男,浙江天台,教授。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及光通信网络。

GE Hai-Bo(1963-), male, TianTai,ZheJiang province, professor of Xi’an Institut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Optical Fiber Sencing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海波葛

本文建议发表栏目:系统总体设计

性能测试规范

性能测试规范 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目录 1 概述3 编写目的3 适用范围3 2 性能测试指标3 响应时间3 定义3 测试方法3 分析评估4 TPS(QPS)、并发用户数5 定义5 测试方法5 分析评估5 请求成功率6 定义6 测试方法6 分析评估6 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IO WAIT 6 定义6 测试方法6 分析评估7 GC 7 进程级别的资源占用7

概述 编写目的 本文档在对性能指标的概念、测试及分析方法、评判标准以及工具的使用进行说明,旨在指导性能测试工程师更好的理解各个性能指标,并对系统的性能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分析。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范围:性能测试、性能调优和性能验收活动。 性能测试指标 响应时间 定义 响应时间通常是指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通常被定义TTLB(Time to Laster Byte),代表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收到响应的最后一个字节所耗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根据所耗费的时间段可以做细致的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解为三部分,系统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呈现时间(Web页面特有,接口类请求无呈现时间),每个部分的时间消耗影响的因素有所不同。 呈现时间:主要是浏览器对接收到的数据渲染展示的过程,呈现时间不止于浏览器有关,和操作系统、电脑的硬件配置也有关系。 数据传输时间:请求、响应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消耗的时间,和网络的时延、带宽有关系。 系统处理时间:系统接收到请求后,对请求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的时间,和系统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有关系。 测试方法 测试前提 前提一:性能测试中响应时间的测试,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 不建议在办公网络中搭建“施压设备”,不稳定的办公网络环境会影响对测试结果的评判。建议在以下两种环境下测试: ①施压设备与被测系统在同一局域网中,更能够排除网络情况对响应时间的影响,能够更准确的衡量“系统处理时间”。 ②施压设备和被测系统在不同的机房环境中通过公网测试,这种场景更能准确的模拟并评估系统在生产环境中的表现。 测试工程师可以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后两种环境进行测试。 前提二:确定一定的并发量来测试响应时间 最优并发用户场景、最高并发用户场景两种场景测试,响应时间的表现是不同的,最高并发场景的响应时间将会比最优并发的响应时间大得多,测试前我们需要确定我们测试的场景是最优并发还是最高并发。 测试步骤 找到最高的吞吐量(TPS)。 测试前确定一个响应时间的标准(如:小于100ms),然后进行基准测试,通过虚拟并发用户数为1的方式测试,记录测试的TPS、响应时间测试结果,将该响应时间与标准比较,若大于标准响应时间,那么则说明系统有问题无法满足标准,若该响应时间小于标准时间,则继续下面的测试。 通过压力测试找到最大的吞吐量:在基准测试响应时间的限制下,找到系统最大的吞吐量(TPS),该状况下响应时间满足要求、吞吐量最大,可确定为“最佳并发用户数”。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步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零极点对系统的影响

MATLAB各种图形 结论 1对稳定性影响 ○1增加零点不改变系统的稳定性; ○2增加极点改变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的阻尼比下即使增加的是平面左侧的零点系统也有可能不稳定。 2对暂态性能的影响 ○A增加的零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零点离虚轴越远,对系统的影响越小。 分析表1可以发现,增加零点会对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谐振峰值和带宽产生影响,且增加的零点越大,对系统的暂态性能影响越小。当a增加到100时,系统的各项暂态参数均接近于原系统的参数。增加的极点越靠近虚轴,其对应系统的带宽越小。同时还可以发现,时域中的超调量和频域中的谐振峰值在数值上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超调量减小时,谐振峰值也随之减小。 ○B增加的极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极点离虚轴越远,对系统的影响越小。 ①增加零点,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增大,谐振峰值增大,带宽增加。 ②增加极点,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谐振峰值减小,带宽减小。 ③增加的零极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零极点离虚 轴越远,对系统的暂态性影响越小。 3 对稳态性能的影响 ①当增加的零极点在s的左半平面时,不改变系统的类型,使系统 能跟踪的信号类别不变,但跟踪精度会有差别。 ②当增加的零点在s的虚轴上时,系统的型别降低,跟踪不同输入 信号的能力下降。 ③当增加的极点在s的虚轴上时,系统的型别升高,跟踪不同输入 信号的能力增强。

1、绘制G1(s)的根轨迹曲线(M2_1.m) %画G1(s)的根轨迹曲线 n=[1,0]; %分子 d=[1,1,2]; %分母 figure1 = figure('Color',[1 1 1]); %将图形背景改为白色rlocus(n,d); %画G1(s)根轨迹曲线title('G1(s)的根轨迹'); %标题说明 2、绘制G1(s)的奈奎斯特曲线(M2_2.m) %画G1(s)的奈奎斯特曲线 figure1 = figure('Color',[1 1 1]); %将图形背景改为白色for a=1:10 %a取1,2,3……10,时,画出对应的奈奎斯特曲线G=tf([1/a,1],[1,1,1]); nyquist(G); hold on end title('G1(s)的奈奎斯特曲线'); %标题说明

系统优化最佳方案

WindowsXP终极优化设置(精心整理篇) 声明:以下资料均是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而来,在进行优化设置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备份!!! ◆一、系统优化设置 ◆1、系统常规优化 1)关闭系统属性中的特效,这可是简单有效的提速良方。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系统→高级→性能→设置→在视觉效果中,设置为调整为最佳性能→确定即可。 2)“我的电脑”-“属性”-“高级”-“错误报告”-选择“禁用错误汇报”。 3)再点“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将“将事件写入系统日志”、“发送管理警报”、“自动重新启动”这三项的勾去掉。再将下面的“写入调试信息”设置为“无”。 4)“我的电脑”-“属性”-“高级”-“性能”-“设置”-“高级”,将虚拟内存值设为物理内存的2.5倍,将初始大小和最大值值设为一样(比如你的内存是256M,你可以设置为640M),并将虚拟内存设置在系统盘外(注意:当移动好后要将原来的文件删除)。 5)将“我的文档”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右击“我的文档”-“属性“-“移动”,设置 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6)将IE临时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设置”-“移动文件夹”,设置设置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2、加速XP的开、关机 1)首先,打开“系统属性”点“高级”选项卡,在“启动和故障恢复”区里打开“设置”,去掉“系统启动”区里的两个√,如果是多系统的用户保留“显示操作系统列表的时间”的√。再点“编辑”确定启动项的附加属性为/fastdetect而不要改为/nodetect,先不要加/noguiboot属性,因为后面还要用到guiboot。 2)接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在“系统属性”里打开“硬件”选项卡,打开“设备管理器”,展开“IDE ATA/ATAPI控制器”,双击打开“次要IDE通道”属性,点“高级设置”选 项卡,把设备1和2的传送模式改为“DMA(若可用)”,设备类型如果可以选择“无”就选为“无”,点确定完成设置。同样的方法设置“主要IDE通道”。

性能测试流程规范

目录 1前言 (2) 1.1 文档目的 (2) 1.2 适用对象 (2) 2性能测试目的 (2) 3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相关人员 (3) 3.1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其基本流程 (3) 3.2 性能测试工作内容 (4) 3.3 性能测试涉及的人员角色 (5) 4性能测试实施规范 (5) 4.1 确定性能测试需求 (5) 4.1.1 分析应用系统,剥离出需测试的性能点 (5) 4.1.2 分析需求点制定单元测试用例 (6) 4.1.3 性能测试需求评审 (6) 4.1.4 性能测试需求归档 (6) 4.2 性能测试具体实施规范 (6) 4.2.1 性能测试起始时间 (6) 4.2.2 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 (7) 4.2.3 测试环境搭建 (7) 4.2.4 验证测试环境 (8) 4.2.5 编写测试用例脚本 (8) 4.2.6 调试测试用例脚本 (8) 4.2.7 预测试 (9) 4.2.8 正式测试 (9) 4.2.9 测试数据分析 (9) 4.2.10 调整系统环境和修改程序 (10) 4.2.11 回归测试 (10) 4.2.12 测试评估报告 (10) 4.2.13 测试分析报告 (10) 5测试脚本和测试用例管理 (11) 6性能测试归档管理 (11) 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11) 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1 文档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明确性能测试流程规范,以便于相关人员的使用,保证性能测试脚本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提高测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加测试的可靠性、重用性和客观性。 1.2 适用对象 本文档适用于部门内测试组成员、项目相关人员、QA及高级经理阅读。 2性能测试目的 性能测试到底能做些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系统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及测试人员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如下的问题 1.硬件选型,我们的系统快上线了,我们应该购置什么样硬件配置的电脑作为 服务器呢? 2.我们的系统刚上线,正处在试运行阶段,用户要求提供符合当初提出性能要 求的报告才能验收通过,我们该如何做? 3.我们的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直能够提供 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良好的性能),我们该怎么办? 4.明年这个系统的用户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到时我们的系统是否还能支持这么 多的用户访问,是否通过调整软件可以实现,是增加硬件还是软件,哪种方式最有效? 5.我们的系统存在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性能要求,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 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6.在测试或者系统试点试运行阶段我们的系统一直表现得很好,但产品正式上 线后,在用户实际环境下,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变慢,某些应用自动退出,出现应用挂死现象,导致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这些问题是否能避免,提早发现? 7.系统即将上线,应该如何部署效果会更好呢? 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新的应用程序将要被部署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第一页 | 第二页 TPC-C 作为一家非盈利性机构,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负责定义诸如TPC-C、TPC-H和TPC-W基准测试之类的事务处理与数据库性能基准测试,并依据这些基准测试项目发布客观性能数据。TPC基准测试采用极为严格的运行环境,并且必须在独立审计机构监督下进行。委员会成员包括大多数主要数据库产品厂商以及服务器硬件系统供应商。 相关企业参与TPC基准测试以期在规定运行环境中获得客观性能验证,并通过应用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开发出更加强健且更具伸缩性的软件产品及硬件设备。 TPC-C是一种旨在衡量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性能与可伸缩性的行业标准基准测试项目。这种基准测试项目将对包括查询、更新及队列式小批量事务在内的广泛数据库功能进行测试。许多IT专业人员将TPC-C视为衡量“真实”OLTP系统性能的有效指示器。 TPC-C基准测试针对一种模拟订单录入与销售环境测量每分钟商业事务(tpmC)吞吐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将专门测量系统在同时执行其它四种事务类型(如支付、订单状态更新、交付及证券级变更)时每分钟所生成的新增订单事务数量。独立审计机构将负责对基准测试结果进行公证,同时,TPC将出据一份全面彻底的测试报告。这份测试报告可以从TPC Web站点(https://www.360docs.net/doc/585694699.html,)上获得。 tpmC定义: TPC-C的吞吐量,按有效TPC-C配置期间每分钟处理的平均交易次数测量,至少要运行12分钟。 1.TPC-C规范概要 TPC-C是专门针对联机交易处理系统(OLTP系统)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把这类系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PC-C测试规范中模拟了一个比较复杂并具有代表意义的OLTP应用环境:假设有一个大型商品批发商,它拥有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商品库;每个仓库负责为10个销售点供货;每个销售点为3000个客户提供服务;每个客户平均一个订单有10项产品;所有订单中约1%的产品在其直接所属的仓库中没有存货,需要由其他区域的仓库来供货。 该系统需要处理的交易为以下几种: ?New-Order:客户输入一笔新的订货交易; ?Payment:更新客户账户余额以反映其支付状况; ?Delivery:发货(模拟批处理交易); ?Order-Status:查询客户最近交易的状态; ?Stock-Level:查询仓库库存状况,以便能够及时补货。 对于前四种类型的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对于库存状况查询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20秒以内。逻辑结构图:

PID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某二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报告人:刘宝

指导教师:刘思远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系 2012年9月23日 目录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 (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3)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3) 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1.2.1 比例系数P 1.2.2 积分系数K1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1.2.3 微分系数K2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 1.3 对给定的系统进行PID控制调节 (7) 1.4 收获与感想 (1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 从理论角度而言,PID控制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调节原理的一种典型代表。PID控制再世纪控制工程中应用最广,据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过程控制、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中,PID孔的应用占80%以上。尽管PID控制已经写入经典教科书,然而由于PID控制的简单与良好的应用效果,人们仍在不断研究PID控制器各种设计方法(包括各种自适应调节、最优化方法)和未来潜力。 由于液压控制系统大功率、高控制精度、技术成熟等特点,在要求精度高的重型机械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实工业中比例伺服阀与PID控制器的结合,使得液压控制对于位移、速度、压力等的控制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1.2.1 比例系数 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P

linux_操作系统优化方案

按照传统,Linux不同的发行版本和不同的内核对各项参数及设置均做了改动,从而使得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下边将分四部分介绍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和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系统下,如何用以下几种技巧进行性能的优化: 1、Disabling daemons (关闭daemons) 2、Shutting down the GUI (关闭GUI) 3、C hanging kernel parameters (改变内核参数) 4、Kernel parameters (内核参数) 5、Tuning the processor subsystem(处理器子系统调优) 6、Tuning the memory subsystem (内存子系统调优) 7、Tuning th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子系统调优) 8、Tuning the network subsystem(网络子系统调优) 1 关闭daemons 有些运行在服务器中的daemons (后台服务),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关闭这些daemons可释放更多的内存、减少启动时间并减少C PU处理的进程数。减少daemons数量的同时也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缺省情况下,多数服务器都可以安全地停掉几个daemons。 Table 10-1列出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下的可调整进程. Table 10-2列出了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下的可调整进程

注意:关闭xfs daemon将导致不能启动X,因此只有在不需要启动GUI图形的时候才可以关闭xfs daemon。使用startx 命令前,开启xfs daemon,恢复正常启动X。 可以根据需要停止某个进程,如要停止sendmail 进程,输入如下命令: Red Hat: /sbin/service sendmail stop SUSE LINUX: /etc/init.d/sendmail stop 也可以配置在下次启动的时候不自动启动某个进程,还是send mail: Red Hat: /sbin/chkconfig sendmail off SUSE LINUX: /sbin/chkconfig -s sendmail off 除此之外,LINUX还提供了图形方式下的进程管理功能。对于Red Hat,启动GUI,使用如下命令:/usr/bin/redhat-config-serv ices 或者鼠标点击M ain M enu -> System Settings -> Serv er Settings -> Serv ices.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二)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网上招聘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背景: 如今网上招聘越来越普遍,但有些招聘系统的综合性能不是很好,

比如系统的冗余、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完整性等等都有待提高,本次测试的目的就是针对本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二、实验内容 该文档的目的是描述网上招聘系统项目客户端系统测试的总结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系统环境简介 1、软件名称:网上招聘求职系统 2、软件功能:为求职者提供求职、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招聘单位提供招聘、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管理员提供管理网站公告、友情链接和网站会员的管理功能。 3、用户:求职者、招聘单位、管理员 4、开发者:ZSS ●系统数据度量 ●系统结果评估 用户群:1、项目管理人员 2、测试人员 范围:该文档定义了客户端系统测试的结果,总结了测试客户端的

职位查询、网上提交简历、在线答题的基本功能,以及支持大数据量并发访问的性能,给出了测试的结论。 2.1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 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2.2缩写说明 HR--- 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 MVC---Model-View-Control(模式-视图-控制)的缩写,表示一个三层的结构体系。 2.3测试类型 a、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功能定义部分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b、非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非功能定义部分(如系统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指标等)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c、测试用例:测试人员设计出来的用来测试软件某个功能的一种情形 2.4参考资料 [1] 《LoadRunner使用手册》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2] 《网上招聘客户端需求说明》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章节样章

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 复习了一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而导致测试无法正常开展。性能测试需求提取一般的流程如图5- 1所示。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 分析提取指标 在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面与性能的要求。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比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用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行说明。如果,实际项目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文档时,项目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一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目的哪些业务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最麻烦的就是项目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一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非常难做的。可是“甲方”往往都是提要求的,“乙方”只能“无条件”接受! 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 表5- 1给出的指标非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用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行比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各种资料、使用各种方法去采集测试指标。以OA系统为例,假设《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工程师自己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一般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定性能测试点: 第一、用户常用的功能。常用的功能一旦性能无法满足,比如登录功能,从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到显示成功登录信息,花了5分钟,这样的速度是 人无法忍受的。而对于用户不常用的,比如年度报表汇总功能,三个季度甚 至是一年才使用,等个10分钟也是正常的,这些是跟用户的主观感受相关 的,得根据实际情况区分。

浅谈软件性能测试中关键指标的监控与分析

一、软件性能测试需要监控哪些关键指标? 软件性能测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评价系统当前性能,判断系统是否满足预期的性能需求。 ·寻找软件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定位性能瓶颈并解决问题。 ·判定软件系统的性能表现,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 而对于用户来说,则最关注的是当前系统: ·是否满足上线性能要求? ·系统极限承载如何? ·系统稳定性如何? 因此,针对以上性能测试的目的以及用户的关注点,要达到以上目的并回答用户的关注点,就必须首先执行性能测试并明确需要收集、监控哪些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性能测试监控指标主要分为:资源指标和系统指标,如下图所示,资源指标与硬件资源消耗直接相关,而系统指标则与用户场景及需求直接相关。 性能测试监控关键指标说明: ·资源指标 CPU使用率:指用户进程与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长时间情况下,一般可接受上限不超过85%。 内存利用率:内存利用率=(1-空闲内存/总内存大小)*100%,一般至少有10%可用内存,内存使用率可接受上限为85%。 磁盘I/O: 磁盘主要用于存取数据,因此当说到IO操作的时候,就会存在两种相对应的操作,存数据的时候对应的是写IO操作,取数据的时候对应的是是读IO操作,一般使用% Disk Time(磁盘用于读写操作所占用的时间百分比)度量磁盘读写性能。 网络带宽:一般使用计数器Bytes Total/sec来度量,Bytes Total/sec表示为发送和接收字节的速率,包括帧字符在内。判断网络连接速度是否是瓶颈,可以用该计数器的值和目前网络的带宽比较。 ·系统指标: 并发用户数:某一物理时刻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的用户数。 在线用户数:某段时间内访问系统的用户数,这些用户并不一定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系统处理事务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事务的响应时间是从客户端提交访问请求到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响应所消耗的时间。对于系统快速响应类页面,一般响应时间为3秒左右。 事务成功率:性能测试中,定义事务用于度量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流程的性能指标,如用户登录、保存订单、提交订单操作均可定义为事务,如下图所示:

PhotoShopCC运行缓慢甚至卡死的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PhotoShopCC运行缓慢甚至卡死的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PhotoshopCC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而不少网友对于PhotoshopCC也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很好理解,因为PhotoshopCC能帮助我们高效率地进行各种图像处理;而恨呢,则是因为随着PhotoshopCC功能的日益强大,对电脑配置要求也相应提高,运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相应缓慢甚至是停止相应的情况。笔者作为一个UI设计师,每天都要跟那些尺寸不大但却有着许多图层的图像打交道,因此对于PS性能优化还是有一些心得的。这里,我们就针对PSCC运行缓慢或停止相应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性能优化建议。当然,你可以根据你的工作流程来参考使用这些优化建议,至于优化效果,一定会让你记忆深刻。PS性能优化技巧分享PS性能优化通用技巧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些PS性能优化的通用技巧,不管你用PS来干什么,这些PS性能优化技巧都能帮你提高工作效率。一、文件大小和尺寸作为一名UI设计师,笔者通常使用的文件格式就是PSD,为了确保图像的兼容性,Adobe 对PSD文件的大小限定为最大2GB。当PS运行变慢的时候,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检查文件大小。如果你的应用的每一屏都在同一个PSD里面,文件大小可以非常快就确定下来,尤其是你还要添加图层组合的时候。在Photoshop CC 14.2以后的版本,PS中新增了“链接到智能对象”功能,该功能的出现可让你的应用用到多个文件中,在长期的更新过程中减去许多麻烦。笔者目前开始做的就是利用该功能来打破一些设计,它不仅能保持PS运行

流畅,还能让笔者更加灵活地设计应用的每一屏。除PSD之外,Adobe对其他文件类型的大小也设置有一些限制。如没有文件可以大于300000x300000像素,PDF文件大小也不能超过10GB。不过使用PS的大型文档格式则不需要担心,这些文件大小的限制为4EB(4000000百万兆字节)。二、效率指示想要知道你的PSD占用了多少系统资源,这是一个十分简便的方法。在PSCC 工作区的左下方有一个指示,可现实当前的文件信息。默认状态下,它显示的是“文件大小”,类似“文档:12.5M/384.5M”这样的指示。这时,点击好似播放按钮的符号“?”,就可以按照你的喜好进行自定义设置显示内容,其中就包括“效率”这一项。图01 调出“效率”这一显示内容后,一般显示的会是“效率:100%”。而当该数值低于100%的时候,则意味着你并未分配足够的内存给PS,这时候PS会调用磁盘空间来支持运转,PS的图像处理运行自然会慢下来。如果你看到该数值已经低过90%了,那么你就该分配更多的内存给PS。当然,这里我们稍后再做详细解说。不过如果你是在全屏模式下工作,则该指示会隐藏起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面板查看到相关信息。图02 此外,还有两种方法可以释放一些内存:1、清理“还原”“剪贴板”和“历史”(编辑>清除>所有)2、关闭所有你现在不使用的文件86ps素材网小提示: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清理这个功能虽然非常有效,但却是不可逆的操作。如果你觉得你有可能会想要把图像恢复至之前的某个步骤中的样子,那么就仅仅清理剪贴板就OK了。三、

3性能测试赛题A6BS资产管理系统性能测试要求

任务四:性能测试 1、执行性能测试 本部分按照软件性能测试任务书要求,执行性能测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 ,录制脚本、回放脚本、配置参数、设置场景、执行性能测试并且 截图,截图需粘贴在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性能测试具体要求如下: 。录制用户登录、资本录制:录制脚本协议选择“Web-HTTP/HTML ” 产维修模块进行维修登记、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完成后脚本名称命名为C_wx 。录制脚本具体要求如下: 用户登录操作录制在init ;资产维修登记操作录制在Action ;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在end 。 Action 录制维修登记,使用资产名称为ZCLZ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录制;对资产维修登记操作设置集合点和事务。集合点名称:R_wx ;事务名称:T_wx;维修登记成功后设置检查点,使用资产列表中新登记成功的资产名称作 为检查点,检查是否维修登记成功。 截图要求:一共3 张图,分别为:① init 登录部分脚本截图,包含左侧菜单;② Action 中进行维修登记操作部分截图,包括集合点、事务、检查点代码; ③end 退出部分脚本截图。 制完成脚本回放:脚本录制完成后使用回放功能对脚本的正确性进行校验。脚 本回放具体要求如下: 回放需要对脚本参数进行修改,使用资产名称为ZCHF 开头的数据进行回放;检查点检查资产名称。回放操作完成,查看Loadrunner 回放日志。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维修登记脚本截图;②回放概

要(Replay Summary )截图。 本参数设置要求:脚本回放成功后可继续进行下面的操作。进行性能测试之前 需先对资产名称进行参数化设置。脚本参数设置要求如下: 使用资产名称为ZCYL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参数配置;资产名称参 数名称:value ,参数类型选择:File,输入50 条资产名称对应值,每次迭代取唯一值。 检查资产名称,检查点参数名称:title ,参数类型选择:File,取值规则选择同value 值相同行。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名称参数化截图;②检查点参 数化截图。 填写表格:填写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表格,表格中填写value 和title 参数值。 景设置:按照要求设置虚拟用户个数以及进行场景配置,配置要求如下:设置50 个虚拟用户。 设置集合点策略,选择设置25 个虚拟用户到达集合点时释放。 场景策略:场景名称:C_wx ,虚拟用户总数50 ,用户递增数量25,递增间隔5 秒,场景运行到所有Vuser 运行结束。 截图要求:一共 3 张图,分别为:①集合点设置策略截图;②Design 中的场景设置策略和交互计划图截图;③场景执行完成后Run 界面截图,包括运行结果。 形结果分析:场景执行完成后,需对测试结果进行截图操作,需要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

?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 ((80%*总PV)/(24*60*60*(9/24)))/服务器数量, ?即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2.14*(总PV)/* (24*60*60) /服务器数量 ?最高峰的pv量是1.29倍的平均pv值 性能测试策略 1.模拟生产线真实的硬件环境。 2.服务器置于同一机房,最大限度避免网络问题。 3.以PV为切入点,通过模型将其转换成性能测试可量化的TPS。 4.性能测试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两部分,索引和SQL都会被测试到。 5.日志等级设置成warn,避免大量打印log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6.屏蔽ESI缓存,模拟最坏的情况。 7.先单场景,后混合场景,确保每个性能瓶颈都得到调优。 8.拆分问题,隔离分析,定位性能瓶颈。 9.根据性能测试通过标准,来判断被测性能点通过与否。 10.针对当前无法解决的性能瓶颈,录入QC域进行跟踪,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性能测试压力变化模型

a点:性能期望值 b点:高于期望,系统资源处于临界点 c点:高于期望,拐点 d点:超过负载,系统崩溃 性能测试 a点到b点之间的系统性能,以性能预期目标为前提,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验证系统在资源可接受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 负载测试 b点的系统性能,对系统不断地增加压力或增加一定压力下的持续时间,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极限,例如某种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等。 压力测试 b点到d点之间,超过安全负载的情况下,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不能接收用户请求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稳定性测试 a点到b点之间,被测试系统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给系统加载一定业务压力,使系统运行一段较长时间,以此检测系统是否稳定,一般稳定性测试时间为n*12小时。 监控指标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包括: 1.服务器 Linux(包括CPU、Memory、Load、I/O)。 2.数据库:1.Mysql 2.Oracle(缓存命中、索引、单条SQL性能、数据库线程数、数据池连接数)。 3.中间件:1.Jboss 2. Apache(包括线程数、连接数、日志)。 4.网络:吞吐量、吞吐率。 5.应用: jvm内存、日志、Full GC频率。 6.监控工具(LoadRunner):用户执行情况、场景状态、事务响应时间、TPS等。 7.测试机资源:CPU、Memory、网络、磁盘空间。 监控工具 性能测试通常采用下列工具进行监控: 1.Profiler。一个记录log的类,阿里巴巴集团自主开发,嵌入到应用代码中使用。 2.Jstat。监控java 进程GC情况,判断GC是否正常。 3.JConsole。监控java内存、java CPU使用率、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4.JMap。监控java程序是否有内存泄漏,需要配合eclipse插件或者MemoryAnalyzer 来使用。 5.JProfiler。全面监控每个节点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响应时间累计值、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6.Nmon。全面监控linux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I/O等,可独立于应用监控。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许多工程师会在设计中遇到一些很微妙的问题:ADC的规格常常低于系统要求的指标。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选择ADC,列举了ADC测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差源。 采用1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未必意味着你的系统将具有12位的精度。很多时候,令工程师们吃惊和不解的是:数据采集系统所表现出的性能往往远低于期望值。如果这个问题直到样机运行时才被发现,只好慌慌张张地改用更高性能的ADC,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重新更改设计上,同时,试投产的日程在迅速临近。问题出在哪里? 最初的分析中有那些因素发生了改变? 对于ADC的性能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发现一些经常导致性能指标不尽人意的细节所在。对于ADC指标的理解还有助于为你的设计选择正确的ADC。 我们从建立整个系统的性能需求入手,系统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相应的误差,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体误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ADC是信号通道的关键部件,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器件。在我们开始评估整体性能之前,假设ADC的转换效率、接口、供电电源、功耗、输入范围以及通道数均满足系统要求。ADC的精度与几项关键规格有关,其中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失调和增益误差、电压基准的精度、温度效应、交流特性等。最好从直流特性入手评估ADC的性能,因为ADC 的交流参数测试存在多种非标准方法,基于直流特性比较容易对两个IC进行比较。直流特性通常比交流特性更能反映器件的问题。 系统要求 确定系统整体误差的常见方法有两种:均方根和(RSS)、最差工作条件下的测试。采用RSS时,对每项误差取平均,然后求和并计算开方值。RSS误差由下式计算: 其中EN代表某个特定电路元件或参数的误差项。当所有误差不相干时这种方法最准确(实际情况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同)。利用最差条件分析法,所有误差项相加。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误差植不会超出规定范围,它给出了最差条件下的误差限制,实际误差始终小于该值(通常会低出若干倍)。 多数情况下,测量误差介于两种方法测试数值之间,更接近于RSS法提供的数值。可以根据误差预算选择使用典型误差和最差工作条件下的误差。具体选择时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测量值的标准方差、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由此可见,很难找到简捷的、必需遵循的规则。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选择最差条件测试法。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第一章) 系统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1年以上),均存在系统性能(操作、查询、分析)逐渐下降趋势,有些用户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随着目前我们对数据库分库技术的不断探讨,在实际用户的生产环境,现有系统在性能上的不断下降已经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实际的用户使用,对我公司在行业用户内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跟踪分析与调整,我们对现有系统的性能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瓶颈: 1、数据库连接方式问题 古典C/S连接方式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争夺对DBServer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代B/S连接方式虽然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连接资源的压力,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应用服务器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增加,连接的数量也会不断上升而无截止。 此问题在所有系统中存在。 2、系统应用方式(架构)问题(应用程序设计的优化) 在业务系统中,随着业务流程的不断增加,业务控制不断深入,分析统计、决策支持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业务流程处理没有针对现有的应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应用结构设计,例如在‘订单、提油单’、‘单据、日报、帐务的处理’关系上,单纯的数据关系已经难以承载多元的业务应用需求。 3、数据库设计问题(指定类型SQL语句的优化)

目前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由开发人员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库设计角色、单个功能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模糊等原因,未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性能设计,仅仅实现了简单的数据存储与展示,随着用户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系统性能逐渐下降。 4、数据库管理与研究问题(数据存储、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的优化) 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大,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角色未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而且在数据库自身技术的研究、硬件配置的研究等方面未开展,导致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两方面在数据库管理维护、研究上无充分认可、成熟的技术支持。 5、网络通信因素的问题 随着VPN应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远程数据库应用技术上,我们在实际设计、开发上未充分的考虑网络因素,在数据传输量上的不断加大,传统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承载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修改应用技术模式 2、建立历史数据库 3、利用数据库索引技术 4、利用数据库分区技术 通过尝试效果明显,仅供参考!

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项目背景 为了了解XXXX系统的性能,特此对该网站进行了压力测试2 编写目的 描述该网站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3 参考文档 4 参与测试人员 5 测试说明 5.1 测试对象 XXXX系统

5.2 测试环境结构图 5.3 软硬件环境 XXXXX 6 测试流程 1、搭建模拟用户真实运行环境 2、安装HP-LoadRunner11.00(以下简称LR) 3、使用LR中VuGen录制并调试测试脚本 4、对录制的脚本进行参数化 5、使用LR中Controller创建场景并执行 6、使用LR中Analysis组件分析测试结果 7、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写测试总结报告 7 测试方法 使用HP公司的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11.00,对本系统业务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前台测试,发起 各种组合业务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录制登陆业务模块,并模拟30、50、80、100 个虚拟用户并发登陆、添加和提交操作,进行多次连续测试,完成测试目标。 测试评估及数据统计 此次测试通过同一台客户机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在因特网环境进行,未考虑因特网的稳定 性的问题。此次测试用户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只录制了三个事务,即:用户登录、添加和信息提交,从测试的数据来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基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 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 、模拟80 个用户并发操作时,出现1 个未通过的事务,具体原因需结合程序、网络和服务器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非无可挑剔。 2 、用户登陆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与其他两个事务相比等待的时间要长,且波动也较大, 在网速变慢、用户数增加的外部条件下,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优化系统登录页面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