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竞赛讲义 三角与几何(二)

初三数学竞赛讲义 三角与几何(二)
初三数学竞赛讲义 三角与几何(二)

三角与几何(二)

例1在锐角ABC ?的边BC 上有两点E ,F ,满足∠BAE =∠CAF ,作FM ⊥AB 于M ,FN ⊥AC 于N ,延长AE 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D D ,证明四边形AMDN 与ABC ?的面积相等.

例2在ABC ?中,40BAC ∠=?,60ABC ∠=?,若点D 和E 分别是边AC 和AB 上的点且使40CBD ∠=?,70BCE ∠=?,又BD 、CE 交于F ,求证:AF BC ⊥.

C

B

例3 在ABC ?中,30ACB ∠=?,40ABC ∠=?,P 为形内一点,10PAC PCA ∠=∠=?,

求证:PB AC =.

例 4 在ABC ?中,30ACB ∠=?,50ABC ∠=?,P 为形内一点,20PBC PCB ∠=∠=?,

求证:PA BA

PC BC

=.

例5在ABC ?中,60BAC ∠=?,A ∠,B ∠的平分线交BC ,CA 于P ,Q , 求证:80AB BP AQ BQ ABC +=+?∠=?.

B

C

C

B

例6在ABC ?中,∠ACB=2∠ABC ,D 是三角形内一点,且DB=DC ,AD=AC , 求证:∠BAC=3∠BAD.

例7如图,P 为ABC ?中一点,?=∠60ABC ,?=∠20ACB ,P 在ACB ∠的平分线上,?=∠20PBC ,求PAB ∠的度数

例8如图,P 为ABC ?中一点,?=∠40ABC ,?=∠40ACB ,?=∠=∠20PAC PCA ,求PBC ∠的度数

B

C

A

C B

C 例9如图,P 为ABC ?中一点,?=∠40ABC ,?=∠30ACB ,P 在ABC ∠的平分线上,?=∠10PCB ,求PAB ∠的度数

例10如图,P 为ABC ?中一点,?=∠50ABC ,?=∠30ACB ,?=∠=∠20PBA PCA ,求PAB ∠的度数

例11如图,P 为ABC ?中一点,?=∠50ABC ,?=∠30ACB ,?=∠=∠20PAB PCA ,求PBC ∠的度数

C

C

B C

B 例12如图,P 为AB

C ?中一点,

?=∠50ABC ,?=∠50ACB ,?=∠10PBC ,?=∠20PCA 。求PAB ∠的度数

例13如图,P 为ABC ?中一点,?=∠50ABC ,?=∠30ACB ,?=∠=∠20PCB PBC ,求PAB ∠的度数

例14 如图,

P 为ABC ?中一点,?=∠60ABC ,?=∠40ACB ,?=∠20PBC ,?=∠10PCB 。求PAB ∠的度数

C

例15 如图,

P 为ABC ?中一点,?=∠40ABC ,?=∠40ACB ,?=∠20PAC ,?=∠30PCB ,求PBC ∠的度数

例16如图,P 为ABC ?中一点,

?=∠50ABC ,?=∠20ACB ,?=∠40PAB ,?=∠30PBC ,求PCB ∠的度数

2011初三数学竞赛试题答案

2011年四川省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4月10日上午8﹕45——11﹕15) 考生注意:1. 本试五大题,全卷满分140分.2. 用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2分,每小题7分) 本题共有6个小题,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答案,其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你所选择的答案的代号填 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选对得7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 字母超过一个(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已知2=+b a , 4)1()1(2 2-=-+-a b b a ,则ab 的值为 ( ) A .1. B .1-. C .2 1- . D .21 . 2.已知△ABC 的两条高线的长分别为5和20,若第三条高线的长也是整数,则第三条高 线长的最大值为 ( ) A .5. B .6. C .7. D .8. 3.方程)2)(324(|1|2+-=-x x 的解的个数为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今有长度分别为1,2,…,9的线段各一条,现从中选出若干条线段组成“线段组”,由这一组线段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正方形,则这样的“线段组”的组数有 ( ) A .5组. B .7组. C .9组. D .11组. 5.如图,菱形ABCD 中, 3=AB ,1=DF ,?=∠60DAB ,?=∠15EFG ,BC FG ⊥,则=AE ( ) A .21+. B .6. C .132-. D .31+. 市(区、县) 学校 姓名 性别 报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C E

高中数学竞赛教案讲义(7)解三角形

第七章 解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 在本章中约定用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2 c b a p ++=为半周长。 1.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推论1:△ABC 的面积为S △ABC =.sin 2 1sin 21sin 21B ca A bc C ab == 推论2:在△ABC 中,有bcosC+ccosB=a. 推论3:在△ABC 中,A+B=θ,解a 满足) sin(sin a b a a -=θ,则a=A. 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 边上的高为bsinC ,所以S △ABC =C ab sin 2 1;再证推论2,因为B+C=π-A ,所以sin(B+C)=sinA ,即sinBcosC+cosBsinC=sinA ,两边同乘以2R 得bcosC+ccosB=a ;再证推论3,由正弦定理B b A a sin sin =,所以)sin()sin(sin sin A a A a --=θθ,即sinasin(θ-A)=sin(θ-a)sinA ,等价于21-[cos(θ-A+a)-cos(θ-A-a)]= 2 1-[cos(θ-a+A)-cos(θ-a-A)],等价于cos(θ-A+a)=cos(θ-a+A),因为0<θ-A+a ,θ-a+A<π. 所以只有θ-A+a=θ-a+A ,所以a=A ,得证。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bc a c b A 2cos 2 22-+=?,下面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个常用的结论。 (1)斯特瓦特定理: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BD=p ,DC=q ,则AD 2=.22pq q p q c p b -++ (1) 【证明】 因为c 2=AB 2=AD 2+BD 2 -2AD ·BDcos ADB ∠, 所以c 2=AD 2+p 2-2AD ·pcos .ADB ∠ ① 同理b 2=AD 2+q 2-2AD ·qcos ADC ∠, ② 因为∠ADB+∠ADC=π, 所以cos ∠ADB+cos ∠ADC=0, 所以q ×①+p ×②得 qc 2+pb 2=(p+q)AD 2+pq(p+q),即AD 2=.22pq q p q c p b -++ 注:在(1)式中,若p=q ,则为中线长公式.2 222 22a c b AD -+=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21讲 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

第二十一讲 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 和多边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心,圆外切三角形、圆外切四边形有下列重要性质: 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 2.圆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之和相等,其逆亦真,是判定四边形是否有外切圆的主要方法. 当圆外切三角形、四边形是特殊三角形时,就得到隐含丰富结论的下列图形: 注:设Rt △ABC 的各边长分别为a 、b 、c (斜边),运用切线长定理、面积等知识可得到其内切圆半径的不同表示式: (1)2 c b a r -+=; (2)c b a ab r ++= . 请读者给出证 【例题求解】 【例1】 如图,在Rt △ABC 中,∠C=90°°,BC=5,⊙O 与Rt △ABC 的三边AB 、

BC、AC分相切于点D、E、F,若⊙O的半径r=2,则Rt△ABC的周长为.思路点拨AF=AD,BE=BD,连OE、OF,则OECF为正方形,只需求出AF(或AD)即可. 【例2】如图,以定线段AB为直径作半圆O,P为半圆上任意一点(异于A、B),过点P作半圆O的切线分别交过A、B两点的切线于D、C,AC、BD相交于N点,连结ON,NP,下列结论:①四边形ANPD是梯形;②ON=NP:③DP·P C为定值; ④FA为∠NPD的平分线,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思路点拨本例综合了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等重要几何知识,注意基本辅助线的添出、基本图形识别、等线段代换,推导出NP∥AD∥BC是解本例的关键. 【例3】如图,已知∠ACP=∠CDE=90°,点B在CE上,CA=CB=CD,过A、C、D 三点的圆交AB于F,求证:F为△CDE的内心.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恒等变换题库

(数学4必修)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已知(,0)2x π∈-,4cos 5x =,则=x 2tan ( ) A .247 B .247- C .724 D .7 24- 2.函数3sin 4cos 5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 5π B .2 π C .π D .2π 3.在△ABC 中,cos cos sin sin A B A B >,则△ABC 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判定 4.设00sin14cos14a =+,00sin16cos16b =+,c = , 则,,a b c 大小关系( ) 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a c b << 5.函数)cos[2()]y x x ππ= -+是( ) A .周期为4π的奇函数 B .周期为4 π的偶函数 C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2 π的偶函数 6.已知cos 2θ= 44sin cos θθ+的值为( ) A .1813 B .1811 C .9 7 D .1- 二、填空题 1.求值:0000 tan 20tan 4020tan 40+=_____________。 2.若1tan 2008,1tan αα+=-则1tan 2cos 2αα += 。 3.函数f x x x x ()cos sin cos =-223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

4.已知sin cos 223 θ θ +=那么sin θ的值为 ,cos2θ的值为 。 5.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当A 为 时,cos 2cos 2 B C A ++取得最大值,且这个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 1.已知sin sin sin 0,cos cos cos 0,αβγαβγ++=++=求cos()βγ-的值. 2.若,2 2sin sin = +βα求βαcos cos +的取值范围。 3.求值:0 010001cos 20sin10(tan 5tan 5)2sin 20 -+-- 4.已知函数.,2 cos 32sin R x x x y ∈+= (1)求y 取最大值时相应的x 的集合; (2)该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变换可以得到)(sin R x x y ∈=的图象. (数学4必修)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综合训练B 组] 一、选择题 1.设2132tan131cos50cos6sin 6,,,221tan 13a b c -=-==+则有( ) A .a b c >> B .a b c << C .a c b << D .b c a <<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7题图) B C D G F E (第5题图)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以下每道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均得0分) 1、在高速公路上,从3千米处开始,每隔4千米经过一个限速标志牌;并且从10千米处开始,每隔9千米经过一个速度监控仪。刚好在19千米处第一次同时经过这两种设施,那么第二次同时经过这两种设施的千米数是( ) A 、36 B 、37 C 、55 D 、90 2、已知21+=m ,21-=n ,且()()876314722=--+-n n a m m ,则a 的值等于( ) A 、5- B 、5 C 、9- D 、9 3、ABC Rt ?的三个顶点A ,B ,C 均在抛物线2x y =上,并且斜边AB 平行于x 轴。若斜边上的高为h ,则( ) A 、1 h B 、1=h C 、21 h D 、2 h 4、一个正方形纸片,用剪刀沿一条不过任何顶点的直线将其剪成两部分;拿出 其中一部分,再沿一条不过任何顶点的直线将其剪成两部分;又从得到的三部分中拿出其中之一,还是沿一条不过任何顶点的直线将其剪成两部分……如此下去,最后得到了34个六十二边形和一些多边形纸片,则至少要剪的刀数是( ) A 、2004 B 、2005 C 、2006 D 、2007 5、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点P 在劣弧AB 上,连结DP ,交AC 于点Q .若 QO QP =,则 QA QC 的值为( ) A 、132- B 、32 C 、23+ D 、23+ 二、填空题 (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6、已知a ,b ,c 为整数,且2006=+b a ,2005=-a c .若b a ,则c b a ++的最大值为 . 7、如图,面积为c b a -的正方形DEFG 内接于面积为1的正三角形ABC ,其中a ,

(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相似三角形专题

初二竞赛专题:相似三角形 1.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 111 AB CD EF += .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96AD BC AB ===,,,4CD =,若EF BC ∥,且 梯形AEFD 与梯形EBCF 的周长相等,求EF 的长. 两个常见模型:如图,已知直线EF BC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AC 、AD 相交于E 、F 、G 点, 则 BD EG DC FG = . O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B D A E G F C

4.一条直线与三角形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分别交于D,E,F(如图2-68所示).求证: 5.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线段DE,FG,HI分别平行于AB,BC和CA,且DE=FG=HI=d,AB=510,BC=450,CA=425.求d. 6.如图,边长为1的等边ABC △,BC边上有一点D,1 3 BD=,AC上有一点E ,60 ADE ∠=o,求EC的长.7.已知,B是AC中点,D、E在AC的同侧,且ADB EBC ∠=∠,DAB BCE ∠=∠,证明:BDE ADB ∠=∠. E D C B A D E B C A

8.如图,在ABC △中,60BAC ∠=o ,点P 是ABC △内一点,且APB BPC CPA ∠=∠=∠,若8PA =,6PC =,求PB 的长. 9.如图,在锐角ABC △中,AD 、CE 分别为BC 、AB 边上的高,ABC △和BDE △的面积分别等于18和2, 22DE =,求点B 到AC 的距离. 10.如图所示,已知3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相邻并排,求EBF EBG ∠+∠. 1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求证: 2FD FB FC =?. E D C A B P C B A H G B A

高一数学三角恒等变换

高一数学 三角恒等变换 一、考点、热点回顾 1、诱导公试:奇变偶不变,符号瞧象限 2、同角三角函数得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 θ cos sin ,tan 1cot θθ?= 3、与差角公式: ①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②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3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an )tan(?±=± t 4、倍角公式: ①θ θθθ2 tan 2cos sin 22sin ==②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θθθθθ=-=-=- 5、降次升角公式: ○121cos 2sin 2 θ θ-= ○22 2cos 1cos 2θθ+= ○31 sin cos sin 22θθθ= 6、万能公式: ○122tan sin 21tan θ θθ = + ○2 221tan cos21tan θ θθ -= + 7、半角公式:(符号得选择由2 θ 所在得象限确定) ①2cos 12sin θθ-±= ○22cos 12cos θθ+±= ○3sin 1cos tan 2 1cos sin θ θθ θθ -== + 8、辅助角公式: sin cos a b αα±)α?±,(tan b a ?= )、 ), tan )a b αγγ=(、 二、典型例题 1.已知角α得终边过点p(-5,12),则cos α= ,tan α= . 2.若cos θtan θ>0,则θ就是 ( )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一、二象限角 D.第二、三象限角 3.sin 2150°+sin 2135°+2sin210°+cos 2 225°得值就是 ( ) A. 14 B. 34 C. 114 D. 94 4.已知sin(π+α)=-3 5 ,则 ( ) A.cos α= 45 B.tan α= 34 C.cos α= -45 D.sin(π-α)= 3 5

2018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数学周报》杯”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答题时注意: 1.用圆珠笔或钢笔作答; 2.解答书写时不要超过装订线; 3.草稿纸不上交.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每道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都得0分) 1.设1a ,则代数式32312612a a a +--的值为( >. .,0y >,且满足3y y x xy x x y ==,,则x y +的值为( >. .

三角形竞赛练习题(难)

三角形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若AB=3,BC=4,CD=5,则AD的长为() A.3B.4 C.2D.4 2.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 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D.非等腰三角形 3.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10,BC=15,MN=3,则△ABC的周长是() A.38 B.39 C.40 D.41 (1)(2)(3)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135°,∠C=120°, AB =,AD=1+,CD=2,则BC边的长为() A.2﹣B .C .D . 5.已知某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5=0的两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11 B.7 C.8 D.11或7 6.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ABC是等边三角形.∠ADC=30°,AD=3,BD=5,则CD的长为() A .B.4 C .D. 7.如图,在△ABC中,AB=AC=m,P为BC上任意一点,则PA2+PB?PC的值为()A.m2B.m2+1 C.2m2D.(m+1)28.如图,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BF⊥AD,AD的延长线交BF于E,且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6)(7)(8)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9.如图所示△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AE=CF;②△EP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AEPF =;④EF=AP; 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点A、B重合),上述结论始终正确的有(填序号). 10.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AD),∠D=90°,BC=CD=12,∠ABE=45°,若AE=10,则CE的长为. 11.如图所示,点E、F分别是正△ABC的边AC、AB上的点,AE=BF,BE,CF相交于点P,CQ⊥BE于Q,若PF=1,PQ=3,则BE=. (9)(10)(11) 12.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且AD=DB,DC=CA,则∠BAC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训练之例题及三角形边角不等关系

A. B. 33 C. 39 D. 15 C A B C P 图 8-2 图 8-1 D A A. 4cm 10cm B. 5cm 10cm C. 4cm 2 3cm D. 5cm 2 3cm a C. D.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8) (命题及三角形边角不等关系) 一、选择题: 1、如图 8-1,已知 AB =10,P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在 AB 的同侧分别以 AP 和 PB 为边作两个等边三 角形 APC 和 BPD ,则线段 CD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 ) A. 4 B. 5 C. 6 D. 5( 5 - 1) 2、如图 8-2,四边形 ABCD 中∠A =60°,∠B =∠D =90°,AD =8,AB =7, 则 BC +CD 等于 ( ) A. 6 3 B. 5 3 C. 4 3 D. 3 3 3、如图 8-3,在梯形 ABCD 中,AD ∥BC ,AD =3,BC =9,AB =6,CD =4,若 EF ∥BC ,且梯形 AEFD 与梯形 EBCF 的周长相等,则 EF 的长为 ( ) 45 7 5 5 2 C D A D D E F B 图 8-3 4、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为 A 、B 、C 且α =A+B ,β =C+A ,γ =C+B ,则α 、β 、γ 中,锐角的个数 最多为 ( ) A. 1 B. 2 C. 3 D. 0 5、如图 8-4,矩形 ABCD 的长 AD =9cm ,宽 AB =3cm ,将其折叠,使点 D 与点 B 重合,那么折叠后 DE 的长和折痕 EF 的长分别为 ( ) E A D B F C B C C 图 8-4 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a ,b ,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b ,其中 a>b ,若两个三角 形的最小内角相等,则 的值等于 ( ) b A. 3 + 1 2 B. 5 + 1 2 3 + 2 2 5 + 2 2 7、在凸 10 边形的所有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是 ( ) A. 0 B. 1 C. 3 D. 5 8、若函数 y = kx (k > 0) 与函数 y = 1 x 的图象相交于 A ,C 两点,AB 垂直 x 轴于 B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1 B. 2 C. k D. k 2 二、填空题 1、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中点的连线的长为 d ,另一组对边的长分别为 a ,b ,则 d 与 ______ a + b 2 的大小关系是_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 20001999, -19991998, -999998 , -1000 999这四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20001999<-19991998<-1000999<-999998 (B )-999998 <-1000999<-19991998<-20001999 (C )- 19991998<-20001999<-1000999<-999998 (D )-1000999<-999998 <-20001999<-1999 1998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 b , c (a , b , c 都是质数),且a +b +c =16,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3.已知25x =2000, 80y =2000,则 y 1 x 1+等于 (A )2 (B )1 (C )21 (D )2 3 4.设a +b +c =0, abc >0,则 | c |b a | b |a c |a |c b +++++的值是 (A )-3 (B )1 (C )3或-1 (D )-3或1 5.设实数a 、b 、c 满足a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全等三角形附答案

第十讲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 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关键在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一对基础的三角形,这对基础的三角形从实质上来说,是由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一对三角形变位而来,也可能是由几对三角形组成,其间的关系互相传递,应熟悉涉及有公共边、公共角的以下两类基本图形: 例题求解 【例1】如图,∠E=∠F=90°,∠B=∠C,AC=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填上). (广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对一个复杂的图形,先找出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发现有用的条件,进而判断推出其他三角形全等. 注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应’两字,有“相当”、“相应”的含意,对应关系是按一定标准的一对一的关系,“互相重合”是判断其对应部分的标准.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但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拆、旋转等方法得到,这种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动叫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例2】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高一数学必修一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教学目标: 1、掌握二倍角公式、和差公式的应用; 2、掌握拼凑法在求解角度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重难点分析: 重点:1、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的记忆; 2、公式变换与求解三角函数值。 难点:1、二倍角公式的灵活使用; 2、整体代换思想与求解三角函数值。 知识点梳理 1、和差公式 sin()__________________±=αβcos()________________±=αβtan()___________ ±=αβ。 2、二倍角公式 sin 2_______________α=; cos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α===; tan 2____________α=。 3、半角公式[升(降)幂公式] 2sin ____________α=、2cos _________α=、sin cos _________αα=。 4、合一公式[辅助角公式] sin cos ____________a b αα+=(?由,a b 具体的值确定); )sin(cos sin 22?ααα++= +b a b a )sin ,(cos 2 2 2 2 b a a b a b += += ?? 注意:公式中的α是角度代表,可以是α2、2 α 等。

知识点1:利用公式求值 (1)和差公式 【例1】cos79°cos34°+sin79°sin34°=【 】 A .2 1 B .1 C . 2 2 D . 2 3 【例2】sin 27cos63cos27sin63??+??=【 】 A .1 B .1- C . 22 D .2 2- 【随堂练习】 1、sin15°cos75°+cos15°sin75°等于【 】 A .0 B . 2 1 C . 2 3 D .1 2、cos12°cos18°-sin12°sin18°=【 】 (A )2 1- (B )2 3- (C )2 1- (D ) 2 3 3、sin70°sin25°+cos70°cos25°=________。 4、sin34sin 26cos34cos26??-??=【 】 A .12 B .1 2 - C .32 D .32- 5、式子cos cos sin sin 12 6 12 6 π π π π -的值为【 】

数学竞赛三角形五心讲义

数学竞赛讲义第一节 一.高中数学竞赛介绍 一试 考试时间为上午8:00-9:20,共80分钟。试题分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满分120分。其中填空题8道,每题8分;解答题3道,分别为16分、20分、20分。 加试(二试) 考试时间为9:40-12:10,共150分钟。试题为四道解答题,前两道每题40分,后两道每题50分,满分180分。试题内容涵盖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数学。 二.答题策略 保证1试所有知识点都练习过的基础上,2试选择平面几何+1题的方式去练习。 三.考试知识点 一试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试竞赛大纲,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率和微积分初步不考。 二试 1、平面几何 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 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 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 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重心。 几何不等式。 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

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 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 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 复数方法、向量方法。 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2、代数 在一试大纲的基础上另外要求的内容: 周期函数及周期,带绝对值的函数的图像。 三倍角公式,三角形的一些简单的恒等式,三角不等式。 第二数学归纳法。 递归,一阶、二阶递归,特征方程法。 函数迭代,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 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应用。 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棣美弗定理,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 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及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及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 简单的初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无穷递降法,同余,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类,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欧拉函数,孙子定理,格点及其性质。 3、立体几何 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 正多面体,欧拉定理。 体积证法。

高一数学三角恒等变换-名校试题(答案)

三角恒等变换习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文)(2010·山师大附中模考)设函数f (x )=cos 2(x +π4)-sin 2(x +π 4),x ∈R ,则函数f (x )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 2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 2的偶函数 [答案] A [解析] f (x )=cos(2x +π2)=-sin2x 为奇函数,周期T =2π 2=π. 2.(2010·重庆一中)设向量a =(cos α,22)的模为3 2 ,则cos2α=( ) A .-1 4 B .-1 2 C.12 D.3 2 [答案] B [解析] ∵|a |2=cos 2α+?? ? ?222 =cos 2α+12=34, ∴cos 2α=14,∴cos2α=2cos 2α-1=-1 2. 3.已知tan α 2=3,则cos α=( ) A.45 B .-45 C.4 15 D .-35 [答案] B [解析] cos α=cos 2α2-sin 2α 2=cos 2α2-sin 2 α2cos 2α2+sin 2 α 2 =1-tan 2 α 21+tan 2 α2 =1-91+9=-4 5 ,故选B. 4.(2010·揭阳市模考)若sin x +cos x =1 3,x ∈(0,π),则sin x -cos x 的值为( ) A .± 17 3 B .- 173 C.13 D. 173 [答案] D

[解析] 由sin x +cos x =13两边平方得,1+2sin x cos x =19,∴sin2x =-8 9<0,∴x ∈????π2,π, ∴(sin x -cos x )2=1-sin2x =17 9 且sin x >cos x , ∴sin x -cos x = 17 3 ,故选D. 5.(文)在锐角△ABC 中,设x =sin A ·sin B ,y =cos A ·cos B ,则x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x ≤y B .x <y C .x ≥y D .x >y [答案] D [解析] ∵π>A +B >π 2,∴cos(A +B )<0,即cos A cos B -sin A sin B <0,∴x >y ,故应选 D. 6.(2010·吉林省调研)已知a =(cos x ,sin x ),b =(sin x ,cos x ),记f (x )=a ·b ,要得到函数y =sin 4x -cos 4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f (x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π 2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π 4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π 2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π 4个单位长度 [答案] D [解析] y =sin 4x -cos 4x =(sin 2x +cos 2x )(sin 2x -cos 2x )=-cos2x , 将f (x )=a ·b =2sin x cos x =sin2x ,向右平移π 4个单位得,sin2????x -π4=sin ????2x -π2=-sin ??? ?π 2-2x =-cos2x ,故选D. 7.(2010·湖北黄冈模拟)若5π2≤α≤7π2,则1+sin α+1-sin α等于( ) A .-2cos α 2 B .2cos α 2 C .-2sin α 2 D .2sin α 2 [答案] C [解析] ∵5π2≤α≤7π2,∴5π4≤α2≤7π 4. ∴1+sin α+1-sin α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要使方程组???=+=+2 3223y x a y x 的解是一对异号的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34<a (D )3 43<>a a 或 2.一块含有?30AB =8cm, 里面 空 心DEF ?的各边与ABC ?的对应边平行,且各对应边的距离都是 1cm,那么DEF ?的周长是( ) (A)5cm (B)6cm (C) cm )(36- (D) cm )(33+ 3.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 (A)5种 (B) 6种 (C)7种 (D)8种 4.作抛物线A 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B ,再将抛物线B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C 的函数解析式是1122-+=)x (y ,则抛物线A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2322-+-=)x (y (B) 2322++-=)x (y (C) 2122---=)x (y (D) 2322++-=)x (y 5.书架上有两套同样的教材,每套分上、下两册,在这四册教材中随机抽取两册,恰好组成一套教材的概率是( ) (A) 32 (B) 31 (C) 21 (D) 6 1 6.如图,一枚棋子放在七边形ABCDEFG 的顶点处,现顺时针方 向移动这枚棋子10次,移动规则是:第k 次依次移动k 个顶点。 如第一次移动1个顶点,棋子停在顶点B 处,第二次移动2个顶 点,棋子停在顶点D 。依这样的规则,在这10次移动的过程中, 棋子不可能分为两停到的顶点是( ) (A)C,E,F (B)C,E,G (C)C,E (D)E,F.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分类解析 第三讲:特殊三角形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分类解析:特殊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 1)等腰三角形:对称性;底边上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2)正三角形:旋转中的不变性,60 度和120 度;重心、外心、内心、垂心四心合一;内部任何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为定值;…… 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代数化与数形结合;射影定理;斜边中线;共圆; 4)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对称性,旋转不变性;含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30 度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包含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顶角为120 度的等腰三角形。 二、例题分析 例1、如下左图,在四边形ABCD 中,∠B=135 度,∠C=120 度,AB=2, BC=4-2,CD=4,求AD 的长度。 例2、如上右图,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 交于点E,I 是△BEC 的内心,BD⊥AC,且BD=AC=BC,M 是BC 的中点,求证:IM⊥AD,AD=2IM.

例3、如下左图△ABC 中,AB=AC,在AB 边上有两点P 和Q,在AC 边上有两点R 和S,且PQ=RS,M 和N 分别是PR 和QS 的中点,求证:MN⊥BC。 例4、如上右图,等腰△ABC 中,AB=AC,BE=CD,BD=CF,作∠C 的平分线交DF 于点G,DG=3,BC=16,若∠BED=2∠D FC,求BE 的长。 例5、如下左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4,D 是AC 边上的动点,连接BD,以BD 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DE,连接AE,求AE 长的最小值。 例6、如上右图,△ABC 中,∠B AC=60 度,∠AT C=∠B TC=∠CT A=120 度,M 是BC 的中点,求证:2AM=TA+TB+TC。 例 7、如下图,△ABC 中,AB=AC,AD⊥BC 于点 D,DF⊥AB 于点 F,A E⊥CF 于点 E 且交 DF 于点 M,求证,M 是 DF 的中点。

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之三角形

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之三角形 满分: 100 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B的度数为() A.40° B.70° C.70°或20° D.40°或70° 2.如图,在△ABC中,∠C=90°,AB=,BD平分∠ABC交AC于D,若AD∶DC=5∶2,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10 B. 4 C. D. 3.如图,△ABC中,AB=AC=BD,∠ADC=108°,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点D是线段BC的黄金分割点 B.△ABD中∠BAD的角平分线与CD 相等 C.BC-AD=CA D.CD=BC 4.如图,△ABC中,∠B、∠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分别作三边的平行线,若AB∶BC∶CA=6∶7∶5,则阴影部分面积之和与△ABC面积之比为() A.B.C. D.

5.已知在Rt△ABC中,D为AC上一点, ,则等于()A. B.2 C. D. A 第7题 D 第4题 C B 第3题 第2题 6.老师给小明一道数学题,要求他将题补充完整:某农民要在一块面积为144米2的矩形荒地上建一个花坛, 花坛四周是宽度为1米的小路,中央是矩形的花圃,要 求花圃面积为99.2米2.已知小明列出的方程为,那么小明找的等量关系是() A.荒地的长或宽B.四周小路的面积C.花圃的长或宽D.只有设两个未知数才能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如图所示,□ABCD中,∠BCD的平分线CE交AD于点E,DE = 2AE = 4cm,梯形ABCE的面积为12.8cm2,则CE的长为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