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的穴位

治疗咳嗽的穴位
治疗咳嗽的穴位

治疗咳嗽的穴位

一到秋冬季,咳喘患者就像进入一场噩梦,年年治,年年犯,没完没了的咳,胸肺针扎似的痛,卡在气管里的粘痰,一口一口的喘,把人折磨的嘴唇发青,指尖发麻,心跳加速....

其实引起咳喘的因素很复杂,不过一个现象却很普遍,那就是到了秋冬季会症状加重,甚至反复发作,这个跟季节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肺主管呼吸,与外界寒燥之气相通,当人体遭至寒气、冷风侵袭,本已受损的气管、肺泡雪上加霜,最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如咳嗽、老慢支咳喘、流感之类。

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气急胸闷,稍稍活动就气短头晕,且并发肺气肿、肺心病。

其实,咳与嗽是两个不同的症状,简单的说,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中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所以合称为咳嗽。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因而咳嗽一症非常常见。然而,同为咳嗽,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干咳无痰,有的咳嗽痰黄,有的伴有咽痒咽痛,有的又伴有喉中鸣响,进而引发哮喘。这些问题,仅仅穴位按摩就可以帮我们解决。

(1)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

(2)干咳咽痒

干咳或咽痒,往往肺阴不足的表现,治疗时一方面要止咳,另外一方面还要滋阴,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所以列缺与照海两穴合用,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了。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够形象吧。

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3)咳嗽痰白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当然,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解决,还不如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外敷止咳散(白芥于,甘谨,细辛,延胡索等药物)取适量,生姜汁调,适用于幔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攫性咽炎、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辩证使用。舒肺贴外敷技术是我们在40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COPO稳定期主要表现为肺肾气虚、痰浊阻肺,或兼血脉瘀阻,其中尤以肺气不振,常兼痰浊或痰瘀互结阻塞肺系为关键的病机特点,按照中医传统整体观和脏腑经络理论、“内病外治”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物制备工艺技术开,成的-种治疗COPD的有效措施。 .成分:白芥子、延胡索、芫花等。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褐色软膏 .功能主治:温振肺气、遂痰活血、止咳平喘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长期咳嗽、咯痰、气喘患者。.规格:20g/支 .用法用量:外用,用于穴位贴敷,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膏15g注入贴膜凹陷处敷于穴位上,于612h后取下即可每10天为一疗程。 .禁忌: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皮肤为过敏体质者,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 1贴后可能会出现较大水泡,如果有大水泡可先用消毒毫针将泡璧刺一针孔,放出泡液,再涂龙胆紫药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摩擦,防止感染。 2外敷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一般会消退且不会留有疤痕。 .常用贴敷穴位 1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2膏盲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3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4陶道:在背部_当后正中线上r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5肾俞:在腰部,旁开15寸。当第2腰椎棘突下 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7膪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洼线的中点。 8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发表时间:2016-09-07T11:32:51.8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曹涛向国典 [导读] 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株洲县中医院湖南株洲 412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日夜间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中药内服;穴位敷贴;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 咳嗽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夜间和凌晨多发,有关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首要原因是哮喘,28%的哮喘患者的惟一临床症状是咳嗽[1]。现就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1岁,平均年龄(48.6±3.32)岁;病程4~10个月,平均(9.4±3.2)个月。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0岁,平均年龄(48.3±2.3)岁;病程2~8个月,平均(6.8±2.3)个月。经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美普清,口服25ug/次,每天2次[2]。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内服,中药基本配方:黄芪8 g、白术7g、防风6g、炙麻黄5g、射干6g、炒莱菔子7g、苏子5g,水煎,每天一剂;穴位敷贴,药物组成延胡索和白芥子温水调制膏状敷帖穴位即可。两组均连用15天(1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疗效分为,痊愈: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有效:患者各项指标开始趋于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1.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指数中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2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是5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患者有效32例,显效6例,2无效例,有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日夜间的症状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92±0.33),夜间症状评分(0.94±0.3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22±0.13),夜间症状评分(0.24±0.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改善,详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在春秋季节多发,其临床症状表现在长期顽固性干咳,易发上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干咳;该疾病会发展成较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着中年妇女生命的健康[4]。 中药和穴位敷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祛风宣肺、解痉止咳。黄芪可益气固表,补气养血,白术可泄泻,痰饮,防风可除湿热,通便,止汗,炙麻黄可治疗咳嗽、气喘、去湿疹,缓解水肿;射干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喉;炒莱菔子可解毒、降压、促进肠胃运动;苏子可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延胡索可治热瓢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治咳喘;白芥子可散结消肿,豁痰利气。多种中药材共同作用于患者,发挥药物最佳疗效[5]。 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8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治疗甲亢突眼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眼球突出度,改善视力情况,稳定血清中的FT3、FT4、HTSH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桂凤.中药内服合并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7(12):1700-1701.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 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 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本经取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取本经的穴位。如:胃痛按揉胃经上的足三里;心绞痛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腰痛拿按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异经取穴:即取与病症有关的表里经脉的穴位。如肝气郁结的胁痛,除取肝经的太冲外,还可配以与其相表里的胆经的阳陵泉穴。 远部取穴还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如头顶痛拿太冲;脱肛按揉百会等。 (3)对症取穴。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一般属于治标的范围如点按大椎退热;掐人中苏厥;按揉天枢止泻;按压支沟通便;拿揉丰隆化痰等。 (4)经验取穴。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选择穴位来治疗疾病。如手臂麻木按揉颈臂穴;急性腰扭伤按揉手背腰痛点;小儿疳积掐揉四缝穴。 二、配穴原则 配穴方法,是在经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按一定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呃逆 处方:皂角末1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用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得嚏即止。此治突呃不止证。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推荐收藏)2016-07-01 19:40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作者/李今庸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位图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 位图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位图) 中医穴位按摩法赶走痛经 ... 痛经,不知折磨了多少女性。难道除了止痛药,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缓解痛苦了吗当然不是。 中医有一个“三阴交”穴,又称“女三里”、“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妇症甚有疗效,如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有痛经问题的女性,可在平时轻轻用拇指揉按该穴,左右各指压3分钟;还可以用艾条灸疗。将从药店买回的艾条点燃放在靠近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温热而不烫伤为度,每穴灸10分钟。要注意的是,月经来潮后不要强烈刺激该穴,否则可能引起经血增多。 此外,还要尽量避免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以及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保持身体暖和能松弛肌肉,可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子宫穴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要注重保暖,忌食生冷;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规律;适度参加锻炼.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太冲穴.位置在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 三阴交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要注重保暖,忌食生冷;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规律;适度参加锻炼. 女性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l—2天,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常见,是妇女常见病之一.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认为,痛经病人适量饮点酒能通经活络,扩张血管,使平滑肌松弛,对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葡萄酒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 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穴位按摩治疗常见病

一.循环系统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突出的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主要与中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液体调节功能紊乱有关,也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嗜烟等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主要由于肝肾阴阳失调所致。 具体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要首先按压阳谿、合谷、落零五穴及整个血压反应区。手法是用力按压。用一根一束的牙签强刺,会获得更高的疗效。 良好的心脏功能,是保证血脉通畅的必要条件。所以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必须加选手心的心包区,手背的腕骨穴的按摩、刺激才奏效。 在体检或是定期检查时,如果医生说你的血压高,应立即开始做穴位疗法,用牙签刺激穴位,按摩穴位,很快

血压就出现下降。每天坚持治疗,血压会持续逐渐下降。按摩的穴位:腕骨、血压反应区、零落五、心包区、合谷、阳谿。 低血压 通常收缩压在100 毫米汞柱以下,便为低血压,底血压者往往血管收缩力差,血流不畅。因此,血液不能流到毛细血管的每个角落,以心脏为主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良,从而出现低血压特有的症状:站起来时眼前发黑,手脚冰凉、耳鸣等。 具体治疗方法:在治疗低血压时,需选择与心脏关系密切的心经、心包经及与心包经关系很密切的三焦经上的穴位。取手腕掌侧的神门、大陵穴,手背的阳池、中渚穴,这四个穴位都是治疗低血压很有效的穴位。 另外,还可加取手心的心包区和手背的血压反应区,这两个区带也是治疗低血压敏感区。常时间慢慢按揉、轻捻搓。刺激要领是柔和而轻松。 按摩的穴位:血压反应区、中渚、神门、大陵、心包区、阳池。

二.消化系统 便秘 便秘是食物滞留肠中,其中的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引起的。如果排泄不畅,废物滞于肠中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定会引起各种内脏功能失调。 具体治疗方法:请您伸开五指试试,用力撑五指,也许会感到中指和食指间胀痛吧,胀痛部位是第二间穴,该穴利于通便,伸五指这里出现胀痛,就是反映便秘的症状。按压第二间穴。能促进通便,在按压揉搓该穴的同时,加揉食指的大肠穴和手碗的神门穴。 只要揉到好处,即使是顽固的便秘,也能很快治愈。 按摩的穴位:第二间神门大肠。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常按养生息;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病;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手,心堵胸闷它也管;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过速侠白选;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灵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共19个穴位,采用按摩法、拨法、揉法。点击购买人体穴位图) 一、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 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因为人的心脏都在左侧,所以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时应以左边为主。心脏病的治疗涉及到胃经、心包经、心经、肺经、督脉五大经络。“伏兔”穴(膝上 6 寸),也是股四头肌的三角尖的位置。“伏者,停伏、降伏也;兔者,跳动也。” 是指抑制心跳之意。 人的一生,心脏始终是不停的工作着,除非生命结束,心脏才会停止跳动。由于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血管中的血液才能循环不息地流动,人才得以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一分钟在60—80次之间,但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亦称“心悸”。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如果患了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也会引致心动过速。就是正常人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服烈酒、浓茶、浓咖啡、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同样也可使心动加速。 用掌根按揉“伏兔穴”对心脏有补血之效,可以抑制心慌和心跳过速的现象。 二、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

按摩治疗脾胃穴位图

补脾健胃法: 补脾经: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拇指末节作旋推法。 穴位详解:脾经在小儿拇指末节罗纹面。 功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 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事项:小儿脾胃多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中脘: 揉中脘:用食指或中指指端在中脘穴上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 简便定位:先找到剑突,剑突位于两肋缘中点,从剑突到肚脐为8寸,取其中点就是中脘穴(肚脐上4寸)。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嗳气、疳积等。 应用: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压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 解说 揉脐:用掌跟或中指指端着力,在宝宝的肚脐上轻轻揉动;也可以用掌跟放在脐上做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肚脐,又称“神阙” 功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蛔虫性肠梗阻等。 应用: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穴名释义:“神”,指神气;“阙”,指门楼,牌楼。神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 解说: 揉丹田:用手掌大鱼际(手掌外侧肌肉隆起的部分)或掌跟放在宝宝的丹田穴上,做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丹田(关元)穴在肚脐下2-3寸。 功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主治:腹痛、遗尿、疝气、尿频、癃(lóng)闭、水泻、脱肛等。 应用:1)揉丹田能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2)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jī)门、清小肠等合用。 注意事项:揉丹田用于功能性尿潴留以及腹泻的水样便时,操作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可以提高疗效。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摩动。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 应用: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压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肺俞穴贴敷治疗咳嗽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

肺俞穴贴敷治疗咳嗽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4-04-10T08:32:14.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作者:杨友玉 [导读] 贴敷技术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和阴阳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法。 杨友玉(石首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湖北石首 4344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210-01 贴敷技术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和阴阳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法。 1.病例资料 选自2013年1月~5月我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收治的咳嗽病人237例(含44例儿童),其中女115例、男122例;年龄2~76岁;大部分患者症状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时间2~7天。有4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8例患者咳嗽,喘气,肺部有哮鸣音。就诊时有158例患者之前没有进行任何药物治疗,79例患者曾口服消炎,止咳药物。 2.护理方法 2.1热情接待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首先介绍穴位贴敷的作用及方法,告知治疗时无痛苦,从而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顾虑,使之主动配合治疗。 2.2询问病史,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通过辩证,对患者实施临证施护。风寒束肺证,寒哮证遵医嘱给予肺俞穴拔火罐后再中药贴敷。 2.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注意保暖。 2.4取穴方法,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5操作方法,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摩半分钟左右,使局部出现潮红,再将药物一小撮放于穴位上,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即可。 2.6操作的注意事项①体位选择:应用穴位贴敷时,采取适当的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②局部皮肤准备:贴药前定准穴位后,用75%酒精局部消毒;③贴敷药物的固定: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均应将其很好的固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④贴敷时间:秋冬季节贴48小时更换,春夏24小时更换,特殊体质者出现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2.7贴敷后的反应①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②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等;③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3.结果 通过这几个月穴位贴敷的效果观察,穴位贴敷结合拔火罐对8例寒哮证患者4例效果显著,3例有效,1例无效。44例儿童通过穴位贴敷咳嗽症状缓解。其中8例患儿未给予任何其它药物治疗,贴敷次数2~4次,效果显著。

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下)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当你难便或感觉未尽时,只要按压合谷便有助排便): 用左右手交替按压合谷穴位若干次,当感觉肛门处有微动的反应时,大便即容易排出。 21、揉摩耳廓益健康 耳廓正面有300多个穴位,背面有50多个穴位,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能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按摩耳廓,没有严格的要求,闲暇时可随时做,有条件者最好分早、中、晚或更多次揉搓,每次约5-10分钟,以发热为度。 1)使头发不白:可每天早晨起床后及晚上临睡前,用右手过头顶轻轻牵拉左耳20余次,再以左手过头顶牵拉右耳20余次,如此反复两次,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2)防、治感冒:每晚坚持用热毛巾上下搓耳,双耳各搓40次。毛巾凉了时,可放入热水中浸泡后再搓。 22、夹鼻梁治牙痛 用拇指和食指加该部位。鼻梁根部是心穴,稍上处两眉中为肺穴,此两穴可镇痛,故可止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 坚持每日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紧斑点皮肤,上下左右移动,次数不限,不损坏皮肤为原则,通过局部反复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黑斑复活疏通后,可逐渐减轻或消除。还可用冷热水交替洗涤刺激黑斑除1-2周后也可逐渐消除。 禁忌:患者在按摩期内,严禁饮酒和吃辛辣食物。再按摩前首先剪指甲,以防损伤面部批复。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吃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及五谷杂粮,可满足肌体维生素、微量元素供应,促使老人面部红润,愉快度过晚年。 24、活动脚趾健胃法

胃经络始于第二趾第三趾之间,经迎面骨再经过胃向上循行,且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据此理论,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每天可利用10分钟,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也可坐卧时活动脚趾。久之胃肠功能会逐渐提高。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 1)身体躺床上侧卧,两腿弯曲,弯腰,双腿分开,以便用手按摩阴囊根部与肛门间的凹陷处。开始一只手上下左右转圈揉动按摩500次,然后换手,再按摩500次。 2)双手按揉腹股沟;围绕尿道周围及腹股沟上下进行擦揉,用手轻揉睾丸。 3)仰卧,右手压在左手上面,从腹部左侧上下顺时针,以手掌根部按摩100次,然后,左手压在右手上面,逆时针转按摩100次,交替按摩5次,感到腹部发热、麻胀。阴茎以及睾丸、前列腺部位都有触电样刺激,又如同针灸样的酸、麻、胀感觉。 4)仰卧,双手相压,从前胸部位至外阴部位,反复按摩500次,也是双手相压以手掌根部按摩。 按照以上方法,每日早晨醒来,午睡、晚间睡前,各按摩1次。经3个月的按摩,收效就很大,尿流线增粗,排尿通畅,尿流射程加大,再无尿后滴沥不断现象,夜尿明显减少。 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有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等等。 ●走了整整一天的路,按摩涌泉穴非常有效。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 先将肌肉放松,指压外踝下端前洼处的“丘墟”和脚踝正后方的“昆仑”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 28、按摩治尿不净

常见病穴位按摩治疗保健(附人体穴位图)

常见病穴位按摩治疗保健【人体穴位全组图】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6.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 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大椎”之处。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 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此穴位称为“风门”,治疗要领同上(手无法到达请别人帮忙),连续做10次。 7.治疗高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 慢慢的吐气,用两手的大拇指强力按压此处6秒钟。 在两脚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请做10次。 每月不间断的做此指压法一年,无论多高的血压,亦可有很显著的疗效。 8.治疗更年期障碍的穴位及指压法 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气,用稍微会感觉到痛的力量以大拇指继续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 每天坚持不断的做,定会减轻更年期令人厌烦的症状。而且身心也会谐调,能愉快的渡过更年期。 9.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穴位与指压法 治疗这样后遗症,“列缺”穴在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最具效果。此穴位常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另外脚痛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 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题词]穴位贴敷法;综述,指导性;选穴 穴位贴敷疗法(以下简称穴贴)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理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浓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癌症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鼻咽口腔五官科疾病。 1穴位选择 1·1神阙穴 神阙穴在近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

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穴贴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献报道详细,如单独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在所查资料中有关妇科疾病的治疗报道也较多,如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痛经、带下病等。王慧杰等应用升白散外敷神阙穴,并与利血生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总有效率为91·26%,优于利血生组(P<0·01),并认为穴贴作用于患者机体有药物外敷治疗和针灸感传效应双重机制。艾双春等[14]通过神阙穴贴治疗骨质疏松,发现该疗法能显著提高骨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素调整作用基本与药物一致(P>0·05)。田华等应用晕宁膏脐贴治疗晕动病,总有效率为90·22%,与对照组比较,P<0·01。殷之放等采用单独穴贴与传统针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和穴贴治疗高血压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实现的,但穴贴不排除大中动脉顺应性增加的可能性,故降压作用较持久。同时在糖尿病腹胀、顽固性咳嗽以及盗汗、口疮、呃逆、食欲不振等病中亦有应用神阙穴治疗的相关报道。 配合其他穴位或者其他疗法,邵泽善等应用自制胆痹膏贴敷神阙与日月穴治疗慢性胆囊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6·92%(P< 0·01)。高荣慧[18]应用神阙穴敷灸治疗早期肝硬化与普通治疗进行治疗前后A/G、γ球蛋白、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组A/G比值升高(P<0·05),γ球蛋白有下降趋势,但P>0·05,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疗前、疗后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