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研究 满足教师需求 促进学校发展

创新校本研究满足教师需求促进学校发展

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尚传设

(邮编272100 电话0537-3597819 邮箱yzsxscs@https://www.360docs.net/doc/506284396.html,)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我们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以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经验,确立了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以行动研究为重点,降低科研重心,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思路。规划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强化了校本研究措施,明确了教师发展方向。在校本研究中,教师们不断反思、总结、升华,把学习、教学、研究、交流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成为了一种工作状态和生活习惯,教师也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一、以目标发展为导向,提高教师的需求层次

新课程需要教师的支持,更需要学校引领教师。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品德学识、理想追求、能力水平、教学风格,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校本研究能否深入扎实、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校本研究的认识、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一大批教师认真学习,积极实践,自我加压,不断进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专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很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成为推动课改的中坚力量。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形势认识不清,自我要求不严,影响了自身发展。为了促进教师学习、研究和发展,我校提出了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的目标,号召每位教师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工作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是给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学校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鼓励教师自订报刊,学校报销50%,使教师有书可读。二是给每位教师建立学习笔

记,规定学习篇目,及时进行检查评比。三是评选“读书标兵”,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四是送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学习,鼓励参加学历教育,学费报销80%。五是请专家、学者来校传经送宝,实施“学术报告厅”制度。同时我们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了“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的大讨论,引导教师明确好教师、好学生、好课堂的标准,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印制了“兖州市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手册”,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把规划分解到每个学期。以目标发展为导向,引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需求层次,做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教师,做有责任感、有自豪感、有奋斗感的教师,做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利用寒暑假举行校本研究专题报告会,印发校本研究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学习省教科所亓殿强所长主编的《中小学校本研究指南》一书。使广大教师明确了校本研究的概念、内涵、形式和方法,树立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教学就是能力,交流就是互动,学习就是引领,效果就是成果”的研究理念,为我校校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行动研究为重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大量一线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中,因缺乏有效的职业发展刺激而形成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用教师自己的话说“教得都快弱智了”。另一方面,大量教育理论研究著书在市场上遭受冷遇,使研究者信心大挫,不但一些在理论上被广泛接受的理念未能转变成教师的教学实践,而且一些接受新理念培训的教师反而感觉不会教学了。教育科研实效性差成为难解之结。我们在困惑中渐渐明晰:一线教师搞理论研究,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而扎根肥沃的教学土

壤、面对充满生机和差异的孩子、立足变化着的课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行动研究,不正是教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吗?降低研究重心,以问题引导学习,以行动引导反思,是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引导教师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步骤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校本行动研究。

1、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要求教师从问题诊断入手,从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制约因素、改进方法上查找问题。同时学校印发了“校本研究问题调查表”,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管理、课题实验、教学研究、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教法学法、教学评价、教师发展、合作学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文化建设、实施新课程中的困惑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进行梳理,选出56个问题作为“校本研究重点问题指南”下发给全体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开展研究。

2、设计。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计划既包括总体设想,也包括具体行动步骤。我们要求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并不断地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3、行动。每一个教研组都结合自己的年级、学科特点选择一个课题,便于合作研究。教研组研究的周期一般为一个学年。通过教研组集体研究,力求解决教育教学的一个难点,形成自己的的研究成果。这样每学年每个教研组解决一个问题,加起来成效就很大了。学校定期组织交流汇报,各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推动了学校整体研究不断上水平。真正把教学、课改、教研、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研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便于操作,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大家的积极性又能激发,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出来。

4、反思。教师对研究的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反思包括:整理和描述;评价与解释。反思的六种形式: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通过校本行动研究,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研究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专业素养不断丰厚,研究型教师不断涌现。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度建设是开展校本研究的保障,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了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指导的校本研究制度,并把制度的建设权和修改权交给教师。以制度化保障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和改进的权利,充分调动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1、建立培训制度。积极组织骨干教师、教育干部参加全国、省市级培训。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课、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建立健全了周六集体备课制度、周六学术报告厅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课题研究交流制度。聘请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王敏勤、吴正宪、郑琰等来校讲课、做报告。与上海虹口区飞虹路小学、徐州市青年路小学、东营市实验小学、龙口市实验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信息沟通。

2、建立学习制度。我校始终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抓实抓好,形成制度,讲求实效,学以致用。为每一位教师配发了学习资料,订阅了报刊杂志,建立了学习笔记。规定教师每天学习不少于一小时,领导带头学习。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十个一”: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执教一节优质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承担一项校本研究课题,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设计一份优秀教案,转化一名落后生,开发一门校本课程,解决一个教学问题,讲一个“我的教育故事”。做到了教、学、

研“三位一体”,同期互动,更好地促进了教师发展。

3、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我们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积累、升华教学经验,指导教学实践。每一位教师配备了教学反思笔记本,每周至少写三篇反思笔记。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课中灵活调整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课后从教材挖掘、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师生互动以及三维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回顾教学过程,挖掘亮点、寻找斑点,写出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还延伸到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形成反思的习惯。

4、建立交流合作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倡教师跨学科交流,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共享研究成果。教研组、课题组定期开展交流,每位教师都汇报自己研究的体会、收获、困惑,大家共同分析,相互启发,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合作共享、互助共进的“教研组文化”。

5、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定期召开学科研讨会、课题交流会,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举行教学能手、优质课、优秀教育论文、“我的教学故事”评选和课改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鼓励教师大胆冒尖,不断创新,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创新校本研究形式,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

1、创新研究形式。校本研究本身就是充满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的活动,而研究的基本形式又是教研活动的有效载体,我们将其分为:课题研究模式、课例分析模式、案例生成模式、活动与交流模式等。我们在坚持以上各种研究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研究活动更富生机和活力。开展了“教学反思”、“教学沙龙”、“课后再设计”、“专题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校本培训”、“听课评课”、“优秀案例设计”、“观看录像”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了

“网上教研”和“网上交流”等活动。总之,让研究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教师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得到锻炼。

2、加强基层建设。学校教研组是实施校本研究的最基层、最关键的实体,是教师备课、反思、交流的重要场所。教研组的学术氛围、研究风气对教师成长、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实施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教研组建设作为校本研究这种新型教研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增强教研组在教师群体中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的目标,做到选一个好组长、制定一个好制度、形成一个好风气、带出一支好队伍。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反思的园地、教学研究的场所、交流互助的家园、教师成长的舞台。

3、深化课题研究。发挥我校教育科研的优势,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我们把课题划分成“顶天立地”两个层面。“顶天”指的是承担的国家、省级重点课题,以此为龙头,发挥带动作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集体攻关,同时争得上级科研部门指导,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获取科研前沿信息,扩大学校知名度,创建学校特色,为教师发展拓展空间。“立地”就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小课题开展研究,着力于问题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教师,以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叙事为主要研究成果。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都能在校本研究中得到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

4、评价激励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是艰苦的、复杂的。教师每天除了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搞教学研究,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等,负担很重。为此,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创造了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建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特别注意保护教师投身课改、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设立了骨干教师津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

制定了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大张旗鼓地表彰校本研究中的先进教师,评选“学习型”教研组、先进级部,通过各种形式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开展。让每一位教师在研究中感受着工作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日渐形成。相信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师会得到更快的成长,我们的学校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