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书声溢满教室,响彻校园

让琅琅书声溢满教室,响彻校园

尽管新的教育体制及课程改革都明确提出要还课堂于学生,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保持着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的传统。走进中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课堂,还是只见吊书袋,不闻读书声。一堂课上,老师高深莫测的讲解竟占去25—30分钟,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10多分钟,一节课下来,老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们则是昏昏欲睡。这也就难怪学生们常感慨语文课难学,下功夫记住老师讲的所有内容,考试却不考,真可谓听得认真,学得刻苦,成绩却平平。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其实,我国的现代语文教学一直沿用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法,强调对教材的理性分析而不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使课堂缺乏琅琅书声而没有生气,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的充分参与。从我十几年来听课及上课的体会看,自觉把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研究课本、揣摩作品、激发激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好手段。

首先,从教学要求来说,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考试大纲》,能力指向都非常明确,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评价诗文的基本能力。这种基本能力依存的主体是学生,立足于学生,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那么怎样让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呢?实践,言语实践,学生自身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在诵读、品读、揣摩诗文的言语实践中形成能力,而非教师大量的“吊书袋”!让学生先在领读、昕读或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大声朗读的过程中进入作品、感悟作品,先让他们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