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装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服装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服装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题目:宁波服装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

前言

品牌国际化是当今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早已有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和形成了成熟的企业国际化的模式。我国从90年代开始,有关品牌国际化的文献日趋增多,引起国内学者们争先研究,但是国内对于服装相关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对品牌国际化的定义

在英国学者大卫乔布尔(2003)的书中,他把品牌国际化定义为“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渗透”。

王大勇(2006)认为品牌国际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通过长期精心的培育而成的。在长期的国际经营活动中,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很长时间培育起来的信誉,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因而能成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源泉。

郭姵君,苏勇(2007)指出品牌国际化(Global Branding),又称为品牌的全球化经营,是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相同的包装、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低成本营运。

二、国内外学者对品牌国际化的论述

国外学者对品牌国际化应采用标准化还是差异化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国际化应实行标准化的代表人物中:Levitt认为,全球市场具有相似性,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在全球市场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因此品牌国际化应实行产品标准化。凯勒等人认为共同的客户需求、可转移的营销技术、全球客户和渠道、兼容的技术标准、有利的贸易政策和共同规定、等因素为产品标准化提供了依据。但是有不少学者对此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国际化应实施产品差异化,其中:Douglas and Wind等人认为品牌国际化战略要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不同国家的市场结构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环

境也有所区别。Larry Light认为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品牌在不同国家的市场定位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不同地区的市场不一定要采取完全相同的营销方案和品牌策略,企业可以在全球化思维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市场特点出售富有个性的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法国学者卡普费雷总结了品牌全球化的模式,并认为奢侈性品牌应采用标准全球化模式,而汽车品牌国际化应遵循标准本地化模式,例如福特在德国是微型车,在葡萄牙却是房车。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凯勒就品牌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可以获得以下优势,比如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规模经济、知识的迅速扩散、品牌形象的一贯性、大范围的感染力、降低营销成本、营销活动的统一性等。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2002)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他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国际化过程中的低成本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并呈现出逐渐消失的趋势。我国企业要想与其他的国际品牌竞争和抗衡,就要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建立品牌优势,创建国际品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品牌在世界各地本土化,也就是品牌的发展要与当地的文化、消费习惯相结合,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海尔品牌国际化选择了海外设计、生产、销售的模式。

关于品牌国际化中的市场进入模式,我国国内学者宋永高比较了国内生产国际市场销售和在直接海外投资建厂两种模式的优缺点,认为没有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品牌就无法走向国际市场从而不可能成为国际性品牌,我国企业要走国际化之路,就要采用直接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模式,这是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必须要走的道路。罗绍彦,曹新星在《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一文中指出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和国际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国际化模式。企业的国际化模式主要有借用外商销售渠道模式、组建国外营销渠道模式、互利共赢战略联盟模式等,企业在国际化的初始阶段一般采用借用外商销售渠道模式,在取得一定的国际营销经验之后,则可以自己组建国外营销渠道,进行品牌推广。韦福祥按照对全球化和本地化处理方式的不同,结合欧洲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四种基本模式,即:标准全球化模式、模拟全球化模式、标准本地化模式以及体制决定型模式。法国学者卡普费雷总结了品牌全球化的模式,并认为奢侈性品牌应采用标准全球化模式,而汽车品牌国际

化应遵循标准本地化模式,例如福特在德国是微型车,在葡萄牙却是房车。

关于如何促进我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朱振中提出了实行品牌的“模块营销”、走“品牌联合”的路子、创建绿色品牌、突出品牌的文化色彩等对策。韩中和认为企业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在国际竞争中发展自己,努力赢得持续发展。为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企业应加强营销创新、处理好品牌国际化和跨文化的关系、做好品牌定位以及资源协调。孙玉宁认为品牌国际化要营造深厚的品牌文化,将文化融入品牌之中;有效运用本土化策略,加大品牌保护力度,选择合适的品牌国际化路径等。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凯勒就品牌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可以获得以下优势,比如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规模经济、知识的迅速扩散、品牌形象的一贯性、大范围的感染力、降低营销成本、营销活动的统一性等。

三、品牌国际化理论在服装行业的应用

(一)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理论

首先,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迈克尔?波特是这样定义竞争优势的:当一个企业保持超过其行业平均值的盈利水平时,这个企业就拥有了超越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许多企业的战略目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标就是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关如何取得竞争优势,波特从理论上创建了三种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中战略。当后一种战略融合了前两者时,便呈现为目标集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和目标集中的标新立异战略。

第二,阿克等品牌专家的品牌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根据基于资源的观点,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拥有优于竞争者的资源和能力。如果不具有这种优越性,竞争者就可能轻易地模仿该企业的行为,它所具有的优势会很快地消失。在各种资源中,品牌资产是很重要的一种资源。

世界著名品牌战略研究权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汉斯商学院教授大卫?阿克在他的《造强有力品牌》书中指出:“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

阿克是这样定义品牌的: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记、

商标和设计,不仅仅是某一个概念或者它们的结合体,其目的是识别卖者提供给某个或者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在本质上代表着卖者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

品牌资产是指与品牌名称和其相联系的资产(或负债)的集合体,它能使通过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增大或减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品牌资产便是品牌的竞争力。品牌资产由五大部分构成,即:品牌认知、品牌联想、知觉的质量、品牌忠诚和其他品牌资产。这些理论在阿克的《建立强势品牌品牌资产管理广告管理》等专著中都有详细论述。

菲利浦?科特勒教授认为,品牌有六个方面的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以及客户。只有当一个品牌具备了这六种含义,才是深度品牌,否则,只是浅度品牌。事实上,他的观点与阿克对品牌资产的论说很相似。

此外,还有亚洲品牌专家保罗?唐伯拉尔在《亚洲品牌之路》一书中专门针对亚洲品牌国际化道路的论述,对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由于书中所述很多亚洲国际品牌的处境和我国服装品牌类似,所以它们的成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针对中国品牌的建树专题,魏国编著的《100个成功的品牌策划》一书则总结了中国企业在打品牌道路上取得的成功和失败的教训。

(二)、相关专题研究将上述理论应用于服装行业。

英国服饰营销专家迈克?伊西在《服饰营销圣经》一书中通过结合设计理念和市场特点对英国最新案例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服饰营销中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我国服装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珍妮在《从晋江看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一文中通过分析晋江服装业发展状况,提出服装品牌国际化的建议,对政府而言,应积极做好宏观调控,整合优化资源。企业则应致力于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交流,注重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建立规范、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谢少安、周开斌在《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国服装业要从OEM向OBM转变,从制造大国变为品牌大国。通过为国际名牌做OEM,积累资金和技术,同时加强对国际品牌的设计、工艺及其文化的学习,走一条先贴牌后创牌的道路,在创牌的过程中要培养服装高级人才、加强品牌的国际营销、进行品牌的创新等。

叶春霜、胡丹婷在《浙江服装品牌国际化路有多远》一文中通过分析浙江

省服装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及障碍,提出了服装品牌国际化的途径:①通过贴牌生产,进入国际市场;②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提升自己的品牌;③通过引进国外品牌,打出自己的品牌。

许冰在《实施“三品”战略,打造国际服装品牌一浅谈中国品牌服装的出路》一文中提出面对国际竞争,我国服装企业要实施“三品”战略,其中三品是指品牌、品质和品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品质和品味来支撑和提升品牌,提高品牌的品质和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品牌竞争力,将我国的本土品牌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装品牌,才能成功的实现品牌国际化。

五、总结

以上专家学者对服装品牌国际化的研究,主要研究了服装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品牌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国际化的进入模式,以及服装品牌国际化的对策。对中国服装没有产生世界品牌的原因分析的较少,对服装出口的分析也没有结合我国目前人民币升值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大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郭姵君,苏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市场营销导刊,2007:57-60.

[3]张维迎.品牌价值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J].中外管理导报,2002,(6):11-12.

[4]Levitt.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61,(3):92-102.

[5]凯文?莱恩?凯勒著,李乃和等译.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山版社:2003.

[5]Douglas.S.&Wind,Y.The Myth of Globalization[J].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2(4):19-29.

[6]larry Light.Brand Equity:New Challenges and Issues for the Nineties,talk given at ThirdAnnual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Workshop[Z].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1991-2-5.

[7]宋永高.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市场选择模式[J].商业研究,2003,(13):148-149.

[8]罗绍彦,曹新星.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N].中华工商时报.2008-11-07.

[9]韩中和.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2,(4):24-28.

[10]孙玉宁.我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130-131.

[11]迈克尔?波特.小悦竞争战略1997

服装品牌战略

服装品牌战略作业 1.机遇 (一)服装市场庞大 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国内企业与国外著名的服装企业形成竞争力,从而发现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提高国内企业竞争的一个很好地机会。我国的服装企业在本土化发展,有个很大的适应性优势,能够根据本土文化设计和开发新的产品。同时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服装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服装品牌。 (二)生产技术优良 我国的服装业经历了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奠基了行业发展的基础,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服装生产和服装消费国。 (三)品牌消费水平提高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准的提高,追求服装的质量、时尚和品牌成为人们选择购买服装的依据,从而服装高端品品牌的增加。 (四)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服装企业具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中国打造服装高端品品牌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千差万别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服装高端品的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五)国内服装品牌的成功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际大型的赛事在中国举行以来,为中国的服装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些便利的条件,国产的各种服装品牌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品牌在不断的创新,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2.挑战 (一)服装品牌个性化不足 服装缺少特色文化内涵,致使生产出来的服装之间的差异性不能突显,消费者对服装品牌很难识别,服装品牌相对比较混乱,因此由于服装品的品牌度不强造成企业服装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二)品牌服装的艺术附加值低 服装高端品品牌的设计要求独一无二,高端品的设计和质量要与高端品的价

格相适应,要与购买高端品消费者的地位相符。缺乏对服装品牌的合理定位,定位不准确的服装高端品品牌容易在很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模仿,只有设计完美、特色鲜明的服装高端品品牌能够保持长期的独特性。 (三)服装企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一是国内服装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和研究分析,盲目跟进,因而企业的生产目标不明确,企业缺乏战略管理和规划,最终导致企业因为产品短期过剩的债务危机。二是企业产品设计缺乏市场定位,设计产品盲目和消费群体的不明确等使企业的品牌结构混乱。三是企业重视机械生产设备的更新,对于企业服装的品牌建立很少投入。 NIKE 一、简介 NIKE英文原意指希腊胜利女神。 NIKE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中文译为耐克。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1963年,[俄勒冈大学]毕业生比尔·鲍尔曼和校友菲尔·奈特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蓝带体育用品公司”(Blue Ribbon Sports)的公司,主营体育用品。1972年,蓝带公司更名为耐克公司,从此开始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NIKE是一家体育用品生产商,主要生产运动鞋、运动服装、体育用品,现今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品牌。 二、产品技术 NIKE PRO 采用独特的拼接技术 无缝拼接技术平缝拼接技术上缝拼接技术热压技术

温岭鞋业的品牌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温岭鞋业的品牌战略研究 一、引言 目前大多数的中小鞋类品牌商在品牌塑造与宣传上, 是跟随着大品牌进行体育营销, 但这种单层次的品牌塑造, 对于中小鞋类品牌来说, 终究无法摆脱像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品牌与安踏、特步等国内品牌的挤压, 生存空间是狭窄的。另外, 这种单一的营销策略也无法向大众进行品牌形象的传播。温岭的鞋类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如何在强势品牌的围堵中与大品牌竞争抢夺市场, 是其生存发展战略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温岭鞋业的现状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切入,通过研究温岭鞋业发展历史,对温岭鞋业中的品牌战略进行统计和分析,力图就品牌战略方面总结成功的应用规律及其对温岭鞋业企业品牌战略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二、主题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曾在20世纪60年代为品牌做出这样的定义2: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个群体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开来。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 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销的不断发展,使得现在的品牌不仅仅是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对品牌的定义表述是:“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品牌战略也叫名牌战略,是指:通过品牌管理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策略。是企业以品牌的

文化全球化研究文献综述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2009.11 今日南国2009年11月(总第139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NO.11,2009(Cumulatively ,NO.139) 一、研究背景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一种新现 象,反映了当代时代的总体特征和主要 趋势。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 心、包含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 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 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自吉登斯提出了全球化的完整理论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 高,学者关注的角度和程度都不一样。这 些研究所涉及的面很广,很少有学者对 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因此,本研究就这些 研究的一个方面进行整理是必要的。 二、文献搜索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面,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国内文献搜素中,首先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中以“全球化文化”为“主题”或“关键词”或“题名”,限定学科为社会学和统计学进行搜索。因为关于“全球化文化”的文章最早出现在1993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所以搜索年限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由搜索的结果整理可以看出:各学科对全球化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年份的研究成果呈现上升趋势。三、研究内容在所学者对此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文化认同。认同就是主体对自己身份、角色、地位和关系的定位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即一种自我意识。文化认同即对自身文化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自觉和把握。文化认同表现在众多方面,政治、经济、伦理、宗教、语言和观念凡同人类的活动有关的一切领域几乎都是文化的领域,因此都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即使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在21世纪并不会随大流,丧失自己的文化个性,而是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在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中显示出独有的地方性。麻国庆站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文化的 选择性使得族群的认同、地方文化的认同与跨国文化圈———华人文化圈的认同在一种良性的状态下展开。民族文化的“无意识的传承” 传统,进行着“有意识的创造”,这种创造的过程,正是一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这种“生产”和“消费”并没有脱离固有的文化传统。同 时,这一过程,也从单一的民族文化的领 域进入到地域共同体之中。 张卫东教授选择中国饮食和西方麦当劳在饮食目的、饮食的制作和饮食的 选择三个方面的碰撞和互动的案例,证 明了中国饮食并没有被西化,但是另一 方面也没有阻碍西方快餐。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正因为文化认同,致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丧失。吕传庭等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由于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侵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所获取的外来文化都是肢解的、片断的直观印象,并非是真正的文化内涵。2.文化冲突。刘晓研和胡永辉指出全球化已对各国的很多社会活动产生了不同影响,尤其是西方霸权文化伴随这 一浪潮不断扩张,使人们的文化意识逐 渐“西化”。同时,他们也批判了在东西方 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失却自己民族身份的 作者和批评家。他们提出民族国家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应坚持自己 的文化立场和文化主体性。从历史来看,伴随经济、军事、政治而来的往往是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在全球化时代,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冲突。强势国家会借助经济、军事、政治上的优越地位,迫使他国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 本身的异质性也是产生价值冲突的重要 根源。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对国家集体利益重视的差别,对人性善与恶的不同认识,对人的私利行为与利他行为的不同评价,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等不同的文化传统都隐含着自己的价值系统,并显示在社会风俗和社会政治制度层面,这标志着文化及其价值的异质性差异。 霍志钊在他的研究中,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 四、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尽管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就社会学这一领域来说,对此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大多都是围绕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对待西方文化侵入的反应和表现,同时他们提出了应对“西化”的措施。但是却很少有学者从更深入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 其次,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在这些研究中,有少数的学者提到了休闲和消费文化,对文化的其他方面研究得不够,甚至是没有。 最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上,大多都是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文献为主的研究方法占绝大部分。 全球化仍然对各国各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是怎样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地方性、本土性,这些都值得学者关注,以个人、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领域对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 [1]韩勇.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社交[J].青年探索,2006,(4). [2]王金宝.吉登斯全球化理论的深度解读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7,(6). [作者简介]符琼(1985-),女,湖北恩施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社会学专业硕士。 文化全球化研究文献综述 符琼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 [摘要]全球化已经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国内外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里 索所有关于文化全球化的文章,对所有文章进行简单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冲突两方面。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认同;文化冲突[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90-(2009)11-0236-01 236

文献综述范文 (2)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 xx(作者) 摘要:XXXX (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般1,2句话即可。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 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

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xxx (找几个关键词;3,4个差不多了。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前言(或称为导言) (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争论焦点,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分两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的主题,目的,以及相关概念,定义等。这部分我建议你们完全拷贝黏贴别人的论文的前言部分。比如你想写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文献综述,那么就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输入电力系统改革这几个关键字样后,会弹出许多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随便找其中的一篇,它的前言部分都会介绍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相关情况。这部分你们选择一

人民币国际化外文文献及文献综述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标题:T hei n ternat i onal i za t ion oft heRMB,capit a lm a r ke tope nn es s,an dfi na ncia l reforms inC hi na 作者: Aizenman,Joshua 期刊: BOFIT DiscussionPapers 卷: 4;期: 1;页: 4-26;年份:2015 T hei n ternat i onaliz a ti ono f t heRMB,capi t almarke t openne s s,andfi n an c ialre f orm s i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hinese financial and trade integrationinrecentdecades,andthechallengesfacingChinainthecomingyears.Chinahadbee napr i meexampleof e xport- ledg row t h,benefi t in g fromle a r ni n g b y doing,andby adoptingforeignknow- how,supportedbyacomplexindustrialpolicy.Whiletheresultant growth has been spectacular, it comes with hidden but growing costs and distortions. The Chinese exported growth path has been challenged by its ownsuccess,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ced China toward rebalancing, which is a workinprogress.Refle c ti ng onth e int e r na ti on alizati onoft heCNY,one e xpect s t he rapid accelera ting of thecommer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NY. In contrast, there areno clear-cut reasons to rush with the full CNY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gains from CNY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overrated. Keywords: export led growth, CNY internationalization, mercantilism,financialintegration,FDI. This paper overviews the Chinese financialand tradeintegration in recent decades. We start by evaluat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owth-cum-financialpolicies,arguingthattheexport-ledgrowthofChina was a highly successful policy, as hasbeenvividlyillustratedbytheunprecedentedcatchingupofChinesesizewiththeU.S.[either in current dollar or adjusted for PPP]. Yet, the remarkable success ofthisprocess sowed its end, and the need for China to rebalance its economy.Looking

4R理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奢侈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工商管理 4R理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奢侈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一、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述 (1)以产品为导向的高端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造就了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①包雷晶认为每一个高端化妆品品牌应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定符号,以保留并宣传自己的文化价值。举例香奈儿NO.5的代言人,从玛丽莲·梦露到妮可·基德曼再到奥黛丽·塔图,香奈儿以它独特的形象魅力展示了它的品牌文化,并给人强烈的认同感。因此,高端化妆品品牌应植入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核,强化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也深化了品牌文化。 ②高兴佑和向长福认为高端品牌的营销策略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以高价位彰显其高贵;第二是以高品质彰显其品位;第三是以文化彰显其独特;第四是以限量彰显其珍稀。并从凡勃伦效应解释了消费者购买高端品牌的原因。 (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化妆品高端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4C理论是从4P转化发展来的,以消费者为导向。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与产品导向的4P理论相比,4C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①李柱,葛庆认为高端品牌的营销策略应该以维护顾客忠诚度为核心。进行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以及共鸣的营销手段。并举例高端化妆品SK-Ⅱ深入市场,对皮肤问题进行合理分解,从解决问题来规划产品线。提出高端化妆品行业应注重开发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效应均是利弊兼而有之,但前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后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我国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化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同时还有人指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虞学群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的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和交往。即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使全球经济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就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

文献综述的定稿,优秀的范例

关于我国经济依附式增长的几点思考 ――文献综述 学生:,09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商学院经济系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和定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如下: (1)支持国际贸易的理论 1、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而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基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的绝对差异,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2、比较优势(成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够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由个人推及国家,李嘉图认为,国家间也应该按照“两优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文献综述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文献综述 国际国内关于货币国际化的研究,国外研究起步相对较早,理论也相对较成熟。国内研究基本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主题展开。 一、国外文献综述 由于国外学者对货币国际化的研究较早,理论也相对较成熟。通过对国际货币形成的历史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国际货币使用情况和国际货币格局变化的分析,西方学者对国际货币的一些特性和影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特性以及条件 Cohen(1971)最早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定义国际货币,他认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部门和官方机构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将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了国际货币的层次。 Hartmann (1998)进一步发展了Cohen的定义,他对国际化货币的不同职能进行了分类:作为支付手段,国际化货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被私人用作媒介货币,在外汇市场干预中被官方用作干预工具;作为记账单位,国际化货币被用于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被官方部门用于确定汇率平价;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国际化货币形成的金融资产是构成私人部门资产组合的主要部分,也是构成官方储备资产的源泉`。 蒙代尔(2003)则从货币流通范围的角度给出了货币国际化的定义,他认为,当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该货币就国际化了。 判断一国货币是否国际化,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1)该国货币自由兑换在国际交易支付中所占的比重;(2)该国货币是否发挥执行价格标准,国际清算货币的作用;(3)该国货币在国际投资中所占的比重;(4)该国货币是否发挥国际储备资产的职能(国际储备货币); (5)该国货币在国际借贷活动中所占的比重;(6)该国货币是否具有国际干预货币的作用;(7)该国货币是否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 最早涉及货币国际化条件的研究来自于Grassman(1973)。他通过考察丹麦和瑞典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发现无论是丹麦还是瑞典,都有习惯以生产者使用的货币作计价货币的行为,这一发现后来被称Grassman定律。 Bergstern (1975)提出货币国际化的四个条件:第一是历史惯性。在20世纪早期,英国的国际贸易规模、经济规模已经没有优势,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英镑,英镑仍作为当时国际的主要货币,主要是历史惯性;第二,该国的金融规模与国际贸易。通常,一国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大,非居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就越大;第三,发达而开放的金融市场。非居民持有一国货币,必然是因为有增值保值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个可交易的金融市场提供给该国货币;第四,对该国货币价值的信心。一国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和国际支付,从内在来看,要求其保持稳定的价值。美元在1973年至1990年间累计跃值了 47%,导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也有所下降。 Krugman (1980)认为,作为国际交易媒介货币(vehicle currency),即国际本位货币,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转换费用等)必须最低。而交易成本是随着交易量的增加而递减的,因此,具有最低交易成本,即具有最大交易量的货币,会成为国际媒介货币 Wincoop(2002)在研究制成品贸易中本国货币和贸易伙伴国货币的计价选择时发现,决定计价货币选择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度。他认为,出口国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越高,产品的差异度越大,可替代性越低,出口商越可能以本国货币定价。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及挑战 ——文献综述与趋势 技经学习小组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杭州)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化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简述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该进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并预测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之后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国际化经营;影响因素;挑战;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企业要生存、发展不得不参与国家竞争,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实质就是国际化的进程。而随着一些中小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小企业基于自身竞争力进行国际化拓展已成为可能(田家林,徐立岗,王丰,2008)。针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等议题,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越国界的工商活动。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技术授权、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管理合同、合作生产、国际劳务输出等(汪秀英,2001),因此在高度竞争环境中,国际化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而且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Asuman Atik,2012)。 1. 从企业文化角度看,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向于国际化的意图,使得企业更有能力且有意愿去追求国际化的机遇( Autio et al., 2000; Zucchella et al., 2007),这说明一个更具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企业氛围更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的凝聚力是面对国际化进程重重挑战的最牢固的根基。 2.从中小企业企业家度看,企业家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其中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企业家因素主要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特质和企业家社会资本,前两者直接发挥影响作用的同时,还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桥梁作用影响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钱海燕,张骁,2009)。 3.从中小企业自身人力资源配置角度看,知识、技能、天赋、经验这些组成人力资源的部分为企业提供了价值,这些价值关系到企业的国际化(Fletcher, 2004),并且企业拥有者和管理者

推荐-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精品

题目: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引言 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国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早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口竞争力的来源和概念 (一)出口竞争力来源 目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竞争力也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其中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属于国际竞争力的范畴的,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来分析出口竞争力。[1] 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在国际贸易形式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其中比较优势学说是一个经典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来法学院的观点是,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和比较权威的观点。[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不能说已经很完整,很精确,但是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含义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理解, 1、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3] 3、出口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只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4] 4、出口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由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能力所确定的。[5] (二)出口竞争力概念

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6]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演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7]综上所诉,本文认为,所谓出口竞争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或企业在各种环境中从事经济或政治等等能力。 三、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回顾 1、来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李嘉图[8]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各国应该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某个产业能够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高生产效率。 从著名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波特[9]教授所著中可以看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致可以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下降时期。 [10] 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1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则提出国家内部竞争环境是由四大因素形成,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其中由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构成,而且特别强调了政府行为对四大因素的影响,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建立相关制度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成竞争优势理论基础。引入国内后曾在我国掀起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讨论热潮。发展成为延续至今的现代竞争理论。其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产业出口竞争力都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传统的比较优势强调各国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的状况,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更强调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比较优势的实

浅析服装品牌营销策略

浅析服装品牌营销策略 【文章摘要】“好的营销是成功的一半”,服装企业要获取市场的成功,不仅需要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有效的营销手段对于品牌的生存发展也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定位;形象营销;营销组合;消费者心理 服装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本”的商品,由于服装消费者对服装的评价和爱好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服装商品显著的特性:种类繁多、需求量大、特性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服装市场上的款式多达150多万种,而这么多的品种每年每季都处在动态的更新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特点更为显著。 但是,服装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如加工设备、资金、设计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可获得原料等是有限的,没有一个服装企业能够生产或经营那么多种服装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以一种产品满足各种消费者的要求。这时一对尖锐的矛盾:有限和无限的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市场细分(Segmenting)耳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产品定位(Positioning)共同组成了目标市场定位,也称STP营销。该理论指导服装企业从整个服装市场中选择一类或几类顾客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营销,可以发现和占领最有利的市场机会,以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明确细分市场特征,企业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面料开发、款式设计、工艺组织,使产品适销对路,并针对目标市场制定品牌定位和价格策略,进行促销宣传,安排分销渠道,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夹缝中

立足生存和发展。

一个成熟的品牌服装肯定要有十分明确的定位,即目标消费群体,如何根据自己目标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以及服务,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是服装企业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服装市场作为典型的异质市场,即顾客对产品的质量、款式、价格等有不同要求,而且对企业的同一营销策略会做出不同反应,这种特点决定服装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采用目标营销策略。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和市场的目标定位,那么企业的品牌也就无从谈起。 一.服装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服装市场细分是指服装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特性的差异性,将服装市场根据产品属性、年龄、性别等要素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消费群体,每个消费群体都是一个细分市场,以便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对于服装企业来说,细分市场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有足够容量的、有利可图的并且是可操作的(即能为该细分市场设定可行营销策略)目标市场。 服装商品之所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构成服装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客观上也成了服装市场划分的依据。细分服装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类: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等。在表4.1中详细列举。与之相对应的市场细分就包括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它们构成了服装市场细分的依据。 地理细分:把市场按地或分布或地理特征划分。如南方市场、北方市场。 人口细分:把市场按照人口的诸多特性如性别、年龄进行划分。如男装市场、女装市场;儿童市场、青年人市场、中年人市场、老年人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Shan 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本科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万莱 学号:201404040205 班级:2014级金融工程2班 专业:金融工程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指导教师:张丽华 完成时间: 2016年5月

摘要 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终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使中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但也会有对中国有不利的影响,如: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等。此论文旨在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利与弊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利与弊解决对策

目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3) 3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7) 3.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的方面 (7) 3.1.1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7) 3.2人民币国际化不利的方面 (9) 4解决对策 (10) 4.1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 (10) 4.2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 (10) 4.3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 (11) 4.4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 (11) 4.5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 (11) 5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大量美元使美国获得更多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这项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的经济有所回升,但加剧了通货膨胀,导致美元贬值,其实质是让全世界为其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买单,降低了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内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但是,美国作为国际大国以本国利益为准则制定货币政策,并未考虑其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非居民对美元币值稳定的信心,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和信誉受到严重影响,非居民相应的减少了美元的需求量,增加其他货币的需求量,甚至开始寻求储备货币多元化战略与实施区域化货币,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到了四分之三以上,而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严重缩水。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如果美国发生债务危机,那么中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时,亚洲各国普遍把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大幅度贬值使亚洲各国遭受严重损失。为了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美元贬值对亚洲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亚洲各国开始寻求区域货币,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经济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逐渐的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以及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加了非居民对人民币的需求量,人民币逐渐的在贸易结算、金融投资中充当交易货币,人民币逐步的实现了周边化,进而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甚至国际化。同时,中国政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更多的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逐步的扩大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货币的使用范围。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因此,中国政府应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借鉴国际主导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准确的判断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合理的评估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