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战互联网金融_由曦

互联网企业携带着数据及电子商已深入支付结算和信贷这两

拥有庞大资金和公信力的商业银行不甘于退居后端,为

增加客

巩固并拓展银行与客户之间存、贷、汇等业务关系,也高调挺进电商、移动支付等非传统银行业务

布新移

商银行(600036SH/03968HK)与HTC(中国)联合发布中国移动支付标准确立后的首个移动支付产品——“招商银

(601939SH/00939HK)

业的主脉——电子商务。2012年7月10日,建

行宣布旗下“善融商务”上线,截至8

月中旬,“善融商务”签约商户过千,

会员发展至数十万。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积淀与酝酿

后,互联网与银行的合作终于跨过外

部技术运用的初级阶段,开始核心业

务的渗透与融合。

这一新浪潮可能催生的互联网金

融新业态和大市场,令各方痴迷,亦引

发争议和忧思。

先觉者已开始行动。阿里小贷、

腾讯财付通以及众多第三方支付组织

和人人贷机构,皆在互联网数据开发

的基础上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

加值,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

业务平台。

相较于互联网企业的积极进

取,银行机构深感变革的迫切。在8

月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

(601988SH/03988HK)行长李礼辉从总

行战略层面提出建设“智慧银行”,在

实现客户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同

时,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再造银行业务

流程。

“互联网时代正在迅速地改变传

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一位国

有银行高层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

五年到十年,互联网金融会有很大发

展,大银行如果不抓紧启动,会赶不

上竞争对手。

与十年前仅将网上银行作为渠道

经营不同,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具有尊

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

平台开放等新特点,且在运作模式上

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

深度整合,银行在经营模式及业务流

程上面临深层次变革。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对此颇有心得,9月18日他在“手机钱包”产品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本身具有I T属性,信息技术之于银行业如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历史上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看来,未来互联网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将促使银行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即从结构上改变依靠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这正是未来银行结构转型的关键。

银行开办电商

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创新一定要从自身的金融业务特长入手,将新业务与金融业务捆绑镶嵌,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产品

“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比尔·盖茨在本世纪初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时曾这样判断。

十年前,马蔚华受此激发,推动招商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如今招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已蔚为大观,网上渠道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明显。

十年过去了,传统银行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兴起而衰落。国内银行业完成了股改、上市历程,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度赚得盆满钵满,面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银行家们的焦虑却始终存在。

201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不止十次去互联网创新企业调研,每次都会带上分行行长,并借此给他们“洗脑”。而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和高管团队,每隔半年就会和国内最重要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伙伴进行业务沟通。

从事“智慧银行”问题研究的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武岩博士表示,无论在竞争格局上还是客户的需求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都给银行带来比较大的冲击。第三方支付、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和银行卡

组织等,都在凭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

创新,蚕食本属于银行的业务领域。

如果不能顺应业务模式创新潮

流及适应客户交易习惯变化,银行将

面临金融中介角色边缘化的风险。正

是在这种担忧下,部分银行开始试水

电商。

2012年6月底,建设银行筹划了20

多个月的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上线。

它包括“企业商城”和“个人商城”两

个平台,并带有“商城账户”支付工

具。与此同时,建行逐步将其他金融

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向平台上加载,以

期构成四位一体的平台体系。

目前,“善融商务”的“个人商

城”中的商品标识较简略、种类较少。

在竞争激烈、奉行“赢者多吃”法则的

电商领域,后来者建行的考虑一度令

人费解。

建行在给《财经》记者的书面回

复中表示,不同于阿里巴巴、京东等纯

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会在电商服务

上对客户充分让利,银行看重的是其

带来的新鲜用户、客户的金融信息和

金融消费。建行希望借此进一步拓展

中小企业对公融资、个人消费贷款、

住房贷款、助业贷款等业务。

建行对入驻“善融商务”的商家

直接减免了店铺租金、交易佣金、年

服务费,还免除了借记卡支付结算

手续费,并为优质商户提供免费推

广服务。

一位参与“善融商务”平台搭建

的建行中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只有接近客户,才能更好地服务客

户,否则老躲在后面,靠别人传达信

息,银行会失真。建行上下曾反复研

究,最终意识到还是缺一个电子商务

平台。”

在上述建行内部人士看来,银行

做电商最大的优势在于诚信度,同时,

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撑目前的投

入。另外,一切并非从零开始,由于银

行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已有现成

的IT基础构架,电商平台的搭建只需

在后台增加相应人员,而其庞大的物

理网点,又是一种“辅助优势”。

不过,银行做电商绝非再造一个

淘宝或京东商城。在多位业界人士看

来,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创新,一定

要从自身的金融业务特长入手,将新

业务与金融业务捆绑镶嵌,才能形成

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产品。

在这方面,招商银行的“网上商

城”颇具特色。招行信用卡商城于

2004年10月成立,是国内信用卡商城的

先行者。目前在招商银行全国1700万

信用卡用户中,有500万用户参与商城

网上平台的实物交易。

信用卡商城中的商品具有“低配

送、利润率高”的特点;同时,分期付

款的支付方式也与其信用卡业务的优

势相得益彰。招商银行已在上海成立

了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定机票、酒店等

差旅服务,下一步的重点是推动奢侈

品销售。

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说,银行做

电商最重要的目的是稳定客户、黏合

客户、服务客户,这与电商单纯盈利目

的不同。

2011年,招行信用卡商城交易额

超过7亿元,未来三年的目标是达到

100亿元左右的销售规模。

金融技术脱媒

第三方支付组织崛起,加速了金融

脱媒的进程,这对向来扮演资金中介的

银行来说,无疑是非生即死的挑战

商业银行进军电子商务的意图在

于,获取一手客户交易信息的同时,增

加客户黏合度,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

存、贷、汇等业务关系。

促使商业银行走向商务前台的直

接压力来自第三方支付组织、电信运

营商、互联网公司、电商企业和银行

卡组织等机构共同掀起的金融脱媒

浪潮。

第三方支付组织的举动最令银行

紧张。马蔚华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以支

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

“如果支付业务被侵犯的话,对银行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上述国有大行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解释,银行由支付起家,客户最早出于支付目的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有了存款后慢慢发现还可以拿去放贷,于是就有了贷款,存、贷、汇业务因支付而衍生出来。

在I T技术与电子商务共同孕育下,第三方支付组织应需求而生,并迅速在电子支付领域壮大。迄今,央行为前后5批、共计19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范围涵盖网上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2.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2012年9月18日,腾讯宣布打通旗下财付通与微信的应用通道,这意味着其2亿微信用户可通过扫描商户二维码的方式付款,并享受折扣优惠。未来,两者的合作还将实现微信用户之间转账。

关键问题在于,第三方支付组织崛起,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这对于向来扮演资金中介的银行来说,无疑是非生即死的挑战。

在传统的电子支付产业链中,电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

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已不满足只做

银行网关支付平台,借助其数据信息

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开始直接向供应

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等领域扩张。

“我们在支付宝刚成立的时候,

就想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

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告诉

《财经》记者,阿里巴巴最初的B2B平

台是信息平台,不涉及交易,2003年淘

宝推出之后,网络支付成为电子商务

发展的一个障碍。支付宝的出现解决

了商户的支付问题,但中小企业贷款

问题始终存在,阿里巴巴由此而萌发

了开办网络小贷企业的设想。

继2004年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

付宝、坐拥7亿注册用户后,阿里巴巴

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成立浙江阿里

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阿里

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二者以下简

称阿里小贷),创造了“小贷+平台”

的融资模式。

阿里小贷作为阿里巴巴的金融业

务,为淘宝和天猫上的用户提供“订单

贷款”和“信用贷款”两项业务。“订

单贷款”基于“卖家已发货”的订单申

请,信用贷款则完全基于卖家的信用。

目前为止,阿里小贷放贷资金累计已

经超过300亿元,为13万家小微企业、

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

2012年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

将阿里小贷业务向除温州以外的江浙

沪地区的B2B普通会员开放。

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贷业

务,仍以小微信贷为主,尚未对银行的

主流信贷业务构成威胁,且对当前以

大企业贷款为重的银行信贷体系形成

有利的补充。但从长远来看,由于银

行业资本监管新政及利率市场化的推

动,银行机构目前纷纷向中小企业贷

款业务转型,并将这一领域视为实现

资本低消耗、资金高回报成长的重要

战场。

用姜奇平的话说,对于银行业的

转型,抛开纷乱的表面现象,可以抓

住一条主线索来观察。转型标志就是

托夫勒曾经提出的新旧区分:单一品

种大规模生产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分别代表传统生产方式与新的生产方

式。对银行来说,大企业融资与小企

业融资可以分别代表这两种趋向,而

小微贷,就处在转型的正前方十环靶

心上。

目前,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日

利率为0.05%,信用贷款日利率为

0.06%;阿里信用贷款额度为5万元至

100万元,日利率在0.05%至0.06%之

间。参照最低的0.05%日息计算,阿里

金融提供的信用贷款,年化利率最低

应为18%,远高于银行贷款的平均利

率水平。

坊间传说,阿里小贷日利息收入

已超过100万元,虽然这一数据尚难

求证,一位小额贷款行业人士向《财

经》记者表示,阿里小贷可能已经实

现盈利。

更乐观的预测是,“如果阿里巴

巴拿到银行牌照,三年内超过民生银

行不成问题!”2012年7月底,有分析

人士如此对比阿里巴巴与民生银行的

小微贷款业务。而对于拥有国内最多

用户数的腾讯,业界也曾有“腾讯可以

向个人用户提供小额贷款,取代信用

卡”的大胆设想。

银网竞争合作

第三方支付虽然在渠道、创新、客

户需求收集上有优势,但在最终的客户

结算和基础金融服务上仍要依靠银行

“银行牌照?那是没有的事。”

《财经》记者询问是否在争取获得银

行牌照时,包括财付通在内的多家第

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予以否认。

“我们一定不会走线下、做银行,

这不是我们的强项。因为一做线下,我

们就会被纳入到现有的监管体系和银

行服务体系内,我们做不好。”一位阿

里巴巴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2007年,阿里巴巴曾与工行、建行

联合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希望在银行系统下,

结合阿里巴巴用

户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但历时三年,终因双方信贷理念与业务模式难以调和而终结合作。

“银行一般定义贷款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但阿里巴巴平台上贷款额最大的也只在50万元左右,更多的客户只贷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做周转资金之用。”胡晓明告诉《财经》记者。

除了企业贷款规模,两者对企业信用的考核也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认为每天有业务交易的小企业,就是

良好的;但银行认为,有交易不代表有利润;有利润不代表有资产或担保。我们认为,企业不良率到2%尚可接受;但银行却要求做抵押和担保。”

“结果是,推荐了100家企业给银行,但最后被毙掉了97家。对风险和企业资质的不同认识导致合作无法继续。”胡晓明说。

建行有关人士认为,双方合作的终结,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建行无法从阿里巴巴那里获取想要的企业数据信息,反而感觉自己越来越退居后台,离客户越来越远,这是令银行真正感到受威胁的地方。这也正是为什么建行启动“善融商务”平台,直接走向交易前台的初衷。

多位业界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除了竞争,在业务上存在互补、合作的空间。银行在支付结算服务、公信力上占有先机;而第三方支付则手握大量终端客户群,在了解客户需求、营销渠道建设上有优势。

以众多年轻客户、信用卡业务著称的招商银行,在和支付宝合作时一度心存芥蒂,并不愿意开放无交易限额的“快捷支付”。

一位支付宝内部人士透露,出于对品牌具有替代性的担忧,招商银行

此前和支付宝关系不太好,但招行后来发现,无论客户使用什么渠道支付,到最后还是用哪一张银行卡的问题。而在双方合作后,招商银行通过支付宝的电子支付的交易额很快超过几家国有大行。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对《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和第三方不是敌人,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已深刻改变了银行。

快钱市场部副总裁周萍认为,支付公司的最大价值在于支付平台信息的收集作用,帮助银行拓展那些原本无法展业的客户。“第三方支付可在搜集到客户需求之后,再跟银行谈合作,但最基本的支付工具和资金还是来自银行本身。”

在很多第三方支付看来,支付终端和支付模式的创新并不代表互联网对银行核心业务的冲击,更多时候,互联网充当的仍是渠道角色。

快钱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钱已经从单纯的支付业务扩展到供应链融资等金融增值服务,但即便在这些业务模式中,快钱也是充当“收割机”,提供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数据打包和集成,与银行的关系密切,而非对银行业务形成冲击。

第三方支付虽然在渠道、创新、客户需求收集上有优势,但最终客户结算和基础金融服务上仍要依靠银行,加之目前银行外机构“虚拟开户”的问题仍无法解决,客户仍然绕不开银行。

但借助其在电子支付领域的优势,第三方支付组织似乎已可以对银行形成倒逼之势。

以支付宝为例,庞大的淘宝客户基础,构成其与银行议价的有力筹码,使其在与多家银行的合作中争取到

极低或免费的支付手续费。同时,第三方支付也借选择备付金存管银行之机,要求银行开放更多客户,提供更多的系统接口。

便利的第三方支付还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找到了除银行之外的直销渠道,从而对银行代销业务形成冲击。2012年5月初,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三家支付公司正式获批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有关人士坦言,如何处理第三方支付组织与银行间的竞合关系,是其未来工作的重点。

高华证券投资研究部主管马宁2012年8月12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金融圆桌会议上表示,银行业务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寻找潜在客户;二是提供服务;三是风险管理;四是处理纠纷;五是处置不良资产。在他看来,互联网在寻找客户、提供服务和风险管理方面有优势。

不过,由于人是社会人,再综合考虑政治和法律因素,处理纠纷和处置不良资产主要还是得靠传统金融模式。

建行钱文彬博士则撰文建议银行增强其支付产品对非银行支付产品、非银行受理终端的兼容,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寻求自建或者

收购第三方支付平台。

在利差收窄、金融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当下,发展网络支付类业务是商业银行提升用户黏度的重要手段。

姜奇平认为,面对金融业互联网化的机遇,互联网公司对此的态度则类似早年他们对电信运营商的态度,“不碰触核心环节,不希望获得金融行业注意”。而中投总经理谢平则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人们应该具备想象力。”

金融模式创新

互联网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对于经营信息不对称业务的银行来说,信息对称后,其存在的价值将逐步减损

银行并非不想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拿下,毕竟比起大企业信贷,中小企业信贷可带来更高的利差收益。难点在于,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无法面对这一业务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挑战。

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无疑在技术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与银行贷款模式相比,缺乏实物抵押的阿里小贷的不良率不足0.7%,低于银行业当前1%的不良率水平。

姜奇平分析,阿里巴巴持续多年对“诚信通”会员企业信用的记录和监督,以及利用丰富的电子商务经验打造的贷前、贷中、贷后封闭的资金链条,最大限度降低了银行筛选优质企业的成本。这一做法,开始从核心竞争力上发挥互联网作用,并影响银行业务模式。这就不仅仅是给既定银行业务充当管道了。

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而产生的征信手段创新,令信贷客户群呈现快速增长。

与阿里小贷模式的创新性尝试相比,发源于国外的人人贷(Peer to Peer,即个人对个人的贷款方式)的目标对象也是传统金融未覆盖的人群。

2005年3月,全球第一家人人贷公

司Zopa在英国开始运营。在借贷过程

中,Zopa充当信息中介:在 Zopa网页

上,贷款者可列出金额、利率和想要出

借款项的时间;借款者则在无中介的

情况下寻找适合的贷款产品;Zopa则

向借贷双方收取手续费,而非赚取利

息,这是其与阿里小贷之类的网络贷

款公司最重要的区别。

与Zopa类似,美国的第一家人人

贷公司对信用机制进行了调整,从最

初的荷兰式拍卖演变为后来的内部

评级的利率定价机制。而评级的基础

则基于借款人的社会保障号、个人税

号、银行账号、个人信用评分等。这一

模式决定,人人贷业务主要集中在高

信用度人群。

2006年,国内第一家人人贷公司

宜信成立,随后,出现了拍拍贷、红岭

创投、齐放网等规模较大的人人贷公

司。哈佛商学院在2012年5月完成的一

份名为《中国人人信贷概览及其在中

国金融体系中的潜力》(下称评估报

告)的报告中估计,中国已有超过100

家P2P平台。这份尚未正式发布的报告

分析,诸多P2P公司自创立始,年增长

均超过50%。不过,对此尚未有中国相

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予以佐证。

尽管增长迅猛,在信用体系尚不

健全的中国,人人贷公司模式开始

产生变异。宜信C E O唐宁称,目前

除拍拍贷坚持国外同行模式外,多

数人人贷公司已做出修正,将部分

业务转向线下,进行线下的信用评

估和信用教育。

上述评估报告认为,从金融体系

的视角来看,P2P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带来了模式变革,也创造了价值:P2P

将传统的非正式人际借贷标准化,并

让其扩展到借贷者的社交圈及所在区

域之外;通过信用评估及将借贷过程

系统化,P2P信贷平台亦增加了借贷

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了风险及信息不

对称,从而让资本以较低成本流向生

产用途。

以人人贷、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

联网金融机构,通过模式创新将过去

从未有信用记录的人群纳入金融信用

体系,这就使他们梯次接受互联网金

融、传统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在这个模式中,互联网金融与传

统金融展现出了清晰的梯次结构,互

联网金融的本质,不是仅仅作为工具

提升交易效率和降低成本,而是通过

网络征信的方式,拓展金融业服务的

目标人群。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已超越

了以往“将现有业务电脑化”的初浅

阶段,互联网已深入银行核心业务,并

成为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未来电子银行的发展中,银行

业关键是要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姜

奇平认为,银行业要从结构上改变依

靠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

化的社会资本。数据挖掘将成为互联

网金融的关键业务。

互联网与银行的融合不会止步

于此,金融业作为银行主要收入的

业务格局有可能因此而发生转变。

姜奇平预期,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状

态下,银行可能出现这样的前景:金

融业务在全行业收入中的比重大大

下降,数据业务在全行业收入中的

比重大大上升。

姜奇平引述斯蒂格里茨的观点认

为,不是用集中的货币方式,而是用分

散的信贷方式进行交易是可能的:“正

是信息技术的变化最终导致货币是交

易媒介这一观念的过时。个人在和他

们熟悉的人进行交易时,总是广泛地

运用信贷;只有在这个狭小的圈子之

外进行交易时,他们才需要货币。”

马蔚华一直不无担心,以脸谱

(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威胁

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

能,这将是银行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武岩建议,国内银行应以网络

化、移动银行为方向重构渠道体系;

以虚拟化、便捷化和客户自定义为方

向构建产品体系;创建总分行分工合作的产品研发体系;培育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是指由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风险承担者甚至竞争者等构成的价值链,不同的链之间交织形成价值网,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

苹果公司App Store的成功,已经展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巨大魔力。目前,电商、第三方支付、手机系统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都在推荐商业生态圈的建设,在客户基础和“入口为王”的时代,这些聚合大量客户基础的平台都是银行接触客户的极佳场所。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虽然看起来很美,但仍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谨慎,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唐宁表示,金融服务与卖家电不同,金融服务要和客户深度接触,并在High Tech(高科技)与High Touch(深入接触)中找到平衡。他认为,不应高估这波互联网金融热潮的影响。

部分业界人士认为,互联网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对于经营信息不对称业务的银行来说,信息对称后,其存在的价值将逐步减损。然而,银行在金融行业中的“霸主”格局,在中国这样金融管制的经济体中,短期内仍无法撼动。

关键在于银行如何尽快实现转型。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2012年8月24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行已将“智慧银行”纳入其三年发展战略之中,未来工作重点将集中在渠道服务、搭建全球公司客户服务平台、建立创新机制这三个方面。

通过流程再造,西方银行大部分已实现了流程银行,而国内银行业还处于部门银行阶段,改变现有部门的利益分配,需要上层魄力,以及科技和业务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

在业界人士看来,对于做惯了存、贷、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想在互联网金融上真正施展拳脚并非易

事,人员、文化、创新、架构都有可能

成为掣肘。而在最近几年靠存贷差就

能“吃饱饭”的时代,银行的创新动力

究竟有多大,仍有待事实考量。

监管问题待解

目前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灰色地带,

现行监管体系无法完全覆盖,适度的混

业监管,或是未来的一个选择,但涉及

相关立法和监管体系的变化,需要较长

时间

互联网金融在不断创新的同时,

也要面对有效监管的挑战。

任何市场,创新永远在监管之

前,监管的艺术在于既不限制市场的

创造力,又能敏锐地嗅到新的市场风

险而防患于未然。

互联网金融模式花样繁多,主流

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P2P贷款平台和

网络信贷机构,另外,传统金融企业的

“触电”趋势也愈发明显。

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在央

行2011年5月陆续发放支付牌照后,

其法律地位得到认可,并由央行支付

结算司负责监管。与此同时,2011年5

月成立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行业

自律性组织,也意在维护市场竞争秩

序、防范支付清算风险,第三方支付

已经进入“后牌照时代”。

相比之下,P2P贷款平台则仍游离

于监管之外。从P2P贷款平台的业务性

质看, 可将其归为网上民间借贷中介。

由于《放贷人条例》尚未出台, 此种民

间借贷中介仍处于法律真空地带,央

行和银监会都无法定权限实施监管。

央行海口中心支行邢增艺、王

艳曾撰文建议出台《网络借贷管理办

法》,对网络借贷的性质、组织形式、

经营范围予以规定,将从事网络借贷

业务的网站界定为“民间借贷中介组

织”,指定央行分支机构和银监会派

出机构作为监管部门,建立网络信贷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借款用途、借

款利率、贷款期限、分笔情况、偿还情

况等进行监测, 并要求网站定时报送

数据报表。

外界对人人贷模式的争议,集

中于资金监管和担保问题上。唐宁认

为,人人贷公司大多采用与出借人风

险共担的机制。宜信会从出借资金总

额中抽出贷款总额的一部分(2%)作

为还款风险金,但如果超过风险金额

度,责任由出借人承担。

中国共有上百家P2P公司,目前并

没有监管机构、第三方商业银行等对

其进行监管,只能通过行业自律。这

让监管部门看到风险所在。

2011年8月23日,银监会办公厅下

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

知》(下称《通知》),指出了包括贷

款可能进入“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

业、业务风险难以控制、监管职责不

清等在内的七项风险。但据中国金融

四十人论坛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研究》报告观点,《通知》意在向商业

银行提示人人贷潜在的风险,并非否

定P2P融资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监管机构当时的忧虑是,由于行

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

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

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

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

集资。

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P2P贷款平

台认识到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它们希

望仿照第三方支付的路径,借由业务

规模扩大的既成事实,逐渐获得法律

认可。

宜信、贷帮、人人贷曾在去年发

起“小额信贷服务中介机构联席会”,

并发布了《小额信贷服务中介机构行

业自律公约》。

对于阿里金融来说,旗下两家小

贷公司分别在浙江和重庆注册,归当

地金融办监管。而温州民间借贷登记

服务中心则由当地金融办负责筹备和

监管。

对于阿里小贷基于网络数据征信

的方式,亦有金融行业人士持保留态

度。高华证券投资研究部主管马宁认为,数据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了解客户,但任何数据都是历史数据,不能代替人的思维。用过去的交易数据来判断未来趋势,相当于在对冲基金中使用物理学混沌模型来预测,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危害也会加倍。

他同时认为,尽管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留下交易数据,但互联网无法掌握贷款人的资金流向,只关注购销行为的风险较大。此外,对不良资产和纠纷的处理仍需要互联网之外人与人的沟通解决。据《财经》记者了解,阿里小贷设有专门人员负责“追债”,不过由于坏账率不高,目前这部分成本支出不大。

传统金融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目前仍采取机构监管。一位银监会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尚无特定监管部门对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线上的创新,依然依靠机构监管。

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王连洲对《财经》记者称,目前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灰色地带,现行监管体系无法完全覆盖,适度的混业监管,或是

未来的一个选择,但涉及相关立法和

监管体系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程序

性问题会有很多。

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中的许多

创新还难以预测,但节省成本的效果

十分明显,尤其是对于那些网点不多

的金融机构,走向网络化服务已是大

势所趋。

世行在《无网点银行业务2020》

报告中写道,瞬息万变的技术对于监

管界限和定义的挑战始终存在,监管

者应该采取积极、试验的态度,不断

地与监管同业分享新的经验。

世行建议,政策制定者可在早期

适当放松创新环境、鼓励尝试,随后

在市场发展不同阶段逐步增加控制和

监管。这样在每个阶段,服务提供者

均将从监管环境的确定性中受益,这

种确定性来自监管者对风险和机会的

细致拿捏。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中国金

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报告《互联网金融

模式研究》(下称《报告》)中表示,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监管形态将以行

为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主。

在谢平看来,在互联网金融模式

下,因为金融市场运行完全互联网化,

中介作用弱化,破产或遭受流动性危

机而产生的负外部性自然也变小,针

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也将随之

淡化。

《报告》指出,在互联网金融模

式下,因为风险分散效应,市场风险

以系统性风险为主、证券的个体风险

能被充分分散掉,信用风险造成的极

端损失也不易出现;风险对冲需求减

少,衍生品简单化,但保险的商业模

式仍成立。

不仅监管,传统金融理论也会受

到挑战。谢平认为,对学界而言,支付

革命会冲击现有的货币理论,互联网

金融模式下的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会

产生许多全新课题,会冲击现有的货

币政策、金融监管和资本市场理论。

“如果我们的想象不够远,互联

网的发展就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谢

平在8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

网金融圆桌会议上表示,“现在讨论

的一些问题,可能一时找不到答案,但

要相信,未来有可能找到答案。货币创

造问题、监管问题、风险问题、反洗钱

问题,都会逐渐找到解决办法。”

(《财经》2012年第26期)省农发行与省农信社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

2012年12月7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与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昆明翠湖宾馆举行,

双方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将全面展开。

为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双方在总结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互相支持、密切合作、共促发展”的原则,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开展资金融通业务、联合贷款和

银团贷款业务、会计结算业务、现金

业务、银行卡和电子银行业务、中间

业务、信贷资产转让等业务合作。双

方明确了业务合作的具体细节和对接

方式。

双方通过全方位的合作,发挥各

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力支持地

方发展。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将利用农

业政策性银行优势,在引导资金回流

农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

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企业发

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双方

将形成合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互利共赢。

(摄影:马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