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摄影用光doc

第四章摄影用光doc
第四章摄影用光doc

第四章摄影用光

学习要点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光与影是摄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摄影者利用光线来描绘、揭示、渲染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它不仅能再现被摄体的形状、质感、色彩、立体感、空间感等信息,而且特定光线的运用还能改变被摄体的形态、色彩等,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从而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情感。摄影者应该摄影者应该了解常用的摄影光源的性质,研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光,认识光的基本规律,掌握不同光线的造型功能、表情达意功能,从而能动而巧妙地运用光线创作出魅力无穷的摄影作品。

第一节常用的摄影光源

自然界中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常用的摄影光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自然光、人工光、自然光和人工光并存的混合光。

一、自然光

太阳光、星光、闪电、萤火虫光等都属于自然光。其中,太阳光是摄影者最常用的一种光线,它由阳光和天空光混合而成,亮度高,照明均匀,照射时间长。太阳光随着时间、季节、地理位置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有着自己的规律。根据天气情况的不同,自然光又分为直射阳光、多云天气、阴雨天等。摄影者必须掌握不同天气光线的变化规律及其造型特点,根据拍摄对象的需要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获得满意的光效。

1. 太阳直射光的变化规律和造型特点

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光在一天中从早到晚的运动过程使光线产生高低角度的变化,形成平射、斜射、顶射的不同角度,也产生光质软硬和色温高低的变化,这些光线作用在被摄体上就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根据光线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造型特点,我们可以将一天分为以下四个光线时刻:日出和日落时刻、上午和下午时刻、中午时刻、清

晨和黄昏时刻。

日出和日落时刻

早晚日出和日落时刻,太阳与地平线保持在15 o之内时,阳光要透过浓厚的雾气和尘埃层才能照明地面上的景物。这时,只有波长较长的红、黄色的光波才能穿透大气层,使早晨和傍晚的光线带上橙红色调,在这种光线下照射下的景物也染上了深红、桔红或粉红色。早晨的空气潮湿,常常伴有晨雾,景物如同蒙上一层薄纱,光线比较柔和。而日落时分,空气中的尘埃使光线柔化,使景物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都有所降低,产生了轻柔迷离、飘浮不定的朦胧感。若采用逆光拍摄,画面空气透视明显,景物近深远淡的空间感得到强化。在早晚拍摄日出日落瞬间那绚丽多彩的景象是风光摄影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许多摄影者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获得这一美好的瞬间。

早晨或傍晚的阳光照射角度低,景物的投影往往被拉得很长,是利用物体的投影来进行创作的理想的时间段,可以利用富有图案美的投影来参与画面的构图。投影还具有含蓄、优美、富有寓意的特点,可以引人想象,给人留下较大的思考、想象的空间。

要拍摄到日出或日落,最好在日出日落前半小时到达拍摄现场,这样才有充裕的时间选择拍摄地点和角度。摄影者还要注意利用近处的礁石、树木、水面的船只、天边的飞鸟、或在雾气笼罩下的山峰等表现出空间感,或使画面有一个视觉中心。因为无论天空的云霞形状、色彩多么漂亮,最终决定画面是否成功还是取决于地面景物表现的好坏,如果地面景物没有好的线形、轮廓,则很难获得成功。

上午和下午时刻

这一段时间是太阳光的正常照明时刻。照明强度高但变化小,照度和色温均匀稳定,能明显地造成被摄物的明暗差别,同时由于地面的反射光和天空的散射光交织而成的柔和的光线起了辅助光的作用,照亮了景物的阴影部分,表现出暗部的细节层次,而且柔化了景物的明暗反差。在这些时刻摄影,能使画面影调明快、色彩鲜亮、反差适中、层次丰富,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得到较好的表现。

中午时刻

中午前后,太阳光垂直照射,被摄对象的顶部很亮,在被摄体的下方产生浓重的投影,画面内明暗对比较强烈。这时候空气湿度小,景物前后虚实感不明显,又缺少色彩冷暖度和亮度上的对比,因而拍摄出的照片景物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显得平淡,深度不够。但是,你如果运用得好,有时也能拍摄出好的作品。如从高处拍摄低处的群山、树林等,由于顶光的作用,一座座山头,一片片树林,顶端明亮,下部较暗,景物中各个物体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也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但是,一般而言,用顶光拍摄风光,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太容易掌握的。

顶光不适合拍摄人物肖像,特别是近景拍摄时,人物的额头、鼻子和颧骨部分很亮,而在眼眶内、鼻子和下颚下会形成很深的阴影,造型效果欠佳。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适宜用于刻画人物,但运用得当又不失为一种特色,能拍摄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画面。

清晨与黄昏时刻

清晨,太阳出来之前的光线,也给摄影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拍摄机会。晴朗天气的清晨常带有蒙蒙薄雾,这时的光线带有雾天天气的特征,并且色温很高,拍摄出来的彩色照片呈蓝紫色,整个画面效果清新、淡雅。当太阳即将跃出地平线时,天边逐渐变为金灿灿的暖色调,可以拍摄出色彩丰富的梦幻般的照片。

黄昏,太阳落山后,不要急于离开。在太阳降落的方向上,落日的余晖把天空染成橙红色,而其它地方的天空呈现各种不同的蓝紫色,景物主要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色调偏暗,失去了细部层次,只能看到概貌,景物表面色的特征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明暗亮度关系比较复杂的光线,用这种光线拍摄的风景,粗看色彩比较单调,画面呈灰暗色调,若仔细分辨,色彩、层次还是很丰富的,充满一种柔和、朦胧和神秘的美。这种光线和天空的色彩转瞬即逝,应善于抓住机会拍摄。

黄昏,当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上,天空带着夕照余晖,街上华灯初上,用日光型彩色照片拍摄的灯火阑珊的建筑物和街道呈暖色调,映衬在深蓝色或带着落日余晖的天空中,景色十分优美。大多数“夜景”类的照片都是在这段时间内拍摄完成,而真正在夜晚时间拍摄的出的夜景照片上,建筑物等被摄体和漆黑的天空连成一片,效果不好。

2. 散射光

散射光是指多云天气或阴雨天,太阳被浓云遮挡,透过云层的光线。散射光的照明

特点是:光的照射面积大,照度弱,光线均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对景物造成的反差小,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有所削弱。景物的层次主要靠物体本身的色彩、影调分布而获得,色彩的特征及表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要想在画面中造成纵深感,只有利用暗的前景或利用线条透视的方法才能获得。拍摄时必须严格掌握曝光量,拍出的照片才能层次丰富。

散射光依天气状况和具体环境的不同,其亮度、反差、色温也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多云天气、阴天、晴天阳光底下阴影处,它们具有不同的散射效果。

多云天气阳光要透过薄云才能投射到地面上,由于云层薄,阳光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方向性和较大的亮度,可以在被摄体上形成受光面、背

景面,形成一定的明暗反差,有利于表现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质感。阳光经过云层这一柔光屏后,光质由硬光变成了软光,明暗反差不会太大,这种反差通常都在胶卷的宽容度范围之内,可以把被摄者的各种影调充分表现出来。多云天气的色温基本保持日光色温,用彩色片拍摄不会产生偏色。多云天气是拍摄时装、人像,翻拍字画的绝佳天气。

阴天,阳光要透过厚厚的云层才投射到地面,光照度降低,这种天气拍摄的照片缺乏阴影和反差,被摄体显得非常平淡。如果你想靠强光和阴影来烘托画面气氛,就要避开这种光线拍摄。如果你所寻求的气氛是柔和的、敏感的和沉思的,阴云日子的漫射光线可能很理想。

晴天阴影处拍摄,如在建筑物的阴影中、树荫下、阳伞下等,被摄体在阳光直射不到的阴影中,受光来自广阔、强烈的天空光和明亮阳光直射下的环境反射光,由于天空光和环境光都非常明亮、方向性强,晴天阴影处的光比变化范围较大,摄影者可因地制宜地调整被摄对象与环境的关系可获得前侧、侧逆等多种倾向的光线效果。

室外散射光的三种情况各有差异,摄影师需根据具体天气、具体环境情况灵活发挥。

二、人工光

电光源、火焰光等都属于人工光。摄影中最常用的人工光是电光源,它又主要分为热辐射电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白炽灯、卤钨灯通过电流后变热发光,这类光源是热辐射体。而电子闪光灯的闪光则是利用电子激发惰性气体而发出脉冲光,属于气体放电光源。电子闪光灯是最常用的人工照明光源,主要可分为作为照相机附件使用的轻便型电子闪光灯和摄影棚内使用的大型影室闪光灯,这里主要介绍轻便型电子闪光灯及其使用技法,大型影室闪光灯是专业摄影工作者在摄影棚内拍摄人像、产品广告等使用的人工照明光源,这里暂不作介绍。

轻便型电子闪光灯是摄影者必备的照明器具,它体积小、发光强,色温与日光相当,使用方便。在室内和夜晚等光线微弱场合,可使用闪光照明作为主要光源;在强烈阳光下采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拍摄时,常用它提供辅助照明,以提高被摄体暗部的亮度,减弱明暗反差。

照相机上使用的闪光灯可分为内置式闪光灯和独立式闪光灯。内置式闪光灯固定在相机上,它与相机合为一体,使用方便,主要用于家用袖珍照相机,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也带有内置式闪光灯。内置式闪光灯的闪光指数较小,通常只有GNl2左右(ISO100/米),难以满足较远距离的拍摄需要,也无法采用反射闪光等技术。独立式闪光灯是单独的灯具,功率较大、功能较多、使用灵活、便于实施多种闪光用光技术,因而受到专业摄影者的偏爱。独立式闪光灯中有手动闪光灯、通用型自动闪光灯和专用型自动闪光灯。由于数码相机的成像特性不同于传统相机,许多厂商还推出了数码相机专用的闪光灯。

三、混合光

在室内环境拍摄时,常常会碰到既有自然光又有人工光的混合照明情况,这种人工光往往是拍摄场景中存在的,如熊熊的炉火光、闪动的电焊光、日常的照明灯光等。这些拍摄现场原有的光源,比较真实与自然,而且亮度也较高,有现场特有的气氛,在拍摄中要充分地加以利用。在拍摄某些室内环境,如室内家居生活环境、宾馆、博物馆大厅,摄影者既利用门厅和窗户的日光,也让大厅内天花板的吊灯、墙壁的壁灯都亮着,这样既能保留拍摄现场的现场气氛,又可获得丰富的画面色彩效果,可以避免出现人为做作、光线效果不真实的现象。此外,在室内拍摄,有时由于室内自然光照明的不足或照明效果的不理想,我们会根据拍摄需要,人为地加用一些光线,这也是人工光线的一种形式。如果自然光与人工光合理地综合运用,不仅可提高室内的照明亮度,而且还能弥补自然光的照明不足。

室内自然光与人工光的混合照明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另一种是以人工光为主,自然光为辅。一般情况下,人工光的色温要比自然光的色温低。

在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的情况下,如果为了保留现场的光线效果,一般要以自然光为基准选用感光胶片或选用校色温滤光镜,这样自然光照明的区域色彩还原正常,而人工光照明的区域则会呈现出暖色调,可以体现出其真实的现场气氛。反之,在人工光为主,自然光为辅的情况下,一般要以人工光为基准选用感光胶片或选用校色温滤光镜。如果为了使整体场景中的景物都做到色彩准确还原和色调一致,在实际拍摄当中,往往采用遮挡自然光的方式,削弱自然光的影响,从而达到色温的统一和画面色彩的准确还原。也可以采用在门窗上加用橙红色纸,使自然光色温降低至与人工光色温一致,但这种方法操作较繁琐,往往是专业摄影师才会采用。

第二节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

摄影离不开光,由于光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周围五彩缤纷的景物,这些景物的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在感光胶片或图像传感器上,从而记录下它们的影像。在摄影创作中,

光还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通过对光的选择、调度、控制,可以逼真地再现出被摄物体的形状、质感、色彩和空间立体感;运用特定的光线,摄影者可以有选择地强调、突出被摄体的某些侧面,而同时掩饰某些侧面,它引导着观众视线,形成画面重点。此外,光又能渲染画面气氛,产生意境、强化情感表现,营造出优美的视觉空间。

一、表现被摄体的形态

客观世界中的任何物体都有其特殊的形态结构,光线的处理对于被摄体形态的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顺光有利于表现出受光面的形状,但是物体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表现得比较差;侧光可以形成物体表面的受光面、阴影面、投影,有利于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立体感;侧逆光、逆光是表现物体轮廓最好的光线,剪影、半剪影剔除了被摄体的质感、结构、色彩等信息,是表现形状的最有利的形式。

在散射光照明下,如果被摄物体自身明暗、色彩对比强烈,则可以较好地表现形状;如果被摄物体自身明暗、色彩对比很弱,则难以表现物体的形状;在直射光照明下,物体表面的明暗分界线很清楚,能很好的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二、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

摄影画面是个二维空间,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是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存在的三维空间,摄影创作中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在二维平面上让观众感觉到三维立体存在的事物。其中,光线是营造画面空间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视觉经验:被摄景物在光线的照射下,由于空气介质和尘埃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近处的景物比较清晰,远处的景物模糊;近处的景物色调深些,远处的景物色调浅些;近处的景物色彩饱和、鲜明,远处的色彩灰暗,往往罩上一层淡淡的青蓝色,这种影调透视造成了画面的空间深度感。在侧光、逆光照明下,这种影调透视造成的空间深度感特别强烈。

被摄物体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照明下,将会投射下明显的影子,这既可以说明光源的位置、高度或大概的时间概念,也可以交待被摄体的空间位置。例如,早晨或傍晚的阳光照射角度低,被摄体的投影往往被拉得很长,物体的投影可以间接地反映物体的形状,表现出空间透视,造成近暗远淡、近深远浅的画面效果;我们还可以通过投影的多少、大小、长短变化来表现一种强烈的时间概念。

三、表现被摄体的影调

影调是指画面上明暗过渡层次和等级,光线直接影响到影调效果。不同的光线在画

面上会产生不同的影调效果,在强烈直射光照明下,影调对比强烈;在弱光或散射光照明下,影调对比减弱。同样是直射光照明,光源照射方向不同产生的影调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下一节中将会详细探讨光度、光质、光位对影调的影响。在拍摄中要正确地选择光线,控制好画面的影调变化,表现出被摄体应有的反差、质感和层次。

照片上的影调一般可以分为中间调、高调和低调,不同形式的光线的应用有利于形成不同的影调效果,以浅色调为主的被摄体在亮背景衬托下,如果采用散射光或顺光照明可以拍摄出高调效果的画面,高调画面适合于表现轻快、安静、优美、淡雅、纯洁、轻柔、梦幻等感情色彩的题材。而侧逆光或逆光照明是拍摄出低调效果画面的基础,低调画面适合于表现沉重、肃穆、悲伤、庄严、忧郁、深邃、恐怖、神秘等感情色彩的题材。一般来说,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可以拍摄到正常影调的画面,如前面所述在太阳光下的正常照明时刻拍摄出的照片可以包含由白到黑、由明到暗的各种影调层次,它对表现色彩、质感、立体感、空间感都是非常有利的,给人真实、自然的视觉感受,是日常摄影中运用得最多的影调形式。正常影调画面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往往随着被摄体形象、光线、动势、色彩的构成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根据不同的拍摄题材,选择并调控不同形式的光线有利于表达出特定的画面气氛。

四、表现被摄体的质感

质感是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它再现出物体的表面构造的性质,唤起人们与接触那种物体相联系的感觉和知觉,间接引起你的触觉,给照片增强了真实感。无论是光洁的玻璃表面、粗糙的石头,还是小猫头部的细毛,都说明物体有不同质感。质感在给予我们物质印象的同时,还帮助我们感受物体的重量与体积,软度和硬度。在一个二维画面里,质感有助于传达出被摄体的三维空间,使照片中的物体看起来更加生动,给观赏者以更强烈的视觉刺激。

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体,根据其表面质地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即表面粗糙型、表面光滑型、透明型、镜面型的物体。各种物体的质地不同,其表面结构特征不同,则其对于光线的反射特性也不同,在摄影过程中表现其质感的方法也不一样:对于表面结构极其粗糙的物体,往往采用具有一定亮度的、与物体表面呈一定角度的侧光、侧逆光照明,突出其质感特征;而对于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应当用倾斜的、从一定角度射向被摄体表面的散射光,并且要注意选择能见到其表面高光的位置拍摄,注意形成其表面高光点;透明的物体一般要采用逆光、侧逆光照明,让观众在画面上看到光线穿过透明体;镜面物体则应当采用极柔和的散射光照明。我们凭借不同被摄体对光的吸收、反射、透射的不同来区分并拍摄出它们的表面纹理、质地、色彩。

第三节摄影用光的基本要素

光本身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光有强、弱、硬、软之分,有正、侧、逆的变化,有高、低、平的区别,光色还有冷暖的不同。不同形式的光也带来不同的情调:初升的太阳火红热烈、充满朝气;正午的阳光显得强烈灼热;多云天气的光线则如天鹅绒般的柔软;透过树叶缝隙的日光带有微妙的图案;阴雨天的光线雾气朦胧;月夜的光线带有神秘而恐怖的戏剧效果。光赋予万物丰富的造型和多彩的情感,摄影者应该注意观察各种光线的造型效果及其适宜渲染怎样的气氛和情感,提高对光线的敏感性,并从各种不同形式的光线中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达到自己特定的表现意图。

一、光度对摄影创作的影响

光度是光源的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其中,光源的发光强度(即照明强度)影响最大。在无云的天气里,正午的日光非常强烈,而阴雨的天气则光线昏暗,没有月亮的晚上可以说没有光。对于人工光来说,照明强度还随光源的输出功率和被摄体距光源的距离而变化。照明强度除了影响胶片感光度的选择和曝光量的控制外,还间接地影响景深和动体的动静虚实程度,例如,强光下会导致使用小光圈和高快门速度,影像景深相应变大,高快门速度更容易凝固动体的动作。不同照明强度产生的画面效果还会给人以不同的情绪反应,通常,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趣。

照明强度的明暗差别,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摄影中的被摄体的色彩再现。摄影者要善于观察并抓住强弱不同的光线在被摄体上产生的变化,应用适当强度的光,更好地突出特定被摄体的特性。

二、不同光质的运用

根据光源发出光线的聚、散、软、硬的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1. 直射光

不受云雾遮挡的太阳光,从聚光灯、泛光灯等发出的人工光,都属于直射光。直射光的光照度强,方向性明显,照射在被摄体上,易产生强烈的反光与耀斑、清晰的边缘轮廓、反差特大的影调及明显的投影,对被摄体的造型和立体效果的塑造力强,也有助于表现质感,塑造形象,产生趣味性强烈的图案,对粗糙的质感刻画尤佳。不过,直射

光过于强烈的反差会超出胶片的宽容度,减少影像的层次。直射光造成的阴影部分,可以随着光源与被摄体位置或者摄影者与光源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拍摄时应认真观察、调整。

2. 散射光

多云天气或阴雨天的光线,经过柔光灯箱或反光伞等柔化后的光线,经墙壁、天花板或其它能够漫反射光线的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都属于散射光。散射光照射的面积大,比较柔和均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产生微弱的阴影,或者根本没有阴影,反差也很小。在散射光下拍摄的物体表面平滑连续,质感细腻,影调层次也比较丰富。因而,散射光适合用于细腻地表现被摄体的细节层次和光洁物体的表面质感,也适合表现淡雅的景物。但在散射光照射下的被摄体,其立体感、轮廓特征、色彩都不如直射光鲜明强烈,画面气氛平淡,缺乏深度感,所以,散射光一般不宜拍摄远景或大场面。

三、不同光位的运用

直射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随着光源位置的移动,被摄体产生不同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从而也产生不同的造型变化,影响到被摄体的质感和形体表现,拍摄时应根据不同的被摄体选择特定方向和角度的光线以便充分利用光线的造型能力。

1. 顺光

当我们面对被摄体拍摄时,从我们身后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称为顺光,它又称“正面光”。这时被摄体朝向镜头的一面都沐浴在直射光中,受到均匀的光照,所有的投影都落在它的背后,整个画面很少或几乎没有阴影,形不成明显的明暗差别,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主要由本身的性质决定。因而,顺光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粗糙物体的质感特征也得不到显示,画面效果平淡。

顺光使画面充满一片平匀的光亮,能逼真地再现物体的色彩,也适宜拍摄具有明快、清朗、素雅等特点的高调画面。顺光还可以润饰和消除粗糙物体表面的某些缺陷。在人像摄影中,常用来拍摄年轻女性、儿童,用以突出她们光洁、细腻、平滑的肤质。

2. 侧光

一天之中太阳斜射时间最长,景物经常处于侧光照射下。侧光使物体受光的一面产

生高光,不受光的一面形成阴影,这样,便在画面上形成了明暗对比,景物轮廓鲜明,纹理清晰,色彩鲜艳,前后景物的空间感也强,突出了被摄体的质感和结构,是摄影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光线。侧光又分为前侧光和正侧光。

前侧光指从相机与被摄体轴线成45o左右位置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在前侧光照明下,使景物大部分处在明亮的光线下,少部分构成阴影,既丰富了画面层次,突出了景物的主体形象,又显得协调,给人以明快的感觉。这种光线明暗分配协调,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正侧光指从相机与被摄体轴线成90o左右位置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在正侧光照射下,被摄体受光面沐浴在光线里,而背光面掩蔽在黑暗中,明暗对比强烈。还使表面结构比较粗糙或凹凸不平的被摄体表面的每一个细微起伏和突起都产生明显的阴影,精细地表现出被摄体的质感特征(见图2-3-3),因此也被称为“质感照明”。你可以采用这种光线来突出旧木板脱落的漆、粗糙的岩石和海滩的沙粒,还有诸如木纹、织物、皮革、石刻、浮雕等被摄体的质感特征。

运用侧光照明,特别是在强侧光条件下拍摄人物的近景、特写时,被摄体反差很大,应该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对阴影部分补光,增加阴暗部分的影调层次,缩小明暗对比。

3. 逆光

逆光从镜头迎面射向被摄景物,使被摄景物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但是在物体边缘产生轮廓光,使景物之间产生明显的光的界域。逆光分为正逆光和侧逆光两种。

逆光摄影在表现景物层次和立体感方面虽不如侧光,但它在风光摄影中有利于表现出近深远淡的影调透视效果,给人以空间深度感。这是因为在逆光照明下,由于空气介质对光线的扩散作用,使景物看上去近深远浅、近实远虚,画面空气透视感强,这对于表现晨雾暮霭、日出日落等都很理想。特别在拍摄全景或大全景场面时,运用逆光可增加景物的层次,创造出空间深度感。

逆光拍摄时,如果背景比较暗,被摄体周围能形成“光环”,使被摄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显得醒目突出。一些半透明物体,如丝绸、植物的叶子、花瓣等在逆光照射下会产生很好的质感。利用早晚低角度的逆光拍摄水面,可表现出波光粼粼的效果。如果背景较亮,按背景亮度曝光,被摄体就可以被处理成剪影的效果。用逆光拍摄平静的水面,尤其是水面在画面中占据较大面积时,采用逆光拍摄会获得比其他光照下更理想的效果。

逆光拍摄要避免阳光(或强烈的人工光)直射镜头,否则,光线在镜头内部反射,容易产生眩光现象。可以通过调整相机的角度或在镜头前加上与之相匹配的遮光罩,也可以用手或帽子等挡住射向镜头的光线,以免光线直射镜头。在曝光上,因为被摄体大都处于阴影中,色彩显得灰暗,还造成被摄体阴影部位很暗。若要获得满意的暗部层次,一般应以阴暗部位亮度为曝光依据(或按照拍摄点所测得的平均测光数值增加1~2档的曝

光量),或对阴暗部位进行补光。

四、不同光型的运用

摄影照明往往不是由单一光源照明,在自然光中,太阳是一个直射光,另外还有巨大的天空的散射光,地面、环境的反射光及人工设置的反射光。人工光则更为明显,除布置主光外,还要用辅助光补充照明,此外,还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等。人工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一般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五种光型。因此,摄影用光是对各种光源综合使用和控制而取得的整体效果。

布光往往不只是运用一种光型的灯光,而是对各种光型的灯光进行综合运用。其中,主光是在摄影照明中起主导作用的光;辅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的不足,以提高暗部亮度和加强暗部质感,控制光比来调整被摄体的明暗反差;勾勒被摄体轮廓的光称为轮廓光;用来照明环境背景的光称为背景光;装饰光主要用以弥补画面中所有布光不足的地方或修饰某些被摄体细部,或突出、夸张某些局部,达到调整局部照明和美化形象的目的。因此,它是面积小、范围窄的用光。

人工布光往往不只是运用一种光型的灯光,而是对上述各种光型的灯光进行综合运用。以不同方向和高度的光线组合来运用上述的五种光型,能拍摄出不同光线效果的画面,塑造各种理想的形象。但并非每次摄影都非得用上全部光种,不必“五光俱全”而是应根据被摄体的特点,拍摄的要求和内容的需要来选用。一般情况下,仅用主光和辅光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布光时,首先应布置主光,确立主体的初步造型;然后配以辅光弥补主光不足之处,使明暗过渡自然,改进未被主光照亮部分的造型。为了区分主体与背景,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可加轮廓光照明,根据拍摄题材的需要,打上背景光,确定整个画面的基调,如果主体的局部细节造型不理想或与整体不协调,使用装饰光加强整体造型与美感。布光过程要控制好各种光型间的光比,各种光线应和主光和谐一致。

五、不同光色的运用

光源色温对彩色摄影的影响很大,数码相机上的白平衡调整,传统胶片相机拍摄前选择“日光型”或“灯光型”胶片,或者在镜头前加色温转换滤光镜,都是为了调节光源的色温,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如果光源的色温和彩色胶片要求的色温平衡性一致(或者数码相机上的白平衡设置准确),则被摄体色彩还原准确,否则,就会导致影像偏色。通常情况下,要求拍摄出的照片色彩还原准确,对于画面上的偏色要进行校正,而有时又要特意利用这种偏色为画面营造一定的气氛。如用日光型胶片在月夜拍摄的照片偏蓝色调,传达出夜的深邃、静

谧的气氛;用日光型胶片拍摄城市夜景的照片偏橙红色调,表现出街市的繁华景象。

光源色温不同所产生的光色的冷暖变化又会引起人们许多感情上的联想,如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热血、红花、朝霞等,从而令人感到一种热烈、活跃的情趣;蓝色使人联想到海水、炎夏的树荫和冰雪的阴影而产生凉爽和寒冷感,又使人联想到宁静、安详或凄凉。

六、光比

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和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脸部是关键部位,而且亮面与阴影面的反光率基本相同,所以通常把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影面反射出来的亮度比当作光比。光比较小时,被摄者亮部与阴影面的影调反差较小,容易表现出被摄者脸部的丰富层次和色彩;但若光比太小,影调又过于平淡,立体感也偏弱。光比大,被摄者脸部的影调反差大,显得影调生硬,被摄者亮面和阴影面的色彩比较难兼顾,细部层次也有所损失。一般来说,人像摄影要获得正常的影调反差,光比一般应控制在3:1~4:1左右,这样的光比对于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都适用。

从人们感觉上来说,光比不同形成的反差本身也造成一种气氛,并给主题增添带有感情色彩的味道。光比大,往往使人感到含蓄、凝重、深沉、肃穆的气氛;光比小,往往使人感到平静、舒畅、愉悦的气氛。因而,人们将利用反差有力地表现主题,用暗反差格调表现人物坚强的性格,描写精力集中的神态,刻划夜晚的气氛或室内生活的情景,渲染神秘色彩或悲惨境遇;用亮反差格调表现户外生活及其环境气氛,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摄影构图和用光

摄影构图和用光

选择数码相机的要素:应从用途和数码相机的价位来考虑。 ?在选购相机时不要被高像素所蒙蔽,对于一般的日常应用,1000万像素就足够了。同时,降噪功能也很重要。如果在弱光下不能保证手持稳定,刚拍出的照片会模糊,此时可以通过提高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但是提高感光度后,拍摄的画面上就会出现躁点,所以选购的相机要具有降躁功能。 ?用户还应根据个人所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摄影包,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器材及所携带设备的情况。?购买滤光镜里,要注意购买尺寸合适并且螺纹相符的产品。不同厂商生产的滤镜直径各不相同,购买时请看好镜头的口径尺寸,再选择与镜头口径相同尺寸的滤镜。 ?除了调整镜头焦距,还可以通过改变被摄对象与相机的距离进行“调焦”。例如为人物拍照时,若需要拍摄人物全身,需要拉大被摄人物与相机的距离;若需要拍摄人物半身,则要接近人物与相机的距离。 ?采用闪光灯进行补光里,要注意补光的位置及光量,适当的位置及光量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光

线效果。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光来增加画面亮度,但要注意添加的辅助光不能喧宾夺主。?将快门速度与光圈正确组合才能产生曝光恰当的照片,才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不仅大型数码单反相机具备屈光度调节功能,很多功能较全的中小型数码相机也都具备此功能。但因为其结构相对复杂,需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会增加部分成本,因而最重视小巧便携的卡片式数码相机一般都没有该装置。 ?全自动模式也就是“傻瓜模式”。如果不会设置拍摄模式就直接选择全自动模式,因为它适用于务类拍摄场景,拍摄时直接按下快门按钮即可。 ?当快门速度降低时,手握相机进行拍摄容易因手抖而引起画面模糊。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可利用三脚架进行支撑。 ?由于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是由相机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功,且其他参数可由拍摄者自行设置。 ?不同型号的相机设置白平衡的方法会略有不同,详细设置可以参见相机的说明书。 摄影构图的概念: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

广告摄影用光分析

广告摄影用光分析 摘要 广告摄影画面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表现与刻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光。明晰人工照明光源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合理、正确的调度与控制照明光源,以达最终控制与明确把握形象、质感、色彩、画面气氛与空间关系。 关键词:广告摄影;用光;造型设计

Abstract The unique and different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d photographic images largely depend on thelighting.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 elements of artificial lighting source and the interlinked,mutually influ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easonably and correctly regulate and control lighting source to finally control and clearly grasp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mage,texture,color,atmosphere of image and space. Key words:photographic images lighting shading performance

目录 一、人造光源的特征 (4) 二、人工照明光源的六要素 (4) 1.光强 (4) 2.光质 (4) 3.光源的面积 (4) 4.发光距离 (4) 5.光比 (5) 6.光色 (5) 三、广告摄影布光造型的根本目的和造型的基本要素 (5) 1.形象塑造 (5) 2.线条 (5) 3.影调 (5) 4.纹理与质感 (5) 5.色彩 (6) 6.氛围 (6) 7.空间的构成 (6)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谢辞 (8)

摄影中光的影响教案

光强 光强,舞台上光的强度,亦称“亮度”。表示展现在舞台上光的明暗程度。(这里所说的光强,不同于光学中所言的发光强度或亮度。)是指舞台光在观众视觉中感受明暗的程度。 光强对舞台演出的照明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有着很重要的造型功能。舞台上展现的一切视觉形象,必须“见于光”。有光才能显现舞台上人物和景物的造型。光愈亮、形象愈突出,光渐暗,形态渐隐;一切景物则淹没于黑暗中。人们的欣赏习惯是视线易向明亮处观看。运用光强可引导和集中观众视线。利用光的强弱和对比可增强舞台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在有限的舞台场地,表现无限的戏剧空间,犹似用黑白灰的素描手法表现的画面。 光的亮暗能引起人的反应,心理原形的源头始于昼夜的自然变化。在人类对自然不了解的远古时代,夜晚的黑暗常给人带来恐惧和神秘,夜晚常常是野兽及传说中的精灵,鬼怪出没有时刻。在人们记忆深处,黑夜常常夺去人的生命,带给人们痛苦。许多肮脏交易,罪恶勾当在黑暗中进行。像《麦克白》中的罪恶行为都发在黑夜,黑夜是最能勾起人无穷联想,进入梦境的时刻人们意识中的地狱也是阴森黑暗的。相反,白天则使人愉快兴奋。人在明亮的光线下可以看到天地万物,明媚的阳光使植物成长,使鲜花盛开,一片美好景象。 戏剧中对光强的运用取决于许多因素。 1、体栽:悲剧中常常对光强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保持在中低调之中,而且全剧起伏较小,节奏平稳,这样能使观众保持在沉重的氛围之中,而喜剧的全剧则统一保持在高调之中,而且整体起伏较大,这样的氛围则容易使整剧节奏欢快,观众心情舒

畅。整体氛围的把握有助于戏剧矛盾的顺畅展开。 2、风格:尊重自然环境的戏剧常常依据自然光的感受来处理舞台气氛,如人艺老版《日出》就是把整个故事安排在从黎明、中午到黄昏、午夜再到黎明一个完整定额时间段。有时则不遵循时间的顺序,有意把故事情节安排在具有象征性的时间段,如把浪漫的恋爱场景安排在黄昏,把忧伤的情节放在阴雨时刻,把一个可怕计划的密谋放在月黑风高之时……。也有完全按照角色的心理感受安排舞台视觉的明暗变化,使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成为揭示心理空间的工具。 3、剧情:由剧情决定光强的运用是建立在体裁的大基础之上的。在戏剧表现上,恐怖、罪恶、思念、孤独、浪漫等情节经常安排在晚上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黑暗可以使恐怖更剧烈。可以使罪恶显得更可耻,使思念显得更刻骨、悠远,使孤独显得更可怜、悲伤、使空间显得更温馨、浪漫……。因而悲剧中高兴场面的光线也相对比较明亮,喜剧中的悲伤场面也经常作较暗的处理。 4、视觉:依据视觉感受来处理光强也是戏剧舞台上经常运用到的。舞台上光的强弱不是靠测量出来的,而是依据人眼对光刺激的心理反应来设计的。例如戏一开幕光不宜太亮,特暗或特亮的场面不宜进间过长,否则,观众都极易引起礼堂疲劳。要给观众看特亮的场面进,先安排一段长时间过的特暗的场景。这样有意识的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处理舞台光强时,就会使观从优心理上感到流畅,自然。 舞台灯光的强弱效果,还经常受具体物质因素影响,例如: ①剧场灯光设备。电源的电量、电压,光源的品种功率,灯 具的数量、质量,灯位的投光角度、投射距离等。 ②舞台上人物造型(服装、化妆)和景物造型(布景、道具),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摘要:电视构图的完美,可以反映一个摄影记者基本功的扎实与不足。电视人物采访时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态,以及被摄体与陪体、背景、光线等的合理安排,以及画面中人物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恰到好处。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与技巧应用使的电视画面具有了艺术的美感。笔者探讨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用光方面的技巧。 关键词:人物采访;构图;用光;技巧 一、光线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光线有冷暖、角度、明暗、顺逆的变化,人物在不同的光影中可以刻画不同的心里特征、表现被摄体的造型效果,因此,合理的利用和规避光线,对于拍摄人物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自然光中,光线的色温、角度等都是有机联系与常态变化的,熟悉了解色温与光线角度的变化常识,对于刻画人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解了光的规律以后我们还可以合理的加以调整与改变,以便于为我们拍摄利用。 日出与日落时分色温较低,暖色调的色彩可以反映强烈的生活气息,很多带情感类的人物拍摄可以用到此种光线。日出后两小时与日落前两小时,光比合适,非常适合被摄人物的采访。中午顶光,明暗反差强烈,容易在人物面部形成浓重的阴影,不适合人物面部的良好表现,但可以刻画一些反映人物刚毅、阳刚之气。如果采访人物中碰到类似自然光,采取的办法一是规避,寻找合适的场景或遮挡物;二是利用反光板等辅助设备调整光比。前侧光(三角光)是采访人物时

常用的光线,可以刻画人物的立体感。逆光的运用往往是为不表现人物特定形象时的表现手法,在大场景中可以表现画面的纵深。阴天散射光缺乏立体感,但女性人物的拍摄还是可以较好的利用此光线。 在室自然光的人物拍摄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房间四周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尽量使人物安排在有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都能满足的光照位置,光比可以利用窗帘的遮挡、被摄体所处光线位置的远近来得以调节,这样拍摄的人物就富有立体感及空间感。 人物的不同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构图、色彩、运动、明暗、形状、动感等来表达,总的来讲,对比、节奏、趣味中心的设置可以根据你在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人物的特点以及节目容来安排设计,这涉及到拍摄者的基本常识及艺术修养。 二、构图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采访被摄人物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被采访人物的性格、爱好、习惯、身高、修养、社会阅历及地位、受教育程度等,了解了被采访者,才能在拍摄时根据容紧扣主题,使人物在电视画面中表现的生动、形象。 在投拍人体的情况中,必须要关注图像的水平状况。许多人在运用摄像机的情况中总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否调节至水平状况,实际上在现实的运用环节里,只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不行的,也需要使用寻像器进行观察镜头是否确实位于水平方位了,因为水平仪观察的是绝对水平,然而人们的图像里水平是一种相对水平。由于人们并非在投拍海平面,却是在投拍人体,所以被摄人物在镜头里一定要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 教学重点: 1、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2、景深的基本知识 3、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 4、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 5、摄影的正确曝光教学难点: 1、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 2、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 3、摄影中曝光的方法 序言 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 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 (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 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 第一章摄影概述 内容要点: 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 第一节概述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 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开启闭合快门的那一瞬间究竟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决定性的瞬间?还是通过照片的真实性及细节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我们在书籍和杂志上看到的美妙照片或许已经成百上千张。或许你也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向往着。 “但愿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照片!”然而只是观赏别人的照片实际上无助于你拍摄出好的作品。 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你并不懂得该寻求什么。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时,就觉得他很美。然而你

曝光与用光 摄影教案

曝光与用光摄影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曝光知识,了解曝光基本要求并掌握曝光各种技巧 重点:测光方式 难点: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拿出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请同学们讲讲它们的曝光功能有什么不同,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曝光是相机成像的关键步骤,用光是曝光的前提条件之一。 (一)适度曝光 将胶片装入照相机,调好焦点后,摁动快门按钮进行拍摄,在摁动快门按钮的同时,相机的快门打开,胶片上涂敷的卤化银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生成潜影,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照相机可以控制进入相机内的光量,即控制曝光的多少。而通过判断景物的明暗情况,调节进入镜头的光量,进而准确地在胶片上成像,就是适度的曝光。 适度曝光的含义就是在底片上能够结成密度适当、层次清晰、明暗部位都能很好地还原正确色彩的影像。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都会造成影像过亮或影像过暗而失去细节和层次,因此适度曝光是摄影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1、测光 测光,就是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行曝光测试,来确定一个适度的曝光数值,测光时最好借助仪器的帮助,也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测光装置。 (1)测光装置的类型 测光装置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内测光系统,另一类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测光表。 测光表有多种:入射式、反射式和点侧光表等。测光表的显示有指针式的,也有数字式的。

机内测光系统有:指针式、挑灯式及曝光指示灯式。 (2)测光方式 测定正确曝光实际上就是测定未知的变数,并且把测出的数字如测光表里已有的信息汇合一起进行处理,从而得出一组可以直接用于相机上的最佳速度和光圈。测光方式主要有入射式测光和反射式测光。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a、入射式测光 入射式测光是从主体位置把测光表对着相机。这种方法主要是测光线的强度,完全不考虑主体反光这个因素。很明显,只有在拍摄的景物范围内光线条件变化很大的时候,才有必要从主体的位置去测光。如在近距离内使用人工照明,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地减弱,所以,必须从主体的位置测定,才能测出光线的正确强度。在室外阳光下拍摄时,则总是在接近相机的位置测光。 由于入射式测光所测的是投射在平面上的光线,所以测光表的受光角必须很大,足以包括180度的范围。要做到这一点,可在测光表的测光口上加一个球形散光罩。这样测出的数字是以主体的平均反射率为17%为基准的。对于反差较高的物体,必须作一定的校正:负片的曝光应比测光表上所所的略多一些,而反转片则应略少一些。由于这种方式的测光不能进行选择性侧光和点式测光,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得作一些估计工作,还得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光线难于测定,通常需要另测一次反射光,以便和入射光测出的数字互相比较。要是这二者差别太大,就应找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对曝光作相应的校正。 b、反射式测光 用这种方式测光的时候,总是把测光表从相机的位置对向被摄体。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测光表的测光角和所用镜头的视角应大致差不多。测光角如果大大超过镜头的视角,就应该把测光表放到离主体较近的地方,使测光表的视场和镜头大致一样。 在反射式测光中,测光表显示的是主体的平均反射光,同时,它还把测光角内一切其它反射光都测量进去了。 只要最强的高光和最暗的阴影部份的测定值和整个景物的重点平均测定值相差不大,这种测光方式总能提供准确的曝光值。如果景物中有小块极亮或极暗部分,所测出的总平均值必须加以校正。其校正程度视所用胶卷的类型和这些极亮或极暗部分在画面上的重要性如何而定。 (3)机内测光系统的种类 照相机的内测光系统测定的都是反射光,但是不同的照相机有特有的测光模式。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 用光的意思是在拍摄照片时,如何采用好各种光线。用好光是摄影构图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大家知道,照片是靠光线形成,没有光线就没有照片,所以过去有人称照片为”光画”。也就是说照片是靠光线来画的”画”。这是70年代南京军区前线报摄影记者来江山给我们的讲课,至今我还记住这句话。

要有光才有照片

?光线可分为自然光与人造光两大类。而各种光的亮度与角度是直接关系到照片的感光度与构图艺术效果的好坏,如果我们重视用光,懂得用光,会用好光。那就可以说你的摄影艺术水平已进入一个专业阶段。讲讲容易听也易懂,但到拍摄现场时,能记住并能运用,那要有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这是我的多年实践的体会。

?各种自然光的光源 ?自然光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也就是晴天,阴天,多云的光线。)由于自然光是受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下午从西边落下的变化。而且一年四季也在光线强度与照射时间上长短都有变化,因此我们就要首先掌握其规律才能用好它。对各种光线变化要在实践中实地观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光线的亮度除强弱外,还有一个照射在拍摄景物的角度高低左右与时间变化。这对照片的艺术效果有着绝对关系。

?直射光。又称阳光。是拍摄自然风光作品中常用的光源,这种光线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时段,下午在3点左右,前后约一个小时。这个时段的光线亮度与角度较为适宜,有利展示景物的质感与细部,而且照射的角度能更好表出景物的立体感与纵深感的效果。这是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光。在阳光下拍摄深远新晰的风光作品。往往由干城市污染和大气层的原因,能见度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拍摄时间要选择雨后和刮风后,笫二天一般都会放睛不仅睛朗而且透明度极好,能见度高,这种光线往往不可能持续一天,很快就会变

第5章-摄影用光教案

摄影基础课题教案 班级:时间:编号:

理论知识要点详解编号: 环节 时间 主要内容 方法 手段 第一节课 至 第二节课 【引言】 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 没有了光,摄影师与相机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光线并不仅是用来记录影像 的工具。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冬季的照片天生就是冷色调的。白雪会反射天空的光线,在清晨或傍晚会呈现出紫色。在这幅雪景作品中,摄影师一直等到最后一缕阳光触及树梢时才 按下快门,温暖的落日余辉与冷紫色的雪景之间的对比令这张照片非常出彩。 5.1 摄影用光基础 摄影师要训练自己留心光线变化的本领——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来源和颜色。 5.1.1 光的基本特征 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或人工光,都有其特征如下。 1. 明暗度 光的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光下拍摄人物,充满阳刚味道的面部轮廓在强光下的表现更理想,显示坚强的个性。 2. 方向

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3. 色彩 光的色彩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自然光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光源的色彩,强化人物特性。 5.1.2 光在摄影中的作用 光是摄影中的物质基础,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如下。 1. 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 在大自然中,不同物体的外部形状、表面结构、表面颜色和质感都是不同的。人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外部形状、结构、颜色和质感,是因为物体对光线的反射所致。例如,浅色的物体反射光多,深色物体反射光少;表面光滑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光质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表面粗糙的物体所反射的光方向性不强,光质软,具有漫反射的性质;半粗糙面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具有定向反射和漫反射双重性质。 2. 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 自然界的物体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然而,摄影是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因此,要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就必须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才能通过平面的摄影作品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透视效果。

摄影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4-6章

习题 一、选择题 1.拍摄高速动体使用自动曝光最好选择___①_。 ①快门速度优先模式② 自动多级曝光模式 ③ 程序控制模式④ 光圈优先模式 2.拍摄静止且背景很近的景物曝光最好选择____。 ①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②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③ 全自动和程序自动模式④ 以上都对 3.与F11、1/60等量曝光的组合是____。 ① 、1/120 ② F16、1/30 ③ F8、1/30 ④ F22、1/125 4.与F11、1/60曝光组合的梯级曝光组合是____。 ① F22和1/60、F11和1/60、和1/60 ② F11和1/125、F11和1/60、F11和1/30 ③ F16和1/30、F11和1/60、F8和1/125 ④ 以上都对 5. 关于曝光量,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曝光量是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片上的数量 ② 曝光量等于照度×曝光时间 ③ 将某曝光组合的光圈开大一挡,快门速度加快一挡,获得的曝光量是相同的 ④以上都正确 6. 关于正确曝光,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根据照相机的测光多少进行的曝光就一定是正确曝光 ② 根据测光得到一个曝光组合,根据该曝光组合的所有等量曝光都是正确曝光 ③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曝光时,要全面考虑技术技法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因素 ④ 以上都对 7. 在数码照相机中,全自动曝光模式____。 ① 可以进行曝光补偿设置 ②可以自动调焦、自动控制曝光量 ③ 只能自动调焦、自动控制曝光量,不能选择胶卷感光度 ④ 以上都对 8. 最容易操作的曝光模式是____。 ① 全自动② 程序自动③ 光圈优先④ 快门优先 9. 在景深要求不大的情况下进行动体摄影,应该选用____曝光模式。 ① 全自动② 程序自动③ 光圈优先④快门优先 10. 对景深要求大的风景摄影,应该选用____曝光模式。 ① 全自动② 程序自动③光圈优先④ 快门优先 11. 按一次快门可以拍摄多幅单张画面的是____模式。 ① 阶段② 多段③连拍④ 以上都对 12. 下面画面是用____模式拍摄的。

摄影自然光、人造光与现场光的用光技巧

摄影自然光、人造光与现场光的用光技巧 段文亚2010年5月 摘要: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光本身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摄影家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达到特殊的目的。光是照片产生不同的明亮强度并在照片上通过这三种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的被摄体的色彩再现。摄影中最为常用的光有自然光,人造光和现场光。每种光都通过不同的应用形式来表现照片的效果。 关键词: 摄影自然光人造光现场光用光 人们形象的把摄影师的照相机称作“画笔”,那么光线就是他的“彩釉”。当摄影师光来涂抹照片,就像画家挑选他的油彩一样,会仔细地选择所要用的光。由此可见,无论哪方面光对照片的重要性。 一、自然光 光是有多种不同形态的,例如:正午灿烂的阳光下的灼热光;多云天气里天鹅绒般柔软的光;透过树叶间隙闪烁的斑斓的日光;部分灿烂耀眼,而部分被云遮挡的阳光;以及富鹅戏剧性神秘怪异的月光。光就在身边,要真正的观察光,就会发现,光的世界也是多彩的。 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都有着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明暗度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在拍摄时,要准确把握光线的强弱,它关系到,我们是否有必要增加人造光来做辅助。 2.方向 光都是直线传播,因此方向很容易确定,尤其是在只有一个光源的情况下,方向很快就能确认。如果光源很多,甚至光线杂乱时,便很难找到光的方向,甚至完全迷失。 3.色彩 自然光在肉眼下是白色的,事实上却是有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光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自然光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在拍摄过程中,根据相机、被摄体和光源所处的方位,可从任何-面捕捉到被摄体。当主光源很强时---如明亮的阳光---从相机来看光落在被摄体不同部位,

5个专业摄影布光技巧 (实例配布光示意图)

本文选取了5名职业摄影师亲身解读作品在拍摄中的用光技巧。拍摄类型涉及肖像、外景、静物和广告等。用光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展开。既有传统的用光技巧,也有创意的用光手段。内容丰富,而且配有布光示意图,非常直观。 1.入门照明工具:自然光 自然光是摄影师最基本也是最常用到的光源。它时而明亮强烈,时而黯淡柔和;色调有时温暖,有时冷峻;有时笔直照射,能制造出长长的影子,也有时被云层遮挡发生漫射,不会留下任何阴影。随着太阳东升西落,自然光能够做主光、侧光、背光和轮廓光。自然光看起来非常自然,而且永远免费。 Cheyenne Ellis是一位来自洛杉矶,专门拍摄名人肖像和广告作品的职业摄影师。上面那张照片是她为著名演员哈莉·贝瑞拍摄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张。在拍摄这张肖像时,他只使用了自然光和反光板。该系列作品曾被《US Weekly》、《Harper's Bazaar》和《Shape》等杂志刊登。你可能会觉得在这样一个高调的拍摄项目中,摄影师Ellis一定不会只拿着一部相机和一个价值47美元的反光板去拍摄。 摄影:Cheyenne Ellis 模特:Halle Berry 夏威夷瓦胡岛海滩 但是,自然光和反光板却是摄影师Ellis最喜欢的组合。她个人网站上展示的作品中洋溢着自然的光线。“我喜欢反光板的简单和灵活,以及它带来的风格”,她说。“我很少把反光板直接对着被摄人,因为这样光线太强烈。相反,我会将光线‘羽化’,确保被摄人的眼眸中有漂亮的反光。这张照片中的沙滩就像一个巨大的补光板,帮了很大的忙。”

Cheyenne Ellis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能够在不需要助手的情况下使用20英寸银/白色反光板:她坐下,将反光板放在腿上,在拍摄的同时用小臂调整反光板的方向。 2.日光和闪光灯的融合 “Dyad摄影”是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家摄影工作室,由摄影师Justin和Colleen Picciotti组建,主要拍摄商业和艺术作品。两人曾拍摄过一个以食物为主题的私人项目,他们从拍摄符号性的图像开始将这个项目引向了令人惊讶的方向。这些作品乍一看是采用定格技术拍摄的“动态食物”,不像是传统的展示图片。但如果你仔细观看,就会恍然大悟。你看到的作品有些令人震惊,有些令人捧腹。但这些关于食物的作品都不强调物体的三维性,而这正是其它摄影师试图在自己作品中突出的。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 一、摄影的历史 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MA VICA)。 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丝带三次拍摄成像的。呈现的是花格图案的丝带。 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计算机先驱人物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研制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照相机的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内。 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并于1888年制造成功第一台柯达照相机。 二、摄影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2、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由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最先提出。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新闻摄影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 第一章光现象 1.摄影用光的作用 2.什么是光 3.光的测量 4.光和曝光 第二章光源 1.自然光 2.人造光/闪光 第三章光的运用 1.用光造型 2.室内用光的基本操作 第一章:光现象 第一节:摄影用光的作用 光的物化作用光的艺术作用“摄前意识” 用光的作用: 1、刻画被摄体的立体感、空间感、物体表面质感的决定因素 2、是画面形式的均衡要素 3、强化主题的重要因素 4、是渲染气氛的辅助因素 5、转换作品情调的必要手段 摄影师如何描述光呢? 光的三大特性:色温强度方向 一.光的颜色色温 1. 多数重要摄影光源(太阳和闪光灯)放射出白色光。 为什么我们看到大多数物体是有色的呢? 色温 色温—色彩的温度,表示光谱成分的一种量,单位“K”。形象的说,色温是表示光冷暖颜色的度。 光越红,色温越低;光越蓝,色温越高。 影响色温的因素 色温随光源的不同而变化;色温随着传播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色温与摄影有什么关系呢? 和Photoshop的“照片滤镜”有什么关系呢? ●标准日光—— 5500k。 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方40度时,由直射光线和少云的蓝天反射的光线组成了标准日光 常见光源色温温表 日出时2000 K 日出後或日落前20min 2100 K 日出後或日落前30min 2400 K 日出後或日落前40min 2900 K 日出後或日落前1hr 3500 K 日出後或日落前2hr 4500 K 日出後或日落前3hr 5400 K 平均中午日光5400 K 阴天6500-8000 K ●萤光灯7000 K 电子闪光灯5500 K 照相用泛光灯3400 K 照相用钨丝灯3200 K

实用摄影基础之广告摄影中布光对主题表现

静物广告摄影如何布光 是用光的艺术,、尤其如此,本文从光线对物体质感的表现、主题的表现等几个方面分析布光技巧。 布光对产品的质地表现 由于物体结构质地和表面肌理各不相同,所以吸收光和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根据不同质感对光线不同的反映,我们大致可以把物体分为:吸光体、反光体、透明体。 这只是比较概括地分门别类,有些产品的质地介于吸光体、反光体、透明体其中两者之间,或是兼有吸光体、反光体、透明体三者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产品。 但是只有对简单而基本质地的物体的布光表现加以探究,才能塑造好复杂的物体。我们根据不同静物产品的的质感特点,探究出各类商品的典型布光和拍摄技法的共性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追求更加完美的视觉表现,当然这只是为了表现不同质地而采用的不同布光方法,如果是表现静物产品的其他方面,那么布光方法就应在这基础上再加创作。 1. 吸光体的拍摄 吸光体产品包括:毛皮、衣服、布料、食品、水果、粗陶、橡胶、亚光塑料等。它们的表面通常是不光滑的(相对反光体和透明体而言)。因此对光的反射比较稳定,即物体固有色比较稳定统一,而且这些产品通常本身的视觉层次比较丰富。为了再现吸光体表面的层次质感,布光的灯位要以侧光、顺光、侧顺光为主,而且光比较小,这样使其层次和色彩表现得都更加丰富。 食品是比较典型的吸光体。食品的质感表现总是和它的色、香、味等各种感觉联系起来,要让人们感受到食品的新鲜、口感、富于营养等,唤起人们的食欲。 图1就在被摄体的上方和右侧加了两盏柔光灯,所以画面中所有的食物的质感表现得都非常地细腻,而且表面的层次也非常丰富。图2则在橙子正前方打了一盏柔光灯,这种顺光的表现使表面颜色更加地鲜亮,对橘子表面细微的皱感的肌理表现得非常到位。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第1讲 课时内容数码摄影概述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 教学目标?了解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数码相机的分类。 ?了解数码相机的选购与保养方法。?了解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配件的选购。?了解数码照片传导与处理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相机的保养方法。 ?了解图像传感器的作用及重要性。 ?如何选购数码相机以及认识相机的相关配件。?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教学难点?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各种镜头在不同拍摄环境下的使用。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1)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2)通过演示国内外摄影大师的经典摄影作品为辅,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资料及要求:在摄影网站找一些优秀摄影作品素材。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通过数码摄影的发展历程来对现代数码摄影作品进行赏析。 2、在选购数码相机时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3、数码相机镜头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性能?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项目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1.1 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1.1.1 数码摄影的起源 1.1.2 数码摄影的发展 1.2 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与分类 1.2.1 数码相机的结构 1.2.2 数码相机的分类 1.3 数码相机的结构选购与保养 1.3.1 数码相机的选购 1.3.2 数码相机的保养 1.4 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1.4.1 标准镜头 1.4.2 长焦镜头 1.4.3 广角镜头 1.4.4 变焦镜头 1.4.5 定镜头

1.4.6 微距镜头 1.5 常用数码相机配件的选购 1.5.1 摄影包 1.5.2 三脚架与独脚架 1.5.3 存储卡 1.5.4 滤镜 1.5.5 电池 1.5.6 闪光灯 1.5.7 快门线 1.5.8 清洁工具 1.6 数码照片的传导和处理 1.6.1 数码照片的处理 1.6.2 数码照片的输出 小结1、摄影器材种类繁多,品牌驳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拍摄需求选择摄影器材。 2、对数码摄影具备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word版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word版 构图是摄影成败的第一步构图是项与审美有美的活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林带着露水的小革、位正向你走来身着红裙的姑娘、片烟波浩渺的大海……在影师眼里,它们都是美,你不仅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而且要学会将你的视觉感受表现在画面上,让精彩的瞬间永存.在一个摄影师思考如何表现眼前的景象时,他将认识到构图对于摄影米说是多么的重要。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若构思的实现,决定若作品的成败。 对于名摄影师米说,构图是门基本功,是照片的骨架,是摄影师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在照片中对所摄题材所做的安排和处理。所以,好的构图是好照片的第要素。 当你学习完构图篇后,你会发现获得构图良好的照片通常需要用心计划,有时还需要耐心的等待。你还会发现构图将成为你摄影思维的部分,并进而成为你的直觉。 带你认识摄影中的构图 构图一词来源于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造型艺术,在中国画的理论中也称为“布局”、“章法”等,构图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准确地说,构图就是指将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通俗言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 很久以来,画家们经过认真的研究,找到了一些对绘画创作普遍有用的构图规则。相机发明以后,这些构图的规则也被摄影家所利用。摄影构图通俗地讲:就是为了表现照片的主题思想,而对画面上的人或物及其陪体、环境作出l台当的安排,并运用艺术的手段强化或削弱画面上某些部分,最终达到使主题突出,主体和

陪体之间的布局多样统一,照片画面疏密有致,以及结构均衡的艺术效果,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熟练的摄影师们是如何构图的呢,有的时候他们会将图形或物体摆放在特定的位置后再进行拍摄,这就是所谓的摆拍:而大多数情况下被摄体是不能任由摆放的,这时就需要改变相机的视角来改变构图,只要对相机进行很细微的移动,就能在构图上产生强烈的变化。 只要稍微放高机位,将水平线放在画面正中,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是不是树木的姿态万千以及沙丘的艳丽色彩 想要拍出张好照片,仅仅靠设备的支持和技术的完美是远远不够的,照片必须是有灵魂的,而照片的灵魂就米自摄影师的思维和意图。也就是说,照片必须具有情感上的冲击力,而这种情感上的冲击力,通常是通过取景、构图和用光米决定的。 我们米看看大师的作品到底有若怎样的魅力,这张照片无论从构图、人体姿态还是色调、光影上米看,都是如此完美,犹立一幅优美的画作。 当你准备拍揶一幅照片的时候,应该时常问自己三问题: 我拍摄这张照片是想道它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怎样布局才能观赏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我想表达的中心上呢, 主体和陪足够简化吗,是否把没有必要保留或对主题有冲淡作月的景物都去掉了,而只留下那些深化主题的东西了呢, 当你对三个问题的答案了然于胸的时候,好的照片离得不远了。 良好的构图是照片的骨架 张构图严谨的照片会给人舒服、和谐的感觉,做到这步,你己经跨出了合格摄影师的第步。下而这张照片,我们会发现,无论怎样裁剪,或者将某些元素移位,都失去了原有的和谐感。这,就是一丝不苟构图的结果。

摄影基础知识(艺考必备)

多层加膜镜头 加膜原理是应用光的干涉作用,在透镜表面镀上某一色光波长1/4厚的薄膜,就可将该波长的光的反射减到最小。多层加膜提高透光能力,使透光力提高到吧97%,多层加膜在相机镜头上圈上MC表示。 第二节点 位置与镜头中心十分接近,通常为于镜头中心略偏后一点。 第二节点即为“光学中心。 焦距与成像效果 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的第二节点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变焦镜头焦距长短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规律相等。 135相机镜头焦距得变化幅度6mm-2000mm 焦距与视角成反比,与景深成反比。 口径 采用最大光孔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表示。数字越小,表示口径越大。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 1.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现场光拍摄。 2.便于社区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 3.便于取得较高的快门速度。 标准镜头 画幅36*24mm的135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 画幅56*56mm的120相机则是75mm焦距。 广角镜头 135相机,30mm焦距,70度视角。 超广角镜头 135相机,22mm焦距,90度视角。 主要特性 景深大,有利于把纵深度大的被摄体都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 视角大, 透视感强 畸形变相差较大 远摄镜头 135相机,200mm焦距,12度视角。 超远摄镜头 135相机,300mm焦距,8度视角。 特性 景深小,便于摄取虚实结合。

视角小,突出主题。 比例缩小,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畸变相差小。 鱼眼镜头 焦距16mm,视角180。 第一篇透镜呈圆球形向外凸出,不能通常的滤镜,采用内置式透镜。Zuiko8mm鱼眼镜头内装有uv镜,换个橙色红色滤镜。 变焦范围 广角:20-40mm 标准:35-70mm 中远:70-210mm 远射:200-400mm 其他:28-135mm 变焦倍率 2times 20-40mm 35-70mm 3times 35-105mm 70-210mm 4times 50-200mm 35-135mm 5times 28-135mm 50-250mm 6times 35-210mm 50-300mm 7times 28-200mm 8times 24-200mm 10times 28-300mm 手动对焦 单环推拉式 双环转动式 防抖动镜头 简称AS anti-shake 或者IS image stabilizer 光学防抖,改善由于抖动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Ccd防抖技术,可避免光学防抖技术可能产生的球差问题。 色差 镜头对不同色光产生的聚焦点不一的像差。 纵向色差又称轴向色差、位置色差(红色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聚焦点里透镜最远),采用多片透镜的设计就能在不同程度上消除减少色差。 横向色差 又称放大率色差、倍率色差,镜头焦距越长,横向色差越明显。 采用对称结构的光学系统,利用不同折射率和不同散射率的多片凹凸透镜。 消色差镜头:校正两种色光

商业摄影的用光技巧分析

商业摄影包括产品、广告、样本目录、工业、公司、人像、建筑、科技等许多方面,范围极广。一项广告摄影订货只涉及一个方面,而一本公司年度报告的摄影任务几乎涉及所有方面。比起其他摄影家来,商业摄影师要使用更多的器材设备,处理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 概念和技巧 接受一项商业图片摄影任务时。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照片要表达什么概念;二是用什么技巧来实现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概念当然是顾客提出来的,他会说明他需要表现的是什么。但具体照片所表达的概念必须由拍摄效果来决定。 从完成的照片中很难看出是怎样拍的,用了什么器材和方法。但摄影师必须考虑什么器材适应什么场合与任务,必须花费时间去熟悉各种各样的富于想象力的特殊技巧,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光方面的学问,本文着重谈谈这方面的技巧。 主光

布光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工作。接受一项任务之后,首先要分析你的拍摄对象,并且要能够在脑子里预见到最后的照片将会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就用一切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 在有色彩的产品摄影中,主光通常是布置在高于产品的位置,并且略微靠后一点。决定主光的方法是:把灯光放暗,让你的眼睛尽可能接近相机镜头的位置,用一只小巧的容易移动的试验灯照明被摄物,并仔细观察。移动代表主光的试验灯,观察高光和阴影的变化,直到找出适当的拍摄效果。还可以让助手移动灯具,你自己从相机磨砂玻璃上观察照明效果。找到最佳配置以后,再把真正的主光灯搬到位置上来。照片最主要的特征是由主光决定的。应当用什么灯打主光,是散光灯呢还是聚光灯?这要根据需要而定。散光灯的光线宽阔,高光和阴影都被柔化,界限不明显,有一定的细部影纹。聚光灯光线集中,突出高光和边界明显的阴影,细部影级很少。不论使用什么类型的灯,灯高被摄物越远,高光越弱,阴影的边界越明显。 高光 加入一定的灯光,勾勒被摄物的具体形状,这是高光的作用。高光具有夸张能力,它能变平谈为奇突,使用得当,对表现主体有着神妙的作用,所以摄影家以极认真的态度对待高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