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120

言教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

XIANDAI YUWEN 2009.11

一、对外汉语语法趋向补语教学的现状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趋向补语是众所周知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趋向补语在形式上是十分复杂的,有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之分,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又有多种位置关系。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主要讲解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的三种形式:VC 1C 2N、VC 1NC 1、VNC 1C 2,以及这三种形式各自表达的意义。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后,在练习中仍然会出现这样的病句:

(1)拿过来我的书。(2)这些工作我做过来了。

可见,对趋向补语的语法讲解还存在一些漏洞。其次,趋向补语的意义十分丰富,并且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引申义,而对这些意义的理解是最令外国学生头痛的事。在准中级以上水平的课本中有很多带有引申义的趋向补语,并且这些趋向补语的意义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学生可以理解“走过去/跑回来”“坐起来/躺下去”,但较难理解“昏过去/醒过来”“坚持下来/坚持下去”。在有些教材中,同一个趋向补语可能有多个意义,如在《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中,在第二课出现了“坚持下来”(注释:表示过去做的事情持续到说话时间或过去某一时间。),在第九课又出现了“攒不下来钱”(注释:表示动作的成功与完成),这两个意义似同非同,中国人通常靠语感来区别,教学时教师往往费尽了口舌,

留学生仍然理解得似是而非。吕文华先生(1995)在对外

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只把“V.+来/去”和“V.+上类词+来/去”结构划归为趋向补语,而把“V.+上类词”划归结果补语。这一划分有利于归纳趋向补语的意义,以避免意义过多造成记忆负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但笔者认为,目前实际教学中对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一划分的长处,即对趋向补语意义概括得还不够到位,因而给学生“减负”的力度也不够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力求在“精讲多练”的语法讲解原则下,给学生更全面、更易理解的语法结构知识,从而减少学生的各种偏误。下面将从趋向补语的分类、结构、意义和语用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二、教学设想

(一)关于趋向补语的分类

一般来说,趋向补语分为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我们建议在教学中把趋向补语的本义和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划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分级处理,理由如下:

1.贯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过程在形式和意义上都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

习规律。

2.意义和形式上有区别

把趋向补语的本义作为一级,他们都有某个立足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王祖嫘

摘 要:本文结合现有教材内容和学生常见偏误,从趋向补语的分类、结构、意义和语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设想。在分类上建议把趋向补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成两类,教学时进行分级处理;结构呈现上建议突出“把+N V C 1C 2”结构;在意义上,建议重点讨论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意义,归纳出“来/去”(X来/X去)的两大意义范畴,并提出了引申用法教学中反义趋向补语成对教学和讲解趋向补语意义中心的设想;最后建议在教学中讲解四种趋向补语主要结构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趋向补语 简单趋向补语 复合趋向补语 本义 引申用法

言教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

121

XIANDAI YUWEN

2009.11

或中心,根据动作与立足点的向背来决定使用“来”还是“去”(或“×来/×去”)。这部分意义比较统一,词语也多是对称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把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作为一级,是由于这部分趋向补语的使用常常是不对称的,使用时也不完全以客观的立足点为判断标准,还有一些主观标准,需要向学生做分类的详细解说。

在形式上,虽然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与其本义的基本句型结构相同,但引申用法这部分句型还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如否定式在动词前用“没”,不用“不”。例如“没醒过来/没坚持下来”。此外,在引申用法中趋向补语常常可以加“得”表示实际能力或可能性,例如“休息得过来/想不起来”。

上述特征是趋向补语的本义所没有的,因此,有必要把趋向补语分为两部分,进行分级处理。比较合适的安排是初级阶段学习本义那部分(可以适当接触一些引申用法),中高级阶段则重点学习引申用法部分。

3.改变以语法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一些重要语法问题上,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往往过多地关注结构形式,只重视学习者能否输出一个正确的结构,而忽略了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理解。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学生往往只掌握了结构,却不能完全理解语法的意义,也不知道它的语用条件。因此,将趋向补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分开教学,并加强语用方面的练习,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法的意义,从而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正确地选用趋向补语。

(二)关于趋向补语的结构

趋向补语的结构主要是宾语位置问题,目前的教学中主要向学生展示了趋向补语的如下结构:

1.简单趋向补语

V+O+来/去—————教室——进教室去

(不可移动)

带书来

V+来/去+O———书

(可移动) 带来书

2.复合趋向补语

A.VC

1NC

1

拿出一本书来 多用于祈使、未然

B.VC

1C

2

N 拿出来一本书 多用于已然

C.VNC

1C

2

拿一本书出来 多用于兼语句

但是,复合趋向补语还有一种重要的结构没有被提出来,即“把”字结构。如:

D.把 + NVC

1C

2

把书拿出来

“把”字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宾语是有定的。这个结构的教学牵扯到复合趋向补语和“把”字句两个语法点孰先孰后的问题。但不论这一语法教学任务归于“把”字句还是归于复合趋向补语,我们都应该把“把”字结构的趋向补语与其它三种形式的趋向补语相对比,并讲清“把”字结构趋向补语的使用条件是宾语有定,而在宾语有定的情况下,一般不用B式趋向补语。可以用A式趋向补语,但多是单音宾语,其它宾语最好变成“把”字结构。这样讲解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才能避免出现“拿出来我的书”这样的病句,而这一工作在教学中却经常被忽视。

(三)关于趋向补语的意义

意义的理解是趋向补语学习的难点。对于趋向补语本义部分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弄清动作相对于立足点的向背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常用画图、图片等直观手法来向学生演示,这种方法通常是比较有效的。

如果说意义理解是趋向补语学习的难点,那么对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理解则是难点中的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按照前面的设想,这一部分的教学宜在中高级阶段进行,即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理解力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对这一部分趋向补语的教学有如下设想:

1.反义趋向补语成对教学

前面说过,在教趋向补语的本义时,因为意义对称,所以学生学习时容易掌握。同样,在教引申用法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将意义对称的趋向补语成对教给学生,这对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是大有好处的。虽说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意义错综复杂,不对称情况非常多,但我们通过研究和归纳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应当借鉴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根据杉村博文(1983)的研究,趋向补语“下”不但能跟“上”构成反义词,而且还能跟“起”构成反义词。如:

(3)洛文的心情又不平静起来。

(4)他却怎么也不能由一种热烈的冲动中平静下来。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把“下”的意义分为两部分,向学生呈示:

A.报上去/批下来

B.犹豫起来/答应下来

交上去/发下来 胖起来/瘦下来

涨上去/降下来 忙起来/闲下来

要让学生知道,“来”不但可以和“去”构成反义词,也可以和“来”构成反义词。教学中如果能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系统,就可以减少学生在使用上的混淆。

2.讲解引申用法的意义中心

趋向补语本义多有一个客观的立足点或中心,而引申用法的立足点或中心大多是抽象的,有时甚至完全以主观期望为中心。这样的中心很难把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因此在判断用“来”还是用“去”时就会产生很多失误。讲解引申用法时,只给学生成对的反义趋向补语是不够的,还应该同时讲清它们的意义中心,让学生清楚判断的

122

言教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

XIANDAI YUWEN 2009.11

标准是什么。如前面举出的A组的“上来/下去”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地位、级别的升高或下降,而B组的“起来/下去”主要表示的是某种状态的产生、形成或消失。

要讲清引申用法的意义中心,需要我们对趋向补语引申意义进行归纳,并且归纳要精,概括性要强,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目前的一些教材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如前文例子中的“坚持下来”和“攒不下来钱”,完全没有必要作为两个语法点。对于什么时候用“来/去”(或“×来/×去”),可以从如下两方面来讲解:

1)有无可见结果,如:①下来/下去

A.坚持下来

B.写下来 坚持下去 写下去②起来/下去 胖起来 瘦下去③出来/下去(进去) 吐出来 吃下去

马庆株(1997)指出:一般来说,有可见的结果用“来”或“×来”,无可见结果使用“去”或“×去”,有可见结果的可能性较大就用“来”,反之则用“去”。杉村博文(1983)则提出:“写下来”可以看成是“坚持下来”的一个小类,因为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动词是持续性的还是非持续性的,在意义上一个是动作持续到目前产生的结果,一个是动作完成的结果。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将选择“来/去”的标准归纳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动作有无尽头或可见结果。如果有尽头或可见结果就用“来”或“×来”,反之则用“去”或“×去”。理解“来”(×来)的关键是强调已然,有结果义(有时也表示可见的状态);理解“去”(×去)的关键是强调未然,有持续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对任何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形式都可以得到大致正确的理解。在“来/去”(×来/×去)的两个大的意义范畴下,包含了“来/去”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各有不同的具体意义。如“来”(×来)有聚合(合起来)、膨胀(涨起来)、状态(高兴起来)、决定(答应下来)等意思;“去”(×去)有消耗(花出去)、消失(冷下去)、状态(说下去)等意思。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意思的“来”(×来)并不都与“去”(×去)对应,即两个意义范畴不对称,并且每个意义范畴又有内部的对应,如“跑起来/停下来(都表示已然)”。

2)主观期望

主观期望也是判断使用“来”还是“去”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与主观期望方向一致时就用“来”(×来),与主观期望相背时就用“去”。如:

(5)他胖起来了。(希望)(6)再胖下去可不行。(不希望)(7)终于瘦下来了。(希望)(8)那姑娘一天天瘦下去。(不希望)

因此,判断用“来”还是“去”的另一个标准应该是以主观期望为中心,看动作是向正面发展还是向负面发展,正面用“来”(X来),负面用“去”(X去)。这一标准可以解释一些理解上的问题,也可以作为学生使用时的一个参考标准。

(四)关于趋向补语的语用条件

趋向补语的四种结构根据其语法意义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我们在讲解语法时不妨结合实例向学生做一些说明:

A.VC 1NC 1:介于B、D之间,接近于B

B.VC 1C 2N:多用于引入新信息的场合

C.VNC 1C 2:很少用

D.把+NVC 1C 2:多用于表示旧信息的场合

目前教学中,我们对语用条件的关注还很少,应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中补充更多语用方面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

三、小结

以上谈了对趋向补语教学的几点设想。这些工作大部分是在教学之前完成的。首先,应从教材编写上解决趋向补语的分类和分级问题,分级的标准要同时考虑结构和意义的因素;其次,教师本身应该对所教授的语法点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概括而全面的体系,否则各种偏误仍然在所难免。在备课时,应根据每部分的教学需要,精选有代表性的例句。只有在教学之前做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设计,再加上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实战中举重若轻,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林.论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5).

[2]马庆株.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语文研究,1997,(3).

[3]吕文华.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补语系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

[4]吕叔湘.动趋式宾语的语序[J].中国语文,1985,(3).[5]杉村博文.试论趋向补语“下”“下来”“下去”的引申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4).

[6]王红旗.动趋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J].语言研究,1999,(1).[7]杨德峰.趋向述补短语的自由与黏着[J].语文研究,1988,(4).[8]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J].中国语文,1991,(3).

(王祖嫘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100089)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 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 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 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 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 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 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 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 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 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 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 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 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 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 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 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 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 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 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

_对外汉语教学_中的语法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对外汉语教学0中的语法教学X 陆俭明 提要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用实例作了论述与说明:(1)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0的问题;(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0的问题。文章最后强调指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0中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0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具体应该教些什么,具体应该怎么教,大家的看法就不是很一致。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 所谓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是说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语法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二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教学阶段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 我们认为,语法教学,从总的方面说,是很重要,因为通过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不过,语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看作是一项基本要求,也可以看作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为什么呢?学生学了汉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个基本要求。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能达到/文从字顺0,而且对所出现的语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毋庸置疑,在/对外汉语教学0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的。问题是应该怎么给它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说,现在一般认为要包括这样五个方面:语音教学、文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文化教学。语音教学和文字教学,属于基础教学,其中语音教学是要解决学生听、说的问题,文字教学是要解决学生读、写的问题。词汇教学,应属于重点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因此词汇教学应该是个重点,可惜现在大家对它的重视程度很不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 X本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国际中文教学学术会议0(T he I nternat ional Confer ence on Chinese L ang uage T eaching and L ear ning,Columbia U niversity,1999.10.15-17)上宣读。

汉语趋向补语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 第一节 趋向补语的定义和特点 在谓语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趋向的词和词组,叫趋向补语8。 趋向补语的使用在语法点有四个特点9: a)趋向补语“来”和“去”表示的方向是对说话者讲的,读轻声。 b)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用结构助词“得(de)”。 c)带趋向补语的动词谓语后边可以带宾语。 d)带趋向补语的动词谓语后边可以带动态助词“了(le)”。 第二节 趋向补语的种类 趋向补语可以分为两种10: 1)简单趋向补语:来、去。 8《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第319 页 9《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第320 页 10《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第319 页 4

简单趋向补语,一般是在动词后,宾语前。 简单趋向补语的形式: 中心语(谓语动词)—— 简单趋向补语(动词“来”、“去”) 如果动作是向着说话者或事物进行的就用“来”,朝着相反的方向就用“去”。例如11: ?他下来了。说话者是在下边,“他“从上面朝着说话者的方向。 所以我们用“来”。 ?他上去了。说话者是在下边,“他”从下面朝着说话者的方面。所以我们用“去”。 从动词的使用来解释,简单趋向补语有两种用法12: 1.动作性动词+来/去。这一类动词的补语只有完成形式(可以分为:“肯定式” 和“否定式”),没有可能形式。 11Suparto, ST., BA. (2004). Tata Bahasa Mandarin Itu Mudah 2. Bandung: Pustaka Internasional. 第200 页 12《汉英对照简明汉语语法学习手册》,朱晓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第105-107 页 5

对外汉语教学市场分析报告(整合版)

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背景 近年来,汉语培训市场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的有益影响。同时,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文化的受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刺激了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企业的目光,众多资本机构纷纷进驻中国,为对外汉语培训注入了活力。除此之外,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师资力量的供需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人才缺口巨大。不仅如此,行业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落后、教材更新缓慢等问题。但总而言之,汉语培训市场前景广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称,目前全球汉语学习者人数已达4000万,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突破1亿。 政策背景 国家和政府对于对外汉语培训十分重视,为了大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1987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并设日常工作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于 1992 年正式在海外推出。被称为“中国托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有的还与工资水平挂钩,使得一些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外国公司的员工对“汉语托福”趋之若鹜。参加高级考试的考生更多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和留学目的。 培训人群分类及特点:

市场分类:

行业发展分析 一、汉语培训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研究(PEST因素分析法) 1、政治环境对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 1、1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 1、2 国家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本人通过对一些数据和例子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并且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前景展望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i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o foreigners, i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s mission is training, the proper use of Chinese student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I have some data and examples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ar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o explore future trends in order to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the world and spread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omote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people's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history,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outlook 引言 选题意义:本文通过对例子和一些数据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如今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如今的对外汉语教育的某些优缺点。 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 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 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

新HSK语法-趋向补语

1.简单趋向补语 V + 来/去 V +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2.复合趋向补语 V + 上来/ 上去/ 下来/ 下去/ 进来/ 进去/ 出来/ 出去/ 回来/ 回去/ 过来/ 过去/ 起来 3.宾语的位置 1)处所宾语要放在“来/去”的前面,其他宾语可前可后。 ????????. 朋友回我的去国了 ?????????. 去朋友下楼跑 2)离合词的名词部分常在“来/去”前。 下雨 --→下起雨来 聊天 --→聊起天来 4.复合趋向补语的抽象意义 V + 上去:1)说话人是下级。Ex:我的作业交上去了。 2)表示加在某个地方。Ex:我把画挂上去了。 V + 下来:1)说话人是上级。Ex:老师把我的作业发下来了。 2)动作从过去持续。Ex: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3)状态从强变弱。Ex:天渐渐暗下来了。/教室里安静下来了。 4)固定。Ex:红灯亮了,车都停了下来。 V + 下去:1)动作或状态的持续。Ex:我很想在中国一直住下去。 V + 出来:1)表示事物从无到有,从不清楚到清楚。 (写出来/画出来/弄出来/研究出来/整理出来/设计出来/想出来) Ex: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 快把资料整理出来。 2)表示通过动作识别,分辨人或物。(听出来/看出来/认出来) Ex:你今天太漂亮了,我都没认出来。

V + 过来: 1)表示人或事物从不好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到好的,正常的状态。 (回复过来/明白过来/抢救过来/醒过来/改过来/活过来/反应过来) Ex :他说了半天我才明白过来。 经过3个小时,医生终于把他抢救过来了。 2)表示因为数量很多所以没有能力完成。 Ex :工作太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V + 过去: 1)表示从好的,正常的状态到不好的,不正常的状态。 Ex :他看恐怖片晕过去了。 V + 起来: 1)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Ex :天气暖和起来。 他来了,晚会马上热闹起来。 音乐开了,大家跳起舞来。 2)回忆起忘记的事情。 Ex:我想起来了,他是我以前的同事。 3)~的时候。Ex:他笑起来很漂亮。 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 4)事物从分散到集中。Ex:把桌子上的书收起来吧。 测试: 找出下面句子里错误的一部分。 1.大家劝了他半天,他才安静下去,但是我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这事还没完。 2.年轻的时候我满腔热情,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可是人到暮年,忽然对什么都淡了,希望 生活就这样平静下来,不要再有任何波折。 3.很多事情说下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4.买了车以后,我的腿也“变长”了,想去什么地方就去,看到好地方也可以马上停过去玩 一会儿。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对外汉语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一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一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景

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一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显然还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一、体演教学法 (一)概念 “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种以演练文化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将第二语言的学习看作是在目标文化环境中的文化行为,学习第二语言就是要体验并且演练这种文化行为。这种教学法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文化语言文学系研发出的一套专门针对语言教学的独特方法,吴伟克、简小滨等学者是该套新颖教学法的代表人物。这里的“体演”概念并不简单只是“表演”的意思,它包含了体会、体验、表演、演出等多种含义。而“culture”也不仅仅只是简单把它理解成“文化”这么简单,这里是指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和效果的“行为文化”,而不是一般对外汉语文化研究中的“成就文化”。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一个传统中日常行事的行为方法。 (二)理论基础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文化适应模式同样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都能融入到目的语群体之中。社会距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关系,它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接触的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心理距离”是从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目的语群体的距离。文化适应的程度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 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运用“体演文化”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轻松愉快的场景布置、生动活泼的体演活动,都将使学生消除心里紧张或是厌烦的情绪;此外通过设置目标文化环境进行体演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文化环境之中的沟通模式,从而使他们对汉语群体的文化行为持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进而拉近和目标文化群体的心理距离,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准备了心理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通过一定的情景并且借助别人的帮助去获得相应的

HSK4级语法讲练八-复合趋向补语

第八章复合趋向补语 The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复合趋向补语The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加上“来”或“去”,放在另一个动词后面作补语,叫复合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常用的复合趋向补语。 When a verb denoting directions such as “上、下、进、出、回、过、起”is followed by “来”or “去”and placed after another verb to function as a complement, it is a compound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Such a complement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an act. Some common ones are listed below: ①“来/去”所表示的动作方向与说话人或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简单

趋向补语相同。例如: The direction indicated by “来”and“去”are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referred thing. The usage is the same as the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e.g. (1)她走出学校去了。 (2)她跑回家来了。 (3)我买回来一本书。 (4)我们买的书和光盘正好都能放进去。 ②动词有宾语时,如果宾语是表示处所的,一定要放在“来”或“去”之前。例如: If the verb takes an object that denotes a place, the object must be placed before “来”or “去”. e.g. (5)我看见他走进图书馆去了。 不说:我看见他走进去图书馆了。 (6)他们一起走出教室去了。 不说:她们一起走出去教室了。 (7)汽车开上上去了。 不说:汽车开上去山了。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 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3.“把”字句的结构 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 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正文: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喝那瓶水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放包到柜子里 (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

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例如: (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 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 (4)A:她怎么那么高兴? 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5)他放包在柜子里。(X) 而要必须说: (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 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 3.“把”字句的结构 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的观点基本一致: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

论语言迁移问题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论语言迁移问题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语言迁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贯穿在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40年历史中,历经起落,争议不断。语言迁移是大多数二语习得理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语言迁移研究还将继续扩大其研究领域,加深其研究深度。 标签:语言迁移母语二语教学方法 一、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是语言迁移研究中存在的最大的争议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否起作用?这个问题目前已几乎没有异议。“现在很少有语言学家会质疑语言迁移的重要性”,绝大部分理论和研究都支持或证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会发生作用,只是在作用大小问题、正负面影响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不同观点。二语习得不成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负迁移引起。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习者避免这些干扰错误,以免形成习惯。行为主义理论认识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起作用,但过分夸大了这种作用。认知派内部观点不一,但总体上说更注重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母语的作用受学习者个体差异影响,研究更注重探索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 二、迁移研究达成的共识及目前的研究局限 到目前为止,众多的迁移研究因为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这些研究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为更深入的迁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迁移研究不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研究成人学习者的占绝大多数,而研究儿童学习者的非常少。在研究内容上,首先,对二语生成影响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二语理解影响的研究较少,如对语言迁移如何影响阅读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则更待加强;其次,对语言层面上的迁移研究多,对非语言层面的迁移研究,如概念迁移研究、副语言迁移研究较少;第三,对迁移的负面影响研究多,而对正迁移研究较少;第四,在迁移方向性上,考虑母语迁移多,而考虑非母语迁移,如二语对三语的迁移较少;研究单向迁移多,研究双向迁移少。从研究方法上看,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研究虽然历经数十年发展,但研究方法仍主要沿用对比分析方法,许多与迁移相关的论断仅仅是通过对比分析而得出的非直接的结论,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确定迁移发生的标准;同时,比较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的横向研究多,而研究学习者语言迁移发展情况的纵向研究少;从二语输出结果入手的研究多,从二语输出过程入手的研究少等。 三、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研究结果对二语教学也具有重

谈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谈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 复合趋向补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现阶段虽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际的教学效果还不太让人满意。主要原因是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具有复杂性。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中把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称为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结果意义不表示方向,而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例如“出来”的结果意义表示从无到有,如:“我想出来办法了。”状态意义表示动作、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 例如“起来”的状态意义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如:“他哭了起来。”趋向意义的立足点较难把握,引申用法则由于数目繁多、意义虚化等特点而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复合趋向补语的难中之难。 、复合趋向补语的教材安排分析一)《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 言专业教学大纲》对语法 点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均是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 公室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 我们可以先看下《大纲》对复合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的安排: 1.一年级 1)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复合趋向补语句式:动词+“上” +来/ 去;复合趋向补语的

肯定/否定式/正反疑问句;运用复合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般事物宾语,在“来/ 去”后,多表示已然;一般事物宾语,在 来/去”前,用于已然和未然;一般事物宾语,在“来/去”前, 用于祈使句;处所宾语,在“来/ 去”前,用于已然和未然。 2)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 1)“起来”表示从分散到集中的动作取得结果;表示开始 并继续下去;表示回到记忆中来。 2)“出来”表示辨认、识别。 2.二年级 1)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 1) 起来”表示说话人对事物进行估量或评价。 2) 下去”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现在到将来)。 3) 下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过去到现在);表 示固定;表示某种状态出现并继续发展,往往表示由强到弱或由 动到静的变化。 4)“出来”表示事物或结果的出现或产生;用在某些形容 词后,表示超过。 5)“过来”表示回到原来正常的状态。表示对数量、范围 大的事情能否有能力完成(用可能补语的形式)。 二)教材对语法点的安排 当前通用的教材是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此套教材对 趋向补语语法点做出了如下安排: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复习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 听力环境;听力材料;听力过程 “我两年前韩国来到上海学习”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遗漏类型的偏误 “我问他他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属于添加类型的偏误 “我们散步在校园里”、“箭在靶子上射”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错序 偏误理论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有: 语际偏误;语内偏误;文化迁移;学习策略;教学失误 “听后转述,听后写大体内容”练习方式属于概括能力的训练。 对比分析法的理论前提是: 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述的;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迁移的根源。 二、名词解释: (可充分理解,抓关键点记忆整理) 过度泛化: 学习者对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的规则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做该语言项目的同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 综合课: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干课型,它结合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语用规则,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语言技能训练。

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母语: 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 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 习得: 指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 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语法翻译法: 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 它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视听法: 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 听说法: 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及前景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及前景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 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个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个 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水平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 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实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 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 繁荣的景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能够说达到了历史 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 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个对外汉语教 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 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 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 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 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 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 显然还存有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实 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当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水准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 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 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 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 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法等理论于一身的交叉性系统工程。我们除了有结构大纲(即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之外,当前还没有成熟的功能大纲和文化大纲。这就造成了在语言教学的某一阶段应该教授哪些结构、哪些功能、哪 些文化因素,并没有一个固定而量化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