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人口空间分布解读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空间分布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二,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也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状况,并影响其动态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探索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促进人口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成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中又提出新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跟之前研究相比较,有关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用经济承载力指标考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己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2014年总人口己达1732.76万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重庆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口容量和自然、经济承载力方面研究重庆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人口分布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人口研究还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它只是在研究空间问题时被涉及的某一个相关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有伯吉斯、霍伊特、罗西等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1951年Clark以20多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为依据,研究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呈指数式衰减趋势,也就是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呈现负指数的关系; Sherratt和Tanner随后研究得出新的人口密度理论模型一正态密度模型,Smeed提出了负 幂指数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受地理学发展思潮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有人口分布的数量模式,人们的迁居行为和因人口集聚形成的住房链问题。主要代表学者有克拉克、西蒙斯、劳瑞、摩尔、贝尔、布朗等。1969年,Newling 等深化了Clark理论模型,用二次曲线替代了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模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主要以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等社会结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口分布,研究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学者有哈维、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派。90年代,美国人口分布研究主要以国内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特征的区域差异为主,此外还

江苏省概况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一)江苏省概况 1、行政区划 江苏现有13个省辖市,下辖105个县(市、区),其中24个县、26个县级市、55个市辖区。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975个乡镇,其中建制镇877个,村委会15644个。 图1:江苏省地图

2、土地面积与人口 1)面积 全省总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1%,列第24位。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低山丘陵占14.3%。 2)人口与人口结构: 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根据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3828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那么江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为5.871%。截止2011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总量为7898.8万人,较2010年末增加29.46万人,增长0.37%,低于近几年的增幅,表明江苏省人口增速趋缓。主要原因是全省自然增长人口和流动人口增长均有所下降,从而使得总人口增量减少。 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767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同时,江苏社会抚养比进一步降低到了31.39%,即一个劳动年龄人口仅需供养0.31个非劳动年龄人口,保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下降趋势。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江苏省每平方公里增加了55人。对于这个地域面积小、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短缺的省份来讲,较高的人口密度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江苏省少儿人口规模和比重逐年降低、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逐年增加,人口年龄结构总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正处于人口负担较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黄金时期。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 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江苏少儿人口规模减少439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增加20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917人上升为108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039人上升为161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372人上升为3867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881人下降为24176人。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9953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8203人,文盲率由6.31%下降为3.81%,下降2.50个百分点。

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全省常住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为7865990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 日零时的743828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4393386户,家庭户人口为7168009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3人减少0.29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9630233人,占50.38%;女性人口为39029670人,占49.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58下降为101.5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 8567807人,占10.8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4.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506817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269779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41750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0168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917人上升为108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039人上升为 161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372人上升为3867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881 人下降为24176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995352人,同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 2020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剖析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重要指标即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把握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现状 (1) 第二节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人口出生率(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人口出生率(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人口死亡率(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人口死亡率(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7-2019)统计分析 (9)

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 版

序言 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数据解读报告从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数据解读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分析

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分析黄强,张果(四川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摘 要: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中的规律,对于制 定区域人口政策具有指导作用。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四川省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四川省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层,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人口空间分布很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关 键 词:人口; 洛仑兹曲线;空间分布 1 引言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随着人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人口的空间因素也处在不断演变中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发展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对于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起指导作用。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口的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研究四川省人口地域分布及其合理的容量过程中,使用不均衡指数、基尼指数、集中指数和人口再分布指数了解四川省的人口分布在地域上是否均衡以及集中性,并了解四川省在过去几年中地域人口分布的发展状况。 2 四川省人口定量分析2.1四川省人口增长率分析表1四川人口增长率地 区1994—1999人口增长率‰ 1999—2003人口增长率‰ 吊顶层电气组在进

人口增长率是反映人口数量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1994年—1999年四川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低于我国同期9.90‰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同样,在1999年—2003年四川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也低于我国同 期6.84‰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4年—1999年四川省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攀枝花16.37‰,在这一时间段年均人口增长率大于10‰有攀枝花市、巴中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一时期成都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8.99‰,高于全省的6.42‰。1999年—2003年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13.71‰,在这一时间段年均人口增长率大于10‰有攀枝花市、成都、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广安。其中,资阳市的人口还出现了负增长为-0.46‰,这些都说明四川省人口控制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实施。2.2四川省人口地域分布分析不均衡指数: n y x U n i i i ∑=-= 12)](22[基尼指数:∑∑==++-=n i n i i i i i y x y x G 1111)()(集中指数: ∑=-=n i i i y x C 121人口再分布指数:it n i m t i x x R -=∑=+1,21其中,为不均衡指数,为基尼指数,为集中指数,为人口再分布U G C R

世界人口密度及其分布

世界人口密度及其分布 王恩涌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世界上的陆地面积为14800万km2,以世界50亿人口计,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人。但是,世界上实际人口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按各国的平均数而论,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比较密集的孟加拉国为例,其人口密度为625 人/平方千米(据1981年统计数字,下同);而国家比较小,全部国土中城市占重要地位或全部为城市的新加坡与摩纳哥为例,前者的人口密度为3953人/平方千米,后者为13757人/平方千米。再看人口少的国家或地区,如蒙古的人口密度约为1人/平方千米;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只有0.023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42.7平方千米才有1人。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它的面积达1400万平方千米,则是一个无固定居民的地区。我国人口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密度平均是104人/平方千米,密度最高的江苏为 600人/平方千米,密度最低的西藏只有1人/平方千米。以城市而论,北京市市区的人口密度为571人/平方千米(1985,下同),但各区县差别仍很大,如市内的宣武区,人口的密度达34140人/平方千米,而远郊的门头沟区则只有192人/平方千米。 我们可以从人口密度的分布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为几个等级: 第一级人口密集区>100人/平方千米 第二级人口中等区 25~100人/平方千米 第三级人口稀少区 1~25人/平方千米 第四级人口极稀区<1人/平方千米 从世界人口密度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在亚洲,其中有日本、朝鲜、中国东部、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伊拉克南部、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沿海地带;在非洲有尼罗河下游、非洲的西北、西南以及几内亚湾的沿海地区;在欧洲,除北欧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的东部地区以外,都属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在美洲主要是美国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以及阿根廷和乌拉圭沿拉普拉塔河的河口地区。人口密集地区的总面积约占世界陆地的1/6,而人口则占世界总人口的4/6。这些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世界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同时,在我国,人口稀少地区的面积比人口密集地区大得多。世界上的每个大陆都有人口稀少的地区。总的分布范围集中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北部,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大陆的撒哈拉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及南极大陆。

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_周婕

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周婕 【摘要】中国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也在快速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未来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如何未雨绸缪,是规划作为一个预言者的基本职责。目前国内外关于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侧重于宏观层面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区域比较,针对中微观层面城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以往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为运用老龄化指数对区域层面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展开定量化分析;国外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目前已呈现为快速的郊区化特征;论文选取我国“北、上、广”和中部地区城市武汉为样本,利用GIS工具,把2000年至2010年国家、部委、各地方部门以及研究者自己团队收集到的最新老龄人口数据进行了建库工作,数据单元小到了街道,相对于地理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首次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老龄人口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和机制等相关研究、策略制定打下了基础。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与西方非常相似的特征,尤其与具有文化同源性的日本相似,同时,又体现了我国早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型厂矿、企业、科研院所的居住空间对今天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GIS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面临着老龄人口的高速增长与日益加剧的社会负担,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最为严峻的挑战①。未来三十年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会由人口总数的7%上升至25%。相比于亚洲国家,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高于日本,并远远超出西欧国家的增长速度②。在社会政策滞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老龄化问题在现代化尚未完全实现之前就提前出现,使得政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为老龄人口建立成熟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尤其是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老龄化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使得我国“限制人口增长的目标”与“保持平衡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目标”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③。上述因素的交织,使得我国必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长远的、前瞻性的战略措施积极应对。 2000年至2010年,全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较为平稳,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增长较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增长速度第一的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从2003年的8.68%上升到2009年的12.20%,年均增长速度0.5%;重庆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从20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部地区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用地规划布局的互动关系研究》[编号(163672)] ①《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数据调研报告2018版

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数据调研报告2018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字分析为大家展示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调研报告对关键因素人口数,0-14岁人口数,0-14岁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数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数据调研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 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数据调研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 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江苏省人口数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人口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数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数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人口数(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人口数(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数(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数(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人口数同全国人口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0-14岁人口数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0-14岁人口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0-14岁人口数占全国0-14岁人口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0-14岁人口数(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0-14岁人口数(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2015-2017)统计分析 (9)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相关资料

第32卷第3期 2 012 年0 3 月 Vol. 32 No. 3 Mar., 2 0 1 2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地理科学32 卷 间格局的研究。由于大中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 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中城市的重要性还将进 一步提升,特别是中国若干大都市区还会率先成 为世界城市,引领中国城市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的 竞争。为此,本文将进一步对地级及以上城市迁 移人口分布格局作深入分析,以便更清晰地把握 中国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人口迁移空间分布规律。 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的城市是指经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建 制城市①,遵循研究时间相一致的原则,选取2000 年中国的663 个建制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迁移人 口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由 于城区是城市各项功能和发展特点的集中反映, 城市对人口的拉力也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城区,因 此本研究中城市迁移人口规模仅指城区的迁移人 口规模。在本文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迁移人 口是市辖区迁移人口的汇总;县级市则因大多是 由县改市建立起来的,其城区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是指市政府驻地的实 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②,而目前 公布的县级市迁移人口未对县级市城区进行分开 统计,因此本文中县级市迁移人口规模是指全市 域范围。尽管本研究扩大了县级城市迁移人口规模,对全国城市总迁移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在全国 人口迁移中的地位产生偏差,但并不影响到本文 的基本结论。图形数据为中国行政区划图。 2 迁移人口在城市的分布状况 2.1 迁移人口在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分布 2000 年全国共有663 个建制城市,包括4 个直 辖市,15 个副省级市,244 个地级市和400 个县级市,迁移人口总量达6 604 万,占全国总迁移人口的83.86%,这符合中国目前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重要特征。其中,26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迁移人口总量达到5 207 万人,占

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对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人口总数量,0-14岁人口数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情况的理解,洞悉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江苏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0-14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0-14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江苏省人口城乡构成具体情况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江苏省人口城乡构成具体情况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年末总人口数量,年末城镇人口数量,年末城镇人口比重,年末乡村人口数量,年末乡村人口比重,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江苏省人口城乡构成具体情况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江苏省人口城乡构成具体情况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江苏省人口城乡构成具体情况和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真实状况,趋势、规律,江苏省人口城乡构成具体情况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人口城乡构成具体情况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 (1) 第二节江苏省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年末总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年末城镇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年末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年末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年末城镇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城镇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年末城镇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年末城镇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年末城镇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周建高·社科·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 副本

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真相 周建高 与相比国外,我国城市化率、家庭汽车普及率都不高,但城市交通拥堵已经十分严重。每年根据GPS模块上传的数据对全球主要城市的道路拥堵情况排名的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今年4月7日发布的榜单是基于全球36个国家218个城市测量得出,道路拥堵(不含高速道路)前30名中我国大陆城市有10个,重庆、天津、北京分别据第12、14、15位。前100位中大陆城市有21个。如果将高速公路拥堵排名,北京为全球第6位、上海第7位。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城市居住密度过高这种空间结构上的不合理性。 一、国外城市密度概况 城市经济学家一般都是根据人口密度定义城市,因为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这只有一定程度的人口密度才能达到。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0年确定的标准,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不低于500人、总人口不少于2,500人的固定地理区域是城市地区(Urban areas),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居民称作城市人口,20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79%。一般的以城市总人口除以城市土地面积(指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等建成区)得到城市人口密度(也称混合密度,人/km2),孟买、首尔等城市在3万以上,班加罗尔、莫斯科、巴塞罗那等在1.5—2.0万之间,新加坡、雅加达在1.0—1.5万之间,巴黎、华沙、布达佩斯、伦敦、马赛等欧洲城市在0.5—1.0万之间,而纽约、洛杉矶都在5千以下,而芝加哥、旧金山、休斯顿更在2,000以下。总体上看,城市人口密度亚洲城市最高,欧洲次之,美国城市最低。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数量,纽约4,000人、旧金山1,900人,亚特兰大仅600人。国外城市人口统计一般有“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或者“昼间人口”和“夜间人口”的分别数据,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就业人口或者昼间人口密度较大,而居住人口或者夜间人口密度并不高。例如新加坡就业密度近4万而居住密度仅1万余,纽约3.11 km2的Midtown Core地区就业密度达到23万多而居住密度仅4,000。日本东京都区部可住地面积621.98 km2、人口密度平均13,898,其中密度最高的三个区是中野区19,364、丰岛区19,264、荒川区18,781。大阪府平均密度11,449,密度最高的三个区是城东区19,263、阿倍野区17,335、东成区16,330(2013年)。在日本国土交通省土地与水资源局统计的“土地所有与利用概况”中刊布的可住地面积,指行政区面积中扣除林野、湖沼面积后的部分。 二、我国城市的真实密度 我国行政管理上、各种统计中使用城市概念,不是根据人口密度定义的,而是一种行政管理区。1986年民政部颁布的设市标准,一是非农业人口总数,二是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包括在镇、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县改市的标准是县城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在总数中占6成以上。1993年调整后的设市标准更详细些,主要是全县非农人口总数、比例,财政收入数量和上解比例,总产值中工业产值的比例等。人口密度100(人/km2)以下的县,只要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达到2成、总数不少于10万,县城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达到6万,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及其可视化

第9卷第6期 2007年12月 地球信息科学 GEO2INFORMATION SCIENCE Vol19, No16 Dec. , 2007 收稿日期: 2006207212; 修回日期: 2007209225. 作者简介: 韩嘉福(1975 - ) , 男, 曾多年从亊地图制图及GIS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相兲技术及管理工作, 现为硕士 研究生, 主要从亊地图可视化及GIS应用研究。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及其可视化韩嘉福1, 2 , 张忠1 , 齐清文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摘要: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自从1935年胡焕庸先生提出“爱辉- 腾冲线”以来, 中国人口东西部的不均匀现象幵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不均匀不仅仅存在于“胡焕庸线”两侧, 而是广泛存在的。本文引用经济学家研究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常用的LORENZ曲线方法, 结合相兲图、表, 对中国 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曲线特征点的分析, 结合地图可视化可以形象地反映人口空间分布 的特点, 同时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化描述。 兲键词: LORENZ曲线; 人口分布; 不均匀性; 可视化 1引言 多元统计分析中的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等是人口学家进行人口研究常用的方 法[ 1 ] 。从地理学角度进行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的基础是将统计数据空间化, 形成GIS的人口地 理信息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进行分析。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特征早有研究, 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2~4 ] , LORENZ 曲线法也是研究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研究的一 种方法[ 5~7 ]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是, 地区差异大, 既有每平方公里500人以上的高度密 集的地区, 也有每平方公里不足10 人的人烟稀少 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是东部密集, 西北 稀疏[ 3 ] 。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但由于掌握信息尺度的不同, 往往得到不同的结 果, 宍观尺度往往会掩盖人口空间分布的这种不 均匀性。研究人口空间分布最直接最可靠的数据 是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普查是被广泛采用的搜集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 版

序言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分析,剖析了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趋势变化。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趋势。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9)

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2018版

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 报告2018版

序言 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从总人口数量(年末),城镇人口数量,城镇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数量,乡村人口比重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剖析了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现状、趋势变化。 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现状及发展趋势。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洞察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城乡人口构成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江苏省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总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总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总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总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总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总人口数量同全国总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城镇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城镇人口数量占全国城镇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城镇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城镇人口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镇人口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

城市规划布局与人口密度

城市规划布局与人口密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市现状以及人口密度的研究对比法国巴黎的城市布局与密度,探讨作为城市设计者如何通过对区域功能多样化与多元化的设计来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分配,实现解决交通压力,加强城市自身的人口密度承载力,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into the iss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the urban density by a comparison to Paris. In order to research how to create a multifunction city by the realization of a reasonable urban design. And by this pathway to result the issue of the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关键字:城市规划布局人口密度北京交通城市发展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大跨度的发展,城市体量也在争先恐后的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与城市发展一同到来的除了便利的生活,还有许许多多的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例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与配套不足,城市职能区之间的协作与统一规划等等。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成为了当代城市设计与管理者所思考并希望解决的问题。对此,城市居民与政府都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与精力力求改善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与问题。在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发展问题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就北京而言,在环境方面,依照北京奥运会城市绿化美化新闻发布会上所述,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由2000年的36%增加到了目前的43%,人均公共绿地由2000年的9.66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2.6平方米。在交通方面据《北京日报》报道,4月17日,北京市首次公布的缓堵成绩单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交通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6.6%,平均拥堵持续时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小时。同时,公共交通客运量有明显提升,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两成。并且通过1月份开始的摇号限制购车的政策,有效的控制了城市私有汽车的增长速度。 然而,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的时候,作为城市的设计者,也许我们应该同时考虑一下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城市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以及城市资源的布局合理性。如果将发展的城市看做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那么如果希望它能够快速的驰骋,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引擎,同时也需要各个部件与齿轮良好的运作与配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引擎发出的动力很好的传递到速度上去。城市资源正如同我们的引擎,对这些资源合理的配置就如同其他部件与齿轮的配合一样。只有对城市最初的设计层面以及建设层面有了理性的认识与控制,才能使今后城市的发展更加有效和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