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论文名称心理干预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对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减轻无助感和弥补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或不了解,教育的内容包括化疗知识、皮肤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情绪管理等。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需求采用形式多样化的缝康教育,主要形式为讲座、知识手册和情绪管理手册等。国内有医生对癌症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明显改善病人的精神、食欲、疼痛、睡眠障碍、治疗副作用等,尤其是病人对治疗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健康教育在妇科肺癌患者性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心理支持在整个心理干预过程中是最基本的。心理支持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恰当的医学知识和心理治疗,发展新的假想世界和继续向前的生活轨道,可以认为一个人的支持系统有4 个主要方面组成,即自我、家庭和朋友、工作和学习、宗教信仰4种支持源。文献报道,卵巢癌患者通过宗教信仰,精神上进行积极应对来促进功能健康及提高总体生活质量。心理教育能够缓解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心理压抑、情绪障碍,提高其应对技巧。

放松训练可帮助癌症患者减轻心理应激和躯体并发症,干预技术有渐进性肌肉放松、催眠、深呼吸、主动放松、指导性想象。可改善的症状有:化疗患者的预期恶心与呕吐、失眠、疲乏甚至机体免疫力等。考察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肺癌治疗不良反应的功效,结果表明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经受化疗的肺癌患者预期的恶心、呕吐,改善患者的焦虑和痛苦;腹式呼吸训练可以缓解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各种躯体不适,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含量下降,总T细胞含量升高;采用适应性准备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进行训练,结果为化疗期间经放松训练后,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音乐具有生理、治疗、感情、记忆等效应。据报道,国内有医生对260例化疗患者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化疗中和化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体情况均得到改善;对化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加速妇科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功能状态的恢复及症状的缓解,缩短化疗导致的不愉快体验时问。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一致,说明音乐能优化肺癌患者的情感效应,改善

躯体症状,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

运动对个人健康是有益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机体免疫功能、骨骼肌肉功能、避免去脂肪体重的下降。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为癌症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如散步、骑脚踏车、游泳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缓解疲乏,增强躯体的耐受力。

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动力,缺乏家庭支持的患者往往难以适应肺癌,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肺癌患者的抵抗能力。黄艳华等曾对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化疗患者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创伤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家庭支持尤其是丈夫的支持能帮助妇科肺癌患者从生理和情感方面应对这一强烈的生活事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状态,还可以提高家庭稳定性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妇女健康。综上所述,妇科肺癌患者围化疗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以及心理障碍,躯体不适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反应,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可以降低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快死亡。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加强护理干预,教会患者化疗副反应的管理、自我心理调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目的:探讨一般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癌症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目标:通过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身心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

三、关键词及定义

1.肺癌:肺癌指的是肺部组织内细胞生长失去控制的疾病。这种细胞生长可能会造成转移,就是侵入相邻的组织和渗透到肺部意外。绝大多数肺癌是肺部恶性上皮细胞肿瘤,由上皮细胞病变而造成。肺癌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球每年有130万人死于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咳血)和体重减轻。

2.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四、文献回顾

化疗对肿瘤病人心理反应是影响化疗能否正常进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患者由

于对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担心、恐惧、信心不足等,对住院化疗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病人强烈需要了解治疗方案、效果及自己的病情,86.02%的病人对治疗缺乏信心,需要心理疏导,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需要也较强烈,且愿意接受各方面的指导[3]。Johnson等认为这种担心是情绪紧张的一种心理反应。Teasolele认为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往往反应为某些行为改变。护士能及时发现这些改变,给予有效地关怀和帮助[4]。

化疗过程中观察病人用药后血管疼痛程度与病人的紧张程度密切相关,紧张、焦虑、恐惧、缺乏自信心及周围不良刺激(如看到其他住院病人化疗后血管变黑变硬),都可间接影响病人的痛阈,致使患者哪怕是轻微的不适也会出现较强的反应。护士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介绍化疗成功的病人与其交流,增加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调整其心理环境,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病人的疼痛阈值。护士与患者仅做5min的必要谈话,可使患者镇痛效果持续18h[5]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Ⅱ级、Ⅲ级血管疼痛病人数明显减少,证明心理干预有效。

国内外研究认为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癌症本身又是一种应激源,对患者同样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复,并可能加速癌症的发展。肺癌患者能否获得身心康复或其恢复进程顺利与否,虽不仅仅取决于护理方式,但护理人员却可以发挥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专业优势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3],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 ,是普通人群的2倍。Kaplan分析癌症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时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4]:(1)患者对疾病和住院的应激反应(疾病心理反应);(2)合并心理疾患,如焦虑或抑郁等;(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抗癌药,药物过量或毒性反应,以及手术、放化疗等产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临床上要重视并善于识别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反应,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应对,减轻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倾听,就是让患者宣泄疾病引起的抑郁、焦虑、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让他们说出来,而非压抑和回避,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心理干预主要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对疾病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挫折感,纠正其心理偏差。支持性心理治疗是通过给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暗示

和环境调整等以增强患者对精神应激的防御能力,帮助患者控制混乱的思维和情绪,重建心理平衡,激发与病魔抗争的斗志与能力。认知疗法是根据个体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5]。通过认知的干预,改变患者对已、对人、对事的看法,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不现实的观点,与患者一起认真分析,转变错误的观点与认识。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体宣教,告知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发病的原因、治疗原则及应注意的事项、心理状态和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疾病转归的相关知识,有目的地宣教国内外有关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并对患者的提问给予详细解答。分析患者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发现情绪不稳定或不恰当的认知或对疾病不利的应对方式及时给予指导,用乐观的、积极的言语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引导患者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疾病,从全局出发,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或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缓解个人及家属、亲友的压力。要求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并能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

五、研究设计类型

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

六、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2月~2008年1月肺癌化疗患者(化疗次数进行第2次及以上者)50例,

样本纳入标准:对所患疾病已知情,KPS评分70分及其以上, ,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癌症无转移及复发, ,治疗费用均享受医疗保险。

样本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精神疾病

分组情况:用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例,对照组例。

七、研究工具

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内科综合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临床疗效。

1.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4.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5.常规护理方法

6.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

八、研究步骤

收集患者资料,对每个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患者的不良心理行为反应严重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患者生存的时间,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沟通。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促进患者角色的转变面对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及病友时,多数患者诉说,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管床医生护士,减轻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告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必要的准备,完成治疗方案。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正确对待疾病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文化程度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治疗方案预后及目前医学水平,改变患者原来的不正确认知,有计划地告知病情,使患者意识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癌症并不等于死亡和痛苦。

及时与家属沟通,争取家庭的支持、家属的关爱、家庭的支持是患者康复过程中必要的支持来源,对患者的情绪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应将患者的病情治疗信息及预后真实地告知家属,以取得家属的配合,以家属的积极情绪影响患者,增添患者战胜疾病

的信心。

九、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 0. 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十、年度研究计划

时间工作内容

2014年5月13日--2014

选定论文题目。

年5月22日

2014年6月9日--2014

修订开题报告。

年6月23日

2014年6月24日--2014

完成初稿。

年7月20日

2014年7月21日--2014

论文完善并定终稿。

年9月15日

2014年10月中旬进行论文答辩。

十一、经费预算

资料费:100元

车费:150元

住宿费:150元

餐饮费:100元

问卷印制费100元总计:600元

肺癌患者临床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措施

肺癌患者临床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措施 时间:地点: 主讲人: 参与人员: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近些年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吸烟与肺癌密切相关。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高发癌症变化明显,肺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居癌症死因第4 位,跃居2000年的第1位,上升最为明显。我国男性及女性肺癌死亡率由2O世纪70年代至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与世界流行情况相似,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为男性高于女性。而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地区分布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报告显示,从城乡前十位恶性肿瘤的构成来看,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那么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上升了 465%。这是来自于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的数据。根据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

室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0年-2005年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估计增加12万人,其中,男性肺癌病人从2000年的26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万人,同期女性肺癌患者从12万人增加到17万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预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方说患者的一般状况,有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等等。还有肺癌的这个分期,肺癌的病理类型,以及肺癌的治疗方式,不同的治疗手段,那么肺癌的生存期也是不一样的。但总体上来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为4-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0-40%,2年生存率为10-15%,这是在治疗的前提下。小细胞肺癌通过综合治疗,局限期中位生存时间是14-20个月,2年生存率40%;而广泛期中位生存时间9-11个月,2年生存率仅5%。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指出,现代人群日益繁重的生活工作压力及日益凸显的精神心理问题可能是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持续增高的重要原因。面对肺癌如此高的发病率、如此高的死亡率,如此短的生存期、如此差的预后,那么有些肺癌的病人是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采取一些逃避的方式。少数患者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肺癌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比方说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摘要】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语言 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乳腺癌,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1.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

肺癌患者的护理

肺癌患者的护理 一、定义 肺癌(lung cancer)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称为支气管肺癌,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邻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血液、淋巴或支气管转移扩散。肺癌的分布以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癌肿,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癌肿,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肺癌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3~5:1,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肺癌按细胞类型分为四种类型: (1)鳞状细胞癌(鳞癌):在肺癌中最多见。 (2)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预后最差。 (3)腺癌:多发生血行转移。 (4)大细胞癌。 转移途径: (1)直接扩散:癌肿沿支气管管壁并向支气管腔内生长,可造成支气管腔内部分或全部阻塞;亦可直接扩散侵入邻近肺组织,并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其他肺叶。还可侵犯胸壁、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2)淋巴结转移:常见的扩散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达到肺门或气管隆突下淋巴结,或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肺癌同侧,但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肺癌侵入胸壁或膈肌后,可自腋下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肺癌的晚期。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左心随体循环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和组织,常见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 二、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肺癌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密切相关。 1、早期周围型肺癌多无症状。肿瘤增大后,常出现: (1)刺激性咳嗽; (2)血性痰,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 (3)少数肺癌病人,由于肿瘤造成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出现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2、晚期除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倦怠及乏力等全身症状外,可出现癌肿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的征象: (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同侧膈肌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压迫上腔静脉: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4)侵犯胸膜:胸膜腔积液,常为血性;大量积液可引起气促。 (5)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有时可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 (6)侵入纵膈,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7)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可侵入纵膈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一肋间、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而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水肿、臂痛、上肢静脉怒张和运动障碍,同侧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

肿瘤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

肿瘤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 ;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了与理化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负性情绪)明显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肿瘤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肿瘤的治疗和康复的不同阶段也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暴怒、悲伤、焦虑等可以引起免疫力的降低,这对于治病是不利的;有一些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情绪稳定,与疾病斗争的意志较强,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吓得不知所措的病人治疗效果要好得多;如果精神上被摧跨,振作不起来,再好的治疗也难充分显出疗效。情绪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也可以促使病情好转。不是所有的病人从一开始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绝大多数都需要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在调整过程中他人的鼓励帮助是一个方面,但是重要的是自我心理调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呢? ?心理调节 了解有关知识,正确认识肿瘤。患者自己对肿瘤要有正确的认识,需要了解一些肿瘤基础知识,了解目前医学界对肿瘤防治观点、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近几十年来,人类为征服肿瘤做出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恶性肿瘤不再是绝症。当今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改变自己原习惯看法和陈旧观念。应当承认恶性肿瘤是一大类防治较为困难的疾病,但只是人类疾病的一种而已。肿瘤造成的后果并不比心肌梗寒、中风、高血等更为严重。然而人们对肿瘤的心理压力却远远超过这些疾病。我们什么时候听说过冠心病、高血压、肺气肿等慢性疾病可以治愈呢?治愈后的肿瘤病人可以有正 常的工作能力,且轻松愉快地生活。 勇于面对现实,树立坚定信念。人的一生谁也免不了会患有这样那样疾病,尽管人类在自身保健预防疾病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有些疾病仍然会不期而遇。无论是大病小病,恶性还是良性,我们都应该有唯物主义的态度,坦然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尤其是对恶性肿瘤,就如同针对凶恶的敌人一样,要有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要树立一个强大的精神信念。如果患者

护理人员如何做好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如何做好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患者由于平时身体健康,突然得知身患癌症,毫无思想准备,加之周围亲人的紧张和过分关心,使其忧心忡忡,惶恐不安,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恐惧感油然而生。同时,由化疗及病情所带来的疼痛更加剧了患者的恐惧心理,表现出忧虑、愤怒、抵触和绝望悲观的心理状态。在化疗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前提,因此护士应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在进行语言沟通时应注意采取全神贯注的倾听;适当的沉默;恰当的 同情等技巧,让患者充分表达其心理感受。 2.帮助患者解除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绪 必须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工作。对疼痛采取三个阶梯方案的同时,配合使用放松疗法,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还能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感觉,缓解或消除由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焦虑心理。 3.满足患者需求心理 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合理告知患者诊断结果,但对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手术患者,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顾虑,介绍患者和类似手术且已痊愈的病友交谈相信手术一定成功,并讲明如何配合完成术后的康复,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对于放化疗的患者,要耐心的讲解具体治疗方法,应用的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且反应是因人而异,放化疗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方法等病人急待了解的知识,以便让病人减少顾虑,做好充分准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4.对生存的需求 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也要经常看望病人,给病人以鼓励,使病人感到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处处有温馨和关爱,使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 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5.生理的需求 当与病人聊天时,发现病人因病情反复,加之病情的发展影响睡眠而导致生活质量极度低下,病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并暴露出自杀倾向,护士及时开导病人,向病人介绍与其患同样疾病的病友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鼓励病人尽可能放弃任何顾忌,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及时对因施护。同时,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手段,医护人员较高的素质,对病人心理有积极 的作用。 6.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

癌症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宋兵福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并不一定就是绝症了,但是,其治愈率仍然很低。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患者及其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脱离社会,加剧疾病的发展。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1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4)治疗后: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7)中末期:害怕被遗弃/对疾病恶化/临终/死亡等的恐惧。 2肿瘤患者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呈过度警觉/焦虑状态;完全否认,因而拒绝治疗;认为必死无疑,坚决放弃治疗。 (2)诊断后:临床抑郁,寻找江湖郎中。 (3)治疗期:拖延手术,寻求非外科治疗,出现药源性精神病,妄想。 (4)复发期: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5)疾病恶化期:抑郁。 (6)中末期:抑郁,急性谵妄。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患者大多有情绪稳定性及行为控制能力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的现象,当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即在内心中否认患有癌症的事实:比如,他们会在内心中激烈地反应“我怎么会得了这种病!”、“这不可能是真的”……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但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是要接受现实的,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清晰的摆在癌患面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这时会进入非常悲伤的状态,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绝望等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会采取拒绝进食、发脾气、自虐等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 1焦虑:大多数肿瘤患者,从发现不祥的症状/忍受诊断性检查开始,持续至完成治疗,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的各个系统。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焦虑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可有如下具体表现。 (1)表情:面容绷紧/愁眉苦脸 (2)行为:言语忧郁/坐立不安/双拳紧握/玩弄手指/吸烟。 (3)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常兴趣减退/失眠/噩梦/嗜睡。 (4)神经:头痛/细微震颤/肢体麻木/协调性差/手掌潮湿/多汗 (5)心血管系统: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心前区疼痛。 (6)呼吸系统:过度呼吸/呼吸困难/窒息感。 (7)胃肠道系统:厌食/腹泻/烧灼感/吞气。 (8)生殖泌尿系统:阳痿/性冷淡/尿频尿急/排泄不畅/经期疼痛/月经紊乱 2恐惧: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心理反应。患者往往高估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而且视恶性肿瘤为最令人惊恐的疾病。肿瘤患者的恐惧可有以下具体表现: (1)情绪:恐慌 (2)行为:警惕/哭泣/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行为失控 (3)生理功能改变:如皮肤苍白/出汗/寒颤/心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尿频/尿急等 3悲哀:由于对丧失身体健康或将丧失生命的恐惧,肿瘤患者在获知诊断后,往

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范文

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 一.对肿瘤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 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体贴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上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同步或超前地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诸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潍坊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姜迎宵 (2)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有些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战胜癌症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 (3)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尽磨难终于战胜病魔的实例,以鼓励和激发病人同疾病作斗争。 (4)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在病人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病人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还要向病人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5)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语言的作用。正如巴甫洛夫把语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反应称之为“万能的条件反射”一样,语言是促进陪护者与病人相互交流信息与认识的工具,也是护理成功的前提。病人往往根据陪护者的言行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因此,他们的言行,不仅代表个人的素质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和信心。病人在愤怒、悲伤等心理阶段,对语言刺激异常敏感,对个人行为控制比较低下,为此,心理护理首先要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抚慰他们的心理创伤,调理他们的心态平衡。 二.具体措施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患者心理护理的认识护士要具备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掌握确定患者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的方法,要随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患者入院时,必须热情接待,将患者带到病床前,向

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多,根据患者的肺癌分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做好患者的饮食,生活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但药代邮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治疗方案,饮食护理比较重要,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里健康。最近有一位医师跟药代邮反馈,其医院的某位肺癌患者由于无法忍受巨大的心里压力,在深夜选择了在医院水房上吊自杀的悲剧。 癌症病人需要理解和支持 生存的需求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 (1)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 (2)作为医护人员,非凡是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也要经常看望病人,给病人以鼓励,使病人感到在医院这个非凡的大家庭里,处处有温馨和关爱,使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对晚期肺癌患者更应注意心理护理 生理的需求晚期肺癌病人,最大的特点是呼吸困难,憋喘加重,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低下。很多病人出现烦躁、易怒、悲观失望、失眠、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及时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及时开导病人,向病人介绍与其患同样疾病的病友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鼓励病人尽可能放弃任何顾忌,寻求精神上的支持; (2)及时对因施护,教会病人把握几种催眠术,如数念珠、听轻音乐等,并给予对症治疗,使病人摆脱了失眠痛苦,重新又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 医护人员对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四个要点 一、心理疏导 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生理较脆弱,凡是刚刚确诊时,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入院时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向其介绍病室环境,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消除患者的生疏感和紧张感,减轻患者对住院的惧怕心理,帮助患者结识病友,指导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大力支持,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前提,护士活家人应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聊天的方式拉进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诉,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的解释病情,通过谈话去体会隐藏在病人语言中的感情和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 三、满足病人需求心理 晚期癌症病人有很多需求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情绪和行为,因此必须要认真观察病人的需求,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四、运用语言艺术安慰病人 护士对病人要真诚相待,交谈时要自然,时时表露出对病人的关心。择时给与恰如其分的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的顾虑,稳定情绪,激发病人增长治疗的信心,主动乐观地与医护合作。

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临床常见癌症病人得心理反应及护理 青岛市肿瘤医院护理部范永颂 一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有不同程度得心理障碍、减轻癌症病人得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就是治疗癌症得内在动力,也就是康复得前提,所以进行心理护理就是十分必要得、 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必然产生不同得心理反应,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否认心理。这就是人们对付严重挫折得一种自我防卫得方式,即否认自己患了癌症,认为就是医生得诊断“错误”。这对于缓与心事应激具有一定作用,但往往因此而延误治疗时间。 2、侥幸心理。这就是病人迟迟不进入角色,而希望医生诊断错误得期望心理。有这种心理得病人,有2种情况:第一就是对自己疾病诊断半信半疑;第二就是缺乏医学科学知识得人得盲目乐观,认为:“身体无不适,能吃能睡,能干活,不会有事得”因此,不愿意执行医嘱,导致不良后果。 3、忧郁(抑郁)心理。临床调查研究表明癌

症病人与其她病人在显著差异性,忧郁心理更为明显,而门诊癌症病人不能入院治疗,故情绪更为抑郁、苦闷。这类病人常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有凄凉、痛苦得感觉,常独自流泪,很少说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即使就是过去喜欢做得事情,现在也不想做,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4、焦虑心理。这类病人常表现为:心跳、心悸、紧张、焦虑不安,脾气暴躁;失眠、多汗、手发抖,常有胃肠功能紊乱得症状。 5、疑虑心理。疑虑就是缺乏事实根据得主观猜想,就是患者消极得自我暗示。病人患病后变得异常敏感,对护士、医生得低声细语,总怀疑就是在谈论自己病情在恶化或无法救治;怕打错针、吃错药;有得患者凭自己一知半解得药物知识,推断药物副作用,推断不良预后,常以封建迷信传说来指导瞧病,甚至相信一些巫医、巫术,造成大错。 6、孤独感。孤独感就是病人感觉孤单一人,与外界似乎隔绝了得孤独寂寞心境。病人住院后与家庭、工作单位脱离,加上陌生得周围环境,极容易产生孤独压抑心理。感到

肺癌患者的护理流程

肺癌患者的护理流程 肺癌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 肺癌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往往由于体检或者其他疾病就医过程中发现肺部阴影,很多患者这一阶段往往表现出恐惧和病急乱投医,极少数患者采取逃避的办法。其实发现肺部阴影后,正确的对策是到正规的专业诊疗机构,有针对性地检查,现代医学对于肺部阴影的诊断手段应该说是比较完善的,靠近中间的病变,电子支气管镜就是一种好的检查方法,还能取得病理或细胞学标本;如果比较周围的病变,CT定位下的经皮肺穿刺,准确率很高;一些特殊部位的病变,还可以考虑用创伤较小的胸腔镜检查。以上检查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肺癌的诊断就不是困难的。 肺癌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至关重要,相比之下,有着健康心理状态的肺癌患者治愈的几率要大得多。因为肺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情绪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治疗及预后。所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成为摆在肺癌患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①心理疏导 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生理较脆弱,特别是刚刚确诊时,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入院时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向其介绍病室环境,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减轻患者对住院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结识病友,指导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大力支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1)运用语言艺术安慰病人 大多数肺癌病人情绪可因外界因素影响加剧,也会因此而好转,因此护士对病人要真诚相待,交谈时要自然,时时表露出对病人的关心、同情,征求病人所需要的帮助,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并能向护士倾诉内心变化。护士可通过与病人交谈及时捕捉信息,择时给与恰如其分的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的顾虑,稳定情绪,激发病人增长治疗的信心,主动乐观地与医护合作。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前提,因此护士应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聊天的方式拉进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诉,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的解释病情,通过谈话去

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1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 俗脚?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同进或超前的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 (2)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

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4-06-10T14:48:52.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1期供稿作者:姜丽萍骆振艳张伟丽[导读] 在病人意识到自己患上癌症时,心理反应又各有不同,其中包括:负罪轻生型、悲观失望型、忧郁孤独型、渴望生存型和视死如归型。 姜丽萍骆振艳张伟丽(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 135000) 【摘要】通过评估病人的一般资料、生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给予不同肺癌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在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下,帮助病人公正客观地认识肿瘤,医生科学合理地诊断肿瘤,帮助病人了解自己、充分爱护自己,帮助其积极乐观对待肿瘤,辅导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积极表达对病人的关爱、努力配合医护人员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同时给予家属以关怀、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以社会支持,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关键词】肺癌抑郁心理护理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187-02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上肺癌后,会依次出现五个典型的阶段[1]:1)震惊与否认阶段(shock and denial)2)愤怒阶段(anger)3)协议乞求阶段(bargaining)4)抑郁阶段(depression)5)接受阶段(acceptance)。在病人意识到自己患上癌症时,心理反应又各有不同,其中包括:负罪轻生型、悲观失望型、忧郁孤独型、渴望生存型和视死如归型。 对于住院的肺癌患者,除了给予必要的治疗之外,更应该针对病人的特点给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得以使病人平稳的渡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在进行心理护理前,应先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包括:评估病人的一般资料及生理健康水平,评估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评估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而对于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在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下,帮助病人公正客观地认识肿瘤,医生科学合理地诊断肿瘤,帮助病人了解自己、充分爱护自己,帮助其积极乐观对待肿瘤,辅导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积极表达对病人的关爱、努力配合医护人员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愤怒阶段的心理护理 这个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外放,认为老天不公平,为何得病的偏偏是自己,将受到的“不公”转化为愤怒发泄向家属和医护人员,此时我们要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并与家属讲解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在精神上给予患者以支持,可以通过给患者介绍其他患病的“病友”,通过互相倾诉,使其在其他相同遭遇的人身上获得心理的安抚,从而获得情绪上的平静。同时要和家属共同与患者进行肿瘤知识的交流,使其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怀,鼓励家属向患者表达关爱,让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抑郁阶段的心理护理 当病人得知自己患上恶性肿瘤后,会出现几个常见的恐惧,包括: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治疗的恐惧、对花销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与亲人分离的恐惧等,这些恐惧常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促使抑郁的发生,一旦陷入抑郁,病人往往表现为:易疲劳、情绪消沉、心情忧伤、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失眠、没有食欲、精力无法集中、觉得自己是没用的废物、对将来没有任何的希望、有自杀倾向等。因此抑郁的发生不仅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更给患者的心理照成严重的打击,护理人员不仅要预防抑郁的发生更应该时刻警惕抑郁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列举治愈肿瘤患者的病例,也可以让治愈好转的患者谈亲身经历,鼓励患者看书、看报、听音乐、锻炼身体等发展兴趣爱好[2],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反应患者的抑郁情况,必要时建议精神科会诊。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对肿瘤患者而言是另一重打击,因此要深切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术前协助医生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明确回答患者的疑问,避免消极语言对患者的刺激,用娴熟的技术博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术后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嘱咐患者多吃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定期复诊。同时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化疗、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放、化疗时,病人常常出现不同的副作用: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口腔溃疡、腹泻等,同时治疗费用较高,患者往往更加焦虑,因此在进行放、化疗前,应配合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其知道治疗的作用、副作用、治疗步骤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同时协助家属给予耐心亲切的护理、多和患者沟通、尽量解决患者的合理要求,治疗结束后,鼓励其适当恢复部分工作,可使患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帮助重新振奋。肺癌晚期的心理护理 肺癌晚期的患者机体机能逐渐减弱,出现衰弱、疼痛、厌食、生不如死的感觉,病人感到极大的痛苦,病人可能因为衰弱而卧床不起从而恶性循环,应鼓励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下床活动、自理一部分,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鼓励家属多向患者表达关爱[3],给予其心灵上的支持和安慰,对于终末期的患者应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对垂危的老人细心观察其表情神态和心理状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和帮助解除减轻患者的痛苦[4]、保持患者的尊严,让他们平静安详的面对死亡。 在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临终老人家属以关怀,帮助他们接受事实,更好的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更好地共同陪伴患者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对于一些孤寡老人,护理人员应体会到他们的孤独和痛苦,应该给予更多的照顾,同时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申请一些社会支持,如:义工[5]、福利机构等。 体会小结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肺癌患者逐年增多,作为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精湛护理技能的基础之上,更应该关注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王欢.临终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0期 [2]赵蔚湘.临终前的特殊护理[J];医院管理论坛;1986年04期 [3]林冬梅.临终病人家庭的功能[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张和起.在病人死亡时医生的态度和措施[J];医院管理论坛;1987年04期 [5]阿灵.临终病人的日常照顾[N];保健时报;2004年

癌症患者心理

癌症患者心理 在癌症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手术创伤、放疗、化疗及药物副功能或并 发症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对于癌症患者应即 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协助,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开朗的态度对待 疾病,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痛苦,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120例 实行不同方式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1对象收集在本院住院治疗,均经病理、超声、影像学确诊的癌症患 者120例,其中,接受化学药物治疗者62例,放射治疗者32例,支 持疗法者26例。年龄28~66岁。受教育水准初高中32例,大中专59例,本科29例;所有调查病例认知功能良好,并能较好地实行语言沟通,积极配合。 12方法(1)心理状况调查工具摘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其中SAS包括39项因子,SDS包括20项因子;将2个量表各因子得分经公式换算为标准分,标 准分总分≥50分为阳性;得分越高,表明焦虑和抑郁水准越严重。采 用诺丁汉健康自评量表(NHP)〔2〕评价患者健康状况,其中包括38 项因子,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健康状况越差。(2)心 理干预内容摘要:①提供患者喜欢的音乐,引导患者采取积极面对自我、面对人生、面对现实,寻找和谐的行为方式。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实行适量活动,多饮水,促动肠蠕 动及毒素的排出。③启发患者亲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可能地给 予经济及心理支持。(3)干预方法摘要:分别在心理干预前、心理干 预后2周、4周实行心理状况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①首先结合患者健康状况,收集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资料,分别 填写3个量表,分析其心理健康新问题,根据每个患者的测评结果实 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干预办法。②区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 水准、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发病部位、不同发病阶段,分别实行交流、启发、疏导,每周2次,每次15~20min。③找出患者消极或错误的观

癌症患者的几个心理阶段

癌症患者的几个心理阶段 否认期 多数病人在开始得知自己换了癌症时,最初的的反应多为否认的态度,他们会激励否认、拒绝、接受事实。那么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企图逃离现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甚至是偏方,同时总在怀疑医生的诊断错了。这种否认的心理属于自我防卫性的表现。 愤怒期 当否定无法再继续下去时,代之而来的心理反应时气愤、心怀妒忌,病人常会怨恨的认为:“为什么我会得这种病,这不公平。”病人所表现的气愤情绪常常会迁怒家人和医护人员,这种愤怒是人面对死亡威胁时出现的一种发泄性心理反应,应予以理解。 协议期 协议期又称为讨价还价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一般很短,而且不如前两个阶段明显。所谓“讨价还价”可能是病人与自己的命运“讨价还价”,乞求命运之神给自己一个好运气,能够出现癌症消失或自愈的奇迹;也可能是病人与医护人员“讨价还价”,乞求医生给自己用“好药”,请权威专家给自己治疗。协议期的心理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延缓死亡的企图,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发展过程。 沮丧期 经历了前三个阶段以后,病人的身体更加虚弱,疾病更加恶化,认识到协商无效,自己将会失去所热爱的生活、家庭、工作极宝贵的生命,

这时他的气愤或暴怒,都会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代替。处于沮丧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的食物淡漠、语言减少、反应迟钝、对任何东西不感兴趣,经常哭泣和悲伤,愿意独处或喜欢有一两位自己喜欢的人留在身边。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注意有的病人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接受期 在经历了以上四个阶段后,病情人在恶化,身体每况愈下,他们失去了一切希望和挣扎的力量,于是不得不接受现实。这个阶段病人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坦然,不再抱怨命运。他们会很平静的别人一起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事情。这时病人实现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一个心理过程。

肺癌晚期临床护理

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bronchogenic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cancer),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3-5:1,肺癌晚期患者除食欲缺乏,体重减轻、倦怠及乏力等全身症状外,可出现癌肿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压迫颈交感浅支神经或发生远处转移症状。本科对肺癌晚期患者采用了传统的病症护理加临终关怀相结合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尽量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肺癌晚期的临床症状 肺癌晚期症状比肺癌早期症状明显,一般来说肺癌晚期症状主要包括晚期局部症状和晚期扩散转移症状,病情的严重度不同,局部症状也会有所不同。此外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会出现相应的不同症状,患者的痛苦也不同。 一、肺癌晚期局部症状重常见的主要声嘶,胸痛,气促,胸腔积液和咳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1、声嘶是肺癌晚期常见局部症状,由于肿瘤继续肿大侵及纵隔左侧压迫喉返神经,导致患者声音嘶哑,患者一般无上呼吸道症状或咽痛反应; 2、胸痛:肺癌晚期肿瘤侵及胸膜导致疼痛加剧,一般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用博生癌宁等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3、气促,胸腔积液:肺癌晚期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肿瘤阻塞肺部淋巴结或较大的支气管可导致胸腔积液或气促,使患者出现胸闷、气急或窒息,危及生命。 4、咳血:肺癌晚期患者可发生间断性反复小量血痰,一般色泽较鲜艳,偶有大咳血症状。此外,肺癌晚期容易引起发热等全身性症状,由于晚期肺癌可侵润支气管管腔受压或肿瘤形成空洞等现象,可引起炎性发热症状,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二、肺癌晚期容易发生扩散转移,所以易引起多种不同程度的转移症状。而且转移的部位不同,相应的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1、肺癌晚期骨转移症状:大约有50%肺癌患者可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症状。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肺癌骨转移是引起晚期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2、肺癌晚期肝转移症状:肝脏也是肺癌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8-33%的肺癌患者可出现肝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肺癌晚期脑转移症状:肺癌患者晚期可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由于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肺癌脑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肺癌晚期脑转移症状一定要及时有效。肺癌晚期除上述几种常见转移部位外,较少见的转移部位有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腔内、心脏等部位的转移,症状常与转移部位相关。如转移到心脏可出现胸闷、心悸甚至气急、晕厥、心律紊乱等症状。此外肺癌晚期可呈现恶病质,临床主要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神经衰弱、精神萎靡不振等。肺癌晚期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不仅影响晚期治疗的效果而且也容易打消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因此控制肺癌晚期症状一定要及时有效,而且也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由于肺癌晚期症状包括原发癌肿引起的症状和转移症状,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同时进行治疗

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癌症已经成为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现有的医疗手段来说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大多数晚期癌症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于是,许多患者认为患了癌症就等于是被宣判了死刑。因此,被诊断为癌症,甚至仅仅是自己怀疑患了癌症,就会使人们的心理受到极大地冲击,产生很强的心理反应。例如,河南南阳地区的一项研究显示:80例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是66.3%(53例)、61.3%(49例),抑郁和焦虑兼有者占51.64%。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癌症患者在患病前后,性格可以有明显的改变。 然而,不同阶段的肿瘤患者,其心理活动常有所不同。 1、怀疑与确诊初期当患者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而又无法用自己有限的医学常识解释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常想到是不是癌症?这种预感会引起他的焦虑恐慌,促使其急切求医。在接受检查和寻求诊断期间,他们常处于心情矛盾之中,时而焦虑、恐惧,时而又怀有希望。此期,多疑心较重,顾虑重重,对周围人的言论、动作敏感,尤其注意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同时又怀着侥幸心理,希望最后能否定肿瘤,希望最终能证实自己只是虚惊一场。这种心态一直可延续到患者获知或由种种迹象猜测到真相时为止。癌症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又恰恰是他们心身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宿敌”。了解癌症患者消极心理反应的一般规律,是医护人员指导癌症患者获得最佳心身状态的前提。 这一阶段患者的心理波动最为剧烈。除上述表现外,还常常表现为:震惊、否认、埋怨、愤怒、悔恨、恐惧、沮丧等等。也有少数人,大都是上了年纪且生活比较平顺的老年人会顺意接受一切。 2、确诊后患者的心理变化获知被诊断为癌症的信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顺序和时间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重复发生,或只是停留在某个阶段。 ⑴休克-恐惧期但患者听到诊断消息的即刻,即产生暂时性知觉的消失,感到心慌、眩晕,看上去茫然、面无表情,无法辨认周围的人、事、物,甚至有些人会晕倒,这称之为“休克期”。因为休克期极为短暂,不易察觉或未被注意而常常被人忽略。继而,患者常常惊恐万分,精神极度紧张,彻夜不眠。 ⑵否认-怀疑期在剧烈的情绪震动之后,患者开始怀疑医生诊断的可靠性,否认自己会患上这种“不治之症”,于是,有的患者可能会辗转于各家医院,遍访名医,重复检查,期盼原先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否认是一种缓冲剂,可把突然间出现的心理应激缓和下来,是心理上的自我防御现象。否认对患者来说,短时间内是有益的,但是,否认期如果不能尽快渡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不利,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⑶愤怒-沮丧期当患者确信自己患了癌症后,情绪变的易于激动,会产生愤怒情绪,并肯能出现攻击行为,每每因为一点小事迁怒于医护人员及家属,常常怨天尤人,觉得自己很倒霉。愤怒之余,患者又感到悲观、绝望,表现为不思饮食,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拒绝检查、治疗,拒绝别人的探视,只是消极的听天由命,等待死亡的来临,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受悲愤情绪的影响,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规律均被打乱、以致食不甘味,卧不安寝。 ⑷接受-适应期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终于会认识到那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一些患者情绪渐趋平静。部分患者开始出现适应性反应,能主动配合治疗,逐渐产生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也有不少患者心境无法恢复到病前,进入了较长时间的抑郁和悲哀之中,生活上也常常出现退化行为,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 3、治疗期的一般心理活动治疗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除仍可见上述的埋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