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籼975通过浙江省农作物早稻新品种审定-论文

甬籼975通过浙江省农作物早稻新品种审定-论文

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研究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3-22 9:36:31 点击:5 [提要]本文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模型,提出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四种模式。针对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物流职能集成,提出大数据应用于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数据集成 2011 年麦肯锡在题为《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一文中提出“大数据”的概念。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是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即“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成为突破农产品物流一体化信息瓶颈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在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构建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模型,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模型所谓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农产品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图1) 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一体化物流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海量数据引用于农产品生产、采购、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促进物流的协同化和一体化,将物流信息和技术进行有机集成以完成对整个冷链物流监控的过程,其模型见图2。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无线射频技术、二维码扫描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农产品物流系统抓取、收集、整合、匹配物流信息,保存在公共数据库中,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和利用,形成有价值的大数据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信息。 (图2) 二、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模式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信息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和传输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过对农产品物流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农产品物流企业规划、运营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其对数据的应用模式体现在农产品物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市场交易中。 (一)农产品物流运输统筹优化模式。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中间环节冗长、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供需信息闭塞、物流主体数量多且比较分散、农贸市场缺少公益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政府调控和监督力度不够、物流信息的滞后性等。因此,要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输统筹优化模式。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朝着绿色优质方向发展,因此现有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完善农产品物流运输统筹优化模式,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运输数据库,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全网贯通的物流运输,并协作优化农产品物流各方面运作,提高农产品物流运作效率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二)农产品仓储统筹优化模式。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下,一种以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管理系统逐渐发展,综合自动识别技术、环境监控技术和手持式无线数据终端设备等多种软硬件技术,并且针对国内大多数半自动化仓库的一维条码实现了兼容,拥有作业迅速、检索方便、稳定可靠、兼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并能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解决方案,为整个物流总体运作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三)农产品包装及流通加工统筹优化模式。为了加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吸引力、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以及延长存储时间,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和流通加工是有效的重要途径。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农产品包装及流通加工,可以在带给客户满意和实现更快捷的物流配送基础上,有效地挖掘其中的利润点,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农产品市场交易数据集成模式。农产品市场连接着消费者、生产者、运输商等多种参与人群,隐藏着巨大的信息数据,是一个集成性的数据宝库。其数据是融合了农产品区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和周期性等特征后产生的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具有潜在价值并且难于分析和处理的海量集合。据统计,我国农产品流通中每年经由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方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 . .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农产品物流外文翻译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一) 论文题目:国外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浙江的启示 外文题目:Logistics &the National Economy 出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Management 作者:MCB UP Ltd 原文: Logistics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roduce Logistics has always been a central and essential feature of all economic activity and yet paradoxically it is only in recent years that it has come to receive serious attention from either the business or academic world. One very obvious reason for this neglect is that, whilst the functions that comprise the logistics task are individually recognised,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as an integrative activity in business has only really developed within the last 20 years. What is logistics? It can be variously defined, but expressed at its simplest it is: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ally managing the movement and storage of materials, parts, and finished inventory from suppliers, through the firm on to customers. Logistics is thus concerned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physical flow which begins with sources of supply and ends at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t is therefore clearly much wider in its reach than simply a concern with the movement of finished goods—a commonly held view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 the logistics scheme of things we are just as much concerned with plant and depot location, inventory levels, 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s we are with transport.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logistics concept which is its greatest attraction whilst simultaneously being the greatest drawback to its widespread adoption in industry so far is that it places the emphasis on integrating activities that traditionally have been located in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 business. Thus in many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5)喷施农药不正确。(6)施农药时间不当。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 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作物后可造成叶片或植株主干缺刻、孔洞、隧道或果实留有许多凹陷纹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株叶片汁液而出现叶片发黄、发白以及植株生长停滞、微缩等症状。 (二)作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可分为 1、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地老虎等到。 2、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茎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如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等到。 3、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如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4、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如潜叶蝇、斑潜蝇。

5、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如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 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 (一)非浸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是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成影响的病害。如缺氮引起的植物叶色浅绿,底部叶片逐渐黄枯;缺钾引起的老叶褐绿,沿叶缘有许多褐色小斑等。 (二)浸染性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若在生病的植株上看见上述特征之一,可先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二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二、真菌 1.植物病原真菌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2.植物病原病毒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植物病原线虫 5.寄生虫种子植物 三、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2)湿度(3)光照(4)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线状物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4.有害物质(1)土壤盐(2)碱害(3)药害(4)大气污染 九、浸染性病害 1.真菌类病害 (1)锈病(2)黑粉病(3)白粉病(4)菌核病(5)霜霉病(6)黑莓和灰霉病 (7)炭疽病(8)立枯病 2.细菌类病菌 (1)软腐病(2)斑点病(3)枯萎病 3.病霉类病害 (1)花叶病毒(2)矮化病毒(3)畸形 4.线虫类病害 (1)粒线虫属 (2) 茎线虫属(3)异皮线虫属(4)根结线虫属(5)滑刃属5.寄生虫植物 (1)菟丝子(2)列当(3)桑寄生属和槲生属

探析体育专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资料工作的优秀论文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探析毕业论文

探析体育专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资料工作的优秀论文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探析毕业论文 撰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并成功通过答辩是体育专业学生领取 毕业证书获得学士学位的前提之一。能否过好这一关是对学生所 学的体育专业科学理论、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检验,也是锻炼学生离开教师和 集体,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措施, 是系统培养工程不可或缺的环节。从开题报告提出命题,确定论 文结构、立序,到有理有据的阐述、引证,或利用仪器仪表进行 科学实验和观察, 或进行逻缉推理,或先形成假说再辅之以直接间接的验证直至 得出使人心悦诚服的结论,顺利通过答辩,导师评 分,这一系列步骤都必须建立在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源尤其是 书库藏书的基础之上。写好毕业论文的资料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呢? 1 选题领域与资料积累 我们处在“情报裂变,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及时掌握自己 主攻领域的方向,研究进展存在问题,落脚在同行 L:取成果的 基础上再向上箏登,才会有新的违树,新的突破。一个“有心” 学生,往往在大学二、三年级就根据自己

对某个领域的浓原兴趣、偏重、长项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较早地树立起情报总识,小^衔柴一般从点点滴滴做起,经常“光顾”图书W,大站阅览和?点搜集扣结合,随时随地做好文摘开片的记录和整理工作,以滴水穿石之功详实占冇资料,为毕业前夕撰写一篇上乘的毕业论文打“有准备之仗。” 那种“急嫁急缠脚”的学风肯定无所作为,写不出好的论文。 2 调査库藏与掌握图书分类原则体育科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与其它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牵涉范围相当广博。我们熟知的体育哲带、体订经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就很有代表性。这就为资料的积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广度。要想撰写好毕业论文就必须熟练乎M⑴丨:位索语言。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节,必先利其器,检索语言就是 获取资料的武器。据统计,E3前国内科研人员耍用40—50%的时间来收集文献资料,而国外只用20%,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不能忽略熟练掌握检索语言这个关逑。决定了要利甩某?个书库,首先必须调査清楚该库的典藏情况,采用什么样的图书分类法?几套H录组织?也就足说有几条检索渠道?常规讲书库总是有相应措施如检索说明和分类结构、体系表目、目录室咨询等等导引读者索取文献。但这些举措只能起到相通作用。要想得心应手,纵横捭14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 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 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 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 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 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 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2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1、 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 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 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 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 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2、 真菌 1. 植物病原真菌 (1) 鞭毛菌亚门 (2) 接合菌亚门 (3) 子囊菌亚门 (4) 担子菌亚门 (5) 半知菌亚门 2. 植物病原病毒 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虫种子植物 3、 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 (2) 湿度 (3) 光照 (4) 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伞状物 线状物 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范文一: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连锁超市作为目前我国最为重要的生鲜农产品经营商,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降低因损耗带来的过高的经营成本,保证连锁超市正常的运营,已经成为连锁超市企业着重需要研究的问题。生鲜农产品经营是连锁超市引流的重要经营类目,却又是我国众多超市亏损甚至倒闭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的角度,通过分析生鲜农产品经营过程中损耗、预测以及储存管理等三个方面的现状,从在库管理、标准化、需求预测、流通加工、电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希望本文对连锁超市企业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鲜农产品等日常食用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但近几年诸如“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辣椒”、“陈馅月饼”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到食品安全上来。超市作为生鲜农产品销售的主要零售渠道,相较于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在购物环境、安全卫生等方面都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零售模式,超市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良好购物环境的需求。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生鲜农产品零售总额中,经由超市销售的均在80%以上,批发市场经由率则在20%以下。在亚洲发达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生鲜农产品通过超市和食品商店销售的比例也占到70%左右。 1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现状 “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生鲜初级产品,习惯将其称为“生鲜三品”果蔬、肉类、水产易腐易损性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鲜活成度是决定这些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由于生鲜农产品必须在低温的状态下进行运输和储存,物流管理一直是超市经营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两头冷、中间断”,物流损耗大 生鲜农产品由于其鲜活易腐的特点,要求从田间到终端必须全程有“冷链”,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表明,国内超市在低温冷库、低温运输、低温加工、低温销售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以低温运输为例,由于冷藏车辆投入成本较大,目前连锁企业基本依赖于社会冷藏运输资源。我国汽车冷藏运输装备极度缺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大量生鲜品的流通方式处于“两头冷、中间断”的状况80%至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

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时期,是关系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的迫切需要。要把握好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田间作物管理,特别要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1 春季主要农作物为害症状以及发生趋势 1.1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症状 玉米虫害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红蜘蛛等为主。玉米病害以大(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粗缩病等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为主。马铃薯病虫害以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为主。向日葵主要以向日葵螟为主,主要为害向日葵的花盘和种子,将种仁局部或者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者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被害花盘遇雨后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豆病害则以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为主。为害症状是蜘蛛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 1.2 发生趋势 结合气候特点与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春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然比较严重,总体程度略微重于2009年。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稻瘟病、稻曲病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 2 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2.2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化学药剂,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知之甚少。从短期看,虽然抑制了虫害,但从长远看,病虫的抗药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以后防治的难度。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化学手段,应该综合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 3 防治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农田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植物、害虫、天敌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的食物链关系。为防止病虫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是在病虫大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防治,这样对田间天敌不会构成什么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天敌的作用。而治病虫确是应急补救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抑制了病虫的数量。但同时也大量杀伤了田间的自然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长期一来,容易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3.1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先监测能力 提高病虫害的预先监测水平,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以增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预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综合防治的指导能力。提高农民对各种病虫害的认识与防治手段。以科技下乡的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虫害,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论文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香化,不仅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威胁也越发严重,本文从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因;分类;对策 园林绿化为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他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声,防火防震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如何防治病虫害呢?本文对此加以论述。 1、园林植物病虫害可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园林植物病害是指植物收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忍受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收到影响,在生理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损失。对于植物病害来说,如果植物的疾病放生轻微,只是表现出“病态”,而没有带来经济损失,即有“病”无“害”,就不能称之为病害。另外有些植物表现出的“病态”,不仅没有经济损失,却增加了其经济和观赏价值,如碎锦郁金香,也不能称之为病害。 1.1园林植物病害分类 1.1.1生物性病害 生物性病害主要是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针对于植物病害是否可相互传染,可进一步细化为,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都是能够相互传染的,如真菌、病毒、细菌、植原体等病原物,这类病原侵入植物后,初期表现为呼吸作用增强,随后又急剧下降;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渗透作用增强;矿物质流失;叶绿素流失,光合作用随之减弱,使植物产生出一些萎蔫、坏死、穿孔、变色等症状。 非侵染性病害都是不课传染的,如一些攀缘性藤本植物以及一些附生在植物表面的真菌,他们覆盖在植物表面,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枝叶的生长,从而使植物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1.1.2非生物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害是指除了生物以外,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元素等多种因素。如温度过高导致植物叶片灼伤,过度农药导致树叶出现斑块、褪色等症状,土壤缺乏营养树木会表现某种症状,当补充营养后,症状逐渐消失等。 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发植物发病的因素,二者缺一不可。整个病害发生过程中,病原物的侵染和寄主的反侵染活动,始终贯彻全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外界的环境条件同时制约着病原物和寄主的生长,如条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活动时,病害就难以发展,反之,则加大病害的发生。寄主、病原物、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称之为“病害三角”。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关系,来防治病害的发生。 1.2园林植物虫害分类 1.2.1刺吸性害虫及螨类 刺吸性害虫及螨类主要是指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的汁液,给植物造成病理货生理伤害,使植物被害部位呈现出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畸形等,有些植物会应因唾液刺激,使得细胞增生,形成局部膨大的虫瘿。常见害虫一般有蚧虫、蚜虫、粉虱、蓟马和螨类,简称“五小”,其个体小、种类多、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是目前难以控制的园林虫害。刺吸性害虫的危害,还会给某些蛀干害虫创造生存条件。 1.2.2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以蛾类占多数,还有叶蜂、叶甲、蝗虫等,另外还有一些食叶动物,包括蛞蝓、蜗牛、鼠妇等。这类害虫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健康植物叶片,造成缺刻、穿孔,甚至吃光整个叶片,而且被害植物下的地面旺旺布满虫粪、残叶,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破坏景观效果,污染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由于生产、采摘加工和流通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使得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体效益并不高。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有资料显示我国在农业生产中的投资比例为80%,生产后加工投资比例为20%,而在美国的比例却分别为30%和70%。说明增加生产后加工投资,减少浪费是非常重要的。农产品物流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支持体系,也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整合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有利于建立面向消费者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帮助农民获得质量可靠的生产资料供应,增加农产品产量;有利于减少不必要损耗,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帮助农民增收,并实现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并满足其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农产品物流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环节,因此,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本文将通过分析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指出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2.选题意义 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进行了解,对我国农产品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浪费的原因,分析国内农产品物流现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借鉴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论文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学院:植物保护 班级:植保六班 姓名:张城 学号:222014327012163 项目类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病虫害的存在,直接的威胁到了农作物的成长。本文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序言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危害时期不一致,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自己所种植作物发生的病虫种类,防治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之选用防治农药种类、施药方式的差异,很难保证整体防治效果。为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笔者借鉴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取得良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海拔落差大,南北温差大,特别是很多地区小气候突出:十里不同温,百里不同天。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二是工业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酸雨天气,水质污染等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抗病能力弱。同时给病虫害带来新挑战和变化规律,如天气变暖会提前带来蝗虫繁殖期改变,危害各农作物生长期和紊乱病害机理机制。酸雨使土壤ph值酸度增大,将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加快土壤酸化等,从而改变病虫害种群数理变化。 (二)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相关制度不健全。各级涉农部门不重视,很少有预防措施,很多地方没有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虫害种类及作物环境作出行之有效的长期的防治体制机制;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如缺乏透明评定标准、无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三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齐。不少乡级甚至县级农业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中被分流或没有真正从事本专业,加之农业工作比较艰苦,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从事基层农业工作,造成人才队伍流失或缺乏;四是没有相应政策等支持。如缺少资金、无技术引导。防治工作尤其在起步阶段,更需要农业部门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人的因素方面 一是中国的农业基本国情对病虫害防治影响。因我国农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农业基础设施弱,造成病虫害防治较为落后;二是农户分散无序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的主体是以农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各类作物无序杂乱混合种植,这种方式使病虫害种类数量增大,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三是病虫害防治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造成许多农田留荒或低效种植,人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重视甚至无能为力;四是知识技能局限性的限制。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中,文盲、半文盲的劳动力比例很大,不但作物种植水平低下,而且在农田管理上使用农药时不合理不规范,盲目喷药、无效喷药等,使病虫害防治很难有效有序进行。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由于生产、采摘加工和流通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使得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体效益并不高。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有资料显示我国在农业生产中的投资比例为80%,生产后加工投资比例为20%,而在美国的比例却分别为30%和70%。说明增加生产后加工投资,减少浪费是非常重要的。农产品物流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支持体系,也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整合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有利于建立面向消费者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帮助农民获得质量可靠的生产资料供应,增加农产品产量;有利于减少不必要损耗,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帮助农民增收,并实现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并满足其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农产品物流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环节,因此,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本文将通过分析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指出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2.选题意义 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进行了解,对我国农产品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浪费的原因,分析国内农产品物流现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和运作经验,分析和寻找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提高设备水平,提高哪些设备水平以减少运输损失

森林病虫害防治论文植物病虫害防治论文

森林病虫害防治论文植物病虫害防治论文 浅析森林病虫害信息系统的初步设计 摘要: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森林病虫害信息系统的开发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病虫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等基础理论进行讨论,进行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为加快病虫信息的传递,实现系统内信息共享,提高病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森林病虫害信息系统初步设计 1 需求分析 森林病虫害是继人为破坏、森林火灾之后,又一个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且近年来其造成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森林火灾,给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可引起森林灾害的生物种类超过8000种,其中有害昆虫5000种以上,真菌、细菌等病原物约3000种,鼠类160余种;主要的有害生物,即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有100余种;重大的有害生物,即严重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种类约50种,大规模频繁发生的森林病虫害有200余种,这其中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毁坏造林绿化成果的有害生物约20余种;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经济损失大的有害生物超过100种。20年来,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

667万亩,受灾林区损失木材蓄积量达1500万亩,经济损失达2.5亿美元。中国现在森林覆盖率只有12.7%,在世界上居第120位。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林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新的数学分析预测理论、技术、方法的产生,病虫害的计算机分析预测、系统分析预测、计算机模拟预测等在病虫害测报工作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病虫害测报技术的飞跃发展带来了契机。对缩短数据传输周期,为管理者及时提供决策依据,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系统目标及意义 系统的总体目标是系统建成之后应全面提高森林病虫害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水平。森林病虫害信息系统将有效地解决森林病虫害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满足其特有的数据处理的需求,可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进行规范、系统和动态地管理,能够达到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发布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应达到以下的目标: ①实现对所有林业资源地图和相关的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实现对其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对历史记载资料及实验室和林区间研究所得资料的统计分析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研究不同输入信息所输出的不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